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驭大明-第3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知李宏宇要亲自率军前往宁远城后,山海关的守军和难民们顿时感到欢欣鼓舞,士气为之高涨,在他们看来李宏宇能够击败后金夺回辽东和辽西。

    李宏宇自然清楚那些士兵和难民的心思,心中是暗自苦笑,他这次顶多把十三山被困的军民的救出来而已,现在后金军势大失去了广宁城这种坚固的堡垒后他不得不采取避让的策略暂避后金军的锋芒。

    孙承宗、王在晋和王象乾等山海关的明军高级官员悉数出关给李宏宇送行,一个个神色严肃,相对于十三山的难民他们更在意李宏宇的安危。

    在浩浩荡荡地随同李宏宇出征的明军队伍里,谁也没有注意到刘爱塔混在里面,他们是李宏宇从难民中征集的壮丁,现在正是缺兵少将的时候,虽然这些壮丁无法与后金军作战,但用来守城还是可以的。

    除了刘爱塔外,几名跟随刘爱塔前来打探消息的后金探子也混进了明军的队列里,他们要在第一时间里把李宏宇率军前去宁远城的重要情报告知努尔哈赤,这可是一条惊天的消息,足以改变努尔哈赤的战略部署。

    行军途中,刘爱塔领着那几名探子在临晨时分找机会脱离了露宿的营地,准备在夜色的掩护下前去广宁城。

    不过,他们在逃离被的时候巡夜的明军发现,这使得刘爱塔等人不得不落荒而逃,为了躲避追击的明军可谓费尽了力气,进而也耽误了他们前往广宁城的时间。

    李宏宇可不想努尔哈赤过早地知道他出关的事情,免得其早做应对,因此故意上演了这么一出追击的好戏,这也将使得努尔哈赤不会怀疑刘爱塔所提供的情报。

第六百八十六章 广角炮台

    宁远城。

    宁远城是宁远卫治所所在地,李宏宇是第二次来到这个呈现出正方形格局的卫城,上一次是万历四十七年他奉旨前去辽东上任辽东巡抚。

    得知李宏宇亲自率军前来后宁远城里惶惶不安的军民们无不欣喜若狂,纷纷聚集在城外夹道欢迎李宏宇的到来。

    李宏宇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在众护卫的簇拥下微笑着向道路两旁欢迎他的军民挥手致意,他并不是一个爱出风头的人之所以这样自然是为了安抚民心。

    宁远城无法跟广宁、沈阳和辽阳这样的坚固大城相比,充其量只是一个普通的卫城而已,在此之前并没有什么特别重要的军事价值。

    可如今不同,随着广宁的丢失以及辽西明军的溃败,宁远城现在成为了明军抗衡后金军的桥头堡,肩负着阻止后金军南下的重任。

    因此,宁远城现在就显得特别重要,成为了大明抵御后金的第一道防线,一旦宁远失陷那么明军在宁远和山海关之间就再也没有能够抵挡后军铁骑的防线,后金的兵锋将直抵山海关。

    换句话而言,宁远城给山海关留下了两百里的缓冲空间,避免后金的铁骑兵临关下,那样的话大明可就被动了。

    这也是李宏宇和孙承宗都决定要守宁远城的原因,其实,李宏宇更希望守锦州城,锦州城可谓辽西的南下的门户,是辽西走廊东部的关口,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价值。

    不过,李宏宇能想到的事情努尔哈赤肯定也能想到,故而现在锦州城肯定已经被后金军拿下,因此现在要想将其夺回来谈何容易。

    驻守宁远的将领是副总兵赵率教,赵率教是武进士出身,得前辽东经略袁应泰的赏识得以提拔为掌管中军事务的副总兵。

    辽沈之战时赵率教在沈阳城失陷后侥幸逃脱,由于当时朝廷正值用人之际,又因为袁应泰自尽殉国承担了战败的责任,故而赵率教幸免受惩,在王化贞麾下任职。

    可惜的是,谁也没有想到孙得功会投敌,结果使得广宁城轻而易举地被后金给夺了,当时在城里的赵率教不得不追着王化贞逃到了山海关,后来主动向王在晋请缨率军来守宁远。

    赵率教的两名副手是参将朱梅和左辅,都是在辽东待了多年的将领,当年李宏宇任辽东巡抚时的部下。

    因此,李宏宇对赵率教等驻守宁远的将领非常熟悉,赵率教等人对李宏宇的到来更是万分欣喜亲自出城三里恭迎,期待着李宏宇能再度力挽狂澜,带领他们打一个大胜仗。

    宁远城由于只是一个卫城故而驻兵不多,只有五六千人,不过城里却堆积了不少粮草。

    熊廷弼和王化贞布置军民南下山海关时除了销毁当地的粮草外还带回了不少粮草,把其中一部分留在了宁远。

    虽然熊廷弼做出了撤回山海关的决定,但他同时也意识到要在山海关前留下一片缓冲区来确保山海关的安危,故而宁远城就成为了阻挡后金军兵临关下的前头堡。

    随着李宏宇率领的近两万明军的到来,宁远城里顿时变得喧闹了起来,在李宏宇的命令下所有的军民开始加固城防,准备抵御后金可能的袭击。

    李宏宇在袁崇焕和赵率教的等人的簇拥下巡视着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所有的军民都干得十分起劲,原先笼罩在宁远城上空的恐慌情绪已经随着李宏宇的到来一扫而空。

    宁远城城头。

    李宏宇微微皱着眉头望着城墙上摆着的二三十门各种型号、大小不一的新旧火炮,为了防守宁远王在晋等人调集了手里的火炮来支援宁远,这些火炮可是辽东明军仅有的一些家底了。

    “可惜了,宁远城里那么多的粮草和火炮白白便宜了建奴!”袁崇焕见李宏宇神色凝重地望着城墙上的那些火炮,不由得暗中叹了一口气。

    辽东明军的火器至少有一半在广宁城,原本指望着那些火器大力杀伤攻城的后金军,可谁成想一个孙得功就使得大明的布置付诸东流,连一个后金人都未能杀伤就成为了后金的战利品。

    萨尔浒大战时后金还没有火炮,以他们的科技水平和工艺水准根本无法造出火炮,可辽沈之战后后金军的军营里已经开始出现了火器营,由投降的汉人进行操作。

    虽然后金军的火器营规模小无法跟明军相比,但这意味着后金已经开始学习火器的使用。

    努尔哈赤知道大明火器的厉害,故而特别重视火器的生产,辽沈之战后就开始用俘虏的工匠来仿制大明的制式火炮。

    这可是一个糟糕的苗头,明军与后金军相比其优势就是有着坚固的城防和火炮的杀伤,一旦后金军掌握了火炮的生产和使用,那么明军仅有的优势可就荡然无存。

    如今,广宁城被后金兵不血刃地拿下,不仅里面的辎重火器,连制造火炮的工匠也被一同俘虏,想必用不了多久后金就会大规模使用火器来对付坚守城池的明军。

    “大学士,如果建奴用从广宁缴获的火炮攻城,那么宁远可就岌岌可危了。”听了袁崇焕的话后,立在一旁的赵率教也表达了心中的担忧。

    他就是从广宁城里逃出来的,自然清楚广宁城里的那些火炮的厉害,都是大明最新生产的新炮,无论威力还是射程都是大明最好的。

    “建奴刚刚得到那些火器现在尚未来得及进行操练,肯定不会将其投入战场。”

    李宏宇闻言沉吟了一下,有条不紊地说道,“况且,那些火器肯定会被建奴视为宝贝,轻易不会投入战场。”

    “本官担心的是如何才能使得这些火炮发挥更大的效用。”

    说着,李宏宇的视线再度落在了城头的那些火炮上,神色严肃地说道,“这些火炮只能打远处的建奴,一旦建奴靠近后就失去了效用。”

    袁崇焕和赵率教等人闻言不由得相互对视了一眼,李宏宇所言确实一个极大的难题,只要后金军冲到了城墙近前的话那么城墙上的那些火炮就失去了用武之地,而火炮对后金军队的杀伤是最大的。

    “本官有个主意。”

    见众人陷入了沉默,李宏宇环视了现场一眼后伸手指向了城墙远处的墙角,宏声说道,“在城墙的四角各修建一座前凸的、三面开口的炮台,这样就可以用交叉火力攻击前侧、左侧和右侧的敌人,使得建奴无所躲避。”

    “此举甚妙呀,如此一来就不怕建奴抵近后开挖城墙了。”袁崇焕闻言眼前顿时就是一亮,有了四座炮台的互相支援宁远城就没有火炮射击的死角了。

    赵率教等人也是纷纷面露喜色,没想到李宏宇一来就解决了困扰他们良久的难题,不仅将给攻城的后金军极大的火力杀伤,而且防止了后金军贴近后开挖城墙,这是后金现在攻城的主要手段。

    随后,赵率教下令让城里的军民按照李宏宇的构思在四个城角修建炮台,只要交叉火力一形成那么宁远城的安全就多了一分保障。

    袁崇焕等人所不知道的是,在城角修建炮台并不是李宏宇现在临时起意想起来的,现在正在上海修建的新城就是采用了这种防御设计,在新城的四个城角各建有一座有着三层炮塔的炮台,射击角度达到了二百七十度,可谓有着大明最为强悍的防御工事。

    宁远城四个城角的炮台修建完成后在将来立下了赫赫功绩,虽然李宏宇没有用上但却成全了袁崇焕。

    袁崇焕现在自然不清楚他将成为宁远城炮台的最大受益者,此时正忙着准备接纳从十三山救出来的难民事宜。

    十三山有着十余万难民,他们要想回山海关的话必定会经过宁远城,故而宁远城就成为了那些难民路途中的最重要中转站,届时肯定少不了又是一番忙碌。

    李宏宇则抓紧时间整编宁远城的部队,别看现在宁远城有两万余人,可除了那八千禁军和水师外,剩下的一万多人里顶多有一半的人适合上阵杀敌,其余的就属于老弱病残的范畴。

    毕竟,萨尔浒之战、辽沈之战和广宁之战已经葬送了辽东明军的主力,剩下的部队可谓是二线人员,别看人多但质量却堪忧而且普遍存在吃空饷的现象,人数往往没有书面上的字数那么多。

    以这次去十三山救援的明军为例,别看明面上有四万人,实际上能有六成人数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之所以造成这样的情形也十分无奈,在五军都督府的花名册里,各地都司上报的名额都是满的,那么朝廷调兵的时候自然按照五军都督府的花名册来调,而地方都司普遍存在吃空饷的现象,一时间让他们到哪里去补齐人数。

    兵额不足自宣德年间就已经被朝廷重视,为此宣德皇帝还专门往地方都司派“清军御史”去查验各地都司的实际在编人数,可惜却无法解决这个因为洪武皇帝制定的屯兵制而导致的顽疾。

    等到天启年间这种情形更为严重,有些卫所的兵力甚至只剩下一半左右,由于朝廷对此也没什么好办法故而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第六百八十七章 分析时局

    “禀大学士,前去十三山救援的官军败了,正在前来宁远的途中。”

    几天后,李宏宇正在城里的军营整编从城里的一万多明军中挑选出来的五千精壮士卒时,一名武官急匆匆地前来禀报。

    “败了?”

    听闻此言,在场的袁崇焕和赵率教等人不由得大吃了一惊,面面相觑,从时间上来推断的话前去十三山救人的四万明军刚刚抵达十三山就被后金击溃,这也太快了吧。

    李宏宇对这个消息并不感到意外,心中反而松了一口气,从那些明军逃回来的速度来看他们应该没有受到后金军队的重创,恐怕后金军都要感慨明军逃走时的那一阵风儿般的速度。

    “传令下去,禁军、水师和新军立刻随本官出城,火速赶往十三山救援!”随后,李宏宇沉声向一旁的护卫说道,既然前去救援的明军失败那么就轮到他出场了。

    这里的“新军”指的是李宏宇整编的那五千士卒,虽然那些人现在还无法与禁军和水师的士兵相比,但好歹也是身强体壮之人,用来维持难民撤离时的秩序还是足够的。

    “大学士,此举万万不可,你可是关外咱们大明官军的最高统帅,万万不可只身犯险,下官愿意代大学士前去十三山。”

    袁崇焕等人闻言顿时大惊失色,袁崇焕连忙向李宏宇一拱手,躬身说道。

    “请大学士三思。”赵率教等人也想代替李宏宇前去,可他们并没有这个资格,故而唯有躬身劝阻,万一李宏宇出什么意外的话那后果不堪设想,谁也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诸位的好意本官已经心领了,可现在时局紧迫,本官这次前去十三山不仅仅是为了救人,还要搓建奴的锐气,以保山海关的安危。”

    李宏宇见状伸手阻止了众人的劝阻,郑重其事地说道,“本官要在十三山大打一仗,进而谋取锦州,打通辽西走廊。”

    “打通辽西走廊!”

    袁崇焕等人纷纷面露诧异的神色,谁也没有想到李宏宇竟然想要在目前的这种不利局势下反攻后金,夺回锦州以保全辽西走廊,而只要扼守住辽西走廊那么后金就无法南下。

    辽西走廊又称为“榆关走廊”,位于锦州城与山海关之间,东临辽东湾,西依松岭山,西南至东北走向,长约四百里,宽二三十里,是辽地到山海关的重要通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大明立国后,随着辽东都司的建立,辽西走廊的重要性得以降低,毕竟辽东有沈阳、辽阳而辽西有广宁这样城高墙后的坚城,根本不用担心辽东之地的蛮夷会打到辽西走廊。

    如今后金军队已经攻占了锦州,截断了十三山等地百姓南下的道路,单单解救那些被捆的军民就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否则前去援救的四万明军也不会铩羽而归,如果想要从后金手里夺回锦州可就难上加难了。

    袁崇焕望着李宏宇嘴角蠕动了几下想要说些什么,最终没能说出口,连上浮现出复杂的神色。

    如果李宏宇仅仅是想救十三山被困的军民那么他还能开口劝阻,不过李宏宇现在想要夺回锦州重新掌控辽西走廊,这就不是他的能力所及的事情了。

    袁崇焕既然都陷入了沉默,那么赵率教等人自然不好再说些什么,重新掌控辽西走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可不是他们这个级别的将领能掺和的事情。

    毕竟,无论是袁崇焕还是赵率教都没信心从十三山解救出被困的军民,更别提夺回锦州城了。

    “袁大人,宁远就交给你了。”见袁崇焕等人默不作声,李宏宇知道无人有信心完成救援十三山难民和夺回锦州城的任务,于是沉声向袁崇焕说道。

    “大学士放心,下官一定会加紧修建工事。”袁崇焕闻言向李宏宇一躬身,神色严肃地回道,这是他现在唯一能做的事情。

    “赵将军,如今是我军与建奴交战的关键时刻,你与朱将军随本官一同前去十三山。”李宏宇微微颔首,然后望向了赵率教。

    “卑职遵命。”赵率教和朱梅闻言连忙向李宏宇拱手致意,脸上不由得流露出激动的神色。

    两人虽然没能赶上当年的铁岭之战,但此次能在李宏宇的指挥下在十三山与后金军队对决已经足以弥补两人心中的遗憾,纷纷在心中期待着能在十三山击败来势汹汹的后金军队

    此时此刻,谁也没有注意到立在李宏宇身后的娜仁托雅面露担忧的神色,娜仁托雅现在的身份是李宏宇身边的护卫,她对目前的战局有所了解,自然不愿意李宏宇去冒险,可她现在却不能开口劝阻唯有心中暗自着急。

    “相公,你为何要去十三山,现在女真人士气正盛,以咱们现在的一万多人很难击败十三山的敌人。”

    等李宏宇回到住处进行前去十三山的准备事宜时,娜仁托雅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担忧,关上书房的房门后神色关切地向李宏宇说道,很显然她不赞同李宏宇去冒险。

    “放心,这次相公前去定会有惊无险。”李宏宇闻言微微一笑,伸手轻轻刮了一下娜仁托雅的鼻尖后不以为意地说道。

    “有惊无险?”娜仁托雅觉得李宏宇好像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脸上顿时浮现出疑惑的神色,弄不清他此言是何意。

    “据相公得到的情报,建奴此次集结了六万兵力前来进犯辽西,本来他们的目标是拿下广宁城,如果无法实现的话掳走广宁城周边地区的百姓,这样的话就使得广宁城成为一座孤城。”

    李宏宇微微颔首,神色逐渐变得凝重起来,“努尔哈赤很清楚建奴扩张得太快,单单辽东还没有平复根本不可能吞得下辽西,故而对咱们大明最好的打击方式是掳走当地的人口,这样就使得辽西的明军成为孤军,不足为惧。”

    “本来,努尔哈赤认为会在广宁有一场恶战,可谁成想到头来兵不血刃地就夺了广宁城,而且熊廷弼和王化贞一撤千里,这就使得建奴轻而易举地攻占那些被放弃的城池。”

    说着,李宏宇沉声问向了娜仁托雅,“玉儿,你可知道建奴为何没有顺势攻打只有数千人防守的宁远?”

    “他们兵力不足?”娜仁拖延闻言略一沉吟,然后娇声说道。

    所谓兵败如山倒,在熊廷弼和王化贞放弃辽西城池的命令中,辽西的明军哪里还有什么斗志,迫不及待地逃回山海关。

    如果后金军队追击溃逃的明军来到宁远,那么宁远的明军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守住城池,进而后金的兵锋将直抵山海关下。

    可是后金的军队却没有这样做,在十三山那里停了下来,两三个月来没有前进一步,这给了山海关和宁远城的明军以喘息之机。

    娜仁托雅原本也不知道后金为何会停下来,不过听了李宏宇先前的解释后意识到后金在攻占了辽西如此多的城池后已经没有多余的兵力来进攻宁远。

    “努尔哈赤的目的并不是占据辽西的城池,他的目标是辽西的百姓,建奴人数不多即便是攻占了辽西的城池也无法分兵防守,否则他的后方可就空虚了。”

    李宏宇闻言点了点头,然后苦笑着说道,“故而建奴的当务之急是增加人口,巩固辽东的统治,辽西的那些城池现在对其而言是负担,相公这次只不过是让努尔哈赤提前返回辽东罢了。”

    其实,对于大明而言辽西的那些城池何尝又不是一个巨大的负担,后金把当地的百姓掳往辽东后那些城池就成为了无人的空城,大明要是再去驻防的话可就得不偿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