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王侯的荣耀-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小卒还跟他的爱妾拉拉扯扯。

    文丑勃然大怒道:“尔等是何人,敢到这来撒野,可知爷爷是谁?”

    吼声如雷,天生的杀气把一干军卒都镇住了。

    这时候却见一名军将分开人群走过来,将一堆衣裳掷在他怀里,嘿道:“还在那逞威风呢,文将军,跟我们走一趟吧。”

    文丑一眼认出来人是谁,大怒道:“赵正川,你敢阴我,我跟你拼了!”

    众人谁也没想到都这个时候了文丑还会行凶,他像一头暴怒的豹子,纵身一扑,扑倒了赵正川,双手掐住赵正川的喉咙,任他怎么挣扎终是无用,眼看着赵正川已经翻了白眼,一名小卒情急之下持枪捅向文丑的粪门。

    文丑虎躯一震,双手护住伤口,杀猪般地嚎叫起来。

    本章完

第111章 河内风云() 
文丑的意外被擒,使得驻扎在河内的袁绍军队一度受挫,王匡趁机发动攻击,一度杀的袁军落花流水,但好景不长,很快王匡就吃了败仗。新募泰山军与老版泰山军相去甚远,因为缺乏训练,所以打败仗是很正常的。文丑麾下大将苏泽、赵体都是一时良将,二人抓住机会很快就反守为攻,杀的王匡丢盔弃甲,连河内才都丢了。一旁观战的李轨对诸将说道:“我们的机会来了,城池是他王匡自己丢的,这次再被我拿到手,诸位给我作证,我一定不会再还给他了。”当即遣太史慈为先锋,管亥次之,胡轸断后,自己亲率大军出白陉,浩浩荡荡杀奔河内。被援军驱逐的王匡正惊恐万端,获知李轨出兵攻击袁军,大喜。连忙到李轨大营相见,对李轨说:“愚兄糊涂,险些误了大事。”李轨劝慰道:“袁绍背信弃义,十足小人,你我联手拿回河内,再不与此人为伍。”王匡摇摇头,叹道:“我害老弟受苦了,今日王匡哪有颜面再回河内,此间一切都托付给老弟了。”王匡要回泰山老家,李轨劝慰不住,只得任由他去了。李轨大军浩浩荡荡杀奔河内,太史慈连败苏泽、赵体,一马当先,杀入河内城,管亥进兵时正遇到苏泽,一刀斩于马下,夺得辎重极多。众人引李轨进城,查封公署、仓库、监狱,遍查内外,却独独不见了文丑,据人说文丑当日受伤被擒,关在大牢里,苏泽驱逐王匡后将文丑救了出来,一直在后方休养,至于为何不见人影,众人也不知晓。皇甫存奉命侦查文丑的下落,一时也找不到头绪,李轨道:“此人就在城内,可挨家挨户搜索,他身上有一处明显的伤痕,但有嫌疑直接验伤即可。”大军在城中搜了一整天,终于将隐匿在妓馆疗伤的文丑揪了出来。文丑见了李轨表情尴尬,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李轨道:“袁绍无道,背信弃义,我料此人难成大事,将军威名震怖河北,何必在一棵树上吊死。不如与李轨一道,讨伐董卓,复兴汉室,也好留名青史。”文丑有些心动,但碍于面子,没有立即答应,李轨看在眼里,暂且将文丑关押,另外选了一些俘虏旧将前去规劝。文丑投袁绍时间不长,感情什么的还谈不上,加之袁绍原来的种种许诺都未曾兑现,所以早就有了贰心。但他是个聪明人,知道矜持是一种财富,如果答应的太爽快,反倒见得自己不值钱。所以就给李轨出了一道难题,要求把自己的家小从袁绍处接到河内来。“文丑的家眷现在冀州平原郡博平县,文丑出兵河内后,袁绍为了控制他,派了二十名心腹亲随驻守,名为保护,实际是监押,这让文丑十分不满。”李轨答应了文丑帮他把家眷接来河内,但这个任务并不轻松,文丑的家眷已经被袁绍盯死了,二十个人看似不多,但若因此而误伤了文丑家眷,这任务可就算泡汤了。皇甫存道:“这事交给我的吧,一定完成任务。”李轨赞道:“说的好,要什么尽管提,我只有一个要求:把人平安带过来。”打发皇甫存去了之后,李轨下令将文丑暂时软禁起来,他对皇甫存此行的结果持怀疑态度,一旦皇甫存行动失败,那他只能杀了文丑,这样一员大将他不能用,也绝不能便宜了袁绍。王匡走了,河内成了李轨的地盘。李轨已经是上党太守,再兼任河内太守,这显然有些不合规矩,所以他向朝廷举荐了本郡名士章松为太守。章松在朝中做过高官,资历够,而且他为人清高,无甚党羽,比较好控制。朝廷远在长安,这道奏章递上去也未必会有什么结果,至少董卓那一关就不容易过。不过李轨也想通了,管你董卓批不批准,反正河内太守必须得由我李轨举荐认可,非我举荐的人,你强行任命也可以,但我不敢保证他在河内的人身安全。李轨在河内的巨大成功,严重刺激了公孙瓒,幽州军以一日百里的速度向魏郡推进,韩馥组织的几次小规模的阻击战,都被公孙瓒轻易粉碎。大军很快进抵魏郡附近。冀州牧韩馥心惊胆寒,不知如何是好,谋士荀谌劝其将冀州让给袁绍,以保全身家性命和名誉。韩馥从其计。袁绍这次没有惺惺作态,韩馥这边一让,他就顺势接管了冀州,封韩馥为奋威将军,以田丰、沮授、许攸、逢纪分掌州事,尽夺韩馥之权。韩馥懊悔之及,遂丢下家小,匹马投陈留太守张邈去了。袁绍初得冀州,关系尚未理顺,公孙瓒已经杀到城下,为了稳住公孙瓒,袁绍假意与公孙瓒合谈,你一半我一半平分了冀州。公孙瓒信以为真,遣堂弟公孙越进城合谈,袁绍阳里阴里跟公孙瓒磨叽了一个月,和谈破裂,公孙越拂袖而去,走在半道却被一支伏兵所杀。袁绍指责是董卓派人干掉了公孙越,公孙瓒哪里肯信,尽起本部兵马杀奔邺城。此时袁绍已经掌控冀州,实力大增,再不肯忍让,两军会于磐河之上,准备大干一场。李轨得此消息大惊,因为《三国演义》上明明白白的写着公孙瓒与袁绍对峙于磐河之上,激战多日,最后被麴义所破。公孙瓒由此一蹶不振,袁绍渐渐夺得冀州的控制权,终于一统北国江山。公孙瓒现在是李轨的盟友,而袁绍却是他的死敌。所以他并不想公孙瓒此战败北,那意味着自己将承受来自袁绍的全部压力。李轨当然也不希望公孙瓒在磐河之战中占据绝对优势,一旦袁绍惨败,冀州很快将落入公孙瓒的手里,届时他一人拥有幽州(不是全部)、冀州两大州,实力足以傲笑北国,一个太过强大的邻近绝对不是好邻居。值此之际,自己将何去何从呢。李轨盘算着。这时候远赴河北接文丑家眷的皇甫存回来了,此行很成功,文丑的至亲家眷一个不少,全都接了过来。皇甫存道:“那地方本是韩馥的地盘,现在韩馥让给了袁绍,不过袁绍正忙着跟公孙将军在磐河相持,所以地方很松懈,我就趁虚而入……”李轨不等他说完,就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你辛苦了,干的漂亮。现在你找一处宅子把人安顿好,派人保护好,文丑是员名将,我要重用他,但还有些事没有谈妥。”皇甫存道声明白,就退下了。这件事给了李轨一个启发,历史上袁绍跟公孙瓒在磐河会战时,文丑是深度参与其中的,甚至可以说他对战役胜败的走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现在文丑却在他这。战争的组成因素改变了,那么这场战争的结果是不是也会有所改变呢。

    刚说到这,忽报有信使到,人从辽东来,问是谁,卓丢儿抿嘴微笑。

    李轨出门看时,却原来是赵云。

    本章完

第112章 霸王的基业() 
赵云扮成信使摸样从辽东而来,怀里揣着贾诩的一封书信。李轨大喜,急忙拆视,贾诩在信中建议李轨适当介入公孙瓒和袁绍的争执,目的是确保两家在冀州的势力平衡,一个混沌无主的河北对李轨才是有益的。山河阻隔,音讯不通。赵云也不知道李轨在哪,先去公孙瓒军中,获知李轨人在洛阳,于是赶去洛阳,却听说李轨到了河内,然后追到河内,结果听说李轨又去了上党,于是又追到上党去,到了上党才知道李轨已经回到了河内,这便又追了回来,辗转有一个月之久。所以他带来的这封信是一个多月前写的,当时韩馥还是冀州之主,公孙瓒和袁绍也没有在磐河死磕。贾诩远在辽东千里之外,目光透过千山万水,透过重重迷雾就看到了今天这一步,这份见识果然是超人一等。李轨问赵云:“先生还有什么话要交代的。”赵云道:“我走前,先生秘嘱我:若到河内时,河北两军正纠缠不休,可劝将军北上取并州为霸王之基。”李轨大喜过望,叫道:“先生果然这般说?子龙,先生真乃神人也!”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李轨的目光一直被河北双雄争霸所吸引,对近在身边的大肥肉却视而不见。并州可是一块风水宝地,表里山河,人文丰厚,进可争霸中原,退可保守身家周全,可进可退,能攻能守,更让人感慨的是并州现在还是一块无主之地!本来就是嘛,公孙瓒和袁绍争夺河北,打的不亦乐乎,自己不趁势夺取并州,岂不成了天下第一等的傻瓜?可就是当局者迷,贾诩点拨之前,李轨还真就没往北面去想。何为一流谋士,贾诩这样的就是啦。李轨道:“子龙,你来了就不要回去啦,咱们一起拿下并州为根据地,养精蓄锐,虎视中原,一旦天下有变,你我就提一支劲旅南下,扫平群雄,还百姓一份安乐。”赵云道:“我此来正是奉军师之命,来助将军一臂之力。军师请将军放心,辽东现在稳如泰山,公孙度,股掌中人,不足为虑。”李轨大喜。当晚设宴为赵云接风洗尘,请文丑一起赴宴。下午的时候凌嵘跟文丑进行了一次长谈,黄昏前后文丑已经答应归顺李轨,所以现在他已经是自己人了。饮宴之前,在座次上文丑和赵云产生了争执,文丑自持自己是河北名将,看不起赵云。赵云也瞧不惯他的骄纵,二人争执不下。李轨闻听,故意不出面。打发周兴去调解,周兴建议二人以箭法决胜负。这是武将之间解决矛盾的一种惯用手段,成本小,见效大,以理服人,不伤和气。周兴左手拿了一只梨,右手拿了一个红果子,走到百步之外,看看有点黑,就让人在他身后点了一盏灯,对二人说:“二位可以动手了,黄澄澄的大梨,红艳艳的果子,你们谁先动手?文将军,你先来?”文丑哼了一声,引弓一箭将周兴背后的灯笼射落,嘿道:“灯下射箭,更见功力。”周兴吓了一哆嗦,叫道:“二位,别玩啦,怪吓人的。”话未落音,文丑早飞出一箭,不偏不倚正中周兴左手的红果子!周兴吓了一哆嗦,右手的大黄梨撒手滚了出去。“唉哟,妈也,吓死个人呢,喂,文将军我跟你没仇吧,你这么对我?”文丑闻言嘿嘿一笑,得意地笑道:“周将军莫怪,文某献丑啦。嘿嘿。”众人见文丑箭法如此精妙,一阵惊叹后,不觉纷纷叫好。唯有太史慈看的明白,他提着一盏灯笼走过去,左右寻了一圈,却问周兴:“你的梨呢。”“梨……”周兴弯腰四处寻找,左右寻不见,不觉疑惑,自己刚才吃文丑惊吓,撒手把梨弄丢了。“应该就在这儿,那么的大的梨,难道遁地跑啦?”周兴左右找不着那枚梨,情急之下招呼了五个兵卒一起寻找。众人举着火把一通乱找,还是不见踪迹,太史慈呵呵一笑,用手一指三丈外:“那不是你们要找的梨吗?”众人看时,果然在三丈外的一根木桩上找到了那枚大梨——梨身贯穿一支羽箭——正插在木桩上。众人倒吸了一口凉气,不解其意。太史慈微笑着接过小卒献上的梨和箭,看了看箭杆,笑道:“子龙这支雕翎箭果然是好箭。”众人听了这话,方知这梨是赵云射的。仔细观看,一时吃惊不小,这大水梨重约一斤,被赵云一箭穿透,然后拽着在空中飞行,飞了三丈远还能插在木桩上,犁未震碎,箭也没弯。“这,子龙,好箭法,不过……”周兴望向太史慈,他对箭术知之不多,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做评判。太史慈是军中有名的神箭手,当然能说出其中的道理来,但他也不说话,只是微笑着。文丑脸一红,拜道:“赵将军箭法出神,文丑佩服。”赵云道:“岂敢,赵云急中生智,不及文将军箭法来的厚重。”太史慈哈哈大笑,道:“以我观之,二位箭术本在伯仲之间,既是一家兄弟,又何必非要分个高下呢。今日算平手如何?”文丑道:“不,高下已定,文丑心服口服。”赵云也谦虚了两句,正说着李轨走了过来,赞道:“子义说的好,同袍兄弟,生死与共,那虚名听听便是,若为此争执,岂是大丈夫的的本色。”一手挽住一人,为二人和解。文丑道:“赵将军箭法精深,又有大功在身,文丑钦佩之至,甘拜下风。”推赵云坐了上席。酒至半酣,李轨忽然发出一声感叹。太史慈问道:“将军驱逐董卓,收复河内,正是英雄奋起之时,为何发此吁叹。”李轨道:“子义有所不知,董卓挟持天子西迁,本是诸侯奋起之时,奈何关东诸侯各怀私心,不肯共济大事。我欲独自统军西进,奈何势单力薄,不是老贼的敌手。心中烦闷,故此长吁短叹。”胡轸道:“河内民寡兵少,非英雄用武之地,并州山河险固,兵精粮多,牧守张扬又是个无用之人,将军何不北上取并州为根据地?”李轨道:“张扬乃是联盟一员,我怎忍心夺他地盘。”管亥道:“张扬无用之人,空占并州却无所作为,将军若不取之,早晚为董卓所取。那时节,汉室复兴就无望啦。”皇甫存道:“今日接连接到军报,张扬麾下大将张力与董卓使者私下会面,欲献并州于董卓也。”文丑道:“某得将军收留,未有寸功,敢请领一支劲旅北上取太原,助将军成就伟业。”太史慈和赵云也一起起身,说道:“我等愿效犬马之劳。”凌嵘见状,起身劝李轨道:“天与之,若不取,不吉也。将军取并州,训练士马,待关中有变,提劲旅入关,诛董卓,救陛下,复兴汉室,大有希望。届时立不世功勋,我等皆与有荣焉。”李轨见麾下大将思想都统一了,心中大喜。

    慷慨道:“愿与诸君齐心协力,扫灭群贼,复兴汉室,还天下百姓一份安乐。”

    当即下令出兵北上取并州为霸王之基。

    本章完

第113章 仁义者的形象() 
公孙瓒与袁绍对峙经月,大小三十余仗,公孙瓒胜多败少,袁军士气浮动,眼看就要全面崩溃。公孙瓒踌躇满志,决定一鼓作气全歼袁军。

    部署已毕,心中却徒生一种隐忧,总觉得那里有些不对劲。

    忽然听说李轨的信使到了营外。

    公孙瓒拧起了眉头,对左右说:“李无忌非君子,我要他出井陉击袁绍后方,他迟迟不予回应,前日得到他的信,居然跑去打张扬去了。我与袁绍你死我活之际,他却跑去捡漏,兄弟之情何在?”

    发了一通牢骚。

    谋士田楷道:“人已到了门外,且放进来问问。”

    见公孙瓒没有反对的意思,田楷便命把人放进来。来使献上李轨的书信,公孙瓒作势不接,田楷接了,看完,面色一变,把信交给了公孙瓒。

    公孙瓒看完,眉头也拧了起来。

    李轨在信中,先是解释了为什么没有越过井陉东进的原因:并州牧张扬部将张成窃据上党郡的沽县,左右不肯放行,自己根本无法靠近井陉。

    而且他收到情报:张扬已经秘密投靠了袁绍,正准备闪击幽州,断公孙瓒的大后方。

    基于以上两点,李轨决定按兵不动,监视张扬,以为牵制。

    解释了原因之后,李轨提醒公孙瓒,袁绍麾下大将麴义擅用弩兵,且最近正大力征募工匠打造弩箭,估计会有大动作。

    他提醒公孙瓒一定要万分注意这个人,小心吃他的亏。

    公孙瓒倒吸了一口凉气,跟袁绍对峙这么久,袁绍的路数他大体已经弄清楚了,麴义是袁绍麾下有数的大将,地位很高,但最近几次交锋他都没有露面。

    他有些看不透这个人,不知道他要耍什么名堂。

    所以每次大战前,他都会留出后手提防麴义,但这次部署与袁绍决战时,因为兵力不足他就没有留这个后手。

    公孙瓒突然明白过来,自己为何一直心神不宁,正是因为麴义的缘故啊。

    他内心是忌惮这个人的,又没有留后手,所以他心里一直没底,总觉得会有什么不祥之事发生,经李轨这么一提醒,他出了一身热汗,反而彻底放松了。

    他抹了一把额头,连叫:“快,快,快,我要从新部署兵马。”

    连夜把军中谋士叫过来,叫他们调整部署,把麴义作为重点盯防对象。

    谋士们很为难,这一仗公孙瓒给的任务太多了,实在抽不出多余的兵力。

    公孙瓒一时大怒,当即召唤自己的白马义从,道:“若是没人肯做预备队,你们就来充当预备队,我就不信区区一个麴义他能翻了天!”

    ……

    公孙瓒在大营咆哮怒吼的时候,李轨正驻军太原郡阳邑县,太原是并州的首郡,一州精华所在。

    张扬用兵确实不行,自起兵时大小十余战,未尝一胜,他麾下最能打的悍将张成在李轨手下没走上一个回合就让太史慈生擒活拿了。

    战事的进展远远超过原先的想象。

    但现在麻烦也不少,一来张扬无能,造成了并州权力分散,各郡太守拥兵自重,并不买张扬的账。这就意味着,即便攻下太原,也不可能一呼百应占据并州,要想占据并州还得跟下面的太守们打交道,一家一家的去谈、去打。

    其次,张扬奉行无为而治,于民休息,深得民心,李轨以属下郡守起兵,名不正言不顺,各方抵触很大。

    若是强行用武力解决,后遗症会很大,这是李轨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理想的结果是张杨主动退出,把并州“让”给李轨。

    这方面冀州韩馥和袁绍却起了一个很坏的表率,袁绍得到冀州后亏待韩馥,致使韩馥单身独骑去投奔张邈。

    这个头一开,张扬打死也不肯主动让贤。

    没办法,李轨只好暂时停止进军,慢慢地跟张扬磨。

    “张扬又反悔了,前次答应的条件现在也不承认了。这个人反复无常,实在难缠。”

    凌嵘从太原归来,一脸的沮丧。

    一见素来沉稳的军师都不淡定了,众将顿时就炸了,纷纷请求攻城。

    李轨却迟迟没有回应。

    血洗太原容易,但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