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势指挥使看了一眼满脸病态的吴起,眼神幽幽,好似回忆一般说道:
“大乾盘帝十二年,太子太傅杜公巡视江南,途中和医家传人发生冲突。身中五劳七伤掌,因救治不力,暑疫发作殁。盘帝大悲,在上书房亲笔所书,卿之不幸,朕之不幸八个大字。”
“满朝文武,无不哗然。就连太医院的几位大人也受了牵连。”
“吴起,你也不能掉以轻心,不要让悲剧重演。”
“诺!”
吴起眼中感动之色更浓,低着头肃声说道。
就在两人心中各有波动的时候,一个黑色的身影陡然出现在势指挥使的旁边,递上一个折子,小声的耳语之句之后,又瞬间消失,仿佛从来都没出现过一般。
势指挥使快速的翻动手札,眼睛慢慢变得冰冷起来,脸色也变得越发的难看,最后更是将纸扎重重的扔在桌面之上,一脸的暴怒。
“真是该死!”
“黑石竟然几年前就谋划,你们竟然没有一丝察觉。都是干什么吃的。”
“看来安逸的日子过的真是太久了,世人都已经忘记了三法司的可怕。”
“以为叛逃到黑石,就会得到他们的庇护,从而逍遥自在的活下去。”
“真是天真!”
势指挥使全身的气势仿佛是一座巨大的火山陡然喷发。巨大的力量不仅让桌面上的纸张到处飞舞,外面更隐隐有风雷之声传来。
三法司的成员有些恐惧的看着空中,刚才还是晴朗无比的天空,陡然变得阴沉黑暗,更有一条条赤色的电蛇在不停的飞舞。
“指挥使大人发怒了!”
真正让他们感到恐惧的不是钳云低垂,也不是电闪雷鸣,而是势指挥使大人的暴怒。
势指挥使虽然威严,但是却很少发怒。
但是每一次发怒,都会横尸遍野。
流血漂橹了!
几个年老的千户偷偷的交流了一个眼神,心中有着难掩的惊惧。
上次指挥使大人如此生气,还是十多年前的事情。
当时的济州地方官员互相勾结,贪赃枉法,短短几年时间就刮地三尺,导致治下百姓流离失所,易子相食。
根本线报,说当时路有枯骨,饿殍遍野,惨状无法言表。
三法司密探行事职责,密报朝廷。结果不知道什么原因,竟然失密,被疯狂的官员报复,逮捕凌迟而死。
指挥使大人知晓后,也和今日一般暴怒,亲自出手,将济州上至郡守,下到小吏,大小官员三百余人,全部斩杀。
他们的家仆,亲眷更是直接被流放三千里,永世不得返乡。
这件事,被朝堂触动很大,人人自危。
三省官员更是联名上书,弹劾三法司滥用职权。
据说弹劾的奏折,堆起来有数人高。
因为济州官员竟然一时无可用者。整个济州竟然一夜瘫痪,如果不是朝廷反应迅速,空降了大量的官员,还真不知要出什么大的乱子。
乾帝盘大为震怒,迫于朝中压力重重的惩处了势指挥使,命令他面壁思过,十年不得踏出神都半步。
时间已经过去了十数年,但是现在想起那个流血之夜,就算是三法司的老人见惯了生死,也不由的感到一阵不寒而栗。
不知朝廷中究竟出了什么样事情,竟然让指挥使大人如此的暴怒?
“名单上的人,全部列入三法司必杀名单。”
“一入三法司,生是三法司的人,死是三法司的鬼。”
“叛逃者,虽远必诛!”
势指挥使的眼睛中隐隐有着刀锋,剑芒,兵锋烟火等,声音异常冷冽的说道。
“诺!”
在黑影中陡然出现几个武士,双手捧住手札,眼睛里涌现出惊人的杀机之后,低头大声应诺道。
虽然隔着万里之遥,但是司徒刑还是能感受到那惊人的杀气。
这些黑衣武士,定然是从尸骸中爬出,精锐的中精锐。
“司徒刑,三法司秉承商君的理念,有功则要赏,有错就要罚。”
“你立下如此大功,不可不赏。”
“按照你的功劳,赏一个千户也不为过。”
势指挥使站在书案之前,平复了下自己的情绪,眼神幽幽细细琢磨了一会。
“但是,你身份特殊。而且陡然身居高位,是祸非福。”
司徒刑低头站在那里,低着头,眼睛里面也不停的闪烁。
虽然心中有些失落,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认势指挥使说的有道理。一介布衣,陡然升任位高权重的千户。定然难以服众,如果再出点乱子,真是是祸非福。
势指挥使的眼睛中也流露出左右为难之色。司徒刑的功劳很大,挖出了一大批害群之马,更让局势发生了逆转,从我明敌暗,变成了敌明我暗!
按照势指挥使的本心,这样的功劳,就算赏他一个百户,千户也是绰绰有余的。
但是,司徒刑此人素有才干。又凝聚了文胆,在文坛之中也有声名。
如果再潜心栽培打磨,定然能够在朝堂上崭露头角,甚至是身居高位。
这对法家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如果说三法司一直是法家的禁脔。
那么朝堂就是儒家的天下,三省中枢的高官大多来自儒家,他们以乡党,师生,亲情为纽带,编织了一张巨大的网络。
其他各家的人,很难进入他们的圈子。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法家数次派人进入朝堂,都在乾帝的默许下,被他们联手赶出中枢,发配到偏远之地。
可以说,朝堂是法家力量最薄弱,也是最想进入的。
毕竟那里才是政治权利的核心。三法司固然位高权重,但是格局要差上不少。
司徒刑机缘巧合的凝聚了文胆,更拜在傅举人的座下,要知道那位傅举人虽然官职不高,但却交友广泛。
朝中好几个大员都是他的至交好友。
只要司徒刑进入朝堂,必定会得到他们的帮助,从而崭露头角。
这个机会太难得了。
也正因为如此,势指挥使才会如此的犹豫。
他不想给司徒刑身上过早打上法家的痕迹。
但是如果如此大功不赏,以后谁还为法家卖命?
“你可知,法家弟子为什么可以屹立朝堂,但是却都无法掌握权柄,更别说披红挂紫,成为当朝首辅?”
势指挥使幽幽叹息一声,有些考校的问道。
“儒家势大,他们以师生,乡党,同门为纽扣,权倾朝野。”
司徒刑躬身,脸色肃穆的说道:
“学生认为,朋党之祸是大乾痹症。大乾想要中兴,必须要沥青政事。”
势指挥使看着锋芒毕露,眼睛闪着光芒的司徒刑,仿佛看到了几十年前的自己。那时候的自己也是一心想要报效朝廷,改革吏治。
但一次一次碰壁告诉了他一个残酷的真相。
那就是王大于法,朕即天下。
所有的人都乾帝盘的棋子,荣华富贵一言予夺。
有了这个认识之后,他就变成了今日的独臣,不结党不营私,尽心尽力的完成乾帝盘的每一个吩咐。
这才有了今日的法家三大巨头之一的势指挥使。
“还是年轻啊!”
势指挥使眼中的神色十分复杂,有回忆,有艳羡,也有悲哀,最后都化作幽幽一叹。
“固然儒家势大,但这也是乾帝盘有意而为之。”
“这怎么可能?”
司徒刑眼睛大睁,有些难以置信的看着势指挥使。
“乾帝盘为什么要这么做?”
势指挥使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厉色,有些教诲又有些敲打的说道。
“君心如海,不可测,也没有人敢测。”
“勿要自作聪明,免得招来杨修之祸。”
司徒刑顿时如同雷击一般,表情木然的站在那里,嘴巴喏喏,竟然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杨修是魏武帝曹操手下谋士,素来聪慧,深得信任。但是此人却自恃聪明,屡次揣摩武帝心思,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一盒酥”,“鸡肋”事件,也因此最终被杀。
世人都说杨修死在自己的聪明之上,其实不然,杨修是死在揣摩君心。
揣摩君心者,诛!
“你太聪明,休要学那杨修!”
第一百五十五章 商君书()
势指挥使的话很重,敲打的意味也很明显。
但是司徒刑却没有反驳。
他站在那里,思前想后,一时间冷汗淋漓,后背的锦袍都被汗水浸透,眼睛中更流露出惊惧后怕之色。
和小说,游戏中的npc不同,大乾世界的每一个人物都异常的丰满,他们也有自己的故事,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
如果认为凭借重生的优势就可以肆意妄为,真是大错特错。
别说乾帝盘这等雄才伟略的霸主,就眼前势指挥使就有无数的办法让他彻底消失。
而且,司徒刑发现,他最近的确是有些自恃聪明,上位者的心思岂是那么好揣摩的?
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
要知道曹操是出了名的惜才。手下能人辈出,就连不发一言的徐庶都被他重用。
岂能容不下一个杨修?
杨修天资聪慧,计谋一流。但是他还是被曹操杀了。
那因为他太放肆了,揣摩上位者的心思,犯了大忌。
自己刚才夸夸其谈,暗暗揣摩乾帝盘的心思,何尝不是犯了忌讳?
“你这样说明还有救?”
势指挥使看着全身被冷汗湿透,就连头发都被汗水浸湿的司徒刑,眼睛里流露出一丝满意的神色,不由的轻轻点头。
“守拙也是一种人生智慧。”
“刚不可久。”
“诗雄王勃少年成名,诗词天下无双,被人称为既李太白之后,最有可能成为诗圣的人。”
“可惜他不懂的守拙的道理,锋芒毕露,一剑劈开生死路。但是最后又如何?还不是因为才高被人嫉,淹死在洞庭湖中。”
势指挥使眼睛幽幽有些教诲的说道。
“你要记住,没有成长起来的天才,就不是天才。”
“诺!”
司徒刑低头,眼神幽幽,沉默的答道。
“那个龙族真是该死,竟然谋害我们人族的少年天骄。”
吴起想到诗雄王勃的陨落,有些愤恨的说道。
“等我突破武道宗师,定然要去寻他们的晦气。”
“你真以为事情就那么简单?王勃渡水和龙族子孙引发冲突。最终被斩落在洞庭?”
势指挥使看着一脸愤怒的吴起,脸上挂着似笑非笑的神色,有些喃喃的问道。
“不是这般,那又是如何?”
吴起脸上流露出迷茫懵懂的神色,下意识追问道。
势指挥使没有回答他,但是他的脸上的却流露出古怪之色,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仿佛里面隐藏着什么惊人的秘密。
“诗雄王勃是被自己人暗害的?”
“因为他的才华太高,锋芒毕露,引起了他人的嫉妒和忌惮,所以趁着他没有成长起来暗下黑手。”
“暗害他的人,今日地位定然不低,甚至已经成就文宗,或者是亚圣,否则指挥使大人也不会欲言又止。”
“这就是文人相轻么?”
司徒刑眼神幽幽,势指挥使虽然没有明言,但是他也能推测出几分事情的真相。
势指挥使是要借助王勃的例子警告他,不要自恃聪明,要韬光养晦,免得引来杀身之祸。
“学生感激大人指点!”
司徒刑想通之后,异常郑重的给势指挥使行了一个大礼,满脸感激的说道。
“司徒刑,有过罚,有功就要赏。这是法家一贯的宗旨,赏罚分明。今日你立下大功,虽然情况特殊,但是不能不赏。”
势指挥使看着受教的司徒刑,还有一脸茫然的吴起,眼睛里不由的流露出一丝欣慰。沉吟半晌,这才说道。
“司徒刑上前,受赏!”
“诺!”
“法家后学司徒刑受赏!”
司徒刑脸色不由一滞随后流露出狂喜的神色,恭恭敬敬的躬身行礼之后,有些期盼的看着势指挥使。
“赏司徒刑法家典籍《商君书》一部!”
势指挥使眼神幽幽,眼睛里闪过一丝犹豫,但是最后还是伸出了自己仿佛白玉一般的手指。
司徒刑只见一个白点从势指挥使的手指上飞出,以极快的速度穿过光膜,仿佛子弹一般撞入他的识海。
“商君书!”
吴起眼睛顿时睁得老大,就连脸色也变得古怪起来。
商君书,是法家大能商鞅所著,甚至有人认为他在法家的地位不再《韩非子》之下。
《商君书》的文体多样。议论体有《农战》、《开塞》、《划策》等十数篇,或先综合后分析,或先分析后综合,兼用归纳演绎,首尾呼应。
有时也运用比喻、排比、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徕民》篇运用了“齐人有东郭敞者”的寓言,以增强说理的效果和形像性。
说明体有《垦令》、《靳令》、《境内》等篇,是对秦政令的诠释。辩难体有《更法》,通过人物对话相互驳辩来阐述中心论点。
就连史家圣人司马迁都将他录入《史记。商君列传》,用以表明商鞅的主张。
其地位和价值,可想一般。
这本书因为其特殊性,在三法司内部拥有很特殊的地位。
据吴起所知,就算是三法司内部的青年才俊,多立大功,得到这种殊荣的,也不过是凤毛麟角。
司徒刑刚加入法家,势指挥使就赏赐下此物,由不得他不心惊,由不得他不羡慕。
但是他却不敢质疑势指挥使的决定。
因为就算是傻子也知道,指挥使大人对司徒刑非常的看好,不仅委托重任,而且想要重点培养。
这时候提出异议,不仅拨了指挥使大人的颜面,更恶了司徒刑这位未来的新贵。
“訾粟而税,则上壹而民平。上壹,则信;信,则臣不敢为邪。民平,则慎;慎,则难变。上信而官不敢为邪,民慎而难变,则下不非上,中不苦官。
下不非上,中不苦官,则壮民疾农不变。壮民疾农不变,则少民学之不休。
少民学之不休,则草必垦矣。
无以外权爵任与官,则民不贵学问,又不贱农。民不贵学,则愚;愚,则无外交;无外交别则国安不殆。民不贱农,则勉农而不偷。国家不殆,勉农而不偷,则草必垦矣。
禄厚而税多,食口众者,败农者也。则以其食口之数贱而重使之,则辟淫游惰之民无所于食。民无所于食,则必农;农,则草必垦矣。
使商无得籴,农无得粜。农无得粜,则窳惰之农勉疾。商不得籴,则多岁不加乐。多岁不加乐,则饥岁无裕利。无裕利,则商怯;商怯,则欲农。
窳惰之农勉疾,商欲农,则草必垦矣。”
司徒刑的心头涌现出一段段文字,又仿佛有一位博冠清癯的老者正在大声的朗读。每一个文字,每一个语句都有着一种难言的韵味。仿佛天地都在震动,龙气更是沸腾,仿佛是烧开的滚油,不停的翻滚着。
一丝丝赤色的气运下垂,时不时有龙气的气运发出一声声低沉的龙吟,让司徒刑本就肃穆的脸颊变得更具有威严。
吴起面色古怪的看着司徒刑,虽然他知道司徒刑天赋异禀,才华横溢,但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司徒刑会在势指挥使的眼皮子底下进入顿悟状态。
势指挥使眼睛也流露出一丝诧异,不过他很快大手一挥,一个赤色的光罩笼罩在四周。
也将龙气的变化,古怪的韵律都遮挡住。
几道强横的神识快速的在空中扫过,好在势指挥使已经提前做了处理。这几个神识只是在司徒刑所在的房屋上一停之后,就快速的向远方射去。
“真险!”
吴起感觉到那几股强横的神识离去,心中不由长长的出了一口气,有些后怕的说道。
“好强的神识,定然都是先天以上的高手,或者是即将成为地仙的存在。”
“知北县只不过是一座小城,却有这么多隐藏的高手,水真是深的很。”
知北县虽然只是一座小城,但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向来龙蛇混杂。就算有几个先天高手隐居在此,他也不会感到惊讶。
势指挥使没有说话,只是目光灼灼的看着司徒刑。
司徒刑仿佛是一个未经雕琢的璞玉。在他的打磨下,正一点点的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这种成就感无法用言语去表述,但是他看向司徒刑的目光却越来越和善。
司徒刑不知道外面龙气的变化,还有数道强横神识的降临。他正沉浸在的心神世界。
一个个文字仿佛有着无穷的力量,又好似有着无上的智慧。司徒刑每读一遍,心中对法的体悟就提升一分。
他着魔似的不停的默读。
开卷有益!
这才是真正的开卷有益。
司徒刑现在的状态,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手不释卷。
以前,司徒刑以为这个成语是古人的一种夸大。直到今日他才体会到其中的妙处。
他仿佛是一个吸毒上瘾的伪君子,有些着魔的不停的读诵着《商君书》。
真知灼见!
真是真知灼见!
以前很多迷茫的地方,都因为商君书的关系变得清晰起来。
随着朗读的继续,一丝丝秩序之力在空中凝聚。最后变成一道道锁链向八方纵横交织。
这些秩序之力并没有消失,而是在不停的凝聚,仿佛在孕育着什么。
司徒刑也不着急,不停的诵读着,一丝丝秩序之力从高空垂下,因为秩序之力的缘故,孕育的速度变快了不少。
第一百五十六章 法器:开垦令()
《商君书》是商鞅主张的体现,也是法家思想的升华。
通过朗诵商君书,司徒刑对商鞅的一些主张有了深入的了解。而且最重要的是,他通过阅读朗诵商君书,全盘接收了商君对法家的体悟。
以前一些迷茫的地方,现在都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随着体悟的加深,心中也有一段段文字浮现。
商鞅之法,良法也。
今试一披吾国四千余年之纪载,而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