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上位-第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往年里,张杰是喜欢下雨天的,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倾盆大雨中,或者细雨朦胧中,独自坐在屋里,手里捧着一本书籍,一边看着书,一边感受着外头的水汽环绕,耳边则是雨水沿着屋檐而下的滴答声,读书读累了,极目远眺,看着远处隐没在大雨中的村子,就连心情都是宁静一片的。

    或者兴起来了,嘴里还能哼着几句例如‘滴答滴答滴答滴答,小鱼拍打这水花……’之类的歌谣,好不优先自在。

    那个时候,心里头期盼着的是,这雨能多下几天就好了,尽管下,可着劲的下,这般,一直都是诗情画意的,也是不错的,不过可惜,往年的雨水,记忆中似乎从来没有今年这般下的这般大,又这般长久的。

    加上今天,已经是大雨倾盆的第十六天了,也就是说,从第一滴雨到现在,已经半个多月没有停息,这般的倾盆大雨,自然,往年不易发生的一些个灾难就会来临。

    比如,那已经安静了好些年的黄河水,水位现在已经到了岸边,如果大雨在这般一直下下去,恐怕要不了多久,黄河水便会泛滥成灾,而那个时候,整个县,恐怕就要面对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了!

    上任第一年,甚至才刚刚在县太爷这个位置上坐下不过月余,便要面对这般的天灾人祸,要说不头疼,那肯定是假的,心里头更是连声哀悼,自己怎么就这般的倒霉,老天爷这是纯粹和自己过不去啊,今年要是真的出现水灾,那自己的诸多计划肯定要被打断,到时候还不知道要出什么乱子。

    府衙的密报已经送来,命令黄河沿途各个县开始自行加防河堤,绝对不允许出现决堤的事情。

    匆忙找了本县各种文献,一阵翻找,张杰这才颓然发现,整个县根本就是一个受灾重县,从有记载以来,各种大小洪灾就不知道发生了多少次,而更让张杰绝望的是,根据以往的文献记载,似乎只要有这样的连雨天气,黄河水必然会泛滥,即便之前做的措施有多充分,也是无法阻挡丝毫。

    动员全县的人进行沙袋加固?这方法不是不行,之前的几次灾难前,本县的前几任县令也曾经这般做过,不过效果,却是根本就没有什么效果,如果雨水能够停下来还好说,可一旦雨水继续下,就是加固的再牢固,最后,黄河决堤仍然是最后的结果。

    来到了黄河堤岸,前去视察的时候,看着看几乎望不到边际的黄河水,张杰此刻却是一筹莫展,心里头根本就没有底,更加不知道要如何处理眼前的众多事宜,不过还好,有那老主薄和县衙一众老人在,无论是县衙的诸多衙役,还是征调的农兵,此刻都在奋力的加固大堤,只要雨水能够停下来,或许,能够挡住这一波的洪灾。

    一连在大堤上转悠了一天,却发现,大雨不但没有丝毫停息的趋势,甚至还在越下越大,和主薄等几人碰了头,商议了半晌,似乎除了这般不断的加固河岸,也没有什么太好的方法。

    而这个时候,张杰却发现,以往的几次洪水决堤,大多发生在大陈村这一段,就算是现在,征集的近千民兵也都大多在这里加固河堤,张杰在这里巡查的时候,看着这里明显比别处湍急的河水,就知道,这里的河床应该被淤泥拥堵了,否则的话,这里也不应该是这种状况。

    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淤泥?四周的人也只是在这里扩宽河道,然后加固河岸罢了,根本就没有什么好法子,在河岸上站了良久,张杰心里头隐隐有一个念头,似乎,曾经在什么电视节目上,看过有关这种情况的治理方法,可是,因为时间太久,在加上当时也就是随意一瞥,根本就没有仔细去想,所以却是对这段具体的治水操作印象模糊不清。

    “大老爷,您已经在这里站了几个时辰了,防御洪水,是一个长久的工程,可不能第一天就累趴下了,咱们还是回去休息休息吧!下游的村子已经给大老爷熬了姜汤,喝点热汤,去去寒气,可不能就这般倒下了!”

    一只陪在张杰身旁的李虎在张杰身旁提醒道。

    这个时候,一阵冷风吹来,尽管是夏季,可张杰仍然感到了阵阵凉意,即便身上穿着蓑衣,可在这样的大雨中,身上的衣服早就湿透了,正如李虎说的那般,如果在这般硬撑下去,身体肯定会受不了的。

    “吩咐下去,多煮一些姜汤,给堤坝上的人送去,务必让每人个人都能喝一碗姜汤,去去寒。”

    对着一旁的一个随行小史吩咐了一句后,张杰便随着李虎下了河岸,此刻的天色已经灰蒙蒙一片,行走在这里,让人的心情都跟着阴郁了几分。

    来到一处房舍的时候,进了屋子,这才觉得身上温暖了不少,脱下蓑衣,用毛巾擦了擦湿漉漉的头发,从李虎手里接过一碗冒着热气的姜汤,张杰便大口的喝了起来。

    “你也去弄一碗喝了吧,可别到时候跟不上我这个大老爷的步伐。”

    将空碗递给了李虎,一阵乏力便涌上全身,此时此刻,张杰却是愈发的感到全身无力,往床上一趟,眼皮就直打架。

    “大老爷,这是您换洗的衣裳,还是先擦擦身子在睡下吧,不然晚上肯定要生病的!”

    正朦朦胧胧的时候,就突然听到一个清脆的声音,再次睁开眼,这才发现,外头的天色已经黑了下来,屋里已经点了油灯,或许因为年久失修,在这般的大雨中,屋子里一直在漏水,几个盆正放在漏水的地方接着。

    接着灯光,张杰这才看到,原来屋子里的是一个姑娘家,手里头拿着一身干爽的衣服。在察觉到身上潮湿的衣服后,张杰便开口道:

    “放那里吧,我一会换上!”(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三十六章 离别() 
由于大禹治水成功,所以其疏导之法被后世奉为经典,古代的治河都是以排泄洪水为最基本的方法,没有对泥沙作任何的关注。

    束水冲沙法是一种比较冒险,但是对付河水淤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说白了,束水冲沙法,就是收紧河道,利用水的冲力,冲击河床底部泥沙,从而达到清淤防洪的目的,一般适用于流量较大的河流,如黄河。

    而这种方法虽然行之有效,但是却也要冒着一定的风险,因为想要冲击堵塞的淤泥,就必须收紧河道,增加河水的冲击力,这种方法就和现在的做法相反,因为现在整个县的做法,都是在加宽河道,加固河堤。

    而且,一旦用这种方法,黄河水就有泛滥的可能,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想要加大河水的流量,必然会太高河床,到时候湍流的河水自然会溢出,这是必然,甚至都没有什么好解释的,可这种方法,在张杰的记忆中,却是目前来说,最保险,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了。

    但是,此刻的张杰所要面对的,并不是这种方法到底行不行,而是如何说服县衙一群老顽固同意自己的方法,要知道,在这些人眼里,张杰这种方法无异于自毁长城,是属于年轻人的异想天开的范畴。

    在和主薄在内的一众大小官员商议半天无果后,张杰这位县太爷终于忍无可忍,决定不再和一群愚昧的老古董讲道理了,所以,县太爷的独断此刻被张杰发挥了出来,绕过了县衙一众大小官员,在将下游几个村子的百姓全部迁离后,张杰便实施了自己的方法。

    收紧河道是一个比较危险的事情,那湍急的河水能够把丢进河水里的任何东西冲走,张杰也是费了好大的劲,用了不少方法,这才成功的用砂石收紧了河床。

    而随后,自然就是因为河床收紧,河水变得更加湍急,如同预料中的那般,最后,黄河水到底还是溢出来了,不过因为事先已经有了预料,河水下游的百姓都事先进行了迁移,除了房屋泡在了水里外,倒也没有受到什么太大的损失。

    自然,因为不知道效果如何,张杰全程都是泡在了河堤上,眼看河水越来越猛烈,下游已经水患成灾,如果在任由这般下去的话,肯定就会有更多的村子受灾,而这般,张杰便命人将堵塞的河道掘开,随后再次加固河堤,直到半天后,河水再次回复了平稳,而那段原本淤泥的地方,终于被湍急的河水冲开,整个河面不在如同之前那般需要不断加固加宽了。

    随后的两天里,大雨依旧,而当大雨持续了第二十天的时候,上游的几个县,终于发生了决堤的事情,恐怖的洪水一连吞并了数个村庄,甚至有个别的县整个县都被洪水淹没,不过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因为即使疏通了淤泥,黄河水在经过张杰所在的县时,水流一直很平稳,在加上最后动员了全县百姓加固河堤,终于算是成功的守住了洪水。

    而经过了近一个月的连续降雨后,天上的窟窿似乎终于被堵住了,这天傍晚,雨水终于开始减小,夜里的时候,原本的大雨倾盆已经变成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当第二天一大早,已经一个月没有见到阳光的百姓终于看到了头顶的太阳,至此,经历了一个月的阴雨天气终于转晴,河岸上连续奋斗了近半月的百姓全部都发出了欢呼声。

    让人欣喜的是,除了开始的时候收紧河道让黄河水淹没了几个村子外,在后来,河岸再也没有出现什么决堤的事情,至此,整个汛期算是彻底结束了。

    张杰重回到县衙的时候,已经是天气放晴后的第三天以后的事情了,衙门里头包括老主薄在内的不少官员在这次的抗灾中都病倒了,张杰也就是凭着年轻才生生抗了过来,整个县再次回复了正常。

    自然,那几个在洪水中受灾的村子,县衙肯定要给出补偿,朝廷发放的各种补偿不算,张杰亲自做主,那几个受灾的村子,想要种植大棚的,每亩地一两银子的费用直接就免去了,而仅仅只是这一项优惠,就为那些受灾的百姓至少免去了三五两银子的费用。

    因为这场大雨耽搁的太多的时间,所以,剩下的时间里,大棚自然就要更加紧锣密鼓的实行起来,家家户户在经过之前的抗洪后,甚至没有喘口气的时间,便再次把精力放在了田地里。

    在县衙忙了两天,这天早上,一个突兀的消息传入耳中,却再次让张杰不免长叹一声。

    “备车,回家!”

    将手里头一大堆文案往案头一扔,张杰便直接出了县衙,后头跟着的李虎不在犹豫,飞快的套好了马车,然后载着张杰,快速朝着村子而去。

    “什么时候的事情?”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的张杰低声询问道。

    “大老爷您走后的地三天,距离现在,已经半月有余了!”前头的李虎一边赶车,一边小心翼翼的回答道。

    “那,老夫子怎么样了?”

    轻轻问了一句后,张杰却是闭上了嘴,其实根本就不用问,张杰也能猜出来,既然老太太走了,那老夫子自然不可能会好受。

    “具体我也不是太清楚,只是听刘胖说,老夫子不愿意让你分神,所以一直不让人通知大老爷你,听刘胖说,这些日子,老夫子显得很是消沉的样子。”

    李虎正说着话,却突然勒紧了马绳,随后,马车的速度却是慢慢降了下来,等马车开始靠边前行的时候,似乎心有所感,张杰掀开了一旁的车帘,只见从村子里的方向,迎面驶来一辆马车。

    在看到那马车的时候,张杰心里头一紧,随后,一双眼睛却是死死的盯着那马车,再也没有转移分毫。

    两车擦肩而过的瞬间,那马车同样掀开了车帘,然后,漏出了车厢里女子绝美的俏颜,四目相对时,张杰似乎看到,那女子对自己似有似无的点了点头,随后,两辆马车便这般错开。

    “大老爷,要停下吗?”

    前头的李虎再次减慢了速度,小声的询问了一句。

    “不用了,走吧!”(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三十七章 老夫子的离别() 
老人家是在睡梦中走的,这么说来,老太太走的时候,倒是也没有受到什么太大的折磨,很是安详的就这般走了,老太太走后,老夫子的三个儿子要把他接走,说是三个儿子家轮流照顾,老夫子的身体状况也是非常不稳定,不过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老太太真的走了,心里头没有那般多的牵挂了,还是因为想开了,总之,张杰见到老夫子的时候,老人家正在书房里头练字,而且让张杰意外的是,老夫子些的居然就是自己带来的那首《木兰令》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悲风秋画扇!

    本来就是很动人的词句,再由老夫子那苍劲有力的字写出来,就更添了一种别样的滋味。

    “人生若只如初见,好一个人生若只如初见,我一直以为,这诗词不是出自你之手,因为要做出这种诗词,必然是生活阅历极为丰富,心思极为细腻之人才能作出来,你小子虽然有吃苦的精神,可是却没有那满腹的才学,不过现在开来,倒是我老头子小瞧人了,有时候,偶尔的灵光乍现,比起那些个满腹经纶更让人刮目相看。”

    很奇怪,一首诗,老夫子只是写了这两句,也不知道是因为老人家年龄大了,体力不支的原因,还是因为老人认为,只此两句,便已经足以表达心中所思所想。

    “夫子节哀!”

    来到老夫子身旁,张杰扶着对方坐下后,便轻声的安慰道。

    “节哀?奇怪,你有看到我老人家哪里有哀愁了吗?只不过是缅怀一下从前的种种美好经历,这本是快乐的事情,又何来悲哀之说,至于你师娘,你还以为老夫几十年的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吗?生老病死,人之常情,这有何可哀的,逝者已去,我们这些活着的人,自然要更加珍惜才是,哪有整日里伤怀的道理,否则的话,你师娘纵然地下有知,也不会安心的吧!”

    这就有些奇怪了,这些话本来是应该是张杰用来安抚老夫子的才对,没有想到的是,现在居然要被老夫子拿来安自己的心。

    仔细的瞅着这些日子两鬓已经完全花白的老夫子,张杰突然开口道:“夫子决定要离开了?”

    老人家只是微微叹气,随后轻声道:“自然是要走的,先不说在这里只有我一个老头子,总不能为了我一人就让全家老小全都搬来陪我吧,再者,院子里她的气息太浓,我要是留了下来,天天什么都不用做了,就在这里悲伤怀秋的就够老头子我伤神的了,回去也好,回去后有儿孙饶膝,闲暇时教几个孙儿读读文章,倒也悠闲自在。”

    果然是这样,老人家这是决心要离开了,不想让自己挂念,所以才装出这般一切都放下的姿态,骨子里,对于老太太的离去,老夫子受到的打击应该是巨大的吧。

    不过,正如老夫子所说的那般,生老病死,人之常情,这事情谁也改变不了,即便是京城的名医都请来了,可最后仍然没有挽救来家人的性命,只能说,命该如此,没有什么好抱怨的了。

    老太太走的时候,冷悠悠就陪在一旁,直到现在张杰才知道,原来冷悠悠正是老夫子和老太太的亲生闺女,只是二十多年前,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样的变故,总之,老夫子便把冷悠悠寄养在了京城一家亲戚那里,冷悠悠的命运,倒是和自己家小姑姑很是想象,都是从小就被人家收养,虽然知道亲生爹娘是谁,可最后却无缘相认。

    不过,不论如何,老太太最后走的时候,冷悠悠就在床边,牵着她的手,一直陪着她走到了最后,所以,这般说来,老太太应该没有什么遗憾了吧。

    将老夫子亲自送上了马车,嘱咐那驾车的汉子慢行,直到那马车慢慢消失在视线中,张杰却仍然一直站在原处,没有挪动脚步。

    老夫子在等自己,或者说就是为了给自己说这些安心的话,不然他早就该离开这个寂寞的家了,手里头是老夫子家里院门的钥匙,既然老太太走了,老夫子离开了,那这个原本还算热闹的家就彻底冷清了下来,今后,就算自己再想来这里,却是再也见不到两位老人家的人了。

    良久,直到再也看不到马车的影子,张杰这才回神,随后,便是一声长长的叹息。

    到底,自己还是没有完成和老夫子两人的约定,老夫子最终还是喝不少自己的状元酒了。

    不过,没有关系,只要把学堂建造好,总会有更多的孩子走出去,总会有人达成老夫子的心愿的。

    新学堂的选址就在张家村老学堂前方不远处,哪里有一块巨大的空地,往日里就是这般荒废着,而自从那块空地被张杰选中后,在征集了四周几户人家的土地连在了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占地多达两百亩的巨大空间。

    只有这般足够大的地盘,才能完成张杰的规划,才能足够张杰在里面大展拳脚。

    既然这里是梦想绽放的地方,是理想的培育之地,那张杰就不介意把这里打造的豪华一些,再豪华一些,只要有足够的能力,张杰也不介意把这里修建的如同富丽堂皇的皇宫一般。

    等来到了村头,看着那巨大的施工地,因为这段时间的连日大雨,整个工程直到现在才从新热闹起来,而在一大群人的拥簇中,只见一个胖子正不断的对着一群工人笔画这什么。

    就这般静静的站了一会,不多会,这才察觉到什么的胖子立刻就屁颠屁颠的跑了过来。

    “大老爷怎么有空来了,事先说一声,我这也好有个准备不是。”

    张杰却是没有理会他的嬉皮笑脸,而是很郑重的嘱咐道:

    “通知不通知,都应该一样,不能我来了你是一套,我走了你又是一套,这里盖的是学堂,可不是什么乱七八糟的房舍,将来要是这些学堂要是出了问题,受苦的就是学堂里的孩子,不要觉得奇怪,等这座学堂建好的时候,说不得你的孩子也要在这里读书,偷工减料什么的,可不能用到自己孩子身上。”(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三十八章 学堂的重量() 
见张杰说的认真,一旁的刘胖也就收起了脸上的嬉笑,脸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