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西州制霸-第2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远眺夜天与大地相接之处,刘范心里十分平静,尽管脑子里还在想着破敌之策。其实刘范在得知安息大月氏西侵的消息后,很快就在心里想好了对策,这也是为什么他不顾众人的反对,一定要出动两州的四十万屯田军。尽管已经胸有成竹,刘范还是对不了解安息和大月氏的底细而感到忧虑。锦衣卫传回了新的情报,称已经确定了大月氏这次出动了三十万大军,还是和上次进犯时的总兵力一样,这也看得出来大月氏人的决心,大月氏军基本上已经翻越了葱岭,已经开始大肆进军大夏,威胁到了占领着大夏之地的西凉铁骑;另外安息的四十万大军也已经走过了木鹿城,正在向三百里之外的乌浒河前进,大概两天后就会迎面碰到田丰所部。

    安息军和大月氏军从西面和南面向田丰所率西凉铁骑袭来,大有围而歼之之势。这让刘范有些焦急,他想早日赶到那里。

    这时,刘范耳听得身后的阶梯有脚步声,一扭头,见的是大将张辽手里也拿着一个羊腿,正往他走来。见刘范已经看到了他,张辽立即一撩身后的长袍,屈膝跪下,恭敬地说道:“参见主公。”

    刘范说道:“文远,快起来吧。怎么?想和孤一同吹吹这冰凉的晚风?”

    张辽说道:“末将心头一直有个疑惑,百思不得其解,实在忍不住了,只好来向主公讨教。”

    刘范回过身来,继续远眺天地尽头,他对众将心里那点心思了如指掌。刘范说道:“要问孤为何劳动四十万屯田军吗?”

    张辽略一轻咳,说道:“主公英明。”

    刘范说道:“开拔前没有时间给你们解释,现在倒有时间,那就给你们都说说吧。”

    张辽有些不安,说道:“怎敢让主公对末将等解释?”

    刘范说道:“文远,孤问你,西域二州这六百多万人众,心在凉国还是朝廷?或者说,他们更偏向于哪一方?”

    张辽有些犹豫,虽说他心知肚明,但要他当着刘范的面说出来,还是有些不敢。

    刘范转过身来,有些生气地说道:“嗯?怎么?不敢说?你是孤麾下大将,明明知晓却对孤隐瞒,算不算是欺君之罪?你张文远跟了孤也有几年了吧,就是如此对孤的?”

    张辽这才赶紧拱手躬身,说道:“末将不敢。”

    刘范说道:“那就说出来。孤又不是刘宏,连忠言都听不进去。”

    张辽说道:“诺。以末将之见,天州和昆州的百姓恐怕还是更偏向于朝廷。”

    刘范说道:“说得对。”

    张辽说道:“这六百万人都是从朝廷管辖之下刚刚脱离出来,不如凉州百姓久承主公之恩,虽然心中感激主公给了他们一个安身立命的新家,但毕竟时日太短。再者,朝廷仍然是四百年汉家天下的正统正朔,我凉国虽然强盛,却也还是朝廷之下的诸侯国。百姓自然会依然忠于朝廷。”

    刘范说道:“不错。孤必须改变人心所向,这才不得已征发屯田军出战。你知道为何吗?”

    张辽说道:“末将愚钝。”

    刘范说道:“这四十万屯田军是六百万新移民的主力,所以要征服新移民的人心,首先就必须先征服他们。调动他们出战,就可以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是孤主宰着他们的生死,他们要听孤的话,而非朝廷。”说着,刘范下意识地握紧了双拳,就连他也没意识到。

    张辽恍然大悟,心中的疑问顿时就解开了。刘范说道:“让他们看到谁才是主宰之后,还要让他们重构自己的身份设定。以前新移民都认为他们是朝廷管辖的百姓。但孤要让他们从今往后,认为自己首先是凉国人,然后才是汉朝人。换句话说,孤要让新移民建立起一个“凉国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并以这个名义,团结在一起。这个身份,这个名义,就像一根绳子,可以把这六百万人的心串联在一起。这样,天州和昆州这方圆三千里的疆域,这六百万人的心,孤才能紧紧地握在手中。”刘范说着,心中广阔的蓝图慢慢铺展开,远眺的双眸里跳动着熊熊烈火,他的情绪也渐渐高涨起来。说到最后一句,刘范一发狠,手中的羊腿“咔嚓”一声,断了。

第六百零九章 一盘大棋() 
刘范的话,张辽听得津津有味,他已经忘了接话,只是一味地不住地点头,看向刘范后背的眼神里满是如信徒膜拜神像的虔诚。张辽是西凉军中的良将,在战场上建立的功勋甚至比黄忠、赵云的还多。黄忠可谓是刘范帐下第一骁将,而他则是第一良将。但以张辽的心智,他万万没想到,征调两州超过半数的屯田军,这个看似是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的决策背后,竟然还隐藏着刘范更为深远卓绝的战略,或者说是更大的野心。

    张辽不禁发现,原来他太小看他的主公了。他原以为,刘范的野心只是攻城掠地,占领更大的地盘,统治更多的人。这就像牧民一样,牧民渴望拥有更广阔的草场,放牧更多的牛羊。

    但现在看来,刘范比这高明得太多。地盘之大小,刘范当然在意;但刘范更在意的是人心,民心。志在占领地盘者,那只是诸侯;但志在夺取人心者,方是帝王。

    这也让张辽越发迷惑了,他越发看不懂他这个少年主公。他到底是谁?他到底心中还蕴藏着多少大战略?他到底在想什么?他到底想要什么?他又会做出什么决定?这困惑,让张辽愈发地想靠近刘范。

    在张辽遐想之时,刘范仍然在说着。刘范忽然扔了啃得差不多的羊腿,转过身来,微笑着对陷入沉思的张辽,说道:“建立起一个兵马雄壮、幅员辽阔的凉国很容易,孤已经基本做到了;但要让千万人忠于孤,忠于孤的凉国,却远非易事。文远,你知道怎么才能在最短时间内,最简单最粗暴地把千千万万的人团结在一起吗?”

    关城上一片漆黑,张辽甚至只能看见刘范的身形,但却看不清他的五官。唯一能看清的,是刘范那似乎燃烧着太阳的双眼。张辽想了一会,诚实地说道:“末将不知。”

    刘范笑了,说道:“战争。”刘范知道,英格兰民族的形成,源于百年战争;德意志民族的形成,源于德意志统一战争;美利坚民族的形成,源于独立战争;就连中华民族的形成,都是有赖于近代屈辱史的激发。为了抵御外辱,就必然要求中国人团结在一起。为了将中国人团结在一起,梁启超想到的方法就是提出“中华民族”的概念。

    而这,也是刘范计划要效而仿之的。张辽听得一头雾水,说道:“战争?”

    刘范说道:“对,就是战争。团结人心的要素,无非就是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敌人。而战争是将共同利益和共同敌人相结合的一种手段。孤将这代表着新移民的人心的屯田军推上战场,他们就会同我们一样,有了一个共同的利益,那就是打败安息和大月氏,因为这场战争是我们输掉的话,谁也不会有好下场;另外,战争让我们和他们有了一个共同的敌人,那就是安息和大月氏。”

    张辽恍然大悟,说道:“高啊!”

    刘范说道:“另外,感情也能让人团结起来。只要屯田军在战场上并肩作战,自然会在彼此之间生出袍泽之情。这袍泽之情,正是日后西凉军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

    张辽说道:“主公高明,末将简直是难以望主公项背。”

    刘范笑道:“文远,孤猜测,你们除了对孤此举疑惑不解之外,大概也只是猜测到孤此举是为了实战练兵吧。”

    张辽说道:“末将惭愧,是贾祭酒和郭祭酒他们猜到的。”

    刘范点点头,说道:“那他们一定是在这之前同荀攸接触过。因为正是荀攸建言孤再次扩军。”

    张辽这就更想不通了,说道:“主公,扩军和这有什么关系?”

    刘范笑道:“谁说没有关系?孤正是为了日后扩军,征调屯田军参与对安息大月氏之战。”

    张辽一脸茫然。刘范见张辽还是听不懂,大笑,拍拍张辽的肩膀,说道:“文远再仔细想想这其中的利害关联,你肯定能想得到。”

    张辽勉为其难,想了一会,终于想明白了。张辽拼命压制住自己的激动,说道:“主公是把安息和大月氏当成磨刀石,来磨砺四十万屯田军这把未开锋的刀?”

    刘范说道:“不错,孤令高顺的陷阵营两千猛士为全军教头,由他们锤炼出来的屯田军应该不会太差。而一支强军,必须要经历战火的洗礼,才能百炼成钢。屯田军是西凉军的后备力量,孤又打算扩军,所以屯田军必须要上战场。当这四十万人击败了安息和大月氏,他们的战力才能得到提升,他们才够格进入正规常备的西凉军的序列。”

    张辽皱起了眉头,说道:“但屯田军只是经过训练而已,万一在战场上伤亡过重怎么办?一旦伤亡惨重,实战练兵就失去了意义,新移民也不会归心于主公。”

    刘范点点头,说道:“文远,孤果然没有看错你。你一眼就看到了问题的关键。”

    张辽谦虚地道:“仰赖主公淳淳善诱罢了。”

    刘范自信地道:“你说得对。伤亡率是成败的关键。但孤早已对此胸有成竹,你不必担心。”

    张辽问道:“敢问主公有何良策?”

    刘范却摇了摇头,脸上带着一个神秘莫测的微笑,说道:“山人自有妙计。待到战争平息,你会一目了然。现在孤正在下一盘大棋,一盘就连田丰、郭嘉也难以构思的大棋。这盘棋上,就算是强大如安息和大月氏,也都只是孤指间的两枚棋子。而你们这些大将所要做的,就是一丝不苟地执行孤的命令。只要你们认真完成孤给你们布置的命令,此战孤保证完胜。”

    令刘范没有想到的是,对于他的这番话,张辽的反应先是坚定地应了一声“喏”,紧接着就是一声悠悠的长叹。刘范诧异地说道:“文远,叹什么气?”

    张辽一脸无奈,给刘范拱拱手,说道:“无他,末将只是感叹主公真乃天之骄子,在这乱世之中末将能追随主公这样的英雄,真是末将百年修来的福气啊。”

    闻言,刘范哈哈大笑,爽朗的笑声回荡在高耸的关城上,在关下平旷的草原上传得极远,夜空中高挂的圆月,也显得更素白如雪了。

第六百一十章 备战情况() 
刘范笑道:“文远,你拍马屁的功力,似乎比你统军作战的能力还要高深啊。”

    张辽也笑道:“末将只是实话实说而已,主公你是知道的,末将此人是不会说话的。”

    刘范笑道:“好,好,孤暂且就相信你了。孤这次简拔你们四将前来,就是要由你们给孤分领屯田军。文远你,加上徐荣、阎行、赵云、庞德、张郃,每人约领七十个部,然后孤再在你等大将之下,任命七个裨将,每个裨将统领十个部。”

    在西凉军中,“部”是最基本的作战单位,每个部有一千人,由一名校尉执掌。校尉之下,按照军职高低,依次是掌五百人一曲的军侯、掌一百人一屯的屯长(也叫百夫长)、掌五十人一队的队率、掌十人一什的什长、掌五人一伍的伍长。而在校尉之上,按照军职高低,依次是最高统帅(也就是刘范)、主将、大将和裨将。大将,有黄忠、张辽、赵云、文聘、魏延、张郃、徐荣、马超、高顺、阎行、庞德、典韦、马岱。主将是在刘范不亲自带兵的情况下,临时在大将和军师祭酒中,简拔一人来调动其余几个大将,现在右军师祭酒田丰,就是西征大军的主将;裨将也是临时在校尉中简拔一人,来调动若干个校尉。主将和裨将,都是临时任命,较为灵活,对统一军令和指挥调动有很大的帮助。

    张辽应道:“喏,主公放心,末将一定会出色完成任务。”

    刘范点点头。正在这时,刘诞也上到了关城上,来找刘范做汇报。刘诞拱手揖拜,说道:“参见主公,属下奉命特来汇报军情。”

    张辽会意,立即向刘范行礼,说道:“主公,那末将就退下了。”

    刘范说道:“不必,你也留下听听吧。”

    张辽看了眼刘诞,刘诞不露声色。于是张辽就说道:“谢主公信任。”

    刘范问道:“卢夫子有回信吗?”

    卢夫子,也就是卢植。刘范请卢植担任讲武堂祭酒,不仅负责给大将、校尉和军侯教授行军打仗的知识,还负责统领各部参军。刘范在每一部中都任命有才能、有威望、有口才者为参军,主要通过军士的推选来任命。而参军不仅仅是校尉的参谋,也是一部之中的政委,负责统一军士们的思想。参军的设立,是刘范借鉴了苏联政委制度。参军的重要性在一部之中不下于校尉,能发挥统一思想、鼓舞士气、引导军心的作用。而卢植,是所有参军的长官。

    刘诞拿出一封信来,递给刘范,说道:“卢夫子说了,让主公放心。在他老人家的疏导下,军心已经稳定下来。屯田军的将士们纷纷请战,这是向主公请战的各部名单,请主公过目。”

    刘范接过来,拆开信件一看,就连那些不在参战范围内的部曲,也积极请战,信中都是言“要夺敌之旗、斩敌之将、为大凉建立军功”之类的话,看着就让人提气。刘范满意地点点头。刘范知道,面对安息和大月氏两大强国,他都惊惧不已,还只是童子军的屯田军将士必定会有些畏战惧战的心理。故而他早就去信一封给卢植,请他帮忙鼓舞士气,树立将士们的必胜决心。

    以卢植之才,这等小事当然只是小菜一碟。屯田军不畏战,刘范就知道,这仗应该是十拿九稳了。

    刘范说道:“好,不愧是孤的师傅,果然是名不虚传。还有别的吗?”

    刘诞应道:“高顺高将军回信了,称他将在贵山城恭候主公,亲自向主公汇报屯田军的训练情况。目前,他已经传令各部屯田军开拔,向贵山城集中。”

    刘范沉思一会儿,说道:“四十万之众,要集中到贵山城,要花费多长时间?”

    刘诞说道:“高顺将军言需五日,但抵达后仍休整需两日,又集训以及配备各项军资三日。”

    刘范又沉思片刻,问道:“那安息军和大月氏军分别距离贵山城有几日行程?”

    刘诞说道:“大月氏军较为相近,只需三日;安息军未渡过乌浒河,需五日。”

    刘范自言自语地道:“大月氏军必定会等安息军到达,才会对我发动进攻。也就是说,我方只有五日时间准备。但现实是,我军需要十日,多出五日。”

    张辽说道:“主公,这五日是关键。我军必须要争取在五日之后开战。不然优势不在我。”

    刘范皱起了眉头,说道:“这个,孤会想到办法的。休文,你再去信一封给祭酒兼主将田丰,命令他即刻率领大军撤回贵山城,不要与安息军和大月氏军交战。”

    刘诞说道:“喏。主公还有,卢夫子还有一封信,请主公过目。”

    刘范打开一看,卢植在信中说他组织各牧监驱赶三十四万匹良马、六十三万劣马,大多数已经到了贵山城,还有一部分还在路上。所有马匹全数到达,还需要三天。刘范很满意。战马的供应,也是保证取胜的关键之一。在刘范的这盘大棋中,以大漠马为主的总数达一百三十万的马匹的参战,以及效仿蒙古铁骑的战马轮换法,是后期战争的致胜法宝。

    (大漠,也就是在蒙古未崛起之前,古人对蒙古草原的称呼,也叫大幕,分为南北两部,靠近长城的一部称为漠南,靠近丁零部落也就是后世贝加尔湖的的称为漠北。)

    刘范又问道:“两位州牧怎么说?”

    刘诞答道:“刘虞大人和黄琬大人称,上次田祭酒的大军在大夏之地搜刮到了一百三十万石的粮食,其中的五十万石粮食已经备好了,其余八十万石,被以工代赈花费了大约四十万石,剩余的四十万石则存入仓中。”

    刘范点点头,说道:“很好。”

    张辽插一嘴,说道:“主公,四十万屯田军加上七万常备军,若作战一”

    “作战一月需要大约两百万石,”刘范快速打断他的话,“对吗?”

    张辽说道:“主公英明。”

    刘范说道:“但这其中一百三十万石都是运输途中被消耗的,作战部队需要的只是七十万石军粮而已。孤已有计策把在运输途中消耗的粮草给省下来。何况,孤岂能让将士们只吃粮食?休文?”

    刘诞说道:“喏!这是卢夫子的另一封信,信中说二十万头羊已经备好了,屯田军正在宰杀。”

    张辽更惊讶了,说道:“羊充为军粮,不应该是在行军途中宰杀吗?”

    刘范说道:“那样的话,我军可就不止需要二十万只羊那么少了。孤自有办法。”

第六百一十一章 面面俱到() 
说着,刘范从腰间抽出一打纸来,一张一张地递给刘诞。刘范抽中几张,对刘诞说道:“这些,是给卢夫子的。”刘诞一边点头,一边粗略地翻动看了一下,见其中一张的大字标题写的是“奶粉”,觉得奇怪不已;又看一页,上面标题写的是“肉松”,刘诞更不知是何等东西;再看最后一页,写的是“风干羊肉”,刘范又更迷惑了。仔细一看,这些标题还写着密密麻麻的小字,粗略一看,好像是那些奇怪的东西的制法。刘诞啧啧称奇。

    刘范说道:“让卢夫子在收到这封信后,赶紧照着纸上孤写的去办,发动屯田军来制作,必须要在五日之内全都办完。”

    刘诞诧异地说道:“喏。主公,这风干羊肉倒还好理解,但恕属下愚钝,不知这奶粉,肉松是何物?”

    刘范一听就笑了。再一次,刘范为他的穿越者身份而感到自豪和庆幸。若他不是穿越者,又怎能想得到这两样后世常见的食物?奶粉和肉松,是元朝大将慧元为了适应蒙古骑兵长途行军的需求,而发明出来的两种军粮。奶粉的制作十分简单,只需将牛奶在锅中炒热搅拌至水分蒸干即得;肉松制作也很轻松,只需将肉的中水分去尽,然后再绞打成絮状便可。奶粉和肉松便于携带,便于速食,而且热量高,不易腐败,可以长时间保存,十分适合作为军粮。

    而凉国的耕地太少又太贫瘠,刘范要节省军粮,就想到了奶粉和肉松。除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