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乱臣贼子-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氏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被人看作克夫的扫把星,现在李贤夸她有福气,自然触动了她:“嫂嫂是个不祥之人,哪里有什么福气。”

    李贤盯着李氏的双眼,嘴里道:“别人怎样我不管,我只知道,嫂嫂确实是我的福星!”

    “你这嘴就跟抹了蜜一般,油嘴滑舌的很!”

    李贤笑了笑,并不反驳。

    夜里,李氏依旧在地室睡下,李贤没有过去叨扰。

    当天晚上,李贤做了个香艳无比的春梦,梦中的女主角竟然是李家嫂嫂……

    翌日一早,李贤随口吃了些东西,便带着钱袋出了门。

    还没到村口,白花花的盐货跟黑黝黝的人头就映入眼帘。

    看样子赵家庄的村民都得知了李贤要代购盐货的消息。

    东海糜氏那可是声名显赫的世家!把盐货卖给他们,乡民们自然是放心的。

    再者,众人虽然搞不清楚李三郎到底与糜氏有什么关系,可十多年来,李三郎留给人的印象都是老成稳重的人,而绝非携款潜逃的无赖青皮。

    无论从哪方面考虑,把盐货卖给糜氏的代理人李贤,都是利大于弊的好事情。

    于是乎,李贤刚一出门就见到了这番热闹的场景。

    寻到赵亮的所在,李贤笑道:“赵大哥,这么多盐货我一个人可忙不过来,你帮我找几个稳重的兄弟,这称量、押运的事情还要麻烦他们,至于报酬,一人一百文不知可否?”

    “好说,别说给钱,就是不给钱,弟兄们也绝无二话!”

    赵亮没有争权夺利的心思,只要赵家庄的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就算给李三郎打打下手也没有什么。

    再者,如果那天晚上不是李贤大发神威,杀了夜袭的盐狗子,说不定整个赵家庄的村民都要遭了秧。

    古人最重恩情,赵亮早已经暗暗决定,日后要好生帮衬李三郎。

    眼下,李贤与糜氏有了联系,这是于公于私都大有裨益的好事,赵亮自然打起了精神。

    不多久,村里的五十名好手就被集结到一处。

    李贤笑着说道:“几位哥哥,有劳了,这过秤、检查、押运的差事就拜托了,事成之后,每人一百文大钱,绝不拖欠!”

    乡民聒噪起来:“三郎哪里话!这盐货比往日里贵了三钱,谁不知道是你的本事?”

    “是呀,咱们兄弟没什么长处,这一把子气力还是有的,日后只要三郎用的着,一句话就是!”

    众人纷纷应合,其实这些人当中的绝大多数都是见过李贤手段的人。

    那夜,李贤以一敌三,手刃朱三响,生生从盐狗子手里夺回了一千多斤的盐货!

    如果不是李三郎,大家伙岂不是白忙活了几个月?说不定还会被顺藤摸瓜的盐狗子搅的家破人亡。

    因而,此番李贤登高一呼,众人俱是群起响应。

    排队、检查、称量、付钱,几百人的场面被李贤安排的秩序井然,而接到银钱之后,乡民们更是齐齐发出了欢呼声。

    最后李贤亲自核算,共收取盐货四千三百斤,与赵亮估摸的数字大致相符,付出银钱一万两千三百钱,也就是十二贯三百钱。

    钱货两讫之后,已经是午后了,李贤与众人一道美美地吃了一顿乡民送来的饭食,然后便押着盐货出发了。

    手中储存的盐货换成了实打实的银钱,乡民们都很是高兴,在他们看来,李贤就是赵家庄的福星!

    若没有李三郎,谁家的盐货能够卖出这样的高价?

    乡民们有着最朴素的是非观,谁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谁就是大大的恩人!

    可以说,这一次李贤代购盐货的行为虽然没有赚取什么利润,甚至还倒贴了一点,然而,人心方面的收获却是金钱无法衡量的。

    白花花的盐粒堆在一起,看上去宛若一座小山。

    盐货四千多斤,单靠这五十多人无论如何也是无法一次运走的,这时候又没有平板车,连独轮车都没有,只能靠着最费力的担挑的方式。

    李贤却也不想在这个时候把诸葛亮的木牛流马提前搞出来,有时候太过锋芒毕露也不是好事……

    于是,李贤打算把盐货分五次运完,每次八百多斤,平摊到五十人的身上也不过一百多斤的样子。

    好在如今查缉私盐的游缴所没了头目,又折损了不少盐丁,元气大伤之下不敢随意出动,所以赵家庄这番大张旗鼓的清点海盐竟是没有引来一个官差。

    沿途间依旧是平安无虞,第一次把盐货运到即墨城之后,糜老九亲自出门迎接,可当他看到李贤担着盐货与他人并无不同之后,竟有片刻的呆滞。

    一开始,糜老九还以为李贤是某家的公子,毕竟他出手阔绰,绝不像个平头老百姓,可今日里,李贤却像个豪杰。

    连金饼都能随手赠出的人物,又岂是等闲之辈?

    “来来来,三郎,快屋里请”,想到这里,糜老九急忙换了副脸色,热情地招呼起来。

    李贤虽然对糜老九的热情有些诧异,可毕竟还算淡定,可赵亮等一干乡民就有些惊呆了。

    看样子李三郎果然与糜氏有莫大的关联,若不然堂堂糜家管事绝不会如此笑脸相迎。

    李贤毕竟没有忘记此行的目的,他笑道:“九哥客气了,这盐货不知如何交付?”

    糜老九拉着李贤,嘴里道:“三郎屋里坐便是,你九哥难道还能亏待了你?”

    李贤大笑:“那便听哥哥的!”

    糜老九十分满意,他唤来几个伙计,道:“你们头前领路,把盐货放到库房里,待会儿告诉我斤重就可以了。”

    伙计应诺离去。

    糜老九入了正厅,亲切十足地说道:“如何,这下该放心了吧?”

    李贤只是笑着,说道“放心,自然放心的很”。

    二人在屋内闲谈了半个时辰的功夫,有小厮贴在糜老九耳边嘀咕了几句。

    旋即,糜老九眉角舒展,击掌笑道:“老弟果然是信人!他们检查过了,这盐都是上好的精盐,没说的,给钱!”

    毕竟是第一次交易,小心些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对此,李贤没有在心中腹诽。

第16章 养珠秘术与糜氏三公子() 
忙碌了几个来回,清点了盐货,交割了银钱,李贤又到牙行买了头青骡,骡子的价格比驴马都要便宜些,每头均价一千五百钱,原本李贤想一次性多买几头的,可考虑到钱财招祸的由头,也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要知道,骡马牛这都是大户人家用得起的牲畜,等闲百姓一辈子也不舍得买上一头。

    如今,李贤已经买了一头驴一头骡,这在乡民眼里已经是骤然而富的典型了。

    买了骡子,自然是为了驮运货物,成功达成了第一笔交易,李贤很是兴奋,他觉得,自己距离某个目标又近了一大步。

    接下来只要按部就班,必然可以在乱世来临之前拥有足够的自保之力!

    想到高兴之处,李贤买了大量的酒肉。

    收买人心,无非是施之以恩,授之以利,李贤已经把事先允诺的银钱分发了下去,大家伙儿都是又惊又喜。

    一百钱,这可是四十斤盐货的价钱了,四十斤盐货,起码需要劳累大半个月才能晒出来。

    眼下,跟着李三郎走这一遭就挣了这么多银钱!

    三郎是真的发达了呀!

    赵家庄的乡民又惊又喜,他们不禁暗自憧憬起来,若是这样的差事再多上几次,家里怕是很快就可以吃上肉,穿上缎了。

    乡人的兴奋赵亮看在眼里,果然,三郎早已经不是以前的李三郎了,他有能力让大家伙儿过上好日子了。

    一路上,赵家庄的乡民们簇拥着李贤,说着俏皮的话,他们已经在心里把李贤当作了可以信赖的人。

    路上平安无事,自从游缴所折了头目之后,缺额的游缴一直没有补上,而所内的青皮盐丁也畏惧那来无影去无踪的杀手,不敢招摇过市。

    介亭县内的乡民们难得过上了几天好日子。

    回村之后,李贤让人把消息传了出去,就说赵家庄李贤为糜氏代购盐货,愿者可以前来贩卖,至于价格,只比行情贵上两文,比赵家庄的盐货贱了一文。

    熟人跟外人之间,李贤自然分的轻重,他故意搞出差价,为的就是增强赵家庄乡民的归属感,进而提高凝聚力。

    那些外乡的盐客原本还嗤之以鼻,他们不认为赵家庄的穷酸能与糜氏有什么联系。

    然而,当入城打探的人的带来确切的消息之后,所有人都惊呆了:糜氏管事亲口认可了李三郎的行为,那乡民还探过口风,若是盐客私下去卖盐,又该是什么价格,谁知道,糜氏的伙计不无鄙视地说道:自然与市价一样。

    也就是说,手里的盐货要想卖出高价,必须到赵家庄去找那李家三郎!

    接连几日的功夫,前来赵家庄探亲、访友、问价的人多了几十倍。

    好在乡民们都在事前得了吩咐,把村前的晒谷场好生平整了一番,又在那里竖了杆旗子,上书两个大字“收盐”。

    这等堂而皇之跟朱家盐场作对的行为使人大为惊叹,要知道,朱游缴虽然死了,可朱家盐场依旧存在,赵家庄这么干,明摆着是要把朱家盐场逼上死路。

    不过,就算朱家上门生事,找的也会是赵家庄,与他们卖盐的有什么关系?

    想到这里,手中存有盐货的外乡人便群涌而至,仅仅三日的功夫便卖出了五千多斤的盐货!

    按照这速度,用不了几日,李贤就可以超额完成预定一万斤的数额。

    盐货收了上来,长时间堆积着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为防朱家过来捣乱,李贤亲自带人把盐运到介亭。

    没曾想,原本态度亲密的糜老九竟然神情萎靡,看上去焦躁不安。

    李贤情知事情有变,还没等他开口,就听糜老九苦着脸,说道:“我家公子有请。”

    糜家公子?是糜芳和糜竺的什么人?李贤心中一动,他知道这又是一个机会,一旦把握好了,区区朱家根本不足为虑!

    大步来到厅内,只见主位上坐着个面如冠玉的少年,他身披锦衣,腰系青玉,脚蹬墨靴,看上去便是个大富大贵的富家子弟。

    仅从相貌上看,倒是个难得的俊俏公子,李贤进入厅内,拱手作揖,道:“介亭李贤,见过公子。”

    糜公子声音清脆,他清喝道:“你这厮好大的胆子。”

    李贤故作惊讶,道:“公子何出此言?”

    “哼,你做的好事,原本一担三百钱的盐货,硬生生被你抬高了几十文,这传出去,把我糜氏置于何地?”

    “公子此言差矣,糜氏在民间口碑极佳,百姓提起来全都大声称赞,不过是三文钱罢了,日后,糜氏收获的又岂是这几文钱能够买到的?”

    糜公子转嗔为喜,道:“你这家伙好利的嘴,怪不得连糜九都被你说服了,你可知道我是谁?”

    李贤连连摇头,不管是糜竺还是糜芳,他一概不识。

    “我是糜家三公子”

    李贤一愣,史书里可没说糜氏有三子啊?不是只有糜竺、糜芳跟糜夫人吗?怎么又冒出来个三公子?

    不过,这时候可没功夫考虑这些,对方自报来历,李贤只好又道:“原来是三公子,不知道三公子有何吩咐?”

    糜公子好整以暇地摩挲着下巴,努力作出一副成熟的样子,片刻,才听他说道:“听说你在赵家庄收的盐货每斤也只是贵上二三文,这与我们收购的价格一样,我倒是要问问你,你这么辛辛苦苦,为的到底是什么?”

    李贤心中感叹,糜家的消息就是灵通,连这等事情都知道!

    “其实也没有什么,为的就是想与糜家结一个善缘”

    这么说,倒也是合情合理。

    糜公子却不是这么好打发的,他连连摆手,道:“好吧,我不管你究竟想做什么,只要对我糜氏有利,我便护着你。”

    李贤不卑不亢,“多谢三公子”。

    “你先别忙着谢,我还有句丑话说在前头,我糜氏最为公平,有功有赏,有过便罚!”

    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李贤颌首应下,道:“糜氏乐善好施,风评极佳,我李三郎虽然不堪,却也不会做出鸡鸣狗盗的事情,这一点,还请三公子放心。”

    糜贞笑了起来,道:“听说你与糜九订下的规矩是月供盐货一万斤,这样吧,只要你能保证质量,我可以做主,每斤多给你二文钱的辛苦钱。”

    这就是难得的恩典了,李贤虽然并不把这点银钱放在眼中,可对方示好拉拢的态度他却不能视而不见,当下只好祭出杀手锏,道:“三公子,我有一秘术,可值万贯,愿献于三公子。”

    糜贞眉头跳了跳,什么样的秘术能值万贯?

    秘密,知道的越少越好,糜贞眼神只是一扫,糜九便悄无声息地退下了。

    此时,糜贞并不急着揭晓答案,反而好整以暇地说道:“喔,我给你的恩惠可不值万贯,说吧,你想要什么”。

    李贤很不习惯对方这种高高在上的口气,可没法子,谁让他身份低微呢?

    史书上记载着,糜氏势力庞大,光是家中的奴仆就有上万名,而刘备刘玄德之所以能够连败**,转战千里,跟糜氏举家来投有很大的干系。

    这样看来,糜氏三公子确实有不小的本事。

    李贤抬起头来,目视前方,道:“不知道三公子可否为我谋个游檄的职位。”

    枪杆子里出政权,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李贤要想在这乱世闯出一番名堂就必须掌握一支武装力量,而他的身份又无法名正言顺的统领乡民,当然,若是李贤身上多了个官职那一切就不同了。

    糜贞楞了好半响,忽而笑道:“我在想,莫非那朱富贵也是你杀的不成?”

    李贤心头一跳,这糜氏三公子竟然一语中的!好生厉害。

    “公子说笑了”

    “嗯,放心吧,朱富贵与我糜氏没有干系,至于他空下的游檄一职,虽然盯上的人很多,却也不是没有办法”,说到这里,糜贞似笑非笑,并不再言。

    李贤知道,对方是想看看他所谓的秘术到底价值几何。

    “三公子听说过河蚌生珠的典故吧”

    “不错,难道你还能养珠不成?”

    李贤差点吓了一跳,对方怎么猜的这么准,“没错,我有秘术可使河蚌个个产珠。”

    “什么?真能养珠?”糜贞一惊而起。

    “千真万确,我将秘术写下来,三公子一试便知”

    糜贞双眼眯起,嘴里的:“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你就不怕我夺了秘术之后食言而肥?”

    李贤挺立如松,毫不畏惧,“我想三公子绝不是鼠目寸光之辈,这养珠秘术只是其一,日后若是时机妥当,自然另有秘术献上。”

    竟然还有秘术!

    糜贞再不敢小觑,他快步来到李贤跟前,疑惑道:“你这厮倒是好大的口气,也罢,你将秘术写下,不管成与不成,那游檄的职位都是你的了!”

    这就是世家大族的底气,无数人垂涎万分的肥差就这样被一个弱冠少年一言而决。

    大丈夫当如是!李贤深吸一口气,道:“多谢三公子”。

第17章 生意兴隆惹人妒() 
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冲突,即墨城是方圆数百里内的大城,城内自然充满了尔虞我诈,普通人一不小心就可能会吃上大亏,然而李贤每一次都能从这里牟取到不小的好处。

    第一次入城高价卖出盐货,第二次入城结识了糜老九,达上了糜家的线,这第三次,说不定还能谋个一官半职!

    难道说这即墨城还是自己的福地不成?李贤很有些兴奋,等级压迫在汉末尤其明显,一个身无官职的平头白姓要想混出个模样,难于上青天。

    就拿如今天下割据一方的豪杰来说,袁绍一门四世三公,是根正苗红的大地主、大世家;孔融乃孔子二十世孙,是天下有数的名门望族;刘表更是鲁恭王刘馀的子孙,正儿八经的天子近亲……

    在这种名望重于泰山的氛围之下,一个平民出身的家伙要想登上权贵的行列,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刘备刘玄德何等的人才,不也是靠着中山靖王之后的名头才哄来众人来投的吗?

    反观吕布,公认的三国勇力第一人,麾下谋士名将无数,可受累于三姓家奴的名头,日后不得不惨死于阵前。

    这说明,一个合适的官家身份至关重要!

    如今,李贤就把游檄看成了一块敲门砖,他要出人头地,要与众豪杰平起平做,就迫切的需要一个借力点。

    游缴官职虽小,但意义非常!

    眼下,机会终于来了,李贤怎能不兴奋?

    只要做了游檄,他就有把握训练出一支如臂使指的精兵出来。

    当然,无论做不做游檄,收购盐货的生意都不能停,这是他扩大影响力的重要一步。

    回到赵家庄,只见庄前的平地上又堆满了白花花的盐货,粗略看去,怕是不下三千斤。

    短短几日的功夫,赵家庄李贤的名头已经打响了,由于赵家庄帮忙收购盐货的乡民都是盐客出身,他们生平最厌恶克扣斤重、克扣铜钱的事情,因而,无需李贤吩咐,这些乡民都把斤重称的仔仔细细,不曾克扣半分。这么一来二去,多数去赵家庄卖货的盐客们都满意而回,只有极少数妄图以次充好,鱼目混珠的家伙不欢而散。

    对于投机取巧之辈,李贤的吩咐也很简单:一概不收,并且记下此人相貌,三月之内不再收货!

    有了几个前车之鉴,南来北往的盐客们便停止了混杂砂石的行为,老老实实的卖盐换钱,反正盐价厚道的很,不枉众人白走一遭。

    于是乎,从早到晚,每日都有盐客往赵家庄卖盐,,而李贤也不间断地把盐货送到即墨城去,源源不断的盐货供应让糜老九喜上眉梢,这可都是他的功劳呀,日后论功行赏,怎么也少不了这辉煌的一笔。

    至于李贤,他再度购买了八头骡马,凑成一个运盐队,专门运送盐货,与此同时,为了防止歹人截货,李贤特意为八十人的护粮队配上了竹枪,每日里好酒好肉的吃食,加上月薪一贯的俸禄让护粮队的成员心甘情愿地为李贤卖命。

    这时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