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燕王-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后面的人不管,自己先行,毕竟他们随时携带的粮食不多,只够三五天的,剩下的都在队伍的最后。

    全队人马走走停停,直到傍晚扎营,一天走了差不多三十里。

    第三天依旧是日出后出发,日落前扎营,走了不到三十里。

    山里这两天,在路上也见到一些村民,不过他们都是远远的避开,不敢靠近。这些地方是天柱山最外围,官府的势力很容易就能到达,村民常受盘剥,自然对官府畏之如虎,不愿接近。

    第四日下午队伍行至一座大山的半山腰,发现一个残破的寺庙,寺庙面积不小,但寺名已然看不清楚,四处焦黑腐朽,早已没人居住,显然是毁于一场大火,看寺庙内外的野草杂木,估计荒废的有些年头了。

    当晚大队人马就在寺庙扎营,埋锅造饭。

    扎营后不久,何县尉突然找到杨丛义,直接告诉他,所有人马就地长久在寺庙扎营,以后就以寺庙为大本营,五百禁军驻守在这里,各县捕快出去搜寻逃犯,一有消息立刻回报。

    杨丛义不知道何县尉将大队人马驻扎在这里的原因是什么,他知道即使他问了,何县尉也不会说,索性就不问。

    进山三天,一路平安,没听到任何土匪的动静,自然也就没逃犯的踪迹,如今何县尉决定在寺庙长久驻扎,这让杨丛义心里有些不安。他只得找来各位捕头共同商讨,并把何县尉的决定告诉他们。

    各县捕快上次进山的路线都不同,寺庙这里居然都没来过,在场的捕头都是外地人,没有一个是怀宁的,并不知道这里有什么特别之处,需要在这里长久驻扎。

    捕头们不知道,怀宁的捕快应该知道,杨丛义立即叫来怀宁捕快中一个年龄较大的捕快。

    这个捕快告诉捕头们,这个寺庙以前叫前门寺,自从十多年前山里闹土匪,朝廷派兵来剿灭后,这个寺庙也毁了。至于为什么叫前门寺,那捕快说,因为翻过这座山,就算正式进了天柱山的范围,这座山就相当于是天柱山的前门,所以这寺庙就叫前门寺。

    “各位,你们有什么想法?”杨丛义不等捕快离开,就迫不及待的问其他捕头的看法。

    “大队人马驻扎在这里是好事,没有他们拖累,我们就可以自由行动,尽早找到逃犯的下落。”

    “但我担心,如果我们跟大队人马离的远了,是不是危险也就更大,一旦没有兵马掩护,我们很可能跟上次一样遭到土匪攻击。”

    “这个是问题是相对的,如果要安全不冒险,不深入搜素,那就找不到逃犯的下落。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各位说是吗?况且,如果一直有大队兵将跟着,不断延误速度,还会让逃犯提前得到消息,对我们更不利。”杨丛义就怕人心不稳,各有心思。

    “杨捕头说的有理,没进山之前我们不是已经商量好,摆脱大队人马,按我们自己的计划搜素吗,现在时机到了,各位还有什么好顾虑的。”

    “山里情况复杂,官府的势力很难延伸进去,不服管教的悍匪暴民太多了,不得不担心。”

    “我们就是吃这碗饭的,再危险不也得进去。”

    “山里是情况不明,但只要我们行事小心谨慎,有些危险还是可以避免。就比如不要招摇,山里暴民土匪那么多,不都是受不了盘剥,才躲进去的,对官府的人自然又怕又恨,逮到机会想报复也正常。所以我得放下官府公差的架子,乔装打扮一下,夹起尾巴,把自己变成山里人,既能避免危险,也便于查到逃犯的踪迹。”

    “我听张捕头说过,他们上次进山就是穿的便服,才没有引起注意。不像我们,一进山就被盯上,结果吃了大亏。”

    “衣着的问题是要注意,但更重要是捕快们的习惯,和对待普通人的态度。进山查探消息,少不得要跟山民打交道,若是不对他们约束一二,轻则查探不出消息,严重的话,会引发与山民的矛盾,山民里有不少就是土匪,到时候冲突一起,又得流血死人。大家回去要跟手下的兄弟们说清楚,毕竟性命攸关,马虎不得。”

    说完捕快习惯问题,杨丛义接着又说道:“明天我们依照先前的约定开始搜索,翻过这座山后,宿松县往西边去,望江县往西北,岳西县、太湖县往北,同安县往东北方向,我带怀宁府的人手先向东搜索,然后再向北跟同安县汇合。五日之后,望江县、同安县和怀宁人马向北,与岳西县、太湖县人马汇合,再开始第二轮搜索。宿松县五日之后先回营地,补充物资,之后再向北跟大家汇合。有没有问题?”

    众人纷纷答道没问题,只有宿松县捕头不语。

    杨丛义道:“宿松县虽然不参与第二轮搜索,但我们其他五县的物资都要靠你们补充,责任重大,没有你们,我们在山里可活不去。”

    宿松县捕头听杨丛义说完,感激的回道:“谢杨捕头体谅。”

    见众人没有其他要说的了,杨丛义便让大家散了,各自回去召集手下兄弟,做好准备。

    宿松县上次进山损失重,这次来的二十人,没有几个是真正的捕快,几乎都是杂役,搜索任务对他们来说有些困难,但运送补充物资,却正好合适。

    当日,杨丛义找到何县尉,说明了各县捕快明日开始进山搜索逃犯踪迹,一有逃犯的消息,就会派人回来通报,也请他及时给各县捕快补充物资。

    各县捕快主动要求进山,何县尉求之不得,满口答应,让他们放心去,物资都是小事,可以随时回营地来取。

    看着何县尉很高兴的样子,杨丛义心有不安,虽然知道他会有小动作,却也无能为力,毕竟那五百禁军是他掌管,要是他想直接提军去剿匪,那他只能由他去,谁也拦不住,但他应该知道这么做的后果,协助官府抓逃犯和动兵剿匪有多大的区别他肯定知道,除非不想做官了。

    想不明白何县尉在高兴什么,杨丛义也就不去想了,管他的,先找到逃犯再说吧。

    当天晚上吃过晚饭,杨丛义把怀宁衙门的捕快全部召集在一起,把进山存在的危险,以及可以如何避免提前告诉他们。并结合他上次进山的实际,列举了不少例子,一一将应对的方法说清楚,要求他们必须执行,不然到时候,吃亏受苦怨不得别人。更倒霉的是要是死在山里,可没人能给他们收尸,顶多就地挖个坑埋了。

    众捕快听的心里十分紧张,上次他们进山,有些人就没回去,他们也是见过生死的人了,一般的危险自然不怕,但谁都怕死。杨丛义的警告,他们还是能听进去,毕竟上次太湖县没死几个人,还剿灭了一伙土匪,抓了个头目,这其中很大的功劳都是杨丛义的。

    虽然他们不喜欢这个跟他们明显不一样,不是一路人的上司,但他的话还是有些道理,不能不听。

    他们能听进去,杨丛义自然就省了不少口舌。

    进山之后会怎么样,杨丛义不知道,但愿他们能听进去,也能照做吧。

第58章 青石崖() 
第二天一早,各县捕快相继拔营出发,翻越大山后,各县人马按照约定,向各自负责的方向分散开去,搜索前进。

    杨丛义带着怀宁捕快,下山后顺着一条东西向的溪流,沿河谷一路向东。

    河谷两岸地势低缓,开辟有不少良田,四月正是农忙之时,一分辛劳一份收获,田里自然少不了锄草耕田的百姓。

    耕田的百姓初见杨丛义带着浩浩荡荡的队伍迎面而来,十分惊慌,站在田里不知所措,不敢继续耕田,也不敢掉头就走。

    此地良田不少,百姓安居,田间地头一片祥和,不像是有土匪盘踞的样子。于是杨丛义让捕快原地停下待命,自己上前向一老农道:“大伯,我想跟你打听点事儿,不知道方便吗?”

    那老农看看杨丛义,又看看不远处的几十人,这才有些不情愿的反问道:“打听啥?”

    杨丛义笑道:“大伯,你别怕,我们打听点事儿就走。不知道最近你们有没有看到有人进山?”

    “没有没有,山里有土匪,可不敢随便进去。”老农一听进山,连连摇头。

    杨丛义一听他提起土匪,便立即问道:“大伯,你见过山里的土匪?”

    老农道:“怎么没见过,年年来收粮,不给就抢,前几年还好,这几年每年都来好几趟,让人不安生,要不是舍不得这几亩地,早就搬出去了。”

    老农又上上下下打量了杨丛义,接着劝道:“后生啊,山里可不是好去处,除了土匪,还有豺狼虎豹,一不小心就把命丢了。你们还是赶紧出去吧。”

    杨丛义笑道:“大伯,你知道我们是做什么的?”

    老农道:“看你们的模样就知道了,官府有些年头没进山里来了,你们来做什么,又要打土匪?”

    杨丛义道:“不打土匪,一打土匪,你们这地可就不能种了。”

    老农似乎不信:“不打土匪,那你们这么多人进山干啥?”

    杨丛义解释道:“年初有几十个杀人犯从怀宁大牢里跑了,听说是进山里了,我们就是进山抓他们来的,大伯有没有见过他们,或者听过一些他们的消息?”

    老农摇头道:“没有,没见过,没听过,不知道。”

    见老农不像说假话,杨丛义转而问道:“那大伯可知道离你们这儿最近的土匪在哪儿?”

    “这些年少有人进山,土匪到底在哪儿,村里没人知道。猫耳洞,盘龙寨,青石崖,都有可能,以前这几个地方都有土匪,朝廷来打过一次,后来就不知道了。”

    “来你们村抢粮的土匪,哪儿来的?”

    “不知道,每次来的土匪都不一样,抢了粮就走,在村里停留不会超过一个时辰。”

    “好,多谢大伯。那能告诉我,你刚说的那几个地方怎么走?”

    “顺河往上走,走一天,就能看到一个大石崖,石崖上有一棵一年四季不落叶的常青树,整个石崖就只一棵树,一眼就能认出来,那就是青石崖。猫耳洞和盘龙寨离青石崖不太远,猫耳洞在青石崖北边,离的有十几里,在半山腰上,是一个不知道通到哪儿的石洞,盘龙寨在东边,一直往东走,在一座高山的山顶上,找到最高的那座山就能到。这几个地方都不是好地方,我看你们最好还是别去找,丢了小命可划不来。”老农说完又劝道。

    杨丛义道谢道:“多谢大伯了,我们是吃这碗饭的,多危险都得去,杀人犯跑到山里来,不抓到他们,你们也危险不是。”

    老农也不劝了,官府和土匪都不是好东西,随他们去吧。

    杨丛义谢过老农,带人迅速沿河向上而去。

    顺着溪流向上,一开始溪边还有村民活动的痕迹,小路踩的不生杂草。行了半日路就不好走了,已荒废多年,杂草杂木时不时挡住去路,再到后来基本就无路可走。

    也不知道在村子里抢粮的土匪是从哪儿进山的,不然也许可以直接追过去。这个想法从脑子里一出现,杨丛义自己就把它否掉了,直追过去,是嫌命长了,他们现在要做的查探逃犯,土匪还是尽量不招惹的好,免得到时候在山里寸步难行。

    山林里多毒虫猛兽,特别是夏季到来,正是蛇类出没的季节,所以也最为常见。一路上遇见好几条大蛇挡路,捕快们也都皮,蛇这种东西自然不是很怕,胆子大的,直接上去几棍子就把蛇打死,有毒的蛇丢了,没毒的蛇就收起来。

    衙门饭菜没油水,这些蛇肉虽不多,可也是肉,煮一锅汤,每人也能喝几口。

    杨丛义之前在山里打猎,也没少跟蛇类接触,有毒没毒,也基本能分辨出来,他还是不敢大意,这些捕快见蛇就追着打可不是好事,一个不小心被毒蛇咬一口,虽说不至于把命丢了,可一旦有人行动不便,却添了其他人的负担,所以便提醒捕快们别去追蛇,有毒蛇挡路,赶开就是了。总有人仗着胆子大,不听,杨丛义也是无奈。

    当晚在河边露宿,捕快们把五六条大蛇剥皮切碎,煮一锅香喷喷的蛇汤,引的众人口水直流,杨丛义也不例外。

    在山林河谷里穿行一天,本来都很累,可蛇汤的香味一飘出来,众人就来了精神,纷纷围坐,就等着吃两块肉,喝几口汤。香味实在太诱人,汤没煮好就有人要伸手捞肉,几番被掌勺的捕快制止,勾的人肚子里馋虫暴动。

    为了能尽早吃肉喝汤,捕快们不停的加柴火,大火煮了小半个时辰,等掌勺捕快洒了盐粒,当先尝过之后,确认能吃了,众人不等他再把舀汤的勺子放进锅里,直接把手里的碗伸进锅里去捞,后边的捕快见有人开捞,立即就要挤上去,一时间你争我抢,推来挤去,汤锅周围霎那间就变得十分混乱,要不是掌勺捕快拼命制止,锅都要被打翻了,一口也喝不到。

    不过结果也没好到哪里去,掌勺捕快当先尝的那一口尽然是他喝的最后一口,等众人散去,锅里空空荡荡,别说一块肉,连一口汤都不剩了,气的他破口大骂,众人却嘻嘻哈哈,只顾低头吃肉喝汤,由他骂去,肉汤进了肚子才最实在,被骂几句又有什么大不了。

    杨丛义虽然也被蛇汤的香味吸引了,但他不至于拿碗过去争抢,这种事他做不出来,所以蛇汤自然也没他的份。

    众人喝完蛇汤回到营帐安静下来,他便开始打坐练功。不管在哪里,打坐练功都是他每天的必修课,从来没有耽误,毕竟他也算是修道之人了,最重要的是,练功以来,他几乎就没怎么生过病,而且体力也越来越好,有这等好处,他自然每天坚持练习。

    休息一晚,第二天收拾了营帐,众人继续沿河流向上游搜去。

    根据村民的说法,今天就应该能到青石崖。不知道那里有没有土匪盘踞,杨丛义不敢大意,吩咐大家动静小点,尽量保持安静,如果有土匪,先惊动了他们就不好办了。

    捕快们也知道其中的厉害,不再像昨天那样肆无忌惮,队伍安静了许多。

    一路淌过溪水,绕过深潭,爬上峭壁,渴了喝溪水,饿了啃干粮,历经辛苦,终于在日头偏西的时候,看到了一片光秃秃的石崖。

    只见那石崖高有上百丈,如斧劈一般,直立于河谷,除了一棵树干碗口粗细绿油油的低矮树木横生在石崖上,整个石崖临水的一方,再无其他植物生长。

    这应该就是青石崖了。

    离河谷不远处是石崖的边缘地带,覆盖有茂密的林木,可以攀爬上去,但地势也很陡峭,想上去也不是十分容易。

    石崖上方情况不明,不便轻易行动,杨丛义让众捕快在隐蔽的地方暂且休息。

    然后找了两个善于攀爬的捕快,吩咐他们从崖边爬上去,暗中查看情况,若是崖上有土匪居住,不要惊动他们,原路返回,若是没有就仔细搜索一遍。

    两捕快得令,稍作休息,准备一番之后,就悄悄从河谷潜到崖边密林之中,消失不见。

    杨丛义不相信运气会这么好,在青石崖会找到什么逃犯的线索,但只要有可能有土匪出没的地方,就应该去看看,毕竟逃犯当初可确认是天柱山匪徒夜闯大牢放出去的。逃犯跟山里土匪的关系肯定不简单,逃犯进了山,也只有可能上山入伙,进了土匪窝里,不然总不能去种地打猎吧,土匪应该不会无聊到把重刑犯救出来,让他们到天柱山种地。

    天柱山土匪团伙实在是多,官府又对山里的情况一无所知。虽然上次抓住一个小头目,但那头目在山里不怎么起眼,他那个狼头山蜘蛛洞还在天柱山外围,势力小,地位低,所知实在有限。天柱山核心区域,有众多山峰,每峰都有营寨,又有头目驻守,天柱峰更是土匪大本营,轻易不得进去。

    想来太湖县的哪些劫匪应该面子还没有大到能上天柱峰去,能在山里有土匪收留,入伙做个小卒子就不错了。山里山峰河谷秘洞那么多,谁知道他们会被谁收留,在哪里入伙?朝廷不想大动干戈,就不得不一个一个土匪窝挨个查探了,也只有这个笨办法,才能找到一些线索。

    如果他们真跑到天柱山最里边去,那也只能放弃,只凭衙门捕快的力量肯定不行。

    但愿那些逃犯别一窝蜂都进了最里边去,否则这次进山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第59章 夜半蛇影() 
一个多时辰之后,派出去的两个捕快汗流浃背的回来了。

    青石崖上有毁坏的石屋,石屋里已经长满杂木,搜了一圈,没发现上面最近有人生活过的迹象。

    这在杨丛义的意料之中,青石崖太好找了,土匪被剿灭过一次,为了小命着想应该是不太敢继续呆在这个地方,否则官府人马一来,他们又得跑路。

    这里既然没有土匪的踪迹,那就只有先去另外两个地方看看。

    “王五,你带两队人,向北边去搜,据村民说十多里外的一座山上有个洞穴,村民叫它猫耳洞,你们去查探一下。如果土匪居住,不要惊动,要是没有土匪活动,就回来跟我们汇合。猫耳洞不要轻易进去,据说里面很深,没有尽头。千万记住,别进洞。”杨丛义考虑决定把队伍分成三部分。

    叫王五的捕快高声应是。

    “刘健,你带一队人留守在这里,等王五他们的消息,如果猫耳洞有土匪,你带人过去支援,没有土匪,他们回来后,你们一起到盘龙寨跟我们汇合,我们会沿路留下标记。”

    叫刘健的捕快点头称是。

    “其他人跟我去找盘龙寨。”

    安排完毕,王五带两队人向北而去,刘健带一队人留守在青石崖,杨丛义则带着剩下的两队人沿河流继续向上游搜去。

    杨丛义等人沿河走了半个时辰,然后弃河,爬上了一座山顶。据老农说,盘龙寨在东边的一座高山上,可从山顶向东边望去,山峦起伏间有好几座高山,不知老农说的到底是哪一座。

    其实这个不怪老农说的不清楚,山里本来就是山多,站在低处望高山是看不到头的,高处的山峦已把视线遮住了,没有特殊的标志,根本就分辨不出,况且有句话叫做,一山望着一山高,根本无从比较,除非盘龙寨所在的山峰明显高出其他山峰一大截,否则就要费一番功夫了。

    “你们觉得哪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