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西州制霸-第1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帅,末将愿率军抗击西凉军,延缓其进军之速度,保护大军主力退入连营!”

    皇甫嵩说道:“壮哉!那么抵挡西凉步军主力的重任,就交给孙太守了!老夫率主力退回连营后,必定派兵接应!以防万一,请孙太守边战边退,退到连营辕门下,待老夫准备妥当之后,就命弓手在连营之上万箭齐发,保全孙太守!”

    孙坚抱拳道:“喏!”说完,孙坚立即纵马去点起北军中的五千多人,准备迎敌。皇甫嵩则是命人鸣金收兵。听到金声大作,盟军步卒都松了口气,然后再曹操和袁绍的指挥下前军变后军,快速朝连营退却。刘范一看盟军要跑,立即又命西凉步卒不再分成一伍,而结成阵势,追击盟军步卒。

    这时,刘范却看见了诡异的一幕。只见盟军如退潮一般后撤,其中却有一军逆流而上,反而是冲到了盟军步卒与西凉步卒之间,组成了一个方圆大阵,意图挡住西凉步卒,为盟军步卒断后。刘范见竟有人敢留下断后,命西凉步卒对这仅仅五千人发起猛攻。但出人意料的是,这五千人在一员勇武的大将的指挥调度之下,其方圆大阵坚固不摧,屡屡挫败西凉步卒如狼似虎凶猛疯狂的进攻。

    刘范见冲锋不能攻而克之,就调来步弓手和步弩手上前,对其方圆大阵万箭齐发。但那员骁将却立即命部下都将盾牌高举,挡住了源源不断的箭雨,只有很少的箭穿过盾牌之间的缝隙,射杀了很少的敌军。见箭雨又不能打败这支断后军,刘范又命令西凉步卒发起进攻,但多次冲杀均被击败。

    刘范仔细一看,只见那员骁将身高八尺,面容毅伟,虎背狼腰,身披烂银铠,额头上裹着赤帻,手中横着一把宝刀,胯下一匹花鬃马,端的是雄伟异常。刘范便纵马来到阵前,朝远处的那骁将高声大呼:“敌将通名!”

    孙坚听闻,也高声回应道:“我乃长沙太守孙坚!”

    刘范吃了一惊,原来是孙坚这等英雄,怪不得能指挥着五千人横亘在数万西凉步卒之前,阻挡西凉步卒如此之久而伤亡轻微。刘范说道:“本王敬佩你为英雄,何不早降?”

    孙坚回应道:“我奉皇命讨伐你这等国贼,岂可投降!”

    刘范大怒,命西凉步卒将孙坚所部团团包围起来,调来了西凉步卒之中的王牌——陷阵营。陷阵营来后,刘范拿着马鞭指着孙坚,说道:“能为本王斩杀孙坚者,赏万金,官升五级,封亭侯!”于是,高顺立即率陷阵营猛攻孙坚部。

    孙坚再强,他的五千人仍然是不如陷阵营。高顺沉着地命令陷阵营有条不紊地进攻孙坚部,集中主力进攻一处,很快就破开盾牌,陷阵营趁机大举冲入孙坚部之中。孙坚多次调度兵将去抵挡,但陷阵营的战斗力,容不得孙坚的兵将存活太久。不一会儿,孙坚部被杀两千多人,方圆大阵也随之而破,孙坚部成为了溃败之兵。刘范急命魏延去擒杀孙坚。孙坚与魏延战在一起时,突然孙坚背后一员小将闪出,挺出长枪刺向魏延,魏延不能抵挡,只得败退。于是,孙坚与那员小将准备逃跑。刘范又来了兴致,高喊道:“叵耐小将,通报姓名!”

    那员小将回头,刘范看得真切,只见那员小将长得英俊。小将喊道:“我乃孙策!”

第四百五十章 内讧初起() 
“我乃孙策!”小将通报姓名后,立即回头,和孙坚纵马往连营跑去。刘范顿时如雷贯耳,然后展现出一个笑容来。高顺说道:“听了那小将通名,大王何故发笑?”

    刘范笑道:“本王素来知道孙策之勇猛,不输其父孙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今他父子二人一同来战,却是让这场大战变得颇有意思,毕竟本王之对手可以强但不可弱!”

    刘范思索一番后,看着正在朝连营逃去的孙坚和孙策,凝重地说道:“此二人若不除掉,必会对本王之大业产生妨害。”

    黄忠立即会意,抱拳说道:“末将这就率众追击,定要为大王除此大敌!”说着,黄忠点起几百兵马,就去追赶孙坚和孙策两人,但为时已晚,父子二人已经奔到了连营辕门之下。黄忠率众追赶而来,盟军就在连营上放箭,迫使黄忠又不得不率军返回,使孙坚和孙策父子两人逃入了连营之中。

    黄忠返回,惭愧地说道:“大王,末将没能把他二人擒杀。”

    刘范叹了口气,说道:“此乃天意,天要留他父子二人之性命。罢了,先解决眼下盟军之溃兵吧!”于是,西凉步卒合围起孙坚部。孙坚部看到孙坚和孙策两人弃他们而去,而西凉步卒又如狼似虎,最后在愤恨和恐惧之下,就投降了刘范。加上今天这一批降兵,刘范一共收降了盟军五千多人。

    很快,盟军的残兵败将全都退回了坚固高大的连营之中,并准备了众多弓弩防守连营,再交战就会对西凉军不利。反正今日之战,刘范已经取胜了。于是,刘范命西凉军清扫战场,将战场上的盟军士兵的尸体都掩埋掉,而将西凉军的尸体抬回街亭城用棺材盛殓,以朱砂、石灰等给尸体防腐起来。最后,通过清查棺材之数以及剩余的西凉军,刘范知道了这一战他的西凉军一共英勇战死的士卒有六千五百多人,重伤一万三千多人,轻伤无数。伤亡的士卒,大都是西凉步卒。西凉铁骑的轻骑兵和重甲骑兵则是几乎没有死伤。

    刘范重重地叹了口气。西凉儿郎死伤惨重,这是刘范意料之中的事,却又是最想要避免的事。今天一场恶战,他就损失了六千多人,虽然杀伤了数十倍的盟军,但六千多人仍然对于刘范来说是个难以接受的数字。刘范命民夫们将这六千五百多个棺材送回原籍,等战后官府再发放抚恤金。

    就在刘范对西凉儿郎的损失痛心疾首时,其实他不知道,盟军主帅皇甫嵩比他更痛心疾首。经过清查,皇甫嵩得知今天这一战,盟军共阵亡了三万骑兵,五万步兵,轻重伤者不计其数。不仅如此,等盟军一收兵回营,众将召开会议,会议上众将都要打起来了。原因就是在进行骑兵的对决时,各军之间互不相救,让西凉军得以集中火力对付和连部和蹋顿等乌丸骑兵。当和连受到攻击时,吕布在李儒的规劝下没有提供救援,公孙瓒也是率部分出,对和连遭受张辽率领的西凉铁骑的攻击置之不理。当蹋顿率乌丸骑兵脱离轲比能部后,被阎行率军重创,而轲比能却坐视不管。

    和连指着公孙瓒的鼻子骂道:“公孙瓒,大帅命我为统兵大将,你位在我之下,如何敢抗命不尊,率部脱离我的指挥?”

    公孙瓒也怒道:“在我率军脱离你部之后,速度与你部齐平,就在你部的左边。张辽那厮明明可以选择攻击我,但却唯独攻击你部,这怪得了谁?再说了,战场之上刀枪无眼,为何西凉铁骑的箭却又只射杀你部,而非我部亦或是是吕布所部呢?难道不是因为刘范与你鲜卑人有仇吗?”

    和连怒道:“纵然如此,你为何脱离出去,独独让我受创?”

    公孙瓒说道:“张辽之所以追击,只是为了追杀你们鲜卑人罢了!和我部可不相关!西凉军要杀的是鲜卑人,凭什么要硬逼着我部留在你部之后?你莫非想拉着我部陪葬?”

    和连愤然抽出刀来,指着公孙瓒说道:“我们鲜卑人大老远地赶来,就是协助你们汉人铲除刘范,顺便为我父亲报仇雪恨而已!而你竟然如此所为,今日我定要砍死你这狗贼!”说着,和连狠狠地劈砍公孙瓒,公孙瓒也毫不示弱,也抽出刀来与和连对打,曹操一看大事不好,连忙也舞剑来战,两人分开。曹操说道:“二位有何事可以好好商量,怎能在此为非作歹?难道我军中没有军法了吗?”

    和连和公孙瓒这才罢手,但仍然是怒目相视。却看这边,轲比能也在和蹋顿争吵,整个营帐里乱哄哄的。曹操见状,瞬间就想通了,为何荀攸总是认定刘范会赢,眼前这一群相互残杀的景象,就是原因所在。曹操悲愤之下,奋力将剑插在地上,众人都被曹操吓到了。曹操怒道:“刘范未破,西凉军未败,而诸位却在这里争斗不止!难道不怕刘范趁机袭来吗!诸位远道而来,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剿杀刘范此贼吗?奈何诸位都是心怀鬼胎,各有算计!难道诸位想继续内耗下去,好叫刘范一一击破你们的军队吗?”

    曹操的话,如霹雳一样掷地有声,还在争吵的诸将都纷纷停下。曹操说道:“刘范此人就是知道我军心不齐,才故意使用离间计以来分化瓦解我盟军。张辽之追击和连大人,就是要让和连大人与吕将军、公孙将军反目成仇,阎行之追击蹋顿大人,也是要让轲比能大人与蹋顿大人之间产生嫌隙。如此低劣之计,却能在诸位身上得到如此成功之结果,看来我军距离被刘范逐个击破,甚至阴谋使我军之间互相残杀之日不远了!诸位都有自己的打算,这我知道。但你们不要忘了!只有刘范不败,你们永远没有得逞的机会!”

    曹操不惜差点道破天机。盟军众将方才惭愧不已。皇甫嵩也说道:“今日之战,念在诸位受刘范之计蛊惑,姑且不究。但若有第二次,休要怪老夫刀下无情!”

    “喏!”众将的分裂趋势又稍小了一些。

第四百五十一章 曹操阳谋() 
皇甫嵩凝重地说道:“今日我军又一次惨败。一战而损失了八万之众,其中三万骑兵,五万步兵。加上昨夜两次大败,我军已经接连损失了十六万之众。现在我军仅仅剩下了四十二万之众,其中骑兵十七万,步兵二十五万。而西凉军之伤亡却是微乎其微,我军主力的数量,已经与西凉军之间的差距拉小了。”

    接连三次战败,而且每次都是惨败,这让众将都是心有戚戚,恐惧殊甚。皇甫嵩说道:“现在我军将士都是人心惶惶,军无战心。若是我军还不能取胜的话,那迟早我军会被西凉军击败,西征大业即将付之东流。众位都说说,将来我军将如何?”

    袁绍说道:“回禀大帅,西凉军有那支重甲骑兵在,恐怕我军难以取胜。而且其步兵的战斗力也是十分高,我军最好还是蛰伏在连营之中不出,无论西凉军如何挑衅,我军只顾坚守连营不出,不与西凉军交战。待西凉军久不能战,战心必泯。刘范也必无防备之心。到那时,我军再突然杀出,定能杀败西凉军。”

    皇甫嵩说道:“连营太过脆弱,不如城池坚固。若是固守连营,总有一日要被刘范率军攻破,袁将军此计不可行。”

    袁绍叹了口气退下了。曹操却想了想,豪情万丈地说道:“大帅,我有一计,或许可扭转目前我军之颓势,并可一举攻入凉州。”

    皇甫嵩素来知道曹操智谋出众,立即说道:“孟德将军有何计策?可快快讲来!”

    曹操说道:“回禀大帅,除了街亭这一条越过陇山的要地之外,街亭之东南还有大散关,也是进入凉州的重要门户。不若派一支强军去攻大散关,猛攻而下,刘范必败。”

    公孙瓒说道:“大散关乃天下险塞,刘范必有重兵驻守,强攻未必能下,徒徒消耗我军将士之鲜血。”

    曹操说道:“非也。刘范为防止盟军将他逐个击破,定然不敢将太多兵力分到大散关之上。不然的话,西凉军既要在街亭与盟军交战,又要在西域以西防备大月氏与乌孙之入侵,还要在大散关上驻守。三处作战,对刘范颇为不利。为集中主力应付我军,刘范必不可能分给大散关过多兵力。”

    袁绍说道:“我军若派兵去攻伐大散关,就必须派出步兵。若刘范得知后,率其西凉铁骑来进击盟军之攻大散关之兵,则盟军步卒暴露于外,必败于西凉铁骑之下。”

    曹操说道:“这有何难?我军可在西凉铁骑来袭之要道上设下埋伏。若西凉铁骑赶来,便可趁机掩杀过去,趁西凉铁骑无备,则可以重创之。只要西凉铁骑中了我军埋伏,那我军甚至不用再分兵去攻大散关,刘范损失惨重,一样必败。”

    孙坚说道:“刘范此人,用兵如神,料敌如神。以他的谋略,必定能够想出我军攻大散关之兵会在要道上设置伏兵,必不会轻易引军来袭。若他要是不中计,又将如何?”

    曹操大笑道:“若他不来,则我军继续进击大散关,然后继续猛攻大散关便是。大散关一下,武都郡就暴露在了我军的兵锋之下,刘范的陇山防线自然瓦解,定会大败。我军可在攻破大散关之后,向西进攻下辨城,再进攻西凉重镇枹罕城,再东下进军街亭之后方陇县,则刘范可擒矣!此乃堂堂正正之阳谋,就算刘范知道,但他也毫无还手之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我军猛攻大散关,直到把大散关攻下,他也不敢有所作为,最后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身死。如此岂不妙哉?”

    众人听闻,均佩服曹操不已。原本嫌隙巨大的盟军,又看到了战胜刘范的希望,故而又团结了一些。皇甫嵩点点头,说道:“妙哉!曹将军真不愧是谋划出十军会攻之计的国士,如今此计更是老辣!既然如此,那老夫就用曹将军之计!”

    曹操说道:“大帅,我盟军步卒不如西凉步卒强悍,又远不如西凉铁骑。过多的步卒留在街亭,恐怕也是于事无补,对战胜刘范无所帮助。不如只留下部分步兵来坚守连营,然后将步卒主力全数拨到大散关。只要攻大散关之兵人数越多,攻下大散关的时间就缩短不少,刘范也将更早被王师所擒。其中,大帅最好选择郡国兵去攻打大散关。郡国兵多对刘范有所仰慕,若留之在街亭,见西凉军之雄壮军容,早晚会不战自败,甚至会有人倒戈相向。若将郡国兵派到大散关下去,则远离刘范,又常可击败西凉军,必定不会生乱。”

    皇甫嵩点点头,说道:“此话在理,当可施行。”于是,皇甫嵩将剩余的二十五万步兵中的二十万步兵派往大散关去,领兵主将为袁绍。这二十万步兵,大多数都是郡国兵,而留下的五万步兵,则是朝廷直属的洛阳驻军和关中驻军,对朝廷忠心耿耿,战斗力也很强,武器装备也不错。

    而二十万攻大散关之兵,虽然战斗力不强,但人数众多,可以用数量优势来攻克大散关。而此时,大散关上只有文聘率领一万西凉步卒,正在准备各种守城之物,砍伐树木以作为滚木,挖凿山石,以作为滚石。除此之外,文聘还命步卒到各个临近的城池收集粪便,以作为金汁。文聘还命军士们修葺大散关。大散关年久失修,因羌人多次进击大散关。还在大散关前挖掘了数道深深的壕沟,用树枝等掩盖起来,再在最上面盖上尘土,看起来与一般的土地毫无区别。壕沟之下,则是插着一根根被削得锋利无比的竹子。若是有人坠入壕沟,就会被锋利的竹子刺死。

    而袁绍则是领二十万之众,向大散关进击。为了实践曹操的阳谋,袁绍沿途选择了一个山谷作为埋伏之地。山谷中间宽,两头窄。若是刘范敢追击袁绍之军,一进入山谷,袁绍只要用巨石将两个出入口封住,就能让刘范插翅难逃,最终只有惨败一条路。

第四百五十二章 围魏救赵() 
二十万大军的调动,根本不可能掩人耳目。很快,不论是西凉军自身的斥候还是锦衣卫,都传回了盟军二十万大军向西南方向开进的军情。刘范召众谋士武将商议。刘范忧心如焚说道:“盟军此去,必是要攻打大散关。大散关是陇地、蜀地和关中三地之间之枢纽关隘。而本王以不可过多分兵,使盟军趁本王分兵而逐个击破,只能派给文聘一万步兵为守关之兵。今盟军派遣去攻打大散关之兵,便是文聘部之二十倍。大散关又有益州威胁在背后,如今奈何?”

    阎行说道:“盟军之步卒在平原中无骑兵为之防备,若有铁骑冲杀之,则其必败。就请大王发末将五万铁骑,末将必定破除这一路盟军攻大散关之兵,解大散关之围。”

    众将闻言,纷纷点头称是。唯有郭嘉摇了摇头,说道:“大王不可轻动,此乃盟军之计,欲害大王,伏惟大王勿信之。”

    刘范说道:“奉孝何意?”

    郭嘉说道:“盟军此次分兵,乃是引诱大王出兵攻之,然后攻大散关之盟军则是在途中险要之关山设伏。大王之救大散关之兵尾随而至,定会被盟军埋伏,损失惨重。不仅救不了大散关之危,也会白白损失我军主力,得不偿失。”

    刘范皱眉道:“这等道理,本王岂不知?但本王只分派文聘一万带甲之兵。袁绍所率攻大散关之军,便是文聘部之二十倍。大散关不若潼关险要,袁绍以二十倍兵力强攻大散关,大散关难保不会沦陷于袁绍之手。若不救之,坐视关破?”

    郭嘉说道:“此必定是曹操所设阳谋。以二十万雄兵强攻大散关,就是要逼迫大王从街亭分兵去解大散关之围。若大王出兵,必定会陷入袁绍部之埋伏。而若大王深知曹操险恶用心,在街亭不动一兵一卒,坐视袁绍攻关,则袁绍就可以顺势而为,强攻大散关。只要大散关一破,武都郡就暴露在盟军之下。若盟军再攻下下辨城,后向北大迂回,就可威胁至凉州大后方之安危。届时,不论大王在街亭如何,败局已定,大势已去。曹操此计,是为阳谋。阳谋,可使人一眼看穿,但却又不能抵抗,只能坐观成败,真乃狠毒。”

    刘范说道:“曹操果真是一代枭雄。如今看来,文聘是为本王成败之关键。只要他能将袁绍挡在国门之外,本王便能取胜。但文聘若是守不住大散关,本王必败。依靠文聘,也只能如此了。文聘有大将之才,但当不会让本王失望。”

    众人皆沉默,谁都知道现在盟军又占据上风,西凉陷入了随时有可能倾覆的危险之中。西凉军刚刚三次大败盟军所取得的优势,又一朝烟消云散。刘范思考片刻,毅然抬起头来,说道:“传令下去给文仲业,命他无论如何要守住大散关,就算他本人战死,也绝不能让袁绍二十万大军攻破大散关!只要他能为本王守住大散关,战后升官加爵,自不必说。但如是他守不住的话,便让他提头来见!”

    刘诞抱拳,说道:“喏!属下这就去传令,务必敦促他守住大散关!”刘诞的锦衣卫,因这场大战关系到西凉三州的安危,也被刘范动员起来,随军出征,负责传送命令。

    郭嘉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