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异时空1898-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小岩听了胡品三的解释,顿时觉得无数头羊驼从头顶奔驰而过。

    他数了数自己的银子。还剩下五万两,这才十多天而已。往后面还有冬天到了,开销还要更大。

    胡小岩咬着嘴唇拿出两万两,喊来刘敏,写了封信交给刘敏他带回去交给胡缄三。

    至于胡品三,胡小岩不想放过他。学校如今建的快,在武力的压迫下,学生也到任的快,但老师奇缺。胡品三怎么说也曾经是读过圣贤书的他去教小学生认字还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而且胡品三还有另外一个弄钱的用途。

    隔天,胡小岩带着孙禄堂、陈鑫、陶成章和胡品三赶往徽州。陈鑫是陈氏太极的门人,由程庭华来的。程是孙禄堂的八卦掌传人。

    胡小岩的腿脚不利索,按照中医的说法是寒邪入侵。没有太好的法子治,原本是想拜师孙禄堂学太极的,但一问才知道孙到现在还没有开始学太极。于是孙找到北京八卦门程庭华。程于是就了陈氏太极的陈鑫。陈鑫本人武功谈不上多好,至少李书文就可以轻松打败他。但此人理论知识非常丰富,基础扎实。连李书文那个暴力男都对陈鑫非常佩服。孙、李二人不时跟陈鑫讨论武艺。

    胡小岩也就跟着陈鑫和孙禄堂学艺。说来奇怪,经过几天的学习,胡小岩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腿脚好了许多,连带着武艺也精进不少,至少能在单手出招的孙禄堂手下坚持个两招。其中一招还是孙的起手式。

    几个人接下来不停地拜访徽商几大家。但效果并不好。这些人虽然对开矿这种事情都是持开明的态度,但一谈到让他们投资,就个个摇头。只有程家派了个不知名的儿子程霖带了一万两银子入股。而什么江家什么汪家几个大商人看在安徽矿业总司这个招牌的份上,一个人捐了一千两。

    他喵的,当老子是来打秋风的呢!胡小岩愤愤不平。连胡雪岩的面子也改变不了结局,他还以为带了胡品三来这些人多多少少会照顾点胡雪岩的面子呢!

    胡小岩秉承胡雪岩的性格,一直坚持认为生意就是生意,当官的可以做后台,但不可以用来强迫别人做生意。因此就没带李经迈,而且李经迈现在一天到晚也是忙的昏头转向。

    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错误的。

    胡小岩一怒之下回到宿州,然后接待了李鸿章的使者。李家这次带来了五万两白银,解了胡小岩燃眉之急。同时也付出了两千亩土地的代价。

    如今宿州周边几乎的水田全都被这三位大佬和宿州周边的土财们给占了。连带着宿州周边土地价格一涨再涨。

    胡小岩对于宿州土财们的做法,根本就不是谈生意,而是以千钧之力一举拿下宿州的行政权。要知道县官的权限只是到达村子里的大家族为止。至于村子里如何什么的,县官一般是不管的。显然这是胡小岩不能接受的。

    也正是胡小岩的屠刀大举,才解决了开矿和大农场计划所需要用的土地和人口,但也将胡小岩推到了安徽巡抚邓华熙的对立面。

    于是他刚回来,就见到了邓华熙得特使。一个气焰嚣张的家伙。

    胡小岩正在闷闷不乐地生着徽商的气呢,哪里还能够忍受的住。挥手就将这家伙一阵乱棍打出。回头也就吩咐了保安警察将那几个顽抗到底,找邓华熙前来报复的家族给抄了家。罪名就是勾结捻军。

    至于证据,当然是伪造的。而所谓的捻军已经十几年前就被消灭了的事实,胡小岩视而不见。

    抄家之后不仅得到了五万两白银和三千两黄金的收入还得到了一批古董。胡小岩摸着刚到手的账册,不由感叹:要想发家致富还是得靠抄家啊。

    有了抄家来得钱财和粮食。

    新镇的建设异常,同时大庄园也已经建设了起来。对于农业胡小岩懂得不多,但农家肥的好处他还是懂的。

    刚好阵子上得几个公共厕所里面的肥料也够用,于是全都拉去卖给了几位大佬。好歹给胡小岩增加了一点可怜的收入。

    矿产、工地都进行的很好,朝中那些大佬们安插的官员也十分配合地工作,暂时一切都是按章办事,很有条理地发展着。虽然个别的也有贪污现象,但胡小岩暂时没空理他们。

    煤矿已经在开采。陈荣贵也从外地回来,他只拉回来总数不过五百吨煤的生意。

    陈荣贵对此很是自责,胡小岩只好轻声安慰了他。陈荣贵跑去找得都是些大场面。而这些人看在陈荣贵以往的面子上都只得稍稍的买了点,全部加起来才五百吨。而且因为路面没有修好,更没有铁路,运输更是一大难题。

    胡小岩于是拉出修堤的人手他们去修码头。码头修好,还有修路。总之要干的活实在太多了。

    没几天,胡品三再次找到胡小岩。胡品三在宿州的小学堂里面当了个校长,又从本地的读书人中间招募了一批传统老师,加上上海来得那批学子来教自然科学课。整个小学堂被他经营的有模有样。

    本来就是,胡品三作为胡雪岩的儿子,能力再差,管一个小学堂还不是手到擒来。更加上胡小岩在学堂的支出方面从来就是很大方。这所小学堂目前在整个安徽省都是有数的高等小学。毕竟不是每个学堂都给学生管一日三餐的。

    其实小学生一餐能吃多少?一个小学生一天一斤米够了没?那一年他才吃多少粮食?365斤!那么一百个才吃多少?36500斤。多嘛?好多,三万六千斤呀!但即使是三万六千斤的精米换成银子也才不到3000两!

    三千两对于胡小岩来说能干什么?什么都干不了!他手下的八千兵丁每个月的饷银都要差不多三万两!当然兵里面,保安警察和矿工兵还有精锐兵的饷银是不同的。王越手下最精锐的才一千兵,饷银最高,达到6块银元。而矿工兵,平时训练,训练之余就去修路,5块银元。最次的就是保安警察,只有四块银元。但保安警察什么货色,胡小岩是深知的,这些人偶尔还要吃喝拿卡。实际上的薪水比精锐兵的饷银高多了。

    也就是说给一百个小孩子一年的三餐费用居然比不上他手下兵丁一个月工资的十分之一。

    不经过对比,永远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幸福。事实上,胡小岩准备了一年两万两,这两万两就是三所学堂的老师薪水和学堂的食宿费。

    胡品三来找胡小岩是因为他大哥一家来宿州了。胡家大院最终还是散伙了。

    有了胡小岩的两万两银子打底。最终胡雪岩建的芝园最终没有被烧。

    除了老大胡缄三夫妻和胡品三的夫人等人外,胡小岩其他的侄子们全都跑去上海了。

    胡小岩在上海是有一处大房子的。叶澄衷和容闳当日看胡小岩在上海是一直住的报社,于是为他特意在宝山的大学堂附近建了一所大宅子。住个十几户人家都不成问题。因为宝山的地皮现在几乎全都是大学堂的了。叶老头儿一直叫嚣着要建就建亚洲最大的大学堂。宝山剩下的地皮也被他私人买下,然后捐赠给了大学堂。

    这处宅子建的很快。有洋灰在,又有宝山民众的参与,一个月不到就建好了。但是一直空在那里。现在被胡小岩转手送给了胡缄三。

    而胡缄三不想再管事,他随手就将这处院子给分配给了子侄。至于杭州的芝园被他还给了胡庆余堂。也算了了他一桩心事。

    子侄们都喜欢跑到大上海那样繁华的地方去居住,但胡缄三却偏偏喜欢安静一点的地方,而且他跟胡小岩兄弟俩也十几年没见了。甚至后辈当中根本就没人知道他们还曾经有一个年轻的叔叔。胡小岩出国的时候,他最大的侄子胡萼卿也才几岁而已。十几年不见,早就忘到脑后了。

    胡缄三带着弟弟胡品三的夫人一起来到了宿州。胡小岩自然要去见上一面。但却没有狗血的痛哭场面,三兄弟只是相对无言。而后一场宿醉而已。

第三十七章 新安徽巡抚恩铭() 
第二天,三兄弟又聚在一起吃了早点,也没有提及从前的事情。

    胡小岩也不客气地请胡缄三去新镇当了校长。之前的校长是由北洋大学堂来的两名学子兼职的。他们事情多难免就有照看不到的地方,学校被弄的鸡飞狗跳,居然还有附近的学生家人跑到学校蹭吃蹭喝的,吃喝也就罢了,有些人居然打了很多饭,自己吃了还打包一份带走!你妹的!食堂师傅们还跑去跟这些人打了几架!

    可那毕竟是学校!打架总是不好的。最终胡小岩无奈之下给两所学校起了围墙,叫两个保安警察在门前站岗才摆脱了这种状况,实在是让胡小岩无语问苍天。

    除此之外,因为胡小岩一系列的圈地运动,导致数千有土地的家庭失去了土地,这些家庭被保安团强行迁移后,时不时来个一哭二闹三上吊,也给新镇建设蒙上了一些阴影。

    吃过早点后,胡小岩给二哥写了条子后他去学校报到。他自己也来到烈山煤矿。这里因为胡某人简单粗暴的运作,结果找到了露天煤矿。露天煤矿有个好处就是开采简单,但也给胡某人带来了另外的麻烦,那就是官办工厂几乎都不从这里买煤。这也导致胡小岩的资金收拢变得很麻烦。他不仅要付工人的工钱,还要建设一个大大的仓库去储藏这些煤矿。

    对于这种情况他早有所料,但真的看到仓库里堆积如山的煤,还是不由深吸一口凉气。这些煤再不卖掉,到时候自己就真的只有上吊自杀这一途径了。陈荣贵陪在身边一脸羞愧。

    胡小岩更加不能责怪他。因为这完全是胡小岩自作自受的结果。毕竟安徽矿业总司虽然挂着安徽的头衔,但他喵的,这就是个私人机构!挂着政府牌子的私人机构。而且现在也不是十年后的满清。十年后的满清因为内外交困之下,无数的开明人士终于真正认清不改革就只有灭亡一途,于是大家纷纷开厂建洋务。这时无论煤矿还是铁矿才成这些工厂的急需之物。

    而此时才1898年,民间工厂数目甚至还不到一百家。就说安徽,居然屈指可数。工厂少了,用的机器就少了。机器少了,用的煤矿就少了。用的煤矿少了,胡小岩的煤就更卖不出去了。盛宣怀的煤矿正在打折大促销呢!

    看来真的要等到自己的钢铁厂建设起来才能解决煤矿的问题!

    胡小岩心中焦急,但面上却无动于衷,甚至跟陈荣贵开起了玩笑:“不要急,等冬天一到,安徽省内的取暖问题就需要天文数字的煤。这些库存说不定很快就能卖掉了呢。”

    “但愿吧。”陈荣贵原本被李鸿章给派到这里来还有些不太乐意。但见到胡小岩连续不断的大手笔后,就真的死心塌地地干了。其他人也都差不多。

    从矿山回到新镇,视察了两所学堂后,水都没喝上一口,安徽巡抚的特使再次来到。胡小岩看着手上的帖子,有些无语。

    原来邓大人见自己的面子不管用,还害得几个大户被抄家。终于怒了,这封帖子就是请他去安庆府衙商议大事的。

    胡小岩冷笑一声,直接将帖子给扔一边。让陈鑫出去告诉特使:胡大人病了,恐怕不能成行,万万恕罪。

    特使自然脸上青一阵白一阵地走了。

    特使走了之后,王越又来了。

    “大人,我在矿上抓了两个人。”王越有些难以开口。

    “什么身份?”胡小岩有些奇怪。王越是聂士成的部下。按理说应该没什么能够让他为难的。

    “那人是奉盛大人之命前来查探。”王越说着,有些难堪的样子。

    盛宣怀?胡小岩也是一愣。自从在上海跟盛宣怀碰了一面后,从此就再也没有了联系,他怎么会派人来查探自己?

    煤矿?他又不缺煤矿?而且自己的安徽矿业总司又不会给他造成什么竞争!现在时官本位的商业行为,没有官场能量背书,再好的东西也卖不出去。后来的状元商人张謇之所以始终发展不起来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没有后台!比如说他曾经想要集资扩大产能,但搞到最后资金也没全部募集到。他想要的多少资金呢?才几万两而已!随便哪个富裕一点的豪商都能拿得出来,但就是没人给这笔钱。张謇的大生纱厂不赚钱吗?不!很赚钱,才一年时间,大生纱厂的本就赚回来了!那么为什么没人给张謇投资呢?因为张謇没后台,人家怕这笔钱投的进去,却拿不回来。更关键的是张謇得罪了李鸿章。

    而现在胡小岩可没有得罪李鸿章,反而跟他的关系还算不错,李经迈甚至还在给胡小岩打工呢!

    那么盛宣怀干嘛要跟他过不去?胡小岩很想不通。

    十月底,气势汹汹的安徽巡抚邓华熙被朝廷的一道调任指令给打趴下了。新任巡抚是恩铭。恩铭之所以能做到安徽巡抚这个位置,除了他的身份特殊以外,还在于他是满清权贵中少有的洋务派。传说安徽巡抚这个位置原本还有个诚勋也是人选。诚勋同样是满清权贵,也得到了众多。但恩铭再结合了胡小岩的计划,明确表示将尊重满清内部权贵在安徽的圈地运动后,以百分一百的投票率获得了这个职位。

    从这点看,恩铭不仅仅会做官,更会做人。

    这不,安徽巡抚恩铭刚到任,就派人前来请客。这一次的宴会,胡小岩不能拒绝。在宴会上,恩铭明确表示他讲全力胡小岩的开矿计划,并在同时主持安徽省内的轻工业发展规划。听闻了胡小岩近期内要前往欧美购买机器设备后,他当时就拿出两万两白银,要求胡小岩一定要购买到式的纺织机器。

    原来张謇的大生纱厂在今年虽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但他在朋友的鼓励下以纱厂的出产做最后一搏,熟料大生纱厂的产品居然很快得到市场的认可。大生纱厂的产品短短一个月内全部卖断货。订单一时纷纷如潮水般涌来。产品的热销包括新订单的定金全部加起来居然就解决了大生纱厂资金不足的问题。大生纱厂的成功在官场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要知道张謇的大生纱厂到现在为止的投资加起来还不到五万两,而真正的开工还不到三个月,居然就立刻回本了。他的投资回报率几乎就是百分之一百!若非官场上有某些人在捣乱,张謇的成功恐怕会更早更快。

    恩铭答应了满清权贵的圈地运动,也正是被大生纱厂的成功给刺激到了。他认为土地产出其实是完全抵不上一座好的工厂的。而张謇的工厂还只是个人工厂!如果他这个安徽巡抚出面组织工厂,即使做不到张之洞那样的程度,哪怕只要有张之洞的一半。安徽的财政也讲会变成全国有数的。

    左宗棠有胡雪岩,李鸿章有盛宣怀。而胡小岩的身份在全国大部分人眼里都只是普通人,但他恩铭这个一省督抚又怎么会不知道胡山石就是李岩呢?有这么个大才子在安徽,还不知道用的话,除非他恩铭是脑袋被驴给踢了!

    虽然不明白恩铭为什么会对他胡小岩这么看重,但一省巡抚能做到这样,他也就不能不卖力了。总之这就是好事,有了巡抚恩铭的,胡小岩就可以在安徽大动干戈而不用担心来自行政方面的压力。

    答应了恩铭的要求后,两人之间的关系就似乎捅破了那层膜,变得融洽了很多。恩铭甚至将宿州本地的状纸从书房拿出来当场交给了胡小岩。胡小岩一份一份地看下去,顿时苦笑不已。

    原来这些状纸都是宿州本地的书香门第写上来的。

    宿州本地的书香门第有很多,他们在官场上得实力虽然不被胡小岩看在眼里,但考虑到阎王好过,小鬼难缠的道理。所以胡小岩就没有动这些书香门第的土地,而且很公平地跟这些人交换土地位置。上等水田交换上等水田,下等水田就交换下等水田。为的就是让大农场的土地集中起来,又不得罪这些书香门第。

    但胡小岩没有料到自己的一番好意,居然还是换回来的是一纸诉状。

    恩铭见胡小岩面色不好,于是淡淡笑道:“这些人你不必理会,只要本官还在,他们掀不起什么风浪。区区跳梁小丑而已。”

    胡小岩勉强一笑。虽然明白这是恩铭在给他提醒。

    这只是他的为官之道而已。但心中就是不舒服,有时候不得不说,在满清你想做点事情就是那么难。不仅自己人不能理解,自己的敌人更是从中作梗。

    原来我在宿州的动作还是太温柔了!胡小岩暗下里咬牙切齿。他正愁着自己的银两不够呢!这些人就送上了门。

    回到宿州后的第二天,他就从县衙搬了出去。恩铭已经暗示了,宿州毕竟是安徽的一个县。你胡小岩是安徽矿业总司衙门的总理却不是县令。占据了县衙始终名不正言不顺呢。

    胡小岩很乖巧地搬了出去。但也给县令等人配了五大三粗的“门童”,免得这些人被匪人所害。

    县令等人非常“欣喜”地接受了胡小岩的好意,并表示在他任期内一定“非常配合”安徽矿业总司衙门的一切工作。

第三十八章 特种部队的任务 上() 
感谢边城逐狼、书友1510230。。、西楚商行、墨筆點江水的打赏新书期求收藏/求/求点击各种求啊。亲

    。。。。。。。。。。。。。。。。。。。。。。

    探子有两个,无非张三李四之类。两人异口同声地宣称自己是盛宣怀的手下。王越不敢自作主张于是前来回来汇报。

    新镇就在后世的烈山镇附近,在镇子旁边的新军营里面,胡小岩见到了两个探子。令他生气的是,这两个探子居然被关在同一个小黑屋里面。小黑屋当然是胡小岩的创举,专门用来惩罚犯错的士兵。

    这下子,两个探子早就互通有无了,还怎么分辨哪一个是真的盛宣怀手下?

    但胡小岩也不好说什么,这个年代他喵的就没有专业的保密制度。

    “你们怎么发现他们的?”胡小岩在小窗口朝内看了一眼,随口问道。

    “是一个叫郑钧的把总发现了。”王越尴尬地回答。

    郑钧?胡小岩沉思片刻就让他去讲郑钧叫过来。

    郑钧是个三十来岁的朴实汉子,属于本土居民,曾经当过村正,不过整个村子都被胡小岩给搬到了烈山镇了,他这个村正自然是干不成了。最终因为身体强壮的原因,做了保安警察,最后又因为识字和功夫不做被提拔为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