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啊。。。。。。哈哈哈。。。。。“
“哈哈哈,没错,我们领的旨意是攻打吐蕃,哈哈哈。。。“
牛进达和执失思力对视一眼,然后朗声大笑。
至于高表仁,用手指点着武元庆,好笑的摇头。
是啊,抗哪门子旨!
第四百七十七章 重要的地方()
“我一会就给侯君集和刘兰去信,商议出兵事宜。这次一定要给松赞小儿来个狠的。“没了抗旨的担心,程咬金眼睛放着狠光说道。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不知道天高地厚,干他往死了干他。“武元庆大声附和了一句,然后建议到:“那什么,程叔叔,现在时间紧迫虽然咱们还没有收到停战的命令,但谁知道命令什么时候就会送过来呢,我看还是不要和侯将军和刘将军商议了,直接开打就行,咱们只需要给他们去信说要出兵,请他们配合就好。“
武元庆不想节外生枝,就如同他说的时间紧迫,去信和侯君集,刘兰商议非常耽误时间,要是两人有疑问免不了还要解释一二,搞不好没得商量妥当停战的命令就送到了,那时候再想开战可真就是抗旨了。
“嗯,元庆说的没错,。直接开干吧。“牛进达点头赞同。
“那好,咱们直接出兵,他们要配合就配合,不配合也无所谓,凭咱们两路两万将士,狠狠教训吐蕃小儿一顿也完全不成问题。“程咬金想了下也点头道。
虽然侯君集是几路兵马的总统帅,程咬金,牛进达这两个总共都要听侯君集的指挥,可是之前一直都在和吐蕃开战,只是最近新占领的地方吐蕃残余抵抗势力已经不多,该清除的都清楚的差不多了,所以才显得几位总管清闲了很多。
但实际上现在依然是战时,四路兵马都还在零星的战斗,所以就算是程咬金,牛进达领着两路兵马大规模出击,侯君集这个统帅也说不出什么来,谁让不管是朝廷,还是侯君集都没有下过什么停战或者限制战斗规模的命令。
所以,不和侯君集商量也一点问题都没有。
“老牛,你军中配备的炸弹还有多少?“程咬金又问道。
“还剩不少,之前松州之战的时候袭击吐蕃大营消耗的大了点,之后一路追击,基本就没用过,现在差不多每人还有两个吧。“对于手下的装备情况,牛进达张嘴就来,没办法别的情况不一定清楚,但炸弹的数量每战过后都需要重新统计的。而且炸弹的消耗都是前军用的,后军更多时候更像是辎重兵,是帮前军携带保管炸弹的。
牛进达手下原本万人,袭击吐蕃大营战损近一千人,取得的战果是二十万人的吐蕃大营崩溃,以及歼敌一万多人,俘获两万多人。之后又是一路追杀溃军,又陆续损失了近千人,但被追击的吐蕃人更惨,因为是追击要的是时效,速度,所以牛进达追击时候基本没有接受投降,跑不跑都是剁了,所以一路追下来杀敌三万人,只带回来几百个俘虏,还是回程途中撞上的散兵游勇。
牛进达战果是辉煌的,战损却是很小的,战斗力基本没减多少,八千多的手下,每人还有两个炸弹,那就是一万六千个,足够再来一场大战了。
“好,炸弹够了,那咱们就打个硬茬子。“程咬金哈哈大笑着说道。
“硬茬?“武元庆一脸疑惑,因为听这用词儿,好像之前打过但是没打下来的样子,可是他没听说过啊。
“对,硬茬。“程咬金拿出简陋的不要不要的地图,指了一个地方让武元庆看,并且解释道:“就是这个,工布江达,我们这一路之前打到了这里,但这里不同其他被打下来的地方,应该是属于吐蕃固有的地盘,有一个大贵族统治着这里,不但兵多,而且当地人抵抗也很坚决。“
一旁的执失思力接着说道:“虽然那一战敌人被干掉了两千多人,但我们也损失了六百多人,战损有些大,加上你派人送信说粮草不济,我们也就顺势退了下来,不然再打下去就算我们能拿下那里,损失也会很大,得不偿失。“
听程咬金和执失思力两个互相补充着说完,武元庆才知道原来唐军进攻上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感情还有这么一档子事儿啊。别说他这个主管后勤的了,就牛进达都没听说过这事儿,因为程咬金,执失思力觉得丢人给手下下了封口令,不准提这事,要不是现在要再打一仗,选攻击目标,程咬金还不会说这事儿呢。
工布江达?武元庆嘴里念叨着这四个字,脑中想着有关这个地方的资料,之前或许对吐蕃的情况还不太清楚,但开战后,武元庆可是让人好好搜集过吐蕃各势力的资料的。
里边重点就提到过工布江达这个地方,因为这里是吐蕃固有实力最强的五个地方。
松赞干布前两年一统高原后,就把自己的统治区域进行了划分,一共分为五个茹,可以把茹理解为是大唐的道,也就相当于总高的行政区域划分。
工布江达就属于这五个茹中的一个,要茹的统治范围,并且是要茹的治所,而且工布江达的世袭领主还不是一般的贵族,而是有着赞普王室血统的娘布王后裔。
简单的说,工布江达的统治者是属于吐蕃王族的,和松赞干布是近亲,这也就怪不得会有那么多吐蕃兵驻扎了,这算是皇亲国戚,还是有封地有私兵的实权皇亲。
甚至于吐蕃没有一统高原之前,这里的人就和吐蕃算是一家人,只不过是早前分家了而已,所以这里的人自然也就是吐蕃王室的坚定拥护者。
程咬金打了一仗就退了还是很明智的,不然不说打下这里损失会有多少,单说打下来后的治理就是个麻烦事。
可是现在要给吐蕃来个狠的嘛,那打这里可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了,因为越是吐蕃的死忠,越是和松赞干布关系深厚的地方,打下来才越能让松赞干布心痛。
“好,就打这里。有了炸弹不信这里还那么难啃。“牛进达恶狠狠的说。
攻击目标已经定下,程咬金,执失思力,牛进达三人都出去安排布置,高表仁也出去帮忙调配粮草,独留下武元庆看着地图沉思,他的眼睛放到了另一个地点。
第四百七十八章 没完()
程咬金牛进达这两路总管带齐兵马出了康延川,而与此同时送信给另外两路总管侯君集和刘兰的信使也离开了康延川。
两日后,在西路一个叫比如的小城驻扎的侯君集和在东路波密驻扎的刘兰几乎是同一时间收到了信件。
得知程咬金,牛进达全军出击已经够让侯,刘两位总管吃惊的了,程咬金还在信里请他们二人出兵一起出兵,两人差点被震惊死。
什么个情况,怎么就突然如此大规模的发兵攻打一个地方呢,不是说天冷了不易出兵吗?而且要打仗,区区一个工布江达,你们两路人马还打不下来吗,怎么还要我们一起出兵呢?
再说吐蕃使节到长安求和去了,是战是和朝廷还没下旨,我们不应该是等有了消息再有下一部动作吗?
搞不懂,完全搞不懂如此大规模出兵是搞什么鬼,但是不懂归不懂,既然程咬金已经出兵了,并且还要求协助配合,侯君集,刘兰两人肯定是不能坐视不理的。
只能留下一部分人马驻守,然后带着剩下的一部分赶往工布江达。
至于说大唐几万人马兵发工布江达,紧挨着的暹罗城里松赞干布会不会被吓死,嗯,谁管他呢。
先走两天的程咬金,牛进达这一路中军是最先到达目的地和工布江达的吐蕃守军交战的。
没打过不知道,真开战了牛进达才知道为什么程咬金,执失思力这样的悍将都说这里是硬茬了。
尼玛,是真硬啊。就算有炸弹的帮助,轰隆轰隆残肢断臂满天飞,吐蕃守军都硬扛着死活不退。
当然吐蕃守军不恐惧于炸弹,也有里边相当一部分士兵是跟着松赞干布攻打过松州,在牛进达袭营时候受过炸弹洗礼有挨炸经验的缘故。
或许第一次受到炸弹攻击,吐蕃士兵们会恐惧于未知,恐惧于是神灵天罚,但在一路逃亡感受过几次后,炸着炸着就习惯了。
只要知道不是触怒了上天引来的天罚,而是大唐的一种武器,这些吐蕃兵内心的恐惧就不会那么强烈,就不会被震天的爆炸巨响吓得崩溃掉。
而且这里的统治者抵抗的决心也相当坚决,在双方交战的时候,这一代的娘布王就率领着五千人马在后边压阵。
娘布王如此悍勇也是松赞干布会把暹罗城北面门户工布江达分封给娘布王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个重要原因自然是因为这里本身就是娘布王后裔固有的领地,但更重要的是在吐蕃旧贵族纷纷叛乱,毒杀了松赞干布亲爹朗日论赞,达波、工布、娘波等地区都被叛乱者所据,吐蕃西部的羊同、敌国苏毗也与旧贵族内外呼应,吐蕃赞普一系风雨飘摇的时候,娘布王一系自始至终都是站在还是个小屁孩就登上赞普位的松赞干布一边的。
都说患难见真情,娘布王一系可以说让松赞干布在那段艰难岁月感受到了为数不多的温情和忠诚。
不光如此,在松赞干布消灭许多旧贵族,消灭在宫廷内部的敌对势力让局势稳定下来的时候,来自羊同的进攻全靠娘氏的全力抵抗才扛下来的,要没有娘布王一系的支持,松赞干布别说成就高原上的一统了,能不能赢得和旧贵族之间的胜利都不一定。
这一次唐军来袭,娘布王再一次拿出了当初抵抗羊同时候的勇气,决心以及实力来,誓要让唐军在工布江达折戟。
自家的首领都不害怕,更是给了吐蕃士兵无限的勇气,抵抗的要多坚决就多坚决。
然而实力的差距不是光有勇气和决心就可以弥补的。
从士气上来说,吐蕃这几年大大小小部落消灭了很多,一统高原,士气是很足的,但他们之前二十万大军却惨败了,士气肯定不能和全盛时期比拟。
而大唐这边呢,士气只会更盛,因为不管是东突厥,还是薛延陀,还是吐谷浑都不是那些被吐蕃灭掉的部落可以比的,这么几个大势力都被大唐灭的灭,打败的打败,大唐将士的士气已经无敌了。
再一个兵器装备,穿着皮甲铁刀的吐蕃士兵如何能和装备精良,穿着钢铁盔甲,手拿精钢兵器的大唐士兵比,那完全是被碾压的。不客气的说如果硬怼的话,大唐士兵手里的兵器几次就能把吐蕃士兵的兵器砍得全是豁口,如果有臂力过人的搞不好能直接砍断。
还有,这次来的可不是只有程咬金的一万多手下,还有牛进达的手下呢,兵力多了近一倍,又是势在必得的进攻,哪里是工布江达这里的几万兵马可以抵挡的。
硬顶了一个时辰不到,损失了几千号人吐蕃兵扛不住了,开始后退,但因为有娘布王的压阵,所以没有形成溃败。
吐蕃军队后退,程咬金手下的步兵稳扎稳打的往前推进,牛进达手下的骑兵则在两侧骚扰攻击。
就在此时,从东边杀过来一队人马冲向了吐蕃兵,原来是刘兰带着手下赶到了。
作为互为犄角的三支队伍,中路的程咬金和牛进达驻扎的康延川是相对靠后的,而刘兰和侯君集的东西两路却是靠前的,所以虽然中路虽然先出发,先赶到工布江达,先开战,可东西两路却也不慢,西路刘兰率先赶到了战场,直接冲击吐蕃军的左侧,随后没多久侯君集带着人马杀到开始猛攻右侧。
牛进达的骑兵直接放开两侧,绕到吐蕃军后边攻击他们的后方。
而压阵的娘布王和手下五千兵马也早已加入了战场。
五千有生力量的加入并没有让吐蕃军抵抗的更久,因为大唐新增的有生力量比他们更多。
两万多人的唐军一出现,直接将本就扛不住的吐蕃军冲垮了,溃败再一次出现,这次不是因为炸弹,而是因为唐军更强的战力。
这一战,让吐蕃有数的大势力,娘布王一系人马全军覆没,近六万人的军队,除了娘布王被几百手下保护着逃走外,其余全部折损在了工布江达的旷野上,尸体铺了十几里。
然而,战损五千多人的唐军并没有就此罢手,被武元庆拉着密谈过的牛进达带着骑兵转向西南冲杀了过去。
第四百七十九章 懵逼了的君臣()
“陛下,陛下,前方传来捷报。“
八百里加急从长安西门冲入,片刻之后就已经送到了皇宫,然后有宫人一路高呼着送到了太极殿。
太极殿里正在召开大朝会商讨和亲公主的人选,一部分人在冷眼旁观,中立的默然不语,剩下的就是支持和亲的那一帮人。
整个朝堂就这帮人蹦跳的欢,不过此时却是分为了两派,一派建议和亲公主从帝女里选,就是要李世民嫁亲生闺女,另一派比较会揣摩圣意,提议从宗室女里选一个出来赐公主尊号和亲吐蕃。
“温彦博你个老匹夫,竟然想推老子女儿入火坑,老子和你势不两立。“李孝恭微眯着眼,露出一线的眼中闪着寒光,微不可闻的恨声到。
站在李孝恭身旁的任城王李道宗听到后,嘴唇微张,同样低声说道:“弟也有此意,堂兄整治他的时候别忘了叫上我。“
李孝恭身子没动,头又往下低了一点,这就表示同意了。
这两个李唐皇族里最有权势的藩王却也只能暗自勾连,明面上什么话都没法说。因为温彦博提议的嫁宗室女到吐蕃,里边入选的就有他二人的女儿。
他们无论反对也好赞同也好,都讨不到好处,赞同别人会明着不说暗地里肯定会骂他们卖女求荣,如果反对很可能就会触怒皇帝,因为明摆着皇帝是对这个提议很动心的,他们要是反对,那不就是说他们舍不得自己的女儿嫁到吐蕃,要让皇帝嫁自己女儿去吗?
理当然是这个理,没有拿别人女儿替代自己女儿挑火坑的,可谁让李世民是皇帝而他们只是藩王呢。
皇帝做什么决定他们都只有遵从的份,他们拿皇帝没有办法,也只能把矛头对准提建议的罪魁祸首温彦博了。
可就在温彦博代表的选宗室女去和亲这一派系占到上风,李世民准备做出决定的时候,内侍却气喘吁吁的举着捷报冲了进来。
对于内侍的乱入,不管是大臣还是李世民都不觉得奇怪,因为只要是捷报传来,不管什么时候都要第一时间送递给皇帝。
只是对于捷报的出现,不管是李世民还是大臣们都是一脸的懵逼状。
捷报?
哪儿来的捷报?
没听说哪里又打仗了啊?
“念。“李世民摆手。
“兵部尚书当弥道行营大总管侯君集,左领军大将军白兰道行军总管程咬金,副总管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为,左武卫将军阔水道行军总管牛进达,监军武功侯武元庆,右领军将军洮河道行军总管刘兰联名报捷,日前于工布江达歼灭俘虏吐蕃士兵共六万余人,其后吐蕃前都城跋布川也落入我军手中。。。。。。。“
随着宣读捷报的内侍抑扬顿挫的念出捷报内容,大殿当中鸦雀无声,都被震懵了。
什么情况,不是和吐蕃谈和了吗,都开始商议嫁哪个贵女去了,怎么突然前线又和吐蕃开战了啊?搞什么啊搞?
“陛下,臣弹劾侯君集,牛进达,程咬金,刘兰等人抗旨不遵,攻打吐蕃,影响和亲大计。“
“臣附议。“
。。。。。。。。。。。。。
哗啦啦,这下赞同和亲的些大臣也不分嫁公主还是嫁宗室女的派系了,齐刷刷站出来要弹劾侯君集他们几位总管。
李世民听得也是脸色一阵青一阵紫的,手握拳捏的指骨都发白了,眼中露着凶光。
不用说,皇帝震怒了。抗旨不遵,还是军前抗旨不遵,这玩意可是大忌,不管皇帝再怎么相信领兵的人,也不可能淡然处之。
之前默不作声的官员也有不少站出来弹劾,李世民冷着脸准备爆发。
这时候内侍收起捷报又说话了:“陛下,这里还有门下省宣旨录事以及几位总管和武功侯呈上的折子。“
大喘气的内侍,把皇帝和大臣们玩了个半死,如果只有之前的捷报,那皇帝肯定二话不说就要派人去到军前把几位抗旨的总管给拿下了,但现在既然都有折子送上,那肯定要看看折子里都说什么再做决定。
折子是给皇帝的看的,但这时候当着大殿中这么多大臣,李世民也懒得看了,反正大家都在等着听前方几位总管是如何自辩的,那干脆就念出来让大家都听听好了。
内侍先念的是前去宣旨官员送回的折子,折子里内容很简单,就是说陛下啊,臣奉命到军前宣旨,无奈四位总管大军开拔,没能赶上,等臣追上的时候几位总管已经占领了吐蕃四茹之一的工布江达,同时还把吐蕃的前都城跋布川,然后吐蕃现在正在反攻,谈和罢战休兵的旨意根本没法传达啊,而且同行的吐蕃使节回到吐蕃军营后也再没消息。
折子念完,吵吵着要弹劾侯君集他们的官员也都闭了嘴,还弹劾个球球啊,人家出兵的时候圣旨都没有送到呢,什么时候出兵,攻打哪里,人家总管有权利自己决定,合情合理,弹劾没理由了。
“陛下,臣弹劾侯君集等人妄动刀兵,影响和亲大计。“
“陛下,臣弹劾侯君集等人故意激化大唐和吐蕃的关系,以图达到长期领兵的目的。“
。。。。。。。。。。。。。。。。。。
温彦博等人都已经识趣的偃旗息鼓了,可总有些不识趣,想玩政治投机的官员要强冒头,这不嘛,御史台的几个新晋小御史就蹦跶出来想露露脸,给自己的履历添点东西。
起码在大家都有不吭声的时候他们还敢弹劾,总能给别人一种不畏强权的感觉,没准就能入了上官,甚至皇帝的眼,然后就平步青云也说不定啊。
然而,皇帝只是冷冷看了他们几眼,就把视线再次看向了内侍,等着内侍念侯君集等人的折子。
其他的大臣看着几个想投机的人尴尬的退回朝列,纷纷露出冷笑对他们嗤之以鼻。
侯君集等人的折子内容基本是大同小异的一个意,唯独武元庆的折子里写的和他们大不相同。让皇帝听的黑了脸,大臣们听了有心中暗自喝彩的,有暴跳骂娘的。
第四百八十章 亲手放弃()
时间回溯到二十天前,就在唐军和娘布王陈兵工布江达的旷野上疯狂对砍对攻的时候,大唐皇帝派的宣旨官员才姗姗到了松州,别说工布江达,就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