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唐之谋国-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言,他是在严格审批,双方都没有问题,最后的结果就是不了了之,兵部再从别郡调一名都尉了事,而杨广压根就不知道这件事,等他想起来寻问时,虞世基的回答便是将士用命,剿匪甚急。

    正是这种极富技巧的官场手段,使虞世基日渐受宠,杨广对他极为信任,很多奏折杨广甚至都不看,只听虞世基口述汇报。

    听完汇报,杨广微微叹息道:“米价已经到了斗米四百钱,这才几天呀!已经快要赶上去年那场旱灾了。”

    虞世基躬身笑道:“陛下,战争期间米价上涨是常态,其实并不是粮食供应不足,更多是人的心理,臣记得很清楚开皇十八年,先帝攻打高丽,米价也翻了三倍,后来战争结束,米价立刻下跌,所以陛下一点不用担心。”

    虞世基很会说话,他只说涨了三倍,而绝口不提当时的米价只有斗米二十钱,这样便使杨广心里找到一点anwei,他笑着点点头,“朕也会尽快结束战争,让米价回归正常。”

    就在这时,一个宦官进来禀报道:“启奏陛下,涿郡太守林子轩在御书房外求见。”

    “让他在外面等一会儿,对了去将鱼老将军请来。”杨广吩咐道。

    “喏。”

    待宦官出去了以后,杨广又和虞世基商量了一下其他的事情之后,就让虞世基退出去了。而就在这个时候,一名约有六十多岁的老将来到了御书房外。

    只见这位老将身高足有六尺六,虽然年纪很大但是依旧腰杆挺直,肩膀异常宽阔,两臂尤其长,仿佛有千斤之力,更让人惊讶是他的眼瞳,异于常人,竟然是双瞳,目光俨如豹子般冷厉,这位老将军便是兴隋九将之一善使大刀的鱼俱罗,现任高唐县公及丰州总管。

    待他进去后不久。一名宦官来到御书房旁边的等候室里对着林子轩道:“林将军,陛下请你进去。”

    林子轩对着他谢了一句,就往外走。刚走到御书房门口的时候。就看见了一个熟人,谁呀,就是当初前往丰州宣召将林子轩召回来和林子轩关系不错的黄内侍。

    这位站在门边上的黄内侍显然也认出了林子轩,他对着林子轩轻轻的笑了笑,当然这一笑也就是一瞬间的事,随即他就换上了一副冷傲的面孔,对着陪着林子轩过来的那个小宦官道:“咱家陪林大人进去就行了。”

    对于这位的话。那个小宦官根本就不敢说什么?就退下去了。

    林子轩走到他的面前低声道:“哥哥,几年不见过的可好。”

    “托兄弟的福,还行。这些年要是没有兄弟你隔三差五的送钱。我还熬不到现在的位置上呢?”黄内侍也小声的说道。

    “看你说的,谁让你是我的哥哥呢?你有困难了我不帮忙,你还是兄弟吗?”林子轩佯作不高兴的说道。

    “好,谢谢的话哥哥也就不说了。咱们先进去吧!皇上还等着呢?”黄内侍说道这儿看了看四周。低声道,“里面还有一位老将,我刚刚听见他说要和你比武呢?”

    “老将,谁呀!”

    “鱼俱罗。”

    林子轩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等有时间我请哥哥喝酒。”林子轩也小声的说道。

    “好。”黄内侍高兴的答应道。

    他现在对于他当初心血来潮去故意接近并认识林子轩的决定很是高兴,这些年要不是林子轩明里暗里的资助zi,他不可能爬的这么快。现在他已经成了皇上杨广身边的近侍,在杨广心目中的地位仅次于田酚。

    而且更让他对林子轩充满感激的是。林子轩尽管对他的帮助很大,但是却从来没有向他提出过什么要求。哪怕zi宫中的一些小事他都没有向zi打听过。从这一点上看林子轩是真的把zi当成了兄弟朋友,对于这样一个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兄弟他怎么会不高兴呢?所以他已经决定了,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会在zi的能力范围之内向林子轩通报一下皇上的qingkuang,好让他有个思想准备。

    林子轩自然不知道黄内侍的心里在想什么?如果他知道了的话,他心中恐怕也不会chuxian什么大的波动,因为他当初这么做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这样的结果。因为林子轩是从后世来的,他自然知道古代的那些太监为什么那么贪财和贪权,因为他们丢失了作为男人的尊严,在所有人面前他们自觉地低人一等,所以只能用其他的方式找回来。而zi只是给了他们应该有的尊严而已,也就是说zi再把他们当成了一个正常的人。

    走进御书房,只见杨广坐在龙椅上和一个老臣说话,这个老臣恐怕就是黄内侍刚刚所说的鱼俱罗了。

    林子轩上前躬身施礼道:“臣林子轩参见陛下!”

    杨广虽然眼睛没有看林子轩,但林子轩从进门开始,他的每一步,每一个动作都逃不过杨广敏锐的捕捉,他感受到了林子轩动作谨慎,进门七步,正好站在黄线前向zi施礼,这是以前在林子轩身上看不到的,从这些细微的变化,他便能体会到林子轩内心的紧张,作为一个帝王,他是很愿意看到这种变化,这说明林子轩长大了,知道畏惧了。

    “平身吧!子轩。过来朕给你介绍一员老将。”杨广高兴地指着鱼俱罗道,“这位是大隋的开国功臣上柱国,高唐县公鱼俱罗。”

    “下官涿郡太守林子轩拜见鱼将军,久闻鱼将军的大名,今日一见真是三生有幸。”林子轩抱拳施礼道。

    “对于你的闻名老夫也有所耳闻,这些年在灵州老夫占了你很大的光。”鱼俱罗捋了捋zi的胡须道,“因为每当突厥人想要侵略的时候,我都会把你的大旗给插到边境上去。只要你的大旗一chuxian在哪儿,突厥人自然就偃旗息鼓了,所以这些年老夫过的很惬意。”

    “下官不敢当,主要还是老将军的威名远播,震慑住了突厥人。”林子轩就算再傻也不敢承认这个。万一哪天杨广不高兴了。用功高震主来处理zi,那zi不久得不偿失了吗?

    “你不用过谦,对于你当年在突厥的战绩。我很钦佩,说句实话当时我大隋所有的名将不管是谁统兵都打不出那样的战绩来。”鱼俱罗说道,“因为他们心有顾忌,而你不一样,你年轻没有丝毫的顾忌,没有顾忌就能放开手脚大打出手。初生牛犊不怕虎,看来说的就是你这样的人。”

    “下官……”

    林子轩还想说什么。就听见鱼俱罗道:“老夫听成都说你的武艺不错,今天老夫当着皇上的面想向你讨教一番,不知你是否给老夫这个面子。”

    “这……”林子轩看了看鱼俱罗又看了看杨广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杨广知道zi必须站出来了。他对着林子轩道:“子轩。这是鱼将军在提拔你,你可别不识好歹呀!”

    说完还冲着林子轩眨了眨眼睛。

    从他的眼神中,林子轩看出了杨广的意思:你就答应了吧!这个老家伙仗着资格老,谁都不放在眼里。他是出了名的油盐不进。就连朕都惧他三分。而且他还眼高于顶,容不得别人比他强,如果你不答应,在他看来就是你看不起他,那样他会没完没了的缠着你。

    看懂了杨广眼神中的意思,林子轩只能无奈的答应了:“既然如此,还请鱼将军指点!”

    。。。。。。。

    猛将鱼俱罗和林子轩要在皇宫的校场里比武的消息顿时轰动了正个皇宫,皇宫中除了那些恪守其责的人之外。大部分都来观看二人的比武,毕竟二人都是声名远播。一个是开隋九老之一。一个是大破突厥可汗的后起之秀,他们二人究竟谁能获胜呢?所有人都在关心这个问题,甚至有的人还秘密的摆出了赌局。

    林子轩御马监了挑了一匹上等的好马,后背弓箭,手提雁翎钢刀,尽管是比试,但他们依然使用真刀真箭,林子轩在马上虚空劈出一刀,目光冷静地凝视着鱼俱罗的一举一动。

    鱼俱罗骑的是一匹青色河曲战马,也是御马监的上等好马,神骏异常,他手提一杆金背虎牙刀,刀长一丈四尺,重八十斤。鱼俱罗已经六旬有余,但是这八十斤的大刀在他手上依旧是轻若无物,由此可见他的本事有多高。

    虽然他久经战阵,武功也很高,但是面对林子轩是他依然神情凝重,没有半点轻视,这是鱼俱罗百战练出的心得,轻敌者必败。

    “林将军,准备接刀!”

    他一声厉喝,俨如晴空霹雳,声音响逾百丈,令周围观看之人面容巨变,宇文成都身为杨广的侍卫将军,自然也在观战,他充满担忧的对着杨广道:“陛下,是不是换上钝刀,这样可以以防万一。”

    杨广苦笑的摇摇头,道:“鱼老将军的脾气别人不知道,你还会不知道吗?”

    他说道这儿微微笑问:“成都,你认为他们谁能胜?”

    宇文成都连忙躬身道:“鱼将军成名已久,武功很高,按说他的胜算很大,但是他毕竟年岁已高,恐不能久战;而林子轩武功不在微臣之下,而且年轻体壮,所以如果十招之内鱼将军没有办法获胜的话,那么这场比试林子轩胜定了。”

    杨广明白他的意思,鱼俱罗要想胜的话只能是速战速决,否则他的体力会跟不上,最终被林子轩给打败。

    此时,四周的军士忽然发一声大喊,原来林子轩竟然张弓便是一箭,箭快如闪电,直射鱼俱罗的战马后腿,宇文成都一声惊呼:“他还是,这么厉害!”

    “他是猎人出身,身为猎人最懂得把握时机。”杨广坐在龙椅山说道。

    鱼俱罗也暗暗心惊,没想到林子轩居然会先射zi的马,看来也深知擒贼先擒王,射人先射马的道理呀!

    但林子轩的聪明并不是要射马,而且要试探鱼俱罗的速度,他知道鱼俱罗必然会替战马挡这一箭。

    这一箭力道强劲,一眨眼便到了战马后腿,鱼俱罗却不慌不忙,单手一刀斜劈而下,刀势并不快,却恰好挡住箭矢,只听‘当!’一声脆响,箭矢射在刀面上,弹飞出一丈之外。

    这一箭林子轩使看到了鱼俱罗速度,他的刀法已经不在于速度多快,而是到了一种随心所欲的程度,一种对速度的掌控,他知道需要用什么速度挡住这一箭,这就叫刀法的返璞归真,已经到了收发由心的程度,使林子轩心中暗叹,zi要想在招式上胜他不容易,只能利用zi年轻的特点去和他耗。

    但鱼俱罗也同样暗暗心惊,林子轩这一箭震得他右臂发麻,至少是一百二十斤的力量,对方用的是一石强弓,在六十步外依然保持一石的力量,说明他这一箭射出时,至少是一百五十斤的力量,年纪轻轻就有这样的力道,那么等他到了壮年以后,这个世上恐怕就没几个人是他的对手了。

    不仅鱼俱罗心中暗惊,连一旁的宇文成都都对林子轩重视起来,看来他对zi的本事根本就没有放下。那么现在zi和他比,谁会赢呢?

    两人同时发一声大喊,两马疾驰而至,只见刀光一闪,谁也没有看见发生了什么,两马便交错而过。

    杨广捋须轻笑,他回头问宇文成都:“成都以为这一回合,谁占了上风?”

    宇文成都摇摇头苦笑一声道:“林子轩这一刀很怪异,看似慢,实则快,但是他的先机已失,如果他经验在丰富一点的话,鱼将军便被他一刀劈下马,而不是被鱼将军引入彀中。鱼将军不愧经验丰富的老将,他以险求胜,虽然险些被林子轩劈中,但他成功了,我估计林子轩不会再比下去,因为他落入鱼将军的圈套之中了,如果是真打的话,林子轩是必死之局,而鱼将军就算不死也会身受重伤。我想以林子轩的性格这么吃亏的事他是不会干的。”

    果然,宇文成都话音刚落,就见林子轩扔下刀,高声道:“不用再比了,我输了!鱼老将军不愧是大隋名将,晚辈佩服。”(未完待续……)

第四十二章 窦建德反() 
大隋作为这个世界上是最强的国家,没有之一,他战争机器已经在最高统治者杨广的严令下全部开动。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最强大的国家他全心全意准备一件事情的时候,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就像二战时的美国,他凭借着庞大的综合国力害死了多少人,耗死了多少国家,现在的大隋虽然没有后世美国那么强大的实力,但是在这时代已经是最顶级的了。

    可是就是这个最强大的大隋正当磨刀霍霍向高丽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将大隋的所有一切都打乱了,迫使杨广不得不改变自己的命令。

    这场大雪可以说是百年难得一遇,不仅在北方很少见就是在辽东那么寒冷的地方都很少见。一直下了很多天,地上的积雪铺了很厚的一层,面对这样的情况,杨广就算再想发动征伐高丽的战争也不行了,最终他只能下令推迟征讨高丽,为此他还将自己最喜爱的一只茶杯给摔碎了。

    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关于杨广昏庸无能、横征暴敛、弑父yin嫂、杀兄囚弟的谣言开始在大隋各地传播开来。对于这个谣言很多人一开始只是听听罢了,可是在某些有心人的操纵下,大隋的百姓渐渐的相信了这个谣言,而且操纵着还提出了最有利的证据就是北方百年难得一遇的大雪,还告诉人们这是上天看不过杨广恶行,不想有更多的人在辽东的战场上死于非命这才下了场大雪阻止杨广的恶行。在这个谣言的蛊惑下,再想想杨广当初的行为,他的确是不顾百姓死活肆意发动战争,致使很多人不是做了盗匪就是死于前往辽东的路上。这让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杨广的所作所为是逆天而行的,既然是逆天而行的,那么最后他肯定是得不到好下场的。

    而就在这个谣言出现后不久,就在人们将信将疑的时候,一个消息的传来再次给了本就不堪重负的大隋重重的一击。

    ………

    清河郡漳南县的水灾在冬天来临的时候终于退去。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它去淹没了漳南县所有良田,断绝了当地人的最后一线希望,饥荒随即席卷全县,一个旱灾和洪灾使得全县人口锐减近半。窦建德所在的刘家屯,也由原来百余户人家锐减到三十余户,其他人家不是饿死便是逃走,可逃走也没有活路,不是落草为寇,就是死在他乡,所有的希望都断绝了,在农民们看来,大业六年的天比锅底还黑。

    窦建德没有逃走,一方面他还有一点点余粮。可以靠熬粥渡过这段最艰难的时光,另一方面,他是个极为眷恋故土的人,不到迫不得已,他绝不会离开家乡一步。

    但很多事情由不得他。从十月初开始,各地便传来消息,官府开始大规模征兵,凡各乡骁勇有力者皆要从军去辽东参加高丽战役。

    这个消息在清河郡各县顿时激起千层浪,如果是从军去京城戍卫,为了吃军粮,大家都会踊跃报名。但是去辽东,谁都明白,那是去送死。

    大逃亡的浪潮再次席卷漳南县,大凡会一点武艺的,纷纷离家逃亡,连窦建德的挚友刘黑闼也丢下妻儿。一走了之。

    窦建德也想走,可是他却不敢随意走,他有妻子儿女,他如果逃走就会连累自己的家人,而且他已三十八岁。已经是当外祖父的人了,官府怎么可能还抓他呢?再者,这年头谣言多如牛毛,谁知道是真是假。

    直到十月十日这天早晨,县尉亲自带着几十名衙役到他家中,当场给他办理了服役登记,直接将他带走,他才知道自己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每个郡都有募军名额,再拆分到县,漳南县的名额是三千人,要募集三千名骁勇善战者。以漳南县现在的人口比例,窦建德怎么可能逃得掉。

    尽管被募集为从军,但窦建德还是决定认命,他非常配合官府,再加上他曾担任里长,在乡中威望很高,很快他便被任命为二百人长,在县城中进行训练,准备月底的时候赶赴辽东。

    窦建德的训练之地在县南门旁边一座占地七八亩的小校场内,原本是训练郡兵的场所,现在成为近五百名骁勇青壮们的训练场所。每天训练弓箭、矛法,由一名郡里来的校尉统帅。

    如果不是因为要去辽东,其实这样的日子倒也不错,每天除了训练就是睡觉,还有一日两餐的官粮管饱,窦建德是两百人长,还能多得一点米,托人带给妻子,连他自己也觉得这样的日子不错,如果运气好一点,东征高丽说不定也能侥幸逃回来。

    这天一早,县里传来一个惊天消息,县令去征发骁勇时被人杀了,消息迅速传遍全县,连窦建德他们也有所耳闻。

    不过此时离出发的日子还有三天,县令是死是活和他们没有关系,窦建德也和平常一样,带领手下在校场上训练弓箭,其实大家都是练家子,谁不会射箭舞刀?这些所谓的训练只是为了应付校尉,混顿饱饭。窦建德自己就是武艺极高强之人,弓马娴熟,既然他是两百人长,他也要做出表率来。

    “今天上午每人射一百箭,下午是安排练矛,最后几天训练了,大家都卖力点吧!”

    窦建德大声喝喊着,他也拾起一张八斗步弓,张弓搭箭,略略偏一个仰角,弦一松,强劲的箭脱弦而出,划过一道弧线,正中靶心,引来一片鼓掌声。

    窦建德略略有些得意,捋须笑了起来,这时,一名士兵在门口喊道:“窦百长,门口有人找!”

    窦建德吩咐几句,转身快步向大门走去,走出校场大门,是他的妻子托人送信来了,就是他本村人,他认识。

    “四郎,什么事?”

    “大哥,大嫂让你回去一趟,说有紧急事情。”

    窦建德现在有点担心,便回去向校尉请了一个假。由于窦建德表现得很不错,没有逃跑之心,校尉便答应,规定他明天天亮前必须返营。

    窦建德的家离县城约十几里。他心中担心,一路小跑回了家,一进家门便高声问:“娘子,出什么事了?”

    “大郎,你终于回来了!”

    他妻子迎了出来,紧张道:“孙二来了。”随即她又低声在丈夫耳边道:“他浑身是血,好像是犯命案了。”

    妻子说的孙二就是他的好友孙安祖,年纪比他小两岁,从小和他一起拜师学艺,算是师兄弟。

    窦建德一惊:“他人在哪里?”

    “大哥。我在这里!

    只见孙安祖从里屋走了出来,半边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