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唐之谋国-第1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虞世基的才能已经被严重的低估了,不管是这个时代的人,还是历史的书写者,都严重低估了他的能力。

    想到此的虞世基急忙站出来道:“陛下,林子轩深受重伤。短时间之内恐怕不能过度操劳,也不宜进行长途跋涉,所以臣的意见不如派遣几名御医携带大量的药物,前往辽东进行诊治,这样即免除了林将军的跋涉之苦,也能体现出圣上对臣子的关爱。”

    “爱卿所言甚是有理。”虽然杨广没有虞世基想的那么多,但是他也觉得林子轩现在的身体状况不宜进行长途颠簸。更重要的是林子轩是他看好的人才,他绝不希望林子轩出现什么差错。

    “传朕旨意。让太医院选择两名经验丰富的御医,从御药房选取上好的药物,前往辽东为朕的大将军治病。”杨广吩咐道。

    吩咐完这件事之后。杨广又道:“传朕旨意,再次征召百万将士,朕十日后要率大军北上,再征高丽。”

    杨广的话一落,整个大殿中的大臣们都变了色。谁也没有想到,杨广这个时候居然要三征高丽。一个个的脸色都十分的难看。

    眼下中原还处于炎热的季节,可是辽东却已经入秋了。如果这个时候三征高丽。那么大军一路北上,等到达北平郡之时。最早也会进入九月。等到进入辽东的时候,就是十月了。那个时候,整个辽东已经进入了冬季,不说一路上的雨雪纷飞,路途泥泞难行,就是这寒冷的辽东北风,都不知道要冻死多少人。

    这大殿之中再坐的大臣们,正月从洛阳出发,已经随着杨广在外折腾了快一年了。大臣们年纪普通偏大,这个时候再北上辽东,那真是不死也得脱层皮。

    虞世基急忙出列道:“陛下,万万不可!现在已经快入秋了,这个时候行军,后勤根本无法维持。等我军到达辽东之时,最起码得两个月的时间,到时候天寒地冻,道路艰难,极不利于行军。况且这样的气候行军,将士们定将有大部份冻伤,到时就是到达了辽东也无法做战。更何况,如今虽然元杨二逆初平,但是天下盗贼蜂起,正是需要陛下坐镇中原,这个时候又怎么能再北上辽东呢?要出兵辽东,最起码也得等到冬季过去,明年开春之后才能北上。”

    要说暗中算计人,虞世基不在任何人之下,但是要说到行军,那就要了他的老命了。

    杨广不满的道:“辽东之地,自先皇开始,已经征伐三次,损兵折将已过百万。如今林子轩已经拿下了了辽河一线,此时怎么能就此放弃。朕当率领大军北上,趁此机会一举东平高丽。”

    “陛下,辽东确实重要,但是还没有重要到需要陛下当此时节北上。我军主力现在中原,距离辽东太远。而且正在各地平叛,要想短时间之内调集起来,也不是容易的事情。而且如今林子轩已经拿下辽河一线,所以臣以为,陛下可从军中调派一员上将,兵不用太多,有三五万北上足矣。有辽东坚城,再有三五万精兵,而且辽东城中还有充足的粮草器械,不用再从中原输送,那么绝对能守住辽东城。只要坚守半年,等到明年开春过后,陛下就可能派大军北上辽东,以辽东城为前进基地,一举东平高丽。”

    行宫中不算奢华宽敝的犬殿之中,虞世基的话一落,就得到了众多大臣的拥护。现在谁也不愿意跟着再来一次三征高丽了,再征下去,大家老命都要没了。

    杨广有心想要不理这些大臣。可是想想众位大臣说的确实在理,朝廷的主力大军正在各处平叛,确实不可能在在短时间之内聚集起来。而且各地叛乱对于粮食的收成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没有了粮食就是再多的军队也会不战而溃。

    所以为了他的绝世武功,为了踏平高丽的目标。杨广只好强忍着道:“那依诸位爱卿之见,朕当调派哪位大将领兵前往?”

    裴蕴起身道:“臣推荐左武卫大将军裴仁基将军领兵增援辽东。裴仁基将军如今就驻守在河间郡,离辽东不远。且裴仁基大将军帐下有五万兵马,其中更有一万精骑,更兼其长子裴行俨有万夫不当之勇,号称万人敌。其次子裴行俭足智多谋。,上阵父子兵,打虎还须亲兄弟。由裴氏父子三人领军北上正当合适,可令裴行俨先率一万骑兵北上,裴仁基大将军领两万步兵紧随其后。如此辽东之危可解。”

    裴仁基身为左武卫大将军,可是本身却也是裴阀在军中的领军人物。虽然裴家已经和林子轩结成了同盟,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在林子轩的身上再捅上一刀,毕竟双方合作的话,一方太弱的话,另一方说话的气度也会弱上不少。就像二战时期的德国和意大利。

    那么现在调派裴阀人马北上辽东,不管林子轩有没有受伤,裴家的姿态必须表现出来。更重要的是。裴家此次也可以借着这个名义在辽东插进去一颗钉子,毕竟辽东是林子轩打下来的,如果再给林子轩充足时间的话。那么辽东就会彻底成为水泼不进,针扎不进去的地方。

    裴蕴很聪明,但是站在殿中的其他人一样不是笨人,最起码宇文化及就一眼看出了裴蕴的打算。对于宇文化及这个老狐狸来说,如果以前林子轩还算是仗着杨广的信任的话,现在的林子轩已经完全可以凭借自身的资本与他平起平坐了。

    而且林子轩是杨广特意培养起来对抗他们这些世家的棋子这件事他看的很清楚。以前为了宇文世家的利益他对林子轩也是多次忍让,但是自从他起了谋朝篡位之心之后。他就开始视林子轩为眼中钉了,毕竟大隋有这么一个手握重兵的人护着。对于他的计划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所以他一直都想对林子轩进行打压,只不过由于杨广的信任没有成功而已。没想到今天居然有这么好的机会摆在自己的眼前,他又怎么会放过呢?

    可是没等他开口呢?裴蕴却率先站出来横插一脚,如果林子轩这个平民出身的人还不放在他眼中的话,那么裴家他就不得不引起他重视,因为人家是传承了几百年的超级门阀。更何况现在裴阀也想将自己的势力插进刚刚夺下来的辽东,这是宇文化及决定不愿意看到的事情,敌人要做的,那必然是他所要阻止的,这就是他的斗争法则。

    “陛下,当今我大隋最强的兵马,分别是陛下身边的骁果军、林子轩的幽州军、张须陀麾下的齐郡兵马、并州罗艺的铁甲骑兵,以及正在淮南平叛的王世充的兵马。此五支兵马可以说是我大隋最强的兵马了。裴大人是言官,执掌御史台,平时风言奏事,弹劾官吏那是他的职责。但是说到兵马军事,这可就非他强项了。至于裴大人所说的裴仁基父子,虽然也是我军中有名的上将,可是和这五支兵马比起来,还要差上一截。毕竟他们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战事,对于我们这些军人来说,没有经历过战争的部队永远都是新兵。”

    “宇文大人此言差矣,当初在辽东救援令郎的军队中就有裴仁基所率领的兵马,正是由于他们的出现才能将乙支文德大八万大军击溃。”裴蕴反口相讥道。

    “不错,可是除了这一战之外,不知道裴大人还能说说他们还经历过哪些战事吗?”宇文化及冷笑道。

    不错,他们是曾经击败了乙支文德,可是那也是人家林子轩拖住了高丽的大军以及我所率领兵马赶到的原因。还想拿我儿子说事,我看你是想掌权想疯了吧!

    “你…”裴蕴有心要反驳,可是却不知道从何说起。

    宇文化及所说的五支兵马,确实是有数的天下强兵。司马德堪所统率的两万骁果军。那是从整个数十万府兵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每一个都是武艺过人,骁果健壮之辈,是皇帝陛下身边的亲卫。

    而林子轩的幽州军应当是五支兵马战斗力最强的了,虽然说经过了大规模的扩编,但是这支兵马自组建起。就开始经历数场大战,却无不一败绩,而且取得的战绩更是无比的骄人。所以虽然是新兵,但是却没有人怀疑宇文化及将他列为天下最强兵之一是不对的。

    张须陀的兵就更不用说了,山东之地最近几年来一直就是叛乱盗贼多发之地。张须陀几年来一直在不停的和叛军盗匪做战,可以说他的部下完全就是一支百战之兵。要知道就是当初将张须陀调走。林子轩短暂接手的时候,就曾经率领这支兵马越境作战过。以林子轩这个拥有后世人的眼光来看,这支兵马完全可以当得上是精兵二子。如今张须陀官从河南讨捕大使,手下掌握着三万兵马,在山东河南百战百胜。无人能敌。

    到于并州的罗艺,由幽州调往并州任职之后,什么东西都没有带,就带了几名跟随自己多年的老兵。到了并州之后,他就是靠着这几个老兵,组建起了一只人数约有五千余人的骑兵。罗艺这个人别的本事没有,但带兵号令严整,所部十分有战斗力。他的防线就在突厥人的家门口。所以他组建了一只全是骑兵的部队,而且还是一支铁甲骑兵。

    罗艺的铁甲骑兵,是大隋最正宗的甲骑具装。并州地处平原。平原之正是使用甲骑具装的最佳战场。多年来,在与突厥的数次交锋之中,他的这支铁甲骑兵将突厥人打的没有半点脾气。在突厥人那边,他的这支兵马称之为并州铁骑!不过他的兵马不多,只有五千骑兵,其实铁甲骑兵三千。骑轻兵两千。

    至于王世充,则是此时五人里面最没有名声的一个。一个胡汉混血。且最初还是一个西域商人的养子,也不知道怎么的就给他混了一个江都的郡丞。但是为了十分聪明。给皇帝办了几件事情,都十分的不错。最后受命招募淮南民壮为兵,征讨南方的盗匪。他由此组建了自己的军队,主要人员全是自己王家的人在担任,所以这支军队私底下也叫王家军。王家军在他的率领下在江淮连战连捷,打的那些叛军盗匪到处落荒而逃,望风而降。

    一听到宇文化及提到这几支最强兵,杨广不由的高兴起来。捋着胡须笑道:“朕富有四海,拥最强甲兵。那些跳粱小丑之辈,朕何须放在眼中。宇文爱卿,依你之见,却是要调派哪支甲兵增援辽东?”

    “陛下,五支早强兵马,幽州军已经在辽东,骁果军为陛下禁卫,片刻不能离开。王世充的兵马远在江淮,又要震慑江淮,所以也不能轻动。剩下的就只有并州铁骑和张须陀的兵马了。并州铁骑就在代郡,离着辽东也不是很远最近,不过罗艺所部兵马不过五千,人数太少,而且他们一向在北方防范突厥人。如果调他们增援辽东,却又耽误了对突厥的防守。

    所以臣觉得唯一适合的只有张须陀了,眼下据我所知,张须陀将军正率军在河北与盗匪做战。依照张大将军的威名,相信用不了几天,必然击破那处之盗匪。陛下只需给张大人发一道圣旨。让他接旨后不必南转,直接东进辽东增援辽东城,如此,正好解辽东之围。”

    大殿之上,杨广坐在那里沉默了一会,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不过最后,杨广还是面带着微笑道:“拟旨!”

    就在这时,只见一个宦官走进来,双手托着一本奏本,跪下说道:“启奏陛下,刚刚接到青州刺史的快马急报,高丽求和使者已经登州登岸,等候陛下的召见。”

    说完,将手中的奏本递给了,走过来的田酚。

    “高丽居然求和了。”杨广接过田酚手中的奏折看后,有些吃惊的说道,“传朕旨意,将高丽使者给朕完好无损的带到洛阳。”(未完待续)

    ps:新年快乐

第一章 长孙氏(一)() 
大业九年,腊月。

    洛阳城,崇业坊,林子轩的府邸。

    此时的林子轩正楼上,躺在一张躺椅上,手里拿着一本书,看他的样子好像已经睡着了的样子。

    躺椅虽然在隋朝的时候已经出现,但是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还是林子轩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了这个东西之后,将之买回然后进行了一些改造之后,就成了现在的样子,和后世的躺椅区别也不是很大了。

    屋内在木炭的燃烧下,是那么的暖和,而屋外则是满天的飞雪,屋内的温暖入春和屋外的严寒则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是林子轩回到洛阳城的第二个月了。

    当初林子轩派人回来向杨广禀报战况的时候,在得知林子轩深受重伤的时候,杨广就有了派人前往辽东支援林子轩的想法。可是偏偏在这个时候,高丽的求和使者踏上了大隋的土地。他们或许是担心林子轩的阻扰,所以并没有走陆路,而是从海路直奔登州而来。

    在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杨广心中甚至还想趁机将高丽给灭掉呢?可是在见到高丽使臣对自己那卑躬屈膝的样子,以及高丽王在求和表中所表现出来的臣服的意思。面子上得到巨大满足的杨广,心中很是高兴。而此时朝中的重臣由于担心杨广会趁机发起攻打高丽的战役,所以每个人都将自己最好的一面拿出来,极尽表现之所能,费劲唇舌,从各种方面出发终于说服杨广接受高丽的求和。不再发动第三次高丽之战。

    当然迫使杨广答应高丽求和条件的除了朝中重臣的压力之外,还有就是国内此起彼伏的叛乱。杨广以前从来没有重视过这些叛乱,可是此次经过元寿、杨玄感二人的叛乱,他终于感到害怕了。他终于体会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话所代表的含义了,这些从来没有被他放在眼里的平民百姓。一旦发起怒来所表现出来的破坏力甚至比那些贵族叛乱还要可怕。所以他必须尽快的平定国内的叛乱,否则他根本就没有充足的力量来完成自己那个超越秦皇汉武的功绩。

    杨广知道如果自己答应高丽的求和,那么伤害最深的一个只能是林子轩。毕竟人家被自己扔在辽东几个月,现在又受了伤。自己不但不给他报仇,反而还接受了高丽的求和。同时也担心林子轩会不听自己的命令私自行动,所以在虞世基以及宇文化及等人的建议下。以林子轩重伤在身,需回洛阳养伤为由将他召回了洛阳。

    当然,为了不让林子轩感到心寒,杨广并没有免除他辽东行营元帅的职位,也没有免除他幽州总管的职务。因为杨广很清楚的知道一句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虽然高丽已经向自己求和,可以说和这种求和和投降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杨广知道一旦等高丽恢复过来的时候,那么他们必定会对大隋进行报复的。就像突厥一样。

    所以,他必须要留下一个人镇守辽东,将高丽看住。如果高丽有什么不轨举动的话,能够及时的将这种不轨举动消除在萌芽状态。而能够做到这一点整个大隋没有人比林子轩合适了。

    听高丽求和使者所说,林子轩的名字在高丽是一种禁忌,能够做到小儿止啼的效果。有这么好的一个人。自己怎么能够不用呢?至于林子轩能不能看住高丽,杨广一点也不担心。林子轩在政治上不但很成熟,就是他在军事上也绝对算得上是出类拔萃了。所以他相信林子轩绝对不会让高丽好过的,就算林子轩不明白他也会提醒林子轩的。

    而之所以将林子轩从辽东调回,一是自然是希望他能够养好伤,二来吗?也有敲打他的意思在内。要让林子轩明白,他的一切都来源与自己。要让他们知道知恩图报。

    虽然他相信林子轩不会对自己不忠,也相信自己能够制得住林子轩。但是身为一个皇上。就是要时不时的对部下进行敲打,让他们对自己产生敬畏之心,这样才能更好的控制他们,让他们对自己效忠。

    “夫君。”崔莹莹的声音轻轻的在林子轩的耳边响起。

    林子轩睁开有些迷糊的眼神,看着这个为自己出征在外担惊受怕,为自己生儿育女的女人。他的脸上不由自主的浮现出了一丝亲和的笑容,问道:“她们都走了。”

    “嗯。”

    自从林子轩为崔莹莹挣了一个正一品的楚国夫人之后,他们家的访客就没有断过。就连林子轩回来的这两个月,这些诰命贵妇们也经常登门。当然这些人当中,大部分都是怀着结交的心思来的,自古以来夫人路线就是一条很不错的路线。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那些羡慕嫉妒恨的贵妇。这些人虽然在摆放的过程中,也会说一些带有酸味的话语,但是她们毕竟不敢当面说嘲讽的话。

    崔莹莹虽然年岁很小,但是毕竟出身豪门,对于这样的事早已经是见怪不怪了。所以对于这些来往的诰命贵妇们,都能够心平气和的和她们聊天说话,丝毫不见愤怒的表情,将一个正一品的诰命的风范表现的是淋漓尽致。

    相对于崔莹莹和善,林子轩则是对于这些人避之唯恐不及,所以每当这些人登门的时候,林子轩总会避开,不与这些平日里眼高于顶的妇人说话。

    “今天你们又谈什么了,如果还是以往那些东家长西家短的话,就不要听了,我可不想我的孩子出生以后只会乱嚼舌头根子。”林子轩将崔莹莹轻轻的拥在怀里,左手轻轻的抚摸着她的肚子轻声的说道。

    “我也不想听呀!可是人家找上门来,我总不能把人给轰出去吧!那样你岂不是得罪很多人。”崔莹莹轻笑道。

    “我得罪的人还少吗?从我成为圣上手中那把刀开始我就在不断的得罪人。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在平时表现的嚣张跋扈的原因,如果我对所有人都和颜悦色的,那么我的地位和权势就会在瞬间消失。”林子轩低声的说道。

    “你说的是圣上………”崔莹莹指了指皇宫的位置有些惊讶的说道。

    “没错。他希望我成为这样的人。”林子轩叹了口气道。

    “为什么?”崔莹莹虽然生长在豪门世家,但是对于政治了解的还是不太透彻。

    “因为世家门阀的力量太大了,大的让他心惊胆战。所以他需要一把刀来将这些世家门阀给砸碎,而我这个平民出身的人恰恰在他需要的时候出现在他的眼里,你说他会放过我吗?”林子轩解释道。“现在外面都在传言,说圣上想将我留给他选中的后继之君。既然这样你觉得他会让我和世家豪门走的亲近吗?”

    “我也听那些诰命贵妇婉转的听到过,只是没有在意。难道圣上真有这个打算。”崔莹莹问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