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青木川-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乎煎药的过程,看着棕红的药汤缓慢地在砂锅里翻滚,不动声色地将草的精气神一一滗出,渐渐地变稠变浓,人的心也静下来了。谢校长说着用小细茶壶给许忠德倒了一杯茶,说是北平吴裕泰的茉莉花茶。许忠德知道谢校长祖籍北方,和故乡的联系也只有这花茶,每天早晨校长的第一件事就是喝茶,这已经成了习惯。每天早晨的阳光带着窗外紫藤的绿阴洒进房间内,校长都会坐在藤椅上慢慢品着茉莉花茶。茉莉花的香气和紫藤的香气浸润着校长的小屋,浸润着书架上一本本厚重的烫金洋文书,那情景真是一幅好看的画。谢校长喜欢在喝茶的时候叫学生到她的房间说话,有时候还让他们品尝点心。无论花茶还是点心,于山里的孩子们来说,都是很细腻的东西。大家都羡慕谢校长,觉得这样的日子才是校长应该有的日子,才是读书人追求的日子。在孩子们零零碎碎的梦中,常常也梦见小点心,梦见花茶和有桌布的小桌,梦里的主人当然不是校长,而是他们自己。 
  许忠德的记忆中,谢校长来青木川以后再没出过山。校长来青木川好像很随意,好像是兴之所至,说来就来了,就停下不走,并且心安理得地住下来,当起了教书先生。他记得很清楚,校长来的那天他正和大伙用石头平整镇街有限的道路,好让魏老爷的汽车行驶起来少些颠簸。他一抬头远远看见校长骑着马和魏富堂走进了青木川,校长披着葡萄紫的披风,由远到近,夺尽了修路人的眼光。见到光鲜清丽的谢校长,不少人以为魏富堂又娶了新夫人,那时魏老爷的夫人大赵和小赵已经离开了,魏家内宅正空虚。 
  在众人的目光下,魏富堂在自家门口搀着谢校长下了马,进了魏家大宅。人们从魏老爷谦恭的态度上猜测,这一定是魏老爷新娶的洋派夫人,看魏老爷那副小心的模样,这个夫人是有来头的,其来头之大,远在进士门第的大小赵之上。 
  魏富堂与谢校长的关系一直是个谜,这个问题青木川人众说纷纭,之所以莫衷一是,是因为魏家大宅厚重的大门一关,里面发生的事情是谁也看不到的。谢校长在魏家住了两年,据“青川楼”厨子张海泉说,他给魏老爷送肘子,亲眼看见过魏老爷跟谢校长在一个桌上吃饭,那情景完全跟两口子一样,对谢校长是魏老爷的新夫人,他没有一点儿怀疑。 
  谢校长在魏家大院住下来后,第一个举动是撤了施秀才的学馆,将文昌宫改了新派学校,自己画图样,着木匠做了成套桌椅,制了黑板,然后挨家挨户动员孩子们去学校读书。施秀才的私塾教授的只是镇上几个家境富裕子弟,新派的学校却是要求所有适龄的孩子都去上学。青木川的穷人没人愿意让孩子去瞎耽误工夫,动员了几天,除了跟着施秀才念书的三五个学生外,只动员来两个学生,有一个还是拉着两只羊来的,上学兼顾放羊,穷人家的孩子,不能坐在那儿让时间白白地流过去。校长去各户家访,乡民们表现十分冷淡。魏富堂知道了情况,就派了一个班,拿枪逼着,押解俘虏一样把孩子们从家里抠出来,押进教室。不大的教室很快坐满了学生。像许忠德这些跟着施秀才读过几年,有一定基础的,另加了数学、几何、历史、国文,课本都是让魏富堂从汉中购来,又高薪聘请了先生,一时文昌宫内书声琅琅,成了正规学校。老师在课堂上讲课,窗户外头有兵背枪站岗,谁也不许私自走动,不许半截逃跑,老师讲课时学生连茅房也不让上,个个规矩坐着。谢校长里里外外随时监视,虽不比背枪的厉害,也是一样的不肯通融。施老秀才说,谢校长有本事,愣是把一群马蜂拢住了,比我打手板子效果显著。 
  魏漱孝的爹魏富明是魏富堂的本家,魏富明家生活穷困,加之本人脾气牛犟,便活得很没人缘。校长动员他儿子去上学,魏富明说家里农活重,连嘴也顾不上,把娃儿们都弄去念书,顶不得饭吃,没啥子用!校长说读了书才能当明白人,当了明白人就有了挣钱养家的本事。魏富明说,明白啥子哟,将来就是天上下纱帽,也下不到我们这样的人头上。校长说娃娃去念书,学费全由魏老爷负担,不要交一文钱。魏富明让校长不要抬出魏老爷压人,儿子是他的,不是魏老爷的,他不让儿子念书,一百个魏老爷动员也不行。 
   

校长还要说什么,魏富堂让孙营长把魏富明五花大绑绑了,说魏富明不把孩子送学校就把他关进地牢。魏富明院里一阵骚乱,魏家生病的婆婆从门里奔出来,抱着儿子的腿死活不让带走,几个娃儿哭成一片,喊爹喊妈声声凄惨,魏富明的老婆直挺挺地横陈在门口,以死相抗。哪里是送孩子去上学,分明是捍卫一个家庭的生死存亡。 
  末了是孙营长朝天打了一排枪解决了问题,大的小的立刻住了声。 
  牛犟的魏富明还是嘴硬,说就是打死了也不让孩子去读那龟儿子的鸡巴书。魏富堂说,不让娃儿上学就关他! 
  魏漱孝的爹在魏老爷的烟库里整整被关了十天,烟库是座半地下建筑,为防潮防盗,全用水泥建筑,厚铁门一关,里面比牢房还牢房。魏富堂释放魏富明的条件很简单,什么时候答应送娃儿去上学,什么时候放他出来。家里的地荒着,老娘病着,老婆终日地哭,魏富明再倔强,也倔不过日子,十天后只得答应把儿子送学校去读“龟儿子的鸡巴书”。有了爹的屈服,魏漱孝才得以走进教室,一直念到中学毕业,他的成绩名列前茅。要不是娶了媳妇,生了儿女,还能一直往上念……1950年民主选举,那些委员的名单都是魏漱孝一个一个抄在大红纸上的,他虽然不是委员,但是比委员还神气,人们围着他,看着他写字,夸他有文化,那会儿他心里感念的只有魏富堂。没有魏老爷的枪逼着,没有那座后来被人们反复控诉的“地牢”对他老子的关押,他不会去读书,当然也就没有当众写字的风光。对抄写委员名单,魏元林有不同看法,魏元林一直坚持名单是他抄的,魏漱孝不过是站在旁边帮着抻纸,并没有实际操作。但魏漱孝说名单绝对是他抄写的,要不他不会有那种当众写字的神圣感觉,并且将这种感觉记了一辈子。 
  魏漱孝的爹对魏富堂关押他的事一直耿耿于怀,忘记了关押的初衷,只记得关押的事实。枪毙魏富堂的罪证之一是“私设牢房,关押迫害革命群众”,魏富明的证言很是起了作用。“文革”时候,魏家大院成了阶级教育宣传基地,许多外地革命群众坐着大汽车跋山涉水到这儿来接受教育,每每看到地牢,听到老眼昏花的魏富明站在地牢口的控诉,无不激动得喊口号,要打倒土匪恶霸魏富堂,誓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魏富明外表老眼昏花心里却不老眼昏花,在一遍一遍不断重复,不断完善,不断加工,不断精彩的控诉中,他从没提过一句魏富堂关押他的原因,革命领导小组的人也不让他提原因。那样一来,接受教育的效果会大打折扣,群众就不会喊口号了,就不会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了。为了坚定魏富明的宣讲信心,领导教育他说,魏富堂关了你没有,关了,这就是事实,魏富堂为什么能关你,因为魏富堂是恶霸,是我们的敌人,现在为什么没人能关你,因为你是国家的主人……魏富明想,让魏富堂关押的事的确没有妄说,就心安理得,理直气壮地讲解了。那时候魏富明每接待一拨参观者,也就是说他站在地牢前每控诉一次,给他记三分工,一个壮劳力每天的报酬是十分,魏富明的接待量十分饱满,他挣得远比青壮小伙多,魏富堂十天的关押,使魏富明受益匪浅。 
  很快,谢静仪的学校越办越有声色,方圆十里八乡都知道青木川有了好老师,好学校,四川、甘肃的家长也把孩子送了来。学生越来越多,文昌宫容纳不下了,谢校长就撺掇魏富堂盖学校。魏富堂也不含糊,拿出当年大烟收成的七成,让校长使用,资金雄厚,学校就盖得很有气魄,加之女校长的眼力、见识,愣在深山老林里弄出了一片不同凡响的建筑,让谁见了都不能忘却。学校落成后谢校长立刻从魏家大院搬了过来,在这座带游廊的木头小楼上,为自己辟出一个精致套间,精心布置,有种寻到归宿的满足和舒展。 
  穿着少校军服的许忠德跟校长说了不少话,他将重要的留在了最后,他提到了在凤凰山遇到的女子。他认为这样的事情,作为同样山外来的校长,应该知情。可是谢校长对这件事情表现淡漠,许忠德在谈及那个女子用英文骂人的时候,校长只是淡淡地说了个“是吗”,再没有接续下去的意思。许忠德强调说,凤凰山袭击解放军,肯定与山上女人有关,不知是哪里来的,该不会给青木川带来麻烦吧? 
  谢校长走到窗前,望着窗外,许久,自言自语地说,藤萝花谢了,明年不知还能不能开。 
  许忠德揣摩不透校长在想什么,总觉得校长的话说得怪。 
  炉子上的药锅潽了,许忠德赶忙蹲下去抢救,军装妨碍了他的举动,将一锅药汤洒了许多。校长说,这个衣裳不适合你,你还是穿长衫好看。 
  打那以后,许忠德再也没穿过那套军服,魏司令跟他发了几回脾气,也还是不穿。有时候实在抗不过了,打出谢校长的旗号,魏富堂也不好再说什么了。那身衣裳一直塞在箱子里,让虫子打了眼儿,在有布票的年代变了形式给儿子们改了,那双蹩脚的靴子“文革”的时候主动交了出去,换了一场批斗会,几顿暴打,半年牛棚。造反派还追问德国撸子的下落,他说跟魏富堂的枪械在1950年一块儿交了。造反派不信,派了十几个人来抄家,将屋里的东西翻了个底朝天,连墙缝都拿通条探过了,什么没找着,算是桩疑案挂着,将许忠德定为土匪残渣余孽,属于坏分子系列。 
  当然,命是保住了。 
   
  3 
  根据李天河镇长的安排,许忠德领着冯小羽仔细游走了青木川。关于1949年回乡的事情,是在冯小羽不断的追问下,许忠德极不情愿地说出的。冯小羽问许忠德回到青木川后不后悔。许忠德说,后悔啥子哟,人一辈子许多事是悔不起的!谢校长那样的学问到山里都没有悔,我一个山里娃子有啥悔的。 
  冯小羽说,当年若不回来就不回来了,回来了就成了“运动员”,和土匪恶霸相提并论,运动来了,回回都要被运动一番。 
  许忠德说,被运动是以前,现在我是政协委员呢,也有了参政议政的权利,政府尊重我,该知足了。唯一遗憾的是对唐朝逃亡皇帝的研究,只能留待下辈子了。 
  说着话,他们走进了青木川中学,冯小羽看到了那块“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的石碑立在礼堂的前面。石碑很残旧了,边缘被敲打得很不齐整,只是字迹还清晰。许忠德说石碑“文革”时候先是被砸,后来拉去垫了茅房,去年才从厕所挖出来。让它重新立在这儿,是现任校长的主意。 
  青木川中学在大兴土木,这里那里堆着沙土砖头,泥水满地,卷扬机、推土机轰轰地轰鸣。一片嘈杂中,许忠德饶有兴致地指着碑旁边的树说是谢校长亲自栽的,冯小羽问是什么树,许忠德说是桂树,桂是吉木,校长盼的是青木川的学生们能攀云折桂,成为国家栋梁之材。冯小羽从来没见过这么高大的桂树,许忠德说是谢校长让魏富堂从汉中留坝的紫柏山移过来的大树。紫柏山有张良庙,冯玉祥、蒋介石都题过字,那里名贵树很多,本不让动一棵,魏富堂是花了大价钱的。谢校长要什么,魏富堂就给弄什么,就是要天上星星,也要想法子给摘下来。 
  青木川中学现在的校长姓邱,很年轻,听说作家来了,赶紧到礼堂门口来接,将冯小羽让到办公室,又是倒茶又是拿资料,一通忙活。邱校长很热情地介绍学校的基建情况和规划设计,诉说着跑资金的艰难,说虽然钱少,房屋的修缮仍旧要依着当年谢校长的设计风格,不破坏原本的风貌,体现出青木川中学独特的文化内涵…… 
  教师办公楼是当年学校重要的一部分,现在还在使用,邱校长的办公室也是当年谢校长的办公室,是整座楼房位置最好最大的。许忠德很仔细地给冯小羽介绍,这里是谢校长放小桌子的地方,那里是书案的位置;这面墙上挂着北平北海白塔的油画,那边几把木椅,是学生们常坐的……冯小羽问谢校长的卧室在哪里,许忠德说在隔壁,原先是套间,现在封了,隔成了两间。冯小羽看墙,果然有门的痕迹,现在的校长办公室中部用书柜隔成里外间,里间有床有桌,是卧室兼办公,外间有沙发茶几,是会议和接待,紧凑而有条不紊。老旧与残破就在这有条不紊中显露了出来,木头的窗棂已经变形,一看便知道那些窗扇根本不可能关严;玻璃污得看不出外面的景色,有光射入,说不清阳光还是月光;墙壁潮湿掉皮,一块块水渍地图一样在上面洇开来,图形地域的变化取决于当年雨水的多少;木地板踩上去吱呀作响,脚步稍稍重一点儿整个楼房似乎都在摇晃…… 
   
冯小羽说,这房不行了。 
  邱校长说,是不行了,早晚要拆,一切都是凑合,关键是资金没着落,那点儿有限的钱先紧着教室和学生宿舍,老师们的事往后搁搁再说。 
  冯小羽说,房子老了,构造还是很洋气,就是现在,城里有些学校的办公楼也未必赶得上这个时髦,特别是这间南北有窗的房子,宽大得能当会议室用。 
  邱校长说,从青木川学校盖成那天起,这间屋一直就是各届校长的办公室,从谢静仪往下数,他是第十九任校长,就是说这间屋子待过十九个不同禀性、不同经历、不同心情、不同结局的教育界人士。 
  说话间,墙洞里钻出只老鼠,老鼠不畏人,如入无人之境般顺着墙溜达。见冯小羽关注那鼠,邱校长说,老鼠是这里的大爷,晚上常常成群结队在楼道里游行,开运动会,比赛谁跑得快。 
  冯小羽说这房是该拆了,一座危楼,不知什么时候就倒了。 
  邱校长说,方案提出许多,在镇政协会上就通不过,委员们说了,青木川中学别的房都可以拆,只有礼堂和校长办公楼不能动,当年是请上海人来盖的,巴洛克式的浮雕。 
  不用问冯小羽也知道邱校长说的“委员们”就是魏家大院门口坐着的许忠德、三老汉、魏漱孝这些人,许忠德在跟前,不便直说就是了。果然许忠德不满地说,哪里拦得住,眼瞅着青木川在旧貌换新颜呢,老房子一座一座地拆,贴着瓷片的小楼一幢接一幢地盖,家家弄得跟澡堂子似的,住在里头不觉得寒碜,还挺臭美,整天在澡堂子里晃来晃去,美什么呀!那座风雨桥,说是低了,要往高里整,上半年设计部门拿来了图纸,我一看,桥板是水泥的,柱子是水泥的,台阶是水泥的,连歇脚的凳子都是水泥的,风雨桥成了水泥桥,大礼堂、办公楼再成水泥的,青木川就不是青木川了,就彻底完了! 
  冯小羽说,抵制啊,政协就是干这号事儿的。 
  许忠德说,怎能不抵制,几个人写了个意见交上去了,上头说改,怎么改,水泥桥上假模假式地加了个棚子,把个桥弄得猴儿顶灯似的,说白了还是水泥!现在的人,除了水泥什么也不会使,所以,这礼堂和办公楼干脆就不要乱动,免得嫁接得谁也不认识了。 
  冯小羽知道,许忠德们护着办公楼和大礼堂不让拆,也是对女校长的怀念,在这个破烂的关不严的旧窗前,曾经坐过一个不俗的女人,那女人改变了青木川一帮穷苦农家子弟的命运,开拓了深山老林土豹子们的视野。女人将她的教养、文化,将她的优雅、从容展示给了山里人,而后无声无息地走了。女人走了,她的信息却留在了这里,准确地说是留在了这间办公室里,立刻冯小羽嗅到了一股微苦的草药气息…… 
  邱校长说他确是在煮中药,神经衰弱,睡眠不好。校长说,住在这间屋里的人无一例外都睡眠不好,半夜里常常突然地醒来,莫名其妙的极其清醒,总想找谁说点儿什么,从被窝里爬出来干点儿什么。 
  许忠德说,这是校长们住的屋,校长们心里头装的事情多,晚上自然睡不好。 
  冯小羽走到窗前往下看,没有藤萝架,只有从窗口丢弃的生活垃圾,破塑料拖鞋、没了底的搪瓷盆、葱叶子菜帮子外加一地炉灰,熬剩下的药渣子也面目不清地层层堆积,看得出校长是病得久了。这一切,让她怎么也无法和吴裕泰的茉莉花茶,和小点心,和铺着桌布的小桌,和灿烂的早晨的阳光联系起来。 
  校长办公室旁边,即当年与办公室相通的卧室锁着,锁上长了锈,看来是许久没有开启过了,从发乌的玻璃往里看,什么也看不见。邱校长看冯小羽对这间破堆房有兴趣,让人拿来钥匙开了门。随着门的吱呀推开,一股灰尘扑面而来,呛得人有些招架不住。满是灰尘的房里堆着许多巨大匾额,邱校长说是学校早先留下的,被老师们弄去当了床板,去年他把这些匾收集了,将来作为校史展览用得着。冯小羽看那些横七竖八的匾,有“培育英才”,有“厦庇群英”,有“提高文化”等等,大部分是民国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三年中附近绅士们送给校长谢静仪的,以魏富堂本人送的居多。而楼下的操场旁边,伫立着学校新立的现代水泥标语,上面用红漆写着“普及教育、振兴中华”。楼上堆房内的和楼下操场边的话语相隔了六十年,内容却是一脉相承的近似。土匪恶霸的理想与今日的教育方针有着不谋而合的沿袭,共同的内涵大概就是那个“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华文化的大背景了。 
  冯小羽想知道女校长的卧室是如何布置的,回身寻找许忠德,发现老向导此时正在楼下靠着大石头缸抽烟,他早早地躲了,根本没有进入这个房间的意思。见冯小羽下来,许忠德说那间房里什么都没有,净是土,他的鼻子对尘土过敏,闻不得那个气息。冯小羽说那些匾额的字写得都很好,山里能有这样的好书法真是让人刮目相看。许忠德说青木川是藏龙卧虎之地,说着闪开身子让冯小羽看大石头缸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