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笙-第1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年吴家因为这事闹的,比往常冷清了好多,很多事来不及准备,上元节也没有心情置办灯楼。

    大吴氏招呼娘家人一起观灯。老太君素来疼爱女儿,加上也不愿上元节夜里缺席灯会叫人背地里幸灾乐祸,便带领家里的女眷出来。

    正好吴老太师呆会要陪着皇帝过来赏灯。皇后也会随行,还可以同小闺女见个面。

    大吴氏另一旁是林世南的妻子林吴氏,出自于吴氏旁支,同吴德水家素来亲近。

    周氏身旁则是大吴氏的小姑子。安国公的嫡亲妹妹平南侯夫人梁芸。

    这几个都是自己人。至于后面跟着的那些命妇多是四品、五品官的太太,都是平素与吴家常来常往的。

    傍晚时候,江审言府上的管事报说,江老夫人昨晚观灯劳累,今天身体不适,夫人晚上需得侍疾,要失约晚上的灯会,这种事常有。大吴氏也习惯了,还客套说等明日她和嫂嫂一起去江府探看老夫人。

    灯楼周围虽然也有赏灯的路人和摊贩。但四下有禁军盯着,加上国公府门客侍卫们的震慑,摊贩怕惹麻烦,不等驱赶都离得挺远,平民百姓大多远远观赏,偶尔有凑近的,也是奔着《大崇八颂》去的,瞧两眼赶紧离去。

    姜老太君保养得很好,看上去精神矍铄,她慢慢走近,打量安国公府的灯楼,笑道:“哎呦,这些灯是谁想出来的,真是又好看又吉利,得好好赏。”

    安国公府的灯楼看上去像个四角凉亭,亭子顶上一颗明珠,自四角飞檐垂下一串串的金银两色小圆灯笼,远看璀璨夺目,既像冕旒,又像凌霄花。

    亭子四面以屏风隔开,每一面都布置了不同的背景,伫立着巨大的人像灯。

    灯在人像肚子里点燃,映得那些憨态可掬的假人通体发光,叫人挪不开眼。

    怪道老太君赞说吉利,这四面分别是“神仙赐福”、“官家赐禄”、“积善添寿”、“和顺添喜”。

    大吴氏笑了笑,颇有些得意地道:“不瞒娘,是绪儿。”

    安国公世子梁绪过年就十二岁了,整天调皮捣蛋,是大吴氏的心肝宝贝。

    老太君啧啧两声,她也很疼爱这个外孙。

    一旁的梁芸不敢得罪吴家人,尤其是有个皇后妹妹的大嫂,在旁笑着奉承,昧着良心将那小魔星夸得天上有,地下无。

    大吴氏含笑听完,扭头冲一旁的林吴氏道:“七姑姑,你那小孙子是叫念北吧?”

    林吴氏笑道:“是啊,他爷爷他爹都常年不在家,皮得很。”

    林世南一门俱是武将,几个儿子跟着他在外征战。

    老太君关切地问道:“我听说前年就开蒙了,拜的张岁明张老先生为师,林将军的嫡孙这是要弃武学文了?”

    林吴氏苦笑:“张先生不过是冲着他祖父的面子挂个名,实在是因为那小子不开窍,请的先生都说朽木不可雕,没办法才去麻烦张先生。就怕他长大变成一个纨绔子弟,文不成武不就的,给林家抹黑。”

    老太君伸了胳膊出去,拍拍她的手,道:“孩子还小,别担心,林家满门虎将,这一个定也不会差了。”

    大吴氏笑道:“年前皇后娘娘刚给绪儿找了个武师父,乃是高阳老叟的首徒,你问问林将军,上元节过后,不如把念北送去我那里住上几天,一是叫绪儿和他好好亲近亲近,再者,说不定看绪儿练武,他就有了兴趣了呢。”

    林吴氏点头:“好。我先谢过了……”

    说话间,安国公府的头等门客有事过来禀报。

    大吴氏的心腹嬷嬷听了,满脸堆笑,凑近了向老太君和大吴氏回禀:“老太君,夫人,万岁爷那边已经出皇城了,说是皇后娘娘伴驾,老太师、国公爷和一干大臣都随行呢,对了。林将军也在。”

    大吴氏脸露笑意,和母亲对视一眼,低声问道:“贵妃没一起吧?”

    那嬷嬷特意确认过。忙道:“没有,和之前宫里说的一样,贵妃病着呢。”

    大吴氏微微冷笑:“怕是心病吧,捧在手心里宠惯了,受不了半点冷落。”

    为什么说这话?大吴氏刚从宫里得到一个消息,年后陈家从瓦舍中抓了几个大梁来的歌妓,非说是梁国的奸细。使得大吴氏好好一条妙计未得到机会施展,不过那陈贵妃也没讨得好去,这事很快就传到了天祐帝梁禧的耳朵里。梁禧有个毛病,酷爱结识这些诗词歌赋上的奇人,一听之下哪管什么奸细不奸细,立刻宣见。

    妩大家是个半老徐娘。却有一个已经艺成未及登台的绝色女徒。据说陈贵妃长相和此女一比,真好比山鸡和凤凰。

    正好陈贵妃怀孕,无法侍奉皇帝,梁禧已经接连两日留连那女子所住宫殿。

    老太君脸色凝重:“到底是有了身孕。圣上一行什么时候到三泰大街来?”

    那嬷嬷道:“万岁爷先在御道大街赏灯,过来怎么也得入更以后,老太君放心,下边人都盯着呢。”

    老太君满意地点了点头。

    今年宫里建了四座灯楼,最大的那座便在皇城方一出来的御道大街上。按说逛完御道大街就该往这里来了,但也不排除天祐帝心血来潮。临时更改了路线。

    这时候自远处传来更鼓声。

    一更了。

    灯班子过街,喧腾如长龙。

    安国公府的侍卫们早有准备,护着贵人们登上一旁的观灯亭。

    这亭子是三年前建的,位置绝佳,视野开阔,亭上偏又避风不那么冷,所以建成之后就一直没有拆,每年这般时候供达官贵人们赏灯累了歇个脚。

    灯班子到处,总有不少好事者跟随嬉闹,两座灯楼附近纵有兵士侍卫看着,也少不得乱上一乱。

    一帮命妇们居高临下等这数百人呼啦啦过去,林吴氏突然“腾”地站起来,揉了揉眼睛,指了楼下问身边的大丫鬟:“你快看看,那是不是念北?”

    那丫鬟亦吓了一跳,循她所指望去,失声道:“好像真是孙少爷。”

    人群里有个六七岁的小胖子,脸上戴着面具,正恋恋不舍地跟着灯班子屁股走,虽然看不见脸,但不管这圆滚滚的身材还是衣着打扮,都像是林世南的嫡孙林念北。

    林吴氏捂着心口几乎晕倒:“简直太胡闹了,这孩子,什么时候偷跑出来的,还往上凑,也不怕被挤着踩着。”

    大丫鬟连忙将她扶住:“夫人别担心,我看孙少爷边上都是咱府里的侍卫。多半不是偷跑出来的。”

    林吴氏刚才光着急去了,没有注意,道:“那也不行。快找几个人,去把他带到这里来,今晚就在我边上,哪也不许去。”

    旁边众夫人闻言都笑了,老太君吩咐叫自己家的侍卫跟去帮忙。

    便在此时,由御建灯楼那边传来了一阵骚乱。

    动静不大,很快平息。

    众人此时居高临下,正好尽收眼底。

    命妇们犹不觉如何,负责保护众人的安国公府侍卫队长当先反应过来,派人过去询问。

    吴家权倾朝野,那边负责的禁军将领不敢隐瞒,据实相告。

    侍卫队长很快面带古怪过来,向老太君和诸位夫人报告了一件奇事。

    原来刚才那一乱,不知谁那么大胆,竟趁着禁军们不备,将《大崇八颂》的第一张揭走了。

    只是盗画也就罢了,竟还偷梁换柱,换了一张古怪的画上去。

    此时禁军们正在追查此事,将御建灯楼附近赏灯的人全都悄悄控制起来。

    负责的将领急出一头汗,《大崇八颂》要说多值钱也不尽然,画画的虽是国手,可人都还活着呢,而且这等画拿出去谁敢买啊,宫里不过想着与民同乐,讨个好彩头,谁也没想到世上竟真有如此不怕死的雅贼。

    呆会儿圣上过来观灯,好好的画不翼而飞,这事想瞒也瞒不住啊。

    众命妇闻言登时来了兴趣。

    没想到出来赏个灯,还能遇上这等事。

    人皆有好奇之心,当即便有人提出来,要一起过去瞧瞧贼人留下来的那幅画。

    御建灯楼离着不过十余丈远,下楼即到,禁军们敢拦普通老百姓,却不敢拦吴家的人。

    《大崇八颂》她们早早的便欣赏过了,此时果见其中一幅画被人调了包。

    至于换上去的这画么……

    梁芸揣测道:“难道这人盗画的玄机是在这幅画上?”

    不但是她如此想,怀着相同想法的不在少数。

    这画虽然只有黑白两色的剪影,人物、场景却表现得很清楚。

    不少命妇脸色微变,她们一眼就看出来画的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出殡,但因太不吉利,不敢说出口。

    独有老太君眼睛花了,看不甚清,问一旁的儿媳妇:“那上面是什么?”

    周氏犹豫了一下,避重就轻:“好像是画了个小姑娘,不知哪家的小姐在发脾气。”

    众女看了半天,没看出门道,带着满头雾水回来,后头那些官太太还在小声窃窃私语。

    这时候却有一个安国公府的门客面带难色过来,离着几丈远站定,目光飞快地逡巡一圈,叫了个管事的过去。

    两人不过说了几句话,管事的脸色微变,自那门客手中接过一封书信。

    看他那样子,到像是接过了烫手的山芋,拿着信犹豫半晌,找了个空当,将大吴氏的心腹嬷嬷叫走。

    停了停,那嬷嬷回来,凑在大吴氏耳边,悄声道:“夫人,不知是谁给您送了封信。”

    大吴氏闻言一怔。

    不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信都能送到她眼前来,嬷嬷跟着她多少年了,一刻不能等,其中显是有隐情。

    果然那嬷嬷又耳语:“送信的人还有几句话,他说刚才那幅画只是给夫人您提个醒,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十余年过去了,不知您还记不记得湘春园里的故人。”

    大吴氏听到“湘春园”三字一时未想起来,皱眉片刻,身子猛地一震,脸色骤变:“不可能!”

    她主仆二人当着众人说悄悄话,本就引人注意,冷不丁这一声,老太君关切问道:“出什么事了?”

    大吴氏强笑道:“娘,没事,家里有几个晚辈悄悄跑出来赏灯了。”

    老太君笑了一笑,没当回事。

    大吴氏带着那嬷嬷走到一旁,语气森然:“到底怎么回事?人可留下了?”(未完待续。。)

    ps:  谢谢大家的打赏和月票。

    先记账,回头一起感谢。

    mua~

第四百一十三章 闹花灯(三)(二合一)

    送信的是个男人,脸戴面具,身手很好,一招就将安国公府的门客制住,那门客哪还敢拦他。

    嬷嬷小声道:“要不您还是先看看信吧。”

    大吴氏将信拿过来,冷笑道:“我到看看是谁吃了熊心豹子胆,事情过去这么久了,还敢拿出来捕风捉影。”

    那嬷嬷是她身边的老人,对当年的事隐隐有所耳闻。

    那时候大吴氏还是个小姑娘,身边的丫鬟婆子突然换了个遍,她这才被老太君安排去服侍的大吴氏,后来还帮她把洞房花烛夜的事糊弄过去了,听大吴氏如此说,并不敢多言。

    她也觉着奇怪,湘春园那戏子早就死了,听说被大公子千刀万剐,零碎都扔出去喂了狗,再不会有外人知道,怎么又牵扯起来?

    信是以簪花小楷写的,虽然写信的人手有些抖,但字写得不错,语气委婉,可以看出写信人受过良好的教育。

    大吴氏一目十行草草看完,脸色变得铁青,手指用力,登时就将那封信攥成了一团。

    “夫人……”嬷嬷想提醒大吴氏,这信上很可能留有对方的线索,最好不要轻易毁掉,转念又想,能叫大吴氏气成这样,必定没有什么好话。

    真相与那嬷嬷猜测的并不相同。

    童白霜的这封信上并没有谩骂诅咒。

    信不长,起头只是简单回忆了一下当年,叫大吴氏知道写这封信的人是谁。后头跟大吴氏细说了一下大真庵的清苦。又说待她好不容易逃离,童家已经家破人亡,所以她又无依无靠地过了十余年。

    现在她回来了。大吴氏若是不想当年与人私通杀人害命的事公之于众,就须答应她三个条件。

    第一,她体谅当年大吴氏是个小姑娘,身不由己,不知吴太师两口子有没有参与,反正吴丰这个始作俑者是跑不了了,吴丰虽受重伤。却还不够偿债,吴丰的妻子周氏要抵命。

    第二,江审言毁了她的家。她也不能叫他好过,江吴氏就别想活了。

    第三,办完这件大事,她估计在南崇也呆不下去了。为了方便逃命。大吴氏要将林世南的家人交给她做人质。

    她叫大吴氏赶在二更前,将吴周氏、江吴氏和林吴氏三人单独请到观灯亭上去。

    只要大吴氏能帮这个小忙,旧账一笔勾销,她和那戏子私订终身的事,童白霜必定守口如瓶。

    如若不然,等到二更天到来之时,那《大崇八圣》就会在顷刻间换上大吴氏的丑事,这还不算。她会把当初之事原原本本写出来,贴遍嘉通城的大街小巷。看安国公会不会忍受如此耻辱,吴皇后还有什么脸面母仪天下。

    大吴氏气坏了,什么条件,一个都不能答应。

    本来事情过去那么久了,童白霜也拿不出什么真凭实据来,自己若是帮她将人诓到观灯亭上,岂不相当于又送了个把柄给对方?

    更不用说吴周氏是她的亲嫂子,江审言的夫人今晚根本就没有到场。

    都怪哥哥,当初为什么没有斩草除根,叫那贱人又活着回来搅风搅雨?

    大吴氏很想将那封恐吓信撕个稀巴烂,但因嬷嬷这一叫,醒过神来,将信重又扯平,叠起来,放到袖子里,同嬷嬷道:“去找巫台来,叫他带几个门客,一队侍卫,将观灯亭围了,挖地三尺,一定要把贼人找出来!”

    那嬷嬷应了一声,找了管事,两个人四处张望,又打发了下边人寻找,忙活半天,竟未找到本应在近处伺候的头等门客巫台。

    不但是他,就连刚才还在眼前晃荡的几个安国公府门客也不见了影踪。

    那嬷嬷暗叫不好,赶紧叫管事去调派人手,她回来悄悄向大吴氏禀告。

    大吴氏一沉吟就明白了对方的信为何如此嚣张。

    童白霜当日从大真庵逃走,不知投靠了哪方势力。

    能当街刺伤了众多高手保护下的大哥,能在这么多禁军眼皮底下,神不知鬼不觉换去了《大崇八圣》图,那绝不是一般的高手。同这两个相比,悄无声息除掉自己府里的门客也就不算什么了。

    怎么办?

    大吴氏心如乱麻,同那嬷嬷冷笑道:“绪儿都那么大了,我会怕她?”

    话是这么说,她想一想童白霜此时家破人亡,确实没什么可惧怕的,若按她信中所说,就算能拦着他们继续调换《大崇八圣》图,想在城里大肆宣扬可太容易了。

    偏偏父亲伴驾去了,哥哥受伤卧床不起,距离二更天尚有不足半个时辰,她还能同谁商量?

    那嬷嬷迟疑着提醒:“夫人,会不会是陈家设下的诡计?要不跟老太太通个声气?”

    若是陈家人做的,那就是想通过整她,牵连到吴皇后。

    同一时刻,天祐帝正在吴皇后的陪伴下,徜徉于御道大街赏灯。

    勋贵大臣们跟在后头步行。

    唯一例外的是吴老太师。

    天祐帝体恤岳父年纪大了,特允他乘坐二人抬的小轿。

    既是伴驾,臣子们的亲随自不能靠近,他们一行十几个人由忠武将军齐肃亲率禁军保护,最内圈的都是天子近卫。

    像狄氏兄弟再是不放心江审言,也只好和别家亲随一样,隔了数十丈远,上百颗人头,保护着自家大人,暗暗祈祷陆少爷的乌鸦嘴不灵验,今天晚上千万不要有事啊。

    走在天祐帝身旁的吴皇后不觉尊贵,正暗自叫苦。

    由皇城出来,已经逛了有一个多时辰了。

    今天晚上走的路,比她平时一个月走的还要多。

    她年前因为得到了陈贵妃怀孕的消息。气愤不甘之下还生了场小病,刚好利索,本以为今晚那贱婢不出来。没人碍眼,可以和天祐帝两个好好逛逛灯,谁知天祐帝的兴致竟这么高。

    后面有帝后的步撵跟着,天祐帝却好似离笼之鸟,这里瞧瞧,那里转转,又打发了近卫去买了些小灯笼。人手一个提着,半点儿不嫌累。

    “皇上,臣妾走累了。咱们坐一会儿车撵好不好?”吴皇后觉着自己太傻了,反正天祐帝又不宠她,多余为讨他欢心这么折腾自己。

    果然天祐帝似是刚发现皇后陪着自己走了这么远的路,摆了摆手:“你去坐吧。和你父正好做个伴。一会儿我们还要去三泰大街,听说安国公在那里也建了座灯楼。”

    吴皇后恭声应了,她自然知道今晚母亲会带着家里人在那附近赏灯。

    陈贵妃有了身孕无法侍寝,她正想着趁这段时间好好挽回一下与天祐帝的感情,说不定也能怀上,到时候一举得男,那可是中宫嫡子,谁料天祐帝竟不声不响迷上了个来历不明的小妖精。那劲头儿比当年初识陈贵妃有过之而无不及。

    与父亲不好说悄悄话,待等见了母亲。她要问问这是谁想出来的主意,要对付陈贵妃,也不能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啊。

    天祐帝打发了皇后上车,正想将几个重臣叫到跟前来,就听着前头不远处哄然喝彩。

    他循声驻足观看,只见前面街口是一座三层高的酒楼,楼门正对着这边,匾额两侧灯笼高悬,映出四个遒劲的金字:画角追风。

    这地方天祐帝以前来过多次,自然知道那是他舅舅平安侯卫茗的产业。

    所以他回身先找着卫茗,问道:“前面做什么呢?”

    卫茗躬身而笑:“回皇上,今晚有不少大才子、小才子聚集在一起,猜灯谜,斗才艺,老臣家里帮着设了点彩头,搏大家一乐。”

    天祐帝一听来了兴趣:“这个好,走,去看看今晚座上都有哪些能人异士。”

    一行人还未到那楼底下,就听着楼上又是一阵叫好声。

    跟着二楼窗户一开,由楼上垂下来一幅长卷,长卷是由布帛裁成,下坠横轴,虽有寒风萧瑟,却吹之不动。

    这个距离长卷上的字太小,看不甚清,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