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开封一秀才-第1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军过谦了!”众人异口同声地说道。

    众人上马的上马,上车的上车,朝着将军府去了。

    早在回来之前,李修文就给自己的下属们传了信,让他们赶回来商谈大事。这大事,自然便是今后的发展路线。

    回到将军府,李修文来不及和家人见上一面,就带着一干人去了议事大厅。

    结果,李修文坐下来的第一句话,就震惊了所有人。

    “休整些日子,咱们就挥师北上,直取京师!”

    李修文这一回的决定,让所有人都有些发愣。

    打京城?

    这可不是说说就能够做到的。虽说如今的朝廷没甚么可战之兵,可一旦进军京城,各地的援兵皆会选择回援。

    毕竟,那可是大明朝的帝都啊!

    “好,挥师北上,直取京师!”

    最先出声赞同的,不是别人,而是这次也被李修文叫回来的红娘子张云英。

    众人看着她,脸上都是一副苦笑的表情,别说是打京城了,就是李修文让你陪着他去跳海,怕是你都不会反对吧?

    到了如今,在场的人都能看得出来,这位白莲教主和李修文之间,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只要是李修文的意思,就没见她说过一个“不”字。

    “咳咳咳……”

    李修文尴尬地轻咳了几声,正色道:“诸位,本将军并非冒进之人,只是如今那张献忠正在蜀中作乱,杨嗣昌领着朝廷的大部分兵力正在围剿。我已与他达成了联盟,他是绝对不会将朝廷的人马引到河1南来的。”

    “因此,如今朝廷兵力空虚,京师只有三大营的人马据守,号称十万之师……”

    顿了顿,李修文看着众人笑道:“你们应该知道,这十万之师只是唬人的把戏罢了,可能连四成的兵员都没有,可战之兵就更少了。这个时候,正是咱们进军的大好时机!”

    洪承畴早就知道了李修文的决定,不过他刚刚投靠,自然不好过于张扬,便只是坐在那儿,静静地听着。

    李修文和他分析过形式,两人皆认为此时正是最佳的时机,夺下京师的把握是很大的。

    孙传庭思索了片刻后,说道:“将军所言极是,只是咱们如今只有几万精兵,自保不成问题,可若是挥师北上,怕是把握不大。京师城防坚固,不太容易攻取呐!”

    李修文轻轻颌首,孙传庭能想到这一点,就说明此人确实是个帅才。他先前也想过这一点,不过已经有了解决的办法,此时倒也没有再卖关子,而是直接说道:“咱们可再增兵十万!”

    众人闻言都诧异无比,短时间内,如何增兵十万?

    李修文如此自信,是有他的道理的。要知道,河1南地处中原,人口众多,招募兵员是不成问题的。

    不然,历史上的李自成,如何能在只剩下十八骑之后,又在河南拉起了十几二十万人马?

    当然了,李自成增加的人马,大多都是流民。也是碰上了天灾,导致许多流民加入他的麾下,才能发展壮大的。

    如今河1南太平无事,想一下子增兵十万显然不太可能,但几万人还是能招募出来的。

    其实,朝廷养兵的军饷是不低的,即使是普通的士兵,每个月的军粮加上军饷,都要好几两银子。

    当然了,这只是朝廷的预算罢了,真正到了士兵手里,就很少很少了,想连吃饱饭不容易。

    在李修文手下当兵的待遇可不差,很多老百姓都是愿意的。因此,短时间内招募五六万人不成问题。

    而那还缺少的四万人,自然是通过一路收编了。

    李修文的打算,是兵分三路,山西、大名府、真定府各出一路,然后会师涿郡。

    毕竟,十多万人若是不分兵,集中在一起排成两队前进的话,可能前军都已经走到了顺德府,而后军还在卫辉府境内呢。

    这年头的官道,可容纳不下那么多人并行,

    如此一来,三路进军的话,沿途能收编不少朝廷的军队。虽说那些士兵都没甚么战力,可攻城时凑凑人数,呐喊冲锋还是可以的。

    打到最后真正破城而入的,才是精锐军队。

    众人听了他的想法,都觉得十分可行,可若是挥师攻打京城的话,以甚么名义呢?

    如果出师无名,在声势上就会弱上许多了。

    李修文连这个都想好了,就以清君侧为名。历朝历代,造反的人似乎都用这个名义。

    只是这一回,却没人出声赞成了。李岩和牛金星等人,甚至是直接出言反对的。(。)

第322章 劝进() 
李岩等人为何出言反对呢?

    因为如果用的是清君侧的名义,那么就相当于承认,是大臣们祸国殃民,朱由检是听信了谗言,才把大明江山弄成如今这个境地,也就等于是间接承认,大明朝廷才是正统。

    当然了,打出清君侧旗号来造反的人,自然不会只诛大臣,而留下皇帝。就算对方真杀了被列入清君侧的名单,造反者也不可能会退兵,给自己留下后患。

    只是他们从李修文的这个决定中,嗅出了些味道来。

    反都反了,为何不称帝?

    在座的众人都是聪明人,自然察觉到了,李修文似乎没有自己坐江山的打算。

    谁来做呢?应该是周王。

    如此一来,他们就不太赞成了。毕竟他们投靠之时,都是奉李修文为主的,除了李修文以外,他们可不看好其他人,尤其是朱伦坤。

    不过是个十岁的小童罢了,如何能安定天下?

    这些日子以来,李修文的每一项举措都深得人心,在众人的眼中,他才是一位真正的明主。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们心里都很清楚,要是真换了个新主子,自己等人也未必还能受到如此重用。

    再一个,万一将来幼主身边再出些小人,进些谗言的话,这屠戮功臣的事情,也是很可能会发生的。

    虽说现在考虑这些还太早,可他们心里更希望,能够早点把这事给定下来,也免得日后再生出诸多的麻烦。

    “将军,天下已然大乱,将军当顺应天命,另立国号,登基称帝才是。”

    牛金星第一个站起来进言道。开玩笑,自己和宋献策捣鼓了那么久,才把这“水德大帝”的说法给炮制出来,加以传播,若是换个人来,先前岂不是枉费心机?

    宋献策也起身说道:“正是如此,如今民心可用,将军应当早做决断。”

    “没错,将军是该早做决断才是!”

    贺人龙等武将此时也回过味儿来,纷纷出声附和,就连赵雄和马明达这样的明朝旧臣也不例外。

    在场的众人里,只有孙传庭和洪承畴俩人没有出声表态。

    他们此刻的心情,其实是有些复杂的。身为前朝旧臣,虽说已经另择新主,可这种公然另立新君的事情,和他们向来所坚持的忠君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他们这样的想法,说得难听点就是“既做了婊子,又想立牌坊”,可这就是他们此时最真实的想法。

    事实上,李修文能招降他们,还因为他是汉人的原因。若是让异族人,比如满清给抓去了,孙传庭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投降的。至于洪承畴,历史上确实是降了满清,但也是皇太极劝降了很久的结果。

    李修文连话都没机会说上一句,就让他们一个个的抢着出言“劝进”起来,一时有些哭笑不得。

    他也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容易惹人误会,不说别的,就说商讨进军京师这样的大事,自己都没想过让朱伦坤来参与商议,这不就是最好的明证么?

    可他确实是不贪恋那张龙椅的。

    一直以来,李修文心目中的理想生活,就是几位娇妻环绕在侧,一块儿四处游玩,老了儿孙满堂,可以悠闲地享受人生的。

    当皇帝?

    像朱由检那样累死累活的,还总是把事情越整越糟糕,就是自己想要的?

    当然,李修文自信自己不会像朱由检那么昏聩无能,可也不愿意整天操劳国事啊。不用心还不行,一旦荒废国事的话,不成了个昏君了么?

    再说了,当时自己投靠朱绍烨,本就是奉他为主的。说起来,还是自己说服了他发展势力来着。不然,朱绍烨也未必会招来杀身之祸不是?

    如今旧主尸骨未寒,自己就急着要自立,这不是欺负幼主吗?

    单单从这一点去想,李修文都过不了自己心里的那一关。

    对于朱绍烨,他是心怀愧疚的,想着将来打下了江山,推翻了大明朝廷,再转手扶朱伦坤登基,驱逐鞑虏,平息内乱,自己也就能功成身退了。

    李修文沉默了一会,众人却是心急得很,转而发现洪承畴和孙传庭没有表态,便都将目光投向了这两人,示意他们赶紧出声赞同。

    “咳咳咳……”

    洪承畴轻咳了两声,起身拱手道:“他们说得没错,老夫对此也没有异议,请将军早做决断。”

    “罢了,反都反了,还有甚么好顾虑的?”

    孙传庭知道,该轮到自己表态了,心里轻轻地一叹,也起身说道:“老夫也没有异议。”

    这算是怎么回事儿?

    黄袍加身?

    李修文觉得,自己确实有必要向众人说清楚此事了。要不然,他们往后还会旧事重提的。他在心里斟酌了一番措辞,才出声说道:“我想诸位都误会了,我并无意于此,这天下,还是要姓朱的,此事就不必再提了。”

    众人见他执意不肯称帝,倒也没有再劝。

    自古君王登基,通常都会先谦让一番,等臣子们劝进三次过后,才会正式登基称帝。这一点大家都懂,因此只当李修文是在谦让罢了。

    今天这算是头一回劝进,李修文辞让也是应该的。

    李修文显然没想到这一点,直接和众人商议起了募兵之事。

    按照他的想法,洪承畴和孙传庭都能够独立领兵作战,可以一人各领一路大军。至于这最后一路,自然是由自己来率领的。

    李修文将事情都安排了下去,便让众人各自忙活去了。

    待到众人走后,李修文便进了里间的卧室,躺着歇息了一会儿。连日作战下来,精神上都有些疲惫了。

    一阵轻微的脚步声在门外响起,李修文都不用睁开眼睛,都能猜到是谁了,闭着眼睛便唤道:“过来吧,小馋猫。”

    来人听了他这话,脚步略微停顿了一下,才再次抬脚走向了床榻。

    李修文还是没有睁开眼睛,探手一抓,就握住了她的芊芊玉手,随即往怀里一带,那娇小的身子便扑到了他的胸口上。

    李修文一口就吻了上去……不想竟是吻到了鼻子上,却也没想那么多,嘴唇向下方移动,寻上了那张檀口,在她的唇瓣上轻轻一舔后,便迫不及待地破唇而入……

    良久,李修文才心满意足地放过了她,睁开眼睛笑道:“这回你……”

    声音戛然而止,笑容僵硬在了脸上,他这才发现自己似乎搞错了,失声道:“怎么是你?!!”(。)

第323章 黄袍加身?() 
“怎么是你?!!”

    李修文傻眼儿了,自己居然猜错了,眼前的人不是陈圆圆,而是——张云英!

    张云英娇喘吁吁,红着脸小声啐道:“大坏蛋!”

    “呵呵……”

    李修文干笑道:“你怎么又回来了?”

    “你又没安排事情给人家去做。”张云英不满地嘟囔道。

    “……”

    李修文一时还真有些没想明白,不安排事情给她做和她回来有甚么关系。不过现在也顾不上去讨论这个问题了,张云英还压在自己的胸口上呢。

    这个姿势太过暧昧,不能长久保持。

    李修文松开了搂着她的双臂,说道:“赶紧起来吧,让人看见了不好。”

    “你……你都那样人家了,还想赖账不成?”张云英杏眼一瞪。

    “我不赖账,难不成你要给我当六夫人不成?”

    李修文无奈地翻了个白眼儿。那样是哪样?我也没怎么着你啊,不就亲了一下吗?

    “六夫人?”

    张云英瞪大了眼睛,诧异地问道:“上回你不是说……说只有四位夫人的吗?”

    “咳咳咳……”

    李修文有些尴尬地答道:“这不是后来又多了一位嘛!”

    “大坏蛋!”

    张云英恨恨地比划着小拳头,活像个张牙舞爪的小老虎。

    李修文心思一动,问道:“你觉得李岩这人如何?”

    按照他前世的了解,似乎这李岩才和红娘子是一对儿吧?可惜由于自己的到来,很多事情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说起来,这李岩的命还真不太好,上回来投靠了自己后,便直接去了洛阳,结果他在家中的妻子汤氏得知了此事后,居然自尽了。

    李修文就有些纳闷儿了,怎么这年头的女人,反而比那些男人们还要愚忠?

    其实这也难怪,这汤氏是大户人家出身,读多了诗书,自然是奉行“正统”之说的。自己这种造反的行为,在当世的许多读书人的眼里,是十分大逆不道的。

    李修文虽然出言宽慰过李岩,不过他也看得出来,李岩如今的情绪还有些低落。

    “李岩?”

    张云英很是认真地想了想,才说道:“他这人倒是有些才能。”

    “还有呢?”李修文追问道。

    “还有?还有甚么?”

    张云英一脸的疑惑,转而露出了了然的神情,笑道:“喔!我知道了,嘻嘻……他比不上你诡计多端啦!”

    诡计多端?

    原来我就给人这样的印象啊!

    李修文有些郁闷,却也懒得再去问了。

    张云英见他好像不太高兴的样子,小心地问道:“修文哥哥,你生气啦?”

    “那倒没有。”

    李修文笑着自夸道:“本将军这叫心有城府。”

    张云英闻言白了他一眼,又把话题给转了回去,支支吾吾地说道:“你方才……方才都亲了人家,我娘说过,女儿家是不能……不能随便让男人碰的,你可别想抵赖!”

    李修文难得见她如此模样,便颇为有趣地观赏着,打趣道:“那你是要给我做六夫人咯?”

    “哼!本姑娘就便宜你好了!”

    张云英说完了这句话,立刻把头埋在了他的胸口上,再也不敢抬头去看他。

    李修文没想到她会这么干脆地回答这个问题,其实今天的事情也怪自己,闹了个大乌龙。可如今也只能是认了,不然还能推拒不成?他又不是看不出张云英的心思。

    ————

    ————

    李修文回来后的第二天,一众下属再次来到府上拜访。

    这一回,除了孙传庭和洪承畴以外,文官和武将们一个不落,全都到齐了。

    李修文一看这架势,就能隐隐猜到他们的来意了。他心里自然清楚,这些人除了个人的些许私心以外,其实还是在为大局考虑的。

    只是他实在是不想做个背信弃义之人,放弃将来拥立朱伦坤称帝的打算,自己取而代之。

    昨天带头劝进的人是牛金星等人,今天却是换成了赵雄和马明达俩人来提起,众人又是跟着附和。

    李修文蹙眉道:“我昨日不是说过了吗?此事就不要再提了,若是没有旁的事情,就都各自忙去吧。”

    马明达说道:“将军称帝已是大势所趋,也唯有如此更为顺应民心,于我军北伐大计多有助益,如今境内皆已勤练兵马,招募军士,整军待战,将军又何苦再做推辞呢?”

    “马大人所言极是!”

    他的话刚一说完,赵雄又紧跟着劝道:“还望将军莫要再做推辞,早日称帝,也好安定人心。”

    “我说过了,此事不要再提,若是无事,便都散了吧!”

    李修文也有些火了,目光一一在众人脸上扫过,随后一甩袖子便离开了议事大厅,丢下一众属下在里边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唯有摇头苦笑。

    “这……将军今日还是不同意此事呀!”何宽叹气道。

    “嗨,我说何必费这劲儿呀,直接学那谁来着,来一出黄袍加身得了!”

    贺人龙此话一出,在座有好几位将领都点点头,显然是十分赞成这样的计策的。一直站在一旁,默不作声的李东突然目光一凛,却又很快恢复了常态。

    “糊涂!”

    马明达沉声斥道:“贺人龙,你不要以为将军器重你,就能任你为所欲为,你当将军是赵匡胤不成?老夫劝你一句,不要擅作主张,否则……哼哼……一旦惹怒了将军,可没人能保得了你的小命!”

    众人皆是忍不住打了个激灵,别看李修文平日里对自己等人和和气气的,真要杀起人来,那也是毫不含糊的。

    众人沉默片刻,张罗彦出声问道:“那咱们现在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

    赵雄摇了摇头,起身道:“该干嘛干嘛去,都散了吧。”

    出了将军府的大门,李岩正准备离开时,牛金星却一拉他的衣袖,随后便和宋献策向边上走去。

    李岩见状赶紧跟了过去,一边走着,一边低声问道:“甚么事?”

    牛金星左右扫了一眼,才小声说道:“将军执意不肯答应此事,咱们难道就不该做点儿甚么?”

    李岩闻言立即会意,摇头道:“其实这倒也无妨,此时谈论此事也有些为时过早。”

    宋献策此刻突然出声道:“此时正是最佳时机,于将军进军有利而无弊。若是留待来日再议,咱们不是更难改变将军的心意么?”

    两人听了这话,都向他投去了询问的目光。

    宋献策一捋胡须,老神在在地笑道:“将军无非是顾虑周王那边罢了,咱们说服不了将军,难道还说服不了小王爷么?”

    “不妥!”

    李岩摇头道:“李家和王府向来交好,咱们作下属的,还是不要去行此背德之事为好。倘若因此而破坏了将军与王府的关系,恐怕到时将军会怪罪咱们。”

    “李兄也未免太过妇人之仁了些。”牛金星一脸的不以为然。

    李岩又是劝了几句,可见这两人执意如此,便也不好再去多说。(。)

第324章 朱伦坤的选择() 
李修文不是个事必躬亲的人,只要能放手让下属们去做的事情,他都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