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一来,林森完全不用担心冯盎哪天会撇开自己,想要单独搞这些超级水稻了,只能从他手里买稻种才成。
有植物改造系统在手,就是可以这么任性!
至于甘蔗肯定也不会是普通货了,在林森的改造下,这种甘蔗不仅成熟的更快,水分更多,含糖量也会进一步增加。
要不是系统没有那么逆天,林森恨不能让这东西自己结晶出糖来。
在林森他们忙活着轰轰烈烈的搞着生产时,他带来的那帮子特种队员们也没有闲着,不仅成功的让更多人打入了周边的州府,还招收了一些个僚人作为势力的延伸。
在保证忠诚的前提下,对他们开始了训练。这些僚人往往都是一无所有的家伙,能用来换取生活条件改善的,也就唯有忠诚而已了。
这帮人顺带着还去端掉了一些当地的山贼水匪,磨练自己的战斗能力的同时,也从中吸纳了一些个有独到本事的家伙,同样变成了他们的外围势力。
正是有了越来越多的人,在帮忙给林森收集信息,在不断的对各个州府进行渗透,林森才对自己的计划越来越有信心,面对冯盎时,底气也是越来越足了。
就在那些个超级水稻已经抽穗,马上就要迎来大丰收的时候,由冯盎最喜爱的儿子,也是送到长安城中去做了人质的冯智戴带领的封赏队伍,风尘仆仆的终于来到了高州。
第五百六十章 磨堪()
冯智戴能够成为冯盎最为喜爱的儿子不是没有道理的,不管这种喜爱到底是不是真的达到了那样的程度,毕竟未来的高州总管可不是他。
但是他本人的性格和能力,以及处事的手腕,确实是非常值得称道的,比之林森这种脑袋单纯到近乎傻的家伙,高出了不知道多少个量级来。
在长安城的时候,他能够八面玲珑的周旋于所有的勋贵们之间,还能在眼光颇高的李世民那里得到很高的评价,即便除去安抚冯盎的成分,也足以说明这个人是个非常有本事的家伙。
而这一次能够代表李世民前来进行封赏,除了说明李世民是真的很开心,以至于额外给了这对注定聚少离多的父子,又一次团聚的机会以外,也足以说明李世民对冯智戴是有多么的看重。
如果林森没记错的话,这家伙以后可是能做到一卫大将军的存在,哪怕没有多少实权,也足以体现出他本人的能力来了。
李世民不可能只是因为他是冯盎的儿子,而且是注定了没有继承权的儿子,而给与他这样的殊荣的。
而林森已经感受到了两人之间的差距,这位大帅哥一回来,就成功的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不说,只是几句话的功夫,就让林森有了如沐春风的感觉,甚至心里都对这位有了亲近的感觉,可见这位和人打交道的本事,是真的出类拔萃啊。
林森由此也不免产生了一些联想,这冯盎之所以把冯智戴送到长安城里去,怕是也产生了李渊当年的担忧吧。
一边是自己那位表现中规中矩的大儿子,一边是这位人见人爱又允文允武的二儿子,大概也是怕俩儿子之间起了争斗吧。
早早的把冯智戴送去长安城,既显示出了他冯盎输诚的诚意,也将这种可能的世子位置的争斗,扼杀在了萌芽状态中。
另外冯智戴在长安城里,还能源源不断的送来各种各样的消息,同时还可以有个人不断的在长安城活动,为冯家营造一个更好的口碑和形象,怎么看都是个好主意。
不过既然把林森都叫了过来,显然眼下就要开始传达李世民的旨意了。
至于他们家里人叙旧的事情,完全可以放到把林森打发走了之后再说,相信他们之间,肯定有许多话可以说,可不仅是叙旧那么简单。
冯智戴显然也明白,林森并不想搀和在他和家人们之间,因此说笑了几句,拉近了彼此的关系之后,很是知机的在院子中间的一片,相当于小广场一样的地方,准备开始宣读旨意。
冯盎显然对此早有准备,故意弄出这种不小的场面来,以显示他对这圣旨的重视,以及对李世民的尊崇。
即便是作秀也要作全套啊,毕竟前来宣旨的这一行队伍中,可不都是冯智戴的人。
事实上恰恰相反,冯智戴除了几个贴身侍卫之外,什么人都没带。
其他的所有力量,全都是属于李世民的,算是表明了自己没有小心思,一心想要侍奉李世民的态度吧。
封赏的旨意当中,对冯盎自然是大家夸赞,林森很自然的成了配角。
除了又给冯盎加了一连串的头衔以外,实在的好处也是不少。
知道他手下侍女多,大概也是为了显示自己没有朝这里安插人手,或者埋钉子的打算,因此没像往常对待那些亲近的下属一样,赏赐数量众多的侍女过来。
这对那些侍女们来说肯定是好事,来的路上还不知道会死掉多少呢,这不来宣旨的队伍中都不可避免的减员了。
而且侍女就算进了冯府以后,生活也很堪忧,被边缘化几乎是一定的。
其他的绫罗绸缎这类的赏赐,肯定也是少不了的,大都是宫中使用的贡品,算是展示恩宠吧。
到了林森这里,封赏就简单的多了,连夸赞的话都没有几句,只是勉励了一下,然后就是他的新职位。
不出林森所料,他的职官品级可以说是顺理成章的又前进了一步,来到了正四品上的高位,成了广府的折冲都尉,算是整个广府的最高军事长官了吧。
这可以说已经是许多人奋斗一辈子,都无法达到的高度了,再朝上一步,就是那些真正的顶级大佬们所在的三品官。
一二品更多的还是象征意义,或者是荣誉,三品职官就已经包含了各种文武方面的实职一把手了。
而和林森的新品级同级的,大都是吏部侍郎、黄门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以及上都护府副都护这样的实权副职,可以说是相当的位高权重啊。
甚至冯盎那高州总管的职衔,按道理也只是和林森眼下的职官平级而已。
当然了,冯盎还有包括一字的国公在内的一系列复杂名号,再考虑到他在岭南当地事实上的土皇帝身份,可以说除了封号中没有一个“王”字,他的待遇和真正的“岭南王”是一点没差的。
所以林森和冯盎之间差距还不是一般的大,不过广府毕竟名义上是高州的上级,所以可以预见的,两人以后打交道的机会还有很多。
但是单从年轻人当中来说,林森已经可以算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了!
只要看看和他平级的那些个家伙,都是个什么岁数就知道了。
唯一比较接近他的,还是苏定方的那个左监门卫中郎将,那还比他低了一级呢,更何况苏定方什么岁数,林森才什么岁数?
除去那些投胎技术非常到位,直接生在李唐皇室的幸运儿,在林森这个年龄段,他真的是已经做到了巅峰。
可以说在长安城中,那些勋贵子弟们,都有不少甚至都对他堪称崇拜,毕竟他的功绩都是实打实的自己拼杀出来的,什么家族势力,父辈余荫更是无从谈起,完全可以说是白手起家,达到了如今的高度,这就显得尤为难得了。
不过也正是因为年纪轻轻就取得了如此高位,可以想见的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他大概都会停留在眼下这个级别,轻易升不上去了,除非他又做出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而李世民之所以派他来岭南,除了看重他的武力,还有奇思妙想以外,也未尝没有压一压他,磨堪一番的想法,省的年纪轻轻的就赏无可赏了。
这从这次的旨意之中,除了这个广府的折冲都尉之外,甚至都见不到其他的封赏,已经能够瞧出些端倪来了。
另外李世民大概也有让他去基层锻炼一下的意思,谁让他一开始就是进入了勋卫和翊卫那样的地方,对于地方上的事务肯定缺乏些了解啊。
虽然这个“基层”是广府的首府所在的番禹,可以说是岭南这边的经济中心,也是这边罕见的能称为大城市的地方。
但是越是这种实力交错的地方,越能锻炼一个人的能力吗。
第五百六十一章 相互算计(求订阅)()
林森虽然接到了新职位,但显然不会这么快就去履职,他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做完,比如说收割水稻。
而冯智戴来了不长时间,大概也就是几天的功夫,应该是和冯盎他们将最为重要的话题都聊了个差不多,然后就把林森再一次叫了过去,参加这场在冯家大宅中举行的晚宴。
冯家的头面人物,也就是整个高州范围内的各个州府和势力的掌权者们,基本一个不落的都来了。
冯智戴少不了也对林森恭维了一番,夸赞他勇猛,武艺高强等等。
而林森明显感觉得到,冯盎对自己的态度也更加热情了,这里面看来少不了这位冯智戴的功劳,不知道他到底给自己老子说了什么。
另外,林森觉得肯定也是看他种下的那些作物的面子。
超级水稻陆续已经开始了收割,尽管还没全部完成,因为他们种植的面积其实真的不小,可是大约的亩产量已经统计出来了。
就为了这事,冯盎甚至都被惊动了,专程跑去了稻田那边看了一天,对于日理万机的他来说,这绝对是难得的重视了。
因为那边的亩产量实在是太过惊人了,起码在冯盎看来,已经称得上是恐怖的产量。
平均算下来,亩产量妥妥的超过了一千斤,个别土地营养丰富的,甚至能够达到一千五百斤!
即便是按照最低的产量来算,也足足比原来的亩产多了两倍还有余,高的甚至增产了四五倍。
就算是一直不太用为粮食不够吃而感到烦恼,冯盎依然能够明白,这恐怖的产量到底意味着什么。
就算是不能带来太大的经济利益,但是这背后所代表的政治利益却有很大的不同,只此一项,就可以保证他手底下很少会再出现饥荒这类的东西了。
对于稳定人心,增加自己的威望,可以说是立竿见影的。
哪怕手下那帮子短视的家伙,对普通民众盘剥的再厉害,只要他们能够填饱肚子,就会少去很多狗屁倒灶的破事,更不用三天两头的去和那些被刮的天高三尺,只能奋起反抗的造反者战斗了。
因此对于这东西,冯盎觉得怎么重视都不为过,这可是战略级的大杀器。
最近正忙活着想从林森这里多弄些稻种,也好让手下人大面积的种植这种超级水稻。
林森当然也乐得如此,出售稻种能够赚上一笔不说,也能让这超级水稻占领整个岭南。
当岭南人习惯了这些水稻的超高产量以后,想要让他们再种回原来的那些,可就不仅仅是骂娘而已了。
偏偏冯盎还不知道林森在背后动了手脚,满以为这买稻种是一锤子买卖,以后自家的超级稻子种出来以后,还用去林森那里买吗?
把命脉握在别人手里,显然不是他这样的土皇帝会有的想法。打定了主意弄到足够的稻种以后,就要撇开林森的。
殊不知林森早就防着他这一手呢,想要一脚把他踹倒犄角旮旯里,门都没有。
不过眼下相互算计着的两人,看着可是融洽的很,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的关系真的有多好呢,搞的那帮子冯盎的子侄,都跑来给林森不停的敬酒。
而林森更为看重,觉得能为自己创造更多财富的甘蔗,眼下还没有熟透,回头肯定要请当地人帮忙收割,压榨,最好再做出糖来。
粮食能够带来的更多的还是战略意义。这一次林森可没打算轻易的放弃这魔稻宗师的威名,就算冯盎给足了好处,林森肯定也不会轻易让出去的,搞不好最后还要冠以李世民的名头。
更何况眼下冯盎就像是忘记了发明者的荣誉这回事一样,打的什么主意不问可知。
林森对此同样早有准备,并不怕被冯盎轻易的摘了果子去,冯盎真的想要绕过他,说不定反而会发现自己跳进了大坑。
相较而言,还是甘蔗能带来的利益更为直接些。
相较于其他很多东西,其实糖才是一种更为容易让人们接受的硬通货。
长安城里最为受欢迎的果子都是甜味的,而且还得是类似于后世的三刀那类,甜到有些齁嗓子的。
这大概和唐人的整体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重口味,油腻才是主旋律,清淡的甜味,甚至在妹纸们中间都不是很有市场。
对糖类的消耗量就可想而知了,而此时的糖可算不得便宜。
这还只是长安城一地呢,想想整个大唐境内,再想想广州城里来往不断的那些个番商们,不难想见其中的市场有多大了。
另外,种植这两种作物,还能在未来有效的将南北两地联系起来,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和依赖,对于增强大唐对南方的控制力,也会很有帮助,当然那得是林森的计划慢慢得以推进之后了。
起码眼下看起来,对冯盎那是一点坏处都没有的,要不然他哪会这么热情的对待林森呢,谁心里还没把算盘啊。
考虑到岭南这边道路难行,当然也是李世民有意放纵,他也是知道林森的计划的,所以履新的期限被放的还挺长。
赶在真个出发以前,林森亲自看着那些水稻全部完成了收割,然后被以一个双方都挺满意的价格卖给了冯盎。
自觉的就花这一次钱,就能一劳永逸的拿到这种新水稻的冯盎,压根就没跟林森斤斤计较的意思,大手一挥就按照林森的报价给了。
得了足够的银钱后,林森干脆的带着队伍就出发了。目标直指现在广府府衙所在的番禹,也就是后世的广州市。
冯盎给的都是金银,并不用像铜钱一样,大车小车的拖累大家的速度,所以其实赶起路来还是比较快捷的。
大唐建国的年头毕竟还不是很长,即便是建国之初就很有远见的开始铸造自个的铜币,可产量显然也远远满足不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
因此即便是长安城里,也经常能够见到以物易物的交易,此时的绢布其实也承担着一般等价物,也就是类似货币的功用。
这也是诸如东西市这类的地方,为什么会有钱铺这种地方存在的原因。
谁也不可能没事就拉着一车车的铜钱,或者揣着几十斤的钱串子出门逛街吧。
到了南方这边,尤其是岭南地区,铜钱的匮乏更是严重的多了,毕竟铸币的工坊放到遥远的南方,也不利于皇室加强自己的统治吗。
而谁也不可能专程去北方,弄来那些沉重的铜钱来用啊,北方自个都还不够用呢。
再说了就算是运来了铜钱,这个价值和北方肯定也有了很大差别了,单是运费就是一笔不小的损耗。
再加上广州这类的地方番商云集,人家拿着铜钱回海外去跟谁买东西去,还是金银这样的硬通货用着方便不是。
所以岭南地区靠金银来进行大额交易,已经是默认的潜规则,尽管不太符合大唐律法的规定,但所有人都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用了也就用了。
带着金银也确实要方便许多,起码林森他们就深刻的感受到了这种便利。
相对于从高州到长安的路程来讲,高州到番禹之间的路程,就显得近便多了,所以林森他们感觉没用很长时间,那座在整个岭南来说,都算的上是规模宏大的广州城,就遥遥在望了。
第五百六十二章 热情招待()
此时的广州城作为广府的首府,确实可以说是整个岭南地区首屈一指的大城市,人口规模更是不小。
但是相较于人口规模足足过了百万的长安城来说,多少还是有些不太够看的,因此林森一开始就对这里没有太高的期待。
这里相较而言最大的优势,其实还在于它是中外商品的一大集散地,番商们经年在此和来自内地的商人们交换着货品。
把整船整船的来自外海的香料,牙角,奴隶等等的奢侈品,换成产自大唐的瓷器,丝绸等等在西方同样受到热烈追捧的好东西。
也正是由于这些番商们旺盛的需求,刺激着广州城和周边发展起了许多小型手工作坊,多数都在为这些外商们生产着各色商品。
甚至有许多都是按照他们的要求,定制的更加符合当地人审美的西式花纹,也就是后世所说的那些外销瓷等,在这里几乎可以说是随处可见。
整个番禹城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口,都是番商还有他们带来的水手,船员,或者是作为货品的奴隶,也就是说都是外国人。
也是因为这么多外国人的存在,才让广府这边的建筑,包括以后的众多岭南园林,都多少带上了一些来自异域的样式。
在这里见到拜占庭式,罗马式甚至是地中海式的建筑元素,一点都不用稀奇。
不过相较于同样占据着地利的扬州,广州这边其实是处于弱势的。
作为目前整个大唐不是第二,也是第三大城市的扬州,有着更好的商业氛围,也有更多的富豪。
相对而言交通也要更便利些,起码对前去做买卖的大唐商人来说会友好的多。
所谓“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绝对不是随便说说的,那边腰缠万贯的真正豪客并不在少数,很多番商宁肯多跑点船,也要把货物运到那边去,货物能够消化的更快一些。
但是相应的,那边显然更欢迎那些实力强大的番商,并不是随便一个番商,都能在那边混的风生水起的。
虽然林森其实并没有去过此时的扬州,但是对眼下的广州,他确实还是有点失望的,甚至比他本就不高的期待,还要稍差一些,主要是这边的卖相确实不咋地。
不同于后世岭南园林兴起后的漂亮建筑,此时的番禹城区看着着实是有些杂乱,甚至在林森眼里会显得有点……寒酸。
因为此时的城区中,除了九耀园这种遗留下来的南越皇家园林,其他的房子大都是干栏式建筑,也就是俗话说的吊脚楼。
实在是广府这边的天气,永远跟潮湿脱不了干系,这种看似简陋的建筑形式,确实是比较适应环境的,顺便还能躲开地面的潮气,以及时不时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