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家夫人却不怕,接过来问道,“那妹妹可知道晟王是怎么不声不响把棉衣运出第一庄又运到漠北的?”
秦氏答,“晟王咋运到漠北的咱不晓得,至于运出第一庄是怎么运的,咱也不晓得。咱就是做好衣裳后放在库房,第二天早上就没了。”
张家夫人瞪大眼睛,说笑话呢这是?太敷衍了吧!
刘家小媳妇眼睛倒是一亮,“秦姐姐这么一说,我倒想起一件事:源水作坊库房里的肉听说也是一夜就没了,会不会是……”
这个问题没培训过,小暖看向娘亲,见娘亲微笑摇头,“咱天天在地里忙活,真不晓得这事。”
小暖翘起嘴角,满分!
陈家老夫人笑道,“晟王对夫人一家格外照顾,真是羡煞老身。”
秦氏自然回答,“我们母女在京城外破庙落难时巧遇晟王,晟王见我们可怜才暗中相助。所以晟王才不是世人传的那么不近人情,他是心怀百姓疾苦的好王爷,都是圣上教子有方,我们母女才能平安活到现在。”
从门外走进来的赵书彦听了这话,心中苦涩。晟王心里有没有百姓疾苦他不知道,但晟王心里有小暖,小暖心里有晟王没有他。
见儿子回来了,赵夫人便是一顿埋怨,“今天是什么日子?你这做大哥的还到处跑,人影都寻不到一个!”
赵书彦看着母亲身边坐着的小暖,略微停顿。他这一年多一直在想怎样才能让娘悦纳小暖,自己没做到的事儿,小暖却做到了。她已经坐到了母亲身边,但离着自己却越来越远了。
“看什么,几个月不回来就认不出小暖妹妹了?”赵夫人笑问。
屋内的夫人们听出了苗头,目光在含笑的赵夫人和秦氏、低头的小暖和发呆的赵书彦之间转悠,两家这是要结亲了?
赵家真是快人一步!不过放眼登州,确实没有比赵书彦再好的夫婿,秦氏一家若是没有棉花的事,打着灯笼也找不着这样的好事。
“铺子里有急事所以迟来几步,来不及在门口迎候婶母和小暖妹妹,是书彦失礼了。”赵书彦一躬扫地。
小暖皱眉,他这样是要在座的人加深误会么?
这又是何苦呢,待到她与三爷的亲事传开后,不只他面上无光,自己的名声也会受损。
“知道错了还不改,带小暖去园子里转转吧。”赵夫人拉起小暖的手拍了拍,亲切的让小暖头皮发麻。
秦氏的笑淡了一些,她是觉得赵书彦不错,但他娘这样硬赶鸭子上架可不行。小暖跟赵书彦八字还没一撇呢,哪到了一起转园子的地步。
“是。小暖妹妹,咱们到园子里走走?”赵书彦看着小暖,含笑接话。
小暖站起来屈了屈膝行礼,“小暖答应了梦舒妹妹要快点回去陪她和小草玩的。赵大哥稍待,小暖去把梦舒和小草找来,请大哥带我们去逛园子?”
这是,拒绝了?
众人的目光又在几个人脸上穿梭,此时秦氏一脸看不懂,赵夫人和赵书彦笑容依旧,正主陈小暖低着头看不清楚,本来以为看懂的众人又看不懂了。
赵书彦笑道,“也好,书彦答应过小草,要带她在园中凿冰钓鱼的。不知大黄可一起来了?”
小暖暗松了一口气,“大黄看家,没出来。”这样的场合实在是不合适带上大黄的。
“想必是大黄听说我家里没养兔子,没心思来吧?”赵书彦说笑着,抬手请道,“我送妹妹过去。”
见两人这样一问一答甚是熟稔地走了,夫人们看蒙了。
这是两家关系好,还是要订亲,还是关系好也要订亲了?
秦氏笑道,“赵少爷于我家也是大恩人。要不是他在我家田里盖山长茶宿还许我入股,我们娘仨怕是饭都吃不饱。茶宿生意好后,我们的日子才慢慢起来,才有钱建五车书舍。”
众人恍然,原来还有这个恩情在,提到大名鼎鼎的五车书舍,众人又有说不完的话。
站在秦氏身后的翠巧真心觉得,夫人现在说话办事越发地长进了。
随着赵书彦出院子的小暖,低头离他两步远跟着。
这是一个陌生人才有的距离,赵书彦停下回头看着她,想把距离拉近了又怕惹了她不高兴。没有人比他清楚小暖,这丫头吃软不吃硬,若是硬来只能适得其反。
赵书彦咳嗽一声,微微皱起眉。
小暖果然抬头看过来,关心问道,“大哥身体不舒服?”
就知道会这样,赵书彦叹口气,“是心里不舒服,你我之间已形同陌路了?”
小暖摇头,“我们的交情到什么时候都不变,只是还是要顾忌一些的。”
赵书彦又叹气,“你我之间,回不到从前了。”
小暖的心,便是一沉。
第四三零章 姐姐喜欢三爷()
天v才?一秒}记住。;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定有了裂痕,就回不到从前了,再好的朋友也是如此。
小暖沉默地跟在赵书彦身后回到赵梦舒的院子。听着厅内一群小丫头们叽叽喳喳地高声谈论着穿的带的、年底要怎么玩或是哪家少年郎更有趣等,忽然有点凄凉,莫名地凄凉。
赵书彦回头看她失落的小脸,心里也很难受,“愚兄带你和小草去花园里凿冰钓鱼,可好?”
小暖回神,赶忙摇头,“大哥且去忙,我们与梦舒妹妹在一起玩得很好。”
现如今金吾卫已归,济县人心安定,随着朝廷的恩封下来毕竟会有不少庆祝活动。而且再过三天便是冬至,冬至对大周商家的重要程度可参照电商眼里的双十一,所以现在各商好忙得飞起。若非小暖现在不能以秦日爰的身份出门,她也会马不停蹄地在店铺里忙活。赵家的生意摊子比她的大,赵书彦只会比她更忙。
赵书彦却笑了,“也是愚兄几年未凿冰钓鱼,想玩了。”
他这么说,小暖便不好拒绝了。
听到赵书彦来了,屋内的姑娘们立刻变做笑不露齿的大家闺秀,安静无比。待门帘一开,小暖再一次被众人的目光洗礼。
赵梦舒欢喜地跳过来找大哥要礼物,小草也跑过来找姐姐。赵书彦笑着对小草道,“大哥带你去院内池塘里凿冰钓鱼,可好?”
为啥要去钓鱼,不是说要乖乖在屋里吃点心吗?小草看着姐姐,等她拿主意。
小暖解释道,“不是你总央着赵大哥带你去钓鱼么?”
听明白了姐姐的话的小草,拍着小手欢呼起来,“太好啦,终于能去钓鱼啦!”
真跟她姐姐一样机灵,赵书彦暖暖的笑了。
他这一笑,看得屋内好几个小姑娘脸羞红,有一个紫衫的漂亮姑娘站起来,娇滴滴道,“大表哥,晴儿也想去,行不行?”
这个姑娘十四岁,是赵书彦的表妹秦如晴,一看就知道这姑娘喜欢赵书彦。因为赵书彦看过来时,她的脸成了晚霞。
钓鱼三人行,最后变做一群姑娘、丫鬟和婆子围在塘边,兴致勃勃地围观。
被挤在一边的小暖回忆着穿越之前一年冬天,公司团建活动去东北旅游,参观凿冰钓大鱼的往事,真的是恍如隔世了。
“小草想在何处凿洞?”赵书彦问被挤到一边的小暖姊妹。
小暖带着小草往前走了几步,小草伸出婴儿肥的小手一指,“那里!”
赵书彦拿起一块石头扔在冰面上,水面的薄冰应声而破,引周围的小姑娘一阵惊呼,小草的眼睛闪亮亮的,盯着龟裂的冰面和冰洞。
赵书彦把挂好鱼饵的钩子投入洞口水中,接下来便是静静等待鱼儿上钩了。
小草好奇地问,“水下真的有鱼吗,它们没有冻死吗?”
赵书彦轻声解释道,“它们都躲在水底不愿动,不过一会儿就会聚集到洞口附近了。”
小草歪着小脑袋,满是疑惑。
“喘气儿,就像你在被子里闷一会儿就要钻出来喘气一样。”小暖解释道。
见这么多人瞧着,赵书彦叫过妹妹,“让人取几根鱼竿来,你们分散在四周钓鱼,立在一旁看总不如自己钓鱼有趣。”
她们哪是来看钓鱼的,分明是来看大哥你的好不好!赵梦舒忍着笑,命人弄来三根鱼竿,带着小姐妹们分开凿冰钓鱼,被赵梦舒留在大哥身边的小暖姊妹就显得扎眼起来,尤其是秦如晴看着小暖的眼神,颇含怨念。
小暖只能装作不知道,拉紧妹妹的小手莫让她掉到池塘里。小草的大眼睛盯着冰面,小声惊呼着,“鱼来了,鱼来了!”
晌午的阳光尚好,薄薄的冰面下红或黑的锦鲤慢慢聚集过来,观感真得很美妙。待鱼竿稍稍抖动时,赵书彦利索地提起来。
毫无意外的,一条半尺长的红色鲤鱼被钓出水面,在空中划出一道耀眼的弧线。
“哇——钓到鱼了,钓到鱼了!”小草跳着欢呼着。
小暖想到那一次去东北看冰钓时的场景。二十多名渔民拖着百余米长的渔网带出近万斤活鱼,那条大大的“头鱼”有三十斤重,被公司的老总高价抢下来给大伙添菜,味道真得很好……
不知道现在的东北被谁占着,是契丹还是耶律?
真想让三爷把东北拿下,然后她就能带着家人去看真正的冰钓了。为了看钓鱼让三爷去打仗,咋有点烽火戏诸侯的意思呢……
小暖一脸天真地笑着,小草为了大鱼欢呼着,赵书彦的目光落在她们姊妹身上,温柔如水;秦如晴见了便忍不住带了泪。
赵梦舒见到三个人你看我我看她的场面,忍不住地叹气。
用过午饭后,赵书彦兄妹送小暖一家出门,赵梦舒又拉着小暖敲定下次见面的日子。
待上车走远后,小草抱着姐姐的胳膊问,“姐姐跟赵大哥吵架了?”
小孩子天真但也很敏感,小暖不想骗她,抱住软乎乎的妹妹轻声道,“吵架了。”
“为什么?”小草追问道。
秦氏也看过来。
怎么说呢?小暖直接坦白道,“赵大哥喜欢我想让我当他的媳妇,但是姐姐只想当他的妹妹,所以吵架了。”
秦氏惊呆了。
小草倒是没觉得奇怪,“大牛哥也想让小草做他媳妇呢。”
小暖也呆了。
“小草揍了大牛哥一顿他就不想了。”小草得意洋洋地说完,又小大人地道,“赵大哥是大人了,不好揍。咱们不去赵家玩,也不让赵大哥来找咱们玩,过几天就好了。”
小暖……
“姐不喜欢赵大哥,那你喜欢谁呢……”小草思考起来。
小暖暗道事情要不妙,立刻截断,“姐谁也不喜欢!”
小草鼓起小腮帮,“切!姐骗人,你明明就……”
妹妹的嘴破坏力可是相当大的,小暖又打断,“姐喜欢小草也喜欢娘亲啊,过几天等你写完文章了,咱们一起去青鱼湖凿冰钓鱼好不好?”
小草立刻眼睛闪亮亮地把姐姐扑倒,“太好啦!”
小暖仰头对上娘亲若有所思的双眼,笑得发毛。
到家后,小暖二话不说地拖着小草进了书房,审问道,“小草觉得姐姐喜欢谁?”
小草歪着小脑袋,“三爷!”
果然!小暖把妹妹抱到桌子上,认真地问,“为啥?”
“因为三爷长得比赵大哥好看啊!”
小暖……
“对了姐,没凿破个洞时,为啥水里那些鱼都没有闷死呢?”
小暖……。/13_13675/
第四三一章 要哪一个()
一晃七日过,老将军和众将士魂归地府,济县民众撤去白布孝衣换上寻常衣裳,忙碌准备即将到来的亚岁。
亚岁要吃馄饨,妇女要献鞋袜于长辈,要穿新衣出门相贺,要逛庙会……自然,这么重要的节日不能忘了自己的祖先——民间祭祀先祖,皇家祭天。
大周皇帝每三年于冬至这一日出京城到南郊的祭台祭天,今年又是第三岁。三爷要带着太监和京官和和尚道士们回京参加祭天盛典。
小暖依依不舍却装作若无无事地拿出自己做的袜子递给三爷,“没有绣娘做的好,你随便穿穿吧。”
在一起后都是三爷一车车地送小暖礼物,小暖还是第一次送三爷礼物,而且还是这么普通的礼物。小暖拿着袜子,怪不好意思地转头看着博古架上细脖子瓷瓶,又补充一句,“我给我娘做了一双鞋,给小草做了两双袜子,见布料还有剩余就给三爷也做了一双,啊——”
还没说完就被三爷连人带袜子一起拉过去抱在怀里的小暖,惊得心砰砰跳,门外的绿蝶也跳起来,又被玄散按下去,老身在在的守门。
这是天香楼又不是府里,让他这么抱着小暖怪没安全感的,不好意思地道,“这是我们织出的棉布做的,看着不好看,可穿着挺舒服暖和的,就是称不上你的身份……”
还没说完,她就被三爷堵住了嘴。
三爷是真的激动了,动作略粗鲁,小暖唇上酥酥地疼着。放开小暖的唇后,三爷用额头抵着她的小脑袋,声音少了清凉多了烟火气,“这世上只有你做的东西,才称的上本王的身份。”
因为你是本王的王妃。
上来就是这么浓的情话……小暖的脸红透了。
三爷是皇子亲王,他的冬袜都由蚕丝织锦制成,袜筒还织着复杂漂亮的图案,用金线锁边。
穷苦人家只穿得起麻织的粗袜,很是磨脚。小暖刚到大周时脚下穿的就是这种麻袋一样的袜子,就是这双袜子,让她深刻地理解了为啥袜子的大名叫袜袋。开布庄后,小暖知道了穷人和富人的差异,也知道了富人和贵人的差异:穷人什么都没有,富人有钱但却受到种种限制,只有贵人才能穿金用黄、尽享富贵。
三爷是贵人里的贵人,她陈小暖脱贫入富后与三爷仍有天壤之别。但就是在这样的天与地的差别之下,他们还是要在一起了,想着就不可思议。不怪赵书彦理解不了,不怪娘亲不同意,若是易地而处她也不同意。
可三爷待她太好,让她一点点地陷进去了……
“话虽如此,以后还是不要做了。”
正感动的小暖听到这句话,忍不住愣了。
三爷握住她细细的手指,“不是做的很辛苦么。”
见过她皱着眉头费劲巴拉地做鞋子,见过她被针扎破的手指,舍不得让她辛苦给自己做衣裳鞋袜,他的女人不必做这些。
热泪盈眶的小暖把头压在三爷怀里,觉得自己忽然就这样,有点丢人。
三爷以为她误会了,便解释道,“你的庄子里有绣娘,王府里也有针线房,这些有人做,不必为难自己。”
“不为难,我喜欢给你做。”小暖把小脸在他身上蹭了蹭,抬起头严肃道,“不过只能做袜子,鞋子不给做,做了你也穿不出去。”
做了一定穿着……三爷应了一声,抱她在怀,享受难得的安宁。小暖每次抬头都见到他上翘的嘴角,心里就觉得酸涩,一双袜子就能让他高兴成这样?
“圣上要用郅乎支和勿祈的人头祭天,祭天之后会大封军将和有功之人,你和岳母在被封赏之列。”三爷轻声讲着接下来的事情,好让她心里有数,“楼萧迁会将你们种棉花的事、棉花的功用和亩产等具表上奏朝廷,你再交给他一匹最好的棉布和一匹寻常棉布,让他一并送入京城。”
“嗯。”小暖轻轻应着,她们母女去了楼知县家的宴会,楼知县也亲自带着师爷到第一庄详细了解种棉花的种种事,还带走了小草写的文章。
种出棉花、织成棉布、制成棉衣是她们的功劳也是一方父母的功绩,楼知县等于搭上了她们的顺风车,估计是要飞黄腾达了。
听说她爹也跑到楼知县面前毛遂自荐想搭这趟车,却被楼知县一脚踹了下去,飞黄腾达再次无望。
“棉花和棉布是好东西毋庸置疑,论起来你的功劳比你娘的大,一定也会有封赏。”三爷翘起嘴角。他的小丫头发明了弹棉花的器具,领着人改造了织锦的纺车、织机,相当了不起。
小暖心虚了,“那些都是织布行的工匠们潜心钻研出来的,我就动了动嘴皮子,赏了点银子。”
“没有你,他们能钻研出来?”
“……”
“所以你当属头功。”
“……”好吧,你说得对。小暖又问道,“那圣上会怎么赏我们呢?”
“你想要什么?”三爷问道。
小暖调皮地抬头,“弄个县主当当?”
县主是皇家女才有的封号,三爷却理所当然地答应了,“好。”
好什么好!小暖赶忙道,“小暖开玩笑的,三爷别当真。”
“也未尝不可。明年广植棉花,秋末丰收利惠万民后,我给你弄一个县主当当,想要什么封号?”三爷认真考虑起来。
小暖急了,翻身跪坐在三爷的腿上,“三爷,我不要。不是不想让三爷为难,而是当了县主后不自在,我不想引人注目,那不便于我出门打理铺子。”
三爷轻轻揽住她的腰,让她贴在自己身上。便是没有县主虚名,她这个晟王妃也会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到时候她会不会因为太受瞩目而苦恼?
得想个法子才是……
见三爷异常严肃,小暖大胆地抬手展开他的眉头,温和道,“小暖想帮我娘讨个封号,就是那种诰命夫人的封号,行不行?”
“行。诰命封号由高到低有郡夫人、淑人、硕人、恭人、宜人、安人、孺人等,想要哪个?”三爷贪恋着她的温柔,声音也变得柔和。
第四三二章 三爷是个好男人()
这话说得好像您老同意了就能让建隆帝给下圣旨一样……
但小暖相信三爷有这个能力,因为他一向是言出必行,许诺必践。于是,小暖认真思考起来。
郡夫人让她想起柴玉媛,首先排除;硕人不好听,排除;恭人让她想到出恭,排除;宜人像小个妾的名字,排除;儒人让她想到他爹那样的假儒生,娘亲一定不喜欢,排除……
“淑人或安人都好。”小暖选了两个。
淑人是正从三品官的妻母的诰封,安人是正从六品的,当然正三品比正六品更称三爷的心意,不过,“我的母妃闺字为淑,安人不过是六品诰命夫人,你再选一个?”
不过是六品?
“六品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