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乱臣贼子-第4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绣又宽慰几句,沙摩柯又道:“将军,我愿头前引路,五溪之地的村寨在下了如指掌”。

    张绣大喜,“喔?若是如此,沙族长又立一功!”

    沙摩柯笑道:“将军宽心,只要诸葛亮还在五溪之地,他便‘插’翅难逃”。

    张绣暗自警惕,沙摩柯对蛮地如此熟悉,一旦让其坐大,怕也不是什么善事。

    不过,眼下正值用人之际,就算张绣起了戒心,却还是以大局为先。

    按照‘乱’军丢弃的军械杂物推断,诸葛亮走的就是大道。

    只要及时出击,定然可以给予极大的杀伤。

    若是诸葛亮坚守营盘,沙摩柯兴许还会有些忌惮之心,然而,此时诸葛亮弃营而走,极大降低了追兵的警惕心,谁也不会把一群丧家之犬放在眼中。

    杀,杀了诸葛亮,杀了关羽,杀了刘阿斗。

    接连不断的口号声从大营中冲天而起。

    两万多人的大营完全闹腾了起来。

    须臾,五千‘精’锐在沙摩柯的指引下进入深山。

    这时候,距离军寨三十里的地方,关羽正潜伏在芦苇丛中,寒风呼啸而过,吹的芦苇哗哗作响。

    没有火光、没有窃窃‘私’语、甚至连大声喘气的声音都没有,千余兵马屏气凝神,好像成了一具具没有呼吸的木雕。

    在不远处的地方,李严与关平同样各领一千人马潜伏其中。

    在主力退却的时候,芦苇丛中的这三千人马便成了埋在钉子,一旦发作,必将伤人要害。

    等待的过程最是难熬,好在冬日没有蚊虫滋扰,军卒们才免去了瘙痒之苦,可就是这样,一炷香的时间过去,还是有不少人冻僵了‘腿’。

    僵卧在地上,血脉不通,‘腿’脚僵硬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虽说之前对这等事情早已经有所预料,可关羽还是‘阴’沉着脸,他不知道张绣会不会看破诸葛亮的金蝉脱壳之计。

    若是对方没有追兵,那他们不就白遭了这些罪了吗?

    直到大营喧哗声四起,关羽方才大喜,他当即明白,张绣中计了!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一条长长的军阵便由远及近,盘旋而过。

    李严在估算着出营贼寇的数目,须臾,他低声道:“出营的兵马差不多有八千余人!”

    李严看到的那些关羽自然也看到了,伏在沟渠边,他还模糊地看到,沙摩柯的大旗就在其中,看样子,沙摩柯也亲自出马了!

    关羽恨得牙痒痒,就是此獠害的大军功亏一篑!

    又过了一炷香的时间,确认再也没有一兵一卒从敌营中出来之后,关羽把手一挥,示意军卒多加小心。

    此时,头前开路的沙摩柯突然发现了什么,只见他吹响了号角,然后急急对身后的胡车儿说了什么。

    胡车儿破口大骂,急忙让军卒就地防备。

    关羽知道己方人马暴‘露’了,他顾不得其他,只得让军卒依计行事。

    须臾,“轰隆隆”的巨响由远及近而来。

    胡车儿惊回首,只见后路已经被巨石堵塞。

    巨大的石块甚至碾压了不少军卒。

    这是诸葛亮的诡计?

    沙摩柯也好,胡车儿也罢,俱是心中一紧,他们不敢大意。

    此起彼伏的呼喊在军中响起,荆州军并不慌‘乱’。

    汉军镇定十足倒是感染了沙摩柯的蛮兵,他们看着自家族长镇定自若,也渐渐恢复了平静。

    关羽咬着牙,战还是不战?

    片刻间,关羽就做了决断,誓死一搏,否则的话,在沙摩柯的指引下,追兵须臾便至!

    狭路相逢勇者胜,关羽一跃而出,他放声大吼,“杀!”

    千余军卒跟着关羽的身影杀向了荆州军。

    关平、李严不敢怠慢,急忙发作。

    三千伏兵暴起,声势倒是十足。

    不过,只是片刻,胡车儿便看出虚实,他不屑地说道“贼人兵少,兄弟们,守!”

    在拥挤的空间内,荆州军的数量优势无法体现出来,而关羽突袭的长处得到了最大发挥。

    杀,杀,杀!

    狭路相逢勇者胜,一番‘乱’战拉开了序幕。

    蛮军军寨,‘激’烈的厮杀声依旧在继续。

    张绣瞥着眉头,不解地问道:“寨中何人驻守?”

    “南阳向宠,此人深得刘备信赖,是一员不可多得的大将”

    张绣微微颌首,“孤军留守,其胆魄、其忠义俱非常人,攸之,你觉得此人会降吗?”

    郭攸之摇了摇头,“诸葛亮看错了沙摩柯,却不会看错向宠,既然让他留下,那便说明向宠心‘性’过人,这等将才,说之不易呀”。

    此时,五溪蛮族降了大半,少数负隅顽抗之辈也已经遁入深山,只要拔掉向宠这根钉子,诸葛亮在五溪将再无立足之地。

    只是,如何行事?

    张绣思虑片刻,下令军卒暂缓攻击,他想跟向宠谈谈。

    打马行至军寨之前,张绣朗声呼喝,“我乃武威张绣,向宠何在?”

    向宠不顾军卒的劝阻,探首应答:“张将军威名显赫,向宠早有耳闻,今日一见,方知传言有误”。

    “喔?此言何解?”

    “张将军利‘诱’蛮兵,计定五溪,智勇双全,实乃当今第一武将也”

    张绣脸‘色’急变,向宠这是在捧杀他呀!

    什么智勇双全,第一武将,这不是在给张绣树敌吗?

    要知道,张绣本是降将的身份,李贤却给了他执掌一州的权力,这是莫大的信任,同时,也让他成为众矢之的。

    如果这时候有流言蜚语传出,张绣一定会遭到众人的攻讦。

    “好,好你个向宠,都到了这时候,还不忘挑拨离间,诸葛亮留下你,真是大材小用了”

    向宠不置可否,“将军此言差矣,除了向某,谁能挡住将军之兵锋?”

    张绣不怒反笑,“听你这意思,我这两万大军都是摆设?”

    “非也,向某的意思其实是你不服来战!”

    张绣怒火中烧,正要下令大军出击,这时候,郭攸之急忙劝阻,“将军莫中了向宠的诡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我军适才连番搏杀,军力已泄,如果这时候强行攻寨,只会遂了向宠的心思,事倍功半”。

    张绣猛然惊醒,他这时候才意识到,自己在不知不觉间已经完全被向宠牵住了鼻子。

    当真是奇耻大辱。

    幸好,这时候张绣已经恢复了冷静,他丢下几句狠话,转首离去。

    一万五千名大军驻扎在军寨下,摆出一副长期围困的模样。

    天气寒冷,然而廖化却汗流浃背,他大口大口喘着粗气,道:“军师,中军已‘乱’,还请速做决断!”

    廖化身负重伤,只是眼下无人可用,方才让他重新披挂,能让他说出这等急切的话来,可见中军已经‘乱’成了什么模样。

    好端端的中军怎么就‘乱’了?

    诸葛亮‘迷’‘惑’不解,“谁在作‘乱’?”

    廖化咬牙切齿:“是魏延。”

    诸葛亮身边只有一千军卒,这么点人就算到了益州又能如何?

    想到这里,诸葛亮大声喝道:“回营,我倒要看看是谁给了魏延的胆子”。

    诸葛亮一直押运着粮秣先行一步,将中军‘交’给了廖化、魏延等人,眼下,中军有变,诸葛亮心急如焚,不过,越是这时候,他知道自己越要保持镇定,否则的话,自己阵脚大‘乱’,那才是真的无可救‘药’。

    廖化本有心劝阻,然而当视线触及到诸葛亮坚定的目光时,满腹的心事只化成简短的一个:“喏”字。

    “嗯,若有军卒‘私’自回营,务必给予拦截,不听军令者,力斩不赦!”

    “喏!”

    眼下中军的位置虽然‘乱’成了一团,然而诸葛亮却相信自己可以说服‘乱’军。

    刘阿斗不满周岁,此时正在诸葛亮身边。

    没了刘备,这刘阿斗便是刘氏残军唯一的支柱了。

    “哒哒哒”,在军卒的护卫下,诸葛亮一路疾行,他很快便来到中军所在。

    ‘乱’哄哄的军卒见到诸葛亮,顿时有了片刻的沉寂。

    诸葛亮心中一动,“魏延何在,让他来见我!”

    “军师来了,快去通禀魏将军”

    “狗屁军师,如今我们是朝廷官军,诸葛亮不过是贼人罢了,怕他作甚!”

    话虽如此,‘乱’军还是把消息通禀到了魏延耳中

第753章 逼迫()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氏。(棉花糖……

    刘表暴毙之后,魏延带着麾下一千兵马投靠了刘备。

    刚开始,缺兵少将的刘备大喜过望,他对魏延委以重任,藉此良机,魏延手中的人马从一千增长到了三千人。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魏延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刘备又死了,青州而来的张绣、徐盛穷凶极恶,先是夺了荆州,又将刘氏残军赶入了五溪蛮地。

    士为知己者死,魏延打算对刘氏尽忠,他想辅佐刘禅,谁曾想,关羽一直对魏延横眉冷对,只因为二人有几分相似之处。

    关羽字云长,魏延字文长,关羽枣红脸,丹凤眼,魏延也是枣红脸,丹凤眼,关羽手持青龙偃月刀,魏延也善使大刀……

    ‘私’下里,军卒都将关羽、魏延视作兄弟,若是寻常人也就罢了,顶多一笑了之,可是,关羽却不是寻常人。

    世人皆知关羽义气无双,却不知道他为人骄傲自负,最很别人说他与魏延相像。

    可怜魏延一腔热血,却处处受到关羽排挤。

    麾下嫡系被拆分也就罢了,连补给都是最差的,这让魏延如何忍受?

    若不是畏惧关羽的武力,魏延早就反了。

    这一日,关羽在后方设伏,诸葛亮在押运粮草,魏延当即立断,反了刘氏。

    不过,刘氏中军有不少死忠,魏延虽然蹿啜了大半军卒,却迟迟未能掌控全局。

    诸葛亮到来的时候,魏延正在劝说军帐内的几名裨将,这几人掌握着中军,只要他们愿意倒戈,魏延便有十足的底气。

    不过,天不遂人愿,说来说去,总是有三个人不愿意就范。

    魏延没了耐心,他冷冷一笑,道:“来人呐,这几位将军需要好生休整,你们一定要好好‘侍’奉,不得有误”。

    “喏!”

    隐晦地施了个颜‘色’,魏延扬长而去。

    须臾,魏延来到营外,此时,诸葛亮正耐心等候。

    二人见面,诸葛亮并未破口大骂,他知道疑‘惑’道:“魏将军这是要干什么?”

    魏延拱手行了一礼,道:“投奔朝廷,为天子效力”。

    诸葛亮找不到反驳之词,只得说道:“天子尚幼,难辨是非,只怕为天子效力是假,为李贤效力是真!”

    魏延不动神‘色’,道:“军师此言差矣,曹丕掘开黄河,数十万百姓流离失所,是李贤李大将军悲天悯人,开仓赈灾,否则的话兖州之地尽成沼泽”。

    “这与你何干?”

    “末将觉得,天下虽大,却已经没了我们的立足之地,与其亡命天涯,倒不如降了李贤”

    诸葛亮叹了口气,“这就是你的想法吗?”

    魏延微微颌首,“不错”。

    诸葛亮提高嗓‘门’,“儿郎们,你们都觉得我们已经败了,毫无胜机了吗?”

    无人应答。

    难言的沉默已经说明了一切。

    诸葛亮并不气馁,他只是仰天大笑,道:“错了,你们都错了,你们以为关羽、李严他们去了哪里?告诉你们,他们去设伏了,这时候,说不定青州军已经进入了伏击圈,三千伏兵,足以应对万余追兵,此番,关羽必胜!”

    一众军卒窃窃‘私’语,他们之所以跟随魏延,就是因为前路渺茫,看不到胜利的希望。

    可是,这时候诸葛亮却传出这样一个消息,军卒心中又起了‘波’澜。

    魏延又急又躁,他好不容才说服绝大多数军卒,若是因为诸葛亮所言,这帮军卒又改弦易张,他哭都没地方哭去。

    一旦事情败‘露’,首尾两端的军卒一般不会受到处罚,可是,首恶却在劫难逃。

    早就将魏延视作眼中钉的关羽绝不会放过这一次攻讦的机会。

    怎么办?

    军心浮动。

    比智谋,魏延绝不是诸葛亮的对手,比嘴皮子,诸葛亮也占据上风。

    魏延唯一的长处就是他比诸葛亮能打,可是,诸葛亮是文臣,他是武将,二者根本不是一个层次的对手。

    若是魏延邀斗诸葛亮,只会为人耻笑。

    四周,军卒的议论声越来越大。

    刘备败亡过后,刘氏军马连遭‘波’折。

    如今,五溪蛮军已成过去,万余人马连五溪蛮地都待不下去了,只能落荒而逃,跟着这样的主公,有什么前途可言?

    然而,就在众人绝望的时候,诸葛亮又给人以希望。

    到底该如何选择?

    是跟随诸葛亮继续追随刘氏,辗转迁徙,还是跟着魏延,反戈一击,投奔荆州军?

    千钧一发之际,魏延想到了关窍,他朗声大喝:“兄弟们,我知道你们在顾虑什么,你们念及旧情,不愿与往日同僚拔刀相向,是不是?”

    众人纷纷称是。

    魏延又道:“我魏延在此允诺,只要诸葛军师放我们离开,不做阻拦,我可以保证,绝不会向昔日同伴拔刀”。

    有人嗤之以鼻,“魏将军,你是在说笑吧,到了张绣军中,你还敢扛令不遵吗?”

    魏延重重颌首,“李贤李大将军麾下降将极多,可我从未听说过李大将军强迫他们反戈旧主,他们可以,为何我们不能?”

    魏延所言切中要害,军卒们跟着诸葛亮东躲**,补给不足,其实早已经腻了,只是畏惧荆州的大军方才聚而不散。

    倘若李贤传令天下:离开‘乱’军之人,皆既往不咎,说不定诸葛亮手下早已经没了可用之人。

    “魏将军,如果你真的说话算话,我愿跟你”

    “我也信你一次!”

    “也罢,这荒山野岭的,终日奔‘波’,何时是个尽头,也罢,我也降了荆州”

    ……

    电光火石间,魏延身后的人马便多出一倍。

    诸葛亮脸‘色’大变,他没想到军心已经动摇到了这种程度。

    这时候,就算关羽大胜的消息传来,想必魏延身后的人马也会执意离开。

    这可如何是好?

    放他们离开?还是火并一场?

    诸葛亮陷入犹豫之中。

    魏延这时候咄咄‘逼’人,他笑着说道:“诸葛军师,适才所言你应该听到了,我们马上就要离开这里了,只要你们不做阻拦,我可以保证,绝不与你们刀兵相向,可好?”

第754章 魏延的建议() 
寒风凛冽,诸葛亮心中一万只草泥马奔腾而过。

    放任魏延离去?

    开什么玩笑,此时中军足有三千军士,如果因为魏延的缘故任由军士离开,诸葛亮起码要折损两千名军卒。

    此风断不可涨,否则的话一旦军卒有样学样,跟随诸葛亮一条道走到黑的人马定会大幅折损。

    这兵荒马乱的年月,兵马才是最要紧的财产,诸葛亮念头千转,无论如何也不能让魏延离开。

    只是,军中大将都随着关羽设伏去了,此时,留在营中的人马多是廖化这种有伤在身的军将,指望他们击败魏延,无异于痴人说梦。

    如何行事?

    诸葛亮略一琢磨便有了想法:“魏延,你想离开,可以,我给你两个选择,第一,你自己离开,我可以在此保证,绝不派人追杀”。

    魏延笑着摇头:“第二选择呢?”

    “你可以带着他们离开,但是,你们必须交出盔甲、武器,白身离开,否则的话,纵使战至一兵一卒,我也不会放你离去”

    魏延心中一跳,道:“军师,何必如此呢?”

    “山中军械补给困难,你们投奔李贤也好,卸甲归田也罢,甲胄、武器对你们而言可有可无,可是,对于我们来说就不同了,一身甲胄,说不定可以置换几头牛羊,这要是让你们带走了,剩下的人马吃什么,喝什么?”

    诸葛亮所言,征得留守军卒的大为赞同,“想离开可以,脱下盔甲,交出武器,否则免谈!”

    魏延绝不会交出武器,任人宰割,如果真像诸葛亮所言,大军交出武器,日后即便得到李贤收留,也会为人耻笑。

    魏延可不傻!

    “军师,如此以来,我们便手底下见真章吧,儿郎们,愿意随我搏一场大富贵的,杀!”

    说罢,魏延打马直取廖化。

    廖化破口大骂,“贼子好胆!”

    魏延不屑一顾,“杀!”

    主将发威,魏延心腹当即紧随其后,接着便是蠢蠢欲动的离去之人。

    诸葛亮空有满腹经纶,却手无缚鸡之力,这时候只能避到一边。

    “铿铿铿”,电光火石间,魏延便与廖化交手了几十个回合。

    廖化毕竟身上有伤,魏延大占上风,“去!你不是我的对手!”

    话音刚落,魏延一击便将廖化抽落下马。

    魏延目视诸葛亮,道:“军师,你虽不仁,我却不能不义,兄弟们,咱们走!”

    说罢,魏延杀透敌阵,带领军卒呼啸而去。

    廖化都败了,魏延手下再无一合之众。

    诸葛亮浑身颤抖,待到魏延远处之际,他喷出一口血雾。

    若是关羽关云长在此,魏延何至于如此猖狂?

    离开中军之后,魏延小心查探了一番,确认身后确无追兵,这时候他才放下心来。

    一番清点,跟随魏延离开的人马足有一千六百人,也就是说,如今,诸葛亮身边只有两千人马!

    就算关羽大获全胜,刘氏残军也不过五千人左右。

    魏延的离开,给了联军最后一击。

    若无外力相助,诸葛亮再想东山再起,显然困难至极。

    之前的半个多月,刘氏军卒一直过的不甚如意,无论是吃食还是衣物,都堪堪果腹保暖,根本算不上充裕。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如果统帅不是诸葛亮、关羽,兵卒们早已经逃走了,他们留下来,他们苦苦忍受,只因为他们相信关羽、诸葛亮能为他们带来胜利。

    如今,诸葛亮失策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