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驭大明-第2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爱卿真乃忠义之臣,待朕病好后一定重赏。”泰昌帝心情大悦,笑着向李可灼给出了承诺。

    “谢主隆恩。”李可灼闻言顿时眼前一亮,连忙下跪行礼。

    李可灼之所以要推到三天后进献,一是因为药效太勐泰昌帝扛不住,二来他手里已经没有了药丸,回去后需要再度调制。

    其实,李可灼进献的药物应该称为“红铅金丹”,又称为“三元丹”,不过外界俗称“大还丹”。

    制法比较复杂,取处女初潮之经血,谓之“先天红铅”,加上夜半的第一滴露水及乌梅等药物,煮过七次,变成药桨,再加上红铅、秋石(人尿)、人乳、辰砂(湖南辰州出产的朱砂)、松脂等药物炮制而成,与嘉靖皇帝当年服用的药物相似。

    吃了李可灼的“仙丹”后,泰昌帝的病情好像在不断好转,不仅有了食欲而且还能下地活动,有两次走出了殿门。

    虽然一切情况证明泰昌帝的病情在好转,不过方从哲的心中却始终忐忑不安,凭他多年的阅总觉得这事太过玄乎,似乎另有隐情,这世上哪里有什么起死回生的仙丹,要不然朝代的皇帝岂能驾崩?

    因此,回到府中后方从哲就把浙党的几名重臣招到家中商议,那几名重臣也觉得事情太过蹊跷,故而都劝方从哲再涉入此事。

    尤为重要的是,太医院的御医们异口同声否定“仙丹”的作用,他们毕竟通晓医术,因此不相信那些鬼神之言。

    就在泰昌帝服药的第二天,有司衙门向内阁奏报,淮北遇到了饥荒,居民食尽草根树皮,甚或数家村舍,合门妇子,并命于豆箕菱秆,而灶户在抢食稻,饥民在抢漕粮,所在纷纭。

    至于镇江,斗米百钱,渐至苏、松,增长至百三四十而犹未已。商船盼不到关米,店铺几于罢市,小民思图一逞为快。

    鉴于淮北饥荒严重,故而有司衙门奏请泰昌帝赈灾,不过此时正值泰昌帝服用仙丹的关键时期,故而没人胆敢打扰泰昌帝,此奏报被内阁压了下来。

    不仅如此,兖州府、济南府、东昌府在九月发生了地震,相继济宁州发生百年没有的大地震,接着是郓城地震,有声如雷,地裂泉涌,鸡犬鸣吠,墙屋倒塌。

    巨野城垣雉堞倾倒过半。文庙庑舍皆坏。城震声如雷,房摇地动。

    据史料记载,曹州(今菏泽)、城武、曹县、濮州(今河南省濮县)、朝城、金乡、鱼台,皆大震有声。

    波及兖州府东阿,平阴,东平州(今东平)、汶上、定陶。

    济南府城、济阳、齐东、邹平、阳信、淄川、新泰。

    东昌府聊城、莘县、馆陶。广平府清河、鸡泽、肥乡、成安。

    河南省河南府洛阳、偃师。开封府杞县、尉氏。

    归德府商丘、睢州、鹿邑、阳武以及徐州、肖县、沛县、丰县等三省三十余府州县

    随后,济南府、东昌府的城、长清、济阳、临邑、乐陵、东阿、茌平、肥乡等地又发生地震,并连震三日,倒坏民居无数,聊城、武定州等同日亦震。

    内阁看见这道奏报后颇为无语,随即也将此事给压了下来,生怕惊扰了泰昌帝。

    俗话说的好,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地震的奏报刚完,柳州大旱的奏报就传了过来,其中以融县境况为甚,百姓死者相继,鬻卖男女不下数千人。

    实际上,万四十八年各地水、旱、蝗灾频繁,饥荒瘟疫严重。

    先是去冬无雪,入春以后久旱不雨。至三月江西发生大水。六月北直隶南部各府饥荒,湖广承天府大水成灾,河南开封等处蝗灾。

    七月,江西大旱,江北、山东蝗灾,福建泉州洪水过后饥疫并生。

    除江西、北直隶、湖广、福建之外,像山东、陕西、山东、广东等省亦先后向朝廷报告灾情,廷臣和有关部门也纷纷请求神宗下令救济各地灾民,可谓是多灾多难的一年。

    万皇帝为此头疼不已,现在轮到泰昌帝头疼,可由于他的病情,这些灾情只能压了下来,谁让朝廷缺钱?。

    三天后,泰昌帝就派人催仙药并发下圣谕,方从哲思索再三决定从中阻拦,不过泰昌帝随后下旨,如果内阁阻拦进药就以抗旨欺君论处。

    方从哲万般无奈将李可灼召到内阁,再三询问仙丹药效,李可灼拍着胸脯力保仙丹有神效,足以使得泰昌皇帝痊愈。

    这下,方从哲就没有办法了,召集了泰昌帝任命的托孤辅臣陪着李可灼进宫献药,一路上心情忐忑不安,隐隐约约间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三章 生死攸关

    干清宫,东暖阁。

    泰昌帝背着双手不安地在房间里来回踱着步子,有些焦急地等待着方从哲把李可灼领来,他现在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李可灼的仙丹上。

    李宏宇与张惟贤等托孤辅臣们躬身立在一旁,对于泰昌帝是否应该服食李可灼的仙丹众人三缄其口,谁也不会在这种事关泰昌帝生死的问题上犯错误。

    方从哲自然也不愿意被卷入其中,但他是内阁首辅,皇帝身边的近侍,这种情形下不得不硬着头皮出面来处理此事。

    李宏宇暗中观察着泰昌帝,虽然泰昌帝面色红润但却不是正常的颜色,是一种病态的红色,而且眼眶有些发黑,精神呈现出莫名的亢奋。

    如果李宏宇没有猜错的话,泰昌帝现在的样子很显然是服用了某种特殊的兴奋类药物所致,这种药物促使泰昌帝身体的器官进入了兴奋的状态,使得他暂时感觉不到身体的病痛。

    换句话而言,泰昌帝之所以像现在这样精神是因为药物麻痹了他的痛觉神经,并且使得他身体的各部分器官都开始超负荷运转,进而给了他一种开始康复的假象。

    实际上,这种药物对泰昌帝的身体器官进行了严重的破坏,以现在的医疗水平和泰昌帝的体质来看将会无法修复,造成无比致命的影响,这等于在快速燃烧泰昌帝的生命。

    殿内不仅有那些托孤辅臣,还有李皇后和朱由校、朱由检,毕竟今天的事情事关泰昌帝的安危,作为泰昌帝最为亲近的人一定会留在他的身边。

    “皇上,首辅大人来了。”不久后,在殿门处查看的王安快步走了进来,躬身向泰昌帝禀报。

    泰昌帝闻言面色一喜,随即坐回到了软榻上,压抑着激动的心情等待李可灼进献仙丹,按照李可灼吹嘘的功效两颗仙丹将使得他百病消除,身体康健。

    “臣鸿胪寺寺丞李可灼叩见皇上。”李可灼的手里捧着一个红色的小锦盒,意气风发地跟在神色严肃的方从哲身后,来到软榻前给泰昌帝下跪行礼。

    “爱卿平身!”

    泰昌帝微笑着伸手向李可灼虚空往上一抬,然后目光期颐地望着李可灼问道,“李爱卿,这锦盒之内可是仙丹?”

    “回皇上,正是仙丹。”李可灼点了点头,打开了锦盒的盒盖,里面静静地躺着一粒红色药丸,与三天前泰昌帝服用的一模一样。

    “皇上请看。”泰昌帝的眼前一亮,王安见状连忙走山前从李可灼手里接过锦盒,躬身呈给了泰昌帝。

    “皇上,请服用。”

    泰昌帝瞅了瞅锦盒里的红色药丸后微微颔首,王安于是又把锦盒交还给了李可灼,李可灼像三天前那样把红色药丸放在烛火上晃了晃使得其颜色发生改变后,躬身呈给了泰昌帝。

    由于此时已经对李可灼的话深信不疑,故而泰昌帝没有丝毫犹豫,接过后直接放进了嘴里,喝了一口温水后将其吞下。

    随后,泰昌帝坐在软榻上闭目养神起来,现场的人们于是屏住唿吸神色关切地望着他,连大气也不敢喘,气氛异常紧张压抑。

    李宏宇注意到,李可灼的额头渗出细小的汗珠,神情忐忑地望着泰昌帝,很显然他也不知道泰昌帝服用了这颗“仙丹”后会有何反应,万一像那名试药的内侍当场气绝的话那可就是弑君之罪,无论他如何辩解都将免不了一死。

    “朕觉得暖润舒畅,精气十足,看来这仙丹果然是仙家之物。”约莫一刻钟的工夫,泰昌帝缓缓睁开双目,下了软榻活动了一下身子后笑着向现场众人说道。

    见此情形,殿内的众人顿时松了一口气,气氛也随即变得轻松起来,看来这李可灼进献的仙丹还真的有效。

    李可灼更是面露得意的神色,谁都能看出来泰昌帝的气色与先前相比好上了许多,简直完全变了一个人一样,万万没想到仙丹的药效竟然如此之好,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

    与众人不同,李宏宇则面露担忧的神色,俗话说的好,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这意味着得病后要想痊愈需要一个康复的过程,尤其是重病更是要悉心调养。

    泰昌帝的病情连太医院的御医们都束手无策,足以见其严重性,因此泰昌帝现在的表现无疑是反常的,这可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李爱卿,你进献仙丹有功,朕准备封你为鸿胪寺寺卿。”活动了一番手脚后,心情舒畅的泰昌帝笑着问向了李可灼,赐予了李可灼一个奖赏,李可灼救驾有功,这是他应得的。

    李可灼顿时面露喜色,随着泰昌帝的这道圣旨他摇身一变就成为了鸿胪寺的主官,而且仕途不可限量,毕竟他立下的可是救驾之功。

    “皇上,臣觉得还是先向天下公布李大人功绩,然后再行封赏为好,这样就显得顺理成章。”正当李可灼喜滋滋地准备领旨谢恩时,冷不防李宏宇忽然开口,不动声色地沉声说道。

    “嗯!”

    泰昌帝闻言不由得微微颔首,认为李宏宇言之有理,李可灼这次可是立了大功自然要先昭告天下,随后向方从哲说道,“首辅,这件事情就交个你来办,向李爱卿相询寻得仙丹的经过后拟写诏书,届时朕亲自用印,宣扬李爱卿的功绩。”

    “臣遵旨。”

    方从哲的脸上不由得浮现出尴尬的神色,向泰昌帝一躬身后应道,他先前可是不相信什么仙丹的,不过既然泰昌帝吃了那个红色药丸后病情确实好转,他不得不信李可灼所言。

    “臣李可灼,谢主隆恩。”李可灼则是大喜过望,这可是光宗耀祖的事情,连忙跪下谢恩。

    “李爱卿快起来。”泰昌帝见状连忙走过去亲自扶起了李可灼,神色显得非常亲昵,现在李可灼在他眼中就是上天派下来的救星。

    这使得李可灼受宠若惊,同时心中也更加得意,脸上满是兴奋的神色。

    “哼!”望着洋洋自得的李可灼,李宏宇心中不由得一声冷哼,李可灼现在高兴得也未免太早了,以泰昌帝目前的状况十有**难以撑过今晚,届时他可就欲哭无泪了。

    这也是李宏宇为何要阻止泰昌帝下诏赏赐李可灼的原因,倘若今天泰昌帝赏赐了李可灼,而晚上的时候泰昌帝就暴毙而亡,那样的话赏赐李可灼的诏书岂不是就成为了一个笑话?

    翰林院。

    “李兄,进献的药丸出事了?”

    赵欣坐在案桌前办公时房门开了,李宏宇神情凝重地走了进来,赵欣见状柳眉微微一蹙,连忙起身迎了上去。

    她与李宏宇相处了那么长时间自然能看出李宏宇有心事,而且跟李可灼的药丸有关,毕竟李宏宇进宫就是为了泰昌帝服药的事情。

    “皇上服药后精神变得很好,我怀疑这药里加了一些能使人亢奋的东西,皇上身子本来就虚,这么一折腾的话岂能受得了?”

    李宏宇叹了一口气,倒了一杯茶水喝了几口,然后苦笑着向赵欣说道,“恐怕皇上熬不过今晚了。”

    “这是怎么回事?”

    赵欣闻言顿时微微一怔,不无愕然地望着李宏宇,她可是听说泰昌帝服食了李可灼进献的仙丹后病情已经好转,难道会突然恶化不成?

    “所谓的仙丹不过是一个骗局而已,利用了皇上急于求医的心理,再加上一些江湖骗术,妄想蒙骗所有人!”

    李宏宇冷笑了一声后压低了音量,神情冷峻地向赵欣说道,“李可灼想要趁着皇上病重时博一下前程,其心可诛!”

    “江湖骗术?”

    赵欣微微一怔,她可以理解泰昌帝病急乱投医的心理,但江湖骗术她却不清楚怎么回事,只知道李可灼进献的那个仙丹可以变幻色彩,有起死回生之神效,非常神秘,显得高深莫测。

    “李可灼的那个药丸里有一种特殊物质,只要遇热就会由红色变成白色,冷却后又会变回红色,所以他要把药丸放在火上烤,故弄玄虚。”

    李宏宇点了点头,冷冷地说道,“那些炼丹的方士知道这种东西,不过因为其药性太勐,故而很少有人胆敢给重病的皇上服下,万一皇上有什么好歹那可是自寻死路。”

    “实际上那种东西有毒,长期服用会导致慢性中毒。”

    说着,李宏宇的双目闪过一道寒光,“本来这种毒性短期内不会发作,用来蒙人的话一时间很难拆穿,可这无法使得皇上脱离病痛,故而李可灼在药丸里放了其他的东西,这些东西将会害死皇上。”

    “皇上……还有救吗?”

    赵欣这次明白了李宏宇的意思,她相信李宏宇不会信口开河,既然这样说了的话那么肯定有所依据,因此脸色变了变后关切地问道。

    “病入膏肓,非人力所能为!”李宏宇摇了摇头,放下手里的茶杯苦笑道,“说不定明天咱们就成为了三朝元老。”

    “太子尚未弱冠,一旦皇上有什么好歹,那么朝局岂不是将大乱?”赵欣立刻意识到了一个问题,柳眉蹙了蹙后娇声向李宏宇说道。

    显而易见,朱由校年纪尚轻在朝中还没有培养自己的势力,这使得他无法掌控朝局,君弱而臣强是必然的结局,远的不说,万皇帝正是这样走过来的。

    只不过与万皇帝时相比,现在大明朝堂之上的党争更加激烈,而且没有像张居正那样能够威压百官的权臣,这势必使得朝廷原本就错综复杂的党争被激化。

    “赵兄,京城就要变天了,咱们已经不适合再待在这里,明年跟我一同去江南吧,到地方上才能有所作为,我们一起闯出一片新的天地出来。”

    李宏宇闻言微微颔首,沉吟了一下后郑重其事地向赵欣说道,他自然清楚泰昌帝死后京城官场将陷入无休止的内斗中,赵欣的身上已经打上了齐党的标签要是留在京城的话可就危险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四章 情非得已

    “李兄,京城是咱们大明的权力中枢,与地方衙门相比我还是更喜欢这里。”

    听闻李宏宇要她一起前往江南施展拳脚,赵欣的眼前先是亮了一下,随后神色一黯,微笑着向李宏宇摇了摇头。

    赵欣何尝不想与李宏宇一起南下,她之所以女扮男装冒着欺君之罪的风险就是希望能守在李宏宇的身边。

    可是今时不同往日,如果搁在去年考中榜眼的时候,她会好不犹豫地跟着李宏宇去江南。

    不过,在经了近两年的官场练后赵欣的心性变得更加稳重和成熟,知道李宏宇要想在地方上有所作为的话,必须要在大明的权力中枢有强力的盟友。

    在大明官场上最支持李宏宇的人自然是赵欣了,赵欣又是朱由校的师傅,有她在京城的话李宏宇就可以在江南没有后顾之忧。

    “赵兄,君弱臣强,京城这潭浑水必将被权力争斗搅得越来越浑,也不知何时才能有宁日!”

    虽然早就有心理准备赵欣不会跟他去江南,但在赵欣亲口说出后李宏宇心中还是感到莫名的失落和愧疚,他当然清楚赵欣选择留在京城是为了她,因此心情复杂地感慨道。

    李宏宇肯定不想赵欣留在京城应对大明中枢的权力争斗,可他现在在地方上根基未稳需要有人在京城照应,而赵欣无疑是最佳人选,既能接触到大明权力中枢又是李宏宇绝对信任的人。

    等到了在地方上羽翼丰满后,李宏宇就会把赵欣带离京城这个是非之地,届时两人就能花前月下,朝夕相处。

    “希望这一天早日到来!”赵欣赞同李宏宇都京城局势的看法,微微颔首后柳眉蹙了起来,不无感慨的说道。

    显而易见的是,一旦泰昌帝驾崩那么京城官场各派系间肯定会经一场恶斗,初登大宝的朱由校由于根基未稳,面对那些朝廷重臣的近逼时肯定会采用安抚和退让的策略,这样一来无疑助长了派系间的争斗。

    作为进献仙丹的功臣,李可灼现在可谓是春风得意,朝中各派官员纷纷争相巴结,使得其家中一时间门庭若市,拎着礼物登门拜访的人争先恐后地前来,跟红顶白,趋炎附势,可见一斑。

    这使得其门前街道的交通出现堵塞,五城兵马司不得不派兵前来维持秩序。

    由于前来拜见的人太多,因此李府的下人自然看人下菜了,除了言官和四品以上的文官外,其余官员皆留下拜帖和礼物就走了。

    在古代封建王朝的诸多类型的功劳里,排在第一的自然要数救驾之功了,李可灼这次立下了救驾大功前程将不可限量。

    尤为重要的是,泰昌帝通过仙丹一事已经认为李可灼是那种化外高人,故而肯定会对李可灼依赖有加,犹如当年的嘉靖皇帝那样。

    所以,京城的各派势力自然要跟李可灼搞好关系,他们不指望着李可灼在泰昌帝面前给他们说好话,只求李可灼不暗中下绊子即可,有时候皇帝身边宠臣的一句话就能决定一个人或者一个官场派系的生死存亡。

    包括内阁首辅方从哲和英国公在内的泰昌帝先前指定的托孤重臣,也纷纷给李可灼送礼,虽然他们人没能去李家但心意却实打实地送了过去,像他们这些派系领袖自然对李可灼更加重视。

    不过,也并不是所有的托孤重臣都给李可灼送礼,在十五名托孤重臣中,除了没来京城的叶向高和泰昌帝的心腹孙承宗外,李宏宇也没有给李可灼送礼。

    李宏宇状元出身,孙承宗榜眼出身,两人身为士大夫中的翘楚自然有着一股与众不同的傲然和心气,不屑于去巴结李可灼。

    在李宏宇的影响下,赵欣以及那些关系与两人关系密切的京官也纷纷放弃去巴结李可灼,并没有像其余官员一样跑去送礼。

    李宏宇和赵欣在京城并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