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这只是他的一厢情愿罢了,朱婉婷如今在京城里过得逍遥自在,不仅与寿宁公主关系日益亲密,而且还在寿宁公主的引荐下跟京城勋贵的女眷们来往密切。
勋贵集团虽然在朝堂上的话语权被文官集团压制得厉害,不过大明的皇帝对其还是十分优待,说到底勋贵集团掌控着统兵权是守护大明皇权的根基所在。
经了唐末的节度使之乱后,尤其是宋太祖的陈桥兵变后,无论是宋朝、明朝还是清朝,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以文抑武”的国策,提防勋贵集团拥兵自重。
在文官集团的制约下,大明的勋贵集团唯有更加依赖皇权,这无疑就使得勋贵集团无法起兵造反。
别看勋贵集团在朝堂上的影响力日渐式微,但在皇帝面前的恩宠却始终不变,事事偏袒勋贵集团,再加上勋贵集团间层层联姻,故而文官集团通常不愿意招惹勋贵集团,这个马蜂窝谁轻易也不愿意捅,反正双方也没有利益上的冲突。
因此,京城的纨绔子弟中最厉害的是勋贵子弟,文官集团子弟与勋贵子弟的冲突通常都会落败,再怎么说那些勋贵子弟也是京城的坐地户,底蕴比文官集团子弟要深厚得多。
朱婉婷可不是甘于寂寞的郡主,她本来就不是那种老老实实地待在家里的性格,这是她的天性使然,即便是没有李宏宇也会在京城里结朋访友,只不过认识李宏宇后她的动机变得不再像以前那样单纯,想要暗中助李宏宇一臂之力。
她越是这样李宏宇越是感到内疚,李宏宇最最不想欠的就是朱婉婷的人情,虽然他现在也对赵欣充满了愧疚,但赵欣是他的未婚妻他迟早会娶了赵欣进而弥补了心中的遗憾,而对朱婉婷除了歉意还是歉意,难道要他休了赵欣去娶朱婉婷,还是让朱婉婷当他的妾室?
皇城,寿宁公主府。
寿宁公主和朱婉婷、秦月、赵欣在前院的客厅里一边品茶一边谈笑,今天是寿宁公主的家宴故而朱婉婷自然要参加,而朱婉婷已经被万皇帝赐婚给了赵欣,所以朱婉婷理所应当地带赵欣前来。
反正赵欣也不是外人,虽然寿宁公主不知道赵欣是女儿身而且跟李宏宇有婚约,但赵欣和李宏宇是关系莫逆的生死之交,故而赵欣的出现并不会使得酒宴的气氛变得尴尬,反而会令李宏宇更加放松。
李宏宇和冉兴让赶到公主府后,公主府的家宴正式开始,席间众人觥筹交错,谈笑风生,气氛非常轻快。
由于李宏宇刚从扬州回来因此大家谈论的话题重点自然是海外贸易事宜,冉兴让兴致勃勃地把李宏宇准备在长江入海口的上海县建造一座新城的事情讲了出来,使得寿宁公主和朱婉婷大吃了一惊,万万想不到李宏宇竟然会有如此宏伟的一个计划。
秦月和赵欣早就知晓此事故而含笑不语,虽然看起来李宏宇的这个计划有些匪夷所思,不过两人相信他能达成这个看似不可能实现、需要耗费千万巨资的计划。
“李翰林、赵翰林,福王托人给本宫捎来了一些地方上的特产,本宫觉得东西还不错,送给两位尝尝鲜。”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谈笑中的寿宁公主语峰一转,微笑着向李宏宇和赵欣说道,同时观察着两人的反应。
“谢公主!”李宏宇和赵欣早就料到寿宁公主会提及福王,两人一母同胞这个时候寿宁公主肯定要帮福王,因此不动声色地向寿宁公主拱手道谢。
“两位翰林文采斐然,虽然入仕时日尚短但已经取得了令人交口称赞的政绩,实在是大明政坛当时无愧的后起之秀。”
寿宁公主望了李宏宇和赵欣一眼,微笑着说道,“福王听闻两位翰林的事迹后倍感欣慰,盛赞两位翰林是我大明政坛未来的中流砥柱,若能大展拳脚功绩将不可限量!”
“福王殿下言重了,我等只不过是尽了自己的本分而已,一点微末之绩实在不足以称道。”李宏宇闻言连忙摆了摆手,神色谦逊地回答。
他岂会听不出福王的拉拢之意,一个“若”字已经把福王的心迹表露无疑,意味着福王抛来了有着足够诚意的橄榄枝,只要他支持福王那么待福王一承大统后必将重用于他和赵欣。
与此同时,李宏宇很清楚,福王之所以如此大力拉拢他其目的是冲着城外驻扎的新军去的,否则以李宏宇在官场上的浅薄资根本无法帮他太多。
虽然平常文官集团在朝堂上事事压制勋贵集团,可涉及到改朝换代这种惊天大事的时候关键要看勋贵集团的态度。
原因无他,勋贵集团手里拥有统兵大权,他们才是真正能主导大明江山走向的朝堂势力,他们支持谁那么谁就能笑到最后。
这也是代明朝皇帝都对勋贵集团恩宠有加的原因:和平时期他们需要依靠文官集团的才干理政治国,但非常之期就要依仗勋贵集团的武力为储君保驾护航。
倘若搁在平时,城外的近两万新军不会引发朝堂上各方势力的重视,可现在是改朝换代的关键时期,拥有强悍战斗力的新军无疑是一支无法忽视的军事力量,无论是太子还是福王都想取得其拥护,所以新军的统帅李宏宇自然成为了两人拉拢的重点人物。
鉴于大明军队的现状,一旦新军进入京城那么无论是京军还是亲军都唯有退避三舍的份儿,打仗的时候并不是单纯的依靠兵力的多寡,还要看单兵战斗力的强弱以及军队的士气。
除了兵力上不如京军和亲军外,新军在其他方面远远胜出,真的打起来的话已经被两次抽调精锐到辽东战场的京军和亲军必败无疑,根本无法抵挡新军的攻势。
“李翰林太过谦逊了,如果大明能再多几个李翰林和赵翰林这样的人才,大明中兴指日可待。”寿宁公主闻言微微一笑,她先前的那番话并不是在恭维李宏宇和赵欣,而是在陈述一个事实而已。
虽然只有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但李宏宇和赵欣的才华已经得到了京城官场的认可,大明朝堂上像两人这样年轻干练的人才实在是凤毛麟角,而两人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李宏宇和赵欣这次没有辩解,否则的话就显得有些虚伪,笑了笑后举杯敬向了寿宁公主,以谢她刚才的称赞。
酒宴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进行,寿宁公主旁敲侧击地打探着李宏宇和赵欣对福王的继承皇位的态度。
不过,李宏宇的回答滴水不漏没有泄露出丝毫有用的消息,既不表示不支持也不言明反对,话里话外的意思是看万皇帝的抉择,这使得寿宁公主暗自感到失望。
可转念一想寿宁公主也就释然了,李宏宇和赵欣可不是官场上的那些普通官员,又受到万皇帝的重用,因此不会轻易在皇位一事上做出评断,两人没有反对福王登基已经是一个不错的结果。
等酒宴结束的时候夜色已深,因为皇城的城门已关故而李宏宇和赵欣等人唯有留宿在公主府,寿宁公主已经让下人准备好了客房。
虽然李宏宇与秦月、赵欣与朱婉婷有婚约,但毕竟没有举行婚礼成为夫妇,故而按照大明礼数晚上自然无法住在一起。
李宏宇和赵欣各住一间客房,秦月则被朱婉婷拉去一起睡顺便晚上说说悄悄话,两人是在湖广就认识的朋友彼此间的感情很好。
实际上,李宏宇本想以“促膝长谈”的名义跟赵欣同住一室,趁机一解他的相思之苦,可一想到秦月和朱婉婷他就不得不放弃了这个念头,免得伤害到了她们,唯有郁闷地等待机会与赵欣独处。(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五章 游说
“公主,看来李翰林和赵翰林不愿意卷入太子和福王的事情。”
卧房里,冉兴让一边给寿宁公主卸着头饰一边开口说道,李宏宇和赵欣都是聪明人肯定明白寿宁公主的用意,可两人始终没有表露出投靠福王的意味。
“虽然本宫有些失望,不过这样总比欺瞒本宫要强。”
寿宁公主闻言微微一笑,不以为意地说道,“李翰林和赵翰林受到父皇的提携和器重,自然会以父皇的圣意马首是瞻,忠义之心比那些随风倒的墙头草要好上千百倍。”
“可如此一来福王就得不到城外新军的支持,我听闻新军训练有素、士气高昂,是我大明最精锐的军队,有以一当十之勇。”
冉兴让从寿宁公主的发髻上取下了一支凤头金簪,有些担忧地望着铜镜里的寿宁公主说道,“一旦京城出事,新军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李翰林和赵翰林是皇太孙的授课师傅,要想让他们站在福王这边谈何容易,只要届时新军不发难的话就谢天谢地了。”
寿宁公主闻言不由得叹了一口气,神色显得一黯,幽幽地说道,“太子如今已经占有正统的名分,要想让福王继位谈何容易?可母妃心有不甘想要最后放手一搏,本宫只好满足她的这个心愿。”
“公主勿需困扰,所谓车到山前必有路,这件事情肯定会波澜不惊地了结。”冉兴让知道寿宁公主心中为了福王的事情异常苦闷,于是开口轻声劝慰道。
“但愿如此吧!”寿宁公主闻言强颜一笑,她可不希望看见太子和福王兄弟相残的一幕发生,那样的话将成为大明史上的一大丑闻,以后有何颜面去见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
尤为重要的是太子拥有皇权正统继承人的身份,而万皇帝又没有改立储君的意思,这意味着一旦福王争位那就是犯上作乱,不知道有多少朝中的大臣会铤而走险支持福王。
与郑贵妃不同,寿宁公主心中其实并不支持福王争夺皇位,可福王是她一母同胞的哥哥,她不得不顺着郑贵妃的意思帮福王,心中的苦闷和沉郁只有自己才知道。
当然,郑贵妃在京城为了福王的事情忙得团团转时福王肯定也不会闲着,他知道这是他最后一次问鼎九五之尊宝座的机会,故而对此非常珍惜,虽然无法离开封地但是派遣了王府的右长史韩峰暗中赶至京城。
此时此刻,京城外城八大胡同一家青楼的雅间里,身材有些肥胖的韩峰正跟一名国字脸魁梧中年人边饮酒边欣赏歌舞姬的表演,身旁各有一名容姿俏丽的年轻女子伺候。
“侯爷,下官来的时候王爷曾经遗憾地告诉下官,侯爷在三大征时功劳赫赫,在参战勋贵臣中战绩首屈一指,可惜未能进封公爵,实在是为侯爷感到惋惜。”
谈笑中的韩峰挥退了在他与国字脸苦无中年人身旁伺候的那两名俏丽女子,然后语峰一转沉声向那名国字脸魁梧中年人说道,好像对国字脸魁梧中年人的遭遇感到颇为不平。
“食君之禄担君之忧,本侯世代深受皇恩,理应为国效力,至于功名什么的在本侯看来不过是过眼云烟而已,本侯只求能给皇上效命,并不求什么回报。”
国字脸魁梧中年人闻言不以为意地笑了笑,一口饮尽杯中的酒水后向韩峰说道,“本侯多谢王爷关怀,王爷乃皇上最喜爱的皇子,文韬武略无不精通,倘若能参与三大征的话其战功绝对冠绝全军,我等甘拜下风。”
“侯爷说的没错,在几位皇子中数我家王爷最有主见,性情与皇上也最为相似,自幼就受到了皇上的悉心栽培,治国理政的才能深得皇上的欢心。”
韩峰闻言面色一整,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然后一脸惋惜地说道,“可惜了,我家王爷空有一身雄伟抱负而无法施展,如今只能蜗居在封地,每天无所事事地虚度光阴。”
“王爷出身尊贵,又深得皇上的欢心,如果不是那些可谓的文官从中作梗的话王爷已然是大明的储君。”
国字脸魁梧中年人微微颔首,压低了音量有些不满地说道,“皇上对文官们太过宽容了,那些人行事嚣张跋扈,不仅不把我们这些公侯放在眼里还干涉皇上立储,实在是可恶之至。”
“那些沽名钓誉的伪君子们当然不希望看见王爷成为储君,那样的话以后还如何操控朝政?现在太子和太孙跟朝中的文官走得非常近,等太子登基后肯定依仗那些人,大明的天下只会被他们玩弄于股掌之间。”
韩峰冷笑了一声,神色冷峻地向国字脸魁梧中年人说道,“大明江山虽然表面看起来歌舞升平,实际上已经是危机四伏,不仅有辽东的战事,各地的暴乱也日益增多,如果继续让那些空有虚名只知道争权夺利的人把持朝政,大明江山危矣!”
“话虽如此,可惜不知皇上被他们灌了什么**汤现在竟然疏远王爷,在这种紧要关头没有把王爷给招回来。”
国字脸魁梧中年人闻言不由得摇了摇头,不无忧心地说道,“如果王爷不能及时赶来京城的话,那么一切都晚了。”
“王爷不是不想来,现在皇上还没有开口同意王爷前来京城,王爷要是贸然前来的话朝堂之上的那些文官绝对会群起而攻之。”
韩峰的脸上浮现出无奈的神色,福王自然想要赶来京城伺候在万皇帝身边,可惜万皇帝始终没有下旨让他进京,他要是贸然行事的话反而会使得事情适得其反。
“贵妃娘娘难道就不能想想办法?”国字脸魁梧中年人的眉头皱了皱,显而易见万皇帝驾崩时福王在京城最好,届时可以直接矫诏把福王推上王位。
“贵妃娘娘已经尽力了,无奈皇上心意已决唯有让王爷暂时留在封地。”
韩峰苦笑了一声,郑贵妃又何尝不想让福王进京,可万皇帝始终不松口她也没有办法,以万皇帝的性格如果强行让福王进京说不定会激怒他。
虽然万皇帝最喜欢福王,可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驾崩后太子和福王争夺皇位,这可事关着大明江山的安稳,万皇帝纵然再偏爱福王这个时候也不会拿着祖宗的基业开玩笑的。
要知道即便是英武不凡的永乐皇帝,当年也未立深受其喜爱同时又在靖难之役中战功赫赫的汉王为储君,其所担忧的自然是大明江山的长治久安,故而做出了妥协和让步。
“贵妃娘娘的意思是……”
国字脸魁梧中年人很清楚郑贵妃绝对不会放过推父王上位的机会,听了韩峰的话后脸上顿时闪过一丝惊讶的神色,他已经猜到了郑贵妃的用意。
“只要侯爷届时能联合有识之士掌控住京城的局势,那么王爷就能顺利登基。”韩峰的眼前亮了一下,压低了音量向国字脸魁梧中年人说道。
“要想控制京城可不那么容易,本侯执掌的兵力只占京军的三分之一,另外还有亲军和新军。”
国字脸魁梧中年人的眉头顿时微微皱了起来,脸上流露出为难的神色,京城的兵力由数名勋贵执掌,都是万皇帝最为信任的人,因此要想控制住京城的局势谈何容易。
虽然韩峰说的很含蓄不过国字脸魁梧中年人很清楚他话里的意思,郑贵妃想要趁着万皇帝丧期这段空窗期推福王上位,按照定制丧期太子是无法登基的,这就给了郑贵妃机会。
不过,郑贵妃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必须要掌控住京城的局势,通俗来说就是要在京城拥有压倒性的军事力量。
文官集团的力量再大也不过是动动嘴皮子而已,届时还是要看那些有着统兵权勋贵的态度,尤其是统帅京城里面京军和亲军的勋贵,他们的选择将对皇位的归属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也是福王拉拢的重要对象。
“侯爷,事在人为,贵妃娘娘已经见过那几位掌兵的爵爷,除了英国公之外,其余几位爵爷好像并不愿意过多得介入皇家的事务。”
韩峰清楚京城的兵力配属,见国字脸魁梧中年人有些担心于是微笑着说道,“届时只要能稳住英国公,那么京城就是福王的天下。”
从靖难之役开始,尤其是初代英国公张辅战死在土木堡之役后,英国公就成为大明代皇帝最为信赖的勋贵,是当之无愧的大明勋贵之首。
因此,现任英国公张惟贤不仅统辖了京城三分之一的京军,而且还是京军的掌舵人,负责京城内城和外城的防务。
正是因为万皇帝信赖和器重张惟贤,所以身为勋贵之首的张惟贤很难被福王拉拢过去。
毕竟张惟贤还是要脸面的,一旦背叛了万皇帝的话那么势必被千夫所指,而英国公府忠义无双的招牌随之砸在他的手里,他可承担不起这样的结果。
这意味着,郑贵妃要想把福王推上皇位,来自勋贵中最大的阻力是张惟贤,他的选择将对其他的勋贵产生重要的影响。
“本侯担心的不是英国公而是城外的新军,他们各成一系只听命于李宏宇的命令,而皇上待李宏宇不薄,倘若到时候新军异动那么后果难料!”国字脸魁梧中年人并不担心张惟贤,闻言皱着眉头望着韩峰,他更忌惮的是李宏宇。
国字脸魁梧中年人身为侯爷自然对张惟贤知根知底,与初代英国公相比张惟贤显得太过平庸了一些,能力属实平常,依靠着英国公府的招牌才有了现如今的地位,因此比较好对付。
而李宏宇不同,李宏宇只用了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就有了现在的身份和地位,尤其在辽东战场力挽狂澜迫使努尔哈赤迁都避战,这令国字脸魁梧中年人颇为忌惮。
显而易见,太子和福王对皇位的争夺一旦激化到不可调和的地步,那么最后肯定会兵戎相见,届时谁拥有的军事力量占据上风谁就能成为紫禁城的新主人。
辽东之战足以证明李宏宇是一名出色的统帅,而城外的近两万新军士兵原本就是出身于明军各地卫所军的精锐,被李宏宇整编后实力更是得以飞跃。
别人可能不清楚,不过国字脸魁梧中年人对新军特别留意,知道新军的训练非常严格,如果调京军去的话恐怕不出三天都会被累趴下。
他很难想象李宏宇竟然给新军制订了如此繁重的训练任务,更想不到那些新军士兵竟然能适应这种训练,因此除了惊讶外就是震撼,他可不愿意在战场上遇到这样的军队。(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六章 私人恩怨
“侯爷不必担心,没有皇上的圣旨新军进不了城。”
韩峰见国字脸魁梧中年人对李宏宇甚是忌惮,于是笑着安慰道,“虽然李翰林受到皇上的重用,可皇上最为忌惮的就是武将弄权,因此只要福王不来京城那么绝对不会调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