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驭大明-第2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王,如今皇贵妃娘娘和福王咄咄逼人,父王要早做准备,不能任由他们摆布!”对于目前京城的局势朱由校都感到了危险,认为福王此次来者不善,故而在商议了一番后开口沉声提醒朱常洛。

    “唉!”

    朱常洛闻言不由得叹了一口气,有些无奈地说道,“现在皇贵妃已经控制了紫禁城的亲军,咱们又能有何作为?”

    “父王,您才是咱们大明的正统,占有道义上的优势,朝中的那些文官都支持您,只要善加利用就能成为父王的一大助力。”

    “如何善用?”朱常洛闻言眼前亮了一下,忍不住开口问向了朱由校,万皇帝时常亲自指点朱由校,虽然身为父亲但在朝局的见解和把控上不如朱由校这个儿子。

    “太子,不好了,父王今晚去了观德殿前去见了李翰林,走得时候神清气爽,不知是不是李翰林答应投靠于他。”

    不等朱由校开口,房门忽然被人推开了,清宁宫总管太监王安急匆匆地奔了进来,神色慌乱地禀报道。

    “什么?”听闻此言朱常洛顿时面露惊讶的神色。

    朱由校只是微微一怔,随后苦笑着摇了摇头,好像早已经料到父王会去见李宏宇,因此对这个消息丝毫也不觉得意外。(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八章 处境艰难

    “太子,李翰林深受大行皇帝的器重,又是太孙的师傅,应该不会投靠福王!”

    就在朱常洛感到惊愕的时候,立在他身旁的李选侍沉吟了一下后试探性地说道,好像不相信李宏宇会投靠福王。

    不久前,李宏宇从扬州带来的礼物运到了京城,皇宫的妃嫔们都有一份,其中李选侍的那一份仅次于郑贵妃,令她十分满意,故而对李宏宇也有了好感,此时自然要向着李宏宇说话了。

    “父王,儿臣觉得母妃言之有理,李翰林是一个忠义之人,岂会跟福王有染?”

    朱由校这时回过神来,郑重其事地向朱常洛说道,他根本不相信李宏宇会背叛他和朱常洛。

    朱常洛见李选侍和朱由校都不怎么相信李宏宇投靠福王,眉头顿时紧紧地皱在了一起,他本来就不是一个有主见的人,一时间不知道如何是好。

    “太子殿下,如今李翰林态度不明,咱们调新军的钧旨是发还是不发?”

    现场的气氛随之变得有些沉闷和压抑,王安喘息了一会儿后打破了现场的沉寂,小心翼翼地躬身问道。

    “校儿,你觉得李翰林会不会为了咱们跟皇贵妃娘娘和福王对抗?”朱常洛闻言顿时一惊,不由得神色关切地望向了朱由校。

    在军事上,朱常洛可以依靠的只有两个人,一个人是英国公张惟贤,另外一个就是李宏宇。

    本来,朱常洛还能信任武国公穆崇风,万皇帝临终前告诉他有三个人可以信赖和依仗,就是张惟贤、穆崇风和李宏宇,每个人手里都握有兵权。

    不过非常可惜的是,穆崇风已经被郑贵妃软禁,参加了万皇帝灵柩移往观德殿的仪式后就不知所踪,不知被软禁在了何处。

    所以万皇帝现在手里还有两张牌,一张是张惟贤,另外一张是李宏宇,与郑贵妃和福王相比无疑处于劣势。

    虽然朝中的文官很多人都支持朱常洛,这在和平时期这是一个巨大的优势,可面对改朝换代的非常时期比拼的是军事力量,依靠的是那些掌兵的勋贵。

    朱常洛身为储君自然不便于朝臣结交,故而论起与勋贵的关系自然郑贵妃更近,时常传召勋贵们的女眷进宫打赏,因此朱常洛在勋贵中唯一的依仗是他的正统身份以及万皇帝在勋贵中的余威。

    而李宏宇与那些勋贵不同,文官出身的李宏宇是朱由校的授课师傅,与郑贵妃和福王相比的话,相互间的关系还是跟朱由校和朱常洛更近,自然是朱常洛和朱由校倚重之人。

    更为重要的是,李宏宇手中的新军虽然兵力不如京军和亲军多,但战斗力无比强悍,一旦打起来的话安逸惯了的京军和亲军肯定不是对手,只要新军能进入京城并且站在朱常洛的身后,那么朱常洛登基就没有多少悬念。

    这也是郑贵妃为何要把李宏宇看得如此严实的原因,避免李宏宇跟新军取得联系,她可是在万皇帝那里吹了不少枕边风才让万皇帝把新军调到山海关,因此岂会让李宏宇有机会再把新军调回来?

    万皇帝之所以下定决心要把新军调走,与郑贵妃的煽风点火也很不无关系,郑贵妃看似有意无意地在万皇帝面前夸赞李宏宇,这比诋毁李宏宇的杀伤力更大,使得万皇帝心生疑云。

    按照朱常洛和朱由校商议的计划,准备在危急时刻让朱常洛下钧旨让李宏宇调动山海关的新军回京来护卫,不过这是建立在李宏宇忠于朱常洛的基础上,否则的话将成为一个笑话。

    “父王,儿臣信得过李翰林,如果李翰林真的投靠了福王的话,福王没有必要去观德殿见李翰林。”

    面对朱常洛的问询,朱由校沉吟了一下,郑重其事地望着朱常洛回道,“儿臣认为这是福王故意为之,想要让咱们误会李翰林,说白了福王和皇贵妃娘娘既器重李翰林,又忌惮李翰林手里的新军。”

    “太孙,奴才听说宫里近来有流言,说新军是李翰林的私军,只认李翰林的军令而罔顾大行皇帝的圣旨,届时会私自调兵来京城参与夺嫡,趁机牟利。”

    这时,在一旁躬身立着的王安不由得开口,小心翼翼地说道,“奴才查了查,这个流言好像是皇贵妃娘娘的人散播出去的,已经流传到了京城里。”

    “父王,皇贵妃娘娘这是釜底抽薪,想要让李翰林有所忌惮进而不能前去调动新军!”朱由校闻言顿时吃了一惊,脸色微微一变后向朱常洛说道,按照万皇帝生前下达的圣旨,只有圣旨才能调动新军。

    虽然朱常洛贵为监国,但他毕竟还没有登上皇位,故而其下达的钧旨制式与圣旨不同。

    按照定制,朱常洛的钧旨无法调动新军,除非加上李宏宇的军令这样新军才能听从朱常洛的命令进京。

    朱常洛是太子自然不用担心他违背了万皇帝的圣旨,用钧旨去调新军进城,可李宏宇就不同了,他是臣子,一来无视了万皇帝的圣旨,二来使得新军成为了他的私军可以违反万皇帝的圣旨调兵。

    尤其是第二点,将给李宏宇的仕途以沉重的打击,毕竟没有哪一个皇帝愿意养虎为患,把李宏宇这样能把朝廷的军队变为私军的人留在身边。

    “这可如何是好!”听了朱由校的提醒后朱常洛的脸色顿时就是一变,如果没有李宏宇配合的话他用钧旨很难调动新军。

    “父王,儿臣觉得这并不是什么难事,以李翰林的性格而言他一定会助父王一臂之力。”

    朱由校的眉头皱了皱,然后沉声向朱常洛说道,“不过,此事过后李翰林十有**会因为违背了大行皇帝的圣旨而向父王请罪,恐怕会致仕回乡!”

    “致仕回乡?”

    朱常洛闻言脸上浮现出惊讶的神色,要知道一旦李宏宇助他击败郑贵妃和福王登基的话就是从龙的首功之臣,将来会有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岂会致仕?要知道他肯定会赦免李宏宇违背万皇帝圣旨的罪责。

    “父王,人言可畏,李翰林身为大明状元岂能留恋名利?”

    朱由校与李宏宇接触的时日已久,对李宏宇的性格有不少了解,因此苦笑了一声后说道,“父王,据儿臣所知,李翰林想要游天下,记录沿途见闻编纂成书,只不过阴差阳错下他这个新科状元上了辽东战场,如果能脱离仕途的话儿臣认为他会去到海外游。”

    “太子,李翰林可是咱们大明的人才,如果就这么走了那可是一大损失。”李选侍闻言不由得惋惜地说道,像李宏宇这么大方送给她如此贵重礼物的官员还没有,要是因为调兵的事情丢了官职实在是可惜。

    “校儿,你放心,父王心中有数,如果李翰林真的因为调兵的事情受到了困扰,父王绝对不会亏待了他。”

    朱常洛的眉头微微皱着,然后沉声向朱由校说道,这时他终于明白过来郑贵妃为何会散布与李宏宇和新军有关的流言,原来是担心新军入京,看来对新军是异常忌惮。

    “父王,如今李翰林被皇贵妃娘娘派人严密看押着,儿臣担心咱们无法与他取得联系。”

    朱由校闻言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然后想起了一件事情,忧心忡忡地望向了朱常洛,李宏宇现在可是被郑贵妃的人看得死死的。

    不仅如此,由于紫禁城已经被郑贵妃掌控,朱常洛能发号施令的地方只有清宁宫,而且清宁宫里肯定有不少郑贵妃安插的耳目,他们现在的局势实际上也不容乐观。

    郑贵妃为了防止朱常洛与朝臣联络已经封锁了皇宫,使得那些支持朱常洛的朝臣们根本就见不到朱常洛,自然也不会让朱常洛也无法离开。

    任何进出清宁宫的人员都要经过严格的搜身,而且不让清宁宫的下人出紫禁城办事,一切自有郑贵妃的人代劳。

    所以,如何见到李宏宇,以及如何把朱常洛调动新军的钧旨带出紫禁城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尤其是钧旨的事情一旦败露的话将引发难以想象的后果。

    “尽人事,听天命吧!”朱常洛闻言不由得叹了一口气,神色变得有些黯然,当福王出现在京城的一刹那他就已经陷入了危险的境地。

    朱由校的心中也是感到一阵失落,他有些不明白做事一向果决的万皇帝为何会把新军调走,使得朱常洛失去了最为重要的一支军事力量的支持。

    两天后,一件突如其来但又在情理之中的事情使得早已经暗流汹涌的京城引起了轩然大波,郑贵妃把治丧大臣召到了所住的坤宁宫,让司礼监的太监把万皇帝的一道遗诏拿了出来,内容是封郑贵妃为皇后。

    对于这道遗诏,在场的治丧大臣都心知肚明,万皇帝生前就想要封郑贵妃为皇后,可是由于受到朝臣们的激烈反对而作罢。

    万皇帝对郑贵妃可谓情深意重,既然他生前无法使得郑贵妃为皇后,那么要在死后成全郑贵妃,故而写下了遗诏,让朝臣们在新帝登基之前举行郑贵妃成为皇后的加冕礼,否则的话新帝一旦登基那么这道遗诏无疑就将作废。

    史上,虽然万皇帝下了这道封郑贵妃为皇后的遗诏,但由于朝臣们的激烈反对而作罢,直到南明的弘光帝登基后才追封亲祖母郑贵妃为太皇太后。

    由此也可以看出明朝中后期文官集团势力的强大,竟然连万皇帝所下的遗诏都敢忤逆。(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九章 皇后之争

    对于万皇帝的这道遗诏,治丧大臣中的文官和勋贵表现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文官一如既往地反对,而勋贵们则纷纷表示支持。

    与文官相比的话勋贵们确实没有反对郑贵妃进封皇后的理由,平常时郑贵妃可没少照顾他们,万皇帝在世时反对册封郑贵妃为皇后的是朝中的文官集团。

    由于万皇帝的皇后王氏薨于万四十八年四月,万皇帝知道自己已经命不久矣,想要趁着王皇后病死的时机封郑贵妃为皇后,不过受到了文官集团的反对,认为王皇后新丧故而不宜在王皇后尸骨未寒之际册封新皇后。

    在文官集团的反对下,万皇帝并没有坚持立郑贵妃为皇后,毕竟王皇后贤良淑德,跟他相濡以沫四十二年,如果不是未能诞下子嗣的话也不会有国本之争,他实在无法向宣德皇帝那样固执。

    因此,万皇帝把封郑贵妃为皇后的事情写在了他的遗诏里,在新帝登基前使得郑贵妃成为大明的皇后,哪怕只有一天也算是圆了郑贵妃的梦想,尽了两人的夫妻之情。

    文官集团与郑贵妃的恩怨纠葛始于国本之争,双方为此有着很深的积怨,再加上福王的关系,因此史上文官集团并没有遵从万皇帝的那道册封郑贵妃为皇后的遗诏。

    现如今福王已经跑来了京城,那么文官集团更不可能让郑贵妃成为皇后,所谓子凭母贵,福王届时可就成为了嫡子。

    按照古代皇家的礼制,在嫡子和庶长子之间自然是嫡子为尊了,那时福王更有理由取代母亲出身宫女的太子成为大明新的皇帝。

    李宏宇自然清楚文官集团为何要阻止万皇帝的这道遗诏,因此他立在人群后面沉默不语,并不想表露自己的看法。

    “李翰林,你如何看待此事?”见现场的文官和勋贵就是否履行这道圣旨争吵不休,郑贵妃的视线落在了李宏宇的身上,不动声色地问道。

    听闻此言,现场众人纷纷望向了李宏宇,想要知道他对这件事情是何态度。

    “皇贵妃娘娘,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大行皇帝既然已下遗诏,下官无话可说。”在众人的注视下,李宏宇向郑贵妃一躬身,郑重其事地回道。

    “无话可说?”郑贵妃闻言顿时面色一喜,如果单听这句话的话好像李宏宇持中立的态度,但要是结合他前面的话那么就已经明确地表明了他的想法,赞同万皇帝的遗诏册封她为皇后。

    方从哲和周嘉谟等文官闻言不由得互相对视了一眼,脸上纷纷流露出了无奈的神色,他们实际上早已经猜到了李宏宇的态度。

    要是换做别的官员说出这种话,那么现场的文官们肯定会开口驳斥,可李宏宇的情况太过特殊,状元出身的李宏宇深受万皇帝的恩典,又初涉官场,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因此岂会违逆万皇帝的遗诏?

    方从哲和周嘉谟很清楚,他们肯定无法说服步入官场不到两年的李宏宇,年纪轻轻的李宏宇现在考虑得更多的是君臣之谊,一旦他们反驳的话李宏宇肯定会争辩,这样不仅毫无意义而且还让郑贵妃和勋贵们看了笑话。

    更重要的是,这样一来可能把李宏推到郑贵妃和福王的阵营,现在可是事关大明未来皇帝的关键时期,文官们不得不慎重行事。

    反正李宏宇在官场上资浅薄,其言论不会影响到文官集团反对遵从遗诏册封郑贵妃为皇后的主流民意,总比激怒了年轻气盛的李宏宇好,要知道新军现在可是就驻扎在山海关,在新帝登基前李宏宇是最有可能调动它的人。

    虽然李宏宇表明了遵守万皇帝遗诏的态度,不过由于现场方从哲和周嘉谟等文官的强烈反对,郑贵妃只能暂时作罢,毕竟文官集团才是朝堂上的主导势力,如果得不到他们点头的话这册封仪式根本无法进行。

    文官们的理由很简单,以万皇帝大丧以及王皇后尸骨未寒,倘若此时册封郑贵妃有违人伦礼法唯有拒绝了此事。

    等此事传到宫外,京城官场立刻一派沸腾,各派系的文官纷纷表示反对册封郑贵妃,鉴于群情汹涌,因此以贵州道监察御史张翰为首的福王阵营的官员只能低调地给郑贵妃上疏,表示遵从万皇帝遗诏。

    朱常洛很快就得知了李宏宇支持册封郑贵妃为皇后一事,纷纷大吃了一惊,在他看来李宏宇应该拒绝才对,难道李宏宇不知道郑贵妃倘若成为皇后朱常洛的处境将更加糟糕,届时成为皇嫡子的福王就将拥有挑战朱常洛皇权正统的底气。

    “校儿,李翰林这是何意?”随即,朱常洛赶紧找来了朱由校,皱着眉头问道,对李宏宇支持册封郑贵妃相当不满。

    “父王,皇爷爷待李翰林可谓恩重如山,李翰林如何能违背大行皇帝的遗诏?”朱由校对此事则有着不同的看法,沉吟了一下后郑重地向朱常洛说道,“父王,儿臣觉得如果李翰林违背了皇爷爷的遗诏的话才是一件糟糕的事情!”

    “校儿,你的意思是李翰林仅仅是遵从你皇爷爷的遗诏而已,并没有投靠皇贵妃娘娘的意思?”朱常洛闻言微微怔了一下,立刻明白过来朱由校话里的含义,李宏宇如果遵守万皇帝的遗诏那么肯定会支持他登基。

    “父王,李翰林是咱们大明的状元,一身傲骨,气节无双,如果他真的想要投靠皇贵妃娘娘和福王岂会等到现在?”

    朱由校闻言点了点头,沉声向朱常洛说道,“皇贵妃娘娘把清宁宫与外界隔绝,单单把这个消息给放进来,显然是想离间咱们与李翰林之间的关系。”

    “唉,这种日子何时是个头儿呀!”

    朱常洛闻言觉得言之有理,李宏宇身为大明状元岂能朝三暮四,否则以后如何在朝堂之上立足?不过他此刻一点儿也开心不起来,这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日子着实难熬。

    “父王,皇爷爷深谋远虑,一定早有对策!”见朱常洛一脸的担忧,朱由校不由得开口安慰道。

    “校儿,你是不是知道什么?”

    朱常洛闻言先是下意识地微微颔首,随后好像意识到了什么,不由得狐疑地望着朱由校问道,他觉得朱由校的言语中好像有着胸有成竹的味道,似乎另有深意。

    “父王,实不相瞒,皇爷爷临终前曾经告诉儿臣他留下了一道遗诏,关键时刻会派上用场。”

    朱由校闻言迟疑了一下,见现场除了他和朱常洛之外只有朱常洛的亲信太监王安,于是低声说道,“皇爷爷并没有告诉儿臣那道遗诏在那里,也没有告诉儿臣遗诏的内容,只是说届时会有人来护卫父王。”

    说话时朱由校的眼神有些闪烁,很显然他并没有说实话,如此重要的事情万皇帝又岂能藏头露尾,他当然知道遗诏的内容也知道遗诏在谁的手里,只不过现在不方便说出来罢了。

    万皇帝之所以选择告诉朱由校而不是朱常洛,既跟他不喜欢朱常洛有关,同时更因为受过他悉心教导的朱由校比朱常洛更加稳健,遗诏的事情太过巨大他不放心告诉朱常洛。

    身为儿子朱由校肯定不会背叛朱常洛,一定会帮着朱常洛登基,要不然他皇太孙的名分也会随风而去,再加上血缘关系,所以他是万皇帝最为信赖的人。

    “那就好!”朱常洛并没有怀疑朱由校,闻言后禁不住松了一口气,以万皇帝的高瞻远瞩肯定会有办法来应对郑贵妃和福王夺权。

    躬身立在一旁的王安眉头微微皱了皱,忍不住偷偷瞟了朱由校一眼,他并不相信朱由校对遗诏的事情一无所知,肯定有所隐瞒。

    虽然王安心中所有怀疑但他却不敢对朱常洛明言,朱由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