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击了,整个战争期间,他们一直都把这种自杀式的攻击视为“正常的攻击”,把攻击者的死亡视为武士之美。大和民族是个欣赏残忍和死亡的民族。
1941年12月8日,日本人偷袭珍珠港,袖珍潜艇第一次被用于入港攻击,5条艇毫无建树并且无一生还。1942年5月31日下午4时,3艘袖珍潜艇离开携带它们的母舰,第二次奉命入港攻击,目标是澳大利亚悉尼港的1艘战列舰和1艘轻巡洋舰。这3艘报定必死之心的日本袖珍潜艇潜入悉尼港后,一艘被入口处的防潜网拦住,进退不得,于当夜10时左右自爆,其余两艇随渔船潜入港内,向美巡洋舰“芝加哥”号、兵营船“库塔布普”号发射鱼雷,“库塔布普”号被击中沉没。美舰随即向日袖珍潜艇发起攻击,将其中1艘炸伤沉没,另1艘不知所终。日袖珍潜艇的第二次入港攻击,又一次全军覆没。
像日本人这样使用潜艇(包括袖珍潜艇)在全世界海军中都是独一无二的。我尤其不赞成被防潜网拦住的那艘日袖珍潜艇自爆的行为。如果他们是美国人,就会想尽办法将自己解脱出来,实在走投无路他们会向对手投降,却不会自杀。德国人也不像日本人,邓尼茨一战时期就曾做过英国人的俘虏,虽然他一生都对英国人充满深仇。日本袖珍潜艇攻击不成就自爆,是因为他们进行的就是有去无归的自杀式攻击,死而不是生在他们心理上更自然也更“美丽”。
每个军人踏上征途时向往的就是死而不是生,他们投入战场不是为了在赢得胜利的同时又赢得生存,却仅仅是为了尽死的“本份”,日本人对于战争的理解能力的低下,让人觉得它是一个疯狂的、缺少理性的、同时又异常可畏的民族。
※ ※ ※
日本潜艇的一次创造性作战行动·航程最远的出击:1942年5月,为策应德国海军的“东进”,日本海军舰队派出5艘潜艇、两艘加油船和多艘袖珍潜艇及艇载飞机,组成“甲先遣支队”,出马六甲海峡西进印度洋,南下南非的德班,袭拢盟军舰船。一路上其舰载机先后对亚丁、吉布提、桑给巴尔、达累斯萨拉姆、蒙巴萨进行侦察,均没发现攻击目标。其后两艘日本潜艇在马达加斯加岛以南捕获两艘荷兰油船,并派人将其押送日军占领的槟榔屿。其后这支潜艇编队决定攻击马达加斯加岛的迪子果-苏亚雷斯港。此次日本人使用的仍然是两艘袖珍潜艇。这是日本袖珍潜艇的第三次入港攻击,因驻港英军毫无防备,攻击奏效,英战列舰“拉米伊” 号和油船“罗亚尔蒂”号被击伤。遂行此次自杀性攻击的4名日本袖珍潜艇艇员中,两名丧身大海,两名弃艇后逃到岸上,因拒捕而被击毙。于是此次攻击虽有战果,却仍然算是全军覆没。
日本潜艇编队单独前往印度洋执行战略性任务,在太平洋海战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一次,因其战果不佳,以后再没有这类行动。日本潜艇仍然被集中使用于战役的目的。这一事实,表现了日本海军将领目光之短浅。日本海军在二战中之所以一败涂地,不懂得像美国人或德国人那样将潜艇使用于战略目的,肯定是众多原因之一。
※ ※ ※
中途岛海战中的日本潜艇
发生在1942年6月4日的中途岛大海战,是二战期间日美海军力量对比发生重大改变的一役。无论何时,研究世界海战史的人都不能轻视它。此役日本海军出动战列舰11艘、航空母舰8艘,水上飞机母舰5艘、巡洋舰22艘、驱逐舰68艘,潜艇24艘,加上其它辅助船共190艘,以及大批舰载机;美军投入两个特混编队(内有3艘航母)与其盘旋。这是一场对未来海军发展极具影响的战斗,一场以舰载机远距离相互攻击对方舰队为主要作战形式的战斗,从此海战一改大炮巨舰短兵相接的传统战法,进入了海基航空兵对抗的年代。
海战的结果是日海军损失航母4艘、重巡洋舰1艘,损失舰载机322架,日海军飞行员中的精英损失殆尽。美损失航母1艘、驱逐舰一艘,飞机109架。虽然也极为惨重,却没有日本人那么惨重。太平洋海战,日本人自此处于下风。
中途岛海战中,24艘日本潜艇出于战役的目的被投入战场,数量可谓不少,日本海军统帅山本五十六仍然将它们用于战前侦察和在战区组成三道警戒线,并没有用于主动攻击。事实上,就是作为先遣侦察队的11艘潜艇,侦察任务也没完成,美航母编队越过其警戒线时,日潜艇竟一无所知。24艘日本潜艇的全部战果发生在中途岛大海战的第三天(6月6日),严重受伤的美航空母舰“约克城”号由一艘扫雷艇拖曳着驶回珍珠港,被日海军侦察机发现。日潜艇“伊-168”号受命攻击这条负伤后行动迟缓的美国航母。这是一艘令人惊叹的日本潜艇,它单艇穿越由5艘美驱逐舰组成的美军警戒幕,距离目标仅900米,向美航母发射了4枚鱼雷,其中1枚击中为“约克城”号护航的美驱逐舰“哈曼”号,令其当即沉没;2枚击中“约克城”号,使其于次日沉入大海。虽遭遇了4艘美驱逐舰的围攻,“伊-168”号仍机智地逃出重围,回到基地。
一件值得深思的事是:中途岛大海战的当天,日本海军全部190艘战舰及数百架舰载机虽炸伤了美航母“约克城”号,却没有击沉它,取得击沉“约克城”号和一艘美驱逐舰的竟是一艘单艇突击的潜艇。“伊-168”号取得的战果(虽然它攻击的是一条受伤的美航母,仍不能降低这一战果具有的重大意义),成了日本海军此次大战中击沉的美舰的全部!
山本五十六素称能战。从使用潜艇的角度上看,也平平。
※ ※ ※
即使在中途岛大海战进行期间,为数并不多的美国潜艇仍在广阔的大洋里为战略的而不是战役的目的四处游弋。单艇攻击日本商船和军舰仍是它们的主要作战形式。1942年5月,日本舰队已在准备中途岛大战,美潜艇“蜡嘴鱼”号却被太平洋潜艇司令部派往日本本土九州岛东南海面。抵达指定海域的当日,它即英勇地向一支日护航运输队发起攻击,一举击沉了1.1万吨的日本巨轮“太江”号。这条船上有一批经济和工业开发专家,准备前往日军占领的荷属东印度研究掠取占领区资源。恼恨交加的日本护航舰船随后向“蜡嘴鱼”号投下了36枚深水炸弹。“蜡嘴鱼”号潜入深水,机智地摆脱了敌人。还是这个月,又一艘美潜艇“跳鱼”号孤军前出至中国的南海水域,袭击日本海上运输线,10余天内连续击沉日本商船“河南丸”、“抚顺丸”和“他山丸”,令所有走过这条航道的日本船只胆战心惊。7月初,美潜艇“潜水员”号进至中国东海袭击日本交通线,击沉日船“云海丸”和“云鹰丸”。与日本人使用潜艇的方式相比较,美国人显然更聪明,在沉船吨位和心理上取得的战果更大。
美海军除将潜艇用于战略目的,也用于战术目的:中途岛海战中,19艘美国潜艇在距中途岛100、150、200海里处布署了三道防御线。6月4日,参与中途岛海战的美潜艇“鱼工鱼号”在不断受到攻击的情况下,单艇突入日舰队中,将受伤的日本航母“苍龙”号击沉。同年8月,美军准备反攻日占的所罗门群岛,将潜艇部队派往日军在该群岛的主要海军基地特鲁克实施侦察与封锁。即使是在执行这类任务时,美国潜艇也不忘记主动攻击。8月上旬,美潜艇“白杨鱼”号连续在特鲁克以西水域击沉日本客货轮1艘,击伤大型运输船2艘;“鲦身鱼”号将一艘1.3万吨的日本运输船连同船上的400名日本兵一同送入大海,不久后它再次将日本货轮“帛琉丸”击沉。这种不停顿的主动攻击,切断了日本运输线,直接影响了守岛日军的战斗力。
(应当记住的是,“白杨鱼”号和“鲦身鱼”号的所有成功的攻击都是利用夜暗以水面攻击方式达成的。黑夜永远是攻击者的朋友!)
值得一记的还有美潜艇“坦布尔”号。这年的8月7日,它在马绍尔群岛的沃特杰环礁海域一举将日本布雷舰“昭福丸”击沉。“坦布尔”号只是奉命由珍珠港前往澳大利亚,并没有主动攻击任务,却在途经马绍尔群岛时主动取得了这一战果。其后它奉命前往特鲁克日海军基地侦察,又在该海域发现日本商船“新生丸”并将其击沉。
直到太平洋战争中期,美国拥有并且能够投入战场的潜艇并不多,却取得了不可小觑的战果。一方面,是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懂得将潜艇兵器用于战略目的;另一方面,美海军的胜利来自每一条单独出猎的潜艇自身的主动精神和英勇的战斗作风。日本潜艇艇员出击时想到的仅仅是死,美国潜艇艇员出击时想到的却是主动进攻并取得胜利。即使从心理的角度上讲,美国人也胜日本人一筹。
※ ※ ※
真正左右太平洋战局的是包括珊瑚海大海战、中途岛大海战、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等著名大战。日军在这些大战中的失利与严重消耗使美军在太平洋海域转入战略反攻。
应当记住,在这些海战中,潜艇并不是足以左右战争全局的主要力量。左右战争全局的是航母、舰载机,也许还要加上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这些大型水面舰只。从更深处说,一个国家所具有的战争意志和经济潜力才是决定战争胜利的根本力量。但这并不等于潜艇在战争全局中无足轻重。在上述所有海战中,美日双方都将大批潜艇投入战场,担负侦察、警戒、巡逻、封锁任务,有时还使用潜艇对战场重大目标实施突击和追击。最重要的是,日本人仅仅将潜艇用于战役目的,而美国人却将潜艇主要用于战略目的。
潜艇在日美两国海军舰队大决战中也许用处不大,但当美海军转入战略反攻后,它对于日本人的威胁就令人刮目了。
※ ※ ※
美潜艇封锁日本本土:1942年8月起,美太平洋海军开始向日本展开战略反攻。8月6日,美潜艇“加德菲希”号首先出发,去封锁日本本土。其后一个月,该艇先后在日本本州东北海域、北海道东南海域击沉7艘商船和拖网渔船,还在日本近海与日护航舰艇展开了英勇战斗,一次攻击日驱逐舰,因鱼雷提前爆炸而未果,反遭对方深水炸弹攻击,被迫深潜55米,直到深夜才浮出海面。另一次遭日护航舰艇攻击,一次坐沉海底达9小时,仍化险为夷,摆脱追击,胜利返回珍珠港。
“加德菲希”号潜艇封锁日本本土大约是美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尼米兹的一次将潜艇投入反扑的尝试,但却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从此他可能进一步发现,使用不多的几条潜艇去封锁日本本土,就能取得巨大的战果,并对日本人的战争心理造成重大影响。
※ ※ ※
美日潜艇战例两则
美潜艇运输陆战队员实施突袭战例之一:1942年8月8日,美潜艇“鱼工鱼”号、“舡鱼”号奉命装载美海军陆战队两个连,由珍珠港出发,偷袭吉尔伯特群岛北部的马金岛。8天后,两艘潜艇分别到达规定水域,当日深夜,陆战队员换乘19只橡皮筏,偷偷上岛,随即向岛上日军展开突击。潜艇则留在海上等候接应突击队员离岛,同时奉指挥官之命向岛上日军阵地开炮。美军在潜艇炮火支援下,很快将马金岛主岛上的日军全歼,转尔攻击岛上日军机场、岸防工事和仓库,将所有作战物资摧毁。驻吉尔伯特群岛日军指挥部接到报告,急忙派出21架岸基攻击机,到海上搜索美军舰艇。两艘美潜艇虽被发现并受到猛烈攻击,仍坚持没有离开待命海域。第二天下午4时,美突击部队完成在马金岛主岛上的偷袭任务,分乘16条橡皮筏返回潜艇,因波涛汹涌,只有7条筏到达潜艇锚泊点,其余人连同伤员被迫退回岛上。第三天早晨,潜艇再次派出橡皮筏,并将一条绳索与橡皮筏连结,计划顶着风浪将突击队员们拉回潜艇。30多名突击队员上艇后,潜艇和这条筏同时被日机发现并遭到攻击,橡皮筏沉没,筏上突击队员除1人外全部遇难,潜艇被迫潜入深水。留在岛上的70余名突击队员日落后再次乘4条筏出海,由一岛民的舢板拖曳着撤回了潜艇。最后还有9名突击队员留在岛上,被重新占领该岛的日军俘虏并杀害。
这一战例从教学的意义上看并不完美,从实战的角度看却值得关注。跨越上千海里的路途,穿越敌方空中和海上的严密封锁,运送突击队从一地(珍珠港)攻击另一地(吉尔伯特群岛的一岛)并基本达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只有潜艇这种兵器才能做到。
日潜艇运送飞机攻击美国本土:1942年8月,为报复美航母编队空袭东京,山本五十六命令日潜艇“伊-25”号携带艇载飞机,单艇驶往太平洋东岸美俄勒冈州西部海域,执行轰炸美国本土的任务。8月底,日潜艇驶抵目标海域,因气候不佳,直到9月9日飞机才离艇起飞,向俄勒冈州西部山林中投掷炸弹,引起森林大火。20天后的一个深夜,这架飞机乘月明之便再次起飞,向上次投弹点以北投掷两发燃烧弹。这两次攻击,让不明真相的美国人十分惊慌。
“伊-25”艇同时单艇在美国西海岸海域展开破交战,先后击沉美国油船两艘(1.4万吨)。返航途中,这艘潜艇与两艘苏联潜艇相遇,该艇又用最后一条鱼雷将苏潜艇“Π-16”击沉,然后安全返回基地。
战争中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山本五十六决定派一条潜艇携带飞机去轰炸美国本土,鲜明地表现了战争过程中指挥官一时激动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但“伊-25” 艇执行这项显得有点儿荒唐的任务的过程,却恰恰说明了潜艇兵器应如何使用。战争进行到此时,美国人已在尝试用潜艇封锁日本本土,日本人却只是意气用事地向美国本土派出一架带着飞机、行动不便的潜艇,然而就是这条潜艇,却取得了不俗的战果。如果山本五十六此时能将大批潜艇派去封锁美国本土,袭扰美太平洋舰队的后方,太平洋海战的历史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 ※ ※
日潜艇的一次典型的潜艇伏击战:1942年9月14日,美军向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场增援,派出两支航母编队为护航舰队提供远程支援。日军发现后,即派遣出6艇潜艇前往有关水域组成警戒线。15日上午,美航母编队出现,日潜艇“伊-19”号连续发射6枚鱼雷,3条击中美航母“黄蜂”号,“黄蜂”号发生爆炸并沉没;第4条鱼雷没有击中目标,第5条鱼雷击中随后跟来的美另一航母编队(“大黄蜂”号)的战列舰“北卡来罗纳”号,第6条鱼雷出中了跟在“北卡来罗纳”号后面的美驱逐舰“奥布赖恩”号,使两舰严重负伤。“伊-19”号取得如此战果,很可能使它成为二战中日本潜艇中战绩最佳的一艘。
※ ※ ※
美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尼米兹继续派遣潜艇封锁日本本土。继“加德菲希”号之后,他于1942年秋于决定缩小美潜艇对日本本土诸岛的包围圈。10月,美潜艇 “鲦身鱼”号被派往日本本州东北部海域执行破交任务,11天内连续击沉日运输船4艘,2万余吨。“鲦身鱼”号的连续攻击令日本人又惊又怕,派出大量反潜艇舰艇前往该海域巡逻。“鲦身鱼”号冲破日舰艇的反封锁,返回基地。
第一艘封锁日本本土的美潜艇“加德菲希”号此时正于中国东海海域,对日军交通线实施破交,这是尼米兹封锁日本的一部分。9月未到10月中旬,他在台湾海峡北部和中国大陆岛海域连续向日本护航船队发起攻击,沉船1艘,伤船1艘。“加德菲希”号此次出航,战绩虽不太理想,却使日本本土通往南洋的交通线成了一条 “危险”的交通线。
11月,另一艘美潜艇“黑丝鳘”号被派往中国的黄海海域破交,目的是断绝被日吞并的朝鲜与日占中国北方港口间的交通。该艇频繁攻击日本船只,沉船3艘,伤船1艘。这时,日本本土四周已不再有一条“安全”的海上交通线。
美潜艇“海狼”号和“西耳”号侦察帛琉航道·一次成功的战时潜艇侦察:美潜艇的神出鬼没,令日本舰船只能选择本国与菲律宾间的帛琉航道出入本土港口。美军派出多艘潜艇仍没能侦察出这条秘密航道的准确位置。10月,美潜艇“海狼”号前往帛琉航道水域执行侦察任务。“海狼”号出航后,一路主动出击,先后击沉日船5艘,一个月后接近帛琉群岛,开始侦察。美国潜艇此时使用的仍然是潜望镜水面侦察方式。它首先发现了一艘巡逻艇,又发现了一艘驱逐舰,在跟进过程中刮起了热带风,目标消失。热带风过去后,它又发现了一艘日航母在两艘驱逐舰护航下,正经该航道的西水道驶往开阔海面。此时潜艇机器发生故障,侦察被迫中止。美潜艇“西耳”号奉命前往帛琉礁湖海域继续“海狼”号的侦察行动。11月16日,“西耳”号一举击沉日运兵船“波士顿丸”,将228名日本侵略者送入大海,此后虽遭日反潜舰船反复攻击,潜望镜也被撞坏,它仍英勇地查明了日舰船出没帛琉礁湖的秘密水道就是西水道,完成了侦察任务。自此,这条日本人的“海上生命线”开始成为他们的死亡航道。“海狼”号和“西耳”号的英勇侦察,使美国人终于掐紧了日本人的脖子。
美潜艇与日猎潜艇的“白刃格斗”·战例之一:1942年12月,美潜艇“鲭鱼”号在中国东海破交,相继击沉日运输船“日野丸”和“长阳丸”。1943年1月上旬,该艇在台湾西北海岸附近与2艘日猎潜艇遭遇,“鲭鱼”号竟然上浮,用炮火将它们全部击沉。在太平洋潜艇战的全部战史中,潜艇以水面状态向其“克星”猎潜艇主动出击并一举击沉2艘,我尚未发现第二例。“鲭鱼”号所以取得这样的战果,是因为它此次出航前进行了改装,在潜望镜后面安装了一条可以升降的钢管,并在钢管上端装了一部搜索雷达的抛物面天线,从而使其能先敌发现猎潜艇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