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来的四爪金龙,在气运的反哺之下,竟然隐隐长出第五根龙爪。
“臣有事上奏!”
就在众人以为,今日无事上奏之时,一个穿着青袍,年纪不大的中年人走出朝班,对着宝座上的乾帝盘,还有负责监国的太子承泰行礼之后,声音肃穆的说道。
“准奏!”
乾帝盘收回自己的心思,看着下面品阶不高,有些陌生的臣子,淡淡的说道。
“启禀陛下,臣要告那知北县县令司徒刑!”
青年臣子行礼之后,面色肃穆认真的说道。
“臣要告他三状大罪!”
站在下方,面色没有表情的诸位臣公,听说这个人竟然要状告新科状元,儒家新圣人司徒刑,眼睛中不由的流露出震惊之色。
有些昏暗的眼睛,也陡然好似灯泡一般亮了起来。
“有好戏看了。。。”
“哦。。。”
乾帝盘的脸色也是陡然微变,眼睛中流露出思考的神色,过了半晌,他才幽幽的说道。
“呈上来!”
“诺!”
司礼监大太监李德福轻轻点头,没有任何犹豫的从高台之上好似狸猫一般形态优雅的走下,来到那个青年官员近前。
伸出干干净净的素手,将奏折接过,然后头颅低垂,恭恭敬敬的双手捧着放在乾帝盘的龙案之上。
端坐在上首的太子承泰,下意识的转头,看着身穿青袍,脸色有些发白的臣公,眼睛中不由的流露出思索之色。
这个臣子因为品阶不高的关系,他并没有什么太深的印象。但是,有一点他是确定的。
那就是这个人是成郡王门下。
这件事定然和成郡王有着脱不开的关系。
想到这里,太子承泰的眼睛陡然变得坚定起来。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更何况,司徒刑的《推恩令》对他有大恩。
不论是从公,还是从私,自己都要出手。
想到这里,他不由的对着自己阵营的几人使了一个眼色。那些人都轻轻的点头,显然是领会了太子的意思。
端坐在上首,好似狮子王,又好似江山之主的乾帝盘静静的看着奏折,只见他的鼻孔慢慢的扩张,眼睛中更有着难掩的怒火。
到最后只见他将自己的手掌重重的拍打在龙案之上,恶狠狠的骂道:
“胡闹!”
“好大的狗胆!”
站在朝堂之上,身穿青袍的官员,见乾帝盘勃然大怒,眼睛中不由的流露出一丝难掩的喜色。
而太子承泰等人则恰恰相反,他们的眼睛中不由的流露出一丝担忧之色。
还有着一种说不出的疑惑。
本来想要站起身形为司徒刑求情的太子承泰,听到乾帝盘的呵斥,心中不由顿时惴惴,动作不由的一滞。
其他人见太子没有动作,也都下意识的停住步伐,小心的观望眼前的局势。
身穿青衣的官员和他们则是恰恰相反,只见他脸色潮红,好似打了鸡血一般,声音高昂的说道:
“陛下所言甚是!”
“那司徒刑的确是无法无天!”
“早有不臣之心,共有三宗大罪!”
“上任伊始,就将知北县大营县尉牛泓驱逐。任人唯亲,将大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轨之心,路人皆知!”
“此乃一罪也!”
“知北县主簿李博伦乃是少有的忠义之士,数次规劝,陈述厉害关系。并且以密信的形式告知成郡王。”
“知北县的百姓得知,无不愤慨,他们自发的走上街头。用言语表达自己的不满!”
“但是没有想到,那个司徒刑竟然丧心病狂至此,担心罪行暴露,竟然派人公开袭击游行的百姓书生,造成数十人死亡,并袭击了李家大宅,可怜李家满门忠义。。。”
“此乃二罪也!”
“最后,他竟然私自制定法律,名为《青苗法》,造反之心,路人皆知!”
“臣恳求陛下下旨,派出天兵,将这等目无君父,目无法纪之徒诛杀,以正国法!”
“此乃三罪也!”
第五百五十二章 朝争()
♂!
“三宗罪!”
“而且宗宗都是大罪!”
“这是要置司徒刑于死地啊!”
“谁说不是,这是要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站立在朝堂两侧,眼观鼻,鼻观心的大臣眼睛中顿时流露出惊色。
乾帝盘抬起头,龙眸中射出刺目的精光,好似虎狮一般在每一个大臣的脸上巡视,仿佛要将看穿他们的眼睛,直击他们的心灵。
但是到最后,他的眼睛还是落在身穿紫色四爪龙袍,站在百官之首的太子身上。充满期许的问道:
“太子也看看吧!”
“诺!”
太子承泰见乾帝盘的目光落下,身体不由的一僵,满脸恭敬的点头,急忙上前行礼称诺。
“诺!”
司礼监大太监李德福小心翼翼的从龙案之上,将奏折双手捧起,好似一头老猫一般,身形优雅的走下高台。
在众目睽睽之下,将奏折交给行驶监国之责的太子承泰。
“这!”
太子承泰小心的接过奏折,对着高台九龙宝座之上的乾帝盘行礼之后,才开始翻越起来。
随着时间的流失,太子承泰的脸色变得愈发的僵硬,到最后甚至有了几分铁青之色。
“太子可曾看完了!”
“如果看完了,让诸位卿家也传阅一番!”
高居九龙宝座上的乾帝盘见太子承泰已经阅读完毕,不由轻轻的点头,环顾四周见大臣们的眼睛中都流露虎好奇之色,肃声说道。
“诺!”
“诺!”
这次司礼监大太监李德福并没有动身,而是给下面的小太监使了一个眼色。
一个手脚麻利的小太监,恭恭敬敬的将放在太子承泰书案上的奏折捧起,依次给诸位多人传阅。
“这!”
“这怎么可能?”
“司徒刑身为儒家新圣人,怎么可能打压儒家,攻击儒生,并且犯下累累血债?”
一个个看过奏折的大臣,眼睛都流露出震惊之色。
出乎意料!
奏折的内容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就连很多本来打算力挺司徒刑的儒家中人,心中也出现了说不出的犹豫。
更有人好似被触动了利益,好似被踩了尾巴的野猫一般,全身毛发炸立,眼睛中更有着说不出的怒火。
过分!
实在是过分!
狂妄!
实在是狂妄!
在他们看来,这个《青苗法》不亚于一封战书,司徒刑这是要和全部官僚,地主豪族进行宣战!
想到这里,官员们隐晦的交换了一下眼神,然后都是重重的点头。
因为朝臣人数众多,整整用了一刻钟的时间,所有人才全部看完。
乾帝盘也不着急,端坐在龙椅之上,眼睛望着远处,好似在思索,又好似在怔怔的发呆。等众人都传阅之后,他的眼睛中陡然流露出一缕精光,好似一头从沉睡中醒过来的雄狮,又好似惊醒的怒龙,全身上下有着一种难言的气势。
刚才还在窃窃私语的朝臣,顿时变得安静起莱。
每一个人都感觉自己的肩膀之上多了一种说不出的压力。
“奏折已经传阅完毕!”
“各位卿家有什么看法?”
乾帝盘的声音不高,但是在每一个大臣的耳朵里却好似雷霆一般。有着一种说不出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分列两旁的大臣,下意识的交换眼神,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你上!”
“你上!”
这些朝臣,一个个虽然都是披红挂紫,但是却都深谙“明哲保身”之道,在圣意不明的情况下,没有人愿意随意站出。
也正是这个原因,他们才能历经数朝而不倒。
“这?”
“这?”
几位老大人看着下方没有任何动静的诸公,眼睛中不由的流露出一丝不满,老狐狸!
一个个都是老狐狸!
升官发财我上,倒霉取死你去!
但是,一直这样也不是办法啊!
就在他们考虑是不是点名,让几个低阶官员趟雷当炮灰之时。
一个身穿青袍,脸色有几分稚嫩的官员毅然站了出来,将手中的玉笏高举,对着九龙宝座之上的乾帝盘行礼之后,朗声说道:
“启奏陛下!”
“微臣认为,司徒刑此举有失稳妥,理应受罚!”
“哦!”
乾帝盘看着站出的那人,眼睛中不由的流露出一丝惊讶,但是他的的身体前还是倾,一脸的倾听之色。
“冯翰林!”
几位耄耋老臣看着最先站出的那人,眼睛中不由的流露出惊讶之色,他们本以为,今日最先会对司徒刑表达不满的,定然是会是以成郡王为首的功勋阶级。
但是,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
第一个出来抨击司徒刑的,竟然是儒家的翰林!
这个事情就值得玩味了!
也正是这个原因,乾帝盘的眼睛中才会流露出一丝惊讶。
“圣人曾说,君不与民夺利!”
“但是,司徒刑制定的《青苗法》就是再与民夺利!”
“与圣人教诲不符,故而,臣认为此法欠妥!”
冯翰林环顾四周之后,将手中的玉笏高举,头颅低垂,大声的说道。
“没错!”
“冯大人说的没有错!”
“《青苗法》乃是与民夺利之举,不符合圣人教训,而且民间已有不满。”
“施之日久,恐生变故!”
“还请陛下明察!”
“这个《青苗法》乃是祸国殃民之法,还请陛下圣裁!”
一个又一个大臣从朝班中走出,他们都高举手中的玉笏。头颅低垂,朗声说道。
“还请陛下圣裁!”
“还请陛下圣裁!”
一个,两个,三个,十个。。。二十多个大臣互相交换眼神之后,一起走出朝班。
他们有的是保皇党,是乾帝盘的肱骨之臣。
他们有的是太子党,整日为太子储君位置摇旗呐喊。
他们有的是藩王党,整日抨击朝政,抨击储君,试图让乾帝盘改变心意,另立储君。
他们中更有着清流。。。。
虽然他们身份各异。
有着不同的政见。
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
那就是豪族,地主出身。
司徒刑的《青苗法》,可以提高国库的收益,可以拯救黎民,但是却会伤害豪族和地主阶级的利益。
而且司徒刑的《青苗法》现在虽然只是在知北县试行,但是如果试点成功,必定会被乾帝盘大规模推广。
到那时,他们的家族必定会受到重挫。
所以,为了自身的利益,他们这些人一定要阻止。必定不能司徒刑成功。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抛弃了以前的政见之争,合拢在一起,好似洪流一般共同讨伐司徒刑。
他们虽然没有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是却将自己的态度表达的清清楚楚。
那就是反对司徒刑!
反对《青苗法!》
“这?”
“这?”
“这?”
高坐在百官之首的太子承泰一脸震惊的看着下方。
越来越多的大臣站了出来,用沉默来表达自己的声音,最令他感到震惊的是,他竟然在其中看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
“太子党!”
“没错!”
“里面的确有很多人都是太子党。”
但是让他感到震惊,也感到一丝恐惧的是,这些人竟然在没和他打招呼的情况下站了出来,而且还不是一个两个。
而是非常多。
不光是他感到震惊,其他朝臣何尝不是如此?
什么时候,太子党,保皇党,藩王党,儒家的人这么团结了?
他们不是势如水火么?
今日怎么如此的齐心?
端坐在九龙宝座之上,面色淡然,眼睛中更仿佛有日月起伏,江山社稷的乾帝盘,眼睛不由微微的收缩,这么多朝臣站出来明确反对,并且试图借助人数优势向他施压。
这是出乎乾帝盘预料之外的。
不过他的心中并没有任何的担忧,反而有着一种淡淡的兴奋。
朝臣越是反对,越说明《青苗法》的重要,越发的说明,这个法案对国家有利。
想到这里,乾帝盘的眼睛落在那些没有站出反对的朝臣身上,笑着问道:
“李爱卿,你有何想法,但说无妨,朕赦尔等无罪,畅所欲言!”
“诺!”
被点名的户部尚书李光地眼睛中流露出一丝犹豫,但乾帝盘亲自点名,他也只能硬着头皮站出。
低头拱手行礼之后,李光地将自己手中的玉笏高举,面色肃穆的说道:
“陛下!”
“老臣和其他诸位大人的想法正好相反!”
“臣认为,司徒刑不仅没过,反而有大功于朝廷。”
“《青苗法》不仅能够救济黎民苍生,更能丰盈国库,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老臣实在是愚钝,不知有何害处!”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三朝老臣李光地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否则,乾帝盘也不会钦点他发言。
李光地发言之后,又有数位大臣站出,附议他的观点。
其他一些新晋的官员,或者是朝廷新贵,在这里嗅到了机会的味道,也都站出身形,好似宣誓一般附和道。
“这!”
“这是?”
老的贵族阶级,豪族阶级见很多新晋的贵族加入了对方的阵营,眼睛不由的收缩,不过他们心中也是明白。
新老贵族矛盾,由来日久。
毕竟新贵族上位,就意味着有老贵族的败落。
第五百五十三章 党争()
♂!
也正是这个原因,新老贵族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以前,因为和光同尘的需要,彼此还算是克制。
但是司徒刑的《青苗法》,虽然只是草拟法案,而且也只是在知北县一地实行。但是却让他们看到里面隐含的内容。
老贵族意识到了危机,因为《青苗法》一旦推广开来,受损失最大的必定就是他们。
所以,不论是儒家,还是太子党,乃至藩王党等都联合在一起,共同的反对。
而新的贵族则是嗅到了机遇,《青苗法》实行,固然会损伤他们的利益,但是和囤积大量土地的老牌贵族的损失比起来,不过是九牛一毛。
也正是这个原因,他们也抛开政见,和老牌贵族抗争到底。
刚才朝堂上一边倒的局势,也因为李光地的站出,还有其他几位身穿朱袍大人的附议,变得微妙起来。
乾帝盘看着泾渭分明,各自阐述论点,需要他进行圣裁的两方。
心中有着说不出的惊惧,但是眼睛中也有着一丝淡淡的得意。
帝王之地,就是均衡之道。
朝中朋党由来日久,也不是只有大乾才有朋党,可以说历朝历代,哪怕是圣君在世,都避免不了朋党的出现。
但是他绝对不会允许朝中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
。。。
“恭请陛下圣裁!”
新旧两党为《青苗法》之事争论不休,一时间竟然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这个皮球还是被踢到乾帝盘的脚下。
这也是乾帝盘最喜欢出现的局面。
朝中大臣打擂台,他这个皇帝来当裁判。
只有这样,他的权势才不会受到威胁。
只有这样,他才能独断乾坤,总理社稷。
故而,乾帝盘对这种情况是非常享受的。不过,他并没有立即做出圣裁,而是目光如刀的在每一个大臣的脸上扫过。
也许是因为心怀鬼胎的关系,竟然没有一个大臣敢和他进行对视。
最后他的目光才落在端坐在上首,脸庞上褪去青涩,有了几分人主威严的太子承泰,有些考校的问道:
“太子!”
“你是我大乾的储君,也是未来的君主。”
“对于司徒刑《青苗法》,你有何想法?”
“这!”
身着紫色四爪龙袍,头戴王冠,手持监国权柄的太子承泰没有想到乾帝盘会在这时考校于他,脸色顿时就是一僵,眼睛也是不由一滞。
所有大臣的眼睛都落在了太子承泰的身上,他们迫切的希望获得太子承泰的支持。
也正是这个原因,他们都竭尽所能的表现出自己的诚意,看向太子承泰的目光中也充满了诚意。
甚至有人顾不得乾帝盘在场,直接赤果果的眉来眼去。
虽未明言,但是其意思自明,如果太子承泰能够帮助他们,自然会获得忠诚作为回报。
但是他们的目光聚集,以及暗送秋波,却让太子承泰心中有着说不出的压力。
保皇党!
太子党!
藩王党!
儒家!
新旧两党,此时固然是有求于他,甚至为了得到他的支持,暗自许诺诸多好处。
但是,也可以理解为,随着他的表态,势必要得罪其中的一方。
甚至会被那一方打压,反击。伤及自身羽翼。
一想到这里。
太子承泰的头就感觉隐隐发胀!
左右为难!
选择新派不行,选择旧派也不行。
而且他现在还不是天子,只是太子监国,上面还有乾帝盘。
一个处置不当,还有可能引来乾帝盘的不满。
众人只看到了储君之位的风光无限,谁又知道他的如履薄冰。
上有乾帝盘压制。
下有诸多亲王虎视眈眈。
进,恐被乾帝盘认为有僭越造反之心。
退,身后有诸多保驾大臣身家和他的荣辱息息相关,如何敢退?
所以,太子储君之位,在他看来,是这个世上最难坐的位置。
在这个位置上,他也是向来秉承八字方针,但求无过,不求有功。
“太子!”
“储君殿下!”
新旧两党都是一脸焦急的看着太子承泰,希望能够获得他的支持,从而扭转眼前僵持的局面。
但这个选择对太子承泰来说,实在是太过困难了!
新旧两党,遍布朝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