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葛亮一番讲完,众人又是久久说不出话来,全在回味、咀嚼这心思缜密的陇右功略。
似乎,看起来,比奇袭长安甚至潼关更加合理,所谓远交近攻,陇西光在距离上便离蜀地近得很多。
于是乎,不少大臣尽皆窃窃私语、交头接耳起来。
“长安、潼关都太远了,陇右倒不失为一个合适的方向。”
“依我看呐,陛下、魏文长还是草率行事,丞相之议才是老成谋国之言。”
“打仗,不是儿戏,士兵的性命也不是草芥,而是真真正正的国力上的碰撞,从来没有人能一战定鼎江山,这是自然规律!”
马谡、杨仪眼见许多将军、大臣被自家丞相的计划说动,互相交换一记眼神,会心一笑。
这出兵陇右的宏伟谋略自然不是诸葛亮一个人想出来的,这是众人之力的成果,他们以及其它参赞军事的丞相府属员在这其中居功甚伟。
眼见众人讨论的火热,魏延亦不免有些怀疑和意动,他朝刘永拱拱手,小声试探道:“陛下觉得如何?”
刘永眼神犀利,面容坚决,声音如金石一般冷硬:“非常之业,用非常之人;非常之事,待非常之谋。丞相的谋断,恕朕不能苟同!”
刘永一言既出,近在咫尺的诸葛亮骇人变色,自信满满的神情不翼而飞!
东阁之中,其余众人也是闻之色变。
这是第二次皇帝明确地表明立场,与丞相争锋相对!
*********************
冬日的太阳落山得早,申时末天已经黑完了,到了需要掌灯的地步。
刘永揉揉太阳穴,神情疲惫,走下东阁的围廊,大臣们早已离宫多时,他和魏延是最后离开,因为他们两人单独留下密谈了半个时辰。
今日,围绕北伐方针和路线的问题,议了半天,刘永和诸葛亮维持体面,虽然未亲自下场,“赤身肉搏”。但辩论中言辞激烈、唾沫横飞也是搞的刘永头都大了,不胜厌烦。
并且议了半日,讨论来讨论去,甲驳斥乙,乙驳丙,丙又反驳甲。绕来绕去,始终没辨出个所以然来。唯一理清了思路的就是必须开始准备北伐,并且争取在近一两年之内开展北伐,以防魏军在雍州、凉州守备空虚的情况发生改变。
但关于如何北伐,众人又分为两派,一派支持兵行险招,奇袭潼关;另一派,选择稳打稳扎,出兵陇右。
走下东阁围廊的台阶,
“陛下,您今晚在哪儿安寝,咱还去延阁吗?”眼见天色越来越黑,春坨适时递上句话。
刘永甩甩脑袋,深吸一口气,清醒了下,断然道:“不,今晚去玉堂殿!”
玉堂殿,廖姬的寝殿。
子凭母贵,母凭子贵。廖姬怀上龙种,地位水涨船高,吴太后下懿旨廖美人进位傛华,赐玉堂殿。
登上撵车,宦官、卫士手提宫灯开路,没过多久,刘永就施施然到了玉堂殿。
第六十四章 建兴四年终()
得到宫人禀报皇帝驾到,进位傛华的廖姬立刻领着一群太监、宫女,袅袅婷婷地迎了出来。
微微一福,柔声道:“臣妾恭迎陛下!”
望着廖姬微微隆起的小腹,刘永快步上前,轻扶住廖姬的腰身,埋怨道:“外面凉,让宫人们出迎即可,你怎么亲自出来了?”
廖姬摸了摸显怀的腹部,眼波很温柔,一脸满足,低声道:“陛下的爱护乃是君恩,臣妾出迎是符合礼节,礼,不可轻废呀。”
扶着廖姬进入玉堂殿,温暖的空气铺面而来,鼎炉中炭火熊熊燃烧,使室内的温度比殿外高出许多。
刘永立马感到一阵燥热,廖姬显然早就想到这点,咬牙细声道:“陛下,您别动。”而后她伸出一双纤纤玉手,十根葱嫩白玉般的手指灵活地剥开刘永的领口,褪去长衣袍服。
廖姬已怀有身孕,自己的骨血正在她腹中孕育,再过数月她便将诞下皇嗣,一旦她诞下的孩子是皇子,那么自己的地位将更加稳固。
一个拥有子嗣,血脉得到延续的皇帝,他的未来是值得期待的。
那么,对于小刘璿的安排就该提上日程了。
刘璿,自己的从子,便宜兄长的长子,孝怀皇帝子,原皇子。
从自己入主皇宫那一天起,小侄子皇子的身份就自动取消了,成了皇侄。作为曾经的皇子,原本的皇位继承者,他身份的敏感之处不能不让刘永暗生警惕。
如今新皇的子嗣即将诞生,那清宫——刘璿出宫居住也就势在必行了,居宿宫廷这是年幼皇子的权利,皇帝的年幼的弟弟当然也有这个特权,但与皇帝血缘关系更疏远一层的皇侄则不在此列了。
刘璿出宫居住,看似有些过河拆桥的味道,但这是礼制所在,明正言顺。
但刘璿出宫的礼遇又让刘永犯难了。汉制,皇子封王;王之子,封列侯。
封侯显得太凉薄,至于封王……刘璿丧已经失了皇子的身份,该封什么好呢?
廖姬见刘永略蹙着眉,心思不属的模样,好奇道:“陛下,您在想什么呢?”
“刘璿近来如何?”刘永突然一问。
一提到刘璿,廖姬莞尔笑了笑,道:“璿长得胖嘟嘟的,煞是可爱。吃的好,也能睡。就是三岁了,爱撕和乱扔东西,前不久趁宫人不备,把太后的梳妆盒给扔到了长乐宫的假山后面。”
“他……还是皇嫂在抚养吗?”
“是呀,陛下今个儿怎么突然问起这个。”
叹声气,刘永奔到床榻上仰面躺下,舒出口气,才道:“朕准备立刘璿为王,在锦里替他营造一座王府。”
现在蜀汉幅员狭小,每一块地方,每一个郡都是宝贵的,自然不可能实封刘璿。
“册封璿为王,可他才三岁呀,会不会太早了。”廖姬扶着肚子,慢慢靠到榻前。
“迟早的事。”刘永不想再在这个话题多说,扭头道:“咱说点别的,对了,朕已经遣使赍诏前往汶山赦免你父亲,现在他应该已在返回成I都的途中了。”
“多谢陛下,臣妾真的很感激,很开心。”廖姬喜极而泣,盈盈一拜,眼中噙着欢喜的泪,。
刘永吓得赶紧伸手拉她过来,小心地坐下,颇有感慨道:“若非你争气,朕也只有徒呼奈何呀。”
***************************
翌日,刘永继续召集大臣商讨北伐一事,议事地点仍在东阁。
第二日,关于北伐的分歧并未因一夜的休息而减少,唇枪舌战的趋势反而愈演愈烈。
随着这讨论的深入,不同方针和路线的两个派系也越发分明起来。
刘永、魏延、李严、马岱等人支持鲸吞关中,突袭潼关,乃激进派;诸葛亮、赵云、马岱诸人希望稳步推进,先克平陇右,再言其它。
“奇袭潼关只是纸上谈兵、夸夸其谈,真是执行起来还指不定会出现什么困难。不可取,不可取!”镇安将军辅匡,摆摆手,一脸不赞同。
“纸上谈兵?当年高皇帝何等英明神武,淮阴侯多么能征善战,怎么未曾选择去打陇右。”御史大夫李严冷笑一声,驳斥道:“当年汉军采取不被敌坚守要点所牵制的战术,在集中主力击破阻击的三王军队后,除留下部分兵力围困坚守废丘城的章邯外,主力迅速东进函谷关、武关一线,完成了整个的战略部署。即使勇猛如项羽,也无法攻入关中,只能望关兴叹。”
“是到了后来,高祖才逐步攻克那些陷入死地的关中各郡。”
“没错!”魏延也出声援助李严:“下函谷关三个月后,攻拔陇西;六个月后,攻拔北地,俘虏章平;十个月后,攻占废丘,这时才完全占领了整个关中地区,那个时候,高祖已经东出函谷在彭城大败而回了。”
“治大国如烹小鲜,应当一步一个脚印,不贪大,不务虚。”镇东将军赵云
从建兴四年下旬,在东阁讨论了北伐问题的第一次廷议,到十二月中旬,断断续续,有关北伐议题的廷议又举行了九次,可仍然没有令所有人满意的结果。
甚至期间丞相府参军杨仪还因为言语不逊,出言顶撞镇北将军魏延,被魏延拔剑相向,削去一缕头发,杨仪因此吓得泣涕横集。
闹了一场不欢而散后,于是在十二月月初,魏延便结束述职,启程返回汉中。
虽然没有达成朝廷北伐出子午谷取潼关的方略,但魏延仍不虚此行,在与丞相诸葛亮商议后,刘永下诏徙蜀郡、梓潼郡、巴郡、巴西郡、江阳郡民各两千家充实汉中屯田,试种占城稻,恢复汉中的活力。
这一段时间中,丞相诸葛亮曾多次试图说服刘永,选择出兵陇右这条策略,但刘永始终不为所动。
在建兴四年十二月初,汉军还中发生了一件大事,朝廷决定于中军组建重骑营,编制三千人,以虎贲中郎将关兴为营校尉,羽林中郎将张苞为军司马。
十二月过得很快,时间转瞬即逝,新的一年来临了。
第六十五章 贺朝(一)()
历史的一页从旧的一年揭过,滚滚车轮继续向前,新的一年,因为新君登极的缘故,汉、魏双双改元。
汉绍汉元年,元月,初一日。
元月的第一天又称为元旦,一年一度的隆重浩大的贺朝即将在元旦举行,今年的贺朝又不同寻常于往年,它是刘永即位之后的第一次贺朝。
刚刚卯时,皇宫的武义门外,就已经是人头攒动,车水马龙。
丞相府、御史大夫衙署两府的所有六百石以上属官,已经在丞相长史蒋琬、御史中丞刘琰的带领下,安静的齐聚在一起。
仅仅是这些人,就已经多达数百人,他们聚在一起,摩肩接踵,熙熙攘攘。
而九卿及其属僚、两千石将军、骑都尉奉车都尉等各级都尉、郡太守、成I都令、千石令、六百石令、五百石长等文武百官,也于武义门外排好整齐的队列,静静等候。
武义门的城楼之上,数以百计的巨大火盘,寅时之后,这些火盘便已熊熊燃烧起来。宫墙之上,有源源不断的着甲持戟的卫士前来借取火种,然后手持点燃了的火把列队,行进到武义门通往议殿爵堂的甬道、宫墙、阙楼上立定。
光亮驱散黑暗,明亮的火光,瞬时将整个皇宫照的有如白昼。
而武义门内,谒者仆射霍弋正会同太常衙门的礼仪官员布置礼仪。
精通汉家旧典的符节令孟光,也被请来襄助,此刻他正在指摘霍弋安排中的缺漏:“庭中不仅陈列车骑卫官,还要设置兵器,张立旗帜。”
霍弋则是小心的应承:“诺,在下这就去做。”
“待会儿,传声教入者进时,要让他们速行。”
“诺,明白了。”霍弋低头应答。
“还有,”孟光眼皮一抬,眉毛一扫,慢悠悠地讲道:“殿下郎中挟陛,每陛数百人……”
华阙
大臣们还等在武义门外,刘永自然不可能先一步到议殿。
“臣请陛下拟定列侯功臣朝列班位!”太常赖恭躬身一拜,禀奏道。
朝列班位,是百官入殿门,在朝堂上各自所处的位次,到皇帝出殿时百官奉贺、以尊卑次起置酒上寿等环节依次行礼的全过程都和朝位有关。
微微沉吟,刘永张口答道:“诸侯王(王、列侯)位次第一,三公位次第二,列将军位次第三,九卿位次第四,两府长官(丞相、御史大夫主要贰官)位次第五,各都尉、中郎将、校尉位次第六,郡太守、成I都令、千石令、六百石令、五百石长位次第七。”
临了,刘永又特意嘱咐一句:“丞相诸葛亮位特进,在诸侯王之上!”
赖恭躬身一拜,领命道:“臣谨诺!”
武义门外,等文武百僚都到得差不多了,一辆辆奢华大气的马车,才从成I都的四面八方,在卫士家臣仆役的簇拥下,驶来武义门。
一面又一面旗帜在马车的车顶高高飘扬。
一位位封爵亭侯,甚至乡侯、县侯的列侯,施施然从马车中走下来。
今日,蜀汉建立以来,所有依然还在世的列侯,虽然他们许多已经致仕、闲赋在家,虽然他们的封国远在它郡。但不论他们人在何处,都已经来到了成I都,并将于今日朝觐新天子。
他们都有阳泉候刘豹、汉城亭侯许允、青衣侯向举等等…………
费祎等着无聊,便暗自观察着这些地位尊崇的大人物的车驾。
然后他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
这些开国敕封已久的列侯,似乎非常抱团。
他们都是,烈祖赦封的第一批功臣,并且他们并非以功绩受封,而是凭借名士声望获爵的,自然他们虽贵为列侯却没有实权。
他们几乎同时抵达,紧紧聚在一起,可却很少有人上前同他们见礼。
略微一想,费祎就明白了,他们,都是过了气的列侯,甚至他们的爵位能不能传到第二代都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费祎这样想着,武义门门楼下的道路,忽然自动向两侧分开。
费祎抬头一望,原来,丞相诸葛亮、御史大夫李严以及赵云、马岱、吴懿诸将军到了。
丞相的车驾上,诸葛亮与赵云同乘。
“丞相,陛下年轻气盛,不清楚战场险恶。仍然固执己见,坚持奇袭潼关,您受昭烈皇帝重托,可不能由着陛下胡来呀?”赵云语重心长,满腹忧虑。
诸葛亮瞥一眼赵云,他深知此公心正直坦荡、心存高义。
当年益州初定,烈祖欲以成I都城中的屋舍、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赵云力谏乃止。
后来东征孙吴,赵云出言劝阻,烈祖怒而不用,于是此公留营江州。
“对于这个问题,我也三番五次向陛下进言。陛下倒没恼怒,反而让我耐心等候一段时间,陛下讲他会用切实可行的详细计划和行动说服于亮。子龙也你大可不必忧虑,今上虽然年轻、有些冲动,但明辨事非的本事还是不赖的。”
“哦?”赵云微微吃惊,“难不成陛下还有什么杀手锏不成?”
“呵呵。咱们拭目以待。”诸葛亮笑了笑,显得很轻松。
虽然他和刘永在北伐的见解上不同,甚至还存有争执,但这是君子之争,不是残酷的政治斗争,是正常的分歧。一切讲开了,说明了就没什么大不了,不会有顾虑和担忧。
诸葛亮及一众重臣抵达武义门外不久,武义门正门极其两道侧门豁然洞开,露出透着星星光亮的门洞,一个个身着绛衣的谒者已经列队走出宫门。
绍汉元年的贺朝终于开始了!!
此刻,刘永已经穿戴毕祭服,头戴好冕冠。
至于为什么着祭服而不是朝服,因为国之大事,惟祀与戎,贺朝之后他还要郊祀天地,祭祀祖宗,以及拜谒先帝陵寝。
先汉十二帝的皇陵在长安近郊,后汉十一帝的陵寝也在洛阳附近。刘永要拜谒和能拜谒的只能是刘备的惠陵、刘禅的南陵。
(刘协现在还没死呢,史上,他死了也没葬在洛阳。而是由魏廷按照皇帝礼葬于山阳公国境内,上谥号曰:汉孝献皇帝。当然,蜀汉的官方说法是刘协现在已经遇害,不然刘备怎么好意思称帝,并上谥号曰:孝愍皇帝)
祭服黑衣赤裳,衣衫上绘有十二纹章,即上衣绘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等;下裳绣宗彝、藻、火、粉、米,并间绘五色祥云。
冕冠就是,冠延前后挂着五彩丝绳为组缨穿挂的白玉珠,前后各垂十二条,谓之十二旒。
穿戴整齐天子衣冠,刘永原本就俊朗挺拔的面相立刻散发出无比厚重的帝王威严。
侍立一旁的春坨哈着腰,看着,脸上立刻就笑开了花,忙不迭道:“乖乖!陛下您剑眉星目,真是仪容非凡呐!”春坨夸张的谄笑着,好像穿上祭服的是他自己一样,“就连奴婢这个残缺之人见了,都难免怦然心动呢!”
这记马屁倒是拍得刘永很爽,虚踢了春坨一脚,刘永注视着铜镜里的自己,也很满意。倏地来了句:“听说你弟弟有两个儿子?”
春坨思维跟不上刘永的跳跃,愣了一秒才答道:“是,是有两个小子。”
“你过继一个为嗣,朕补为中郎。”
“啥?”意外之喜来得太突然了,春坨有些难以置信。
刘永冷哼一声:“怎么?不愿意?”
“愿意,奴婢当然愿意!谢陛下!谢陛下了!”春坨点头哈腰,一直对着刘永作揖。
唉,太监,大多是都是可怜之人,割了子孙根。身体残缺,断绝香火,心里往往自惭形秽之下又造成心理扭曲。
一朝得权,便会恶相丛生,可怜之人又有了可恨之处。
感慨一句,忽然郤正进来禀告:“列侯大臣诸将军军吏已依次入宫,吉时已到,臣请陛下临朝!”
顿了顿,一旁的羽林郎张嶷也是道:“臣请陛下移驾议殿爵堂,受群臣寿!”
点点头,刘永伸出手,接过春坨递来的天子剑,朝殿门走去。
寝宫华阙的大门已经打开,门外,无数的火把汹汹燃烧着。
冲天的火光,映红了皇宫的青砖白瓦。
章武是便宜老爹的年号,建兴是短命兄长的年号,只有绍汉才使属于刘永自己的印记,从今天起,代表刘永的时代真正来临了。
绍汉元年的时代已经开启!!
第六十六章 贺朝(二)()
出了华阙,奉车都尉法邈已经安排好法驾恭候。
“臣奉车都尉邈恭请陛下登车!”
点点头,刘永登上撵车。
“起驾!”伴随着春坨一声唱名,浩大的天子卤簿徐徐起动。
待刘永抵达议殿时,文武百官已经齐聚议殿爵堂。
列侯将军军吏依次立西面,文官丞相以下立东面。
太常掌宾客之礼,上下传语,于是皇帝撵出房,中郎、侍中持戟传紧。
之后,尽伏,置法酒。
诸侍坐殿上者皆低头,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尊卑依次起上寿。
进酒九次,谒者言:“罢酒!”
御史执法检举违反仪法者,礼毕。
黎明时分,钟鼓大鸣,群臣向皇帝进贺元旦。公卿百官各奉礼物贺朝,皇帝受贺。
三公列侯奉玉璧,中二千石、两千石奉羊羔,千石、六百石奉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