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乎是直接可以配置为几大巨头之一的职位。
如果非要给六部尚书搞个排名的话,吏部尚书绝对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是六部里边职权最重的那个负责考核、任免四品以下官员,其次是掌管财政的户部,然后是礼部,再次是负责军事的兵部,再再次是掌管司法的刑部,最后才能轮到工部尚书。
而武士彠现在就从工部尚书被皇帝升为了吏部尚书,直接迈进了一大步,恩宠不可谓不重,要知道这时候杜如晦才只是兵部尚书而已,按正常历史走向来说,杜淹之后的吏部尚书本该是他的囊中之物的,但却被武士彠给抢了。
原本许多大臣闹腾的想把武士彠给拾掇到地方上去呢,结果皇帝一个大耳刮子抽过来,要给武士彠升官,任命为吏部尚书。
这些个大臣们不干了,乱纷纷的此起彼伏的反对声不绝于耳,这个出班说了,那个紧跟着接茬反对。
李世民端坐龙椅上面无表情冷眼瞧着,只见除了被武元庆坑惨了的大臣反对外,剩余的大臣倒是眼观鼻鼻观心,安安静静的站着,既不赞成也不反对。
这个发现让李世民满意了不少,这说明自己这个任命还是没问题的,起码除了和武家不对付的人之外,其他的没有利益纠葛的人是认同自己这个任命的。
尤其是没反对的人里边有杜如晦,房玄龄等这些铁杆心腹,这让李世民觉得自己对朝堂的掌控还是稳固的,那种萦绕心头的众叛亲离的感觉也在这一刻都淡了许多许多。
“行了,朕意已决,此事无须再议”见反对的人还有要陈述意见的,李世民摆手直接做出了最终决定。
武士彠心中狂喜,面上一副感恩戴德,感激涕零的样朝皇帝拜谢。
那些个想搞武士彠的人则是如丧考妣,面色灰白难看到了极点。
一喜一哀截然不同的画面感,形成了冲突强烈的对比。
“信明兄大才,得陛下如此倚重,拜为吏部尚书,恭喜恭喜啊”散朝后,杜如晦笑呵呵的拱手道喜,信明是武士彠的表字,所以杜如晦的恭喜不用说,就是对武士彠说的。
“哪里哪里,克明老弟说笑了,陛下抬爱,但为兄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为兄才能低微,当个工部尚书已经是感觉力有不逮了,哪有能力当好吏部尚书啊。依我看能担此重任的,非克明老弟莫属啊”武士彠心中得意,但面上却不会表现出来,听了杜如晦的话后,十分谦虚的表示自己能力不够,实在有愧皇帝的重视,完了还奉承了杜如晦一句。
武士彠知道,自己能当上这个吏部尚书除了皇帝一意孤行的想让自己当以外,杜如晦的态度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要是杜如晦也认为杜淹是被自己儿子武元庆气死的,或者说杜如晦有心给杜淹出头,那自己这个吏部尚书之位恐怕很难得到,比较,在皇帝心中杜如晦的分量是很重的,如果杜如晦反对的话,皇帝肯定要考虑他的感受,不会像现在这样一言而决就把自己升为吏部尚书的。
“哈哈,信明兄就不要过谦了,你的才干大家有目共睹的,当吏部尚书绝对是绰绰有余”房玄龄凑过来笑道。
第二百二十八章 剧透()
武士彠突兀的成为了吏部尚书,其他的大臣羡慕的有之,不服的有之,嫉恨的有之,恭喜的有之。
武士彠自己呢则还是宠辱不惊,或者说装出一副宠辱不惊的样子,换个部门按时上下班。
他不想按时上下班也难,谁让他才刚刚履任对吏部的事情还不熟悉呢。
武元庆仅仅在刚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惊愕了一下下,然后等便宜老爹回来后恭喜了一下,就揭过了这事。
他正在忙着准备补救一件事呢,这个事情还是他刚穿越过来不几天的时候搞出的漏洞,几乎都要暴露他穿越者的身份了。
就在半天前,弟弟武元爽跑来和他说,在长安城中遇到了一个和尚,而那个和尚自称发号玄奘,竟然还说要到天竺就求取佛经。
“大哥,这和尚太可恶了,他这明摆着是听了你编的西游记的故事才想到做这件事的,关键他想去取经也就算了,竟然连名字都还取得和你拿故事里的唐僧一模一样的,也太不要脸了,怪不得大哥你那么不喜欢和尚,现在我终于有些明白了”谈到和尚的法号就一肚子气,武元爽恨恨的说道。
“卧槽,你见到个叫玄奘的和尚?”武元庆被惊吓的跳了起来,瞪圆了眼睛问道。
“对啊,他是这么和我说的”武元爽肯定的点头。
卧槽,竟然是尼玛的货真价实的唐僧哎。
真正的玄奘可不像里写的那样,亲爹被杀了,亲娘被坏蛋船夫给霸占了,自己变成了漂流儿随着水流漂到了寺庙下边的河边,然后被和尚收养然后怎么怎么。
实际上,玄奘人家是出身名门的,是东汉名臣陈寔的后代,曾祖父陈钦,曾任后魏上党太守;祖父陈康,以学优出仕北齐,任国子博士,食邑周南,父亲陈惠,身高体壮、美眉朗目,平时潜心学问,博览经书,为时人之所景仰,曾做江陵的县官,后来隋朝衰亡,便隐居乡间、托病不出,当时的有识之士都称赞他的志节。
玄奘是老四,于隋朝仁寿二年出生,幼年跟父亲学《孝经》等儒家典籍,“备通经典”,“爱古尚贤”,养成了良好的品德。父亲去世后,二兄陈素在洛阳净土寺出家,即长捷法师。玄奘十一岁那年,便随长捷入寺受学《法华经》、《维摩经》等。
也就是说玄奘出家是被坑货二哥给影响的,好好的花花世界不去享受,结果却当了和尚。
这要是陈惠泉下有知,肯定会恨不得当初把老二直接射墙上,或者是生下来就直接掐死呢,也省的祸害自家老四去当个只尊佛祖,不尊父母的无父无母方外之辈。
玄奘时年13岁,受大理寺卿郑善果激赏,破格于东都洛阳净土寺出家,出家后,首先在洛阳净土寺跟景法师学《涅槃经》,从严法师学《摄大乘论》,达六年之久。
武德元年,由于战乱,玄奘与兄长捷离开洛阳赴四川,在空、景(慧景,摄论学者)两法师处学习。
玄奘表现出非同一般的佛学天赋,居蜀四五年间,师从多师,研习大小乘经论及南北地论学派、摄论学派各家的学说,学业大进,渐为人钦慕。
按说当和尚嘛,当到这个程度也就可以了,和尚而已,还能有什么追求呢,但玄奘不这么认为,通过众多名师的指授,玄奘对“大小乘经论”,“南北地论”、“摄论学说”等均有了甚深的见地,闻名蜀中。但他并没有满足,武德七年到相州,相州是当时摄论学的中心,玄奘从慧休学《杂心论》,又到,,,,反正到了很多地方,学了很多佛家学说吧。
早在南北朝时,佛教学术界就开始了“一阐提众生有无佛性”的论争。到玄奘时代,北方流行已久的《涅槃经》、《成实经》、《毗昙》学与真谛在南方译传的《摄论》、《俱舍论》,构成当时南北佛学的主流。
但玄奘师通过学习,深感真谛等古德译著不善,致使义理含混,理解不一,注疏也不同,对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分歧很大,难以融合。特别是当时摄论、地论两家关于法相之说各异。
然后做和尚都能做出极大最求的玄奘,萌发了去天竺,也就是印度求弥勒论师之意的野心。
武德九年,适逢天竺僧波颇抵长安,玄奘得闻天竺戒贤于那烂陀寺讲授《瑜加论》总摄三乘之说,于是发愿西行求法,直探原典,重新翻译,以求统一大唐佛学思想的分歧。
瞧瞧人家这志向,和励志当皇帝的人有的一拼,发誓要当佛学界始皇帝,一统佛学界。
不愧是能当一本流传万事的神话蓝图原型的人,当和尚当成这样,除了他也没谁了。
贞观元年,也就是去年玄奘结侣陈表,请允西行求法。但未获李世民批准。
然后就在前几天,玄奘又贼心不死的准备再次陈表请求西行。
这就跟后世出国一样,是要办签证的,只不过这时候出国这种大事,尤其是和尚想出国是需要通关文牒的,而这个东西必须要皇帝同意给才行。
卧槽了个卧槽,西游记的原型人物竟然到了长安,卧槽,这是要打锅露底了啊。
当初武元庆给弟弟妹妹讲西游记的时候,就是抱着哄小孩的心态讲的,所以里边的东西都完全没有改变过,基本就是按照加电视剧来的。
也就是说里边,李世民是出现了的,还是大为赞赏玄奘去取经的,关键还特么认了玄奘当了御弟。
可事实上呢,唐朝建立,经过隋末农民战争的破坏,国家经济几乎处于崩溃的边缘,为了发展经济,缓和社会矛盾,唐初统治者对佛教并不支持,甚至有时排斥佛教。
唐太宗崇尚文治,认为佛法无益于天下。就在今年年初,唐太宗还语谓侍臣,梁武帝父子好事佛教,结果国破家亡,应当引以为鉴。他在朝堂上公开宣称:“朕今所好者,惟在尧、舜之道,周孔之教”。
当然这些都不关键,关键特么去年武元庆讲西游记的时候,玄奘还没找皇帝陈表西行取经呢。
一不小心,武元庆特么剧透了。
第二百二十九章 出来受死()
这事要是皇帝知道了可就麻烦了。到时候皇帝问贤婿啊,你给岳父我说说你是怎么知道未来发生的事情的,还那么快编成了故事,是不是你梦里边遇到神仙才会知道的啊,那神仙能不能让朕也见上一面啊,朕正好有些修仙长生的问题想要请教一二呢。
到时候武元庆该怎么说,再说没有遇到神仙,那在玄奘没有陈表西行的时候他又是怎么知道人家会去西方取经的,这完全说不通嘛,对不对。
可要说真的遇到神仙了,那不更扯淡了,李世民想见见神仙武元庆去哪儿给人家找去。
又或者,皇帝会这样问,你遇到了神仙竟然可以预见到未来发生的事情,那你给朕预测一下朕的大唐江山可以传承几代,是否万事无忧啊。
武元庆怎么说,编都编不出来,按原本的历史走向说你大儿子现在的好太子未来会造你的返,然后现在还在你媳妇肚子里的那个孩子未来会成为皇帝,还是个怕老婆的主,然后我家二丫先成了你的昭仪,然后又勾搭上了你儿子还成为了你儿子的皇后,最后等你儿子死了还抢了你李家的江山自己当了皇帝,成为了唯一的女皇帝,最后虽然你李唐江山夺了回来,让后你不争气的重孙子最后开创了开元盛世,却又差点丢了江山,最后让大唐元气大伤,苟延残喘的传承了两百多年就给灭了啊。
那李世民还不得气的脑淤血给挂了啊。
可要是照实了说自己是穿越来的,现在的灵魂并不是以前的灵魂,而是来自后世的灵魂,不是被当成疯子关起来,就是被当成妖怪给砍了,指定没有什么好下场。
不过幸好的是,玄奘目前应该还没有再次向皇帝陈表,不然的话皇帝早就该召见武元庆问话了。
这样的话就给了武元庆出手补救的机会,不至于事到临头才手忙脚乱的不知道该怎么应付。
就算无法避免让皇帝知道这件事情,但好歹也能提前想个应对的法子,组织组织编纂编纂剧本。
当然后边这个是备选方案,现在主要的是看看能不能组织玄奘去陈表,然后鼓动他直接私自出关西行,也就是后世的偷渡。
武元庆问清楚了弟弟武元爽之前是在哪见到过的玄奘后,就领着人匆匆出了家门。
骑在马上走在路上,武元庆心里暗自咒骂,狗日的和尚,真特么的闲的慌,想出门走走你就直接走走嘛,干吗非得要皇帝说说呢。
历史上不是记载你特么的就在去年向皇帝陈表过一次被拒绝后就死了这个心了吗,今年你西行的时候直接就是走的偷渡这条路啊。没听说你在今年还再次和皇帝说的啊。
难道是因为老子这个穿越来的蝴蝶的翅膀煽动的原因,让你这个违法乱纪玩偷渡一走就是几十年的货在这个时空中变成了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好和尚?
尼玛,转变的有点太大了,现在这好和尚的形象和你历史上的驴友冒险家的画风完全不对嘛。
武元庆一边满腹怨念的碎碎念,一边快马加鞭的赶往玄奘借宿的位于长安城晋昌坊的无漏寺,说是借宿,其实这个无漏寺已经荒废多年了,都没人了,玄奘的到来都是给这个寺院添了一份生气。
至于为什么玄奘要住在这么残破荒废的寺庙,是因为他心底里打定了主意如果这次陈表要是再被拒绝的话,就直接“冒越宪章,私往天竺“。
而如果住在其他有人的知名的寺院,那不说到时候跑不跑的掉,单说要是皇帝知道了自己私自去往天竺,一怒之下牵连到自己挂单的寺院以及里边的众多和尚,那自己罪过可就大了去了。
所以,基于以上的原因,玄奘选择了落脚借宿在这个荒废的无漏寺里来。
玄奘可能是无意中选择的这里,但他不知道其实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这个寺庙以后会和他有着极大的缘分。
无漏寺别看现在很破旧荒废,说起来也没什么名字,可事实上在历史上很多年以后,当玄奘从天竺取经回来的三年后,也就是唐贞观二十二年,太子李治为追念其生母文德皇后(即长孙皇后)祈求冥福,报答慈母恩德,下令建寺,故取名慈恩寺,又叫大慈恩寺。
大慈恩寺建成后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整个工程,“穷班孪巧艺,尽衡霍良木”,“文石、梓桂、橡樟、并榈充其材,珠玉、丹青、赭垩、金翠备其饰”,“重楼复殿,云阁洞房”,总共有十余院1897间,“床褥器物,备皆盈满”。
贞观二十二年十月戊申,太子李治下令说:大慈恩寺工程“渐向毕功,轮奂将成”,但僧徒尚缺,奉皇帝敕旨,度僧300人,别请50名大德“同奉神居,降临行道”;同时正式赐新寺寺名为“大慈恩寺”,并增建“翻经院”。很快,翻经院宣告落成,“虹梁藻井,丹青云气,琼础铜沓,金环华铺,并加殊丽。”随后,太子李治复令玄奘法师自弘福寺移就大慈恩寺翻经院继续従事佛典翻译,充上座,纲维寺任。
十二月戊辰,太宗皇帝为玄奘举行了盛大隆重的入寺升座仪式,《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七对此做了详细的记载描述。
玄奘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了汉传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的唯识宗,成为唯识宗祖庭。大慈恩寺内的大雁塔又是玄奘亲自督造,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国内外佛教界的重视。
当然现在的玄奘可不知道这残破的无漏寺会和自己有如此大的渊源,更加不会想到以后在这个残破寺院遗址上新建的寺庙会是由自己担任首任主持的。
不过嘛,玄奘知不知道其实都不重要了,谁让武元庆穿越来了,有他不时敲打挤兑,引导,李承乾基本是不可能变坏,没可能造反了,他不造反又哪来的李治当太子当皇帝,没有这些的发生,这大慈恩寺会不会有还不一定呢。
”秃驴,快出来受死吧“一个人从马上跳下然后一脚踹在了本就摇摇欲坠只剩半扇的破烂寺门上。
第二百三十章 撺掇()
里边一间破屋子里,玄奘正抓耳挠腮的组织着词汇语言,想着该陈述自己的理由好来说服皇帝同意自己西行到天竺取经呢,就在落笔刚刚写了几个字的时候,就听到外边一声大喝传来,有人骂自己秃驴,还让出去受死,接着就听到残破大门倒在地上的声音。
玄奘一惊,难道朝廷已经未卜先知提前知道了自己准备西行取经的打算,现在迫不及待的来抓自己了不成。
可是不应该呀,不说朝廷不可能会未卜先知,单说自己现在还正在老老实实写表请求皇帝呢没做什么犯法的事情啊,而皇帝不同意自己再私自出关,那更只是自己心中的计划,都没和任何人说起过这事。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玄奘一头雾水,可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可不管怎么说外边人都踹门了,不出去是不行了,玄奘叹口气放下笔推开房门走了出去。
玄奘住的这个屋子就在第一进院子,一出门就能直接看到大门口。
这边武元庆喊的慢了一步,武元爽就快手快脚的踹烂大门冲了进去,然后就看到一个脑袋锃光瓦亮的秃头和尚走了出来,正是自己之前遇到过的自称玄奘的和尚。
武元爽一直以为自家老大是看不过有人敢借用自己故事里唐僧的名字来这找茬的,所以看到玄奘二话不说上去照着他那反光的脑袋就是一巴掌。
尼玛,玄奘还正在愣神呢,不知道这个之前和自己有过对话的人为什么现在气势汹汹的找上门来。
直接就被武元爽一巴掌呼的一个趔趄,要不是双手挥舞着扶住了墙壁,直接就能一头栽倒在地了。
“阿弥陀佛,施主为何对贫僧动手,可是贫僧哪里得罪了施主吗”玄奘晃了晃脑袋,揉了揉冒着金星的眼睛,宣了个佛号几分苦笑,几分诧异的发问。
“谁让你叫玄奘的,不知道这个名字是我大哥西游记里的金蝉子后来的旃檀功德佛的法号吗?你是不是看我大哥讲的西游记大家都喜欢听,所以才故意改的名字,好在长安城打响你的名号啊“武元爽虎着脸喝道。
西游记玄奘是听过的,自从去年开始这个关于一个和尚,三个徒弟一匹马的故事就开始在长安城中流传开来,先是从晋阳偶有只言片语的桥段传到长安来,后来等太子,和襄城长乐两位公主回到长安后,完整的故事就开始由这三位皇子皇女所属宫中的宫女内侍们给传到了外边。
故事里边,叫玄奘的和尚要到贞观十三年才会去西天取经,可现在却才只是贞观二年而已,也不知道编这个故事的人怎么想的,竟然不写现在写将来,可你写就写吧,为什么要写和和尚我一样的法号呢。
玄奘郁闷的要死,好好的挨了一巴掌,原来就因为自己的法号叫玄奘,可这怪我咯,法号是出家时候的师傅给取的,又不是我自己取的:“阿弥陀佛,施主错怪贫僧了,贫僧的法号玄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