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燕王-第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丛义远远朝那红榜望去,什么都看不清楚,太远了,人太多,根本挤不进去,当然他也不想进去。

    他街边寻了一处空地,将写好的两幅字,在学子们回转的必经之路上挂起。

    一张纸只写了四个大字“远洋招募”,另一张纸上写着“榜上无名何所惧,蛟龙出海真英雄”。

    两幅字挂起,杨丛义就在边上等待。

    来来往往的学子很多,往他这里看过来的不少,但绝大多数也只是瞟一眼而已,有些根本就没看清写的什么东西,只看招募两个字就没兴趣了,招募就是找人去做事的,他们是学子,要读书考科举,哪里会去找事做,想都不会去想,这两个字没在他们心里存在过。

    等了半个时辰,无数的学子从旁边经过,好奇心重的,会抬眼看一眼,更多的人,眼睛都不往这边瞟,直接原路回去,落榜了,哪里还有心情,赶紧回去,收拾收拾回家吧。没有人停下来认真的看一眼,更没有人停下来问一句,好像除了学习与考试,他们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杨丛义对这种情况很无语,学子们没有一点好奇心吗,除了科举什么都不关心?

    是的,他们什么都不关心,毕竟苦读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就是为了科举,都期盼有朝一日,金榜高中,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至于其他跟他们有什么关系。名望,金榜题名后会有,金钱,金榜题名后会有,美人,金榜题名后会有,想要的一切,科举高中,金榜题名后全都会有,所有他们还需要去关系什么呢?只需要好好读书就够了,读好了书,考中科举,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根本不用担心。

    但杨丛义不会放弃,他打算等到最后一个看榜的学子离开,他不相信这四五千人里,就没有一个人关心远洋是什么,总会有的,他坚信。

第147章 学子参军() 
“杨兄,你没去看榜吗?”长时间无人问询,杨丛义走神了,忽有人来,便把他惊醒。

    转头一看,是一年轻的书生,似乎有些熟悉,可一时之间又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

    只好尴尬的回道:“我没参加今年的科举。你考的如何?”

    那人苦笑,叹息一声,道:“榜上无名啊。”

    大脑迅速搜索一番之后,终于想起眼前这人是谁,便笑道:“沈兄不必沮丧,三年之后再试就是了。”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去年在太学与杨丛义辩议之人,沈缙。

    沈缙道:“人生苦短哪有许多三年。”

    忽而抬头看到旁边的两幅字,有些疑惑的问道:“杨兄这是你写的吗?”

    杨丛义笑道:“不错,正是我所写。不知沈兄对远洋出海可有兴趣?”

    沈缙苦笑道:“哪有心情,准备回去休息休息,等待下次科举。”

    杨丛义笑道:“下次开科在三年之后,时间还长,何不随我出海去看看,海外风景无数,无限风光,国家繁多,民俗各异,或有奇遇与收获也说不定呢?”

    沈缙道:“你这是要跟谁去哪里?不会真想下南洋,往极西之地去吧?”

    杨丛义笑道:“沈兄猜对了,我正是要去极西之地,去往西洋诸国。”

    沈缙似乎不信,笑道:“杨兄不是在说笑吧,去趟南洋尚需一年,去极西之地何时才能回来?况且,但凡出海都要准备许久,不是说走就能走,还得好几条船呢。”

    杨丛义笑道:“不瞒沈兄,我们现在正是在准备,如果一切顺便,今年冬季就能出海。六十艘海船正在泉州港建造,一旦海船造好就能出海,现在只缺像沈兄这样的人才了,不知沈兄是不是有兴趣聊一聊?”

    “六十艘?”沈缙一惊,脱口而出。

    杨丛义点头道:“对,六十艘,船多点,出海才安全,才壮观,毕竟我们是雄踞东方的大宋,往西去,不能太小家子气。”

    沈缙稳定了一下情绪,继而问道:“杨兄,我不会造船,又不会划船,要我去能做什么?”

    杨丛义笑道:“怎么会让沈兄划船。我们船队此次远洋出海,一路上会经过许多国家,必然见闻无数,需要记录记载,沿途风景壮丽,若有文人在,就有无数诗篇。沈兄一身文采,出海正好有用武之地。”

    沈缙有些心动,又问道:“不知杨兄在船队里是做什么?”

    杨丛义笑道:“若沈兄有兴趣,我们回去细聊如何?”

    沈缙想了想,道:“也好,反正落榜无事,就随杨兄聊聊。”

    杨丛义当即带着沈缙返回回易督造处。

    一到门前,沈缙便问道:“杨兄,你们是做回易?”

    杨丛义笑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道:“外面不是说话之地,进来聊。”

    沈缙有些犹豫,不过已经到了门口,也不好转身离去,便只能硬着头皮进去。

    进了房间,仆人上了茶,杨丛义才道:“不瞒沈兄,这回易督造处是朝廷设立,专为准备今年船队出海之事。我和汤兄都是督造副使,负责出海之前的所有准备事项。”

    沈缙听得这话,立即起身行礼,口中道:“杨大人,先前不知,多有失礼,还望恕罪!”

    杨丛义起身,笑道:“沈兄再多礼就见外了,快请坐。”

    沈缙道:“大人先请。”

    杨丛义笑道:“沈兄,你这么做就不对了,在太学我们无高下,方才看榜,我们亦无高下,你我同辈,我不过是比你早些时日离开学堂,私下还是称杨兄、沈兄为好。”说完便坐下。

    沈缙道:“杨兄这么说,沈某就放肆了。”说完也坐下。

    杨丛义笑道:“这样才对,我们有同场辩议之谊,当称兄弟。沈兄,喝茶。”

    二人拿起茶杯,各喝一口。

    之后杨丛义便将回易督造之事大致跟沈缙讲了一番,之后才提起招募人才之事。

    只听杨丛义说道:“船队远洋出海,表面看,依靠的是坚固的海船,实际上依靠的还是各种人才,要有老水手领航,要有军队护航,要有各种工匠,要有宗教人士安抚人心,没有人,什么船都抵不住大风大浪。现在很多事都已经开始准备,正是用人之时,不知沈兄是否愿意加入我们回易督造处?薪俸每月五贯,如果以后跟随我们出海,薪俸翻倍。”

    沈缙道:“杨兄既然开口,又跟我说的如此明白详细,我岂有拒绝之理。只是目前,我尚在太学,等我回去告个假,稍作准备,三日之内再来找杨兄。可好?”

    杨丛义笑道:“自然可以,沈兄自可回去准备,我在此等沈兄三日。”

    沈缙起身告辞。

    杨丛义又道:“沈兄若有相熟之人愿意一同出海,自可全都一起带来。”

    沈缙应是,起身而走。

    好不容易拉到一个人,杨丛义很高兴,现在他缺的就是帮手,好多事情,没人根本就办不成,军士要招募,宗教人员要招募,数额还不小,看病郎中也不可缺少,想想就头大,晚上心忧的睡不着觉。

    不过也没有办法,人手有限,只能按部就班一步一步来,先把宣威军建起来,再去招募其他人员。

    两天之后,沈缙来了,一起来的还有两个太学同窗,都是这次落榜的学子。

    杨丛义异常高兴,当即授三人督造参军的职务,负责协助他开展回易督造之事。别人来了,还都是太学生,就得以视重视,给他们职务名份,也好开展工作。

    沈缙三人也很高兴,能参与这等大事,历练一番,对以后发展也会多有帮助。并且,这个杨大人并没有官架子,都是以兄相称,以太学生的身份授了参军之职,给足了他们面子。

    杨丛义当即就把今后要做的各项工作,跟三人细说一遍,三人听的明白清楚,船队要人不下六七千,现在没人,最重要的就是招募人员,最近一段时间都跟招人有关。

    时间紧迫,没有过多的寒暄,杨丛义直接就将要去安庆军招募之事,告诉大家,明天一早出发。

    三人高兴,自然无异议,当即告辞,回去准备。

    这趟离开临安,不知道何时才会回来,就算下次回来,就算回来,估计也不会停留。招募到军士应该直接就带去明州建军,开始训练,等一切步上正轨,第一批船应该也造好,舵手水手也要开始招募训练,所以货物采购之事,他应该是帮不上忙了。

    杨丛义当天就跟汤鷽吃了饭,道了别,这一年多来,他们是真正的同窗,朝夕相处一年半,感情比较深。仔细想来,除了汤鷽,杨丛义几乎就没有朋友了,来到宋朝四年,还真够失败的。

    朋友不在多,有时候一个就够了。杨丛义只能这样安慰自己。

    或许以后会有更多的朋友,也说不定,但愿前路不会孤独。

    汤鷽忙的不可开交,一天到晚都在接待厂商,洽谈货物采购。两人好不容易抽了半个时辰的时间一起吃了顿晚饭,饭间谈的还是物资采购和人员招募等督造之事,以后不常见面了,有事书信联系。

    都是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哪里容得浪费半点时间。

    第二天一早,杨丛义租了一辆马车,装上一千五百两银子,带着沈缙三人,直出余杭门。

    杨丛义已经习惯了骑马,另外三人很少骑马,受不得马的颠簸,只能坐马车。

    可马车的速度比马慢了一多半,骑马一天能行四百里,马车只能走两百里,耽误时间较多,但也没有办法,他们三人不熟悉路途,丢下他们三人先行,又怕他们迷路,走错了方向,耽误更多时间,最后只好一路同行。

    不过幸好,从临安出发前,他已经给陈大人写了一封信,关于募军之事,请他帮忙宣传一二。现在要赶的就是时间,若陈大人一声令下,募军之事传遍他治下六县,等他们赶到怀宁,正可开始募军挑选登记。

    以后要赶路,少不得骑马,沈缙等三人时不时也换骑一下,初时不太感兴趣,多骑几次,就都喜欢上,想骑马还得商量,商量不好就得抢。

    杨丛义也随他们抢去,他就不去抢了,安心坐在马车跟另外两人聊聊天也挺好。

    通过聊天知道,另外两人其实都是沈缙在太学几年结交的好友,一个永州的,姓江名恺,一个台州的,姓林名嵩。

    江恺家庭条件一般,家里有十多亩水田,也不愁吃穿,祖居江州,祖上无人为官,到了他这一代,兄弟有三人,他最小,从小又比较聪敏,读书也用心,便从私塾一路读到县学州学,前几年又考进太学,今年第一次参加科举,没什么经验,发挥不好,直接落榜。

    林嵩家庭条件尚可,祖上曾经有人做过知州,但那也是四十五年前的事了,幸好祖上留有不少田产房产,房产在金人搜山检海之时破坏了一部分,田产倒没受影响,凭借祖上功名,他在台州过的倒也滋润,不过祖上的功名随着时间流逝,影响也渐小,到了他这代便在父辈逼迫下走上科举之路,自小家里就有先生,长大点就进了州学,前些年顺利考进太学,也是第一次参加科举,省试就落榜。

    沈缙家里的情况跟林嵩比较像,祖上也有大官,不过也是四五十年前,家里情况还好,虽然有些败落了,但毕竟曾经有积累,也算衣食无忧。

    只要在马车上,不聊天的时候,沈缙总是会拿出一本书来看,封皮都不见了,杨丛义问过他看的什么书,他只说是杂书,杨丛义也拿过来翻看过几下,确实是杂书,也就不再过问。

第148章 应征不成() 
不知疲倦的赶路,八天之后,四人赶到怀宁。

    当天晚上,陈大人设宴,为四人接风洗尘,怀宁衙门主要的官员都到了。按理说,他们是来募军的,身份是武人,官位又不高,文官不可能都来,但陈大人亲自设宴,给足了杨丛义等人的面子,其他人也不好不来,毕竟陈大人的面子,他们还是要顾及。

    酒宴一开始,杨丛义四人便以后辈之礼,先敬陈大人一杯酒。环顾满桌,陈大人进士及第的出身,又是知军,地位最高,第一杯酒先敬他当之无愧。第二杯酒,四人敬谢怀宁官员款待,以及对募军之事的支持。第三杯酒,满桌共饮。

    几味菜过后,杨丛义起身举杯道:“丛义能有今日,全赖陈大人不吝提携,从太湖县到怀宁,给了我许多机会,后又经大人举荐,才得以进入武学,方有今日,大人之恩,没齿难忘!敬大人一杯!”

    陈大人笑道:“你能今日的成就,全赖你实心用事,为朝廷举荐可造之才也是为官者的本份。你从太湖县走出去,如今又回来,也是机缘,有句话你要记在心上,前路漫漫,来日方长,要坚守本心,万万不可懈怠!”

    二人举杯同饮。

    接风宴,算是公众场合,杨丛义不好和陈大人闲话家长,便向众人大致介绍了这次回易督造之事,造船建军货物采购等事,也说明了厉害。众人对扬帆出海,经南洋去西洋极西之地很好奇,毕竟那些地方很少有人能去,六十艘的船队,出海回易更是没有听说过。

    杨丛义又把西洋极西之地的情况跟大家做一番介绍,众人这才对那个地方有些模糊的了解。

    在座的都是读书人,对汉唐盛世多少都有了解,从海路要去的国家,汉唐时从陆路都能到达,不说安息、大食,跟天竺的联系,从汉时到唐末一直都没断过,一直都是翻越高原大山,经过吐蕃再到天竺,唐朝时多次遣使出使天竺,大食就不用说了,安西都护府差不多跟大食接壤,发生内乱,他们的王子直接逃到长安,在长安住了几十年,后代也一直都在长安。

    只不过世事变幻,大唐衰落,直到如今,已经有两三百年,西边有夏国阻挡,西域诸国早就不通了,断绝了来往,要是海路能通,当是好事。

    众人举杯,对杨丛义他们所做之事,又是一番祝愿。

    募军之事,陈大人早已知会各县,第二日一早,杨丛义等四人分兵两路,杨丛义带着江恺去太湖县,沈缙跟林嵩留在怀宁,以这两地为中心,分头招募。

    沈缙、林嵩当即就在陈大人提前选好的地方,立起招募大旗,当日就有不少人前来应征,拥挤不堪,幸好有衙役帮忙维持秩序,不然就凭他两人,怕是得乱成一团糟。

    招募标准是统一的,十五岁以上,二十五岁以下,身体建康无疾病,良家出身,无犯罪记录。符合条件的,登记姓名、年龄和籍贯,发放铜钱一贯,作安家之用,同时告诉每一个应征之人,三月二十日务必要在怀宁集中。

    应征之人每人一贯钱安家费,这对普通人非常有诱惑力,特别是家中兄弟较多,而田地较少的平民之家,能有一人自食其力,家里的负担就减轻不少,况且现在宋金和议,两国不打仗,也不用有太多担心。

    第二日,太阳初升,沈缙、林嵩一来到招募处,就见院子里人声鼎沸,不下百人,全都在等待应征登记。

    乱糟糟围在院子里怎么行。沈缙当即叫来衙役,吩咐他们把应征之人请出院外,等开始登记时,一个一个进来。

    衙役当即就去驱赶,将人全部赶出门外。众人虽怒,但衙役没人敢惹,只能忍气吞声退出去。

    “大人,既然是募军,你们将我们赶出去,是何道理?国难当头,既然是募军,让我等从清晨等到日上三杆,又是何道理?难道我大宋丢失的土地还不够多吗?”

    被驱赶的人群中忽然有人高声质问,纷乱的院子为之一静,众人听得质问,都停下脚步,回头望去。

    正在整理名册的沈缙脸色一变,起身道:“刚刚是谁,站出来。”

    人群里安安静静,无人回话。

    “都聋了!刚才是谁乱叫,自己出来!”衙役立即吼叫起来,冲进人群就要一一盘问。

    林嵩厉声道:“院内的,无人站出来,全部取消应征资格!”

    应征人群里顿时混乱起来,都开始左顾右盼,看看是哪个多嘴的惹事,连累他们

    出言讥讽上官乃大罪,何况是一个平民,打板子、吃牢饭是跑不脱的。

    在这里募军,沈缙、林嵩二人便是主官,谁能应征,谁不能应征,都是他二人说了算,第一次出来做事就有人挑战他们的权威,还出言讥讽,身为太学生的他们,如何咽的下这口气,势必要找出来,教训一番。

    “两位大人不用摆威风,我乃相州薛望。”一人从人群中走出,在人群外站定,看着沈缙与林嵩,脸上毫无惧色。

    沈缙看了那人一眼,便淡淡说道:“薛望,你可以回去了。”说完便坐下,自顾整理名册。

    叫薛望的年轻人不由冷笑一声道:“你们就是这么募军的吗?你们做的不对,还不能说了?”

    林嵩高声道:“我们做事,还轮不到你说三道四。识相的就赶紧离开,别在这儿碍眼。”

    薛望冷笑:“既然是这么募军,那我还真是来错地方了。”说完转身离开。

    快到院门时,高声喊道:“兄弟们走了,回去种地。”

    应征人群里没人说话,一众人默默出了院子。

    “大人,人都赶出去了。”有衙役上前禀报。

    沈缙边翻看名册边道:“一刻钟后开始。”

    名册翻看完毕,沈缙笑道:“林兄,我们昨天招募了一百二十六人,今天再招募这么多,就能完成一半招募任务。”

    林嵩笑道:“沈兄说的是,十天时间招募五百人,简单至极。就凭每人一贯钱,招募一千人也什么难度。”

    沈缙笑道:“是啊,我们还是多虑了。昨天招募都没有考核,今天得按要求来,既然是募军,就得招募身强体壮的,连一百斤重的石锁都举不起来,招募进来真没什么用。”

    林嵩道:“只看出身太片面了,考核一番才是正理。沈兄,今天我负责考核,你登记发钱吧。”

    沈缙点头笑道:“你前边把好关,我后边就好办。”

    林嵩吩咐衙役把石锁搬到院中之后,又稍作准备,等一切准备停当,这才吩咐让应征者进来。

    衙役出门叫人:“招募开始!一个一个进,不要挤。”

    话音刚落,离门口最近的那人就第一个抢进门去。

    见人进来,林嵩上前道:“从今天开始,应征要考核,能把石锁举起来,方能入伍。”

    那人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