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生就会跑-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认同这种训练方式,在他看来运动员不能离开赛场,训练和比赛应该是有机结合起来的。

    像本次参加室内锦标赛,他带着刘阳宇就是抱着“玩玩”的心态,以一种轻松的态度参加比赛,把这是一场训练课。

    现在刘阳宇的冬训和春训的界限已经不是非常明晰,比赛和训练融合得特别好。以赛带练已经成为刘阳宇的训练模式,这也是和国际接轨的训练方式。孙潮生有些遗憾的是,国内许多教练员和运动员都没有体会到比赛刺激训练带来的好处。

    “会不会太早了点?”聂方平听到孙潮生说起这个,眉头微微皱了起来,其实之前两人也聊过一次,只是那次没有像今天这么直白。

    “不早了。”孙潮生摇了摇头,“我也差不多是在叶钦这个年龄,把刘阳宇带着出国比赛的。头两年参加的也是国际上的低级别比赛,到了02年03年就拿到了国际田联大奖赛和黄金联赛的参赛资格。”

    “这个不能比啊!叶钦是半路出家,他进行专业的田径训练到现在满打满算也就一年的时间。”

    聂方平笑了笑,即便是叶钦展现出的天赋极高,但也不过是拿过世少赛两个季军和城运会一个冠军和季军,和现在手握全国男子110米栏纪录,世界青年纪录,亚洲纪录的刘阳宇,还是有很大差距。

    “就是这样才需要多比赛。”孙潮生略有些急躁了起来,“练一年能练到这样,叶钦的上限是足够高的,多参加比赛,有个三五年时间,前途不可限量。”

    叶钦在城运会后拿到400米季军和200米冠军,他当时并没有太多的触动,只是这次室内赛,看到叶钦的成长,明显处于一个高速阶段。

    按照孙潮生的观察,叶钦现在的情况和当初刘阳宇已经有些类似,在国内虽然还没有达到最高水平,但已经相去不远,如果能够进入国际赛场,从一些低级别的比赛的一些小的邀请赛之类的比赛开始,然后边练边赛,等有机会参加国际田联大奖赛,超级大奖赛之类的高水平比赛,接触顶尖的选手,能够极大地刺激运动员的成长。

    国内的选手的显著问题就是故步自封,没有走出去与国际接轨,尤其是在职业生涯早期,也就是十六七岁,十七八岁的时候,这个时间地点是成长最为迅速的阶段,能够见识高水平的比赛,才是最好的成长方式。

    “这事情啊,我得好好想想!叶钦现在还没进入国家队。”

    聂方平听完孙潮生的话,要说没有触动是不可能的,他其实也赞成运动员要接触高水平的赛事,开阔视野,积累经验。

    但孙潮生说的以赛代练的模式和他一直秉承夯实基础延长职业生涯的训练理念是有差的,说不上对错,只是固有认知带来的差别。

    而且,有个事情聂方平没有说出口,就是随着叶钦快速的成长,其实他渐渐感觉到自己的训练水平和理念有些跟不上,原本想着等叶钦进入大学阶段,再得到更好的发展,但叶钦的成长已经打破了他的很多认知,至少原来他预计叶钦的上限问题,已然是一再拔高,他现在也多少有些拿不准。

    还有就是叶钦现在是学生身份,多少还兼顾着学业,并没有完全进入职业体系,虽然参加过一次国家队集训,但还不算真正的国家队成员。

    前面有说过一般进队标准有三种级别,试训队员,集训队员和正式队员。集训队员一般主要找来参加比赛,叶钦去年参加的国家队集训,尽管时间还早,但还是算是为明年世青赛的集训里的。

    再说要想出国开始参加各种大小类型的比赛,也需要进入国家队以后,才能能拿到公务签证,还有资金和各方面的支持及便利条件才行。

    这些林林总总的事情,聂方平自觉年纪大了,有些东西并非他能够完全掌握的了。

    “那聂教练你就考虑一下看看。”孙潮生点点头,他也只是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毕竟他不是叶钦的主管教练,只能是建议,并不能插上手。

    至于说国家队的问题,孙潮生看得很明白,叶钦现在的情况,只要成绩稳定的比几场,甚至今年跑出个奥运会的达标成绩,基本上就是稳稳的国家队一员。

    看着孙潮生离开后,聂方平揉了揉眉心,还是有些拿不定注意。

    赛场上,全国室内锦标赛临州站男子200米的比赛,已然就要开始!

第一百六十章 默然欢喜() 
叶钦站在男子200米起跑线前,看着面前的跑道和即将开始的比赛,第一个感觉其实就是局促,跑道的间距安排,还有整个场地给人的感觉都相对显得狭窄。

    男子200米和男子400米在室内跑起来其实都并不是特别的舒服,一方面是因为总的道次只有六条道,而不像是标准的室外田径场那般有8条或者9条道次,另外一个就是赛道之间的间隔,室外赛道一般在1。2秒左右,而室内赛道间隔则在0。9米左右,对于习惯了室外赛道的选手来说,其实跑起来后觉得受到很大的限制和别扭。

    尤其是男子200米的比赛,比起男子400米速度更快冲得更猛,在室内比男子200米比赛是有一定的危险性。

    顶尖选手在跑200米时,最高速度可超过35公里/小时,在这般迅猛之下拐陡弯儿且有起伏,本身就很危险,而且还得想方设法不窜道,对于运动员来说是很容易受伤的。

    另外一个就是室内赛一圈多为四条或六条道次,若是分在外道的第五或第六道还好,若是在内道,必须要改变跑动的技术与节奏,这就给运动员造成一种巨大的“不可预知性”。

    很多高手如果预赛被分在了内道,极有可能跑砸,或者犯规踩线、窜道,在2003年室内世锦赛时,男子200米竟然有25人在预赛中犯规,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比赛干脆在预赛时弃用一二道,以尽量公平。

    另外还有室内世锦赛的时间是偶数年,一般都和奥运会有重叠,

    也就是今年,2004年,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室内世锦赛之后,国际田联在室内世锦赛、国际田联室内巡回赛、洲际锦标赛中取消了男子200米。

    此后室内200米世界纪录定格于上世纪90年代,男子室内200米世界纪录是19。92秒,由纳米比亚名将弗雷德里克斯创造于1996年2月18日法国列文,女子室内200米世界纪录是21。87秒,由牙买加选手奥蒂同样创造于1993年2月13日法国列文。

    当然国际田联此后的室内赛虽然取消了男子200米的比赛,但在各地方的的比赛中,室内200米依旧是热门项目,美洲欧洲和国内室内锦标赛一直都有延续下去。

    江南室内田径馆是新进落成的体育馆,在当前国内设施条件一流,比赛的道次也有六条跑道,叶钦是在第五道的位置,他在预赛中的成绩排在第一位,道次安排也相对有利。

    这组决赛里,大部分的选手叶钦都不熟悉,只有第六道的何俊算是他之前遇到的过老对手,至于说当前国内男子200米第一人的杨耀,并没有出现在临州站的比赛当中。

    走上起跑线比赛前,何俊看到叶钦之后,还冲他点头打了个招呼。

    两人虽然算不上特别熟悉,仅仅只是在城运会的决赛有过一个照面,但似乎因为之前同样有参加世少赛的经历,何俊对于叶钦算是众多选手里比较友好的。

    随着比赛时间一点一点临近,叶钦站在第五道的位置不断地调整着呼吸,平复着有些躁动的心情。

    昨天400米的决赛他已经是超常发挥,当下午陈梓熙出现在赛场的时候,他不知为何就觉得自己的血液都像是要沸腾了一样。

    “她来看我的比赛了!”

    当时叶钦脑海里只有这么一个想法。

    那么多次的在起跑线前的挥手示意,只希望有一天某个人会注意到他的动作,而在昨天,在她出现在赛场,站在二层的看台走廊上时,他却忘记了和她挥手。

    昨天两人见面的时间其实很短暂,一个原因是临州站室内锦标赛举办的地点离陈梓熙的学校距离较远,对方请假打车找过来花了不少时间。

    而且他在下午的时候,因为要准备决赛,又忙着热身等等。只有赛后比完的时候,有在一起说了会话,但很快到了傍晚,陈梓熙就匆匆离开。

    当时陈梓熙也没说今天会来继续看他比赛,不过叶钦并没有受到她的短信,其实想来也知道,大概出学校是不太容易的。

    她是女生,而且是重点中学,赶上上学的时间能够抽空过来看自己一个下午的比赛,已经非常难得,陈梓熙的妈妈也不太喜欢他,叶钦已经不敢有其他的奢求。

    只是临到头,站在了比赛场地上,多少内心还是有那么一点失落。

    相见太难。

    少年人的想法有时候真的希望时间能够一下子过去个三五年,大家都长大一些,毕业工作,可以独立自主,这样至少会多一些选择,少些束缚。

    但生活便是如此,总不可能事事都能顺着心意来的。

    “好好比赛!”

    站在跑道上,叶钦轻轻吸了口气,强自甩开了那些纷乱的念头。在他前面第六道的是何俊,对方去年城运会男子200米虽然输给了他,但这是室内赛,何俊已经参过很多次室内赛男子200米,而叶钦除了今天上午跑了一次预赛外,这还是第二次在室内赛跑男子200米。

    何俊的实力很强,如果算上场地熟悉程度的话,叶钦也不敢说自己一定有把握赢过对方。

    站在了跑道上,他不想输,不想再拿第二第三,他想要的只是金牌。

    正月里小叔结婚,那一夜的烟花升上天空,他其实很清楚地明白自己身上背负了什么。

    只有赛场,只有跑道,努力去跑,去赢得比赛,赢得胜利!

    才能够改变自己的家庭境遇,改变自己的人生,才能走到她面前,不至于胆怯,不至于需要抬头去仰望!

    像我这样条件出身的人,没有好的家庭,没有聪慧的头脑,我能做的,只是跑了!

    那就努力跑下去!

    “各就位……”

    起跑线前,发令员比赛提醒选手就位的声音骤然响起。

    二层走廊看台上,此时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起跑线前,围绕在跑道周围铁护栏外的记者们则在此时拿起了手里的相机,安静的现场里咔嚓咔嚓的相机快门声不时响起。

    他们在捕捉选手起跑前的神情状态,等待比赛开始还会抓拍一轮,到选手冲过终点线的时候,最后还会再拍一次,照片会拍好多张,但具体用得上用不上另说。

    叶钦抬起头看了眼远处的室内田径馆的比赛大屏幕,轻轻吸了口气,突然高高举起了自己的右手,背过身面朝旁边护栏外的媒体记者。

    昨天她在的时候,叶钦太激动忘了,那就今天再补上!

    现场有看过叶钦在城运会比赛的记者已经知道,这是叶钦赛前的动作,这位海西省的小将,似乎在田径场要比其他人活跃,总爱做点小动作吸引全场的目光。

    这样的举动或许或让一些运动员和教练反感,觉得叶钦爱出风头,但对于媒体记者们来说,有个性的选手报道起来才有意思。

    尤其是当这位有个性的选手,具备不弱的实力时,更是能够得到媒体们的青睐。

    “咔嚓”又是一声快门的响起声。

    人群中一个带着黑框眼镜的摄影师在按下快门后,脸上挂起了笑容。

    就叶钦背身伸手示意的一瞬间,他抓拍到了一个很不错的角度。

    虽然照片还没洗出来,但常年的摄影直觉让他觉得方才的那个动作很有感觉。

    少年一身短跑服背对众人,高高伸出右手,头部微微倾斜,左侧的脸颊弧线清晰,头发有些散乱,垂落下在眉毛边上,眼神坚定。有清晰的轮廓,也有被遮住的阴影,背景则是有些模糊的跑道和室内馆的灯火。这样自然流畅的动作,即便是很多模特在摄影棚里摆拍也不一定做得出来。

    唯一不太理想的就是背后的号码牌,上面标记的是海西两个字,如果是国家队红色的短跑服,背上是五星红旗或者中国,那就再美好不过了。

    叶钦并不知道他举手示意的动作已然有记者真的为他拍摄了下来,他只是举起手,示意,一如曾经的那样。

    而就在这个时候,二层的看台走廊上,一个似乎因为跑了一段路而脸颊微红的少女匆匆赶到。

    在某个摄像师拍下场中少年动作的一瞬间,她也看到了叶钦的挥手示意。

    有些疲惫和气喘的面容上,突然“噗呲”一声,笑了出来,如花绽放。

    “叶钦,加油!”

    室内田径馆的人数本就不多,在发令员提醒选手就位之后,已然安静了下来。

    虽不是落针可闻,但这一声清脆的加油声,却是让所有人都听得分外真切。

    场边,聂方平目光虽然落在了起跑线上,但脑海里正皱着眉思考着孙潮生教练刚和他说的以赛代练的训练模式,突然听到了这声清脆的加油声,不由得抬起头望向二层的看台,那里有个小女生正兴奋地挥舞着双手。

    叶钦放下手正准备走上助跑器,突然听到那声加油声后,身体微微一顿,转过头,笑着朝二层看台,再次挥了挥手。

    没有一约既定万山难阻的决然凛冽,

    有的,只是年少的你我各自努力,简单而纯粹,默然和欢喜……

第一百六十一章 何俊() 
“怎么?被打击到了?”

    终点线前,赵武阳看着双手撑着膝盖,低头不语的何俊,轻轻拍了拍他的后背。

    “没有。”何俊长长地吐了口浊气,语气中似乎带着几分不甘,又有些欣赏,缓缓道,“当知道他来参加室内200米比赛的时候,我就大概猜到了会输,只是没想到他状态这么好。”

    “这可不像你说的话。”赵武阳看着何俊,稍稍有些愣神,他的印象里何俊可不是这样会服输的人,不过想了想,还是感叹道,“对方的确实非常好,几个月不见又有了进步。”

    室内馆上方挂着的大屏幕,蓝底的屏幕上方,白色的数字很清晰,20秒95,比起叶钦在城运会男子20o米跑出的20秒93的成绩,只差了0。02秒。可以说如果换到室外赛的话,这一趟200米,赵武阳几乎可以肯定叶钦能够进20秒9以内,甚至更好一些也不是不可能。这是室内赛和室外赛的差别。

    “教练,你不知道,国内这么多选手,我就是看叶钦特别不一样。”

    何俊喘了几口粗气后,叉着腰看向不远处,刚刚跑完200米决赛的叶钦似乎丝毫不知疲惫,第一时间的冲出了场外,和一个从二层看台下来的女生正兴奋地说着话。

    “我也觉得有些奇怪,是因为比你年龄小?”

    赵武阳顺着何俊的目光瞟了眼场外,刚刚拿到冠军的少年脸上笑得像是开了花一样,站在他身前的不是教练聂方平,而是个少女。虽然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但大抵还是猜得出来,无非是年轻人那点事。

    何俊现在在国内男子100米和200米基本上差不多是前五的水平,虽然在他前面有陈建、杨耀、沈云暴这些人,但比起年龄何俊还是有优势的。

    直到叶钦的出现,他比何俊还小了三岁,这种后面选手的骤然追赶,还是能够带给运动员很大的压力。

    何俊收回了目光,转而笑了笑,“我其实也说不清,大概还是我以前世少赛留下的遗憾,叶钦拿了两枚铜牌,让我心里有些失落,又多少觉得有些庆幸。”

    自己承受的压力,背负的期望,没能做到的事情,终究还是有人做到了。

    那种被别人实现了梦想的感觉,让何俊心里时常有些感怀,尤其是当这个人和他站在了一条跑道上,在比赛里赢了他,更是带给他很多触动。

    “可惜了,我今年大了一岁,不然还能一起去参加一次世青赛,大家可以当一回队友呢。”

    何俊已经知道了叶钦今年要去参加世青赛的事情,毕竟这样级别的比赛,遍数国内男子短跑项目符合条件的选手也就叶钦一个。

    何俊没有参加过世青赛,2000年的世青赛男子短跑项目参赛的选手是杨耀,那时候国内也只有他在男子200米项目达到了参赛标准,2002年世青赛,何俊算是有机会的,但他的成绩离达标始终还是差了一点。到了2004年,他现在的水平达到了参赛的标准,但年龄上又已经超过了。

    赵武阳对于何俊的心理多少有些理解,去年世锦赛他参加男子接力队一轮游,何俊对于这个一直很介怀,想通过自己的实力去参加国际上的大赛。

    “那就别盯着世青赛了。”赵武阳轻轻拍了拍何俊的肩膀,“接下来室内赛还有好几站,还有国内的大奖赛,今年都好好把握,那些国手都要去备战要运会,你应该能多拿几个冠军,不要心急,何俊,你还年轻,要走的路还长着呢。”

    “不,师父。”何俊坚定地摇了摇头,“我想去参加奥运会。”

    “好。”赵武阳看着重新振作起来的弟子满意地笑了笑,“你今年也就20出头,到了08年奥运会时间刚刚好,那时候你应该能够达到参赛标准了。”

    何俊的训练从来不用他操心,但就是有时候心思敏感,想得比较多。他一直以来也是这样为何俊规划的,不过有些东西没有过早的点破,免得带来无谓的压力,但能够见到何俊主动有这样的想法,他这个做教练的,还是很欣慰。

    “不是08年。”何俊却是摇了摇头,声音有些低沉道,“师父,你说我今年有没有可能?”

    “今年?”赵武阳诧异地看了何俊一眼,现在离雅典奥运会的时间不过六个月,但何俊现在在大赛中男子100米最好成绩在10秒40左右,200米最好成绩在21秒10左右,离奥运会达标的距离不是一般的大。

    当然这个是比赛成绩,训练的时候,也有过那么一两次达到非常高的水平,不敢说绝对不可能,但赵武阳知道想要再这样短的时间突破,绝对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田径运动员的成长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成绩也是逐步提高。

    在赵武阳眼里,从何俊开始跟他练田径以来,这些年成绩提升得已经算是非常快,但突然冒出这样的想法,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