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驭大明-第3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上不难看出,李当时发动政变非常冒险,即便是成功了也要冒着被大明征讨的危险,而且大明一直未承认他是朝鲜正统的国王,很有可能会发兵平叛。

    虽然大明辽东已经被后金侵占,但大明有还有海防卫所,有着不少可以渡海登陆朝鲜的海船,照样可以灭了李。

    这是李最为担心的事情,他自幼深受中华文化的熏陶,自然清楚正统的重要性,如果他被视为谋朝篡位的乱臣贼子的话,那就时刻受到大明的军事威胁,这可不是他想要看见的事情。(未完待续。。)

第六百七十一章 禅位

    中午时分,迎宾馆后院的客厅。

    李珲有些忐忑不安地坐在椅子上,一群下人有条不紊地上着菜肴,很快就摆满了客厅里的一张八仙桌,看样子李宏宇要宴请李珲给他压惊。

    虽然李珲和世子李都已经安然无恙地被明军士兵带回了迎宾馆,不过李珲一直心神不宁,在李宏宇没有开口支持他之前他总感到莫名的心慌。

    之所以这样自然是因为李珲对后金的暧昧态度了,如果他先前旗帜鲜明地抗击后金,那么现在自然不用担心,李宏宇肯定会支持他,捉拿李等叛党。

    可关键是李珲在大明和后金之间采取左右逢源的中立政策,这肯定激怒了大明,也令李宏宇感到不满,而李的态度很显然是抗击后金。

    因此李珲现在心里一点儿底儿都没有,不知道李宏宇会做出何种抉择。

    “李大人、赵大人。”就在李珲惴惴不安的时候,李宏宇和赵欣走了进来,他见状连忙起身相迎。

    “朝鲜王,昨晚之事受惊了,请坐。”李宏宇微微笑了笑,伸手一指已经摆好酒宴的酒桌,示意李珲落座。

    李珲哪里敢先坐,等李宏宇和赵欣都坐下后这才神色紧张地落座,一时间不知道笑容可掬的李宏宇究竟会如何处置他的事情。

    “朝鲜王,今日这里就咱们三人,因此咱们要重新认识一下了。”

    李宏宇知道李珲现在没有喝酒的心思,于是指着坐在身旁的赵欣向李珲说道,“这位是此次大明使团副使,大明右春坊赵大学士。”

    “他是大明副使?”李珲没有丝毫心理准备,闻言顿时怔在了那里,神色愕然地望着赵欣,一时间显得有些难以置信,一直以来赵欣都是以联络官的身份出现的。

    “朝鲜王。”赵欣微微一笑,向李珲颔首示意。

    “那你是……”很快,李珲回过神来,不无惊愕地望向了李宏宇,如果连赵欣这个副使都只有坐在酒桌下首位的份儿,那么李宏宇的身份也就不言而喻了。

    “本官就是这次大明使团的正使,大明左春坊大学士!”李宏宇面色一整,郑重其事地向李珲说道。

    “你是李大学士,那先前巡视地方的是……”

    李珲闻言脑子里顿时嗡得一下一片空白,勐然之间他很难相信眼前的这个事实,这就是说李宏宇使用了替身,前去地方巡视的大明使臣是假的!

    “朝鲜王,本使来朝鲜之前听到一些关于你与建奴之间不好的传闻,故而为了慎重起见本使唯有用这种方式来确保安全,同时也便于暗中查探。”

    李宏宇神色严肃地望着李珲,沉声说道,“据本使这些日子的探查,你虽然暗地里与建奴有所来往,但还没有做出背叛我大明之举,否则今天你就不会出现在这里。”

    李珲闻言脸色顿时就是一变,额头上禁不住渗出了冷汗,他下意识地想要辩驳,可是当看见李宏宇深邃的目光后不由得放弃了这个念头,很显然李宏宇已经做出了细致的调查,所说的是事实,这个时候再狡辩可不是明智之举。

    “朝鲜王,本使可以理解你的心思,想要避免介入大明与建奴的战争保存实力,可你想过没有,当年倭人侵入朝鲜的时候你们朝鲜差一点就亡国,是我大明不计代价全力救助,这才是你们化险为夷!”

    见李珲沉默不语,李宏宇神情凝重地望着他继续说道,“你可以认为大明出兵是为了自身的利益,避免倭人在朝鲜半岛对大明形成威胁,可大明当时并没有趁机吞并你们朝鲜,这足以说明大明都朝鲜还有兄弟之情,并不仅仅只有利益的关系!”

    李珲闻言顿时面露愧色,李宏宇说的没错,大明在击败倭人后完全可以把朝鲜吞并,而朝鲜百姓也巴不得成为大明子民。

    史上,永乐皇帝时期,由于安南国国内爆发叛乱,被大明册封的国王被叛军所杀,故而永乐皇帝下令南征安南,击败安南国叛军后收安南国为交趾布政使司,成为大明第十四个布政使司。

    可惜的是大明当时的朝廷没有给予交趾足够的重视,派遣的官员中只有知府以上的官员是朝廷命官,其余的官员都是从广西、云南和贵州招募的读书人,很多人去交趾都是为了发财,再加上交趾叛军作祟,最终大明失去了交趾,成就了现在的安南国。

    故而,大明也可以收朝鲜为一个布政使司,这样的话朝鲜王族就失去了昔日的特权和荣耀,可付出了极大代价的大明却在击败倭人后撤军,不得不说是仁义之举。

    而朝鲜也因为这一战获益匪浅,使得元气大伤的倭国两百多年都不敢再觊觎朝鲜。

    “朝鲜王,本使来之前查阅了一些史料,朝鲜立国时北方边界并没有到鸭绿江,现在咸镜道和平安道大部分地区是大明的卫所,其中就包括建奴祖先所在的建州卫。”

    李宏宇知道李珲无法进行辩解,于是沉吟了一下后说道,“大明从未承认朝鲜在咸镜道和平安道那些地区的统治,不过也从未表示惩处,之所以这样是看在朝鲜是大明的兄弟之国的份上,可你的所作所为实在是令人感到心寒。”

    “使臣大人,小王有错,悔不当初!”

    李珲闻言再也坐不住,起身向李宏宇一躬身,拱手谢罪,脸上充满了愧色,事到如今他已经完全相信了李宏宇的身份,很显然李宏宇不会在大明使臣一事上开玩笑,要知道这可是欺君之罪,为大明皇帝所不容。

    “朝鲜王,想必你已经知道了,因为你对建奴抱有幻想,故而大明准备废除你的王位让世子继位。”

    李宏宇望着李珲神情严肃地说道,“不过现在看来,世子是无法继位了,经昨晚的事情世子已经难以服众。”

    “使臣大人,小王只是跟蛮人虚与委蛇,希望他们不要攻打朝鲜,并没有与他们勾结背叛大明,更不敢伤害大明使团,一切都是绫阳君杜撰而来的?”

    李珲闻言顿时吃了一惊,连忙开口辩解道,他现在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世子李的身上,故而自然不希望李失去继位的资格。

    “朝鲜王,绫阳君纵使在昨晚的事情里有千般的不是,但他力主抗击建奴,如今我明军在辽西与建奴对峙,你说大明会选你还是选他?”

    李宏宇盯着情绪激动李珲望了一会儿,然后一字一句地问道。

    这使得李珲的脸色顿时大变,没错,他固然是大明册封的正统朝鲜王,但是却与后金走得很近,这势必引发大明朝堂的不满。

    如今李以他勾结后金企图谋害大明使团为由发动了叛乱,虽然违背了法理伦常,但从其保护大明使团这个角度出发也显得无可厚非,关键是看大明使团是否相信李了。

    从李宏宇的这番话中,李珲意识到李宏宇站在李这一边,说不定李昨晚的行事得到了李宏宇的默许,这对他而言犹如一个晴天霹雳。

    “朝鲜王,本使现在给你两个选择,一个选择是你驭下不严,导致臣下私自与建奴勾结,企图背叛大明谋害大明使团,故而禅位于绫阳君,与世子到大明京城居住,享受朝鲜太上王的礼遇。”

    既然李宏宇已经表明了他的态度,那么有些事情也就没有必要再藏着掖着,于是沉声向李珲说道,“第二个选择是本使宣布你与建奴勾结,企图谋害大明使团,不仅你要被处死,世子也要受到牵连,何去何从你自己抉择。”

    “使臣大人,小王还有别的选择吗?”

    李珲闻言顿时一声苦笑,除了第一个选择外他已经没有别的出路,不仅可以保住名誉,而且还能有着太上王的尊荣,已经算是最好的归宿。

    “既然正事已经说完,那咱们就接下来就是私事,朝鲜王,来,咱们干了这一杯。”

    李宏宇微微一笑,端起面前的酒杯向李珲说道,朝鲜所发生的事情不仅仅与朝鲜有关而且还牵涉到了大明,故而必须要谨慎处理。

    显而易见,与其朝鲜爆发政变夺位丑闻,不如李珲主动禅位于李,这样的话不仅传出去好听许多,而且还能确保朝鲜的稳定。

    “谢使臣大人。”李珲连忙双手端起酒杯,与李宏宇和赵欣碰了一下后一饮而尽,虽然酒水甘醇但到了他口中却无比苦涩。

    可话又说回来了,李宏宇给他的待遇绝对比李对他要好,至少他和世子李都保住了性命,可以到大明京城安享晚年。

    酒宴结束后,一身酒气的李珲被人搀扶了下去,走路腿脚有些发飘,看样子喝了不少酒。

    李珲之所以喝了如此多的酒以至于有些失态,自然是心情苦闷的结果了,他好不容易才得到的王位说没就没了,这搁在谁的身上都不好受。

    “绫阳君的这场政变筹谋已久,如果咱们不在这里的话,恐怕李珲的下场会很惨。”

    李宏宇和赵欣是两个酒篓子,故而两人虽然陪着李珲喝了不少但一点儿事儿也没有,赵欣望着李珲无比落寞的背影,不无惋惜地向李宏宇说道,“可惜了,他倒是一个治理国政的人才。”

    “从他决定在大明和建奴之间左右逢源开始,他的失败就已经注定了,朝鲜上下都支持大明,他早已经是孤家寡人一个。”

    李宏宇对此颇有同感,摇了摇头后说道,“他如果早生几十年,或许就不会是这种结局了。”

    史上,李造反成功后以仁穆王后的名义废了李珲的王位,将其双目用石灰烧瞎,然后与王妃柳氏被流放到江华岛,但分处不同地方无法相见,不过李让任昭媛陪伴瞎眼的李珲。

    王世子李则流放乔桐岛,两个月后李欲挖地洞逃走未遂,被李赐死,使得李珲遂绝嗣。而同年十月王妃柳氏也病死。

    据记载,光海君被当上汉城府判尹的李适押送江华岛时,一路上面色凄惨,目睹这一情景的百姓无不为之动容。

    除了亲近后金外李珲算是个好国王,任上也算是善待百姓,百姓们自然感念他的恩惠。

    值得一提的是,李珲被废后,仁穆王后对他仇恨难消,在废位教书之外又开出三十六条罪状,加上了气死宣祖、**父妾等罪名。

    不仅如此,仁穆王后还在给明朝的奏文中加入“早加刑章、以谢人民”的内容,企图请求明朝处死李珲,但被领议政李元翼劝止,由此可见其对李珲的痛恨。

    而李珲之所以能够活到崇祯十四年,并不是仁穆王后和李不想杀了他,而是明廷多次过问李珲的生死,使得朝鲜的当权者颇为忌惮故而无法杀他。

    不过,一个瞎眼的老人孤零零地活了近二十年时间,想必比死还要难受。(未完待续。。)

第六百七十二章 张弛有道

    送走了李珲后,李宏宇和赵欣摆开棋盘进行了对弈,好像忘记了李依然等在会客大厅里。

    李现在是坐立不安,心情烦躁,他不知道李宏宇究竟如何看待昨晚的那场政变,要是李宏宇不支持他的话那后果可就不堪设想。

    不知不觉间,夜幕降临。

    “已经晾了李一天了,咱们现在可以去见见他。”与赵欣下完一盘棋后,李宏宇懒洋洋地伸了一个懒腰,笑着向赵欣说道,现在的李精神肯定高度紧张,而且又困又饿。

    李宏宇和赵欣昨晚还能睡上一觉,而李只是打了一个盹儿而已,不过现在他心事重重哪里敢睡觉,一直在强撑着,眼眶有些发黑,眼睛里也有不少血丝。

    “两位大人。”当李看见李宏宇和赵欣进门后,心中顿时一喜,连忙奔上前拱手行礼,只要李宏宇肯见他那么就是好消息。

    “绫阳君,你可知罪?”李宏宇面无表情地望着李,冷冷地喝问道。

    “下官知罪,不应该在获取主上殿下勾结蛮人的罪证后先斩后奏,可主上殿下想要谋害大明使团,下官也是迫不得已,还望大人明察。”

    李闻言连忙跪在了地上,双手捧着一封书信说道,“这是主上殿下与建奴私通的书信,上面有主上殿下的大印,请两位大人过目。”

    “绫阳君,你以为区区一封书信就能脱身?”

    李宏宇瞅了一眼那封书信,然后冷笑着望着李说道,“你确定要让本使看这封你伪造的书信?”

    “本使?”

    李闻言微微一怔,脸上浮现出了疑惑的神色,不无愕然地望着李宏宇,要知道只有大明使团的正使臣才能自称“本使”,其余人如果胆敢妄称的话可是大罪。

    而且,李知道李宏宇是大明使团的联络官,故而不知道李宏宇为何自称“本使”,难道是一时口误。

    “绫阳君,这位就是大明使团的正使、大明左春坊李大学士。”这时,赵欣伸手指着李宏宇沉声说道。

    “正……正使?”李闻言怔了怔,然后一脸匪夷所思地望着李宏宇,与李珲一样一时间难以相信这件事情,这实在是太过突然。

    “绫阳君,本使先前还非常欣赏你的为人,认为你是朝鲜难得人才,万万没想到你竟然做出了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来,实在是令人扼腕!”

    李宏宇神色严肃地瞪着李,厉声喝问道,“你以为本使和大明是那么好煳弄的?”

    “使臣大人恕罪,下官虽有私心,但主上殿下与蛮人关系暧昧,朝堂之上的文武官员对其不满已久,下官担心世子受其影响也与蛮人走得近,故而这才除此下策,并无隐瞒使臣大人之意。”

    李闻言额头上顿时渗出了冷汗,连忙以头触地,高声争辩道,“使臣大人,下官对大明忠心耿耿,别无二心,不敢有丝毫不敬,还望使臣大人明察。”

    李宏宇面无表情地凝视着李,目光犀利好像要看穿他的内心世界,这使得李的冷汗顺着脸颊就流了下来,气氛也变得无比凝重。

    “绫阳君,你应该庆幸遇上了本使和赵大学士,否则你以为别人会轻信你之所言?”

    良久,当心情紧张的李感到有些唿吸困难的时候,李宏宇开口了,望着沉声说道,“起来吧。”

    说着,李宏宇领着赵欣到大厅上首位的座位落座。

    李闻言怔了一下,随即面色一喜,心中长长地吁出一口气,紧接着连忙起身,躬身立在李宏宇和赵欣的面前,从李宏宇先前那番语气变得缓和的言语上他感觉李宏宇好像对他没有恶意。

    此时此刻,李绝对想不到,李宏宇的这句话其实另有深意在内,他和子孙后代在史上的表现为他赢得了李宏宇的支持,而李宏宇支持他也就意味着他将成为朝鲜新的国王。

    仁祖反正后,努尔哈赤为了避免两面作战对朝鲜采取拉拢的政策,多次派遣使臣赴朝鲜投国书,希望朝鲜与大明脱离关系转而与后金结盟。

    可惜李不为所动,虽然大明没有承认他的国王地位,但他仍然支持明朝反对后金,为此后金两次入侵朝鲜,史称丁卯胡乱和丙子胡乱。

    丁卯胡乱时,大明东江总兵毛文龙从后方袭击后金军队,迫使后金撤兵。

    而丙子胡乱时东江军的战斗力已经随着毛文龙的死而一落千丈,而大明的局势也变得非常严峻,各地不少百姓造反,明军疲于应对。

    作为朝鲜的宗主国,大明虽然内外事务纷繁,但经过廷议后依然决定派兵去救朝鲜,可惜还没等大明从水路发兵赶去救援,朝鲜就已经顶不住投降。

    朝鲜自从成为大明的藩属国后就以中华文化为尊,认为自己是除了大明之外的“小中华”,可谁成想居然沦落到成为落后愚昧的山林狩猎民族建立起来的后金的藩属国,在当时的朝鲜是令君臣黎民都痛心疾首的事情。

    而且,清朝的征索也加重了朝鲜的负担,经济掠夺、政治欺压和文化差异,使得终朝鲜之世,思明反清的情绪一直都是社会思潮的主流。

    值得一提的是,崇祯十七年大明亡国时,倭国的德川幕府特罢朝哀悼一日,对西哭拜。

    而作为明朝最为直接的附属国的朝鲜,对于明亡的哀悼之情更是溢于言表,君臣特意举行祭拜仪式,痛哭流涕。

    虽然朝鲜屈服于清朝的统治,但朝鲜人对清朝非常反感,称唿清朝为“胡虏”,这种敌对的称唿和态度,在《朝鲜王朝实录》中比比皆是。

    而且,朝鲜方面仅仅在外交上使用清朝的年号,在国内仍使用“崇祯”年号,致使“崇祯”这个年号竟然被朝鲜士人沿用了近三百年之久,直至朝鲜灭亡,实在是可叹可泣。

    当然了,李现在不可能知道李宏宇清楚的事情,这个世上除了李宏宇外也没人知道朝鲜是如何抗拒后金,这使得李宏宇感到非常放心。

    “绫阳君,你可知道大明为何要构建鸭绿江防线?”李宏宇让李在一旁的座位落座,等下人端上香茗,品了一口后问道。

    “为了使得蛮人腹背受敌。”李的心情现在轻松了许多,闻言向李宏宇一躬身后说道。

    “错!”

    李宏宇闻言摇了摇头,神色严肃地向李说道,“建奴善于野战,鸭绿江防线的目的是防守,与我东江驻军互为犄角,东江军攻而朝鲜军守,必当确保朝鲜之安危,使得建奴无法南下一步!”

    “原来是这样!”

    李闻言顿时就是一怔,脸上浮现出诧异的神色,他与其他朝鲜官员一样,以为大明是要调朝鲜兵跟后金开战,可原来李宏宇的主旨是守住鸭绿江,这对朝鲜可大有裨益,阻止了后金军南下。

    李宏宇口中的东江军,指的是东江岛的明军,总兵是李宏宇在萨尔浒大战后特意提携过的毛文龙,是明军在后金后方的一个重要军事基地。

    早在担任辽东巡抚的时候,李宏宇就已经在暗中筹划明军在辽东战败后的退路,不仅抽掉了一部分精锐部队入关保存实力,而且把东江岛作为了战败明军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