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蜀汉再起-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哈!”魏延抚髯大笑:“果如士载所言,皮氏乃是疑兵,蒲阪才是魏军真正的目标!”

    笑罢,魏延即回头吩咐护别部司马邓艾道:“士载,传令全军,以急行军速度火速驰援临晋!”

    “喏!”邓艾轰然应喏,又扭头大喝道:“君侯有令,以急行军速度驰援临晋!”

    军令逐级下达,汉军阵中霎时响起了激昂的行军战鼓声,疾骤如雨的鼓点声中,一队队顶盔贯甲的汉军甲兵纷纷开始转身,然后排着十路纵队向着东南方向浩浩荡荡开进,黄土夯成的官道上很快便扬起了滚滚烟尘,扶摇直上九霄。

    临晋!临晋!

第一百四十章 魏延VS曹洪(四)() 
    蒲坂津,渡河集结地

    不远处的河滩上,一溜儿的牛皮筏、木筏以及大翁已经在河水东岸摆开。

    许仪回首向曹洪投来征询的目光,曹洪轻轻颔首,许仪便胯刀大步迈上点兵台,两百斤重小山似的身躯压在点兵台上。木质的台基立刻咯吱咯吱晃动起来,发出难以承受的悲鸣。

    犀利如刀的眼神只往下一扫,台下集结的三千魏军死士顿时间禀然噤声。

    迎着一千勇士灼热的眼神,许仪大声道:“我大魏三路伐蜀,与战将士高达二十万人,可蜀国只有一个,战功也只有一份。究竟花落谁家,可就各凭本事了,弟兄们,告诉某,想不想要破蜀首功?”

    “想!”

    “想!”

    “想!”

    三千死士狂热回应。

    心甘情愿做死士陷阵先登的人,无不是胆大包天,杀红了眼、丧心病狂的赌徒,他们可以不要生命,不要一切,只追求丰厚的赏赐和战功。

    战功和丰厚赏赐意味着更多的生存资源,才能给他们的妻儿更好的生存环境,摆脱贫寒之苦。

    “后将军有令,第一个踏上河水西岸土地者,爵升三级,赏黄金三千金!”许仪话不多说,直接开出曹洪所给出的赏格。

    “万胜!万胜!”台下三千名死士霎时野狼般欢呼起来,群情激奋。

    不远处,另行集结的万余魏军则目露羡慕之色,爵升三级,赏黄金三千金,就是三千万钱,后将军是下狠心了,这真不是一般的赏格!

    “现在,是时候让蜀军见识见识我大魏健儿的风采了!”许仪奋然拔出环首刀,又以刀锋遥指河水西岸,厉声长嚎声嘶力竭道:“我,故武卫将军许褚之子——折冲校尉、牟乡侯许仪将率领你们敢死先登,抢占对面河滩!”

    “杀!”

    “杀”随着许仪环首刀的斩落,三千死士瞬间就像脱缰了的野马,山呼海啸着奔向牛皮筏、木筏以及大翁,又以最快的速度推着牛皮筏、木筏冲向河心,待到牛皮筏、木筏或者小船驶离河水东岸时,推船的士卒便纵身一跃跳到筏上,随后便摇桨划楫全速冲向对岸。

    一时间,五百多只牛皮筏、绑了大瓮的木筏以及小船就像离弦之箭飞向河水西岸,不等魏军船筏渡到河心,黄河西岸,早就从附近城塞、砦等据点赶来的的数百名汉军弓箭手便纷纷开始挽弓放箭,密密麻麻的箭矢带着尖锐的呼啸声像雨一样从天而降,不时有魏军死士中箭落水,被黄河所吞噬。

    面对宽阔的河面,汉军弓箭手毕竟只有数百名,挽弓又极费体力,射出了近二十枝箭后,这五百多名汉军弓箭手差不多也双臂酸痛,无力弯弓了,发觉河水对岸射来的箭矢开始变得稀疏无力,船筏上的魏军死士顿时士气大振,开始甩开膀子全力挥动船桨

    在付出两百名魏军落水的代价后,第一只小船最先搁浅,站在船头的魏军屯长第一个跳下小船,然而首先迎接他的不是脚下新鲜的土地,七八名汉军士卒擎着长戟一拥而上,一下子将屯长穿了个透心凉。

    第二名魏军死士从牛皮筏上一跃而下,旋即又被射来的箭矢钉死在河滩上,鲜血从身下浸出,混合河水濡成上一片乌红。

    有了前面两次教训,许仪没有硬冲,而是在河中翻了船从水下泅过来的,距离河岸只有几步之遥时,他才猛然浮出水面,铁塔般的身子灵巧腾空,闪身出现在几名汉军的弓箭手面前。

    在弓箭手们惊恐的目光中,许仪横转环首刀从左往右猛力拖拉,就像是划开一道口子一样,将眼前几名汉军弓箭手纷纷拦腰斩断!

    血溅七尺!

    “杀贼!”许仪咆哮怒嚎,五官狰狞,泛着凶光的一双虎目又狠狠锁定住不远处领军涌上来的一名披甲执剑的汉军军侯,“去死!”

    汉军军侯望见许仪凶神恶煞,大步如飞地朝自己逼近来,脸色刷的一白,愣了一下,竟然掉头转身就跑。

    许仪瞧见敌军军侯胆寒逃跑,却没有放过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弯腰从地上拾起弓箭,挽弓,放!

    只听“咻”的破空声响,汉军军侯背突然扎进一只羽箭,然后军侯身子一软,栽倒在了地上。军侯麾下的五百名汉军士卒见状,如见厉鬼,骇得大叫几声纷纷逃命去了。

    许仪方圆数十步之内,再无一名汉军敢上前。

    “快!快登岸抢占滩头!杀光这群蜀军,掩护后将军渡河!”许仪提刀耸立,大口地喘着粗气,朝身后的魏军死士不断催促。

    有了许仪的神勇,杀散汉军,源源不断的魏军死士乘坐竹筏、牛皮筏搁浅成功,跳上河滩开始消灭阻挡他们的汉军。

    本就人数劣势的汉军,在凶勇恶狠的魏军死士不要命的凌厉攻势下节节败退,很快就只剩下两三百人,被魏军压缩到河滩上的狭窄地带,负隅顽抗

第一百四十一章 吴大帝孙权() 
    驻扎在合阳的一万汉军不愧是魏延在汉中调教的老兵,合阳到临晋四十里路,汉军只花了两个时辰就赶到。

    着甲披坚行军,当魏延气喘喘嘘嘘的带兵来到河水西岸时,防守在岸边的汉军已经不足百人,却遭到数倍的魏军围攻,苦苦支撑。许仪率领的其余魏军死士则控制了滩头,并且向前推进了百余步,开始布置拒马、陷坑,准备掩护曹洪大军渡河。

    魏延骑在马上,见此大为着急,急声吼道:“王平、高翔何在?!”

    王平、高翔打马而出,朗声应道:“末将在此!”

    魏延神情严肃,眼神里露出一丝锋芒:“命你二人各率部两千,即刻杀散前面魏军,搬开拒马,填补陷坑,替大军冲锋清理开道路!”

    “末将领命!”王平、高翔于马上向魏延抱拳行礼而去。

    “费祎何在?!”魏延又厉声喝道。

    费祎微微欠身,拱手道:“属下在此。”

    “令你率弓弩原地列阵,听候我号令!”

    “诺!”费祎领命,也拔马而去安排了。

    “沟不够深,再往深挖!这里,这里!需要布置栅栏和拒马!”河滩上,许仪跨刀不断往来巡视,他根本没有时间去关心百余名负隅顽抗的汉军的生死,魏军渡河才完成了一部分,后将军率领的万余主力可都还在河水东岸呢!

    他得抓紧一切时间,在河岸这边布置防御、修筑城寨,防备看见狼烟支援而来的汉军援军,为曹洪渡河提高安全、从容的条件,避免遭受半渡而击的致命打击。

    可当高翔、王平率领疲惫赶到的四千汉军对河滩上的魏军死士发起攻击时,起的寨墙连影子都还没有呢。

    “糟糕,来不及了……”奇异于汉军赶到得如此迅如,许仪内心泛起一丝苦涩,转身一把劈胸揪起身旁的军司马,吼道:“快!来不及了,快吹号,通知东岸的后将军赶快强渡。本校尉去给他拖延时间,至于能不能坚持到大军登岸,就看他的了!”

    说完,将双腿踢腾在空中的司马丢在地上,许仪锵然拔出腰间的环首刀,虎目中闪过一丝悲怆,竟然流出泪来:“大丈夫生于行伍,当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报效国家,今志所未遂,奈何死乎!”

    “今志所未遂,奈何死乎!”许仪面容坚毅,泪流满面,长叹三声后,挺刀冲向气势汹汹杀来的汉军,撕心裂肺道:“不怕死的,随我来,我带你们敢死先登!!”

    许仪身后,数百死士持戟仗剑,神色决绝,慷慨从容赴死。在他们身后,低沉激昂的号角声冲天而起,一瞬间,响彻古老黄河两岸的上空。

    ……………………………………………………………

    当汉魏两军在左冯翊临晋的黄河西岸拼死厮杀时,远在东南的吴国朝堂也并不平静,像炸开了的油锅,沸沸扬扬。

    原因是东吴皇帝孙权不顾群臣反对,执意遣使携带军队、珍宝渡海远至辽东,册封割据辽东的公孙渊为燕王。

    话说今年,孙权在武昌称帝登基之后,和蜀汉盟誓,参分天下——约定豫、青、徐、幽四州东属吴,兖、冀、并、凉四州西属蜀。其司州(司隶校尉部)之土,以函谷关为界,平而分之。

    为了履行盟约,孙权留下上大将军陆逊、大将军诸葛瑾辅佐太子孙登镇守武昌,自己率领公卿百官还都建业,觊觎魏国淮南、徐州诸郡。并且诸葛亮北伐,孙权令公安的诸葛瑾出兵襄阳,作为牵制,可是东边孙权却不敢真的动手。

    因为从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发动第一次合肥之战起,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吴军在魏军的扬州防线面前都没占到太大便宜,相反还吃尽了苦头。

    张辽满宠、李典乐进,祖孙的食邑都要感谢孙权在合肥一带的辛勤馈赠。说来可怜,老家伙这辈子除了攻杀黄祖、替父报仇外唯一拿得出手的外战成就,就是攻取了荆州,还是因为和刘备结成了统一战线对抗曹操时,擅自发动荆州兵变,袭击盟友。信誉凋丧,用卑劣手段取得的。

    慑于魏军强势,孙权便把目光投在了魏国大后方,滨临渤海的辽东郡上。恰巧公孙渊夺了他阉人叔父公孙恭的辽东太守之位,心里没底,害怕魏廷责罚,于是主动遣使南通孙权。

    这下好了,孙权早有此意,总算臭鱼找烂虾,王八看绿豆。如鱼得水,一拍即合,从此东吴便和辽东勾搭上了。

    先是,孙权遣将军周贺等航海到辽东。

    礼尚往来,公孙渊便遣校尉宿舒、阆中令孙综向东吴称臣,企图以孙吴为外应反叛曹魏。

    投桃报李,孙权下决心册封公孙渊为燕王,引为援奥。

    丹阳郡,建业,太初宫

    这日,四十六的东吴皇帝孙权头戴十二冕旒,身穿天子衮服,大会文武群臣于皇宫正殿——神龙殿。

    钟鼓齐鸣声中,三公九卿、文武百官各按序列徐徐入殿,朝拜叩首、高呼万岁之后,皇帝免礼,群臣起身跪坐于殿上两侧。

    “辽东太守公孙渊,输诚纳款,恭顺有礼。朕欲册封其为燕王,令其偷袭魏国后方与我大吴遥相呼应,列为臣工以为如何?”孙权居高临下沉声问道,嗓音有点冷,表示其实他并不想听见大臣们反对的意见。

    最近,蜀将魏延攻下长安、诸葛亮北伐成功的消息传到江东,整个吴国一片哗然,吴军多次从襄阳、樊城,武昌、江夏,淮南、广陵三面北伐,全部无功而返,劳民伤财,不想蜀国一次出师就成功了!

    这让吴国上下心里很是不平,眼睛都红了,其中眼睛最红的当属孙权。

    逍遥津,张八百大破孙十万的耻辱就在眼前呢,张辽、李典之名在东吴能止小儿夜哭!可蜀军竟然光复了关中,汉家故地,这让他孙仲谋的老脸往哪儿搁?

    “陛下,卑臣认为不妥,请陛下三思。”孙权话音刚落,位居群臣之首的丞相、平尚书事、醴陵侯顾雍已经出班拜倒在丹墀之下。

    顾雍继孙邵为东吴丞相,继任丞相后顾雍仿效汉初的治国方法,选择文臣武将时必选称职的,从不以个人爱好去选择。而一旦派任后,他便会全心全意地委托他们。

    为相几年来,多有匡弼辅正之举。

    “陛下,公孙渊废叔自立,远在辽东,信义未著,冒然遣使率军士、珍奇异宝到辽东,这无异于羊入虎口,与虎谋皮。”顾雍一大把年纪,白胡子老臣,手举笏板,尽心尽力的劝谏:“臣窃为陛下担心,他们一去不复返矣!”

    “丞相言之有理,老臣附议,老臣恳请陛下收回成命。”班列之中,又一位颤颤巍巍的老臣出列,却是辅吴将军、娄侯张昭。

    张昭知道,作为东吴老臣,自己曾受孙策遗命辅佐弱冠之年的少主孙权,一直是心腹重臣,只因为赤壁之战中力主降曹被主上介怀,这些年不断遭受贬斥,如今挂名辅吴将军,封邑万户,地位在三公之下,已不再握有实权。

    但是,虽然遭到主上冷遇,不待见自己,可老臣对于东吴的赤诚热忱没有变化呀。该说该进谏的话还是要讲的呀。

    张昭不由自主的抬头瞥了一眼高高在上的皇帝,反倒是接近天命之年的主上渐渐丧失了继位初期的锐意进取,开始贪慕虚荣,好大喜功起来。

    君臣共事二十多年,张昭哪能不明白,皇帝之所以固执,不仅是眼红蜀国北伐得利,想要在江淮之间打开局面,这其中也有他的虚荣心在作祟。主上曾迫于局势接受曹丕册封的吴王,奉曹魏为正朔,如今竟然有藩臣愿意接受东吴燕王的封号,奉偏居江南的吴国为正统,岂不彰显了大吴天命所归、浩浩威德?

    “丞相的意见请恕下官不敢苟同!”一道尖细男声响起,中书令孙弘出列拜道:“我大吴应天受命,陛下生于东南,遭值期运,承乾秉戎,合为天子。公孙渊顺应大势,万里来投,理应好加安抚,岂能依丞相之见逐出门外呢!”

    见上官孙弘发表意见,光脚不怕穿鞋的,丝毫不忌惮顾雍、张昭重臣的身份,吕壹也出班拜道:“诚如孙中书所说,皇皇大吴,万邦来贺。公孙渊称藩于吴,实乃我大吴强盛,外敌宾服的明证。陛下应该尽快遣使渡辽,彰显我大吴皇帝的浩荡恩德。中书典校郎臣壹顿首顿足、诚惶怖恐,恳请陛下速速发使,宣慰远方!”

    吕壹一番言辞激烈诚恳,说完俯身一揖到底,再也不起身,一副恭请圣裁的样子。

    虽然只有中书令、中书典校郎这样的内朝秘书官发声赞同自己,没有众意的支持,孙权也决定提前终止这场廷议了,再继续下去等到外朝的九卿、将军们全部出言反对,情况就不妙,骑虎难下了。

    “朕意已决,诸卿不必复言!”孙权一锤定音,拿眼神制止住想还要出班陈述己见的少府吾粲、卫尉严畯、左将军朱据、前将军朱桓,拍拍手掌,对近侍道:“宣诏吧。”

    皇帝诏命:

    朕以不德,肇受元命,夙夜兢兢,不遑假寝。思平世难,救济黎庶,上答神祗,下慰民望。是以眷眷,勤求俊杰,将与戮力,共定海内。苟在同心,与之偕老。今以幽、青二州十七郡百七十县封君为燕王,使持节督幽州领青州牧领辽东太守如故。燕王久胁贼虏,隔在一方,虽乃心于国,其路靡缘。今因天命,远遣二使,款诚显露,章表殷勤,朕之得此,何喜之如!虽汤遇伊尹,周获吕望,世祖未定而得河右,方之今日,岂复是过?普天一统,于是定矣。书不云乎,‘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其大赦天下,与之更始,其明下州郡,咸使闻之。特下燕国,奉恩宣诏,令普天率土备闻斯庆。

    ——黄龙元年冬十月诏

    这封诏书由侍中、都乡侯胡综起草,事实上,孙权继承江东后的很多诰文、策封任命文书和致邻国的书函都是出自胡综之手。

    这么多年的御用文人生涯,朝夕与共,胡综自然深知自家主上的尿性——喜欢辞藻华丽的诏文,喜欢在外国和臣下面前装逼,无逼不欢。

    东汉诸侯王的封国只一郡之地,并且诸侯王只食租税不治民,但在这封册封诏书中,孙权极度“慷慨”的把曹魏统治下的幽州、青州,十七个郡国,总计一百七十个县、侯国全部封为燕国国土——反正不要钱,当然怎么爽怎么封。

    并且还恬不知耻的让公孙渊“督幽州领青州牧领辽东太守”,前面七个字权当放屁,唯独后面“领辽东太守”一职还有些含金量,可他丫人家公孙渊本来就是辽东太守呀,连中原魏国的账都不买,还需要你东吴来任命?

第一百四十二章 曹洪初败() 
    在给公孙渊“裂土分茅、封建国家”后,孙权可能感觉意犹未尽。紧接着又在诏书中把自己大吹特吹,比喻成商汤、周文王、汉世祖刘秀般的圣主明君,挟远自重的地方蟊贼公孙渊倒成了他,像伊尹、姜子牙、窦融一样的国士知己。

    最后,孙权在诏书中用欢乐的语气写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朕要大赦天下,让天下人都来感受大吴拥有了一位燕王的快乐。

    殿上,听完诏书,顾雍、张昭、吾粲、朱据、朱桓诸人面面相睽,一脸便秘之色,尴尬症都犯了;车骑将军、右护军、当阳侯朱然,卫将军、右护军、徐州牧、钱唐侯全琮这些心腹大将听完也是频频摇头。

    孙权却很享受这个过程,带着满意,往殿下的文武大臣中扫视一翻,问道:“太常、执金吾今天到了吗?”

    “臣在。”

    “微臣在。”

    太常张弥、执金吾许晏不敢怠慢,赶忙出列,拜于阶下。

    孙权:“你们贵为九卿,平时享受着高官厚禄,坐拥着显赫的爵位,现在正是替朕分忧的时候,这次辽东之行,二位跑一趟吧!”

    “这,这……”张弥、许晏相顾无语,他们堂堂九卿两千石、中二千石的高官大员,竟然被派去册封一个远在天边,身处北方苦寒之地莫名其妙的燕王。

    玉阶上,孙权又问:“山阴侯贺达?贺达也来了吗?”

    武官队列中转出一员身高八尺、英气逼人的年轻武将,拱手拜道:“臣贺达在此!”

    贺达是故后将军、山阴侯贺齐的长子,才二十出头,气血方刚,七尺身高,轮廓分明的脸庞使他平添了不少英武之气。

    孙权很欣赏他,想考验考验:“卿父亲是朕麾下的大将,讨平无数山越,后来在江淮之间也屡立战功,深受朕器重。现在朕有一件艰巨的任务交给你,朕问你,敢是不敢?”

    “臣父子深受国恩,陛下但有所命,臣万死不辞!没有什么不敢的!”贺达音坚如铁,可穿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