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乱臣贼子-第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龙是陈登的字号,而陈氏一向是徐州大族,陶谦如此安排,如果陈登一口回绝,陶谦也没有办法。(

    世家大族把持地方,其中关系错综复杂,甚至有可能牵一发而全身。

    于是,陶谦对大族的行为一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一次,若不是事情紧急,陶谦也不会把主意打到陈登身上。

    陈登素有急智之名,年幼时便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在徐州郡内颇得乡民爱戴。

    陶谦知道孔融重名士,所以才打算让陈登出使。

    陈登会临危受命吗?

    在众人屏息以待的目光中,陈登颌首应诺,道:“陈登领命!”

    “好,危难之际方显英雄本‘色’,元龙,你有什么要求不妨说出来,只要我能做到的,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陈登早已经‘胸’有成竹,他说道:“我听说孔融麾下大将李贤颇喜良马,这一次,从军中挑选三匹良驹送往北海国内即可”。

    “妙,好一个投其所好,嗯,只要李贤不反对,孔融肯定会答应出兵,如此,出使一事便拜托了”

    “陈登必定尽心竭力!”

    “好!你们且退下吧,商儿,你留下”

    “喏”

    等到众人退下,身边只剩陶商的时候,陶谦对其吩咐道:“商儿,我知道你素来仰慕刘备,只是一直未曾表‘露’出来罢了”。

    陶商大急,“父亲!”

    “好了,无须解释,你二弟仰慕曹‘操’,你又钦佩刘备,这是你们的选择,我已无力干涉”

    “父亲,孩儿知道错了”

    “孰对孰错,以后才会明白,商儿呀,我之所以把你留下来,你知道所为何事吗?”

    陶商摇头,道:“孩儿不知”。

    “你认为徐州与北海国联手之后能否抵住曹军?”

    “孩儿没见过北海国内兵马,无法评价,不过,曹‘操’为报父仇,肯定会倾巢来攻,我徐州郡可战之兵不过五万,即便算上北海国的三万兵马也只有八万人,而曹军数量我估‘摸’着起码有十万人”

    陶谦吸了一口冷气,道:“不错,曹‘操’心狠手辣,吞并卞喜麾下的黄巾之后更是实力大增,嗯,我想让你携我密信,速速前往乐安国,请刘备率兵救援”。

    陶商又惊又喜,道:“乐安国远在北海国以北,孔融会准许刘使君过境吗?”

    “只要我与孔融修书一封,想必他是不会做这个恶人的”

    “父亲算无遗珠,若是加上刘玄德的平原军,曹‘操’再想讨到好处的话可就难上加难了,只是,刘备在乐安国待的好好的,他会出兵相援吗?”

    陶谦冷晒道:“由不得他!商儿,我只问你一句,如果我把这徐州之主的位置让给别人,你可会心生怨言?”

    陶商摇头,道:“不会,孩儿自知绝非栋梁之材,若是执掌徐州,早晚会连累郡内军民百姓”。

    陶谦不知道是喜还是怒,只是幽幽地叹了口气,道:“既然如此,这事情由你来做就更是合适了”

    “父亲请讲”

    “我会修书刘备,许诺让出徐州,只要刘备愿意出兵相援,我可退位让贤!”

    宛若石破天惊,陶商半晌方才缓过神来,他急道:“这是为何?”

    “为父所日无多,丹阳小儿孙策猖狂自大,青州袁绍虎视眈眈,就连北海国内因为应儿的关系都闹出了间隙,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你们兄弟二人能够震住局面,我说什么也不会把这份家业‘交’给别人手中,可现在,应儿空有匹夫之勇,缺乏智慧,而商儿你又太过木讷,不适合做一郡之主,我听闻刘备刘玄德为大汉皇叔,秉‘性’良善,将徐州‘交’给他,也可以成全我一番”

    陶商喜道:“父亲此举必定会名垂千古!”

    “我不想什么名垂千古,我之下你兄弟二人能够好端端地活着,不受人滋扰”

    陶商大为感动,“父亲,有我在一天,绝不会让人伤到二弟”。

    “嗯,兄弟齐心,其利断金,为父怕是陪不了你们太长时间了,这是书信,你且收好,日落之前出发吧”

    “喏!”

    时间紧急,陶商收拾妥当之后便带着十多名骑卒护卫出发了。

    剧县,曹‘操’击败袁术之后,李贤每一天都在等待着战争的来临。

    在李贤看来,如果没有变故发生,准备妥当的曹‘操’一定会先行讨伐北海国!

    只有击败东莱军,曹‘操’才能弥补其麾下兵马多次败于李贤之手的声望。

    日复一日,东莱军中的新卒渐渐褪去青涩,除了没见过血之外,他们与老卒并未区别。

    赵云麾下的骑军也已经形成了战力,几个月的时间,在多方人马的共同看管下,马具的秘密还没有泄漏出去。

    对此,李贤很是高兴,能够多拖一刻便多拖一刻。

    不过,该来的总归要来,躲是躲不过去的。

    这一日,曹嵩死去的消息很快就在北海国内传遍了,李贤大喜,他知道,在击败陶谦之前,曹‘操’绝不会兵发北海国了。

    都昌城内,孔融急忙召集文武官员议事。

    “诸位,曹孟德之父曹嵩身亡,陶谦难辞其咎,眼下曹军来袭,北海国该如何自处?”

    “‘唇’亡齿寒,徐州不得不救,如若不然,恐怕曹‘操’会行假道伐虢之事”

    “此言差矣,曹‘操’麾下兵马十多万,而我北海国举国上下方有‘精’兵三万人,为了陶谦的事情,至于赌上我们的全部‘精’锐吗?”

    双方都有人帮腔,一人主张及时救援,不然的话,曹‘操’占据徐州之后肯定会攻打北海国,那时候,曹‘操’与袁绍将会对北海国形成合围的态势,如此情景简直不敢想象。

    另一人又提到了陶应的无礼,以及管亥围城时候陶谦的见死不救,这两次事情都让孔融大为恼怒,旧事重提,自然又使得孔融平添恶感。

    枉那陶谦素有仁义之名,到头来却也不过是欺世盗名之辈罢了!

    孔融犹豫不决,不知该战还是和。

    “国相,是否出兵一事事关重大,我认为应该问询李都尉、太史将军的意见,毕竟,他们才是领军在外的大将”

    孔融深以为然,道:“不错,自打曹‘操’击溃袁术之后,举国上下便人心惶惶,大有山雨‘欲’来之际,若不是李贤、太史慈兵镇边疆,还不知道会生出什么样的谣言出来,来人呐,传我命令,速去问询李都尉、太史将军的意见,一有回禀,即刻来报”。

    “喏!”

    这时候可没有电话、手机、电脑,‘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

    像孔融这样的封疆大吏都只能调派兵卒传信,更何况其他人了。

    嗯,兴许李贤是唯一的一个例外,他军中有信鸽,近期还重金从草原上雇来了一个猎人,用鹰来传递信件!

    飞禽传书可比人力要快上了数倍!

    陶商进入北海国境内的时候,李贤已经开始整理行装,准备开赴徐州了。

    这时候,孔融的使者还在奔赴剧县的路上

第232章 曹孟德的自信() 
c_t;两日过后,陈登一行人快马加鞭,终于抵达都昌城,这时候,城‘门’口的卫卒正在盘查入城的乡民。;:。

    随行的护卫提前过去递‘交’了信物,意图省却搜查的程序,哪知道,为首的校尉却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模样,嘴里道:“国相、都尉有令,无论入城者何人,皆需盘验搜捡,职责所在,还请尊使见谅”。

    徐州军将大为恼怒,有心发作,却又想到此番自己有求于人,万一触怒了孔融,坏了陶使君的大事,那可就成了徐州的罪人。

    眼下,徐州叛将张辏Ы偕绷瞬茚裕渌嫡抨'逃往淮南,投奔了袁术,可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曹‘操’一定会迁怒于徐州。

    据说曹‘操’收降卞喜之后,麾下实力大增,无论如何,仅凭徐州一郡的实力都是难以与其抗衡的,这样的情况下,北海国的援助显得分外重要。

    陈登打马前行几步,道:“陈梁,回来吧,入乡随俗,反正用不了多少时间”。

    “喏”,唤作陈梁的徐州军将借坡下驴,打马回到了陈登身旁。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徐州使者以陈登为主,一郡使者能有如此态度着实难得可贵,有道是伸手不打笑脸人,北海军将却也不是故意难为陈登,瞧见对方如此坦‘荡’,他便粗略地扫了一眼,就让徐州人马入城了。

    “上官有令不敢不从,如有冒犯之处,还请尊驾勿怪”

    陈登笑道:“将军客气了,尽忠职守是你的本分,出使北海是我的职责,你我各为其主,理应各司其职”。

    “来人呐,速去城中通禀一声,就说徐州刺史陶谦陶使君帐下典农校尉陈登陈长史造访”

    “喏reads;!”

    陈登明白对方的潜台词,在领路人回转之前,他们这帮徐州人最好待在城‘门’口等着。

    既是有求于人,只是等一会儿也算不得什么大事。

    陈登心态平和,他知道,不只是徐州需要北海,北海国也同样需要徐州军,只要孔融脑子没有坏掉,就一定不会拒绝双方联盟抗曹的建议。

    没过多久,孔融亲自出迎。

    甫一见面,各自表达了钦佩仰慕之情过后,孔融便与陈登一道入了国相府。

    陈登懒得试探,他单刀直入主题,道:“敢问国相,如果曹‘操’兵寇徐州,不知北海国可否出兵相援?”

    孔融已经从李贤、太史慈那里得到了肯定的答案,而陈登在附近的郡县颇有名望,爱惜羽‘毛’的孔融不愿给其留下不佳的印象,当下便直剌剌地应道:“我与陶恭祖相‘交’莫逆,北海国又与徐州‘唇’亡齿寒,若是曹军叩边,我北海国责无旁贷”。'棉花糖想看的书几乎都有啊,比一般的站要稳定很多更新还快,全文字的没有广告。'

    即便早有准备,可当孔融亲口应诺的时候,陈登还是觉得松了一口气,不管怎么说,他都算是完成了使命。

    “都说孔北海仁义无双,今日方知传言不虚!”

    达成一致之后,陈登与孔融相谈甚欢。

    此时,李贤的兵马已经到了朱虚城。

    朱虚与齐国、徐州、泰山三地相邻,是北海国内有数的兵家必争之地。

    再往南就是徐州的地界了,已有兵马近万人的太史慈不敢贸然出击,万一与徐州军发生了矛盾误会,最终受益的只是曹军。

    虽说徐州已经与北海国休战了,可前一阵子,陶应刚刚惹出了祸端,两万兵马被李贤好生教训了一顿,这种情形下,双方心中都有芥蒂,任何一个误会都有可能再度引发一场战争。

    李贤率军抵达的时候,太史慈正在‘操’演军马,听闻徐州的使者已经在回返的路上了,他们二人便放宽了心reads;。

    只要有徐州使者作陪,如何行军,如何补给,这都不需要考虑。

    恰好,东莱军长途跋涉了几百里,也需要好生休整一番。

    当天夜里,朱虚城外篝火连天,一座一座的行军大帐聚拢在一处,遥相呼应。

    盔甲鲜明的军士手持火把在军营间游弋防护,数量不定的暗哨潜伏在各个角落。

    两万多人的军营防护严密,不给人半点夜袭的机会。

    此等盛况若是被孔融见到了,一定又会大生感慨。

    自打孔融接掌北海国以来,麾下兵马数量从未超过一万人,像如今‘精’兵两万五千多人的情况却是从未出现过的。

    一年多的时间过去,太史慈从单骑闯敌营的勇士一跃而变,成了手握万余兵马的郡国大将,期间,虽说离不开孔融的大力栽培,可若是没有李贤三番两次的帮衬,太史慈也绝不会像今日这般惬意。

    兄弟之情早已经结下,任何虚伪的话语都是多余的。

    这一夜,太史慈与李贤秉烛夜谈,“维中,曹‘操’向来狡诈,你认为他会不会玩什么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把戏?”

    李贤皱起眉头,道:“你是说,曹‘操’有可能攻打我们北海国?”

    “不错,你杀了卞喜,又败了夏侯渊,俘了于禁,于情于理曹‘操’都不会放过你,眼下,虽说曹嵩死在了徐州,曹‘操’叫嚷着要为父报仇,可谁也不知道曹‘操’的目标究竟在哪里”

    李贤深以为然,道:“曹‘操’兵多将广,若是他兵分两路,你我难免会顾此失彼”。

    “那么,留谁驻守?留下多少兵马?留在何处?”

    孔融已经把救援徐州一事完全‘交’给了李贤、太史慈二人,这种毫无猜疑的信赖让人很是感动,越是如此,肩负着北海国安危的东莱军、北海军越不能掉以轻心,万一曹‘操’玩个声东击西,主力攻打北海国,余部假意讨伐徐州的话,北海国绝对防不胜防reads;。

    自古以来,被动的防御永远需要提心掉胆,因为你不知道敌人会从何时何地出现,漫长的等待甚至会耗光人的斗志。

    思来想去,无论留下多少兵马,李贤都觉得不合适,忽而,他一拍脑‘门’,嘴里喘着粗气,道:“拼他娘的!”

    太史慈饶有兴致,“喔?怎么个拼法?”

    “且不管曹‘操’怎样,也不管他玩不玩‘花’样,我们只管打我们的!”凭他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太史慈复述了一遍,顿时觉得此言绝妙,他笑道:“维中大才,出口成章,我不如你,只是这样以来,我们岂不是要担负擅起战端的恶名?而且,曹‘操’是打着为父寻仇的名号,我们干涉其中,怕是会引来他人非议”。

    “如果是曹军越境挑衅呢?”

    太史慈大为不解,“曹军主力尚未抵达,曹军又怎么会挑衅?”

    李贤大笑:“假作真时真亦假!”

    太史慈眼前一亮,道:“那便妥了,只要让国相面上过得去,这事情便妥妥的”。

    二人又商议了一番细节,最终各自回帐入睡。

    自始至终,李贤与太史慈都没有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万一曹‘操’不出兵该怎么办?

    李贤穿越而来,知道曹‘操’怒火中烧,攻占下邳之后屠杀了数十万徐州军马,所以他丝毫不担心曹‘操’会不来。

    太史慈的想法就更简单了,曹‘操’此人睚眦必报,杀父之仇这等不共戴天大仇,无论如何都没有回旋的余地,由此可见,曹军出征复仇已是必然。

    陈留城,曹‘操’早已经誓师出征,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直往徐州而来。

    沿途间,荀彧向曹‘操’进言,道:“北海国李贤、太史慈俱是一时豪杰,还请主公多加防备”。

    曹‘操’微微颌首,道:“若不是张辏Т嗽羯蔽依细福艺獗闳パ澳强兹诘穆榉常还飨壬晕乙丫窍铝耍榷崃诵熘葜螅一岜鄙媳焙9崃丝兹诘幕担美钕汀⑻反瘸晌ゼ抑薄

    “徐州虽然富庶,却是四战之地,主公若是一战而下,自然皆大欢喜,怕就怕耗时日久,那样的话,我军长途跋涉,所耗钱粮颇多,自然是比不过陶谦的”

    “荀先生所言我已经明白,这一次我是为了报仇,想必不会有不开眼的家伙前来滋扰,只要没人他人牵绊,区区徐州军马,土‘鸡’瓦狗尔”

    “主公莫忘了,李贤麾下兵马已有一万五千人”

    曹‘操’不屑,“这又如何?”

    “孔融与陶谦关系不浅,李贤极可能挥兵援助徐州”

    曹‘操’怒极而笑,道:“好,某家正怕他李贤不来,他不来便罢,若是敢来,我曹孟德一定让其死无葬身之地”。

    “据说陶谦陶恭祖身边有一支丹阳‘精’兵,主公不可不防”

    丹阳兵卒的厉害曹‘操’早有耳闻,对此,他好整以暇地说道:“不妨事,不过是千余兵马罢了,有虎豹骑在,何惧丹阳兵卒?”

    荀彧知道曹‘操’刚愎自用,一旦决定了的事情几乎很难改变,当下便主动请辞,道:“粮秣一事事关重大,我愿坐镇后方,为主公筹备粮秣,如此可好?”

    曹‘操’也在顾虑谁留谁守粮道,曹昂虽说未及弱冠,不过早已经体现出了非凡的才能,由他留守是曹‘操’再三考量过后的选择。

    不过,曹昂毕竟岁数不大,若是没有人在旁看护,既有可能有所疏漏。

    可若是有荀彧辅佐,曹‘操’相信,后路无忧!

    “文若做事,我自然是放心的”

    曹‘操’一句话便定下了荀彧留守后方的基调

第233章 曹操亲至又能奈我何() 
c_t;荀彧原本是打算让曹‘操’先解决李贤的东莱军,然后再集中‘精’力对付徐州军的,哪曾想,曹‘操’对徐州的渴望远远大过于征伐北海国的意图。'棉花糖更新快,网站页面清爽,广告少,,最喜欢这种网站了,一定要好评'。ww。

    在确定曹‘操’不会因为自己的想法而改变的时候,荀彧便萌生了退意。

    懂进退是谋士的安身立命之道。

    荀彧为人聪慧至极,自然不会与曹‘操’争吵。

    既然功法徐州已成定局,荀彧便不再多费口舌。

    不过,荀彧毕竟也有自己的脾气,曹‘操’没有采纳的计策对其来说也是一种无言的否定。

    为曹‘操’筹备钱粮,坐镇后方不过是一种措辞罢了,荀彧只是想借故表达一下自己的不满。

    荀彧的意思,曹‘操’或多或少都猜到了些,不过,他这人一向如此,愿意询计问策的时候,哪怕别人说的太多,曹‘操’都会认真去听,可一旦曹‘操’心情不佳,有了决断,无论别人说什么,他都会置之不理。

    徐州虽是四战之地,可郡内产盐,百姓富足,只要将其夺下,曹‘操’有把握赚个钵满盆盈。

    有道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尚未执掌兖州之前,曹‘操’只想一个劲儿的增强实力、招兵买马,可现在,兵马已过十万之数的曹‘操’开始意识到,仅仅凭借兖州一州之地要想养活如此多的兵马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黄巾肆虐过后,兖州百废待兴,若不是曹‘操’攻伐袁术,掳获了不少钱粮米粟,此番大军出征,说不定曹军连足够的粮秣都凑不出来。

    自食其力已经是不可能的了,那么,唯有以战养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