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西州制霸-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个刺史太守,他们也有从事,那岂不是天下的外官都是任人唯亲?再者,凉州共有十六个郡,十六个郡太守,一部分是由凉州文士举荐而来,一部分是朝廷大臣举荐而来,臣见这十六个太守家境均是清贫,这才为他们出钱买官。而且,臣是通过察举制向朝廷推荐的,当时朝廷准许了臣。这一点,陛下是知道的;中常侍赵忠当时主持买官事宜,陛下可以问问他。并且,十六个太守中,没有一个太守与臣有九代以内的亲属或联姻关系,亦没有共同从政的经历,这一点人人皆知!若陛下不放心,大可派袁尚书去查探,看看臣所言是否属实!”

    一听这话,刘宏就放心了。因为当初刘范买官时,刘宏早就有过调查,十六个太守,都没有和刘范过于亲密的接触;袁绍傻眼了,没想到他的推论没用。这时,中常侍赵忠也站了出来,对刘宏道:“禀陛下,老奴也可为冠军侯佐证,买官程序均为合法,十六个太守,均是清白官员!”

    汉灵帝在一次朝会上曾对朝臣们说:张让是我父,赵忠是我母,可见他对赵忠是有多看重了。所以赵忠一说话,刘宏心里就自然多偏向于刘范一些。袁绍慌神了,这么一来,他的弹劾就失败了。见袁绍败下阵来,何进和董卓不知所措,不知是站出来为袁绍说话,还是不站出来。曹操为顾全大局,对两人摇摇头,建议两人先不要轻举妄动,不然又会让皇帝怀疑他们两人。

    刘范暗中对赵忠点点头。抛开祸乱朝廷和迷惑皇帝不说,就凭他赵忠多次帮助刘范,刘范还是对他心存感激的。

    刘范道:“既然如此,袁尚书还有何说要说?”

    慌乱之间,袁绍急中生智,心想:郭涛给刘范定得罪还有很多条,我还可以依靠其他罪状来和刘范周旋,就不信没有一条罪行不能将刘范打倒!想到这里,袁绍重新捋了捋头绪,鼓足勇气,又道:“禀陛下,虽然冠军侯确实没有任人唯亲,但这并不代表他的其他罪状就是冤枉了。臣再弹劾冠军侯屠杀良民之罪!”

    一听袁绍的话,满殿哗然!没想到这袁绍还真是不长眼,刘范什么势力,他又什么势力?竟然敢以下犯上、以弱欺强,一次弹劾被反驳得狗血淋头,竟然还敢冒着脑袋掉的危险来第二次!

    只有一些明眼人知道,之所以袁绍敢这么猖獗,不仅是因为背后何进撑腰,更因为还有亲叔叔袁隗撑腰,就算何进抛弃了他,袁隗也一定能把袁绍给救下来。而此刻的三公之一,大司徒袁隗,也就是袁绍的叔父,见袁绍如此机智,暗中给他点点头,示意他继续努力。

第二百零七章() 
刘范本以为袁绍这次的攻势会更猛烈一些,但没想到袁绍选择的这个突破口,这个罪名不太好成立。刘宏一听袁绍说刘范屠杀平民,不禁有些惊讶,因为他一直以为刘范是像当年的太傅陈蕃类似的人,出身士林,满腹经纶,因而极好名声。所以刘范即使是有能力祸害下层的“贱民”,但为了羽毛着想,定然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倒行逆施。再所以,刘范才会花那么大的力气去帮扶在世族眼中不值一提的贱民们,为的就是在天下人心中留下一个好印象,在史书中也能赞扬。

    不仅仅是汉灵帝一个人这么想,其实天下人都是这么想的,流落于中原各州的流民,之所以甘愿投身凉州,就是因为认定刘范是好人;十常侍虽然常常为刘范办事,但精于计算的他们,早已看出刘范只不过是想要利用他们罢了,绝不是趋炎附势之辈。这也是为什么十常侍从来没有透露出拉拢刘范的迹象,因为他们十个太监也有尊严,不想给刘范拒绝。

    所以,袁绍说出刘范有屠杀良民的罪行时,全朝廷都惊讶了,唏嘘声四起。不少已经依附于刘焉等人的清流派朝臣,都不自觉地动摇起来,因为他们之所以依附刘焉等人,大抵是因为他们看重刘范在任上不贪污不掳掠,加上刘焉等人与十常侍并无联系。

    刘范知道,他必须解释清楚这个问题,不然清流派朝臣与他离心离德,那日后对抗何进党就很难了。

    刘范便怒道:“袁尚书简直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某为官一载,为国为民,问心无愧,绝无屠杀良民之举!敢请陛下详查,若果有此事,请斩臣首;若无此事,那就请陛下斩袁尚书头!”

    袁绍一听,刘范这是要和他拼了!竟然用性命来做赌注!但袁绍对自己所准备的证据深信不疑,于是也迎头直上,对刘宏道:“陛下,臣有证据,请许臣呈上!”

    刘宏道:“呈上!”

    袁绍瞟了一眼刘范,便得意地从袖口里摸出一折纸,交给张让。张让粗略地看了看,不禁神情恍惚。张让当堂念了出来。刘范一听便知,原来袁绍所谓的证据,就是去年他攻取凉州后,屠杀凉州豪族之事。屠杀一个州几乎所有的豪族,这简直是逆天而行啊!朝臣们都吓坏了,都没想到刘范真能下得去手!在其他朝臣震惊的同时,刘范却张狂地露出来一个颇具玩味的笑容。不因为别的,就因为上殿朝会之前,贾诩早已为刘范想到了这一点;并且在凉州时,刘范还专门派刘诞动用锦衣卫进行过相关调查取证,他是有备而来,有备无患。

    一直到张让念完袁绍的证词,刘范都是在笑的。袁绍见刘范如此轻松,不禁为自己捏了一把汗,又推敲起自己的证词有无漏洞。

    刘宏皱着眉头道:“屠杀近万人,若果有此事,真非人哉!冠军侯,你可承认袁卿所指证的滥杀无辜之罪?”

    刘范大大咧咧地道:“陛下,臣完全否认袁尚书的证词!他分明是有意中伤臣,请陛下勿要被他所迷惑!”

    袁绍对此嗤之以鼻;刘宏道:“那冠军侯如何证明?”

    刘范道:“禀陛下,当时臣打败叛军、收复凉州之后,经过调查,发现叛军的背后势力,其实正是袁尚书口中的良民——凉州豪族!”

    刘范说完,朝臣们纷纷震惊了,竟然是豪族在叛军背后支持!这真是闻所未闻!在东汉的普世价值观中,士族门阀是这个国家的顶梁柱,是社会的精英层,没有士族的帮助,国家就不成国家。但刘范说凉州的豪族反叛,这就有些意思了。

    相比于文臣们,武将们都对刘范所说没多少惊讶。很多在京的武将,一大部分都曾在凉州与叛军或羌人、氐人作战过,因为在凉州建立武功,才得以升官入朝。他们早就知道叛军背后有凉州豪族的身影了,只是因为朝廷被何进和十常侍搞得乌烟瘴气,朝廷没空理会他们罢了。总而言之,凉州豪族的秘密,在武将中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为了大局稳定,武将们也都对此事三缄其口。

    刘范道:“这一点,恐怕在座的各位将军都深有体会吧!”

    武将们闻言,纷纷不自觉地点点头。一个将军站了出来,刘范一看,竟是皇甫嵩。皇甫嵩现任卫将军,在武将中分量很高,权力很大,现在的大汉军事,除了皇帝,一共由四个人负责:大将军何进、太尉杨彪、车骑将军朱儁,还有就是卫将军皇甫嵩。

    朱儁、皇甫嵩和刘范曾经一同剿灭黄巾军,刘范曾在长社城救过他们,后来还是刘范献计给他们,这才大破中原地区的黄巾军。故而皇甫嵩和朱儁对于刘范十分欣赏,后来分兵征讨小股残余黄巾军时,他们俩就有意偏袒刘范,派他去有黄巾军比较多的梁国,为的就是让刘范积累更多的军功。刘范知道,却也不明说出来。

    朱儁和皇甫嵩,早在何进只是国舅、没有实权之前,就在大汉军队中享有最高的名誉,全国的校尉司马,几乎都是他们的老部下。所以他们俩比起后起之秀的何进和杨彪,对军队更有话语权。但他们不是何进那样的人,不想集权于身,故而对何进和杨彪都敬而远之,与世无争。

    而且不像朱儁和卢植亦或是杨彪、张温,皇甫嵩与汉灵帝的君臣关系十分良好。一般西北的关中和凉州爆发羌人的骚乱,汉灵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指派皇甫嵩前去平定骚乱。在少数情况下灵帝才派遣杨彪或张温前去。但由于性格,杨彪虽忠君但圆滑,张温耿直又喜欢在汉灵帝和同僚面前夸耀自己的军功,所以这两人不被汉灵帝所宠。

    汉灵帝最宠信的将军,还是皇甫嵩,皇甫嵩出生在关中,他家是关中有名的世家大族。年轻时,皇甫嵩以六郡良家子的身份,进入羽林军中服役。后来慢慢升官做了将军。有这样的身份背景,皇甫嵩也是格外的忠君爱国。

第二百零八章 本初危险() 
皇甫嵩道:“禀陛下,老臣也曾在凉州平叛,多次与叛军交手,深知凉州水深。老臣可以为冠军侯作证,凉州叛军,甚至羌氐两族都有凉州豪族的支持。”

    皇甫嵩说完,几个将领也纷纷站出来,为刘范撑腰。刘宏见这么多去过凉州的将军都同意刘范的说法,也有些信了,频频点头。袁绍见状大惊失色,连忙反驳皇甫嵩道:“皇甫老将军虽能作证,但无确凿证据证据证明,实在是令人难以信服。”

    刘范道:“皇甫老将军虽没有,但某有!陛下,这便是臣的证据,请陛下细看!”说着,刘范从袖口中抽出一折厚厚的纸,将纸交给张让。刘宏接过来便迫不及待地阅读。在刘宏看的同时,刘范补充道:“陛下,在场的诸位大人,这证据是某命人详查所得,里面有诸豪族的口供画押,有原羌族首领北宫伯玉与原氐族首领阿吉,以及原叛军首领韩遂的口供画押,还有豪族中的心腹奴婢们的口供画押,更有豪族几年来的支出清单,其中罗列的均为叛军的粮草供应,以及豪族趁机掳掠百姓的清单,证据确凿!故,某据此可以肯定,叛军的背后势力是凉州豪族。”

    大臣们都惊讶不已,照着这阵仗,看来凉州豪族的罪过是真的了。刘宏仔仔细细地看过几遍,也对此深信不疑。当然深信不疑,因为上面的证据均是不可抹杀的事实,豪族们所犯的罪,一桩桩一件件,均有迹可循。

    刘宏放下证词,不由自主地皱眉头,他没想到凉州竟然是豪族们的天下,汉家朝廷的土地百姓,竟然为他们所控制,这真是罪大恶极。刘宏感慨万千道:“好个凉州豪族,居然敢如此大胆!竟不把我汉家放在眼里!若不是有冠军侯为汉家收拾他们,真不知这凉州是否还姓刘!”

    袁绍听了,脸都变白了!刘范俯下身,道:“陛下,臣也是汉家子弟,天下是汉家的,臣自然要为汉家收复凉州了!”

    “嗯嗯!”刘宏点点头。

    刘范又道:“当臣了解豪族们的所作所为之后,便设计邀请他们赴宴,于宴席中将他们一网打尽,所有有支持叛军或盘剥百姓的罪行的豪族,三族之内,无论男女,无论老幼,凡身高过车轮者,均被斩首,其余的豪族以及他们的爪牙,均以被臣援引九章律之法,或诛杀,或遣之服刑,凉州已安,请陛下放心。”

    刘宏深以为然,点点头道:“冠军侯真不愧为我汉室子孙,杀伐果断,斩草除根,如周公之为也!”

    刘范违心地道:“为陛下、为汉家天下,臣不敢不用心。”

    刘宏又点点头,转过头来看袁绍,他已经是满头大汗了,强忍着身子不发抖,但他手中剧烈颤抖的笏板早已出卖了他的内心。

    刘宏道:“袁卿,你有何看法?”刘范嘴角撩起。

    袁绍眼珠子乱转,不知所措,嘴里只道:“臣臣”

    看到这一幕,袁隗慌了,无端诬陷大臣可是大罪,更别说诬陷上官了!但刘焉就轻松得多了,他扭头看向一个侍御史,递过去一个眼神,那侍御史便站出来,义正言辞地道:“陛下,尚书郎袁绍无凭无据,而无端诬陷凉州牧,用心之险恶,足以令人胆寒!若由之逍遥法外,何以正国法?更何以正朝纲?!”

    袁绍一听那侍御史的话,心理防线终于崩溃了,两腿一软,竟径直跪了下来。刘宏也对袁绍很不满意,以下犯上,是上位者的大忌,如果任由这股歪风邪气流行,早晚有一天,会有人杠上皇帝至尊。刘宏道:“所言甚是!朕亦不喜!”

    于是,一部分刘焉等人的党羽站了出来,有二十几人响应号召,异口同声地道:“请陛下斩尚书郎袁绍,不然不可为凉州牧沉冤得雪,不可彰显国法朝纲!”

    袁隗一看不好,若是再不站出来,刘宏很有可能就把身为大将军何进党羽的袁绍拖出去斩了。于是袁隗急急忙忙地站出来,给刘宏一躬身,道:“陛下,尚书郎袁绍非是诬陷冠军侯,而是因凉州太远,消息不通,他误以为冠军侯屠杀良民尔,全然是为了国朝天下着想,为了陛下着想!若斩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袁绍尚小,求陛下宽宥啊!”

    袁隗是三公之一,当朝的大司徒,权力不下何进,更生在天下第一世家——汝南袁家,亲戚故旧遍布天下,所以袁隗一发声,当即有五十几个朝臣站了出来,一同为袁绍求情。一看不仅当朝大司徒站了出来,更有五十几个大臣挺袁绍,刘宏一时也慌了神,心想当年请求诛杀十常侍的大臣也才不过两百人,袁隗一下就能让五十多人为他卖命,党羽不少啊!所以刘宏也动摇了。

    刘范不得不感叹,感叹袁家的势力强大。袁绍也是大将军何进的属下,为了名声何进也得救他,所以何进也站了出来,道:“陛下,尚书郎袁本初初涉朝堂,多有生疏,所谓无知者无畏;为国家着想,不想无意之中冒犯了冠军侯虎威,还请陛下看在袁本初资历尚小的份上,饶了他一命!也好彰显陛下宽厚仁德!”

    “臣附议!”何进说完,他的党羽有四十多人纷纷站了出来,其中有曹操,有董卓,也有袁术。曹操现在和袁绍还是好朋友,基情情深意切;董卓想的并不是为了救袁绍,而是借助这个天赐良机,卖给袁绍乃至袁家一个人情,日后也好和袁家搭上线,促进自身发展而袁术却是不太把袁绍的安危放在心上,只是因为叔叔袁隗在场,不好显露出不敬兄长,所以才站出来。

    一看何进鼎力相助,袁隗立即抓住了这个机会,先对正在犹豫不决的刘宏道:“陛下,臣身为尚书郎袁绍之叔父,有失职之罪,臣愿意为袁绍顶罪,求陛下开恩!”

    刘范听了袁隗的话,不禁在心中暗骂袁隗一声老狐狸!因为袁隗这么一说,就将注意力转移到他一人身上,袁绍的压力减轻;袁隗都这么放下身段了,皇帝好面子,也不好意思再惩罚袁绍,但也不能按照他所说的,让他自己,一个三公来顶罪。

    当刘范正遐想着,老狐狸袁隗又转过来面对刘范,先是给刘范行了一礼,然后一脸的装无辜,演技派的程度。袁隗道:“冠军侯,小侄无意中冒犯了冠军侯,本意是为国家社稷,并不敢有意冒犯虎威。还请冠军侯看在老朽的份上,放过袁本初一马!老朽散朝后必带着本初登门,为冠军侯负荆请罪!”

第二百零九章 告一段落() 
袁隗说完,刘范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假使答应了袁隗的话,最多能让袁绍丢些面子,不能除掉袁绍,不能折断何进的一条臂膀,还白白地被他羞辱一番,给天下人留下一个人善被人欺的形象;但不答应袁隗的话,情况会更糟:首先虽然袁绍会死,但是因为这件事,袁家一定会用尽全力向刘范复仇,在接下来的斗争中,袁家都会站在刘范的对立面,这样就是无形之中用袁绍的死换来袁家的全力反扑;而且,如果袁绍被斩首,那刘范留给天下人的心印象就会成为得理不饶人,之前努力呈现的良好形象,因为这么一件小事,就毁于一旦,无法挽回。这就像,坏人做一辈子坏事,永远都是坏人;好人只要做一件坏事,就会沦为坏人。

    并且,袁家在天下的地位仅次于坐江山的汉室刘家。四世三公几十年,为袁家积累下了广阔的人脉和强大的政治力量,借助于东汉的选官制度——察举制,袁家通过举荐人才,已经把触角伸进了天下大部分的郡县,很少有太守县令不是袁家的门生故吏。若是袁家全面和刘范对抗,虽然不能将拥有一个州、实力雄厚的刘范除掉,但也能对刘范造成重创,阻碍刘范接下来的发展大计。这可如何是好?刘范头疼不已。

    坐在御座上,手握袁绍生杀大权的刘宏,一直在等刘范的反应。平心而论,他更希望刘范一口回绝袁隗的求情,这样他就可以假借为刘范平反的正当理由,折断何进的一条臂膀,警告何进一番;这样更能升级刘范和何进、刘范和袁氏一族之间的冲突矛盾,这样,身为皇帝的他,就能坐收渔翁之利,居中调停,把这两派政治势力耍得团团转,进而把权力牢牢地掌握住了。

    帝王之心,永远都是不能被低估的,尤其是像刘宏这样的昏君,励精图治、发展国家不会,却偏偏最擅长权术。刘宏从小生长在政治斗争中,在这刀光剑影的斗争中,他早已把权术玩得炉火纯青:嚣张跋扈的十常侍,在寻常朝臣看来是十头吃人的猛虎,在他面前只是十条狗,只能摇尾乞怜;何进不敢把手伸进北军;袁隗、蔡邕等忠臣清流,都容忍他的荒淫无度、挥霍无度,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想到朝堂上一片大乱,刘宏心里就爽。可刘范还在考虑利弊,刘宏等得急了,便道:“既然是冠军侯被诬陷,那就让冠军侯决定袁本初的生杀!”

    刘范在脑子里极速地权衡了一下利弊,立即感觉到现阶段还不能把袁家惹急眼了。于是刘范急忙给身为他长辈的袁隗还礼,比袁隗鞠躬鞠得更深,道:“既然有司徒老大人为袁尚书求情,小子也不敢得理不饶人。这件事虽是袁尚书诬陷小子在先,引得满殿哗然,惊动至尊,将来更不少得使整个天下哗然,但看在司徒老大人亲自求情的份上,这次便当袁尚书言语有失,不予追究。也望袁尚书记住今日之事,引以为戒,不然日后又犯同样的错误,届时,可就不是不予追究这么简单了。”

    听了刘范这软中带硬、棉中藏针的,带有警告和嘲讽双重意味的话,袁隗心里难受恶心到了极点,但也不敢当庭发飙,而是对刘范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样,连连鞠躬,道:“谢冠军侯!谢冠军侯!老朽必定在散朝后带上本初登门致歉!”

    “登门致歉就不必了,老大人学富五车,就烦请老大人回去教教袁尚书为人之道即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