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当妖王-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能自创新的功法,不过这样难度自然极大,以其花这时间,还不如直接修道。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许多修魔者都不去创造那些能完美弥补自身缺陷的功法,而是会直接将体内的清气或者浊气废去,只留一种,然后转而修道或者修巫,只不过因为最为高深的巫法已经失传,所以由大部分都选择入道,于是久而久之才有了修魔者到了最后,必须由魔入道才能大成的说法。

    巫法已经没落,魔法有着缺陷,道法传的最广,而且缺陷最少,到了准圣境甚至连肉身这块短板都能弥补了,所以他认为当世修行道法的确才是最正确的选择,便是说道法最高也不算错。

    他说,那枢达若是只贬低魔门,说修魔不如修道他自是无话可说,不过枢达却说什么先天后天灵气,将浊灵之气不如清灵之气来误导他人,那他澜夜便不敢苟同了,只好试着驳之。

第三十章 开智艰难

    《修行浅论》中澜夜还提到,世间有修炼成仙然后白日飞升之说,凡人都以为修炼成仙后便不可再下界驻足,但是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

    修炼成天仙后,你想上天还是依旧在地上只是随你的意罢了,只不过修行到了那一步,受了天劫洗礼后,能修炼成天仙之人,他们体内的真气中的杂质已经全部被驱除,已经完全是由最纯净的清气构成,不含杂质,又被称为仙灵之气,而身躯也已经被这种最纯净的仙气传化为纯阳无垢的仙体了,若是继续在地上驻足的话,便难免会被地上浊灵之气所污,化解起来极为麻烦,影响进境,远远不如到纯粹由清灵之气构筑的天上修行效果好,所以大部分道门修士修炼到天仙境界后都选择飞升。

    都说天上好,也并不是说天上的宫殿有多豪华,有多少美女,有多少物质享受,说天上是极乐之地只不过是因为天上到处都是清灵之气,便是生长出来的植物内蕴含的也是清灵之气,乃是天仙以上修道者的修行的最好地方,只不过传来传去传到凡人中,凡人从自身出发,加入了太多想象,所以便变了味道罢了。

    澜夜说,修仙者认为天上是仙境,可修魔者或许认为人间才是乐土,若是巫族依然昌盛,巫法也如道法这般广传天下的话,或许世间不但有飞升之说,说不定却还会有修炼到一定境界遁地而去的说法都说不定。

    他还说,他前辈高人说过,一旦到了准圣境界后,都会再次转化体内的真气,将真气转化为了混元气,之后就不论清灵之气还是浊灵之气皆可吸收,也可随意转化,而且到达准圣境界后,即便修道者肉身也能迅速提升,变得极为强悍,魔门修士能达到准圣境界也是一般,元神能迅速壮大,真气也可随意转化,所以到了准圣境界后修道修魔实则区别不大了,因此,人间虽然仙人少见,可却往往又会有些强大的准圣驻留人间。

    梁青看到这里,知道有办法可以化去体内灵气中的杂质,吃肉其实也是无妨的,这才长长的舒了口气。

    梁青从脑中那丰富的内容中退了出来,看了看周围,却因洞内白天黑夜都一个样,所以看不出是什么时辰来,不过那寅将军却还在睡觉,一时间还是无事,所以他索性便又接着再次唤出玉简内的内容,开始看起了《妖说》来。

    这《妖说》原来也是那个驳斥崆峒派枢达的澜夜所作的,根据开头所述,他得到崆峒派的这枚玉简后,受了其中内容的一些启发,再驳了枢达,说了魔,论了巫后,想说说妖,于是索性便将自己以往听到的一些东西和对妖的一些理解加入其中,论述一番,这便是《妖说》。

    这《妖说》明显的受到了《生灵论》和《修行浅论》的影响,其中所述与《生灵论》和《修行浅论》有着相通之处,甚至有着借述,所以梁青很快便将它读完,并理解了其中的意思。

    《妖说》中一开始就说到,天地初开时,天地间诞生了巫和妖二族,但凡有着魂魄者皆入妖族,没有魂魄者皆为巫族。

    不过,随着时间流逝,巫妖二族中都出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新诞生的后代实力和智力都越来越低,尤其是妖族中,浑浑噩噩者越来越多。

    巫妖二族中有灵智的大能不愿意与这些浑浑噩噩者为同类,于是便达成了统一意见,将这些未开灵智的生灵从妖族中踢了出去,由此往后,妖族便进入了另外一个时代,从此以后只有具有开了灵智的生灵,才能列入这两族中。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情况越演越烈,到了后来,万物生灵一出生的时候,几乎都是浑浑噩噩的。

    不过,虽然万物生灵一出生的时候浑浑噩噩,可是后面开智速度却有着巨大的区别。

    速度最快的自然是人族,人族因为女娲造的时候便将他们造成了先天道体,天生便与道亲和度极高,灵力积累速度比其余的种族都快的多,往往只需三年五载便能达到智的层次,便是十几岁便能拥有着慧的也不在少数。

    而其余的自然诞生的种族与道的亲和度反而远远不如人族高不高,因此积累灵力的速度缓慢,往往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将灵力积累到足够开智的程度。

    若是只从外界空气中吸收灵气来积累的话,自然诞生的生灵一般需要五百年以上才能积累到足够开智的灵气。

    五百年毕竟是一个太过漫长的岁月,除开龟、蛇等少数几动物和松、柏、青、椿、槐等少数的植物外,大部分生灵都不可能活到这个岁数,而天地间自有各种天灾**,所有动植物都又有着天敌,所以便是龟、蛇、松、柏等能活五百年的动植物,能活过五百年的也只是极少数,因此能靠着这条路开启灵智的精怪并不多。

    精怪中,最多的反倒是如狮虎豹鹰等处在食物链顶端的动物能够通过大量的吞食血肉,消化吸收其中的部分灵气,来快速积累到足够的灵力,尤其若是能吞食人类血肉的话,灵力增长还能更快速,往往有能开智的,不过这种开智速度比起人族来也远远不如。

    除此开外的其余生灵,想考开启灵智,那便只能靠机缘了,或许某一日能吞噬到蕴含大量灵力的天才地宝或者能吞噬到延长寿命的天才地宝,也许也有着机会开启灵智,否则便是开启灵智无望了。

    有助开启灵智的和延长寿命的天才地宝很少,而且便是遇到了也未必敢吃,所以靠着这种机缘开启灵智的精怪比靠着五百年慢慢积累开启灵智的植物还要稀少虽然一些强大生灵的后代,有着非常强大的血脉,血脉中能遗传很高的灵力给后代,他们的后代天生体内便蕴含很强的灵性,也有着非常强的实力,可与说生而神灵,这些生灵也生便能开灵智。

    不过越是强大的动物,生育越是困难,修为越高的生灵,越是难以诞生下后代,所以像这样出生便能开启灵智的生灵就更是稀罕了。

    (感谢刘聚奎的再次打赏,感谢白色的风车的打赏,感谢各位的支持!鼎故再次谢谢大家!)

第三十一章 妖

    因为其余种族开启灵智这样困难,随着征战,数量几乎都是在不断减少,有不少种族中甚至直接就几千年都没有一个能开智者,直接再妖族中见不到他们的身影,而人族却是不断在壮大,人族在妖族中所占比率不断在增长。

    巫妖大战前,人族居然占到了妖族中的差不多四五成,虽然实力弱小,但是却跻身入了妖族中的大族行列。

    见人族这般兴旺,又看看自己的情况,其余种族自然嫉妒,于是渐渐的便开始排斥人族,加上吞噬人族可以提升开智的速度和几率,所以许多种族都时常光明正大的攻击人类部落,并且吃人。

    人族损失惨重,几次上奏妖族天庭无果后,一怒之下竟然向巫族寻求庇护,转投了巫族,巫族以为这是大涨面子,大壮士气之事,于是立刻便接纳了,不过当时人族还承认自己是妖族的一员,只不过是妖族中的叛徒罢了。

    之后巫妖大战爆发,巫妖大战中,巫族自恃强大,看不上人族那点战力,将人族安排在了后方,诸族都损伤惨重,人族反倒损失不大,本来人族就占有了数量优势,如今又进一步拉大了差距,立刻便成了天地间最强大的一族,夺取了天地主角的位置。

    从此,人族于是便彻底把自己从万物生灵中脱离出来,自归了一类,而当时比较强大的修罗族,魔族、龙族等几个种族也便相继将自己从妖族中脱离出去,从此以后,妖族中便不再包含这几族了。

    接下来《妖说》中说到,每一个种族的身体都与其它种族不相同,所以不同种族的修行功法是不共通的,便是同为鸟类,鹰的修行法门鸡或许可以借鉴,但是却不能完全照着修行。

    本来,妖族也创造出过无数的功法,这些功法天庭都有着收录,在巫妖大战前无论什么种类的妖都不缺现成的修行功法,而且还能得到指点,才有了之前妖族的辉煌。

    不过,在巫妖大天庭收录的功法秘籍全都三清和西方教两圣瓜分了去,而妖族高手战死极多,传承断缺的极多,大部分种族竟都难以再凑出完整的本族功法了,妖族修炼就进一步艰难起来。

    待人族成为天地间主角后,妖族高手进一步被打杀,妖族被逼得四散于四方,避入各种人类难以生存的险恶环境中躲起来后,交流便越发少了,妖族之前传承的各种功法消失的速度越发的快了起来。

    此时的妖族大多出生在山中野外,天性使然,一般都是独居,而且划定地盘就很少外出,许多精怪更是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他们出生的山头,没有与其它智慧生灵接触过,他们又多不懂得文字,所以功法传承极为困难,除开少数强大到极致,已经能改变自身血脉,将自己的力量和知识通过血脉遗传下去的精怪外,大部分精怪所创的功法都是很难传下来的。

    其中,以植物成精的最为凄惨,因为没有什么有效手段传承自己的功法,所以他们一辈子摸索出来的修行经验,所创的功法几乎都是一代而绝,很少有传承下来的。

    动物成精的虽然好一些,可是却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们多是与本族的语言将自己所摸索出来的,所悟到的功法传给他们的后辈,不过,因为本族语言的单调,让他们难以将所讲的东西表述出来,因此传出来时,实际上便已经缺失非常严重了,他们的后辈往往得到了这些传承,也难以修炼。

    而且,对于除开人类的大部分生灵来说,开智是一件很无奈的事情,即便是精怪的后代,能获取更多的血食和蕴含灵气的灵药,开智的机会比一般生灵大,但却也不是所有精怪的后代就一定就能开智的,大部分精怪却是再传了一两代后,他们的后代便又彻底沦落为不能开智的普通动物了,这样一来,他们所传下来的种种功法自然也就断绝了。

    这样一来,精怪想要获取适合本族修行的功法却是犹如大海捞针一般,其难度未必在自己摸索创造功法的难度之下。

    而人类不同,人类都是一样的身体结构,但凡人类修士所创的功法,除开极少数有着限制外,大部分都是可以让所有人类都能修行的,这样一来,人类在功法上先天便占了优势。

    而且,人类自古以来便是群居生物,因为相互交流多,所以人类的语言非常丰富,更是在很早以前便创造了文字,有着用文字书籍传承文化的习惯,所以人类修士所创的大部分功法都能以文字形式传下来。

    即便是一些保守的修士,他们所创的功法只口口相传,不落文字,也因为后辈几乎都能开启灵智,所以以一般能传很多代。

    加上人类修士时常走动,相互交流验证,不少修士更是开宗立派,以宗门的形式一代代传承发展,一代代完善补充着前人所传功法,所以人类的功法不但多,还极为完善,修行起来更快,施展起来威力还更强。

    这样一来,便出现一种现象,但凡妖族开了智并且接触到人类后,往往心中都会羡慕人类那种能快速积累灵力的身躯,更羡慕人类修行者创造出来,并且记录下来的那些种类繁多,并且强大功法,所以都会想办法转化为人身。

    久而久之,便有越来越多的妖族成员变成了人形,当这样的妖族多了起来后,人类便给妖族做了区分,将那些开启了灵智却不会变化成人形的称为精或者怪,将已经变化成了人形的称为妖,而由妖身化为人身的过程称作化形。

    《妖说》中说到,自人族的夏朝以后,只有彻底的化形了,拥有着与人类完全一样的身躯模样,不能一眼辨别出来是不是人的精怪才能被称作是妖,若是还保留了一些精怪的动物特征,一眼便看出不是人身的精怪都不能算是妖,不过不论是精怪还是妖却都还算入妖族中。

    《妖说》中还提到,一些精怪能通过幻术也能变成人类模样,不过本身便没有改变,身体不可能获得人类那与灵气亲近的特性,也不可能修行人类的功法,本质上没有变化,这类精怪虽然有着与人类一般的模样,也不易看破,但是却也不是妖,还是只能算是精怪,而且他们这种幻话手段也只能称作幻形,不能称作化形。

第三十二章 大道入门

    《妖说》中说到,妖的实力也不是一定便比精怪强的,许多精怪保持本来面目修行,也能修行到很高的境界,而且这些不化型保持原形修炼的精怪肉身一般都异常强大,而且往往能领悟一些极为强大的神通,却也是能拥有很强的实力,不可小视。

    正因为这样,所以不能以精怪化没化形,是不是妖来衡量实力,但是有一点却必须记住,每一个能彻底化形的妖却最低都是金丹期的修为,若是实力不够,最好尽量避开。

    文中还说,虽然不化形,保持本来面目修行有着不少好处,可是不化形为妖,修行速度实在无法与化形为妖,以人身修行之辈相比,而且只修行法门上,化形为妖之辈就比不化形之辈强了不知多少,选择更多,因此,化形然后以人身修行已经成为当今的主流,被无数前辈验证过已经成为一种大势。

    文中建议所有有幸能看到这一篇文章的精怪,都能及早的走化形之路,修行人族中流传的强大功法,争取能达到更高成就,并且希望能多提点其余精怪。

    梁青看到这里,才知道原来此刻的他还算不得妖,只能算一个精怪,接下来有走不化形的野兽精怪修行路线和化形为妖以妖身修炼两条路线可选择,不过毫无疑问,梁青自是要走化形为妖的路线的。

    读完《妖说》梁青便又迫不及待的接着消化起了《大道入门》中的内容来。

    《大道入门》也与那《修行浅论》一般乃是崆峒派枢达所著,可是那个叫澜夜的却在后面加入了一些内容。

    枢达说,大道途中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便是兑凡期,这时期是不断强化自身,打破自身桎梏,将生命升华,脱离凡人的一个时期。这时期以结出金丹作为成功的标志,一旦结出金丹,身体各方面都会有巨大的跨越,便是寿元都会有着巨大的增长,从此便不再是凡人,这是大道真正入门的境界。

    而第二个时期是生仙期,这时期以修炼成仙为目的,是进一步朝着更高层次升华自身的一个时期,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只有顺利渡过了这时期,生命再次发生质变,寿元无尽,长生不老,才有漫长岁月去追寻大道,才有真正追寻大道的资格。

    而第三个时期则是由证道期,这时期由仙人朝着圣人发展的一个时期,乃是大道的最后一段,只有成就圣人,才能万劫不磨,不死不灭,真正达到超脱,这是所有修行者都在追寻的终极境界。

    枢达说到,结丹的过程便是再为追寻大道打基础的过程,如何结出金丹,多久结丹,关系到日后的道途是否顺利,甚至可以决定你在大道途中能走多远,实乃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不过因为此时修行才刚刚起步,却是容易走偏了路子,而他便是因为这境界上没有打好基础,以至于后面步步艰难,最终更是只能修了个地仙,终身与大道无缘,心中很是懊悔,于是便起了写一篇专说大道入门的文章指引后人的念头,于是便有了此文。

    接下来,枢达开始介绍人族修道者结丹前的几个时期,这几个时期分为感应期、聚气期、筑基期、凝聚期、旋照期、心动期和金丹期。

    感应期,此阶段主要是感应天地灵气的存在,这个阶段能够看出一个人到底能不能修炼,如果不能够感应到天地灵气的存在,肯定是不能吸收天地灵气入体的,那修炼就跟你无缘了。

    枢达说到,大部分修士,只要能感应到灵气,顿时就将这时期丢了,这实际上便是丢了一座宝山了。作为修行上的第一个时期,感应期其实并不止止是感应灵气那么简单,如果能耐住寂寞,好好琢磨这时期,将这时期基础打牢了了的话,感知力都会大为提升,能趋吉避凶,据说感应期修炼到了极致的话,甚至能感应气运变化,能感知祸福,能感应到机缘,好处无以伦比。

    所以枢达说,有大志向修士,有足够信心,能在后面的境界上赶超别的修行者,有信心在寿元耗尽前结丹的修士,可以多再这时期驻足,尽量打磨着时期,对将来有着无穷的好处,便是已经越过了这个时期,到达了后面境界的修士,也应常常回过头来,多多体悟这一境界。

    枢达还说,感应期最好的修行法门乃是人教的《太上感应篇》,因为人教大部分门派都将它拿出来作为一道入门测试,所以他有幸获得了此篇,将之列在其中,希望得到玉简者能时常用心研读,若是可能的话,可广传天下,实乃是一功德无量之举。

    梁青继而读了枢达附着的《太上感应篇》,忽然发现,却比他从陈仙长那所得到的少了好几句,心想那几句或许有着什么玄机,所以人教都将之隐瞒了,并非所有人都能得传,因此枢达才会没得到,心中顿时便决定,日后定要将那少着的几句再多多琢磨。

    梁青接着往下瞧,只见枢达说到聚气期乃是引外界灵气入体,然后以这等伟力打通全身经脉,让全身畅通无阻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共分九层,第一层是将丹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