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英雄-第2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海思索了了片刻:“走了也好,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不过这件事要告诉相关的人不要将详细的经过外传,对外我们就说他被绑架后杀害。”

    张海虽然不打算满世界下通牒和慰问乃至为了这件事情进行战备动员,但也大致想到了李峰等人有可能去那里。那就是有一定开发且地大人少的新大陆。新大陆的攻略与垦殖实际上需要消耗的资源比日本攻略可能还要小上不少,这使的张海似乎觉得思路似乎广阔起来。

第592章 美洲远征() 
对于一个中央集权王朝,像西方人那样开拓海外殖民地有着众多政治顾虑。即便是张海依托强有力的威信和中央武力所建立的这种完全不逊色于绝大多数王朝开国初期的政权状态,也不能保证一支队伍到了万里之外的陌生大陆之后依然把母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那实际上完全超出了这时代一个非现代化的传统帝国能够有效控制的距离。即便是历史上的英国,也有东印度公司自己垄断利润而很少服务母国,还有后来的美利坚独立等诸多事。西方小国可以把政府财政寄托在军事信用及依托民间工商业的举债能力上,而这一套在东方却根本行不同。张海可以确定:如果一个西班牙人、荷兰人、或英国人在东方的土地上能够有效的融入东方社会成一个拥有万顷良田的人,也一定会向着拉美的白人农场主或者是南北战争前美国南方的农场主那个方向发展,而不太可能在工业革命时代就把财富寄托在工商业上,而为了保证土地利益,如果不接受传统中原王朝的政治秩序,那也不过是类似于日本那样进行封建割据,这种封建割据不会像环地中海那样促进正常商业秩序,更有可能的是成为全国大统一市场的重要阻碍。这一方面是由陆路地理运输成本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由社会规模所决定的。

    如果在大一统中央集权政权的条件下进行海外利用拓展,并且这些利益能够服务于本土,一直是张海也曾百思不解的难题。不过北京的这件事却让张海有了初步的信心:新军主力部队中的不少战士接受过一定程度的教育,了解队伍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是怎样进步和发展壮大的,不会像不少人那样不了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意义在哪里。而经历了北京的这件事情,张海的威信和地位也将由寻常的优秀君王上升为具有神格的上天之子,巨大利益面前离心离德的事情虽然不能完全排除,但概率很显然会大幅度的降低了。

    “各步兵旅中抽调大概两千名左右中上等水平的步炮兵,我们今年秋天之前再征集北京与南京附近两千名左右敢于冒险征战的志愿者并进行几个月的训练组成一个新编步兵旅用于远征。在火力配备上:弓箭手,单管燧发排枪和超轻臼铳手,炮兵相结合,类似前年或大前年我们队伍里的火力配备水平。”

    毫无疑问,旅规模级别的美洲远征至少要占用万吨级别左右的海船,即便考虑年内的船只下水量也要占用也要占用不少新朝大军现有的水师力量。不过刘洪涛并没有提出质疑。新朝水师主力现在所有的船只经过征集和改造已经达到三万余吨的排水量,每年建成的海船价值几十万两五千余吨,即便分出一万吨左右远洋用途,秋冬季节的征日攻略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毕竟征日作战必然是新军各主力旅轮换作战,而不太可能一次型出动,只不过这样一来队伍内船只就显得有些紧张了。

    没过多久,硫球攻略还有硫球以北海战的报告也传了过来,不仅仅是接力旗语,还包括回来的人员带来的更准确一些的消息。

    “作战中我们的人员没有损失多少,可是海上的风暴却让队伍遭到了不小的损失。我们要在今天冬季以前派遣一个旅规模的远洋船队出海,这个风险是不是有点儿大了?我李峰带不走能够对抗千人的队伍的,就算我们去的人不带太多的燧发排枪”听到这样的消息,刘洪涛也有些忧虑起来。海上风云难测,即便是张海的核心弟子也大多,也多少有些类似的印象。

    张海也思考了片刻,但依然郑重的回道:“别看在苏禄一带的西班牙人没有多少力量,又是个走向过气的国家。可它也是欧洲一个兵力潜力完全不逊色于去年我们北征时所对付的后金蒙古集团那样的大国,可以轻易出动两万规模的兵力用于远征。因此,这一次队伍前去不是像泰西人那样仅仅对付一些土著,而要做好同两牙摊牌的准备。这样我们出动的兵力就不可能太少。为了防止军事体系和技术体系泄秘,我们的燧发排枪部队乃至工匠都不能跟去多少。四五千人规模的上岸人员要达成夺取新大陆中部核心财富地带的战略任务,已经是最少的兵力规模了。如果船队明年能够按时返回,我们还要继续新编训部队向新大陆增兵。”张海下定决心说道。

    自古以来,汉民族都是一个讲究实际的民族,在很多事情上更为明显的趋利而避害,自两宋以来就有好铁不打丁好男不当兵的看法。虽然新军主力部队待遇非比寻常的雇佣兵,但是对于两京一带生活相比几年前已经大大恢复的民众来说,从军依然是件没有特别高出的收入还要吃苦和承担风险的事情。特别是新朝官方贴出的告示中还没有许以多少利益,仅仅是很寻常的政治说教而已,反而讲了不少风险。要是平常的时候,这种明摆着只有坏处只有奉献而没有多少好处的事情必然是问津的人寥寥无几。可是当京师的消息传来之后,仅仅是南京城内前来报名参加远征新编旅的青年几天内就超过两千人,在报名的人流开始下降的时候,足足有超过五千人依靠报纸的消息前来报名处主动应征,这还是明确规定了身高体重标准乃至在年龄上也限的比较严的情况下,这使得兵源选拔范围也大大的拓展了。

    紧张而艰苦的训练在夏季很快展开,虽然并不需要这些新兵操作复杂的软帆并驾御船只,但要在完成弓箭旧铳基本纪律等方面军事训练的同时还要对大海有基本的适应能力以免过多的非正常减员训练任务完全不清。

    这次出航的任务其实也很简单:直指美洲的硬通货,并为未来的成规模移民进行必要的铺垫。

第593章 皖西起事() 
虽然知道盐山一带乃至外海上的事情非常严重,极有可能是身边不远的人走漏了风声,但张海回到南京之后依然没有把内部可能的变乱放在第一位,而是继续准备着除征日攻略之外新一轮的美洲远征。也只有近一步利用北京中的那件事情的影响力,才有可能使情报线能够在短时间内搞清楚事情的详细情况。

    硫球的局部行动花费就达到大几十万两银子,而征日攻略和远征美洲至少也是需要百万两银子以上额外准备的事情。不过这些对于拥有雄厚国库家底的新朝政权来说只能算是毛毛雨了。

    获得足够硬通货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减轻粮食与人口负担,就是新朝开国几年内张海所确定的重中之重。这些事情在原本的构想中完全可以放在更远的时候去做,比如当船只的家底达到相当水准,国内经济也恢复的差不多的时候。但现实和目标之间的差距带来的巨大赤字则促使张海必须要在内政建设的同时展开海外攻略了。如果进行按部就班的发展,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不惜代价的在全国城镇推广普及教育,那么六十年内的有生之年显然无法让整个社会的面貌焕然一新,反而有可能使社会的发展在自己将要去世前后正好处于严重的矛盾期,这个风险,才是张海所不能接受的。

    就在南京的张海等人紧锣密鼓的筹备着海外远征及其物资的相关准备的时候,远在皖西大山的群山之中,周遇吉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备着起事的事情。

    西南之败已经过去了近半年的时间,朱燮元及周遇吉的人原本打算组织残军顽抗,最好的选择当然也是地形及民情都很复杂的西南一带,犯不上在不到半年的时候就在西南搞事,可是张海在江西湖广一带所做的不少事情让天下震动,原本危急的形势瞬间就有了转变,这才让朱燮元觉得事情似乎还有可为,便派遣周遇吉带领跟随周的数百名淘汰下来剩下的家丁亲信前往皖西山区做为反新复明的会盟者之一。

    在那里,还拥有周遇吉当年征战时有意留下来的不少物资银钱,早在前年的时候,那时的周遇吉就意识到新朝政权个对手根本不可能打赢了。

    甚至直到留下来决定抵抗的时候,所有残明势力的期望都是新朝政权在武力上虽然不可战胜,但在制度上却有着巨大的缺陷,一但他们内部出问题,那么机会或许就到来了。

    可是当周遇吉等人在不少人的暗中帮助下顺利的来到中原了解到一些实际情况后,却又不由的有些灰心起来:原来新朝内部政权的不满仅仅是基层不少公安军步兵营而已,最大的头目不过是一个公安军野战步兵旅的旅长。其他聚集起来的民团乡勇土匪之流虽然也有不少,可那些乌合之众就更不值得一提,而当年新朝政权赖以横扫天下的精锐劲旅却一支也没有反叛的迹象。

    “是不是再韬光养晦几年?现在可真并不是好时候,我们的底子太薄啊!如果遇到那些强敌,就算他们的战斗力在开国数月后有所减弱,依然不是我等可以对付的。”别看朱燮元是希望周遇吉前来做盟主,可周遇吉自己却知道,即便是同新朝体制内叛逃出来的公安军队伍相比,不论从财力战力还是对新军的了解来看,自己若是能争取到会盟者的地位,让对方接受大明的旗号就算是不错的了。而公安军步兵旅第三旅旅长王青的意思,也仅仅是在找来的傀儡皇帝归为自己统辖的情况下暂时接受大明者个旗号而已。

    “你以为越往后新朝的力量就会像以前很多王朝那样越来越衰弱吗?你错了。如果有空,你最好派几个临时雇来的耳目去应天府东城去听一听看一看。那规模宏大的水车兵匠坊就设在宫城,南京苏州等地集天下之力的几万名精华匠人仅仅是临时休整了一两个月而已,最近又开始忙碌起来。而且最近听说又要组建新的步兵旅,大张旗鼓的攻略海外,而在国内,不少地方的城镇里都开始强制要求大办学塾并由军人利用指定的教材进行教书。再过数年,新朝精锐主力的力量只会更为庞大,我们如果不利用现在的机会,今后一代人的时间内都会没有机会的。”王青叹道。

    “可如今我们的胜算又在哪里?”周遇吉还是有些不解。

    “其一是当下新军主力兵力有限,还要远征硫俅东瀛,我们以流动战术相应对,压力应该远小于那些起义者。新军主力有限的兵力就会陷入当年隋朝时的那种境地。”王青先是说道。

    这样的话不由的使周遇吉感到有些失望,这完全是侥幸心理。

    但王青随后又说道:“我已经得到了新朝高层一些极为机密的消息,张海最近要从南京出发去京城参加一次重要的活动,是要处决那些被俘的人。而出发日期和撤退的主要地点虽然我们不能详尽的掌握,却也了解了个大概。这虽然也有可能是个陷阱,但却值得我们下大本钱赌一赌。”

    听到这样的话,周遇吉才有了些兴奋,摆脱了以前的那种绝望。

    如今对于了解新朝体制的反叛者来说唯一的机会显然就是在新朝的继承制度还不是很成熟的情况下解决掉张海本人,因此在水旱两路方面都下足了本钱。而周遇吉也清楚在当下如果起事反叛,如果不是新朝内部出比较严重的问题导致其内部的分裂,那就可能毫无胜算。

    隆隆的雷声从远处传了过来,深山老林中的阴雨又来临了,不过临战前在山中重新整编后的叛军依然没有放弃在携带雨具情况下的训练。这大雨没有让那些同新军主力交过手的人感觉到沉闷,反而给了人们一丝希望。在雨中新军主力部队的火器虽然也能发挥威力,但总是要比晴天的时候有了更多的局限,起事时的困难或许也就小了几分。

第594章 重围北京() 
“凭我们手中的这些兵器,还有我们的这些人,能行么?难道凭我们这些人就能比关外的铁骑,当年关内的百万大军还厉害?”跟随周遇吉的不少骨干即便在这个当下也有些疑惑。虽然说依靠当年留下的物资,还有溃逃中的考验,外加不少准备跟随起事的公安军的帮助下在大山里接受训练的士兵们从意志到训练再到装备都要比当年的明军主力强上不少,但这根本无助于一些人的信心。这些人当年都是同新军主力部队交手过的,甚知那种天壤之别的差距。

    “当年我们的思路根本就错了,不应该在水面或陆地上同那些强敌展开正面决战。今后再遇到敌军那种强悍的部队,我们一不守城,二不守山,躲着走就是了。我们的作战对象是那些忠于张海等人的地方守兵。只要我们有把握击败那些地方守兵,他们是无法靠着几万精兵来控制整个天下的,很肯可能要同我们划江而治。有史以来的划江而治,大多是北方胜,北方少数民族的边患掣肘在很大程度上被解决的情况下就更是如此。”周遇吉在当年就没有俘虏过几名新军主力部队的官兵,不过在不少公安军起事倒戈之后,新军部队中一些建军的要决也被不少人了解。因为公安军部队中的骨干就是当年新军主力部队中的人。

    忽然,在山中参与训练的周遇吉等人突然得到王青的紧急命令:要求立即起事。周遇吉起初觉得这些事情联想起来似乎有些可疑:会不会是新朝的圈套?但是当在王青的命令下不少聚集在皖西河南乃至山东一带的残部开始风起云涌的展开颇为广泛的起事的消息传来的时候,周遇吉才最终确信这不是什么圈套。

    新朝四年原来历史上的天启六年五月入夏,京师的大爆炸发生没有多久,河北一带就发生了水灾,而河南等地发生了蝗灾,陕西等常年灾害地区的小旱就不用提了。原本历史上从天启末年到崇祯年间规模宏大的明末农民战争的大致开启,差不多就是因为这一年无数的灾害。同历史上不一样的是:反抗官府在传统人们的认知中总是大逆不道又危险巨大的行为,不是走投无路很少有人选择聚啸山林。可是当一个政权的地方组织在足够的钱粮准备之下开始自发的发起民间进行反抗的时候,这几乎相当于涉及广泛的地方诸侯反叛,轻而易举的就利用新朝四年夏季的灾害在原来的南直隶,河南,山东,陕西等数省上百个县拉起了规模宏大的武装,几乎在短短瞬间就犹如崇祯末年的态势,叛乱武装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拉起了规模多达百万,青壮武装多达几十万的武装。

    吸取了当年的教训,这些武装并不打算聚集在一起同新军主力部队决一死战,而是以县为单位分成百余股势力武装割据,其中少数能够成规模集结起来又有相当机动力的骑兵主力开始在临近的地方攻州破县。

    并不是所有的基层公安军都有反叛的打算,但是在张海等人过于严苛的惩罚震慑之下不少地方的队伍都惶惶不可终日,面对大股来敌的时候并没有以往的那种抵抗决心了。当然,多半的公安军步兵营还是相信新朝政权是根本难以撼动的,为了表现突出而升迁或是抵消自己可能的过选择了坚决抵抗。

    公安军武装及其技术水平达不到艺复兴时代的欧洲水平,但因为更善于对火药兵器的有效运用,实际上与艺复兴时期的欧洲相仿。在守战的情况下会有选择的防守某一城头地带,五六百战兵加上千余动员起来的城中民众往往可以凭借一个有所准备的县城抵御几千敌兵的攻击。

    不过,对新朝主力部队的了解使得大部分起事的武装都没有报侥幸心理,对于那些暂时拿不下的据点就以差不多的力量牵制之,规模庞大的主力部队沿着运河线路大规模的组织向北进攻。

    新朝建立后不少工匠人才乃至经济资源都向南京一带聚集,唯一的例外是北京。为了保证这里被收留的几十万蒙古人与前辽东兵的家属们,在运河沿线遭到破坏以前每天仍然有大量的货船粮船等来往于运河沿线显示着北京城仍然是一座获得相当资源投入,又或许又不少钱粮库存的城市。更别说北京城内还有不少技能不那么熟练的工匠,这对于起事的大军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资源。

    王青率领起事的公安军野战旅在抵达距离北京城不远的时候,几千人的队伍已经发展到十多万人。这里面并不全是类似农民军那样的流民,有少一半是沿途各县反叛的公安军部队动员出的精锐。周遇吉所率领的队伍也达到了十多万人,不过这是多万人中也只有万把人还算有些基本训练,装备和物资相比王青等人率领的大军就逊色多了。了解到北京一带并没有新军主力部队驻扎,这也是众人有把握进攻北京的原因之一。

    不过二十多万规模的大军云集北京城下后在谁负责城西乃至队伍外围的警戒方面却花费了不少的时间用于协调。王青最终没有选择过于推脱,因为他知道如果当新军主力部队从天津上岸或者沿海岸迅速增援,周遇吉手下那些凑数的乌合之众根本起到可靠警戒作用的能力。因此得不从参加这次北征的近百个营中抽出万把名骨干布置在东至天津卫,南至保定的广大区域内展开警戒巡逻,准备在有所风吹草动的情况下就撤军。

    拥有二三十万规模的庞大兵力,又有北方几省广大区域内的物力支持,其实攻城完全可以采取堆土攻城等手段,不过深知反应新军主力部队反应能力的王青等人却根本不敢采用这种方法。而是把参战的二十余万大军分成三十多个营,从京城各个方向上展开车轮战,以边时刻试探出京城城墙的薄弱所在,再投入精锐于多个地段展开黑火药抛石掩护下的强攻。

第595章 重围北京(二)() 
王青手下所率领的各营在各县的抄掠中都聚敛了不少的财富,因此对于负责先登的精锐们都下了重赏,凡是在战斗中负伤的人都可以获得五十两的赏银,而攻上城头的,不论是不是先登,全队赏赐百两以上的银钱。这个层次的重赏是以前的传统军队中从未有过的。这些赏赐不是空口白话,参加进攻的人乃至负伤的人领取赏钱的时候都在大营里当众领取,由王青及手下的亲信亲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