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一旁,那位出身于寻常州郡的阁主胡安,则似乎简单得多。他除了对李森的神色愈发恭敬之外,并没有流露出其他的任何神色。看起来,胡安还是保持了他一贯的谨小慎微。
只是,相比于柳吟月的羡慕,还有胡安的恭敬,李森其实对这个‘总督’并不怎么放在心里。
虽然‘总督’的权力,只在商盟的长老、堂主、舵主之下。凌驾于在众多的阁主之上。但实际上,李森手下并没有其他的聚星阁可以管理。
整个吴国,也只有区区一家聚星阁而已,还是李森和柳吟月、胡安二人花了诺大功夫,才在蔡县这个三不管的贫瘠山城里开设的。
说是总督吴国的商盟事宜,听起来威风凛凛,其实就是关起门来,夜郎自大而已。
对于李森而言,唯一比较管用的,就是李森可以无条件的在吴国境内开设任意数量的聚星阁,并且拍卖会的权限,也从最低级的‘一级拍卖会’,提升到了可以吸引大量筑基期修士光临的‘二级拍卖会’。
其中,最有用的,也最令李森在意的,则是李森可以随时从商盟总部的库存之中,调拨一些特定的商品,来补充吴国境内的聚星分阁。
魏如龙就说过,金庚这种东西也是可以调换的,只要商盟总部的库存里有。
当时李森心中还是挺欣喜的,认为自己未来打造高阶灵器的主材料,总算是有了着落。可经过了这几个月的实际操作之后,李森才发现。商盟的库存之中根本就没有‘金庚’这一类的顶阶交易品。
并不是说,诺大的聚星商盟,连个金庚都没有一星半点。而是这些顶阶的交易品,如今都不在普通库存里放着,而是在专为三级以上拍卖会特别准备的‘珍宝库’里藏着。
李森虽然可以调拨普通库存中的所有商品,但是却根本无法调拨‘珍宝库’的宝物。
想拥有调拨宝物的权利,至少也得是舵主级别才行。
想当年,青灵宗的徐明等人,曾经从柳吟月手中租借过一艘名叫‘大黄鱼’的灵舟。而这艘灵舟,便是当时身在万安谷的‘齐越舵主’舒柔,从珍宝库中特别抽调出来的。
只不过,后来那艘灵舟的下落如何,李森就不知道了。毕竟李森当年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炼气期小虾米,从血罗宗里逃出去的时候都已经很狼狈,又哪里能留心那艘灵舟的下落?
不能直接‘调拨’金庚一事,让李森极为失望。唯一可以稍稍安慰李森的事情,则是商盟总部库存中的东西,虽然大多都是不怎么值钱的东西,但对于一名筑基期修士而言,却已经是管用、管够了。
简单而言,李森目前修炼所需要的一切资源,几乎都可以从库存中直接调拨到自己手中。这无疑节省了李森大量的时间。
唯一不足的是,这些调拨出来的东西,都是商品。所以都需要一定的灵石为代价,才能真正落入李森之手。
总之,说来说去,李森若想过上滋润的日子,还是要赶紧赚灵石。
从梅园一叙,到李森再度闭关,时间一晃而过,转眼间已经是三个月之后。
六月,天气逐渐转热,天清云淡之下,天地距离显得越发开阔。
在这个阳气不断上升的月份里,不仅庄稼地里的谷物开始成熟,悟道在山岗上修建了数月之久的寺庙,也终于建设完成了。
建设完成的当天,悟道递帖子,请李森和柳吟月、胡安前去观礼。
闭关了三个月之久的李森,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自是欣然而往。柳吟月和胡安当然也都是毫无异议的跟在了李森身后。
李森欣然前往,除了因为李森跟苦竹岛一脉的僧侣颇有交情之外,更主要的还是悟道曾经在苦竹岛的‘离岸区’,当着元灵商盟两名修士的面,公然袒护过自己。
这令李森对悟道的感官大为改善。并且爱屋及乌,对跟着悟道前来蔡县布道说法的那十余名僧侣,也都表现出了清晰可辨的好感。
这座建立在高岗上的寺庙,虽然规模不大,却修建的很是整洁、利落。并且寺庙旁边大量的空白区域,也给则个寺庙留出了不浅的发展空间。
至少,李森这一次观礼之后,就发现这个寺庙雄心真是极为不小的。
因为李森清楚的看到,此寺庙的主殿‘大雄宝殿’之中,那座佛陀的雕像,竟然全都是用黄金铸造而成的。
仅仅着一尊佛陀雕像,就用掉了不下一千斤的黄金!
寻常百姓,哪有这份财力?看来,信仰便是财富的道理,即便放在苦竹岛这些僧侣的头上,也是一样的适用。
第二百九十五章 观礼()
高岗上的寺庙虽然建好了,但还没有起名字。寺庙大门外,也就没有悬起匾额。
李森三人众显然都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看着空无一物的寺庙大门上方,李森随口提及了此事。但令李森没想到的是,悟道竟然笑眯眯的指着那块地方,让李森帮忙起个名字。
这可是僭越的事情,李森哪里会真的越俎代庖?
不夸张的说,此寺乃是佛门介入大陆的第一座寺庙,具有相当重要的象征意义。起名字这种大事情,也只有圆明方丈那一级别的元婴期大修士才能做主。
既然现在还没有起名字,就说明圆明方丈对待此事,也是极为慎重的。
李森这个并非佛门中人的外人,又岂敢真的开口命名?
一旁的悟道,见李森拒绝之后,也就没再强求什么,而是直接以主人的身份,将李森、柳吟月和胡安三人引入寺庙之中,进行巡礼参观。
悟道引着李森三日,先是参观了供奉‘来世佛’的前殿,然后参观供奉佛陀的大雄宝殿,最后是供奉‘光明佛’的后殿。
三生佛参观完毕,悟道这才引着李森三人,前往了众僧侣居住的厢房。
相比于供奉佛陀的三座殿宇,这些厢房却十分的简朴,除了最基本的生活设施之外,别无他物。
不过,厢房周围倒是栽培了一些树木、花草,让原本单调的院子,看起来多了些活泼之意。
李森却注意到,这些树木、花草虽然看似简单,却都是寿命极长的品种。
“此处并无太多可观赏之处,三位施主,还是随小僧这边请吧。”悟道似乎并不准备详细的带李森三人参观厢房区域,所以略微扫过一眼之后,便朝着另一边的区域大步而去了。
像什么厨房、茅厕之类的,根本就没让李森三人过目。
不过,这些好像也没什么好过目的。
来到寺庙的另一侧之后,映入眼帘的是十数间颇为典雅的房屋,看起来比那些厢房要精致的多。
“这里都是客房,是留给客人居住的。前面还有个小花园,园子里有一间药房,也兼顾着治病救人的作用。”悟道一边引着李森三人前行,一边开口解释道。
“布局合理,精致典雅,很好。”李森微笑着开口恭维了一句。
跟在李森身后的胡安,立刻不吝赞美之词的跟着夸赞。
柳吟月却只是轻笑,并不说话。
那悟道听了几句赞美之后,连连摇头:“区区荒郊野寺,当不得如此盛誉。只希望能够通过此寺,更好的传播我佛门法旨,普渡众生。其他的,小僧别无所求。”
“悟道大师不仅佛学深厚,更有慈悲心肠!你来做此寺的主持,定然会在众多百姓中获得认同的。”李森又是微微一笑。
“多谢李施主吉言,但愿如此。”
悟道合十一礼。
李森三人纷纷回礼,然后相视一笑。
接下来,四人且行且止,不多时便来到花园中。
“悟道大师,今日寺庙看起来很是安静,莫非此次邀请的,就只有李某三人吗?”李森开口问道。
“实不相瞒,除了李施主三人外,还有梅雪生前辈,以及周边郡县的一些宗门同道。不过,如今看起来除了李施主三人之外,并无其他修士前来此地。”悟道神色平和的说道。
李森却觉得,这悟道的脸色虽然平和,可话语之中却总有一丝挥之不去的冷意。
不过,这也不奇怪。
万年之前,佛道儒三家大战过后,修真界曾经有一条极为不合理的禁令。禁止佛门修士在任何一个大陆上开办寺庙。
虽然这事情已经过去了万年之久,几乎没有多大的效力了。可它仍然是修真界的禁令,在形式上还是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故而,那些吴国境内的宗门,虽然看在圆明方丈这个元婴期大修士的面子上,对悟道这个新建的寺庙,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对策。可这却不代表他们真的会冒天下之大不韪,跑来公然庆祝。
事实情况就是,周边郡县的小宗门,根本不敢得罪拥有元婴期大修士的苦竹岛僧侣。
那些有些实力的大宗门,在局势尚未明朗的情况下,却也不愿意当出头鸟。
因为红枫谷一事,此刻已经流传开来。除了李森这个值得一提的人物之外,最令人关注的无非就是白老鬼和梅雪生、令狐燕这三方势力的明争暗斗了。
白老鬼是坚决反对苦竹岛重建寺庙的事情,甚至不惜当场威胁、敲打了一番聂齐海为首的聂家修士。最后使得原本跟白老鬼还算关系不错的聂家修士,直接远离了元灵商盟,开始倾向于梅雪生为首的中立派。
相比于白老鬼的反对态度,聚星商盟的令狐燕,则是与之相反的开明。
令狐燕甚至明确表示,苦竹岛的修士若想重返大陆,聚星商盟可以作为他们的保护伞和屏障。
此事在吴国境内,一时间传的满城风雨,可谓众人皆知。
在元灵商盟和聚星商盟没有决出胜者之前,那些吴国境内有实力的宗门,都采取了观望的态度,自然就不会派人前来观礼。
故而,今日寺庙正式建设完成之后,前来此地捧场的也就只有代表聚星商盟的李森三人了。
不过,此事李森几人虽然都是心知肚明,却谁都没有捅破。
四人站在小花园里,一边观花赏草,一边说笑了一会儿,看起来相处的十分融洽。
直到将近中午,即将用斋的时候,李森三人这才拱手告辞。
圆明本来要留三人在寺庙里用斋,不过被李森婉拒了。圆明也就不再过多挽留,径直引着几名年轻的僧侣,要将李森三人送出了寺门外。
“留步。”李森微笑道,“都是邻居,遥相而望,不过百丈之遥,有什么好送的?大师且去用斋,我三人自行离去就是。”
圆明只是笑,依旧坚持相送。
李森无法,只得一起来到门外。然后一群人站在门口,再次合十、拱手,复又客套了几句,这才纷纷离去。
回到聚星阁之后,柳吟月立刻便寻了个椅子,一副疲惫模样的坐了下去。
“哎,妾身这辈子最不愿意参与的,就是这种假惺惺的客套场合。你说这寺庙离我们不过百丈之远,站在高塔上几乎都能眺望的一清二楚,何必向我们如此郑重其事的介绍?走个过场也就罢了,最后还非要再三的互相施礼,真真是让妾身的腰,都有些酸痛了。”
“腰酸?要不我帮你揉揉?”胡安一片好心。
柳吟月却斜了胡安一眼,然后哼了一声:“时间差不多了,你还是赶紧做饭去吧。”
“哦,好的,好的。今天吃鲈鱼炖菜。”胡安答应着,便迈开脚步,直接往二楼厨房去了。
李森站在一楼大厅中,目送胡安上楼之后,轻声笑道:“倒是难为胡道友了,每日里除了兼顾生意之外,还要负责处理一日三餐。”
“这可没办法,妾身的厨艺远不及他,做出来的饭菜恐怕也不合你的胃口。”柳吟月摆了摆手,“若是想摆脱一日三餐的麻烦,只有进阶到金丹期才有可能。像我等筑基期修士,一日三餐总是必可不少的。对了,今天你难得出关一次,就跟我和胡道友一起用餐吧。吃完饭后,我们再想想怎么利用你‘吴国总督’的头衔和特权去赚钱。”
“呵呵,柳道友,你说话还真是一如既往的实在。”李森呵呵一笑。
“这不是实在,而是随性。妾身本来就是一个随性的人,只是面对那些招惹不起的前辈修士时,妾身才会摆出一副柔顺、乖巧的模样。难道,你不是吗?”柳吟月拖着香腮,一双如水的美眸看着李森。
李森想了想,最后摇了摇头。
“恐怕要让柳仙子失望了。李某并不是善于阿谀的人,所以无论对方是何等修士,李某也都是这幅态度。”
“你这话,就是在讽刺妾身乃是一个阿谀奉承之辈了?”柳吟月柳眉微挑,似乎有些生气。
“李某可没这么说。”
李森似乎不愿意在这个话题上多说什么,而是说完这一句之后,便直接上楼去了。
“我去帮胡道友做料理,柳道友也稍微准备一下,待会儿上来一起用餐。”
“切。”柳吟月看着李森的背影消失在楼梯口之后,便有些不悦的切了一声。
不过,看她美眸流转如水的模样,却又是一副根本没生气的模样。
……
这一日,李森跟胡安和柳吟月两人,共同用餐完毕之后,李森便再度开始了节奏紧凑的闭关修炼。
此时,距离海族盛会的召开,只剩下了区区六个月。李森的修炼进度,也来到了筑基初期的小成阶段。
按照李森的估计,即便是一刻不停的修炼,六个月的时间冲刺到筑基中期,还是太过于艰难。
所以,时间十分紧凑的李森,越发的惜时如金。
若非今日悟道的寺庙建好,特意邀请观礼。李森恐怕根本就不会从闭关的小屋中走出来。
只是,李森即便如此的勤勉修炼,在海族盛会来临之际,李森又能否真的如愿进阶筑基中期呢?
第二百九十六章 出关()
转眼间,夏过秋至,秋去冬来。
不知不觉间,已经是雪花纷飞的十二月了。
好在,吴国地处元阳大陆的南部,气候向来温暖平和。所以只是下了一场小雪,最后地面上连积雪都没能留下。
松柏常绿,竹叶青青。
蔡县的港口,相比于半年前的喧杂热闹,此刻已经安静了许多,渐渐有了自己应有的秩序。几条通往邻近州郡的宽敞道路,如同奔流的血脉一般,有条不紊的朝这里输送着各类建设材料。
上千名熟练的工人,在港口各处依旧劳作着,不过看起来都是不急不躁的模样,似乎都在按照固定好的计划施工。
港口建设工程,如今已经进入了稳定的建设期。
此刻,所有的基础设施都已经建设完毕,其余都是在基础之上进行的扩建工程,短时间内都是急不来的。
原本贫困的渔民们,渐渐的富足起来,过上了安逸的生活。这个即将到来的新年,对于他们而言,将会是此生最美好的新年。
日子过得好了,高塔上的聚星分阁,在这些老百姓眼中自然也就化身成了普世救苦的神仙居所,令他们心中生出了感激之情。
连带着不远处高岗上的寺庙,也成了他们虔诚的信仰之地。每日里但凡有空闲时间,就有无数的百姓出入这座寺庙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这寺庙到底还是有名字了。
‘普照寺’。
很俗气的一个名字,原意是从‘佛光普照’这个词语里,化出来的两个字。意思就是‘佛光普照,普度众生’。
虽然名字俗气,但是胜在好记。
短短半年的时间里,这座规模不大的寺庙,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香火盛地。
许多的百姓,出于对神佛的敬畏,和对仙佛之力的向往,跑来这里祈求神佛保佑,祈祷自己将来的一切都能够一帆风顺。
在这个年代里,百姓虽然淳朴,也总是愚昧的。
任何带着神秘光环的东西,其威力都会在他们的心中无限放大。无处宣泄的想象力,便是他们每天夜里难以忍耐的致命毒药。
或许,蔡县这个贫瘠山城之中,在一年之内忽然出现这么一个颇具规模的大型港口,对于这些百姓而言就只有‘神迹’二字可以解释了吧?
李森站在二楼的凭栏处,远望而去,心中生出无限感慨。
前些天下了场雪,很快化掉了,水汽变成了雾气,远处山峦看起来雾蒙蒙一片,仙境一样,煞是好看。
李森的视力很好,能够看到一个车队,正拉着沉重的货物从‘仙境’里朝这里缓缓驶来。
肥硕的骡马,臃肿的货车,清脆的铜铃。
马蹄踏地的哒哒声,骡马的响鼻声,驱车人的吆喝声。
透着湿冷的天气,李森甚至能远远看到这些人和骡马的口中,喷出一阵阵白色的雾气。
领头的人,披着一身皮甲,背后负着一把钢叉,此刻正坐在车上,笑眯眯抱着一壶酒。
李森忽然发现,此人自己还是认得的。
这个满脸笑容的壮硕汉子,是渔村里的刘大。
他年轻,孔武有力,还是渔村里难得的一位山林猎户,曾经有独斗猛虎的经历,在村子里颇有威望。
当年李森第一次踏进渔村里,跟村长谈判修建港口的时候。就是此人跳出来,怒斥李森是个骗子,并且拿着一把钢叉要将李森赶出去。
最后,李森看了他一眼,一脚踩下去。
于是村子,就地震了。
李森还记得,当时刘大瘫软在地,脸都骇的变了颜色。村子里原本还充耳可闻的反对声音,立刻就消失不见。
但是时过境迁,这个刘大转眼间,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商队的领班。开始专门负责港口扩建所需的材料。
这个工作,给他赚取了大量的财富。破旧的房子刚刚翻修扩建不说,听说年后还准备送自己的小儿子去城里念私塾。
一年没去山上打猎,那把钢叉虽然明晃晃的还在他背后,但是否能够如同以前一样运用得心,恐怕就只有他手中从不离手的酒葫芦知道了。
李森注视了此人片刻,便将目光移开了。
刘大,只是渔村中数千名百姓的一个缩影。托李森和这座聚星分阁的福,随着这个破落港口翻天地覆的变化,所有的一切都在变好,都在有条不紊的向上,向上。
人们欢欣鼓舞,希望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