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乱臣贼子-第1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对袁家轻骑‘潮’水一般的冲击,重甲步卒宛若水中磐石,牢牢地立在大军后阵,迟滞了袁军追击。

    战后,袁绍、公孙瓒都对青州铁甲有了进一步了解。

    袁绍铁青着脸,咆哮着想要搜集更多的铁甲,装备己军,而公孙瓒却宛若抓到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的落水者,他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到了李贤身上。txt全集下载75txt。

    自家打造的铁甲在战场上取得如此战绩,按理说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可李贤听罢之后却没有半分得意之‘色’。

    公孙瓒虽然实力犹存,可却已经被袁绍打怕了,再这样下去,落败只是早晚的事情。

    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之后连信心也丧失了,这才是真正的绝望。

    真正的历史上,,公孙瓒兵败之后再也没有进取心,而是采取了保守的防御战略,此消彼长之下,袁绍实力越来越强,而公孙瓒却对麾下苛刻至极,还将金银财宝搜集到一座高楼之中,最终引得天怒人怨。

    军将离心离德,一败再败,不久之后,公孙瓒被困于自己修建的高楼之中,引火**,死后,袁绍斩下他的首级。

    李贤可不想自己哪一天也被人砍下脑袋,当作军功来炫耀。

    好在一切还来得及,如今公孙瓒还没有死,他凭借青州重甲有了一丝喘息之机,而袁绍没能大获全胜。

    只要公孙瓒一日不亡,袁绍就一日不敢放松警惕。

    怪只怪公孙瓒的名头太响亮了,在乌桓等少数民族的部落中,公孙瓒一呼百应,袁绍不敢给他休养生息的机会,斩草除不尽,‘春’风吹又生。

    正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公孙瓒虽然连败数阵,可他在辽东却又不可代替的声望,对这样一个家伙,李贤琢磨着,是应该再拉他一把了。

    毕竟,保持公孙瓒在辽东的事实存在,有利于青州的长期发展,而没了辽东公孙瓒的牵制,袁绍的数万大军便可以解脱出来,那时候,击败淳于琼的李贤就成了威胁最大的敌人。

    六万久经战阵的河北老卒,李贤不敢小觑。

    之前,张纮提出袁绍威胁的时候,李贤故作潇洒,摆出一副不屑一顾的模样,可实际上,他对袁绍从来没有放松过警惕。

    官渡之战发生以前,毫无疑问,袁绍都是汉末首屈一指的大军阀。

    现如今,李贤改变了青州、徐州的历史,可北方的袁绍却一如既往在积攒实力。

    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名头的人,没有一个人是庸碌之辈。

    史书不能全信,因为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而史书的撰写者在编篡的时候难免会加入一些自己的思维论断。

    李贤已经经历过许许多多与历史不同的事件了,这时候,哪怕有人告诉他,曹‘操’不好人妻,袁绍好人妻,说不定他也就信了……

    前脚打发走了传信的商贾,李贤后脚就接到了通禀,说辽东、江东有信使求见。

    李贤大为好奇,真是巧的很,公孙瓒的使者竟然与孙策的使者同时抵达都昌,他们的目的会不会也是一样的?

    想到这里,李贤打算分批接见。

    此时,李贤与孙策结盟的消息依旧是个秘密,孙策可不想他拉拢李贤的消息传到袁术的耳中,那样的话,势必会遭到袁术的报复。

    在夺取江东的关键时刻,孙策不想发生任何意外。

    公孙瓒的意图李贤猜出了七八分,无非是为了恳请军械援助罢了,至于孙策,这厮想干什么?

    与孙策接触不多,李贤不好妄加臆测。

    谁先谁后?

    斟酌一番之后,李贤还是决定先见一下辽东的使者。

    没多久,“噔噔噔”,大步踱入厅堂的是一个身材高大、皮肤黝黑的汉子。

    见了李贤,这使者干净利落地跪伏在地,道:“求使君救我家主公一命”。

    李贤心中一动,这是怎么个意思?

    “快快请起,公孙使君怎么了?”

    使者又磕了几个头,方才长身而立,“我家主公败给了袁本初,危在旦夕呀,使君若不出手相帮,只怕辽东尽归袁氏矣!”

    李贤正‘色’道:“事情已经如此危急了吗?”

    “不错,数月以来,主公未有一胜,麾下军将多有怨言,若不是畏惧使君手中的铁甲军,说不定他们早就要叛逃了”

    李贤吸了口冷气,他见惯了各种各样的使者嘴脸,像辽东这般直接利落的,却还是第一次见到。

    如果辽东真像使者所言,那公孙瓒已经失去了对大局的掌控能力。

    面对一个注定的失败者,有必要加大投注吗?

    只是略一思索,李贤便有了结论。

    公孙瓒还有存在的必要!

    “你倒是说说看,我怎么样才能帮助你家主公?”

    使者瞪大了眼睛,迸‘射’出希翼的目光:“粮秣、军械,越多越好,当然了,若是使君能够北上讨伐袁绍,那自然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李贤先是点了点头,接着又摇了摇头,嘴里道:“粮秣、军械我都可以支借一些,然而,出兵讨伐袁绍却是力有不怠,高览正在黄河以北虎视眈眈,不把他灭杀了,我寝食难安”。

    “使君大恩大德,我辽东百姓没齿难忘”

第350章 江东周瑜() 
c_t;李贤不是散财童子,更不是乐善好施的烂好人,他之所以应允辽东使者的恳求援助公孙瓒,只不过是为了达到牵制袁绍的目的而已……

    沦落到这般田地,公孙瓒连提要求的资格都没有。

    之前,青州需要辽东的战马,辽东需要青州的军械粮秣,双方可谓互利互赢,可随着置换的马匹增加,渐渐的,李贤对战马的需求已经不再像以前那般旺盛了。

    在这种情况下,公孙瓒与李贤对等的身份已经发生了扭转。

    没了公孙瓒,李贤顶多需要直面袁绍的兵锋而已,不会有生死之忧,可公孙瓒如果没有李贤的帮助,兵败身亡只是时间问题。

    两相比较,自然是公孙瓒依赖李贤多一点。

    近年来,青州一直在不停的发展壮大,可辽东却长期陷入战火之中。

    不止是公孙瓒,便是兖州的吕布也是如此,李贤与他们结盟,只不过是各取所需罢了。

    青州军械名扬天下,辽东唯有马匹算得上是拿得出手的货物。

    过去的一年间,青州用粮秣、军械换取了大量的辽东战马,短时间之内,李贤麾下的战马数量已近饱和。

    换句话说,与公孙瓒‘交’易已经不再是青州的迫切选择了。

    若不是出于对抗袁绍的需要,说不定李贤再就抛弃了辽东这条海贸路线。

    通过糜氏海船源源不断的运输,辽东向青州输送了四千多匹优良战马。

    四千匹优良战马,这就需要三千多名骑士,偏偏李贤麾下最为匮乏的就是成熟的骑兵。(。’)

    在没有更多的骑卒之前,战马再多也只是一个数字,形成不了战力。

    这样一来,辽东的战马便没有了往日的‘诱’‘惑’力。

    辽东使者临来之前早已经得了公孙瓒的耳提面命,所以刚开始他便把姿态摆的低低的。

    已经到了生死关头,死要面子说不定会把身家‘性’命都丢掉,公孙瓒是个聪明人,自然不会作出愚蠢的选择。

    求人就要有个求人的模样,辽东使者这番作为极大地满足了李贤的虚荣心,不过,冷静下来之后,李贤还是提出了要求,“我听说公孙使君帐下有不少外族骑兵,我想借用一批,不知可否?”

    游牧民族的骑兵都是公孙瓒手中的‘精’锐,自打白马义从败在鞠义手中之后,他们一直充当主力作战。

    李贤开口便讨要外族骑兵,顿时让使者陷入两难境地。

    没了这些外族‘精’锐,就算有青州的粮秣、军械,可公孙瓒拿什么来抵挡袁绍的兵锋?

    许是看穿了使者的窘境,李贤善意地开导起来:“不一定非得是战场厮杀过的老卒,只要上马开得了弓的健壮男丁都作数,到了我这里,还会额外给他们一份俸禄”。

    还有这等好事?

    使者大喜过望,没有充分的利益‘诱’‘惑’,那些蛮子是不会上钩的。

    现在,李贤愿意抛出‘诱’饵,回去之后再蛊‘惑’一番,还怕没见识的蛮子不上当?

    到底是有仁义之名的李使君,提个要求都是这么的善解人意reads;!

    使者心中对李贤大为感‘激’,当下急忙应诺:“这倒是好说的很,草原上牲畜冻毙无数,不少部落的丁口都快活不下去了,李使君慷慨,愿意为他们提供一条生路,自然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李贤不置可否。

    之前徐盛在辽东的时候见过乌桓骑兵,对他们的战力赞不绝口。

    白马义从出身的赵云也说过,单论骑兵战力,乌桓骑兵举世无双。

    这一次,如果能够假借公孙瓒之手,搞出一支蛮族骑兵,想必可以极大地提高战力。

    至于外族骑兵会不会服从军令,那压根不在李贤的考虑范围之内。

    如果赵云连一群蛮子都威慑不住,那岂不是白瞎了他常山赵子龙的名头?

    达成协议之后,辽东使者满意而归。

    李贤没有闲着,又见了江东来客。

    这人仪表堂堂,面目白皙,看上去倒像个翩翩贵公子。

    “江东周瑜见过李使君”

    李贤一惊而起,“周公瑾?”

    周瑜笑道:“正是区区在下”。

    “尊驾为何而来?”

    面对这等大智若妖的牛人,李贤觉得还是直截了当最为稳妥,省的三言两语被他忽悠了。

    周瑜举手投足间都有一股悠然之意,他不卑不亢地说道:“一来感谢使君赠图之恩;二来嘛,有件要事想告诉使君”。

    “喔?什么事值得周公瑾亲自走这一遭?”

    “前些时日曹‘操’派人去了扬州,据说,为的是蹿啜袁曹三家举兵共讨青、徐一事”

    李贤不以为意,“去岁我在徐州的时候,袁本初、曹孟德、袁公路不就是打着这算盘吗?如今旧事重提,也不算什么大事”reads;。

    周瑜依旧是那副云淡风轻的模样,嘴里道:“去年刘备麾下还没有兵马,陶应也没有曹豹相助,这一次,袁术是要动真格的了”。

    李贤微微颌首,“无论如何,这份情意我都记下了,只是不知袁术出兵之后,孙伯符几时可以出兵助我?”

    张昭求海图的时候曾经允诺过,若是袁术讨伐徐州,江东军一定不会坐视不理。

    事实上,张昭确实没有自作主张,他是得了孙策许可之后才作出那番表态的。

    身为孙策倚重的得力臂膀,周瑜自然知晓这等内幕。

    “使君拭目以待便是,我家主公必会恪守承诺!”

    “那是自然,江东孙伯符的承诺我自然信得过”

    信得过你还问?周瑜心中腹诽,明面上却依旧笑意盈盈。

    其实,周瑜此番前来另有使命,青州军械名扬天下,张昭从下邳带回一批甲胄、刀具之后,孙策麾下军将个个爱不释手,人人都想要。

    若不是孙策定下论功行赏的法子,说不定还会闹出‘乱’子。

    一件趁手的兵器,一副防护得当的盔甲在关键时候等于多出一条‘性’命。

    像这等‘精’良的武器装备自然是多多益善,如果能够讨要一些的话自然是最好不过的事情,即便李贤不舍得,退而求其次,用钱来赎买的话也并不是不可以。

    只是青州的军械向来只用粮秣来置换,而孙策占据江东多地之后,粮秣不多,根本拿不出多余的粮食出来。

    周瑜虽然有备而来,却也不敢贸然开口,他知道,机会只有一次,一旦错过了,可能此番真的就要无功而返了

第351章 周瑜的杀手锏() 
c_t;空‘荡’‘荡’的厅堂内温暖如‘春’,两盆熊熊燃烧的炭火驱走了寒冷的空气。'txt全集下载75txt。';:。

    周瑜在厅内已经待了半个时辰的时间,可自始至终都不见有人来更换木材。

    盆里烧的是什么?怎么可以燃烧这么久?

    周瑜却是不知道,自从李贤在微山湖畔大力开采煤矿以来,煤石已经成了达官显贵、商贾富户家中常备的御寒物事了。

    江东不像青州这般寒冷,但是御寒的火盆却也是常见的,不过,印象中,火盆中的木材每隔一段时间都要更换一次,怎么到了李贤这里却大有不同?

    第一次见到这等稀罕物,周瑜忍不住生出一股好奇心,这李贤究竟还有什么本领?

    古语云,一叶知秋,火盆虽然只是一个家常用具,然而,周瑜还是从中感觉到了之前一直被自己忽略的东西:与别处相比,青州好像处处都流‘露’着勃勃的生机reads;。

    平坦的官道、整洁的街面、摩肩擦踵的商贾,如果说这些还算不了什么的话,那么,街头百姓脸上洋溢着的幸福微笑却是极其罕见的。

    布衣百姓生活在最底层,他们往往挣扎在生存线上,能够解决温饱问题已经是难得的美事了,很难想象,到底是什么样的经历才会让寻常百姓都流‘露’出这等笑容。

    得民心者得天下,周瑜吸了口冷气,原来李贤取得的成就远比自己想象中的还要大。

    出身寒‘门’,白手起家,六年身至要位,这样的经历,饶是周瑜自诩谋略无双、英才冠绝天下,也有些自叹不如。'——更新快,网站页面清爽,广告少,,最喜欢这种网站了,一定要好评'

    不过,周瑜就是周瑜,只是片刻间他就缓了过来,李贤做到的,他周公瑾一样可以做到。

    江东富庶,可成百年基业!

    想到临来之前孙策的叮嘱,周瑜寻了个由头,嘴里道:“青州军械名扬天下,此前使君慷慨馈赠了一批,我家主公爱不释手,其‘精’良程度着实令人惊叹”。

    李贤心道,好嘛,吕布、公孙瓒、孙策都想来打秋风!

    吕布、公孙瓒也就罢了,李贤需要他们来对付袁绍、曹‘操’,而且,这两位的作风注定了他们不能长久,可孙策就不同了,真正的历史上,这家伙死后,孙权在江东自立一国,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reads;。

    眼下江东孙氏实力弱小,不敢窥视江北,可谁能够保证他们在实力强大之后不会与李贤发生冲突?

    李贤可不想有一天自家的军队被自己出产的军械所击败,那样的话可就成了“作茧自缚”的典型。

    因而,听到周瑜所言,李贤故意装作听不懂的模样,嘴里道:“哈,如果孙伯符喜欢,库房内还有几十副盔甲、百十柄刀刃,公瑾回去的时候带上吧,算是我的一番心意”。

    周瑜险些没被李贤憋死,对方明明知道他想要什么,可竟然想用这区区百十副军械打发掉,真要是两手空空的回去,岂不是让人嗤笑?

    张昭可是从李贤手中取了副海图呀,周瑜好强的‘性’子上来,哪里肯服输?

    “使君仁义无双,公瑾佩服,只是眼下战事将起,江东军中却苦无趁手之军械,日后若是对上袁术兵马,只怕力有不怠呀”

    话说到了这份上,李贤自然不好再打装蒜了,他叹了口气,不无遗憾地说道:“公瑾来晚了,实不相瞒,库房中的军械都已经被吕奉先、公孙瓒支取,眼下仅够我青州军使用,江东的难处我已知晓,可却是爱莫能助呀”。

    吕布、公孙瓒取了军械,这句话周瑜是相信的,可要说李贤手中已经没了多余的,打死周瑜也不相信。

    李贤在下邳城外发现铁矿的消息早已经不是秘密,以青州匠工营的能力,每日锻造百十副军械不在话下。

    之所以说的这么委婉,不过是为了顾及双方的颜面罢了。

    周瑜哪里肯善罢甘休,他当即抛出杀手锏:“我家主公有言在先,若是使君可以支借军械,江东军每战所得钱货可以分出一成,划归使君所有!”

    李贤险些没闪了舌头,孙策的战绩他是听说过的,近年来连下数城,无一败绩,一成的份量听上去不多,可仔细想来,却也是大大的数字。

    军械再贵,终归有个价值上限,可江东军的争战杀伐之路却没有止歇,别看孙策现在地盘小,可日后江东孙氏却是一个庞然大物,真要是应允了这个条件,再白纸黑字的画上契约,哪怕孙策死了,继承者孙权也一定得认账reads;!

    不过,思来想去,李贤还是把这个‘诱’‘惑’抛之脑外,以他的能力压根不需要孙策去为他赚钱。

    现在孙策弱小也就罢了,即便战胜所得也没有多少,可一旦孙氏势力膨胀,那时候战争所得必定是个天文数字。

    与其凭白得到一份巨额钱货惹人嫉恨,倒不如大方些,做个顺水人情。

    想到这里,李贤计上心头,他笑道:“孙伯符一刀一枪拼出来的胜利,我哪里敢分润”。

    周瑜以为李贤要出言拒绝,当下抢言道:“使君莫不是看不起江东军?”

    李贤讶然,笑道:“公瑾何处此言?”

    周瑜‘挺’直腰身,嘴里道:“使君定是以为江东军弱小,获胜的可能‘性’不大,不知对否?”

    李贤大笑:“此言差异,如果我看不起江东孙氏,又怎么会与孙伯符结盟,别的不说,单是那海图便千金不换!”

    想来也是,李贤的所作所为说明他不是个蠢人,按理说他不至于作出小觑江东的事情出来。

    既然如此,那李贤为什么要拒绝唾手可得的好处?

    李贤不按套路出牌,周瑜完全拿捏不住他的想法,只好说道:“使君这么说的话我就不明白了,我江东军愈强,日后所得的收益一定越大,使君为何要拒绝?”

    “正是因为江东孙氏不容小觑,所以我才不想占你们便宜,省的日后孙氏后悔”

    周瑜皱起眉头:“使君可是担心日后我家主公反悔?这大可不必,我家主公有言在先,五年之内,孙氏必会恪守承诺!”

    五年,只怕孙策自己也不知道他将来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吧。

    凭借超乎寻常的见识欺负古人?李贤觉得很没意思,眼下,他不缺银钱,在以后也不会缺,与其这样,倒不如换个条件

第352章 李贤的绝户计() 
c_t;‘乱’世来临,什么最重要?人才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