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乱臣贼子-第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贤恍然大悟,可片刻间,他不禁犹疑道:“不对吧?为何之前都昌城被管亥围困的时候,没见到徐州的一兵一卒?”

    介亭县令放低声音,嘴里道:“这也正是孔国相大为恼怒的地方,去年的粮秣我北海国早已经如数‘交’接了,可事到临头,陶谦却畏惧管亥,不曾派出一兵一卒,自此以后,孔国相就起了自力更生的主意”。

    李贤这才明白,怪不得陶应会率军叩边,感情对方是来催要保护费的。

    只不过,孔融厌恶陶谦拿粮不办事儿,所以才迟迟不肯就范,等到李贤麾下的东莱军大胜凯旋,孔融就更不打算白送粮秣了。

    连夏侯渊的两万曹军都击败了,区区两万名徐州兵又算得了什么?

    孔融赌中了,声望如日中天。

    李贤在厅堂内却又浮现出新的疑问:“陶谦是真病了,还是假病了?”

    “真真假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陶谦试探出了我北海国的实力,也确定,东莱军不可小觑!”

    这马屁拍的可谓恰到好处,李贤不禁心头暗爽,他笑道:“这次回转介亭,我打算征召一些军卒,不知可否?”

    东莱军的待遇之厚,天下少有,介亭县令明白,李贤真要是把招募兵员的告示张贴出去,介亭青壮肯定会为之疯狂。

    如果李贤仅仅是个夷安县令也就罢了,介亭县令大有拒绝的理由,可现在,李贤顶着郡国长史的头衔,于情于理,都不能再否决了。

    “维中为郡国长史,当然可以在介亭招募兵勇,只是不知道,维中打算招募多少兵马?”

    “一千五百人”

    介亭县令松了口气,一千五百人对于介亭来说并不算伤筋动骨,他当即情真意切地笑了起来:“如果需要帮忙,维中尽管开口”。

    “那便多谢了”

    “你我之间何必说谢?”

    李贤笑了起来。

    又闲谈了一番过后,县令告辞而去,临行之前,他留下了一副宝甲。

    赵云是个识货的,一眼就看出宝甲价值连城,他叹道:“只是这甲胄便可以养活一千兵马了”。

    礼下于人必有所求,介亭县令想从李贤这里得到什么呢?

    李贤并没有把宝甲退回去,这种保命的好东西自然是多多益善,哪有拒之‘门’外的道理。

    送走介亭令之后,李贤在庄园内转悠了起来。

    阔别许久,庄园内的一切李贤都觉得分外亲切。

    酿酒的场地、存储鱼干、粮秣的府库、收盐货的木棚,在堡内转了一圈儿,一切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一些匠工脸上多了些岁月的痕迹,他们见到李贤之后,第一反应便是叩伏在地reads;。

    当年,若不是李贤大发慈悲,这些匠工说不定早已经被驱逐出去了。

    兵荒马‘乱’的年月,找到一分安稳踏实的工作可不容易。

    李贤尝了一口高粱酒,味道甘醇依旧,他击掌赞道:“好酒,几位师傅的技艺愈发长进了”。

    一名酿酒师不敢居功,嘴里道:“这也多亏了糜家送来了酒曲,如若不然,高粱酒虽然香醇,却总欠缺了些味道”。

    “喔?糜家还送了些什么?”

    这句话是对李得财说的。

    李得财额头生汗,他急忙说道:“小人该死,适才忘记向主公通禀了,糜氏三公子不但派人送来了酒曲,还送了些匠工过来,说他们都是主公之前想要找寻的人才。”

    李贤微微颌首,“糜氏的人还有没有说些什么?”

    “他们只是说,糜三公子最近将要来介亭一趟”

    “喔?还有这等事?”

    “不敢欺瞒主公!”

    李贤略一沉‘吟’,嘴里道:“你去寻些人手,在城内城外张贴告示,就说我东莱军招募军卒,只要通过遴选,先发五百钱的安家费”。

    “喏!”

    “嗯,顺便到赵家庄去一趟,告诉他们这消息,喔,对了,若是家仆也是入伍,也一样须得过了遴选,告诉他们,真要想上阵厮杀,光宗耀祖,须得有真本领”

    “主公放宽心,小人会把一切说明白的”

    “好,去吧”

    “喏!”

    李贤回转介亭的消息很快在整个介亭传遍了,大大小小的世家豪族都有些坐不住了,他们纷纷派出人选,携带价格不菲的礼品,前来拜见李贤reads;。

    从一介盐丁成为郡国上下首屈一指的大将,李贤的一举一动干系甚大。

    ‘交’好李贤,日后无论他是成是败,对介亭都只有好处,绝不会有坏处。

    对这些送上‘门’来的礼物,李贤照单全收。

    这时候没有反贪局,李贤不怕人秋后算账。

    迎来送往在东汉末年显得尤为普遍,这时候收人家一件礼物,等到下一次,李贤照样奉还就是了,反正李贤没打算凭白得人家东西。

    李贤最讨厌欠人家的,无论是人情还是其他的什么东西,只要有机会,他肯定会一一奉还。

    不大的介亭城,因为李贤招募兵员的消息彻底沸腾起来。

    不知道多少青壮结伴而行,他们迫不及待的想参加遴选,成为腰挂军牌的东莱军!

    每到介亭兵勇衣锦还乡的时候,他们总会把腰间的腰牌显‘露’出来。

    每一次都会引得一片赞叹声。

    腰牌,已经成为一种时尚,青壮们都想将它悬挂在腰间。

    也曾有见猎心喜的匠工原样仿制了些,试图赚些银钱,可刚卖出三副就被赵亮带人抓了起来。

    军牌可是李贤麾下独一无二的东西,要是老匠工有意使坏,造出几十个、几百个军牌,谁又会仔仔细细的查验军牌的真假?

    当然了,总是有不法分子见缝‘插’针,试图‘混’入军中,躲避风险。

    对此,李贤没有一棍子打死。

    真正有能耐的那些,李贤破格提拔,一概收下,可若是没有一技之长,又欠缺拿手的本事,没有人会白养些吃白饭的夯货。

    东莱军早晚会再次开战,什么都不会的青壮,只会成为白白死去的炮灰,没有任何意义。

    翌日一早,在众多青壮望眼‘欲’穿的等待中,东莱军终于开始了遴选兵勇的工作。

    依旧是查看力气,若是双臂连百十斤的力气都没有,上了战场,完整存活下来的可能‘性’极小;其二便是考察一下青壮的反应力。

    李贤对军卒的要求其实不算高,只要身家清白,愿意吃苦学习,再通过遴选,那他们便是当之无愧的好苗子。

    赵家庄的护盐队、李贤的家仆都派来了年轻的‘精’干力量,他们也侯在外头,等候遴选。

    “赵有,通过考核,请到李长史处领取军牌”

    “喏!”

    通过考核的第一人听到呼喊之后急忙来到李贤跟前。

    李贤手中的军牌刚刚完工,他笑道:“日后好生努力杀贼,我李贤不会亏待你们的!”

    “喏!”

    坚持为新卒发放军牌,这是李贤要求的。

    后世里,大名鼎鼎的黄埔校长就是因为一群黄埔的死忠学生对他忠心耿耿,这才完成了一统祖国的大业。

    眼下,李贤打算效仿校长,先跟入伍的新卒见面,完成授牌仪式,然后再与其中的佼佼者详谈几句。

    对于新卒来说,李贤是草根逆袭的典范,是所有人奋发的榜样,能够与其攀谈,那是颜面有光的事情。

    通过这授牌仪式,新卒都将李贤的面目记了下来,他们人多,而李贤只有一人,这么多人记住一个人的体貌特征,自然简单的很,可李贤要想记下每一个人就困难多了。

    这就好像学生记住老师容易,可老师要想记住学生的话,那就需要高超的记忆力了。

    李贤要的就是这种效果,他试图在军卒中建立起一种个人崇拜……

第218章 书生当兵() 
c_t;东莱军招募兵员的场地挤得人山人海,间或有闻讯赶来的青壮着急地问询:“李使君招募了多少兵卒?可还有缺额?”

    “急个鸟!再等一炷香的功夫,就会有军卒唱数了,刚才一个时辰的功夫,也不过招募了六十人而已”

    新来的青壮松了口气,道:“那便好,那便好,我听说这次李使君要招募一千五百人,咱们总归是有机会的”。'八零电子书'。访问:。

    “唉,那可不好说,往日里咱可没见到这么多的青壮,真是不遇场面不知道人多,你瞅瞅,这附近的兄弟起码得有两千开外吧?”

    “那可不是!”

    “你就瞧着吧,待会儿这人数只会越来越多,苍天保佑,我现在只盼着晌午之前能够轮到我,能否过关就看祖坟能否冒青烟了”

    “哈哈,兄弟说笑了”

    “没跟你说笑,咦,你瞅瞅,又来了两队人马”

    青壮闻言望去,果然看到千把人排着整齐的队列缓步而来reads;。

    与四周散漫噪杂的人群不同,来的这伙人数目虽多,可却没有人‘交’头接耳,更没有人嬉笑反顾,所有人都板着脸,竭力保持着队列的完整。

    如此迥异的行为自然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忽然,不知道是谁叫了起来:“是赵家庄的护盐队!”

    “不全是,我还看到李家盐场的人”

    “怪不得能有这阵仗,感情是他们呀!”

    在介亭,赵家庄的护盐队远近闻名,他们虽然不是官军,可战斗力却远远超过了县城的郡兵,去年,县城受到流寇滋扰的时候,若不是赵家庄、李家盐场鼎立援助,流寇还不知道会嚣张到什么时候。'——'

    渐渐的,乡民们甚至已经忘记了护盐队根本不是官军事实,直到今日,护盐队跟李家盐场的护卫齐齐出现,众人才意识到,原来他们视之为依靠的两股兵马一直以来只是‘私’军……

    有脑筋活络的家伙不禁心中翱不已,这下完蛋了,僧多‘肉’少,名额有限,偏偏又冒出来如此劲敌,待会儿轮到他的时候,八成已经满额了。

    不管怎么说,赵亮为护盐队出的主意还是使人颇为震撼。

    趁着一众青壮盘算兵卒缺额的时候,一名东莱军卒站在木台之前,高声喝道:“介亭的诸位兄弟听好了,要想加入东莱军,须得令行禁止,你们瞧见他们没有?我家使君有令,什么时候你们排出齐整的队列,什么时候再对你们进行考校”。

    换言之,在众人派出队列之前,谁也别想继续了。

    当下,有人叫了起来:“敢问这位哥哥,多少人一队?”

    “五十人一队即可”

    “听见没?李使君从介亭招募兵卒,摆明了是看得起咱们,咱们兄弟可要给他长脸,莫要坠了他的面子,不就是排队吗?快快快,谁要是误了时辰,无法进行考校,待会儿可莫要哭嚎”

    一开始,青壮们谁也不服谁,可瞥到护盐队的青壮已经开始考校之后,他们当即有了危机感。

    总共征召一千五百名军卒,如果名额都被护盐队霸占了,那大家伙儿岂不是白开心了?

    不需要人提醒,只要凑齐五十人,青壮们便急冲冲地往前走。

    “不要急,不要急,排的齐整些!”

    生平第一次,青壮们开始意识到队列的重要‘性’。

    行至近前,一名军卒拿着铁片卷成的喇叭,大声叫喊起来:“有谁识字,懂书写?到这边,报上名来,可以免于考校!”

    “报,这位大哥,小生粗实几个大字!”听到还有这待遇,身材瘦削的郑方大喜过望。

    “喔,你且过来”

    郑方应诺之后并没有立刻‘抽’身离开,而是指着自己前后的队列问了起来:“敢问大哥,我离开之后,不知道对他们有没有影响?”

    那军卒笑道:“你倒是个有心人,不妨事,只要他们把队列排的齐整些,少个把人不妨事的”。

    郑方松了口气,道:“那便好,那便好!”

    于是,在同伴羡慕嫉妒的目光中,郑方迈步离去。

    李贤一时无事,恰好注意到了郑方,此人面对‘诱’‘惑’犹能方寸不‘乱’,铭记集体,倒是一个人才。

    郑方的考核与别人不同,军卒拿来一卷竹简,让其逐字抄写。

    阅罢之后,郑方研磨执笔,落笔如飞,不及片刻,就将简上的文字誊抄完毕。

    这时候,早有文吏上前接过竹简,他看过之后,钦佩地笑道:“端得一手好字,不知足下姓甚名谁,师从何人?”

    郑方笑道:“姓郑,单名一个方字,好叫这位兄长知晓,草民家境贫寒,没能得遇明师,实在是羞愧至极”。

    对于一名识文晓字的书生来说,与粗鄙不堪的莽夫为伍实在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

    好在郑方不是个腐儒,他告诉自己,连堂堂的淮‘阴’侯韩信都能忍受胯下之辱,眼下,加入东莱军,又算得了什么事情?

    只要能让老母贤妻过上富足的日子,便是吃苦受累也愿意!

    昨日,听闻李贤招募兵员的消息过后,郑方便打定主意要试一试,只不过,赶到之后,他完全被募兵现场热闹的情景震撼住了,这么多的人,只怕轮到他的时候,一千五百的名额早已经满了。

    由于家中无钱,郑方身子格外瘦削,他不认为自己能够举起两百斤重的石锁,就在他心灰意冷之际,陡然间峰回路转,东莱军竟然对读书人另眼看待,这就给了郑方机会!

    写字,郑方不惧任何人!

    果然,笔走龙蛇过后,连考校的文吏都对郑方赞不绝口。

    此时,一名军卒来到文吏身前,道:“我家使君想看看这位书生的字”。

    文吏急忙应诺:“好,使君要看尽管拿去”。

    郑方心头一跳,使君?在介亭能够称为使君的人物可只有两个人,一个便是介亭县令,另外一个就是李贤了。

    按理说,县令是不可能出现在这种场合的,那么对方的身份便呼之‘欲’出了。

    李贤,一定是李贤李使君!

    郑方颇为‘激’动,他虽是书生,可对李贤跃马扬鞭,击杀黄巾,击溃曹军、徐州兵马的事迹大为欣赏

第219章 糜氏三公子() 
c_t;李贤身旁,雕刻军牌的匠工忙的的额头生汗。(棉花糖……

    招收一千五百名军卒,这就意味着要雕刻一千五百枚军牌。

    偏偏军牌这玩意儿还不好提前雕刻好,因为你不知道军卒的姓名,籍贯,无法入手。

    幸好此番回乡,李贤带了匠工营的几十名匠工,不然的话,单是这份雕工就足够耗人心神了。

    饶是如此,匠工们还是一刻不得闲。

    李贤估‘摸’着,这几日,最累的就是这批雕刻军牌的匠工了。

    当然了,感概归感概,身为郡国长史,李贤是不可能亲自‘操’刀,为匠工分忧的,他能做的事情便是增加他们的赏钱。

    这时候,郑方誊写的竹简呈了上来。

    穿越这么久,李贤已经渐渐习惯了从上到下,从右往左的阅读方式。

    看罢之后,李贤叹道:“啧啧,好字!文字流畅,偏偏又赏心悦目,这人,录用了!”与自己那手不堪入目的大字相比,郑方这一手着实令人喜欢。

    那边厢,文吏听到了李贤的吩咐,当即抱拳对郑方笑道:“这位兄台,恭喜了,你被录用了”。

    郑方犹在梦里一般,他虽然对自己的书法颇为自负,可答案未曾揭晓之前,他心里还是‘乱’糟糟的,不曾有片刻镇定。

    “真被录用了?”

    “货真价实,你还是使君钦点的参军呢”

    参军?参赞军务?这可不是等闲人能够担任的职位吧?

    郑方初来乍到,并不认为自己有足够能力担任参军,于是他不禁疑‘惑’道:“敢问哥哥,可曾听说了这参军是什么职位?”

    “哈哈,兄弟多虑了,据说,并不是所有的参军都能参谋军事,为主帅出谋划策,我记得长史好像说过,像兄弟这种新晋参军,多半是进行一些文书记录誊写之类的差事”

    “原来如此”,答案揭晓的时候,郑方又有些遗憾。

    男儿大丈夫,谁不羡慕运筹帷幄,指点方遒的日子?

    正在感慨间,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叫道:“郑方”

    “在!”

    “你已通过参军考核,速去领取军牌”

    “喏!”

    郑方也是个土生土长的介亭人,若不是听人说过,他压根不会相信李贤刚及弱冠。

    在等闲人想来,像李贤这等手握兵权,身居高位的官吏,起码应该过了而立的年纪!

    以弱冠之龄执掌万余兵马,治理夷安这等大城,还又兼着郡国长史的职位,这等人物,即便放眼整个大汉朝都是寥寥无几的。

    之前,隔着老远,郑方看不清李贤的面目,现在,行到近前,他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李贤确实岁数不大。

    人比人气死人,货比货得扔!

    郑方已经二十三岁了,比起李贤,他有些相形见绌,甚至可以说一事无成。

    心中念头千转,可该行的礼数却不能欠缺了,于是,郑方作揖道:“草民郑方见过李使君!”

    李贤笑道:“错了,错了,以后自称卑职即可,你已经是我军中参军,不再是平民百姓了”reads;。

    郑方应诺:“卑职遵命”。

    “嗯,适才你的文书我已经看到了,暂且到我军中做个参军吧,日后若是立下功勋,再行提拔,不知可否?”

    身居高位的人很多,郑方有幸也见过几人,可像李贤这般谈吐自如,毫无做作的官员却是绝无仅有,当下颇为感动,道:“军中讲究令行禁止,卑职得令!”

    李贤没想到郑方这么快就进入了角‘色’,当下喜道:“入伍之后,你可有什么要求?”

    “卑职想跟家人道个别,其他别无所求”

    李贤微微颌首,道:“放心,日落之前,新晋军卒可以回家一趟,只不过,明日寅时三刻,须得准时应卯,迟到者,一概除名!”

    “喏!”

    谈话间的功夫,匠工已经把郑方的军牌雕刻了出来,与其他的军卒不同,在职务的位置上,郑方刻的是参军两个字。

    重之又重地将军牌‘交’到郑方手中,李贤说道:“入我军中,日后便荣辱与共”。

    郑方在心中默默地重复了一遍,当下更是感动,他接过军牌,道:“为使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