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西州制霸-第2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范可没有古人那样重男轻女,笑道:“都是自己的孩子,是男是女哪有那么重要?生个女儿多好啊,女儿长得漂漂亮亮的,又不似男儿捣蛋,又能体贴人。”

    马云禄说道:“本来妾身生了珞儿,还怕夫君嫌弃呢。却不想,妾身正是投夫君所好了呢。”

    刘范搂住马云禄的腰肢,笑道:“孤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会嫌弃?要是禄儿不信,那孤这就再给禄儿一个女儿。”

    马云禄没好气地拍掉刘范不安分的手,嗔道:“珞儿还在呢,夫君就不怕珞儿醒了又尿你一身?”

    刘范挽着马云禄的纤手,两人坐在床沿,刘范感慨地道:“唉,这些年来,孤常年征战在外,你们为孤生了这么多儿女,孤却每次都缺席,是孤这个做父亲的不够称职啊。”

    马云禄小鸟依人地贴进刘范的怀抱,说道:“夫君是要干大事的人嘛!”

    揉搓着马云禄白净细腻的手,刘范苦笑道:“呵,孤自从中平元年以来,光顾着干大事,家事倒什么也没干,都快赶上三年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了。”

    马云禄体贴地安慰道:“好在十军之战终于结束了,夫君又能陪着我们母子好长一段时间了。”

    “嗯,十军之战了结后,凉国少说也有两年太平,孤不但要陪着你们两年,还要陪着你们一生。”刘范抱紧了马云禄,下巴轻轻地枕在她的头上,满意地说道。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刘范知道汉灵帝是在中平六年死的,董卓是在其后一年进京的,而现在还是中平四年的开端。

    马云禄也情不自禁地像只八爪鱼似的抱紧了刘范,动情地说道:“唉,妾身真是希望天下能早日太平,这样夫君就能一直陪着妾身,好叫妾身了却这相思之苦。”

    轻吻一下她的额头,刘范笃定地说道:“禄儿放心吧!那天会尽早到来的!”

    马云禄只是从鼻子里轻轻地“嗯”了一声,享受着难得的温存时光。

    正在夫妻二人你侬我侬时,不速之客却骤然而至。侍女的敲门声,打破了屋中的宁静:“老爷,指挥使大人求见,说是有要事要向老爷禀报!”

    刘范有些恼怒,倒不是针对于谁,只是一股无名之火。马云禄却快速地从刘范的怀抱里挣脱出来,催促道:“夫君快去看看吧!二弟寻常不来叨扰夫君的,这次想必定是真的有大事发生了。”

    刘范只好再吻一口马云禄的红唇,说道:“好吧,你看好珞儿。等孤办完了公事,再来看你们。”

    马云禄欣悦地点点头。临走前,刘范又弯下腰,怜爱地抚了抚小刘珞长长的睫毛,生怕惊醒了她。小刘珞依旧甜睡,刘范这才不舍地拔腿而走。

第六百零三章 一波又起() 
还没进入议事堂,刘范就先在侧门看见了阴沉着脸的刘诞,和一旁站立的一个锦衣卫小校。预感到大事不好,刘范就有些不安,也有些感到匪夷所思,十军之战以西凉军获得全胜而结束,这时候会有谁敢来找他的不痛快呢?

    一边跨过议事堂高高的门槛,刘范一边询问道:“休文,怎么了?”

    背后忽然传来富有磁性的熟悉的声音,刘诞立即转身行礼,迫不及待地说道:“参见兄长!兄长,西域,出大事了!”

    “什么大事?”刘范让刘诞的语气给吊住了胃口。

    刘诞说道:“潜伏在安息国的探子传信回来,称自从贵山之战后,安息王打探到我军寡少的情报,便有意进犯我凉国。安息王集结各部及各地兵马于百牢门,得步骑四十万兵马,其中包括步兵五万,重骑三十五万,另外有数十万人随军,为安息大军运粮驱羊,运载辎重。安息之众正在向我凉国西境扑来,十日之前自百牢门发兵,三日之前已过尼萨城,沿途旌旗蔽日,大军连天接日,络绎不绝,声势浩大!”

    刘范一听,脑子嗡地一下,不禁有些吃惊。安息会贪图乌许斯河以东之地,出兵入侵之事,刘范不是没有预料到。但刘范没想到安息来的如此之快,也没想到安息竟然会为了这片土地出动其近半的兵马。要知道,就算贵霜在贵山之战中损失惨重,但还有罗马在安息西境虎视眈眈。而安息的大举进犯,明显表明安息所图甚大,目的恐怕不只是要抢夺乌许斯河以东之地。刘范甚至往最坏的结果去想,认为安息的目的是要灭亡凉国。

    刘范还是平静下来,沉着地说道:“罗马和贵霜对此有何反应?”

    “探子回报,称贵霜多地兵马有大举集结并北调之势,已有不下数万人正在翻越葱岭。至于罗马”刘诞噎住了声。

    刘范很快就明白刘诞为何窘迫。罗马距离凉国数万里之遥,锦衣卫想在那里扎根,恐怕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罗马的情报一片空白,并没有难倒刘范。刘范依稀记得,现在这个时候,罗马正处在二贤王之一的儿子康茂德的统治之下。康茂德生性残暴,又怠于执政,是罗马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和昏君。他先后处死了几任侍卫长,其中还包括忠心赤胆又很有能力的佩伦尼斯。此外,他与元老院的关系也不好,原因除了他的懒政外,还在于他在平定其姐姐的谋反时,先流放、后处死了几个与其姐姐同谋的元老院议员。最终,他被情妇联合侍卫长杀死。在他的统治下,人心惶惶的罗马的国力渐趋衰微,根本无法在亚美尼亚、叙利亚等地威胁到安息。而且在历史上,也从未发动过对安息的战争。

    这样,刘范就想通了。现在的罗马不是安息的对手,除非等塞维鲁夺权之后;而贵霜又集结重兵,有北上之势。安息出兵的同时,贵霜展现出北上收复大夏之地的姿势。如此的巧合,实在难得。刘范猜测,定是安息勾结了贵霜,两国相约一同进攻凉国。

    刘范沉思着,这样一来,凉国的处境即将更加危险,他要面对的是贵霜和安息两个强国百万雄师的威胁。刘范深知,这一仗是对他极其不利的,因为凉国刚刚经历过十军之战,国力疲弱,人心思定,不具备打一场恶战的条件。

    议事堂里一片静默,刘诞微微抬头,看了一眼,见刘范的一张脸都黑了下来。刚想感叹下他兄长如此雄主也会为此头疼时,刘诞忽然听见刘范的话:“对此,田丰、赵云等四人是如何应对的?”

    刘诞对答如流,说道:“田祭酒命三将收缩兵力,将大军主力都撤到大夏之地,在乌许斯河以东只留下一些斥候负责刺探军情。”“军师”其实是“军师祭酒”的简称,无论是称呼“军师”还是“祭酒”,都可以。

    刘范点点头,心里暗道田丰的做法还较为妥当,因为西征的西凉军只有七万人,在贵霜和安息的百万大军面前只是个零头,只有收缩本就不多的兵力,并主动东撤,然后再视情况而变,才是万全之策。

    “那田丰是否传信回来?说了什么?”

    “田祭酒信中说,情势危急,请兄长定夺。”

    这让刘范一时之间有些摸不着头脑。田丰被赋予西征全权,况且他是一等一的谋士,怎么面对如此危情,不亲自决断,而是要远在千里之外的他来定夺?难不成,面对贵霜和安息两个国力不亚于汉的强国的大军压境,田丰心慌意乱了?

    这个猜测,刘范很快就否定掉。按照他对田丰的了解,就算安息和贵霜的威胁有多大,田丰也绝不会如此慌张。况且,他的布置颇得章法,并不是慌乱之下下决断的表现。刘范很快想清楚了,之所以近在大夏的田丰请求远在凉州的他来定夺此事,并不是田丰遇事无主,而是想请求他亲征,也就是亲自去前线,指挥对安息的作战。

    但田丰为何一定要他前去呢?田丰为何不自己担起重任?刘范又沉思片刻,想明白了:军心。面对安息和贵霜两大强国,西凉军虽久经沙场,但终究还是会临阵胆怯,军心涣散。而只有他在,西凉军心方定。

    想通了这一点,刘范已经在心中决定好了要亲征。但他亲征,凉国军政必须要有人监理。刘范首先想到的是他父亲刘焉。刘焉在原来的历史轨迹上本就是益州牧,能力自然不下话下。

    虽心中对此次安息的东扩已经有了些计较,但刘范还是有些忧虑,感叹这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十军之战方才结束,安息和贵霜又携手来攻。两国的实力,并不比十军弱多少。而西域开发方兴未艾,西凉军又只有七万多人。要弱小的西凉军依托同样疲弱的西域,将安息人和贵霜人挡在乌许斯河以西,这摆明了是根本办不到的事。刘范头疼不已。

    经历了十军之战后,面对危机时,刘范已经不再那么措手不及。沉吟片刻,刘范对一个虎卫军侍卫说道:“传令凉国各军政大员,速速到议事堂来。”

第六百零四章 议将亲征() 
刘诞又瞟一眼刘范,发现刘范脸上已经恢复了平静,阴霾尽散。国力处于鼎盛的安息,疆域辽阔,人口繁多,兵马雄厚,钱粮充足;再加上一个占据大半个印度河流域、人口也不下几千万的贵霜,两国绑在一块,就是足足二十个凉国。一个人,能打败二十个人吗?抛开国力不说,安息四十万大军,多为马军,在与罗马对两河流域的争夺战中久经沙场,非浪得虚名;贵霜虽然还不知道会出兵多少,但为了夺回大夏之地和被俘的王子昆苏耶伽,至少出动的兵力不会低于二十万。

    这两者相加,就是保底六十万大军。而西凉军却只有七万人,军力的对比,甚至比国力的对比更为悬殊。而且,安息素来野心勃勃,贵霜也是雪耻心切,两国对于凉国可谓是志在必得。可以说,凉国现在处于的境地,并不比十军之战轻松多少。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凉国的险境的话,只能是危若累卵。而面对如此危情,刘范却在须臾之间镇定自若,不由得让刘诞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很快,贾诩、郭嘉、典韦、魏延、马超、马岱、黄忠、张辽、阎行、文聘等人,以及州牧府和刺史府的官僚们云集议事堂。刘范将安息和贵霜即将东侵之事告知众人。

    听罢,众人都是一惊。要是乌孙之流,众人当然是不屑一顾;但是安息和贵霜,天下四大强国之二,就足以让贾诩、郭嘉、荀攸三位大军师胆寒了。三人都作沉思状,正在苦思对策;但众将可就没有那么淡定了,群情激奋,纷纷请战。

    锦马超依然是第一个站出来请战的,冲刘范一抱拳,慷慨激昂地说道:“主公,安息贼子虽四十万众,但在末将眼里不过冢中枯骨尔!只要主公给末将五万大军,末将须臾之间就能破军斩旗,把安息贼子杀个精光!”

    黄忠也不甘落后于马超一个小辈,说道:“主公,马孟起将军虽勇气可嘉,不过他还是太年轻,若为主将,恐难以服众。末将不才,敢为主将,定会为主公击退安息大军!”

    黄忠的话很快就激怒了马超,马超怒道:“哼!黄将军此话何意?我马孟起虽然年轻,但也是出身将门,自幼习武,而且我独领重骑,如何不能服众?”

    黄忠刚想反唇相讥,身后的阎行却一把推开挡在他前面的两人,挤到跟前来,说道:“主公别听他们的,以末将之见,黄将军和马将军两人都不如末将更适合为大军主将。要是主公派末将负责增援田祭酒,末将准能一举击破安息军,让那安息贼子有来无回!”

    闻言,黄忠和马超都回头瞪了一眼阎行,阎行丝毫不在意。三人还没分出胜负,张辽也跳了出来,说道:“主公,还是末将更好!”

    接着,几乎所有的大将都站了出来,七嘴八舌地请战。众将本都是五大三粗的大汉,声若洪钟,十几个大汉在议事堂你一句我一句地吵闹,几乎都要把议事堂给掀翻了。刘范看在眼里,却也不阻止。相反,刘范对此反而很高兴。众将为了争夺主将之位,不惜吵得面红耳赤,甚至互相推搡,这才表明众将不惧强敌,勇于争先,有大将之风。

    但刘范早就对主将有了主意。众将还在猛烈地争吵,却都在耳旁听到不轻不重却充满威严的一声:“放肆!”

    众将一哆嗦,纷纷俯首。刘范说道:“议事堂是你们争吵之地吗?”

    众将皆道:“末将知错了。”

    刘范说道:“你们不必再争这主将之位了。”

    众文武一迟疑,又听见刘范的话在耳旁再次响起:“因为孤将亲征安息贵霜!”

    贾诩一皱眉,说道:“西域千里,主公只需派一上将前去支援,主公坐镇姑臧即可。”

    “贾祭酒说的对,主公须在中枢主持西域开发,不可轻离凉州。”一向淡定的贾诩也不禁出言反对。

    刘范说道:“孤决意,以孤父暂摄凉国政,理凉国事,凉国大臣、将军一律听其指令,不得违背。”刘焉的身份地位以及能力摆在那里,众文武也都没话说了。

    文聘也苦劝道:“凉国群敌环伺。主公是凉国之主,若经常远离姑臧,末将恐事将有变!”

    刘范说道:“无妨!十军之战后,群敌损失惨重,他们险些亡国灭种,无力再挑起战争。”

    马岱也劝道:“羌人内附西域二州,还需要主公安抚,才能将之化为凉人。此为关键时机,主公若亲征而不亲羌人,恐怕羌人不服主公,会在凉国闹事。”

    面对这一难题,刘范还是没有丝毫犹豫,果断地说道:“羌人抛弃故土,内附于孤,一切衣食给养都捏在凉国手中。且有锦衣卫密探严防死守,凉军四处驻扎。羌人即使生乱,也还在掌控之中。”

    就连新归附刘范的荀攸也反对,理由是:“汉法陈旧而凉国革新,变法迫在眉睫。还需主公压阵,主公不可亲征。”

    刘范还是侃侃而谈,笑道:“那就权当是孤留给你的一个考验,看你能不能克服重重压力,推行新法。”

    荀攸听罢十分震惊,又十分激动,说道:“属下遵命,定会在主公回师之前推行新法。”

    刘诞说道:“凉国新立,也应该早定章程。如建立公府,分设曹僚,订立仪制,享用车服。”

    刘范说道:“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如今大敌压境,这些日后可再说。”

    典韦也力劝刘范,说道:“公子们还都年幼,而安息和贵霜那些鸟贼人多势众。若主公有个闪失,那可怎么办?”

    刘范斩钉截铁地说道:“若孤阵亡,孤之二弟刘诞可担大任,你等必须戮力辅佐,共扶大业。”

    闻言,众人都惊呆了。刘诞更是吓得膝盖一软,跪了下来,诚惶诚恐地说道:“兄长自有子嗣,若事有不济,我等一定扶立兄长之嗣为主,尽心辅佐。兄长何出此言?”

    刘范扶起刘诞,说道:“孤子尚小,时局多变,他们不足以继承孤之大业。你是孤的同胞兄弟,允文允武,如何不能继承孤的大业?”

    虽然刘范这么说,刘诞也不敢答应,说道:“若兄长不在,则弟必效周公。至于大位,必须由兄长的子嗣继承。”

    刘范这才放心地点点头。

第六百零五章 力排众议() 
之所以刘范如此说,倒还真是真心实意。因为刘范清楚,他的儿子们还都在襁褓之中。在治世,婴幼皇帝都很容易被辅臣架空为傀儡,就比如如东汉桓帝;就别说在东汉末年分三国这个乱世了。若凉国群臣辅佐刘范的儿子继位,在群雄逐鹿的乱世里,主少国疑的凉国很容易分崩离析。所以,假如刘范真的不在了,刘范只能选择兄终弟及。而在刘范的兄弟中,刘瑁平平,刘璋就更不用说,所以只有刘诞适合承继大位。刘诞担任锦衣卫指挥使,能力卓著;再者,刘诞也认可刘范的各种革新,如若为凉国之主,会继续推行新政,继承刘范的志愿。

    刘范环顾众人,说道:“我意已决,这次就由孤亲征安息贵霜。”

    张辽说道:“敢问主公,这次何人为副将,出动多少援兵?”

    刘范说道:“典韦、张辽、阎行、徐荣随孤出征,只出动虎卫军,再抽调天州和昆州的屯田军四十万出战。另外,从凉国各牧监抽调良马五十万匹,劣马八十万匹。”

    众人愕然。安息和贵霜前来东侵的大军加起来,可是有数十万人啊!而且久经战阵,骑兵众多。对付这支大军,支援西征大军,刘范居然决定只派虎卫军三千人随行,再征调毫无战斗经验的屯田军,这是不是太草率了?

    但被抽中的四将十分兴奋,又能够在战场上建功立业,这喜悦完全让他们忘了安息和大月氏的危险。其余的大将就不淡定了,黄忠急道:“主公,虎卫军只有三千人,是不是太少了?”

    张辽也道:“是啊!屯田军没上过战场,训练也是才刚刚开始。恐怕他们无法肩负起抵抗安息大军的重任。”

    “是啊!”“还请主公收回成命!”“主公此法断断不可啊!”质疑声此起彼伏。

    刘范对于众人的反对,仍然一脸淡定。刘范故意脸一黑,说道:“我意已决,不必多言!你等下去准备吧!孤今日就走。”说着,刘范拔腿就走,也不管愕然的众人。等刘范走了,众人面面相觑,谁都没想到一向英明的刘范,竟然不顾众人的反对,仍然坚持要亲征安息贵霜。一时间,众人都乱哄哄的。贾诩一向是众人之中最得宠信的人,众人不约而同地看向贾诩。

    贾诩自然感受到了众人灼灼的目光,也知道众人心里想什么,只是摸了摸胡须,说道:“主公既然已经下令,众位为何还不快快回去准备,留在这里做什么?”

    阎行踏出一步,说道:“先生,主公对安息和贵霜的部署,破绽百出。主公一向仰赖先生出谋划策,我等都希望先生能去劝主公收回成命。”

    徐荣急切地说道:“是啊!别的不说,单是只派出虎卫军去支援田祭酒,便是必败无疑啊!”

    贾诩淡淡一笑,说道:“徐将军何出此言?”

    徐荣眉头紧锁,说道:“安息和大月氏此次可是要出动数十万大军来犯啊!而驻扎在西域的我军只有七万人,主公又只调拨虎卫军随行,恐怕难以取胜人多势众的敌军。”

    贾诩只是淡笑微摇头。郭嘉走上前来,拍拍徐荣的肩膀,说道:“徐荣将军有所不知,主公这么做,其实也是无奈之举啊。”

    徐荣的眉头皱成了一个深深的“北”字,说道:“郭祭酒莫非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