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驭大明-第1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整个北卷的进士名额只有百分之三十五,也就一百来个人,与北直隶、山东、河南、山西和山西的举子相比,辽东都司的举子本来就少得可怜,因此在会试里可谓没有任何胜算。

    所以,李宏宇对辽东都司出进士一事感到非常诧异,这种现象现在可异常罕见。

    “近几十年来,万宗是辽东都司出的唯一一个进士。”吴亮嗣知道李宏宇在想什么,微微颔首后解释道,说实话对于万宗能考中进士朝中很多官员都感到意外。

    不过,因为万宗当时的殿试成绩是三甲末尾,故而未能留在京城,到贵州担任知县去了。

    “唉,恐怕万知县是大明最后一个辽东出身的进士。”

    李宏宇闻言不由得叹了一口气,神色变得黯然,明年明军萨尔浒一败,辽东都司的治所辽阳城将被后金攻占,届时辽东都司将灰飞烟灭,至明终再也未能恢复。

    “李解元,何出此言?”吴亮嗣闻言顿时就是一怔,有些惊讶地望着李宏宇,不知李宏宇为何会有这种奇怪的念头。

    “吴大人,您觉得辽东的官军会如何对付那些女真人?”李宏宇沉吟了一下,郑重其事地望着吴亮嗣问道。

    “当然是全力进剿了。”吴亮嗣闻言想也不想地回答,堂堂大明岂会任由小小的后金为祸辽东?

    “大人是否熟悉杨经略?”李宏宇迟疑了一下,然后不动声色地继续问道,他口中的杨侍郎指的是辽东经略杨镐。

    杨镐进士出身,曾经担任过右佥都御史一职,在三大征的援朝抗倭之战中经略援朝军务。

    明军在蔚山被倭军击败后,杨镐隐瞒败讯不报,又谎报军功,被万皇帝罢职。

    不过,万三十八年,杨镐被启用担任辽东巡抚,后来告老还乡。

    女真人造反后迅速攻下了抚顺城,守将及一众兵士英勇战死,辽东巡抚李维翰催促总兵官张承荫前往增援,结果张承荫与副总兵颇廷相等人相继战死,一时间辽东震动。

    由于杨镐熟悉辽东的军事,故而在此得以启用,挂兵部右侍郎衔担任辽东经略,总掌辽东平叛事宜。

    值得一提的是,大明的官职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设置,那就是“加衔”。

    加衔并不是真正的官职,只是表明获得加衔者享有所加官职的的行政待遇和行政级别而已。

    以杨镐为例,他挂兵部右侍郎衔担任辽东经略,其官职是“辽东经略”,不过这是一个临时性的官职并没有行政级别,故而有了“兵部右侍郎”的加衔。

    这并不是意味着杨镐就是兵部右侍郎,而是他享受与兵部右侍郎一样的官阶和行政级别。

    自明帝国中期开始,六部的右侍郎就成为了一个虚职,外出巡抚、经略的京官挂右侍郎衔来威压地方官吏。

    之所以这样做,与大明的内阁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

    众所周知,内阁的大学士不过是正五品的官职,这样一来不要说各部院的堂官了,就连那些堂官下属官员的级别都比大学士高。

    这与内阁最开始的性质有关,内阁最开始只不过是一个秘书机构,内阁大学士官居五品,直到洪熙皇帝起才开始成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

    宣德皇帝登基时年纪轻轻,其六部堂官都是经数朝的老臣,故而为了抗衡朝堂上那些资深厚的老臣,宣德皇帝强化了内阁的职能,依靠永乐皇帝和洪熙皇帝留下的以“三杨”为代表的近侍臣子来制衡六部,使得内阁有了今天的地位和职能。

    值得一提的是,大明宦官的崛起也是从宣德朝开始,宣德帝不仅给了司礼监批红大权,还在皇城开设太监学堂教那些小内侍识字,使得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都受到了宦官的制约。

    鉴于内阁拥有的议政权,六部拥有行政权,而代表皇帝的司礼监拥有决策权,三者既相辅相成,同时又相互对立。

    所以,内阁的阁员肯定不跟能六部有什么瓜葛,一旦进入内阁就要放弃在六部的职务,但为了保证他们的行政级别,这个时候就有了加衔。

    例如,内阁大学士通常“兼”六部侍郎或者尚书。

    需要注意的是“兼”与“兼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兼”的职务是虚职,一种加衔而已,而“兼任”则是实打实的职务。

    因此,史书上出现的内阁大学士兼六部尚书、侍郎,并不是内阁大学士在六部任职,只是一种确保其行政地位、等级的方式。

    必须要指出的是,六部并不是内阁的下属机构,双方是一种平行的关系,互不统属,六部的首领是有着“天官”之称的吏部尚书,与内阁首辅平起平坐,双方之间的势力关系此消彼长。

    可以说,正是因为内阁才有了加衔这个特殊的制度,京城的官员出巡或者经略地方,为了威压地方官员,通常都会被皇帝授予加衔,等办完差事回京后加衔会随之取消。

    “杨经略久居地方,本官对他了解得不多,不过在当今朝堂上论到谁对辽东的形势最为熟悉,那么非杨经略莫属!”

    吴亮嗣是万三十二年的进士,而杨镐是万八年的进士,两人之间确实没多少交集,因此吴亮嗣沉吟了一下后向李宏宇摇了摇头。

    “正是杨经略对辽东的事情太过熟悉,必定会产生轻敌之念,然杨经略离开辽东已经数年,在此期间女真酋首努尔哈赤称汗,辽东形势已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倘若杨经略不能慎重处之,后果将不堪设想。”

    李宏宇闻言嘴角不由得苦笑了一声,忧心忡忡地望着吴亮嗣说道,“辽东战事看似微小,实则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失利势必威胁京城的安危。”

    “你是说,官军此次进剿将会失利?”吴亮嗣的眉头顿时微微就是一皱,认为李宏宇此言有些危言耸听了,目前辽东明军的形势可一片大好。

    “虽然学生这样做有些灭自家志气长他人威风,但女真酋首努尔哈赤能以十三副铠甲起兵,最终收复辽东女真诸部,确实不是一个等闲之辈。”

    李宏宇知道吴亮嗣并不相信自己的话,故而沉吟了一下后郑重其事地向吴亮嗣说道,“吴大人,学生有一事相求,希望吴大人能把学生的‘平辽策’献给皇上,如今女真人士气正盛,官军如果急于冒进正中他们的下怀,希望能引起杨经略的警觉。”

    “你想本官把这道‘平辽策’献给皇上?”吴亮嗣闻言顿时面露惊讶的神色,要知道李宏宇写的这个东西肯定会引发万皇帝的不满,说小了是妖言惑众,往大了说可就是动摇军心,是要被杀头的。

    “学生如果是平头百姓,那么绝不会妄议辽东的战局,可学生是大明的举子,自然不能眼睁睁见辽东危局而坐视不理。”

    李宏宇清楚吴亮嗣的意思,郑重其事地一拱手说道,“吴大人,学生虽然不敢自诩忠君报国,但这一点儿胆量还是有的,请吴大人成全,了却学生的一桩心愿。”

    “李解元,你可知现在皇上关注的就是辽东的战事,不仅加收了新饷而且还调集了各地卫所军的主力前去辽东参战,大战未起而畏敌三分,皇上会高兴吗?”

    吴亮嗣闻言沉吟了一下,然后正色向李宏宇说道,“此时把这道‘平辽策’递上去的话,那可是自寻烦恼!”

    “大人,所谓不破不立,祸福相依,如今朝政被江南那些人把持着,咱们要想杀出一条血路来必须要从现在开始发力,否则将成为江南那些人的依附而已。”

    李宏宇知道吴亮嗣不想冒险,因此想了想后郑重其事地望着吴亮嗣,“以学生看来,这次的辽东战事正是咱们崛起的绝佳时机,要让皇上知道咱们才是真正的忠君报国、忧国忧民。”

    吴亮嗣的眼前亮了一下,他肯定知道李宏宇的意思,如今朝堂之上最大的两个党派就是同时江浙出身的东林党和浙党,楚党、齐党以及其他的小党派要依附于浙党才能不被东林党给吞并。

    因此,吴亮嗣当然想让楚党与东林党和浙党平起平坐,可惜要想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否则浙党和齐党也不会依托浙党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七章 惹不起的人

    “如果官军在辽东败了,‘平辽策’在皇上面前能起到奇效,可要是官军胜了,那么只能引发皇上的反感。”

    在李宏宇关切地注视下,吴亮嗣的脸色阴晴不定了一番,然后神色严肃地望着李宏宇问道,“难道官军会在辽东战败?”

    “大人,现在官军主力的战力与洪武爷、永乐爷时相比如何?”李宏宇知道吴亮嗣被他说动了心,现在令他纠结的是明军是否会在辽东战败,因此他沉吟了一下后问道。

    “不及洪武爷、永乐爷时期,当年大明官军纵横疆场,四海臣服,边疆蛮族莫不对大明恭敬有加。”吴亮嗣想了想,皱着眉头回道,大明官军战斗力江河日下已是不争的事实,他没有什么好辩解的。

    如果不是大明军队战斗力衰败得太过厉害的话,辽东也轮不到女真人兴风作浪不说,辽东都司按照编制总兵力有十余万,辽东的女真部族岂会是明军的对手?

    可惜,大明的屯兵制使得军户受尽了武官们的欺凌和奴役,再加上卫指挥使以下的武职世袭,这使得士兵们根本就没有丝毫上进的**,故而各地军户逃亡之风越演越烈,卫所士兵训练懈怠、士气低沉,与洪武、永乐时期的百战之兵天渊地别。

    以至于朝廷在打仗的时候不得不给作战的士兵发放薪饷,以提高士气,使得士兵们在战场上能够奋勇作战,这与洪武皇帝建立屯兵制的初衷大相径庭。

    时至今日,表面上有着近十万编制的辽东都司能有两三万兵力就已经谢天谢地了,这对广袤的辽东地区来说兵力实在是捉襟见肘,对付当地单个部族势力当然绰绰有余,可面对后金这种实力的敌人可就束手无策了,要不然后金也不会这么快就攻下了抚顺城等地。

    “大人,虽然学生不知详情,但想必前去辽东的援军从各地卫所抽调,尚未进行整编操练就投入战场,相互间难以指挥调度,对战况极为不利。”

    听了吴亮嗣的话后,李宏宇忧心忡忡地望着他说道,“尤为令学生担心的是,杨经略会分兵进攻女真人的老巢,如此一来势必被女真人各个击破,努尔哈赤作战多年,绝对会握紧拳头来对付官军!”

    “辽东战事匆忙,大军云集沈辽,想必粮草一时间难以全数运抵,再加上杨经略对女真人有轻视之心,势必想要一战而定干坤故而绝对会分兵包夹。”

    说着,李宏宇面色一沉,正色望着吴亮嗣说道,“因此,学生认为官军此次必败无疑!”

    “此事事关重大,本官要回去想想,想好后再给你答复。”

    见李宏宇一副踌躇满志的模样,吴亮嗣皱了皱眉头后说道,毕竟这件事情的影响太大他不得不慎重考虑,肯定要跟官应震和黄彦士商议。

    “有劳大人!”

    李宏宇闻言连忙起身,毕恭毕敬地向吴亮嗣拱手行礼,虽然吴亮嗣没有答应这件事情但也没有拒绝,这已经使得他非常满意了,要知道此时上这道“平辽策”可是冒着相当大的风险,搞不好就惹怒了万皇帝。

    “现在已经是饭点儿了,咱们先吃饭,然后说说武昌和太原的案子。”吴亮嗣见状笑了笑,挥了挥手让李宏宇坐下,然后冲着门外的差役喊道,“来人,把午饭端来这里。”

    午饭后,李宏宇离开了兵部,吴亮嗣身为兵科都给事中公务繁忙,自然没有时间接待他。

    回家的路上,李宏宇坐在马车里闭目养神,他之所以要上那道“平辽策”自然是想在万帝面前出风头,不过除了跟东林党和浙党相争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目的,那就是拥有统兵权。

    虽然明太祖立国的时候五军都督府跟六部并存,不过自土木堡之变后武官的地位就持续下降,统兵官逐渐由武官变成了文臣,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以文抑武”。

    李宏宇要想在明末乱世中立足,必须要把军权牢牢地抓在手里,所以他自然要向万皇帝和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展现自己的军事才华,这样以后才可能成为率军出征的统兵官。

    就在李宏宇倚坐在车壁上思索着下一步的计划时,行驶的马车忽然停了下来,他以为到了家里于是懒洋洋地伸了一个懒腰,掀开门帘下了车,由于要经过内城他自然要回一趟家了。

    “咦?”等看清了眼前的情形后,李宏宇不由得怔在了那里,出现在他面前的并不是李宅而是一家茶楼。

    李宏宇不由得望向了车夫,只见车夫一脸尴尬地站在那里,扑通一声就跪了下去,在那里低头不语。

    “李解元,请!”这时,立在茶楼门口的一名大汉走上前,向李宏宇做了一个请进的手势。

    “你们家主人是谁?”李宏宇的眉头微微一皱,看来他是被人算计了,于是不动声色地问道,想知道等在茶楼里的是何许人。

    “我家主人是李解元的老朋友。”那名大汉闻言微微一笑,“李解元到了楼上的雅间便知我家主人是谁。”

    “老朋友?”李宏宇的眉头再度皱了皱,他实在想不到他在京城会有什么老朋友。

    不过,既然对方盛情难却,李宏宇岂能被吓走,他可不相信有人胆敢在天子脚下对他这个湖广解元不利,那样的话无异于自寻死路。

    因此李宏宇抬头望了一眼茶楼,抬步跟着那名大汉走了进去,他倒要看看对方是何方神圣。

    “李解元,里面请。”来到二楼的一间门口守着几名精壮大汉的雅间前,领路的大汉推开了紧闭的房门,向李宏宇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李宏宇深吸了一口气,大步走进了房间,身后的房门随即“咯吱”一声关上了。

    “李解元,别来无恙?”雅间里面有一个小套间,一名身穿白衣、风度翩翩的公子哥正坐在那里泡茶,见他进来瞅了他一眼后拿起茶壶给面前的两个茶杯倒上了茶。

    “你……你怎么在这里?”李宏宇顿时怔在了那里,目瞪口呆地望着白衣公子哥,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快步走上前盯着白衣公子哥狐疑地问道,对白衣公子哥出现在这里感到非常意外。

    “这京城又不是你家的,凭什么你能来本郡主不能来?”白衣公子哥闻言一挑眉角,冲着李宏宇抛了一个大大的白眼,然后把手边的一个茶杯推了过去,“尝尝看,这是本郡主亲自泡的。”

    李宏宇闻言不由得苦笑了一声,走过去端起茶杯咕嘟咕嘟地喝了起来,他现在哪里有心情品茶,这个世上最让他感到头疼的人就是眼前的白衣公子哥昭祥郡主朱婉婷。

    贵为郡主的朱婉婷刁蛮任性,胆大妄为,行事往往不计后果,尤为重要的是这小丫头喜欢李宏宇,这使得李宏宇对她敬而远之,他可不想招惹朱婉婷,否则肯定会招惹意想不到的大麻烦。

    “怎么样,好喝吧?”见李宏宇端起茶杯一通牛饮,朱婉婷见状笑盈盈地望着她问道,一副饶有兴致的模样。

    李宏宇一口气把茶杯里的茶水喝光,吧唧了几下嘴巴后刚要开口,朱婉婷忽然俏面一寒,凶巴巴地瞪着他说道,“这是本郡主第一次煮茶给别人,不许说不好喝!”

    “好喝,这是我所喝过最好喝的茶。”李宏宇闻言心中无奈地叹了一口气,还别说朱婉婷煮的茶还真的挺好喝,于是讪笑着回道。

    “尝尝看,这些糕点可是宫里的贡品。”朱婉婷顿时嫣然一笑,示意李宏宇在一旁的座位坐下,然后笑盈盈地指着摆在桌上的几盘精致的糕点说道。

    “贡品?”李宏宇闻言不由得面露好奇的神色,望了那几盘糕点后坐在了朱婉婷对面的座位上,拿起糕点大口大口地品尝了起来,他还从没有吃过皇家的贡品糕点,果然口感独特,酥软香甜,鲜美无比。

    朱婉婷双手支着下巴,津津有味地望着在那里大快朵颐的李宏宇,如果不是李宏宇中午的时候跟吴亮嗣在一起没吃多少东西的话,他此时可不会吃得这么香。

    “郡主,您怎么来京城了?”李宏宇吃了几块糕点后,端起朱婉婷推来的茶杯喝了两口茶水吞下嘴里的食物,不无疑惑地望这朱婉婷问道,他万万想不到朱婉婷会来京城,心中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走亲戚!”朱婉婷闻言莞尔一笑,眨了眨眼睛后回道,笑容里有几分狡黠。

    “郡主,此次找在下前来所为何事?”

    对于朱婉婷的这个回答李宏宇唯有暗中苦笑的份儿,京城皇族众多所以朱婉婷的亲戚也很多了,天知道她要走哪门子的亲戚,他不想纠缠这种的问题,随后面色一整,不动声色地问道。

    “聊天呀!”朱婉婷闻言笑了笑,望着李宏宇娇声说道,“本郡主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自然要找熟人聊天了!”

    “郡主,会试还有三个多月就要举行了,在下要忙于备考,恐怕以后没时间陪着郡主。”

    李宏宇闻言脸上顿时浮现出哭笑不得的神色,他还以为朱婉婷找自己什么事儿,原来只是陪着她打发时间而已,于是郑重其事地说道。

    “那样可太可惜了!”朱婉婷闻言不由得冲着李宏宇翻了一个白眼,她岂会听不出李宏宇对她敬而远之,随后双眸忽闪了几下,故作惋惜地摇了摇头,“看来本郡主要找别人聊天。”

    “这些糕点送你了。”说着,朱婉婷站起身,瞅了一眼桌上的那几碟糕点后扬长而去。

    “不知道谁要倒霉了?”李宏宇有些愕然地望着朱婉婷离去的背影,心中暗自感到诧异,没想到朱婉婷竟然这么容易就离开,惊讶之余不由得暗自摇了摇头。(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长线钓大鱼

    由于会试临近,因此进京赶考的各地举子们纷纷投入到了热火朝天的备考中,期望能在会试中脱颖而出,考取贡士。

    李宏宇自然也不例外,在茶楼见了朱婉婷后回到家就闭门谢客,毕竟会试前举子们都忙于备考,很少有人有闲心去外面消遣。

    毕竟参加会试的机会不容易,可谓是每个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只要跳过了这道龙门就能踏上仕途前程似锦。

    与此同时,李宏宇这样做也是为了躲避朱婉婷,他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