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加之又年轻气盛,故而肯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反应,放弃会试也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这次李宏宇故意投其所好抨击了八股文,现在看来他的猜测是对的,赵广丰果然对八股文颇为不满,进而无形中就拉近了两人的距离。
说实话,在大明数以百万计的读书人中,敢否定八股文的人可谓凤毛麟角,他们都指望着凭借八股文踏入官场,飞黄腾达,削尖了脑袋想要获得功名,哪里顾得上理会八股文对文化的束缚!
“既然如此,你为何又要参加科举?”笑了一阵后,赵广丰饶有兴致地望着李宏宇,他觉得自己的这个外孙实在是太有意思了,很对他的胃口。
“人在江湖,身不由已!”李宏宇闻言不由得一声苦笑,一脸无奈地回答。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赵广丰微微一怔,随后赞许地点了点头,“一针见血,意味深长!”
赵广丰虽然不愿意见赵氏但这并不认为他不关心赵氏,对李家三房的处境颇为了解,知道李宏宇和赵氏受到了李仁河的威胁,为了保住李家三房的产业唯有考取功名,这样才能使得李仁河忌惮,否则孤儿寡母很容易受到威胁。
“外公,宇儿的学识不及两位舅舅,不过宇儿对八股文薄有心得,倘若宇儿能在乡试中举,岂不是意味着它真的无法真正为国取士!”李宏宇沉吟了一下,一本正经地望着赵广丰。
“倘若真是这样的话,无疑是读书人的一种悲哀。”赵广丰闻言脸上顿时闪过一丝惊愕的神色,万万没想到李宏宇小小年纪就开始琢磨八股文而且还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随后脸上的神色变得有些黯然。
如果事情真的像李宏宇说的那样,学识不如赵文翰和赵文昕的李宏宇初次参加乡试就中举,那么在赵广丰看来大明的八股取士完全就是一个笑话了,根本无法为大明选拔真正的栋梁之才。
“外公,宇儿早就听闻外公学识渊博,不知外公是否知道西夷人的文化?”
李宏宇知道赵广丰这样读书人有着一颗忧国忧民之心,他已经成功引发了赵广丰与自己的共鸣,故而语峰一转问道,准备岔开这个令气氛变得有些凝重的话题。
“西夷文化?”
赵广丰闻言怔了怔,心中觉得倍感意外,没想到李宏宇竟然还接触过海外番国的东西。
要知道大明可是****上国,在那些海外番国面前无论朝野都有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根本就看不起那些海外番夷,因此绝对不会去学习海外番国的东西。
“外公,宇儿曾经看过一本与西夷有关的书籍,举得他们治学时与咱们大明不同,大明治学讲究修身、养性、立德,而西夷人由于生活贫瘠故而他们治学时更看重的是实用,并没有类似孔孟学说的经义,而是通过实验去探索未知的学识。”
李宏宇望着赵广丰有条不紊地说道,他知道赵广丰肯定没有接触过欧洲的文化,除了大明是****上国外还与交通不便有关,这使得大明与海外诸国的文化交流受到非常大的限制。
“实验?”赵广丰的双目浮现出不解的神色,他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毕竟孔孟学说与“实验”不着边际。
“就像那些方士通过改良配方一次次炼丹一样,西夷的读书人通过不断地改良的方法来验证探寻世上万物运行的本质。”
李宏宇闻言沉吟了一下,用最通俗的言语进行了解释,“外公,以医术为例,咱们大明的医术用的是万物相生相克的原理进行诊治,而西夷人则关心的是万物为何会相生相克,只要弄懂了这其中的奥秘那么就可以配制出更好的药剂。”
“原来是这样!”赵广丰这下听明白了李宏宇的意思,看来这西夷人的想法果然与大明不同。
“外公,您可见过郑和宝船?”见赵广丰的思维被自己成功牵引住,李宏宇趁热打铁,不动声色地问道。
“只听过传言,从未见过实物。”赵广丰闻言摇了摇头,“恐怕它们早已经变成一堆朽木。”
郑和七下西洋,最后一次是在宣德年间,距今差不多快两百年了,以后大明再也没有派遣船队西下宣扬大明国威。
郑和宝船作为一种体型庞大的海船自然不适合沿海的海防卫所使用,而大明与海外诸国实行的又是朝贡贸易,即海外藩属国来大明朝拜大明皇帝的时候把他们带来的货物以优厚的价格卖给大明,从中获取丰厚的利润。
这就使得郑和宝船唯有静静地停在港口或者造船厂,风吹雨淋下慢慢腐烂,再加上大明卫所贪腐成风,想必也没钱投入到船只的维护上,令郑和宝船糟糕的境遇雪上加霜。
“永乐皇帝时,大明组建了世上最为强大的水师,郑和宝船的庞大宏伟令世人感到惊叹,大明的威名远播海外,西夷人的航海术和造船术与大明相比还处于茹毛饮血的阶段。”
李宏宇自然清楚赵广丰没有见过郑和宝船,一脸无奈地说道,“可现如今,西夷人已经能制造出畅游在大洋之上的三桅帆船,在海外诸国之间来回驰骋,甚至抵达了大明南方沿海地区,据说琼州岛和小琉球岛上都有西夷人的身影,其造船和航海的技术已经不逊于大明。”
“外公,宇儿知道,大明的读书人都瞧不起匠户认为他们所从事的行业低贱,但宇儿觉得读书人不单单只想着做官,而应该心系天下,用所学的学识推动各行各业的发展,帮助匠户们改进他们的技艺,这才是一个读书人真正所肩负的重任。”
说着,李宏宇脸上的神色变得凝重起来,忧心忡忡地望着赵广丰,“宇儿听到一个消息,西夷人的三桅帆船上装载有数十门性能优越的火炮,海战威力惊人,假以时日的话恐怕对大明是一个严重的威胁!”
“火炮?”赵广丰的脸色更加愕然,“西夷人也能造出火炮?”
在大明,火炮的制造技术是被严格保密的,只有那些火炮匠户才能接触到这方面的知识,而且火器的使用部队主要是直属于皇帝的神机营,只有得到皇帝许可的部队才能配备火炮,例如辽东的明军,为了对于辽东女真等少数民族的侵袭配备了火炮,是战争中的一大利器。
“西夷人之所以能造出火炮,是因为他们的读书人在这件事情上付出了很大的心血,不仅火药还有铸造技术都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而大明的读书人却热衷于踏入仕途做官,火药和铸造只能依靠所属的匠户,进展自然缓慢。”
李宏宇肯定地点了点头,脸上的神色更加沉重,“两百年来,西夷人已经在航海上不逊于大明,把触角伸到了大明南方沿海,西夷人生活贫瘠,而大明繁华富庶,假以时日他们成群结队而来,大明无疑会经历一场浩劫。”
赵广丰闻言随之陷入了沉默,他并不是那种迂腐之人,虽然性格孤傲但并不狂妄自大,而且有着自己对事物的判断能力,所以清楚李宏宇并不是在杞人忧天,如果事情真的如李宏宇所说的那样,大明将遭遇到了严重的潜在威胁。
望着陷入沉默的赵广丰,李宏宇的嘴角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笑意,对付赵广丰这种学识渊博、清高孤傲的人,有什么能比忧国忧民更能打动他们的?
第三十七章 冰释前嫌
“鱼!”沉寂的氛围中,李宏宇忽然注意到水里的鱼漂上下晃动起来,于是连忙指着它向凝神沉思的赵广丰喊道,“外公,鱼咬钩了!”
赵广丰回过神来,连忙拿起了放在脚下的鱼竿向上一提,鱼线顿时紧紧地绷了起来,看来是条大鱼。
“快,用网兜!”赵广丰面色顿时一喜,冲着一旁懒洋洋地打着哈欠的赵玉隆喊道,他隐隐约约能看见一条黑色鱼影在水下来回游动想要摆脱鱼线。
赵玉隆赶忙拿起放在手边固定在一跟长木棍顶端的网兜,伸到水里那条黑色鱼影下面把它捞了起来,是一条一尺多长的大青鱼,扭动着身子在网兜里挣扎着。
“宇儿,那些西夷的读书人平常都学些什么?”赵广丰一边取着青鱼嘴里的鱼钩,一边饶有兴致地问向了李宏宇,李宏宇先前所说的事情确实引发了他的好奇和兴趣。
“外公,据宇儿所知由于他们追求实用,因此会对前人留下的学识进行改进,并不会墨守成规,这也是他们在不到两百年的时间里就在航海上有如此成就的原因……”
李宏宇对此早有准备,闻言有条不紊地与赵广丰聊起了欧洲的文化,这对他而言完全就是小菜一碟,反正赵广丰对欧洲诸国的事情一无所知而他的嘴皮子工夫又非常不错,应付赵广丰绰绰有余。
赵广丰不停地点着头,时不时都李宏宇所讲的东西发出疑问,李宏宇尽可能用赵广丰听懂的言语进行解释。
就这样,两人在岸边一边钓鱼一边谈论着西夷的文化,不知不觉间就到了黄昏时分,夕阳西下,金黄色的阳光倾洒在波光粼粼的江水上美丽而宁静,令人心旷神怡。
钓上来一条肥硕的鲫鱼后,李宏宇和赵玉隆开始动手收拾东西准备回家,再晚的话城门可就要关上了。
赵广丰在一旁笑眯眯地望着李宏宇,经过刚才的那番交谈后他对自己的这个外孙非常满意,两人在看人待事上的眼光相似。
说实话,赵广丰还没见过哪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像李宏宇这样忧心国事的,而且条理清晰、头头是道,内容异常丰富,并不是说的那种空话和大话。
“外公,我娘的做的鱼异常美味,晚上让我娘做一桌全鱼宴,宇儿陪您喝上几盅。”回家的路上,平稳行驶的马车里,闲聊中李宏宇笑着向坐在对面的赵广丰说道,他自然要趁机消除赵广丰和赵氏之间的隔阂了。
“好,你娘的厨艺着实不错。”赵广丰闻言笑着答应了下来。
他自然清楚李宏宇来江边的用意,西夷番国的事情只不过是李宏宇打着的一个接近他的幌子而已,其目的是缓和他与赵氏的父女关系。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李宏宇把赵广丰哄得十分开心,使得赵广丰打心里喜欢这个既聪明又有着远大抱负的外孙,再加上他早就原谅了赵氏,自然顺着李宏宇给的台阶就下来了,这些年他嘴上没说可心里却十分关注孤身操持李家三房产业的赵氏。
“爹,我爷爷他们回来了。”赵家院门前,当看见赵玉隆赶着马车驶来,立在门前张望的一名十五六岁的少年飞快地奔进了院里,向正在客厅里与赵氏和赵文翰等人说着话的赵文庭喊道,他是赵文庭的次子赵玉丰。
听闻此言,赵氏和赵文翰、赵文庭一行人连忙起身到院门处迎接,尤其是赵氏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她已经知道李宏宇悄悄去找赵广丰的事情,担心李宏宇没轻没重地把赵广丰得罪了。
“外公,您小心点儿。”马车停下后,李宏宇率先钻出了车厢,向一脸紧张的赵氏微微一下后,把赵广丰从车厢里扶了下来。
见此情形赵氏不由得暗自松了一口气,赵广丰竟然肯让李宏宇扶他下来那么意味着两人的关系不错,说到底李宏宇是他的亲外孙,有着血脉上的联系。
“丫头,晚上做一顿全鱼宴,我跟宇儿喝上几盅!”下了马车后,赵广丰的视线落在了赵氏的身上,见赵氏一副紧张的模样,心中叹了一口气后开口吩咐道。
“是,女儿这就去做!”听闻赵广丰喊她“丫头”,赵氏顿时微微一怔,自从她嫁给李仁海后就再也没有听见赵广丰如此亲昵地称呼她了,随后回过神来,眼眶有些红润地点着头,很显然这意味着赵广丰已经原谅了她。
搁在以往的话赵广丰即便是回来也不理会赵氏,这使得赵氏心中感到非常惊讶,她可是非常清楚赵广丰的顽固,不知道李宏宇用了什么法子使得赵广丰回心转意。
其实,不仅赵氏,赵家的人也都对赵广丰态度转变感到吃惊,于是私下里纷纷询问赵玉隆下午究竟发生了什么。
赵玉隆于是把下午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当时他津津有味地听着李宏宇讲述西夷诸国的事情,对此印象非常深刻。
赵家的人得知事情的经过后不由得愕然望向了赵氏,谁也没有想到小小年纪的李宏宇竟然会知道西夷诸国的事情。
赵氏对此也倍感诧异,联想到上次李宏宇从西域古籍上学来的救秦月的怪异方式,她不清楚李宏宇什么时候看了那些稀奇古怪的书,因此私下里把柔儿招来询问,作为李宏宇的贴身丫鬟柔儿知道李宏宇的任何事情。
柔儿自然已经在李宏宇的安排下想好了应对之言,告诉赵氏李宏宇以前曾经从走街串巷的书贩那里买过两本介绍西域诸国风土人情的书籍,好像是由一名出海经商的商人所写。
可惜的是,那两本书在去年李宏宇搬离李家大院的时候不慎遗失,为此李宏宇好几天都闷闷不乐。
虽然赵氏心里对那两本书籍的遗失感到惋惜,不过这也解开了她心中的诱惑,弄清了李宏宇为何知道西夷诸国的事情,看来李宏宇以前有很多事情她都不知道,如果不是经历了去年落水后恐怕这些事情李宏宇还会选择压在心里。
见赵氏相信了自己的那番话,柔儿不由得暗中松了一口气,那两本书当然是杜撰出来的,她真怕赵氏能看出破绽,虽然李宏宇和赵氏都是她的主子但很显然她更偏向李宏宇。
赵氏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柔儿撒了谎,这并不是说赵氏轻易相信人而是她实在想不出还有别的可能,自然也就不会怀疑了。
再者说了,赵氏的当务之急是操办晚上赵广丰点名的全鱼宴,哪里还有心思和精力琢磨柔儿的话,况且她也没有跟儿子勾心斗角。
由于赵广丰的心结已经解开,晚上全鱼宴的气氛自然是热闹喜庆,令赵氏倍感温馨,上一次她与全家人一起吃饭是十几年前嫁给李仁海以前的事情了。
与此同时,赵氏对李宏宇的酒量感到惊讶,李宏宇在此之前可从没有喝过酒,而现在不仅频频举杯向赵广丰和赵文翰、赵文庭敬酒,同时也跟赵玉昕、赵玉隆等表兄弟推杯换盏。
虽然李宏宇喝了不少酒,面色通红,额头上大汗淋漓,身上甚至弥漫着一股酒香,但他的神智却是清醒的,这使得赵氏感到有些担忧但又不好开口打断大家的酒兴。
赵氏当然不会清楚,李宏宇跟赵欣一样都是千杯不醉的“酒篓子”,两人的体质与常人有异,那就是喝酒的时候酒精可以分解并随着汗排出体外。
别看这类人喝酒的时候很快就脸色红润、大汗淋漓,好像已经喝醉了的样子,实际上酒精正在分解和排出,这使得他们酒量惊人。
李宏宇在中午吃饭的时候就发现了自己竟然有这这样的天赋,心中暗自窃喜,这样的话他在酒桌上就可以扮猪吃老虎,要知道酒场可是人生中的另外一个战场,有时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酒文化可是源远流长一点儿也不亚于孔孟学说。
因此,全鱼宴的结果以李宏宇大获全胜告终,包括最能喝的赵玉隆在内,所有赵家能喝酒的男人都被他给喝趴下了。
李宏宇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虽然他是酒篓子但也搁不住车轮战,脑子固然清醒但腿脚已经发飘发软,故而赵老夫人让他和赵氏在家里住下,她与赵氏晚上也能谈谈心。
第二天一早,李宏宇像往常一样没事儿般就起了床,在柔儿伺候下洗漱穿衣,精神很饱满根本就看不出他昨晚喝醉了。
而这个时候赵玉隆等人还在床上呼呼大睡,直到中午才神色憔悴地醒过来,说实话昨晚谁也没有想到李宏宇竟然如何能喝,竟把他们都给喝倒了。
下午,赵玉隆自告奋勇地带着李宏宇在襄阳城里逛街,李宏宇以前虽然每年都来襄阳城但除了李家和赵家外哪里都没去过。
两人在城里闲逛时,赵玉隆招来了两名年龄跟他差不多大的青年,私下里神神秘秘地聚在一起嘀咕着什么。
李宏宇感到好奇于是就仔细留意了下,隐隐约约听见赵玉隆口中说出“报仇”二字,眉头顿时就是微微一皱,难道赵玉隆想要去跟人斗殴不成?
第三十八章 救兵
“宏宇,你这次可要帮二哥,二哥已经跟人约好了晚上到春风阁拼酒,二哥已经输了三次,这次全指望你了,否则二哥心里的这口闷气只能憋着。”
等那两名青年走后,赵玉隆走到立在一旁装作看风景的李宏宇面前,一本正经地说道。
“拼酒?”李宏宇闻言微微怔了一下对此感到颇为意外,他还以为赵玉隆要打群架什么的,很显然先前的那两名青年是街上的混混。
“实不相瞒,二哥年前栽在了一个小白脸的手里,那个小白脸的酒量实在是太大了,把二哥和二哥后来找的两个帮手也都给喝趴下了,二哥现在出去都没脸见人。”
赵玉隆的脸上顿时流露出郁闷的神色,恨恨地向李宏宇说道,“宏宇,你的酒量肯定比那家伙好,这次一定要给二哥出口恶气!”
“二哥放心,我一定尽力而为。”
李宏宇这下明白了是怎么回事,点了点头后说道,看来赵玉隆在那个小白脸那里吃了不少苦头,否则也不会想着拉他前去报仇雪恨了。
“有你这句话二哥就放心了,我已经让人给家里带话,晚上给你接风洗尘就不回去吃饭了。”
赵玉隆闻言咧嘴一笑,然后一伸手勾住了李宏宇的脖子,笑眯眯地说道,“春风阁的姑娘可是襄阳城最好的,到时候二哥给你找个雏儿。”
“谢谢二哥。”李宏宇笑了笑,脸上闪过尴尬的神色,他现在可没有心情去青楼里找乐子,现在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如果贪恋美色的话早就让柔儿侍寝。
傍晚时分,春风阁灯火酒绿,热闹非凡,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姑娘们扭动着腰肢笑盈盈地门前拉客,不少客人半推半就被拉了进去。
襄阳城乃湖广繁华富庶之地,青楼楚馆自然不在少数,春风阁在所有的青楼中名列三甲,由此可见实力雄厚,有着不菲的背景。
“赵公子,你可来了,想死奴家了。”
“赵公子,这些天死在哪个女人的温柔窝里了?”
“二公子,今晚你可不能走呀,奴家新学了一招你给指点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