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霍大人忠心可鉴,皇上会明白大人一片苦心。”李宏宇闻言不由得暗自苦笑了一声,不动声色地向霍维华点了点头。
虽说霍维华有投机的心理,可在红丸案后他还敢向天启皇帝献药,不得不说勇气可嘉。
或许是因为红丸案的余波未尽,天启皇帝张贴求医皇榜后固然在市面上引发了强烈的反响,但没有一个人敢前来献药。
这不仅仅是因为红丸案,还是因为对东厂和锦衣卫的惧怕,使得一些想要浑水摸鱼的骗子知难而退,一旦他们献的药失灵的话那么肯定会被东厂和锦衣卫的人修理。
自从魏忠贤掌权后,谁也不愿意招惹现在如日中天的这两大衙门,被其盯上后不死也要脱层皮。
霍维华这个时候站出来肯定冒着非常大的风险,在李宏宇看来除了投机心理外还有对天启皇帝的忠心,万一这“灵饮露”管用的话那么不仅救了天启皇帝也会令其登上权力的巅峰。
“少傅,皇后娘娘有请。”李宏宇和霍维华、顾秉谦等人寒暄了没多久,一名内侍过来躬身说道。
李宏宇于是向顾秉谦等人一拱手,跟着那名内侍快步进了一旁的屋子。
“见过皇后娘娘。”来到床榻前,李宏宇望了一眼入睡的天启皇帝,轻声向坐在床边的张嫣拱手行礼。
张嫣挥了一下手,屋子里伺候的宫女和内侍纷纷躬身退了下去,李宏宇立刻意识到张嫣有事情要交待他。
“少傅,皇上服药前已经立下了传位遗诏,一旦皇上宾天你要前去宣旨,让信王一承大统!”
果然,等下人们都退下后,张嫣从一旁桌子的抽屉里拿出一道圣旨,神色严肃地交到了李宏宇的手里。
“臣谨遵圣旨。”李宏宇早就猜到了会是这个结果,结果圣旨后郑重其事地回道,看来天启皇帝不愿意皇权旁落到皇族别的分支,故而选择了信王。
“少傅,此事事关重大,千万不可让外人知晓,皇上希望信王能顺利登基!”由于事关重大张嫣有些不放心,不由得开口叮嘱道。
原来,天启皇帝已经感觉到自己的病情变得非常严重,恐怕时日无多,因此留下了遗诏正式确定了大明皇位的继承人,以防不测,就算他忽然驾崩了也不至于导致朝堂上的局势大乱。
其实,如果不是被逼无奈的话天启皇帝才不会选择服用“灵饮露”,他这也是没有办法必须要放手一搏,故而把希望寄托在了“灵饮露”的药效上,希望能救他一命。
“皇后放心,臣一定严守秘密!”
李宏宇闻言向张嫣一躬身,信誓旦旦地回答,很显然他现在是天启皇帝唯一信任的人,否则不会把如此重要的遗诏交给他。
身为大明天子,天启皇帝不得不为信王的登基铺好路,在这种特殊时期他唯一能相信的人就是李宏宇,故而选择把遗诏交给李宏宇以防不测。
李宏宇不仅是天启皇帝最为信赖之人,而且还是信王朱由检的老师,这一层关系足以保证李宏宇忠于朱由检。
尤为重要的是,天启皇帝让李宏宇来宣读遗诏其实是给了李宏宇拜入天启皇帝门下的投名状。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朱由检以后肯定会启用新的朝臣来治理军国事务,天启皇帝希望他能继续重用李宏宇,因为李宏宇可是中兴大明的根基之臣。
李宏宇离开天启皇帝房间的时候表面上看两手空空,实际上天启皇帝的遗诏被他藏在了宽大的文官官袍衣袖里,外人根本看不出来。
说实话,李宏宇并不喜欢文官的官袍,虽然看上去非常光鲜靓丽但威严有余而实用不足,他可不想每天花费不少时间来打理官袍。
可现在正是官袍帮了他一个大忙,使得他神不知鬼不觉地带走了天启皇帝的遗诏。
与顾秉谦等人寒暄了几句后李宏宇告辞离去,他现在需要处理纷乱的军政事务根本没有时间在西苑里耗着。
再者说了,李宏宇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把遗诏妥善保管,等天启皇帝驾崩的时候拿出来让信王登基继位,一承大统。
晚上,少傅府。
“相公,皇上看来对你是信赖有加,否则不会把如此重要的物件交给你。”
卧房里,赵欣打开遗诏查看了一番后合起来放进了桌上的锦盒里,不无感慨地说道,这等于把大明的江山托付给了李宏宇,如果李宏宇篡改诏书的话那么信王将无法登基。
“皇上是想让相公继续辅佐信王。”
李宏宇不由得叹了一口气,放下手里的茶杯苦笑着向赵欣说道,“相公曾经说过,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大明现在可谓是千疮百孔,即便是中兴也只不过是表面的繁华而已,昙花一现!”
历经两百多年的时光,大明各个阶层的矛盾已经激化到了一个难以调和的地步,尤其是土地的兼并简直触目惊心。
即便是雄心壮志的天启皇帝,也没办法改变这个现状,否则天下间的既得利益集团将群起而反,他只能延迟矛盾的爆发而无法消除,大明终究是要亡的。
“相公,你真的打算以后久居江南,不理朝中的事务?”赵欣迟疑了一下,然后试探性地问道。
她自然清楚李宏宇的打算,李宏宇在辅佐了天启皇帝后也算是报了万历皇帝的知遇之恩,以后就准备到江南拓展海外贸易事宜,远离朝政。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相公先前之所以能够在朝堂争斗中置身事外,就是因为相公远离朝堂,如今信王年少,相公可谓是当朝权臣,如不急流勇退的话,恐怕张居正的遭遇就是相公的下场!”
李宏宇闻言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苦笑着向赵欣说道,“相公这样做也是明哲保身,以全君臣之义,任何天子都不希望自己的身边出现一个权势熏天的臣子!”
“相公所言甚是,皇上已经把朝政大权交给相公,如果相公在信王登基后依然留在京城的话难免受到信王的猜忌,还是离开的好。”
赵欣微微颔首,觉得李宏宇这番话可谓是高瞻远瞩,这天下毕竟是姓朱,李宏宇越能干越会受到信王的猜忌,在加上有心之人的挑拨,届时李宏宇可能连海关司都收不住,故而不如见好就收。
“娘子,咱们都是皇上的人,虽然皇上想要把咱们留给信王,但一朝天子一朝臣,信王肯定有自己的打算,因此咱们没有必要留在这里碍眼。”
李宏宇笑着握住了赵欣的手,“你跟我一起去江南,咱们该给轩儿添个弟妹了!”
“相公说了算。”赵欣闻言俏面一红,有些忸怩地回道,这些年来她跟李宏宇聚少离多,饱受相思之苦,自然不愿意再跟李宏宇分开。
况且,李宏宇说的没错,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帝登基通常都会启用自己的班底。
虽然两人是信王的老师属于信王的嫡系,但李宏宇的权力实在是太大了,固然现在信王依赖李宏宇执掌朝政,但随着信王年龄和权威的增长李宏宇将成为其帝王路上的一块绊脚石。
因此,与其留在京城被信王猜忌,不如早点儿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以策周全。
此时此刻,天启皇帝绝对想不到被他委以重任的李宏宇会萌生退意,不过想想也是,李宏宇现在位高权重,信王是新帝登基,固然短时间内两人能和平共处,可时间一久势必心生间隙。
毕竟,信王不是天启皇帝,没有跟李宏宇之间的那种默契,也没有风雨同舟共患难的经历,还没有天启皇帝的心胸和魄力。
尤为重要的是,李宏宇在天启皇帝执政的时候一直都没染指京城各大部院衙门,只是守着海关司,而天启皇帝为了稳固朝局在遇刺后把军政大权交给了李宏宇,这势必成为了横在李宏宇和信王之间的隐患。
对于天启皇帝而言,李宏宇是跟其一起打天下的亲信功臣,而对信王来说李宏宇则是位高权重的权臣不好驾驭。
因此,李宏宇萌生退意并不仅仅是因为大明已经无药可救,还与如何维持与信王的关系休戚相关。
为了使得信王一直信赖于他,李宏宇必须要离开京城这个大明权力的中枢,只有这样才不会触及信王的君威。
信王虽然现在年少但始终会长大,对于执政初期的一些经历将会记忆犹新,李宏宇可不想给信王留下一个权臣的印象,那样以后可就很难洗白了。
第八百二十八章 目光长远
第二天一早,李宏宇接到了西苑传来的好消息,服用了“灵饮露”的天启皇帝病情得到好转,已经能下床走动,召集其与朝廷文武大臣到西苑觐见。
李宏宇并没有因为这个消息感到高兴,眉角反而浮现出一丝忧愁,很显然这个“灵饮露”并不是医治百病的灵药,肯定与泰昌皇帝所吃的“红丸”一样,里面添加了一些不该有的东西,进而导致了天启皇帝精神亢奋。
换句话而言,天启皇帝现在的病情好转不过是人们常说的回光返照而已。
李宏宇与天启皇帝打了近十年的交道,自然清楚天启皇帝的性格,天启皇帝之所以会迫不及待地服用“灵饮露”,恐怕不是期望能治好他的病,而是希望争取时间来安排后事,所以才会在身体有所“好转”后立刻召见群臣。
当李宏宇抵达西苑时,顾秉谦和张惟贤等朝中重臣已经来了一大半,聚在天启皇帝房门外的院子里等待天启皇帝的召见,相互间低声议论着,都在谈“灵饮露”的神奇效用。
就在昨天,天启皇帝还是一个连起身都困难的人,可现在却能下床行走,不得不说“灵饮露”果然是奇药。
兵部右侍郎霍维华更是被众臣围住恭维,霍维华的脸上泛着兴奋的红光,或许就连他也没有想到这“灵饮露”竟然会如此有效,使得他立下如此大功。
见李宏宇前来,现场的人们纷纷迎上来迎接,现在天启皇帝正在房间里见李太后和信王等皇族的人,随后才召见他们。
“皇上有旨,宣李少傅觐见。”李宏宇来了没多久,正在跟顾秉谦说着话时,一名内侍从大厅里出来高声宣道。
李宏宇于是整理了一下官服,在群臣的注视下跟着那名内侍前去见天启皇帝。
大厅里,福王和信王正坐在椅子上低声说着话,由于大明的皇族都被分到了地方上,故而京城里就他们两个亲王。
相对于福王和信王,现场的几名天启皇帝的妃嫔则显得拘束了许多,纷纷坐在那里默不作声地品着茶。
李宏宇向两人微微一躬身后进了一旁的套间里,天启皇帝正在跟李太后和朱徽母女谈笑,张嫣在一旁作陪。
“少傅,你来的正好,乐安公主准备去你们海关司的西洋学院受教,这件事朕准了,就交给你去办了。”
见李宏宇进来,天启皇帝笑着向李宏宇说道,他的脸色有些红润,精气神显得很好,完全看不出来身患重病。
“臣遵旨。”
李宏宇见状心中无奈地叹了一口气,向天启皇帝一躬身后回道,天启皇帝现在表现得越是精神焕发那么就意味着越危险,天知道那个“灵饮露”里有什么不该有的东西。
朱徽一脸兴奋地望着李宏宇,天启皇帝刚才问她有什么心愿,她于是趁势说想去上海的西洋学院里学习西洋知识。
原本,朱徽以为天启皇帝不会答应她,可没成想天启皇帝出人意料地御准了此事,以后她就可以离开京城,以后有更多的时间跟李宏宇在一起,同时也能学到丰富的知识。
寒暄了一阵后李太后和朱徽起身离去,毕竟天启皇帝大病初愈她们不能耽误天启皇帝太多的时间,天启皇帝宣信王来见。
对于信王天启皇帝一向是疼爱有加,毕竟他可就这么一个弟弟自然是悉心呵护,虽然信王已经获封亲王爵位但得以留在京城。
“皇弟,你要记住,魏忠贤虽然不讨朝臣的喜欢,但此人恪谨忠贞,可计大事,是一把巩固皇权的宝剑,轻易弃之不得!”
天启皇帝与朱由检叙了一番兄弟情义后语峰一转,郑重其事地叮嘱朱由检道,他可是知道京城的东林党人可没少说魏忠贤的坏话,朱由检肯定也听说了不少,他的老师里可有东林党的人。
为了使得朝堂的派系势力均衡,天启皇帝在任用东林党和反东林党的官员上基本上一碗水端平,这就使得朱由检的老师有朝中两大派系的人。
天启皇帝现在绝对不会想到,他原本平衡朝堂势力的举动会对大明未来朝局产生深远的影响,年少的朱由检心中已经有了自己对事物的看法。
在西苑遇刺之前,没人会料到朱由检有机会一承大统,如果天启皇帝早知如此的话绝对不会给朱由检安排东林党人为老师,而且教授其驭下之道。
“皇兄放心,臣弟记下了。”
朱由检闻言微微怔了一下,没想到天启皇帝忽然之间提到了魏忠贤,于是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有些不明白天启皇帝为何会跟他说这种话,他跟魏忠贤可没有任何交集。
诚然,前段日子因为天启皇帝身体抱恙有传言说朱由检会继承皇位,可现在天启皇帝服用了“灵饮露”后已经康复得很好,故而朱由检自然不会跟皇位的事情联系起来。
一旁立着的李宏宇心中暗自感慨,天启皇帝这是想给朱由检留一把威慑百官的刀,而这把刀自然就是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八个字生动形象地概括出了魏忠贤对皇权的忠心。
大明现在已经到了不破不立的地步,需要魏忠贤这样的人来打破旧的格局,唯有这样大明才能浴火重生,天启皇帝已经清晰地看见了大明所面临的弊端,因此采用雷霆手段来解决。
信王离开后,福王被内侍宣了进来,这是福王进京后第二次见天启皇帝,从面容上来看天启皇帝的精神好了许多,这使得他的心中五味杂陈,萌生了深深的失落。
“皇叔,你觉得朕登基后将大明治理得如何?”天启皇帝让福王落座后,笑着开口问道。
“皇上登基以来励精图治,建树良多,其文治武功令臣钦佩。”福王一躬身,有条不紊地答道。
“皇叔过谦了,朕只不过是顺应天命而已。”
天启皇帝闻言微微一笑,意味深长地向福王问道,“大明如今暮气沉沉,皇叔是守旧之人,而信王则是革新之辈,为了大明的长治久安,唯有除掉大明的那些顽疾,皇叔以为如何?”
“皇上慧眼如炬,臣正是那守旧之人,只想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信王乃初生牛犊,其锐意进取之心远胜于臣!”
福王闻言脸上不由得闪过惊讶的神色,万万没有想到天启皇帝会提到这件事情,拿他和信王比较,随后稳定了一下心神后答道。
“皇叔,你是朕和信王的亲叔叔,皇爷爷子嗣不盛,以后大明真的遇到了什么难事,朕和信王能依仗的唯有几位皇叔。”
天启皇帝闻言微微颔首,沉吟了一下后郑重其事地望着福王说道,“皇叔,你已经探视了太皇太后,尽了人子孝道,明天就离京吧,王府离不开皇叔。”
“臣遵旨。”见天启皇帝下了“逐客令”,福王心中顿时感到一阵黯然,不过他已经破例见了郑氏太皇太后,天启皇帝对他也算是仁至义尽。
李宏宇冷眼旁观着眼前的这一幕,天启皇帝很显然是在敲打福王,并且点明了选信王继承皇位的原因。
固然朱由检现在年少不如福王老成持重,但也正是这样朱由检才能破旧推新,打破大明现有的局势,而福王因为经历了太多的人情世故,因此肯定以守旧为主,不会对大明的那些弊端大动干戈。
李宏宇这时才明白过来,天启皇帝选朱由检继承皇位经过深思熟虑,并不单单只是亲情在里面,福王和朱由检两人相比较的话,自然是年轻气盛的朱由检更有可能对大明进行大刀阔斧的革新,消除存在的弊端。
福王见完天启皇帝后进宫向郑氏太皇太后道别,当他把天启皇帝病情好转并且让他明日离京的消息告诉郑氏太皇太后后,郑氏太皇太后是大吃了一惊,一颗心一下子跌到了冰点。
她万万想不到霍维华进献的“灵饮露”竟然真的有效,这样一来就等于断了福王登基的希望。
“母后,皇上是锐意进取之臣,孩儿与其相比太过墨守成规,如今大明内忧外患,这个皇帝可不是那么好当的。”
福王倒是看得比较开,微笑着开口劝道,经历了上次争位失败,以及看见了天启皇帝登基后的种种作为后他对皇位的渴望已经没有先前那样强烈,或许老天给了他皇帝的命但他没有皇帝的运气。
“这个霍维华……”郑氏太皇太后现在也无可奈何,毕竟天启皇帝君威已盛她根本无法抗衡,唯有心有不甘地怨恨起了霍维华,如果不是霍维华的话福王的机会可就大了。
李宏宇直到中午才离开西苑,天启皇帝召见朝廷众臣的时候他悉数在场陪同,由此可见天启皇帝对他的器重。
然而,李宏宇的心情却显得异常低沉,天启皇帝之所以这样做无疑有“托孤”的意味,天启皇帝的身体如何自然自己最清楚了,如果世上真有那种医治百病的灵丹妙药那么以前的那些皇帝也就不会病死了。
天启皇帝在召见朝中各部院大臣的时候把他对大明未来几年的规划明确表露了出来,李宏宇的任务就是督导这些规划得以实施,届时朱由检经过几年的磨砺后足以驾驭朝政。
可天启皇帝不知道,李宏宇已经决定“撂挑子”,因此他的期望将化为泡影,他这也是病急乱投医,李宏宇岂能按照他的意愿来行事,搁给外人来看的话这岂不是擅权之举?李宏宇可不想成为第二个张居正。
第八百二十九章 午夜惊变
临晨时分,夜深人静。
咚咚……
忽然间,少傅府的大门前响起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夜色的沉寂。
“什么人?”很快,两名挂着腰刀的门卒打开了侧门,手按刀柄警惕地望着站在门外的一名内侍。
“杂家是皇后娘娘身边的侍从,奉娘娘懿旨前来见少傅大人。”那名内侍擦拭了一下额头上的汗水,急声向那两名门卒说道。
“请随我来。”待查看了那名内侍的腰牌后,一名门卒向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