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行人很快就到了打谷场,本以为只有一台老三档呢,没想到现在多了一台七八成新的东方红拖拉机。
李胜利用手一指就告诉李渔:“你就开这台把,这台才买了四年了,还没怎么用呢,比那台老三档有劲多了,现在包产到户后,也就很少用了。”
李渔本以为能有老三档就不错了,没想到现在竟然有东方红用,满脸兴奋的说:“行,那就用这台吧。”
冬天车凉,只能加热水,李渔又去附近的村民家去借的热水,加满水后,李胜利有帮他加满油,最后那个100升的小油桶里还剩半桶,也给李渔装车上了。
李渔知道是那五十块钱发挥的作用,要不然这种好事肯定轮不到自己。李渔只觉得这钱花的值。
这拖拉机好久没动车了,费了好大劲才能骑车。
“你会开车不?要不要我给你找个司机。”李胜利说道。
“没事叔,会开,当兵的时候开过汽车。”
见李渔能开车,李胜利也没说别的,锁上门嘱咐李渔注意安全,就先走了。
李渔虽然没怎么开过拖拉机,但是当兵的时候也开过六平台大车,对车很熟悉,简单的启动,挂挡,加油门,很快就在打谷场练了起来,主要是练了练倒车。
拖拉机的倒车,技术含量很高,因为后面那个拖挂是活动的,跟平时开的小汽车那种倒车方式很不一样。
李渔很快就熟悉了怎么开拖拉机,这下可以说就省很多事了。
……
等李渔开着拖拉机去找李老憨家的时候,他们已经赶回来两头猪了,见到李渔开着拖拉机回来。
刘爱国告诉李渔:“整个村只找到六头猪,别人家都不敢卖。”
“行,六头就六头,多了咱们现在也吃不下。”李渔想了一下说道。
“走,开车去逮猪。”李渔招呼他们上车。
一个坐在司机位旁边的护板上,一个站在后面拖斗的链接处。
李渔开着拖拉机就带着他俩去抓猪,顿时在村里就引起了轰动。
“这李老三,怎么把拖拉机开出来了?谁让他开的?”
“李渔现在卖猪,就不怕钻法院吗。”
“花三十块钱租的,一个月三十,我看着他把钱交给会计的。”
“谁知道天啥时候变啊,人家胆子大,不亏是上过战场的。”
……
李渔现在根本没有心思去想这些,只顾着去抓猪了,六头猪,给侯有才两头,他还剩四头,还得想办法,多开发几个代理,这才是正道。
抓猪,杀猪,一气呵成。
等今天六头猪,全部杀完还是弄到天黑了。
一切弄完,李渔把钱交给李老憨以后,一共120,一头猪20块,也不能白让人家跟着收猪,赶猪,杀猪,其实一共给20李老憨就很满足。
这下李老憨更是很高兴了,一天一百二,比城里的工人待遇还好呢,这一天也没干别的,就抓个猪,杀个猪,就得了120。
李老憨赶紧跟家里的婆娘说道:“赶紧炒俩菜,晚上我跟李渔好好喝两杯。”
等胖婶去屋里炒菜后,李渔才说:“李叔,晚上不能喝了,还得麻烦你,晚上你去别的村去找找,看看还能找到吗?明天最少还得准备十头,就趁晚上人把猪送过来吧。”
李老憨看到明天还有,顿时乐开怀了,笑着拍拍胸膛说:“行,别的干不了,十里八村找几头猪,我还是有信心的。”
第八章 水泥厂()
第二天,早上四点钟李渔他们才开始动身。
骑自行车的时候需要三四个小时才能到,现在开着拖拉机过去只需要一个多小时不到俩小时就行了。
只不过在这个季节开拖拉机确实是个受罪的活计,太特么冷了,穿着军大衣,皮靴还是觉得冷,好在他们是两个人,还可以轮换一下,一个人在前面开车,另一个人还可以去后边车斗里盖着被子暖和一下。
不过现在的路确实是不太好走,省道也就是尽量平整一下,还没有铺设柏油,到处都是石子小坑之类的,开时间长了最后会垫的都会失去知觉。
等到了和侯有才商议的地点的时候,还差十几分钟才六点,两人在路边找了一些玉米秸秆开始烤火。
侯有才到的时候,身子也暖和的差不多了。
“哎呀,李兄弟,你这是鸟枪换炮啊,这次拉了多少猪啊?你就不怕砸手里吗。”侯有才走到近前看到是李渔,才开始一惊一乍,带点抱怨语气说道。
李渔早就料到侯有才会有想法,但是他也没在很乎侯有才的看法:“侯哥,我给你带了四扇肉,但是我这大车来一趟得喝多少油啊,你要是都要,一共六头猪,都给你,你要不要,我就去别的厂子。”
侯有才知道自己的抱怨无意义,也没有纠结这方面,听到李渔说不会去跟他在一起摆摊,也就放心了。
“我可没那么多钱啊,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还是稳妥点好。”侯有才道。
听到侯有才这样说,李渔到是高看了侯有才几分,能够在欲望面前懂得进寸的人,在加上几分眼光,绝对不会被时代埋没掉,至不济也能混成中产。
经过简单的寒暄后,两方赶紧的开始进行交易了,很快就把侯有才要的猪肉称好,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行,那一会我去一棉门口找你。”李渔对侯有才说道。
侯有才要看今天卖的结果如何,才能确定明天的进货量。
……
很快李渔开车就到了二棉的门口,找了个人打听了一下附近的黑市在哪。刘爱国留下看车,李渔一个人走到菜市场,看到已经有人在摆摊。
这一次李渔就直接的走到卖肉的摊位面前,直接就问:“老板,你需要猪肉吗?能给你,你也知道现在的猪肉什么价格。”
老板也没废话,鄙视的说道:“多少量,拿货价多少?”
“八扇肉,五块五,能要多少。”李渔没废话,直接说道。
听到李渔报的这个量,老板心里很惊讶,以为又是那个家里剩下了几十斤,不敢出来卖,才想到要卖给他,本来还准备低价收呢,现在知道李渔是个明白人,也就熄了占便宜的心思,带点讨好的说:“兄弟,你看能不能便宜点?”
李渔笑了笑说:“一口价五块,只卖给你一家,你看能要多少?不要就卖给别人了。”
说完,还转头看了看其他卖肉的摊位,威胁的意思不言而明。
那老板稍微琢磨了一下,寻思了一下兜里的钱,咬了咬牙说道:“那你给我来三扇吧。”
李渔见这老板很上道,指了指离这不远的拖拉机,告诉他就在那边,老板招呼了一下旁边的摊位老板他帮忙看着下摊子,就跟着李渔去拖拉机旁边交易。
等到了拖拉机旁边,老板看了看猪肉,直呼这肉质量可以,油水很足。
李渔告诉他明天还可以送,问他还要吗?问他还要吗?这老板到时干脆,说明天至少还是要这个量李渔多备货。
这个早上,李渔去了,石钢和石药这两个国企旁边的黑市,跟在二棉时一样,都是简单干脆的就成交,而且都告诉李渔最少还是这个数的量李渔放心的去备货。
汽车城李渔准备明天的时候再去,其他的一些小的黑市,李渔就准备放弃了,弄太多难免会被有心人发现。
现在这个时代果然都是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
只要敢想敢干,就没有什么干不成,难怪人们都说改革开放的时代,遍地都是机遇。
整个春节前这段时间,李渔每天就是给这五个代理点送肉,收猪,杀猪,隔天送肉,看着钱包里的钱,一点点的充实起来,李渔发现自己越来越这种感觉。
每次送完肉以后李渔都会去报摊,买几份当天的报纸,每天只要有时间都会翻一翻报纸上的信息,别人还以为李渔在钻研国家政策。
其实李渔只是在看报纸上的一些承包信息,那个企业最近比较红。
84年的时候,美联社报道了一个叫步鑫盛的人,当时社会上到处都是:“步鑫盛神话”,渐渐的成一名专家,经营大师。
步鑫盛本来是一个衬衫厂的厂长,因为打破一些吃大锅饭的做法,他在厂里搞奖金制度,喊出“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口,很快就扭亏为赢,并且吞并好多家企业。仅新华社一家就在一个月里报道27篇文章,可想当时“步鑫盛热”有多流行。
但是就是因为上级部门希望希望他发光发热,需要这样一个舆论的宣传阵地,在专家们的建议下,实现一条龙生产,组建一个西装厂和一个印染厂。不过在85年就难以为继,在88年就被免去厂长职务了。
另一个在比较出名的就是马胜利承包造纸厂,84年5月左右,一封大字报,贴到石门造纸厂门前,说要承包这个没落的石门造纸厂。
经过马胜利的努力改革,造纸厂确实起死回生,但是经过盲目的扩张,要建造造纸业的托拉斯,全国各地的造纸厂都要他收购,要收购100家造纸厂。
所以这时候的承包转让的信息在报纸上有很多。
再离春节还没几天的时候,终于让李渔发现了一条能让他敢兴趣的东西了,清湾水泥厂承包信息。
大概的了解了一下,李渔就觉得要去承包这家企业。
清湾水泥厂在县城的东边,清河的下游,属于乡镇企业的一种,因为经营不善,现在要承包,希望有志之士能够承包这个厂子。
这时候也是猪肉市场的竞争越来越大,也是该停掉方面了。
现在李渔对这个很感兴趣,打算有时间就去清湾镇谈一谈这些。
第九章 新的开始()
亲爱的们,前边稍微更改了一下设定,大家可以从新看一看,有什么建议可以直接留言告诉我,谢谢。
……………………
这段时间李渔确实累坏了,每天天不亮就要披星戴月的去省城送肉,回来后又加紧去杀猪,后边这段时间每天最少都要杀十几头猪。
在小年那一天,李渔彻底的停掉了贩肉这个活计,不是李渔不想干下去了,年底竞争太大了,好多农民家里都杀猪了,去黑市卖猪肉的越来越多。
这个世界上聪明人还是很多的,看着别人在赚钱,所以很快就有人跟风了,价格更是一天比一天低,利润一天也比一天少,所以还是趁早停了吧。
李渔也是说停就停,绝不纠结的人,在小年那天送了最后一批,告诉侯有才那些人,以后不再送了,那些人也知道利润不高了,这段时间赚的也不少了他们也该低调一下了。
不管他们听不听他的,总之情分尽到了,别到时候被抓了典型怪李渔没提醒。
毕竟共事一场,李渔也希望他们能过个好年,有个好下场。
等送货回来,开车把刘爱国送回家,回来后李渔狠狠的睡了一觉。
早上九点多才起床,这是李渔重生后唯一的一次睡懒觉。
吃完早饭,李渔开始清点自己这段时间的收益了,最后清点了一下,李渔才发现原来这段时间转了这么多钱。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这段时间一共卖了260多头猪,共赚243286元,一共干了40多天,平均每天都有6000多的收入。
俩字,值了,的辛苦都值了。
李渔把的钱都装进自己的挎包里,背在身上后,然后又从包里掏出五万,放进床下的箱子里后,李渔发动拖拉机,直接开去县城了。
幸好这时候没有什么规定,不然拖拉机根本白天就进不了城。
李渔到了县城后,直接先去的银行,避免引人耳目,特意每个银行存了五万,整整一大书包的钱,换了三张存折,这时候李渔才放心,不然真是不敢随便出门啊。
虽然去年经过了一轮严打,现在社会治安好转了,但是财帛动人心,难免别人不会对铤而走险啊。
等把钱都存好以后,李渔才去找刘爱国,毕竟跟着跑了40多天,没有他早把李渔给累趴下了。
给刘爱国准备了三万元,不多不少是那么个意思,不管他要不要自己都要表示。
到了刘爱国以后,家里只有刘爱国自己一个人。
李渔从挎包里直接掏出了三万块,放到桌子上了,告诉爱国:“爱国,这是三万块,也没给你买别的东西,你收下来,你找个时间存上,自己花也好,交给家里也好,你自己安排。”
刘爱国听到李渔这么说,顿时就急了:“你这是干嘛啊,不是说好了给你帮忙吗,你做生意用钱的地方多着呢,你要是想感谢我,为我买几瓶酒买几条烟就行。”
“给你你就拿着,我还能差着三万块吗。”李渔霸气的说道。
“我吃肉怎么也得给你留碗汤吧,对了,你工作安排的怎么样了?”李渔问题。
“我叔说了,好像是要安排到土地局上班,年后就上班。”
“那你把钱收起来,去工作以后,别乱伸手,缺钱给我说,别一点蝇头小利就丢了大好前程。”李渔嘱咐道。
刘爱国的叔叔刘明奇是清河的公安局的副局,复转军人安排工作,也符合政策,刘爱国到土地局上班看来是板上钉钉了。
现在李渔想起来了,刘爱国上辈子就是吃拿卡要,弄出的事挺大,要不是有个副局的叔叔,说不定就要判几年了,最后只是撤职完事。后来跟着他姐夫去搞建筑才发家了。
所以李渔赶紧嘱咐爱国,不想让他把大好前程给耽误了。
听了李渔的话,刘爱国才妥协了:“行吧,你到时候要钱给我说,你以后打算做什么啊?还要做个二道贩子吗?”
说完,把钱藏到自己的小金库了。
“对,这才对嘛,等你当上大领导了,我也好沾沾光啊,我具体还没想好,打算有时间去清湾镇那个水泥厂看看。”李渔打了个哈哈道。
“那不是都要破产了吗,都开不出工资了,前段时间还来县城上访了,你淌那浑水干嘛。”刘爱国好奇的问。
李渔现在也不想解释太多,随口说道:“就是纯好奇,毕竟要弄个身份啊,走吧,快中午了,咱们去吃饭,好好犒劳犒劳你。”
“走,今天好好宰一顿大老板。”刘爱国打趣道。
第十章 偶遇()
清河第一招待所,属于清河的政府招待定点饭店,吃饭住宿都在一起,八十年代时,在清河想当的火爆,一层大厅接待社会各界人士,一般老百姓很少来这边,一顿饭一两百,够一个四口之家半年的生活费了。
二层属于各种包间,只有各级领导和真正的有头有脸的才能在里边吃饭,可以说没有一定的身份想在里面包个包间门都没有。
到了九十年代直接被各种饭店,各种酒店打败,慢慢的破败了,最后县政府搬迁后,这边也直接承包给私人做起了培训学校。
并不是饭菜不够口味,而是服务态度没有跟上,在想扭转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就特别难了。
李渔这次直接带着刘爱国到了一招,忙了一个多月,怎么也不能随便在路边找个苍蝇馆子应付过去,即使刘爱国没意见,李渔也不能这么办,情谊就是在这种小事小细节上慢慢体现出来的。
等李渔带着刘爱国到了一招门口后,刘爱国夸张的说道:“不是吧,太奢侈了,咱们随便找个地方就行啊,自己人没必要来这种地方的。”
刘爱国是真心觉得奢侈啊,虽然赚了点钱,没外人,没必要来这种地方破费。
李渔笑着说道:“今儿,咱们就在这里了,没有啥破费的。”
李渔说着就要准备进去了。
刘爱国听到李渔这样说,知道他今天是认真的,没在说别的。
等俩人进去以后,大厅已经坐得差不多快满了,只还有零星的几个空位。
这时候有个男领班走了过来,扫了一眼,穿着旧军装的李渔和刘爱国,阴阳怪气的说:“你们来干嘛?是不是来错地方了,咱们这边可不便宜。”
刘爱国一听这个领班的话,火气顿时就上来了,怒骂道:“你特么狗眼看人低啊,谁特么吃不起你们的饭?啊,你们就是这么为人民服务的吗?”
李渔看到其他食客,在这边看了过来,连忙说道:“好了,我们是来这吃饭的,你看我们坐那?爱国你少说几句。”
等两人坐好以后两人点了四个菜一个汤,都是一些特色菜,什么京酱驴肉,红烧肉,还有两个素菜,外加一个乳鸽汤。这时候的味道做得还是相当地道,看着现在茅台也必将便宜,李渔有点了两瓶茅台。
等服务员走了以后,李渔才对刘爱国解释道,没必要跟底层的小人物计较,他们的未来就那么大了,即使吵赢了,最后上菜的时候偷着给你吐口唾沫你也不会知道的。
没过一会,菜就都上来了,两人把酒打开,很快就开始推杯换盏起来了。
“爱国,来干一杯,以后去了单位,好好干,男人要么有权,要么有钱,只要你有权了,一切想要的都有了。”李渔带着醉意对刘爱国说道。
“但是你也要想清楚了,只有你走的更高了,你才能真正的有权,想要有权你只能真正的为人民办事,歪门邪道不要去沾。”
“嗯,我知道,你也努力赚钱,争取做个成功的商人,”刘爱国也明显的带着醉意说道。
李渔其实挺能喝的,一斤多的量没问题,只是很少喝,自打重生这一个多月来,从没喝过,这次喝酒也是想借着酒意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发泄出来。
憋在心里太苦了,苦的说不出口,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能与人言不过一二三。
当李渔再跟刘爱国推杯换盏时,从二楼走下来两男两女。
从楼上下来的两个女的是江小柔姐妹两个,两个男的正是县长之子周康和他表弟朱小强。他们刚参加的是两家家长组织的家宴,主要是让周康和江小柔他们两个认识一下,两家都有一些联姻的意思。
“诶,姐,那不是你那个老同学吗?”江小倩带着惊讶的口吻,对着江小柔说道。
江小柔向妹妹指的那个方向看过去,正是李渔和刘爱国两个人,李渔这时候已经喝的脸上有些微红。
江小柔眉间轻轻一皱,心里顿时委屈的不行,自己一个人还傻傻等着李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