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乱臣贼子-第1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此番运送粮秣,随行的护卫起码得有五百人,这样才可以确保粮秣的安全。

    粮秣,宁家堡、李家堡内存储了五千石。

    宁家堡的粮秣是借助水车的便利从两千多亩土地上收获的,而李家堡的粮秣却是李得财用卖酒的利润所得购买来的。

    粮秣丰收的季节,粮价极低,李得财果断出手,抢购了一大批粮食。

    为此,李得财还与几个粮商结了怨。

    不过,就目前来看,李得财所做的一切还是值得的。

    李贤的军令尚未抵达之前,粮秣、护卫就已经准备妥当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此番,军令下达之后,翌日一早,五百军卒便押运着一千石粮秣上路了,随行的还有驱赶车马的马夫、苦力。

    这样一支规模不小的运粮队伍,所经之处自然引起很多人注意。

    没过多久,都昌城内的孔融便听说了这一情况。

    事态的发展完全超乎了孔融的掌控,原本他以为断绝了李贤的粮秣,对方便会轻易就范,可谁想到,李贤竟然一反常态,非但没有服软告罪,反而摆出一副“你奈我何”的模样。

    这时候,孔融已经是骑虎难下,郡内的官吏也分成两派。

    一派劝阻孔融,让其收回“断粮”的呈命,毕竟东莱军是北海国之根本,若是‘逼’的李贤投往他处,受损倒霉的只会是北海国;另外一派坚持孔融无错,他们蹿啜孔融,试图下令给太史慈,让其围攻东莱军reads;。

    无论是东莱军还是北海军都是北海国少见的‘精’兵,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不过,真正令孔融犹疑的是,太史慈是否会听从自己的号令?

    一个李贤已经令北海国局势大‘乱’了,若是再加上太史慈,连孔融都不确定事情会发展到哪一步。

    毫无疑问,如果李贤与太史慈联手,无论如何,孔融都是守不住都昌城的。

    惶恐之下,孔融才猛然发觉,离开了李贤,他真的再无帮手了。

    南方的陶谦刚刚受了李贤的大恩,于情于理都不会掺和到北海国的事情上来,而曹‘操’跟袁绍与孔融早有怨隙,更不能指望,那么,还能指望谁呢?

    无奈之下,孔融做了最坏了打算:“若是李贤举兵反叛,诸位以为谁可助我?”

    厅内哑口无言,东莱军的犀利之处,众人早有耳闻。

    连夏侯渊的曹军都能击杀的军马,岂是等闲郡兵可以阻拦的?

    之前,众人吵来吵去,核心议题无非是如何限制李贤,束缚住他的手脚。

    可有一点,一直没有人去提起:如果李贤真的叛了,又该如何是好?

    孔融话音一落,就连叫嚣大军围剿李贤的官员都哑口无言。

    李贤与太史慈‘交’好的事情不是什么秘密,等闲人都有所耳闻。

    倘若李贤真的反了,太史慈有什么样的立场,这还是模棱两可之间的事情。

    不知道过了多久,孔融的脸‘色’越来越‘阴’沉。

    之前,蹿啜孔融断掉东莱军粮秣补给的也是厅中的这帮家伙,现在,麻烦惹了出来,他们除了跳脚说大话之外竟然连一个靠谱的法子都没有,这让孔融如何不恼?

    “国相,久闻刘备刘玄德急公好义,不如派人携重金前往乐安国,请其出兵相助?”

    等了半晌,终于等到一个稍微靠谱些的法子了,孔融微微颌首,道:“刘备兵马不过数千,如何敌得过李贤?”

    “刘玄德麾下有关羽、张飞两员大将,自可与李贤抗衡reads;!”

    孔融颇为意动。

    “国相不可,眼下李贤未有反意,若是我们再三威‘逼’,只会让亲者痛,仇者快!”

    “胡扯,李贤如此嚣张跋扈,眼中可有国相?”

    “住嘴,王、孙两家勾连贼寇袭击李贤,这是大罪,国相快刀斩‘乱’麻,这本是施恩于人的大好时机,只可惜,咱们棋差一招,竟然断了李贤的粮秣,如此以来,等于将剧县的百姓彻底推到了李贤的那一边”

    听到这里,孔融很是后悔,如果他不是报有一念之仁,饶了王、孙两家族丁的‘性’命,而是尽数诛杀,想必李贤也会有所触动。

    现在倒好,都昌断了东莱军的粮秣补给,偏偏又拿不出冠冕堂皇的理由,这就给了李贤自立的名头。

    孔融原本就不是个杀伐果断之人,此时惹恼了李贤之后,他迟迟拿不定主意。

    忽而,厅内有人出言说道:“我有上中下三策,国相可要听上一听?”

    孔融‘精’神一振:“速速道来!”

    “上策,恢复东莱军的粮秣补给,修书一封送于李贤,重金赏赐其军将,宽慰军心,国相毕竟是李贤的恩主,如此作为,可使得李贤不敢轻易言反,否则,他必定会为世人唾弃!”

    孔融摇了摇头,直觉告诉他,这上策是如今最好的选择,可若是恢复粮秣补给,这就等于告诉天下人,孔融怕了李贤,这让视声名如命的孔融如何能接受?

    “何为中策?”

    瞧见孔融并未接受上策,官员叹了口气,道:“中策,将李贤之妻子孔黎送往剧县,斩杀、王、孙两家家主,削其头颅,一并送往东莱军中,如此,可是李贤明白我等心意,自然不会依依不饶reads;!”

    “不可,孔黎在城内,李贤尚且有所忌惮,若是将孔黎放归,那李贤行事将再无顾虑,国相三思呀!”

    “孔黎为国相族中‘女’侄,若是束缚其自由,只会为天下人耻笑,此等宵小行径,国相万勿为之!”

    当初将孔黎嫁给李贤,就有增益双方关系的意图。

    没曾想,这么长的时间过去,孔融与李贤的关系竟然恶化到这一步。

    眼下,听到厅中竟然有人打算拿孔黎来‘逼’迫李贤就范,孔融当即觉得受到了侮辱:“虎毒尚且不食子,我熟读孔孟之书,从未听说过以妻‘女’‘逼’迫人的法子!”

    这么说来,孔融是打算将孔黎送还了李贤了。

    厅中官员松了一口气。

    此时,孔融又道:“何为下策?”

    “下策便是修书刘备、太史慈,严令郡国各城各县多加防备”

    孔融迟疑道:“可否中策、下策两策并行?”

    众人明白,孔融这是怕了李贤了。

    换做是谁,面临李贤这样一个手握重兵的大将都会如孔融这般心生忌惮。

    厅内官吏虽然看不惯孔融的优柔寡断,却也只好应诺道:“也好,国相可以两策一并施行”。

    孔融微微颌首,终于宽下心来。

    众所周知,李贤与孔黎的关系很好。

    无论如何,只要‘交’还了孔黎,看在她的面子上,李贤应该就不会作出举兵反叛的事情。

    当然了,如果李贤一心反叛,区区一个孔黎是不会有任何效果的

第272章 交易() 
c_t;剧县,城内城外都是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

    兖州的流民听说了孔融的所作所为,断绝粮秣?仁义无双的李贤李都尉如果不是因为他们这些流民,绝然不会因为粮秣一事被人束缚了手脚。

    念及此处,流民顿时觉得孔融太过小人,而他们对李贤更是感恩戴德。

    出使兖州、徐州的使者归返之后,李贤召集众将议事。

    “郑方,你去见了吕布,他是如何回答的?”

    郑方斟酌一番说辞之后,嘴里道:“吕布满口答应粮秣换甲衣的事情,他还允诺,日后若是主公有所求,他必会竭力而为”。

    李贤笑道:“诸位以为如何?”

    胡庸说道:“吕布竟然如此磊落爽快?这等豪杰,主公须得结‘交’一番!”

    “三姓家奴恶名远扬,主公不可与之为伍,更不可不防!”

    李贤不以为意,道:“不妨事,我与吕布只是各取所需罢了,不会有过多往来”。

    “如此便好”

    “元直先生,你以为吕布此番何意?”

    “我听说吕布大破青州兵之后,一直在整军备战,看模样,开‘春’之后,吕布与曹‘操’之间必有一场恶战,吕布此举,我估‘摸’着有两重含意,其一,拉拢主公,试图引为奥援,他日两军共击曹‘操’;其二,吕布这是想把东莱军收为己用呀,占据兖州之后,吕布又轻易击败了曹‘操’,行动间难免些得意忘形,他有这等说法也在情理之中”

    李贤皱起眉头,孔融这样一个满嘴仁义道德的大儒都有些容不下他,若是到了吕布手中,与其‘交’恶的可能‘性’岂不是更大?

    也罢,既然吕布愿意拿出粮秣‘交’换,暂且应诺下来便是。(

    想到这里,李贤说道:“且运送盔甲三百副前往兖州,以观吕布之秉‘性’”。

    “喏!”

    没过多久,从介亭运来的粮秣便抵达剧县。

    一千石的粮秣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

    对于缺粮多日的剧县来说,一千石粮秣恰好解除了东莱军缺粮的窘境。

    至于徐州郡,前往下邳城求援的文吏已经回转。

    陶谦应允了李贤借粮的请求,即便对于孔融来讲,借粮便等于‘交’恶与他,可陶谦还是义无反顾。

    之前,曹‘操’大兵压境之际,若不是李贤出兵相援,徐州军又哪能坚持到今天?

    在李贤与孔融之间,陶谦只会选择兵多将广的李贤。

    选择孔融,极有可能面临李贤的兵马,可选择李贤,自顾不暇的孔融便毫无办法。

    又过了三五日,孔黎连同王、孙两家家主的头颅一同抵达剧县。

    李贤闻听之后大为讶异,在他想来,优柔寡断的孔融无论如何都做不出这等善解人意的举措。

    放归孔黎,斩杀王、孙,这都是孔融的示好之举。

    只要李贤没有反叛之意,他便可以借坡下驴,缓和双方之间的关系。

    要不要见好就收?

    孔黎是李贤的正妻,李贤将其接入城中之后,颇为内疚地说道:“为夫莽撞,倒是让黎儿受苦了”。

    “夫君哪里话,黎儿不是好好的吗?只是我有一事不明,黎儿在郡城内颇为安逸,为何叔父会把我送到剧县来?”

    李贤明白,孔黎看样去年岁较小,可实则颇为聪慧,她定然是发现了蛛丝马迹,所以才有此一问。

    “黎儿是我发妻,自然没有不能言明的道理,实不相瞒,国相畏惧我手中兵权,多次打算除之而后快”

    “什么?叔父竟会如此?”

    “在都昌城外,若不是胡庸及时发现,早有防备的贼寇便会用滚木礌石击我!前些时日,赵云、周仓奉我之命剿杀贼寇,得知王、孙是其幕后主使,而贼首遁逃之后竟然隐入国相府”

    李贤自然没有撒谎的必要,孔黎闻听之后只觉得天昏地暗。

    按照李贤的说辞,孔融竟然是个居心叵测的伪君子。

    虽说孔黎与孔融之间并没有太过深厚的感情,可此情此景还是令人颇为难过。

    过了半晌,孔黎才缓缓地问道:“夫君打算如何应对?”

    李贤吁了口气,道:“我本不想拔刀相向,只要孔国相不再咄咄‘逼’人,我自然不会与他计较!”

    说到这里,孔黎脸上才多了几分血‘色’。

    此时,李贤又道:“再者,孔国相将你送回剧县,我总该感谢其恩情,短时间之内,想必不会有任何不妥了”。

    “夫君当以大事为先,不必为我牵绊”

    “傻妮子,你就是我的大事,我不为你牵绊,又为谁牵绊?”

    这番话说的孔黎大为感动,她一直紧绷的小脸顿时落下泪来,“夫君,莫要丢下我!”

    李贤将孔黎揽入怀中,道:“傻妮子,我疼你还来不及,哪里舍得丢下你?”

    孔黎又道:“如果叔父真的做了对不起你的事情,夫君你不必顾虑我的感受,可自行处置!”

    李贤缓了片刻之后才微微颌首,道:“黎儿不必多想,孔国相将你‘交’还与我,就是不想将你牵连进来,他有这份心思已经殊为难得,只要日后不再行了错事,我必定不会与他为难!”

    “夫君,大事为先!”

    “好好好,我会以大事为先的”

    “嗯,如此,黎儿心里便会好受些”

    “傻妮子,与你何干?”

    夫妻二人腻了一阵子过后,李贤按耐住白日宣‘淫’的想法,‘抽’身离去。

    书房内,李贤着急众将议事。

    “孔融此举意‘欲’何为,诸位以为如何?”

    “孔融意图以孔黎牵绊主公,使我等不敢轻易言战!”

    “难道孔融以为我是贪婪美‘色’之辈?”

    众人无言以对,在东莱军中,李贤一直洁身自好,并没有轧‘花’惹草的行径,可之前在郡城,李贤在孔融面前一直都是伪装的颇为好‘色’。

    这也无怪乎孔融以为李贤是个好‘色’之徒。

    原本送还孔黎之前,李贤卯足了气力,打算与孔融一较长短。

    可现在,孔融送还孔黎,等于已经服软。

    这时候如果李贤再不依不饶,只会给人留下气量不足的印象。

    毕竟,孔融依旧是北海国相,是提拔李贤的恩主,这一点,谁也没法改变

第273章 借刀杀人计() 
c_t;剧县都尉府,遣散了闲杂人等之后,李贤与徐庶分主次落座。(棉花糖。ww。

    案上有酒有‘肉’,两人却味同爵蜡,没有半分食‘欲’。

    良久之后,徐庶叹了口气,道:“孔融自绝退路在先,原本是天赐良机,谁曾想,他竟然送还了夫人,斩杀了王、孙两家家主,如此一来,若是都尉出兵讨伐都昌,只怕有些师出无名”reads;。

    孔融一日不亡,李贤就一日不可窥视北海大权。

    哪怕李贤手握重兵,麾下猛将如云,这都改变不了李贤屈居孔融之下的事实。

    宁为‘鸡’首不为马尾,这是绝大多数人的选择。

    李贤麾下文士匮乏,虽然有出身低微的缘故,可更多的原因却是因为孔融的缘故。

    其实对于李贤来说,如何面对孔融也是一个颇为棘手的问题。

    孔融是当时有名的大儒,杀了他,肯定要背负一世的骂名,如果李贤想与曹‘操’、刘备等人争夺天下,就一定不能行此恶事。

    原本李贤实力低微的时候,他需要借助孔融的名头发展实力,可现在,李贤羽翼渐丰,他需要更广阔的一片天空,这样才能与曹‘操’一较长短。

    如果说,之前的孔融是一棵大树,能够为李贤遮风挡雨的话,那么,现在的孔融对于李贤来说已经成了绊脚石。

    北海国只能有一个话事者,要么是孔融,要么是李贤。

    若是李贤甘为蛰伏,愿意为孔融驱使的话,两者之人便不会有什么冲突,可偏偏李贤心有大志,而孔融又不会退位让贤,这样以来,两者之间的矛盾早晚会爆发出来。

    李贤端起酒碗,将酒水一饮而尽,嘴里道:“我听闻都昌已有信使前往乐安国,只是不知道那刘备会作何选择”。

    徐庶皱起眉头:“依我之间,乐安国太小,恐怕容不下刘备的宏图大志”。

    李贤心头一跳,徐庶仅仅与刘备有过一面之缘,便猜到了对方‘胸’有猛虎,这等才智非常人能及。

    如果李贤不是穿越者,不知道三国鼎立的典故的话,说不定他会对徐庶嗤之以鼻,可偏偏李贤知道刘备不容小觑,如此一来,他对徐庶的看法就颇为赞同:“先生的意思是,只要有机会,刘备就一定会‘插’手郡国之事了?”

    “不错,刘备与袁绍、曹‘操’‘交’恶,仅凭乐安国弹丸之地是不可能阻挡两路豪强的,但是,如果刘备雀占鹰巢,有了北海国作为晋身之资,此人必将一飞冲天”

    刘备的过人之处,李贤从演义、正史里有了很多了解,能够白手起家的人物,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极为可怖。

    “先生以为我该如何应对?”

    “刘备若要进入北海国,须得有一个名头,若不然,数千名军卒进入郡国之内,必会引起百姓惶恐,都尉只要以不变应万变便足以立于不败之地!”

    刘备虽然有着平原郡相的职务,可在北海国内却并无一官半职,如果他贸然率领兵马进入北海国,这就等于凭白落人口实。

    李贤早已经不是昔日里那个盐丁了,对上刘备,他有十成的把握可以战而胜之。

    想到这里,李贤甚至想趁机干掉刘备,一劳永逸。

    不过,也仅仅是想想罢了,即便没有诸葛亮相助,刘备三兄弟也不是个善茬,他们若是真想一心逃命,只怕没有人能够拦截的住。

    徐庶见李贤面‘露’沉思,以为他犹有顾虑,当下便宽慰道:“子义将军那里无需顾虑,孔融指使山贼劫杀都尉在先,断绝大军粮秣在后,都尉并无过错,子义将军深明大义,定然不会助纣为虐”。

    李贤微微颌首,道:“只要太史慈不站到孔融那一边,即便孔融有刘备相助,我却也不惧他!”

    徐庶泯了口酒水,又道:“北海国偏安一隅,百姓安居乐业,库房充盈,粮秣极多,一旦曹‘操’、袁绍腾出手来,定然会大军来袭,如果都尉不能在此之前更进一步的话,北海国危矣!”

    徐庶希望李贤早做决断,眼下的大环境对于北海国而言无疑是极其有利的,无论是袁绍还是曹‘操’都无暇顾及这里,这就给了李贤整顿北海国需要的时间。

    换句话说,要是李贤不能在短时间内掌握郡国大权,等到曹‘操’、袁绍大军压境的时候,便是北海国落难之时。

    孔融与李贤之间已经有了隔阂,谁也不敢保证,在李贤率领大军对敌的时候,孔融会不会作出什么掣肘的举动reads;。

    李贤赌不起,因为他身上担负着两万军卒的身家‘性’命。

    “元直有一策,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贤与徐庶认识这么久,还是第一次见到徐庶‘露’出这般犹豫的表情,“喔?尽管道来”。

    徐庶叹了口气,道:“此计有失君子之风,不过为了都尉大计,却也只好出此下策了”。

    “嗯?”李贤更好奇了,到底是什么计策让徐庶这么难下决心?

    “我有一招借刀杀人计,可使都尉坐收渔翁之利”

    李贤瞪大了眼睛,借刀杀人,杀的是谁?自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