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货币战争-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探讨货币危机问题。大约下午3 点,保罗。沃尔克的车来了。他当时是财政部次长,负责货币
问题。
我们在一起讨论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你知道,我一向支持保守的货币政策,所以我所提出
的大幅提高利率的意见被大多数人否决了。其他人认为美联储不会放慢信贷扩张,担心会导
致衰退甚至更糟。我又建议提高黄金价格,保罗。沃尔克认为有道理,但是他觉得国会很难通
过。像美国这样的世界领导人不愿意向他们的人民承认货币被贬值的实际情况,不论问题有
多严重。这实在是太让他们尴尬了,到这时为止,我们所遇到的(货币)危机,人民大多还
毫无知觉。这不像是1933 年国家处在紧急状态下,罗斯福可以为所欲为。
这时,保罗。沃尔克转过来问我,如果我来决策应该怎样做。我告诉他因为他不愿升息,又不
愿黄金涨价,那就只有关闭黄金兑换窗口,继续以35 美元一盎司出售国库的黄金已经毫无意
义了。5 天以后,尼克松就关闭了黄金窗口。” '7。22' 
1971 年8 月15;最后的真相终于来到了。美国已经无力履行美元与黄金挂钩的国际承诺了, 
这是美国继1933年罗斯福对美国国内人民赖账以来,再次对国际社会赖账。尼克松在当
天晚上发表的演说中,猛烈抨击了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投机分子制造了金融市场的混乱,为了
保卫美元必须“暂时”放弃美元兑换黄金。问题是,谁是尼克松所指的“投机分子”呢?要知道,

 
当年索罗斯们还小,外汇市场由于布雷顿体系的制约,汇率变化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并不是
每一个投资人都可以找美国兑换黄金的,只有各国的中央银行才有这个资格。而当年挑头“闹
事”的自然是法国政府了。
当黄金和美元的最后一丝联系在1971 年8 月15 日被尼克松总统斩断之后,让国际银行家紧
张激动的时刻终于来到了,这是人类有史以来,全世界第一次一起进入法币时代,这对人类
社会和文明究竟是福是祸,现在下定论还为时过早。
以美联储为首的西方工业国在挣脱了黄金这一紧箍咒之后,果然开始了前所未有的信贷扩张
时代,货币发行已达到毫无节制随心所欲的程度,到2006 年为止,美国的政府、公司和私人
欠债总额已经高达44 万亿美元,如果按照5%的最低利息估算,每年仅偿还利息就高达2 万
2000 亿美元。
问题是这样的债务已经到了无法偿还的程度,而债务又必须被偿还,如果不是欠钱的人还, 
就是借钱的人还,更糟的是,最后会由辛勤劳动的世界各国纳税人来偿还。
7。 “经济刺客”与石油美元回流(The Recycling of Petrodollars) 
1973 年10 月6 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埃及和叙利亚同时对以色列发动进攻。果然不出
国际银行家所料,由于美国对以色列的偏袒政策,10 月16 日中东地区的伊朗、沙特和4 个
阿拉伯国家祭出“石油武器”,同时宣布油价上涨70%。此举对70 年代以后的世界格局造成了
极为深远的影响。
在科威特的阿拉伯国家部长会议上,伊拉克代表强烈要求锁定美国为主要打击目标,他建议
其他国家一起没收美国在阿拉伯国家的商业财产并实施国有化,对美国进行石油禁运,从美
国的银行系统中撤出所有资金,他认为这将造成美国陷入29 年以来的最大经济危机。虽然这
些过激的提议没有被采纳,但在10 月17 日他们达成了削减5%的石油产量,并持续每月减少
5%的产量,直至他们的政治目标得以实现。
10 月19 日,尼克松总统要求国会立即向以色列提供22 亿美元的紧急援助。10 月20 日,沙
特和其它阿拉伯国家宣布完全停止向美国出口石油。国际石油价格应声暴涨,从1970 年的
1。39 美元一桶原油冲到1974 年的8。32 美元。虽然石油禁运只持续了5 个月到1974 年3 月
结束,但是,这次事件极大地震动了西方社会。
国际银行家则千方百计地谋划让流进沙特等国的石油美元必须流回美国。
经过仔细分析,美国决定采取“分而制之”的策略,从内部分化和瓦解中东石油出产国。而主
要突击方向被选定为沙特。沙特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盛产石油,地处中东腹地,伊朗、
叙利亚、伊拉克、以色列等强邻环伺,军事防御力量极端单薄,沙特王室有一种深刻的不安
全感。洞察了这一弱点之后,美国向沙特提出了很有吸引力的拉拢条件,全面的政治支持, 
必要时的军事保护,并提供技术支援、军事训练,以确保沙特王室永续存在。条件是,石油
交易必须以美元结算,沙特必须用赚来的石油美元购买美国国库券,确保美国的石油供应, 
石油价格波动必须经过美国认可,如果伊朗、伊拉克、印尼或委内瑞拉对美国进行石油禁运, 
沙特有义务弥补由此产生的石油供应量缺口,沙特还需要从中“劝阻”其它国家对美国的石油

 
禁运。
“经济刺客”帕金先生被派往沙特去做这个计划的具体操盘手。作为一家世界著名工程公司
“首席经济学家”的帕金先生的任务就是“尽最大的想象力来使大量投资在沙特经济中显得非
常有前景,前提是,必须由美国的工程和建筑公司中标。” 
'7。23' 
在经过一番苦思冥想之后,帕金突然产生了一个灵感,沙特首都利雅得大街上的羊群与现代
化的气息差距太大,大规模城市建设能够赚回很多石油美元。另一方面,帕金深知欧佩克成
员国的经济学家大声疾呼要求对石油进行深加工,拥有自己的石油精炼工业,以获得比出售
原油更高的利润。帕金想到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满意的解决方案,从处理羊群入手,石油美
元收入可以用来支付美国最昂贵的现代化的垃圾处理设备,美化利雅得的市政建设也需要大
批高精尖的美国产品。在工业方面,石油美元将被用于运输原油,加工原油的基础设施方面, 
巨大的石油加工工业区将在沙漠中拔地而起,它们的四周则是大型工业园,大型发电厂,变
电输电系统,高速公路,石油管道,通讯系统,机场,海港改造,和与之配套的巨大的服务
业体系。
在帕金的计划中分成了两大类项目,一类是基础硬件设施建设的合同,一类是长期服务与管
理合同,MAIN、Bechtel、Brown & Root、Halliburton、Stone & Webster 等美国各类公司
将在未来几十年都会赚得盆满钵满。
帕金还想到了更远的前景,保护阿拉伯半岛所产生的巨大产业链。美国军事基地建设,国防
工业合同和其它相关的一切活动的合同,还包括更加庞大的管理与服务合同。而这一切又会
产生新一波的工程建设合同,诸如军用机场、导弹基地、人员培训中心等所有与之相关的项
目。
帕金的目标是,不仅要让石油美元绝大部分流回美国,还要使这笔巨款所产生的利息收益全
部花在美国公司身上。
沙特人会对这样“现代化”的工业基础设施和城市市容倍感骄傲,其它欧佩克国家将艳羡沙特
如此迅速地变成了一个“现代国家”,然后这一套计划将被用于其它国家。
帕金的出色计划和游说能力令幕后大老板非常满意,在这样一个大计划之下,基辛格博士于
1974 年来到沙特,最终敲定了石油美元的大政方针。
脱离了金本位庇护之下的风雨飘摇中的美元终于找到了石油这个避难所。
8。 里根:离心脏仅一毫米的子弹打碎了金本位的最后希望
尽管在世界范围内,金本位已经被全面废除,除了瑞士金法郎等极少数国家,黄金与纸币已
经全然没有任何联系,但是最让国际银行家吃不香睡不好的还是黄金的价格在整个70 年代的
持续上涨,防止金本位复辟乃是国际银行家最高优先级的工作。

 
1975 年1 月1 日,为了向世人展现黄金不过是一种普通金属,增加人们对纯纸币美元的信心, 
美国政府决定解除对美国人民实行了长达40 年的黄金持有禁令。其它国家对黄金则采取课以
重税的办法来减少人民对黄金的需求,有的甚至征收高达50%的黄金增值税(Value Added 
Tax)。美国人在黄金消失了40 年后, 已经对黄金非常生疏了,再加上购买的繁琐与不便, 
黄金解禁并没有产生预想的紧张局面,国际银行家终于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当后来的美联储
主席保罗。沃尔克看到前中央银行家约翰。埃克斯特手中玩弄的金币时,不禁好奇地问道:“约
翰,你的金币是从哪里买的?” 
欧内斯特。威尔克在《为什么要黄金》一书中点出了国际银行家打压黄金的实质: 
“从1975 年开始,美国在IMF 的主要成员国的配合下开始了‘打压’世界黄金市场的征途。打
压黄金价格的目的在于使主要国家的人民信服纸币比黄金更好。成功(控制黄金价格)的操
作,将确保超量发行纸币的过程能够无限进行下去。” 
经济学家们也异口同声地认为在失去政府官方的购买需求之后,黄金会被证明是一种几乎没
有什么价值的东西。有些人甚至认为25 美元一盎司才是黄金的“内在价值”。
1975 年8 月,为了进一步消除黄金的影响力,美国和西方工业国决定各国的黄金储备量不再
增加,而IMF 的黄金需要抛售5000 万盎司来压低金价。但是黄金价格依旧坚挺,并在1979 
年9 月冲到了430 美元一盎司,此时的金价比起1971 年布雷顿体系解体时的价格已经上涨了
十几倍。
美国财政部于1975 年1 月开始第一次拍卖黄金,后来从30 万盎司的拍卖量增加到75 万盎司, 
仍然难以抵挡黄金的买盘。只有当财政部1978 年11 月宣布空前的150 万盎司的拍卖量时, 
市场价格才少许回落。到1979 年10 月16 日,美国财政部终于撑不住了,宣布定期拍卖改为
“意外”拍卖。
400 美元的黄金价格被普遍认为合理地反映了美元从1933 年以来严重超量发行的事实,应该
是稳定而可持续的价位。
但是1979 年11 月爆发的“伊朗人质危机”改变了黄金的长期价格走向。美联储在危机爆发后
迅速宣布冻结伊朗在美国的黄金储备,这一举动让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从心底冒出一丝寒意, 
如果伊朗的黄金可以被冻结,大家存在美国的黄金也都不安全。于是各国纷纷购买黄金并直
接运回本国储存。伊朗更是惊恐万状地在国际市场上狂买黄金,伊拉克也不甘寂寞,加入了
超级买家的行列,金价在几个星期之内就跳上了850 美元一盎司的云端。
目睹了这一切沧桑巨变的里根总统,开始确信只有恢复金本位才能挽救美国经济。1981 年1 
月,里根上任伊始就要求国会成立“黄金委员会”(Gold mission) 研究恢复金本位的可
行性。此举直接触犯了国际银行家的禁区,1981 年3 月30 日,入主白宫仅69 天的里根就被
一名叫辛克利的追星族一枪打中,子弹距心脏仅1 毫米。据说此人这样做是为了吸引著名影
星朱迪。福斯特的注意。当然,和绝大多数刺杀美国总统的凶手一样,此人被认为神经有问题。

 
1981 年3 月30 日,里根遇刺
这一枪不仅打明白了里根总统,也打碎了恢复金本位的最后希望。1982 年3 月,17 人组成的
“黄金委员会”以15 比2 的差距,否决了恢复金本位的思路,里根总统赶紧“从善如流”。
从此,再也没有一位美国总统敢动金本位的念头了。
(第七章完) 
第八章不宣而战的货币战争
“我们就像狼群站在高高的山脊之上,俯视着一群麋鹿。泰国的经济看起来与其说是一头亚
洲的小老虎,不如说更像一只受伤的猎物。我们选择病弱的(进行猎杀),是为了保持鹿群整
体上更健康。” '8。1' 
美国时代周刊1997 
本章导读
众所周知,谁能垄断某种商品的供应,谁就能实现超级利润。而货币乃是一种人人都需要的
商品,如果谁能垄断一国的货币发行,谁就拥有无法限量的赚取超级利润的手段。这就是数
百年来,为什么国际银行家要绞尽脑汁、处心积虑、无所不用其极地谋取垄断一国的货币发
行权的原因。他们最高的境界就是垄断全世界的货币发行权。
为了确保控制世界货币发行这一金融战略制高点,国际银行家从70年代起,发动了一系列
旨在巩固美元信心、“肢解”发展中国家经济、和打垮潜在竞争对手的货币战争,其最终的战
略目的就是:让世界经济“有控制地解体”,为完成一个由伦敦-华尔街轴心控制之下的“世
界政府”、“世界货币”和“世界税收”奠定坚实的基础。
请注意,国际银行家是一个“超级特殊利益集团”,他们不忠于任何一个国家和政府,相反, 
他们控制国家和政府。他们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利用美元和美国的力量,但是,当他们的准
备工作就绪后,就可能随时攻击美元,从而制造世界范围内1929年级别的经济危机,以
严重的危机促使和胁迫各国政府放弃更多的主权,施行区域货币和区域政府。
打击中国的金融体系,毫无疑问的是他们的重中之重。对中国下手,决不是会不会的问题, 
而是什么时候,什么方式的问题。在这一点上,任何侥幸的想法都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他

 
们可能采取的的战略战术和打击日本的有着很大的相似性,首先是制造中国的超级资产泡沫, 
中国的经济在他们的“帮助下”,将会有几年的极度繁荣时期,类似于1985年到1990 
年的日本。然后他们将痛下杀手,实施“远程非接触式”的金融核打击,打垮世界对中国经济
的信心,将国际和国内资金吓得四散奔逃。最后再以跳楼价收购中国的核心资产,并对中国
经济进行“彻底解体”,完成统一世界过程中的最艰难的一步。
当然,要想经济上“肢解”中国,“民主化”是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没有共产党这个孙悟空, 
中国人民的唐僧肉吃起来就顺当多了。
1。 1973 年中东战争: 美元反击战
其实,1973 年10 月6 日爆发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并不是偶然的。同年5 月的彼尔德伯格俱乐
部年会上,84 位国际银行家、跨国公司巨头和被选中的政客会商如何应付令人头痛的失去黄
金支撑的美元颓势。戴维。洛克菲勒带来了心腹谋士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大
家讨论的结果是必须重振美元信心,夺回业已失控的金融战场的主导权。
国际银行家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计划,让国际油价上涨400%!'8。2' 
这一大胆的计划将达成几个目的:一方面,由于世界石油交易普遍使用美元结算,石油价格
暴涨4 倍,将导致世界各国对美元的需求激增,抵消美元失去黄金支撑后各国对美元抛售所
产生的副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前几年“经济刺客”们的出色工作,拉美和东南亚的许多国家
已经中了过度贷款的狠招,一旦石油价格猛涨,美国顺势大幅提高利率,这些经济落后而资
源丰富的国家将成为一群肥美待宰的羔羊。
■■■■■这个计划最出彩的地方就是“嫁祸于人”。挑动埃及和叙利亚进攻以色列,美国再公开
支持以色列来激怒阿拉伯人,最后导致阿拉伯国家一怒之下对西方实行石油禁运,石油价格
必将一飞冲天,而全世界的怒气全部都发到了阿拉伯国家身上。国际银行家们一面坐山观虎
斗,一面清点着石油美元回流的钞票,不仅一举挽回美元颓势,重夺金融战场主动权,还顺
手牵羊痛剪拉美印尼等国的羊毛。此计堪称妙到毫颠。
纵观历史上国际银行家的历次出手,可以发现他们始终遵循着“最优算法”,每一次重大战略
行动都会同时达成3项以上的主要目标,用“一石三鸟”来形容也决不过分。国际银行家从来
就是打“组合拳”的高手。
布热津斯基和基辛格两位国际银行家的哼哈二将全力协同,整个事件发展完全不出所料。布

 
热津斯基出谋划策,基辛格作为尼克松政府的情报“沙皇”直接参与执行。威廉。恩格(William 
Engdahl)在《世纪战争》一书中尖锐地指出: 
“基辛格持续地压制流向美国的(中东地区)情报,包括美国情报部门截获的阿拉伯官员对
战争准备的确认。华盛顿在战争期间和战后基辛格著名的‘穿梭外交’都精确地执行了彼尔德
伯格5 月会议的路线。阿拉伯的石油生产国成为全世界泄愤的替罪羊,而盎格鲁…美国的利益
却悄悄地躲在幕后。” '8。3' 
在基辛格的诱惑和威逼下,沙特是第一个与美国达成合作的欧佩克国家,用石油美元购买美
国债券,从而实现“石油美元回流”。然后基辛格过关斩将,到1975 年,欧佩克的部长们同
意只用美元进行石油结算。■■■■■世界货币于是进入了“石油本位”的时代。
石油价格暴涨导致了石油贸易结算对美元需求的暴涨,终于使美元在国际上重新获得有力支
撑。
从1949 年到1970 年世界石油价格一直稳定在1。9 美元一桶。从1970 年到1973 年,油价逐
步上升到3 美元一桶。1973 年10 月16 日战争爆发后不久,欧佩克将油价调高70%到5。11 
美元一桶。1974 年1 月1 日,油价又上涨了一倍,到11。65 美元。从1973 年彼尔德伯格会
议之前的油价到1974 年1 月,石油价格果然上涨了近400%。
1974 年,不明就里的尼克松总统还试图让美国财政部向欧佩克施加压力,让油价回落,政府
一名知道内情的官员在备忘录中写道:“银行家把这个建议置之不理,而强调用‘石油美元回
流’的策略对付高油价,这是一个致命的决定。” 
在随后而来的高油价时代,造成了西方各国高达两位数的通货膨胀,人民储蓄被大幅洗劫。
更为不幸的是毫无防范意识的发展中国家,恩格解释道: 
“石油价格400%的暴涨对于以石油为主要能源的经济造成了很大冲击。大多数缺乏石油资源
的经济体,突然碰到了出乎意料和难以支付的400%的进口能源成本,还不必说农业使用的从
石油而来的化肥等的成本上升。
1973 年,印度的贸易是顺差,处在一个健康的经济发展状态。到1974 年,印度的外汇储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