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驭大明-第1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虎哥并没有告诉何羽让他做什么,因此直到这个月月初从真定府回来,何羽才知道虎哥要他做的事情是诬陷湖广乡试解元李宏宇。

    虽然心中有所忌惮,但何羽已经别无选择,否则不仅拿不到酬劳还会被赌场逼债,搞不好连小命都没了被虎哥灭了口。

    于是,何羽就按照虎哥的要去在初七下午到大兴县衙告了李宏宇,进而使得李宏宇被关进了大兴县县衙大牢。

    “民……民妇也招,民妇的丈夫也是一时贪财,答应了虎哥,只不过民妇未能怀上孩子,所以民妇的丈夫没从外地回来。”

    等何羽交待完毕,瘫软在地的郑氏回过神来,连忙不停地向孙祥磕着头,“大老爷饶命,大老爷饶命呀!”

    大堂外听审的百姓闻言纷纷暗中摇头叹息,谁能想到一副受害者模样的杨氏和郑氏竟然会诬陷李宏宇,如果不是秦月和柔儿是处子之身的话那么李宏宇可就要被冤枉了。

    李宏宇面无表情地立在那里,何羽等人虽然可恶但他的仇家却是案子的始作俑者,对方竟然搞得他差一点身败名裂那么这个仇他肯定要报,他要让外界知道招惹他将付出惨重的代价,只有这样外人才会心有忌惮,不敢轻易冒犯他。

    下午,紫禁城,干清宫,东暖阁。

    “皇上,案子的经过就是这样,现以查明李解元被奸人所害,臣已经派人通缉那个‘虎哥’,其余涉案人该如何处置?”

    孙祥向坐在暖榻上的万皇帝禀报了堂审的进程后,躬身请示,此案是御案何羽和杨氏、郑氏等相关涉案人该如何惩处自然要由万皇帝来示下。

    三法司的三名陪审的堂官立在孙祥下首处,等待着万皇帝圣裁此案。

    “来人,传朕的旨意,送李解元和赵亚元去贡院应考会试!”

    万皇帝闻言沉吟了一下,放下手里的卷宗后先是吩咐一旁躬立的内侍,然后沉声向孙祥说道,“何氏夫妇等人虽然只是胁从但差一点就坏了我大明的科举,罪无可恕!故,何氏绞立决,杨氏和郑氏斩立决,其余人等依律法罪加一等惩处,主谋擒获后凌迟处死,满门充军!”

    “臣遵旨。”孙祥闻言一躬身,高声应道,看得出来万皇帝对此事颇为恼火,否则不会一下子杀了这么多人,通常都会网开一面以显仁慈。

    不过,何羽跟杨氏、郑氏的运气不好,不仅万皇帝对李宏宇比较欣赏,而且又正值会试期间惊扰了应考的举子,故而自然要严加惩处了。

    三法司的三位堂官闻言不由得暗中对视了一眼,会试开考后竟然能够凭圣旨得以进入贡院应考,李宏宇和赵欣可谓破了大明科举史上的天荒,虽不敢说后无来者但肯定相当长时间里无人能做到这一点。(未完待续。。)

第两百三十二章 奉旨应考

    孙祥向万皇帝禀报案情的时候,清宁宫。

    “太孙,顺天府那边已经审完了案子,李解元出奇制胜,全身而退,估摸着等下皇上就要下令送他和赵亚元去贡院应考。”

    魏忠贤快步走进一间厢房,笑着向正在厢房里从几位木匠师傅那里学习手艺的朱由校说道,“看来李解元的运气还真好,有赵亚元这个患难知己帮他,否则案子岂能这么快就了结了。”

    “大伴,知道是谁陷害的李解元吗?”从魏忠贤那里得知了堂审的经过后,朱由校一边用手里的刨子削薄一根长条形的木头,一边开口问道。

    “回太孙,顺天府已经在全城张贴出了告示,缉拿指使杨氏等人的那个‘虎哥’。”

    魏忠贤沉吟了一下,走上前压低了音量说道,“不过据老奴猜测,此事应该与武威侯的二公子有关,武威侯的二公子在武昌的时候在李解元那里吃了一个大亏,以他性子绝对会找回面子来,除了武威侯的二公子外李解元在京城并无与人结怨。”

    “这些勋贵子弟的胆子还真大,科举乃我大明官场的取仕之道,代天子莫不重视有加,恐怕也只有他们敢仗着祖上恩荫敢这样做了。”

    朱由校闻言不由得摇了摇头,随后语峰一转问道,“大伴,你觉得李解元经过这番风波后能够考上贡士?”

    “太孙,以老奴看李解元老成持重,这点儿小事影响不了他应考,十有**应该能考上贡士。”魏忠贤微微一笑,躬身回道。

    “这就好,只要他成为进士本宫就去找皇爷爷把他召来东宫来做事,本宫倒要看看他究竟知道多少海外的事情。”朱由校闻言顿时笑了起来,停下手里的动作饶有兴致地望向了魏忠贤,看得出来他对李宏宇所说的那些东西非常感兴趣。

    “李解元能得到太孙的青睐是他上辈子修来的福分。”魏忠贤眼前亮了一下,笑着躬身说道,认为李宏宇这次可是撞了大运竟然被朱由校器重,以后等朱由校登基成为皇帝那么他在仕途上可就要平步青云了。

    与此同时,京城一家酒楼里。

    张泉正在跟两名公子哥喝酒,悠闲地等待着顺天府堂审的结果,由于认为李宏宇这次必死无疑因此他的心情很好,与那两名公子哥推杯换盏,气氛十分热烈。

    “小侯爷,何氏夫妇等人当堂认罪,现在顺天府已经悬贴告示通缉‘虎哥’。”房门开了,一名下人急匆匆地走进来,来到张泉身旁沉声禀报道。

    “什么?让姓李的脱身了!”屋子里的谈笑声嘎然而止,张泉有些难以置信地望着那名下人说道,脑子里有些发懵,好端端的何羽和杨氏、郑氏怎么就认罪了呢?

    那名下人闻言连忙把堂审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听的张泉目瞪口呆,他万万想不到李宏宇竟然没动身边的秦月和柔儿。

    陪坐的两名公子哥也面面相觑,认为事情有些太过离奇了一些,在两人看来李宏宇不动秦月还情有可原,毕竟秦月还没有过门,可柔儿是李宏宇的贴身侍女晚上侍寝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废物!”等弄明白了公堂上发生的事情,张泉忍不住把手里攥着的举杯扔在了地上,口中气唿唿地大骂了一句,认为何羽等人应该在公堂上一口咬定孩子是李宏宇的,这样一来李宏宇就不会那么容易脱身。

    “二哥,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找到那个‘虎哥’,只有除了他那么官府的人才查不到你的身上。”这时,一名公子哥沉吟了一下,神色严肃地向张泉说道,既然他与张泉称兄道弟那么很显然也是勋贵子弟。

    “去,把他丢进运河里。”张泉闻言眉头皱了皱,面色阴沉地向那名进来禀报的下人吩咐道。

    “二哥,你知道‘虎哥’在哪里?”那名下人向张泉一躬身后快步离去,先前问话的公子哥不由得有些好奇地望着张泉问道。

    “司马泽担心案情有变,因此案子开始前我已经让人把‘虎哥’送去了通州。”张泉闻言微微颔首,随后不甘心地砸了一下桌面,“这个姓李的运气还真好,要不然这次他在劫难逃。”

    “二哥,来日方长,以后有的是机会收拾他。”另外一名公子哥起身给张泉倒了一杯酒,笑着安慰道,“或许经过这么一闹腾他说不定会落榜,届时也能让二哥出口闷气。”

    脸色阴沉的张泉闻言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心中感到颇为懊恼,李宏宇经了这场官司后肯定会小心行事,很难再找到这么好诬陷他的机会。

    随着万皇帝下诏,李宏宇和赵欣被一名捧着圣旨的内侍领到了京师贡院,喊开了紧闭的贡院大门后用圣旨将李宏宇和赵欣送了进去,由于有圣旨守门的士卒自然不敢上前对两人搜身了,这反而帮了赵欣一个大忙。

    对于李宏宇和赵欣的到来,贡院里监考的外帘官们感到异常惊讶,谁也没想到万皇帝会下诏让两人中途参考,更没想到李宏宇的案子这么快就了了。

    至于负责审卷的内帘官,由于他们提前进入贡院的时候何羽等人还没诬告李宏宇,故而根本就不知道李宏宇案子的事情。

    “保重!”进入贡院大门前,李宏宇向赵欣一拱手,神色有些复杂地说道,对于是否应该把赵欣拖下水进入官场他的心情显得非常矛盾。

    显而易见,有赵欣在的话他在官场上就多了一个助力,以这次的案子而言,如果不是赵欣冒死敲响了登闻鼓的话,那么恐怕他现在还在顺天府的大牢里待着,要想结案哪里有那么容易。

    可如此一来的话无疑就使得赵欣身处险境,这可不是他所希望看见的事情,赵欣只要一踏进贡院势必会开启一段充满荆棘坎坷的人生,跟着他受苦受累不可避免,故而心情很复杂。

    “保重!”赵欣见李宏宇神情有些凝重还以为跟即将进入贡院有关,于是冲着他莞尔一笑,也拱手致意。

    “唉!”李宏宇心中暗自叹了一口气,满怀歉意地与赵欣并排进了贡院的院门。

    与心情忐忑的李宏宇不同,赵欣显得有些激动,脸颊上洋溢着掩饰不住的兴奋,如果她没有记错的话将成为大明科举史上第一个参加会试的女子。

    进入贡院后的第一件事情自然是选取与号舍相对应的号码牌,号码牌是按照参加会试举子的人数编写的,因此装有号码牌的箩筐里如今只剩下两个号牌,李宏宇和赵欣一人选了一个后被差役带去了各自的号舍应考。

    令沿途的差役感到诧异的是,李宏宇和赵欣拎着的考篮里竟然有锅碗瓢盘和各类食材,看样子好像要在号舍里开火做饭,而其余参考的举子莫不把时间花在答题上,至于吃食用冰冷的干粮对付一下即可。

    因此,李宏宇和赵欣此举在众多举子中显得相当另类,在往届会试中也不曾出现,举子们好不容易得以参考会试,谁会把时间浪费在吃食上?

    值得一提的是,会试的流程跟乡试一样,一共考三场,三天一场,每考完一场重新编排座号转场,其目的自然是尽最大可能防止作弊了。

    第一场考“四书”、“五经”,“四书”的考题做八股文,“五经”考对经义的理解;

    第二场考论、判、诏、诰、章和表,亦公文写作,毕竟考中贡士后就能通过殿试成为进士,进而得以做官,朝廷可不会花力气教进士们如何做官,因此举子们在平时已经经过了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这也是为何进士可以直接被派往地方上当知县的原因,只要能成为进士就意味着通过了考核,可以主政一方,并不像民间传言的那样是只会八股文章而不通政务的废物。

    第三场考策论,就是考察士子在政治上的洞察力,那些想要脱颖而出的考生所写的文章不是言辞激烈地针砭时弊就是大张旗鼓地歌功颂德,民间传言的那些拍马屁的文章就出自这一场。

    李宏宇和赵欣的号舍相距得有些远,因此两人同行了一会儿后很快就在一个岔道分开,各自去了自己的号舍。

    万四十七年已未科会试的正主考官为翰林院侍读学士兼吏部右侍郎史继偕,副主考官是翰林院侍读学士、协理詹事府事兼礼部右侍郎兼韩,同考试官为兵科都给事中吴亮嗣。

    需要说明的是,史继偕和韩的本职是翰林院的侍读学士,这是一个从五品的官职,其中韩还协理詹事府事,也就是管着詹事府。

    明中后期,六部右侍郎就是成为了加衔。

    因此史继偕兼的吏部右侍郎和韩兼的礼部右侍郎是两人的加衔,两人并不在吏部和礼部任职,而是享有吏部右侍郎和礼部右侍郎的待遇。

    由于六部的侍郎是正三品的官阶,所以两人有了右侍郎的加衔后官阶就成为了正三品,不再是从五品。

    从万皇帝对史继偕、韩和吴亮嗣这三名会试重要考官的任用上,可以看出其在平衡朝堂之上的党派势力。

    其中,史继偕是浙党的人,韩是东林党的人,而吴亮嗣是楚党的人。

    由于东林党持续坐大,万皇帝已经暗中对其进行限制,故而三位重要的会试考官中只有一个是东林党的人。

    按照惯例,会试高中的贡士们将拜会试考官为恩师,与会试考官有了师生之谊,这将是他们以后在官场上的一个重要的人际关系,万皇帝想通过会试均衡朝堂上党派势力的用意已经不言而喻。(未完待续。。)

第两百三十三章 寄予厚望

    京师贡院,明远楼。

    明远楼楼高三层,是京城贡院里最重要的一个建筑,名字取自《大学》中的“慎终追远,明德而归厚矣”。

    与别处的阁楼不同,明远楼是一个正方形的建筑,底层四面为墙,各开有圆拱门,四檐柱从底层直通至楼顶,梁柱交织,四面皆窗。

    由于明远楼高达三层,故而登临楼顶四顾,整个贡院一目了然,是大明会试和北直隶乡试时考官发号施令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明远楼的大门两侧分别刻有“明经取士”和“为国求贤”八个大字,道出了贡院的政治意义。

    此时此刻,明远楼三楼阳台的护栏前,三名披着大氅的官员正居高临下地望着远处走进号舍的李宏宇。

    这三名官员自然就是此次会试的三位大佬史继偕、韩和吴亮嗣了,由于三人在贡院里所以并不知道今天顺天府堂审的结果,在三人看来李宏宇的案子很麻烦非短时间能解决的。

    故而,三人都认为缺考的李宏宇和赵欣无法赶上今次会试,尤其是吴亮嗣对此是倍感惋惜,他对李宏宇可异常器重。

    不过令三人感到吃惊的是,就在今天下午,万皇帝竟然用圣旨把李宏宇和赵欣送进了贡院,这意味着李宏宇已经成功从案子里全身而退,他们不知道顺天府的大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因此,李宏宇和赵欣的到来吸引了史继偕、韩和吴亮嗣的注意,三人站在明远楼的顶楼上目送两人去了各自的号舍。

    “吴大人,你们湖广的举子这下可是破了咱们大明科举史上的天荒,竟然在开考后被皇上用圣旨送了进来。”

    等李宏宇进了号舍,立在三人中间的史继偕笑着向身旁的吴亮嗣说道,由于浙党与楚党之间关系亲密,所以他自然清楚吴亮嗣对李宏宇这个湖广士林的后起之秀寄予了厚望。

    “是皇上圣明,让他赶上了这科会试,否则要等到三年后了。”

    吴亮嗣闻言笑了起来,斜向上一拱手后说道,说实话先前他还以为李宏宇和赵欣这次都要错过会试,万万没想到两人出乎意料地进了贡院。

    这一下湖广举子的实力无疑上升了一个新的档次,要知道李宏宇和赵欣可是湖广乡试的解元和亚元,而且还是以冷门的“五经”成为的经魁,其实力自然要胜出其他人一筹。

    “吴大人,你们湖广的解元和亚元还真的挺有意思,竟然想要号舍里做饭。”

    这时,韩笑着望向了五郎死,他注意到了李宏宇和赵欣的大号考篮里放着的锅碗瓢盆,这令他感到颇为诧异,要知道没有哪个举子有心情在会试的时候生火做饭。

    “李解元和赵亚元在乡试的时候就在号舍里煮饭,这或许是他们放松的一种方式。”吴亮嗣闻言微微一笑,嘴角闪过一丝得意的神色。

    换句话来说的话李宏宇和赵欣对会试游刃有余,否则岂会显得如此清闲,只不过这种炫耀的话他当然不能说出来了,要不然就显得太过肤浅。

    韩闻言笑了笑,眼神中不由得闪过一丝羡慕的神色,先不说李宏宇的文采和能力如何,单单面对会试时的这种从容就是其他举子所不能比拟的。

    当然了,韩现在对李宏宇和赵欣并没有敌意,原因自然是因为杨涟了,杨涟与吴亮嗣一样对李宏宇很是青睐,故而李宏宇在踏入仕途后也有很大的可能追随杨涟加入东林党。

    “你们说,这科会试哪里的举子能脱颖而出夺得会元?”史继偕知道东林党和楚党都对李宏宇和赵欣感兴趣,他可不想涉入这个问题,因此语峰一转问道。

    “显而易见还是南卷的举子。”吴亮嗣闻言沉吟了一下,微笑着向史继偕和韩说道,“如果不出意外,这次依然是你们江浙的举子夺魁。”

    “这次我倒看好你们湖广的李解元!”史继偕笑了笑,目光落在了李宏宇的号舍上,意味深长地说道。

    其实,会元不过是一个虚名而已,重要的是殿试的状元,殿试的结果才是举子们最想要的,决定了他们今后的仕途。

    与其他举子相比,李宏宇和赵欣已经在万皇帝面前崭露头角,故而只要两人能进入殿试那么李宏宇很有可能被万皇帝点为状元。

    毕竟殿试的状元、榜眼和探花由皇帝钦定,与会试成绩并没有关系,史上殿试的状元不是会试会元的情形比比皆是。

    故而史继偕认为主要李宏宇和赵欣坚持到了最后,那么一定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有着其他应试考生所没有的巨大优势。

    吴亮嗣自然明白史继偕的言外之意,脸上浮现出一丝惬意的神色,李宏宇不仅上了《平辽策》而且还成功地从****案中脱身而出,万皇帝肯定对其印象深刻,故而等到殿试的时候将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韩的嘴角也挂着笑意,如果杨涟能把李宏宇拉进东林党里那么无疑将成为东林党年轻一代的翘楚,届时对与齐楚浙等党派的党争大有裨益。

    李宏宇自然不清楚三位考官对他品头论足,进了号舍后他就专心致志地查看考卷,当务之急自然是答题了。

    对于李宏宇而言,两天的考试时间跟三天的考试时间并没有多少区别,反正他只要一天就能把考卷答完。

    与湖广乡试时的情形一样,考卷上面列了三道从《论语》、《中庸》和《孟子》中选的题目,以及五道从《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中选的题目。

    看来主考官们也不怎么喜欢《大学》,由于《大学》字数太少故而两百多年来考官们能从上面出的题目基本上已经出完了,很难再找到什么好题目。

    当然了,无论是三道“四书”题还是五道“五经”题,考生们不需要全部作答只需从中选择一题即可,要不然的话还不得把那些考生们给逼疯了不可。

    “四书”题答题的规制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八股文”,无论内容还是行文的格式都有严格的要求。

    而“五经”题则没有那么古板的要求,考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