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驭大明-第4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公担心宁远城的防御工事修建得太好了,关外的驻军一撤退的话建奴肯定会趁势追击,而袁崇焕等人必定死守宁远。”

    李宏宇闻言顿时就是一声苦笑,神色郁闷地向山下樱子说道,“如果他们逼退了建奴,那么皇上就将无法再收缩兵力于山海关,将不得不继续经营关锦防线,而这将耗费大明众多的钱帑。”

    “早知道这样的话,相公就不送孙大人那二十门红夷大炮了。”

    说着,李宏宇叹了一口气,他哪里想到事情会演变成如今这个局面,本以为帮了孙承宗,谁成想却间接导致了宁远大捷的发生。

    由于李宏宇对明朝历史了解有限,再加上后世资料加了不少戏说的成分,故而他并不知道宁远大捷的经过和因果,只是清楚袁崇焕打了宁远大捷。

    如今看来,袁崇焕的宁远大捷破坏了天启皇帝收兵于山海关的战略部署,使得明军陷入在关外与后金的消耗战中,着实不是一个明智之举。

    不知为何李宏宇有些希望袁崇焕战败,从长远来说放弃关外之地固守山海关以及长城才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这并不是说李宏宇不希望在关外与后金决战,实在是关外的明军太让他失望了,一个柳河之战已经足以说明很多问题。

    “相公,建奴两年多前才大败,这次真的会来进犯?”

    山下樱子见李宏宇担心天启皇帝的计划受到破坏,于是忽闪了一下明亮的双眸后好奇地问道,难道后金还没有被上次的战事打疼了。

    “建奴物资贫瘠,唯有以战养战,同时打通与大明边贸的通道。”

    李宏宇闻言点了点头,然后郑重其事地说道,“石门山之战使得建奴吃了不小的亏,依努尔哈赤的性格肯定会来报这个仇,同时也是鼓舞建奴的士气,故而肯定要趁着官军撤退而趁机渔利,他需要胜利来稳定人心。”

    “相公,如此说来皇上想要以山海关为屏障抵抗建奴的圣意无法得以施行?”

    山下樱子从李宏宇冷峻的神色上知道李宏宇也想收缩防线于山海关,可宁远城的袁崇焕等人十有**要固守,而且从李宏宇的言行中很可能会击退后金,于是狐疑地问道。

    “相公担心努尔哈赤会故意落败,他应该也清楚一旦官军收缩防线那么他将会被孤立在关外。”

    李宏宇闻言微微颔首,神色严肃地向山下樱子表明了他的担忧,以努尔哈赤的能力自然能看得出来明军一旦入关后金就会陷入被动,无法从大明得到人口和补给,也会被大明切断边境上的贸易路线,肯定会有所行动。

    “故意落败?”

    山下樱子闻言双眸浮现出诧异的神色,随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明白了李宏宇的意思,李宏宇是担心努尔哈赤故意打个败仗,这样就能拖住明军使得其无法放弃关锦防线!

第八百零一章 取舍之间

    辽东,沈阳城,后金汗宫。

    后金八旗旗主以及诸将齐聚在议事厅,相互间谈笑风生,他们已经知道明军开始从锦州等地撤退的事情,好像要放弃这几年一直努力修建的关锦防线。

    这对后金而言可是一件大好事,消除了后金的心腹之患。

    “四贝勒,你说大汗这次把咱们找来是不是要攻打大明了?”谈笑间,一名将领饶有兴致地问向了在那里慢条斯理品着茶的皇太极。

    听闻此言,屋子里正在说笑的人纷纷望向了皇太极,皇太极的战争嗅觉非常灵敏,故而大家想听听他对这次努尔哈赤把众人从辽东各地召来议事的看法。

    “天威难测,本贝勒也不知道是否要打大明。”

    皇太极闻言微微一笑,有条不紊地回道,他是一个心机缜密的人,自然知道谨言慎行的重要,因此岂会在众人面前卖弄,这可是一件犯努尔哈赤忌讳的事情。

    众人闻言顿时哄笑了起来,既然皇太极不想说大家也就不再追问,继续聊着先前的话题,反正等努尔哈赤来了大家就能知道他的决定。

    皇太极不动声色地放下了手里的茶杯,眉头微微皱着,与兴高采烈的其他人不同,他并不觉得明军撤进山海关是什么好事儿,如此一来就等于把后金个隔在了山海关外,使得后金无法再从大明那里得到物资和人员的补充。

    显而易见,以辽东的贫瘠根本不利于后金的发展壮大,需要大明的人员和物资,一旦明军防守长城防线,那么要想攻进长城将非常困难。

    “大汗到!”就在皇太极陷入沉思的时候,一个洪亮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屋子里的谈论声嘎然而止,所有人都站起身望向了门口,伴随着一阵咳嗽声努尔哈赤在侍卫们的簇拥下进了门。

    “参见大汗。”皇太极等人纷纷躬身行礼。

    “都坐下吧。”努尔哈赤在议事厅正前方的座位坐下,一边咳嗽着一边向现场的人向下按了一下手。

    “诸位,想必大家都知道明军准备撤回关内,大家觉得咱们下一步该如何做?”等众人落座,努尔哈赤环视了一眼现场,不动声色地问道。

    “父汗,自然是趁着明军撤退之际进攻了,一举打到山海关下。”听闻此言,三贝勒莽古尔泰想也不想地就开口,意气风发地说道,“自此以后,关外就是咱们的天下了。”

    “三贝勒说的对,咱们正好趁机夺了关外之地!”二贝勒阿敏和在场不少将领纷纷开口附和,他们跟莽古尔泰想到了一起。

    努尔哈赤微微颔首,不过眉关却微微一皱,这一幕被坐在下首近前位置的代善和皇太极敏锐地注意到。

    代善心中觉得有些奇怪,难道努尔哈赤不想夺取辽西之地?

    随后,代善不由得望了皇太极一眼,之间皇太极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好像明白了什么,心中顿时更加疑惑,看来皇太极好像猜到了什么他不知道的东西。

    “大贝勒,你呢?”努尔哈赤见代善和皇太极没有表态,于是咳嗽了两声后问向了代善,想知道两人是何想法。

    “回父汗,儿臣觉得明军既然要走那么肯定是有什么原因不能再守关锦防线,因此咱们应该把他们拖住才对,只有把他们拖在关外肯定会对明军不利。”

    代善现在还没有想明白其中的玄妙之处,不过他已经没有时间过多地考虑,故而沉吟了一下后斟酌着向努尔哈赤回道。

    努尔哈赤闻言眼前亮了一下,虽然代善回答得比较笼统没有说到点子上,但这已经非常难得可贵,至少他知道不应该让明军轻易撤回山海关。

    暗中留意着努尔哈赤神色变化的代善见状顿时松了一口气,看来他猜得没错,努尔哈赤果然不想在明军撤离后占据关外之地,可这究竟为什么,他百思不得其解。

    或许……

    代善望向了坐在他斜对面的皇太极,只见皇太极面色波澜不惊,好像已经猜出了努尔哈赤的心意。

    “四贝勒,你如何看?”

    努尔哈赤的视线随后也落在了皇太极的身上,沉声问道,对于皇太极他心里还有有着不少的信心,在他所生诸子中皇太极的军事天赋最高,故而一定能知道他的心思。

    “回父汗,儿臣赞同大贝勒的话,明军越是想走咱们就越应该拖住他们,这样一来就破坏了明军原有的计划,对我大金最为有利。”

    皇太极闻言向努尔哈赤一躬身,从容不迫地答道,虽然他知道更多的东西但很显然此时不宜当众说出来,他可不想当众出风头,那样的话只会招人嫉恨和反感,认为他故意卖弄才识。

    “两位贝勒说的没错,明军既然迫不及待地想要离开,那么咱们就不能轻易让他们走。”努尔哈赤的脸上流露出一丝笑意,代善和皇太极能有这种想法已经令他感到满意,因此微微颔首后望着屋子里的人们沉声说道。

    阿敏和莽古尔泰等人的脸上顿时流露出疑惑的神色,不解地对视了一眼,搞不清楚努尔哈赤这是何意。

    “父汗,明军既然已经要撤走,咱们又如何能拖住他们?”

    故而,莽古尔泰沉吟了一下后开口提出了心中的疑问,先别管努尔哈赤在打什么算盘,如何拖住明军可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听说明军的将领都不想放弃已经修建起来的关锦防线,故而执行大明新任蓟辽总督高第命令的时候阳奉阴违,拖拖拉拉。”

    努尔哈赤闻言嘴角闪过一丝得意的笑容,有条不紊地向莽古尔泰说道,“明军镇守宁远城的辽东右参政袁崇焕是前蓟辽总督孙承宗的嫡系,对高第颇为轻视,向外宣扬要死守宁远城,咱们可以从他那里做做文章。”

    “父汗,您是不是已经有计划了?”莽古尔泰猜不出努尔哈赤这番话里的意思,见努尔哈赤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于是狐疑地问道。

    “本汗准备给他们一点儿甜头尝尝,让他们无法从关外抽身!”努尔哈赤的嘴角不由得流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神色,望着在座的众人说道。

    “甜头?”众人闻言不由得面露狐疑的神色,不知道努尔哈赤此言何意。

    “袁崇焕不是想要死守宁远城,那么咱们就在宁远城跟他们打上一场,然后再行撤退,明军喜欢虚报战功,如此一来那些想要留在关外的明军将领肯定会吹嘘这场以少胜多的‘大胜’,然后明廷就无法再躲在关内。“

    努尔哈赤咳嗽了一番后,望着现场那些望着他的后金将领们不无得意地说道,他对明军内部的情形非常了解,故而决定对宁远攻而不破,进而给了那些主张坚守关锦防线的明军将领以由头。

    屋子里的明军将领们闻言纷纷点着头,认为努尔哈赤的这个计划切实可行,他们与明军交战多年自然也清楚明军内部的一些顽疾,正好可以被后金利用。

    “父汗,那咱们这次岂不是要空手而归了?”莽古尔泰想了想,不由得有些失望地向努尔哈赤说道,这次作战等于是白走一趟。

    “据本汗所知,由于明军各地守城将领不愿意撤离关锦防线,所以他们并没有按照明军新任蓟辽总督的命令把物资都撤往山海关,只是敷衍行事迁走了当地的百姓,只要咱们能攻下锦州等地就能得到大量的辎重。”

    努尔哈赤微微一笑,有条不紊地说道,他这两年可没闲着,没少往明军的地盘派遣探子,对明军的动向比较了解,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这可太好了,这样一来就解决了咱们的粮草的问题。”一名将领闻言顿时兴奋地说道,其余将领也纷纷面露喜色。

    后金这两年积极扩军备战,随着兵力的增加,尤其是职业军人的增多,现有的财政已经很难再支撑越来越大的军需,故而需要通过对大明的战争来筹集物资。

    “另外,咱们这次出兵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打下明军掌控的觉华岛。”

    努尔哈赤见状笑了笑,然后面色一整沉声说道,“觉华岛不仅是明军在关外的辎重营地,而且还与锦州和宁远等城互为掎角之势,这下咱们南下务必要攻下此岛。”

    “大汗,觉华岛距离岸边有不少距离,咱们的勇士不善水战,恐怕很难攻下觉华岛。”

    听闻此言现场顿时一阵骚动,一名将领不由得诉苦道,众人自然知道觉华岛的重要,可其位于海上而后金军队又没有水军,对其是无能为力。

    “如果搁在平常,觉华岛自然无法被咱们攻下,可今年是老天相助,冬季天气特别寒冷,海面上结有厚冰可供咱们踏冰而行!”

    努尔哈赤对此自然早有准备,向下按了按双手,等现场平静下来后高声说道,“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一旦错过可就再也没有了!”

    “大汗放心,我等一定全力以赴,拿下觉华岛献给大汗!”一名将领闻言用力一拍胸口,高声向努尔哈赤说道,其余人也都跟着开口附和。

    如果海面上冰层的厚度真的可以支撑士兵和战马在上面前行,那么后金军就克服了攻克觉华岛的最大困难,届时有很大机会能攻下觉华岛。

    “四贝勒,来一下。”

    议事结束后,后金的将领们三三两两地谈笑着离开,代善快走几步追上了与人说着话的皇太极,沉声说道。

    皇太极闻言跟说话的人打了个招呼,然后跟着代善离去,来到了一个僻静的院落的凉亭里,两人的随从远远地站着警戒,阻止外人靠近。

    “四贝勒,父汗为何要把明军留下来?”

    进了凉亭,代善沉吟了一下后转身问向了跟在后面的皇太极,由于努尔哈赤并没有解释故而他现在还不知道具体的缘由,只是知道把明军拖在关外对后金有利。

    “大贝勒,咱们大金资源不足以维持那么多的军队,必须要从大明获得补给,一旦明军收缩进山海关,那么咱们与大明的联系就要被完全切断。”

    皇太极这下没有再藏私,闻言向代善微微一笑后说道,“表面上看起来,咱们可以兵锋直指山海关可却无力将其打下,要想进入大明的话只能从别处绕道,只要大明守住那几个入关的关口,咱们可就无能为力了。”

    “原来是这样!”

    代善闻言顿时恍然大悟,他光顾着在战场上打败明军了,并没有意识到大明对后金既是一个威胁,同时又是不可缺少的物资来源地,一旦失去的话对后金极为不利。

    故而,与空荡荡的辽西相比,努尔哈赤自然要选择把明军拖在关外,防止与大明的联系断绝。

第八百零二章 孤城

    天启七年正月十二,努尔哈赤亲统八旗兵约七万人,对外号称十五万大军,在沈阳誓师后挥军南下,两日后西渡辽河,直扑锦州。

    得知着努尔哈赤率领着后金大军来袭后,锦州、右屯、大小凌河及松山、杏山等地的明军顿时就慌了起来,谁也没想到后金军竟然来得如此之快。

    面对后金大军的压力,原本那些要坚守关锦防线的明军将领纷纷选择后撤山海关,他们有自知之明,知道凭借一城孤军无法与后金军相抗衡。

    石门山一战不仅使得李宏宇扬威,同时也使得关外的明军更加清楚地意识到后金军队的可怕。

    现在锦州和右屯等地的将领很多都是当时随着娜仁托雅从锦州增援石门山的人,目睹了石门山战场的血腥,他们可没有水师和禁军那样骁勇善战,又没有李宏宇坐镇稳定人心,故而谁又会固守城池?

    再者说了,撤往山海关是高第的命令那些明军将领并无后顾之忧。

    只是,由于先前他们消极应对高第的撤退命令,故而锦州和右屯等城的大量粮草辎重来不及转移,分布在周围的百姓也有许多没能及时撤走。

    所谓兵败如山倒,虽然明军并没有跟后金军交战,但这种不战而撤的行为已经跟战败没有什么区别。

    故而,撤退途中明军士兵和百姓们相互拥挤,乱成一团,形势无比混乱,到处都能听到悲惨凄苦的哭声,这使得军队士气很快就降到了谷底。

    后金的将领们原本以为要经过一番战事才能攻占锦州和右屯等城池,毕竟当地的守军都还没撤离。

    可谁成想锦州和右屯等城的明军竟然不战而撤,犹如当年的广宁城一样,使得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那些城池以及里面囤积的大量粮草。

    这使得后金军的将领们感到有些难以置信,要知道就在两三年前明军还发动了锦州之战和石门山之战,凶悍的战斗力使得后金军吃了大亏,没成想现在明军竟然连交战的勇气也没有,白白将城池拱手于人。

    其实,后金军这次可谓捡了一个大便宜,如果不是明军仓促之间换帅并且改变了既定的经营关锦防线的方针,那么锦州和右屯的明军又岂会轻易撤退。

    由于高第早已经下达了撤退的军令,一旦他们固守城池的话就等于违抗了军令,毕竟锦州和右屯等城的官员和将领没有袁崇焕的底气和魄力,即便是他们全部战死恐怕也会落得一个不尊号令的下场。

    再加上后金军此次来势汹汹,而主张撤防山海关的高第并没有跟后金作战的额经验,故而为了稳妥起见很可能不会派兵前来救援,这就使得锦州和右屯等城的明军将领哪里还有斗志。

    当锦州和右屯等城的军民狼狈地经过宁远城南下山海关时,镇守宁远的袁崇焕和祖大寿手中的士兵不到两万。

    高第得知后金军来袭后,已经两次给袁崇焕发去公文让其率军撤回山海关,凭借山海关之固抵御后金军。

    并且,高第明确告诉袁崇焕他不会派援军去救援宁远,以免被后金军路上伏击。

    虽然前有劲敌后无援兵,形势异常险恶,不过袁崇焕却没有理会高第的命令,而是下令整军备战,这不仅仅是为了大明同时也是为了他们各自的命运而战。

    显而易见,一旦明军退回山海关的话,那么关外的大量明军都会被裁撤,这样一来不少将领就会返回原职,无法再建功立业。

    袁崇焕相信,只要他们能坚守住宁远城抵挡住后金军的几波攻势,那么高第迫于压力肯定会派兵前来救援,难道要眼睁睁地看着两万明军在宁远跟后金军血拼耗光?

    尤为重要的是,袁崇焕与李宏宇谈论过关外的局势,故而认为努尔哈赤没有对宁远城的必得之心,以努尔哈赤的性格绝对不会为了一座无关紧要的城池去让后金军付出惨重的代价。

    之所以说宁远城“无关紧要”,并不是说其不重要,而是目前对后金没有用处。

    不仅宁远城,从目前的情形来看已经空荡荡的辽西对后金没有什么价值,后金如果将其攻取的话反而是个累赘。

    显而易见,以后金的实力根本没有能力来维持宁远乃至广宁驻军的军费,再加上路途遥远,一旦明军出动攻打宁远等城池的话后金军根本来不及救援。

    因此,袁崇焕决定孤注一掷搏上一把,既是为了关外明军的名誉,为了大明的颜面,同时也是为了关外明军将领和士兵的前程。

    石门山,战死将士陵园。

    努尔哈赤在四大贝勒等后金高官显贵的陪同下前来祭奠在石门山之战战死的后金军士兵,现场的气氛显得肃穆而萧杀。

    望着石碑上用汉字和女真文字记载的石门山一战的经过,咳嗽着的努尔哈赤觉得石门山之战仿佛就在昨天似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