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滚,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敢占你嫂子的便宜,当心我告诉子瑜。”王伦没好气的骂道。
“不用告,我已经听见了”两人正闹呢,就听见王子瑜的声音幽幽的从马车里传来,然后帘子也随之拉开,露出了王子瑜的俏脸,在她身边的是一个抱着孩子淡然而笑的绝美少妇。
卧槽
武元庆傻眼了,自家媳妇什么时候出来的这是。
“呵呵,呵呵”
武元庆尴尬的摸着鼻子讪笑:“玩笑,玩笑而已。“
然后在王子瑜的白眼中整了整衣冠,拱手对少妇施礼:“妹夫武元庆见过嫂子,没能及时迎接,失礼之处望嫂子见谅。”
“元庆不必多礼”少妇轻笑一声回礼说道:“你大哥想要给你们一个惊喜,所以才没有通知你们的,你不要怪我们来的唐突才是。”
“嫂子说笑了,我们早就盼着你们来了,怎么会怪呢”武元庆笑呵呵的说。
“哎呀,行了行了,客套来客套去的麻烦死了。我们还没吃饭呢,你赶紧让人给弄点吃的来。”王伦没好气的推了武元庆一把。
武元庆下意识就想一脚踹回去,脚都抬起来了才想起王伦人家老婆看着呢,只能恨恨的瞪了王伦一眼,给了他一个你给我等着的眼神。
第三百零七章 喜当爹?()
之前王伦家媳妇派丫鬟到武家通知武元庆的时候,襄城和王子瑜都在。武元庆先行一步帮王伦撑场子,王子瑜随后跟了出去。
襄城则去找杨氏告知王家来人的消息,所以等武元庆两口子接上王伦一家三口回到家里的时候,杨氏领着襄城,武元爽,大丫二丫他们已经在院中等着了。
按理说,王伦他们是小辈,杨氏是无需出来迎接的,不过杨氏觉得这亲家两年多才来这么一次,还是出来迎接一下的好,也显得自家重视不是,否则显得王子瑜在自家没地位一样。
见杨氏亲自在院中迎接,王伦诚惶诚恐的急忙领着媳妇,媳妇抱着孩子恭恭敬敬的给杨氏行礼问好。
“好好好”
杨氏笑容满面的将他们扶起,然后一脸慈祥的看着卢氏怀中抱着的孩子:“这孩子真可爱,长得也好看。”
襄城在旁边接话到:“是啊母亲,这才五个月大吧,小家伙就长这么大了。”
听都夸自己宝贝儿子呢,卢氏笑开了花,嘴上说道:“是啊,才五个半月,不过这小家伙胃口倒是很好,每天吃了睡睡了吃的,这个子是噌噌的在长。”
“真好,你看你们成亲才不到一年,孩子都已经五个月大了,哪儿像我们家,这都成亲两年多了还一点动静都没有,真是愁死了。”杨氏先是羡慕,说到后边用眼扫了一下武元庆,王子瑜和襄城三个,满满的惆怅失望。
刚听到杨氏说王伦成亲不到一年,孩子就五个月大了,武元庆还嘀嘀咕咕挤兑问王伦是不是喜当爹了呢,结果转眼间杨氏就把炮口对准了武元庆,让武元庆脸上贱兮兮的笑容瞬间冻结。
见到哥哥嫂子外甥正高兴的王子瑜也是一脸羞红的低下了头,而正凑在卢氏身边逗小宝宝的襄城更是一脸苦涩外带羞红。
结婚两年多肚子没动静,别说武家家里人着急了,就连宫里皇帝,皇后妃子们都时不时会问起,尤其是襄城,每次进宫的时候都会被拉住问问究竟是怎么回事,是她的问题还是武元庆的问题,不过人们心里普遍认为是武元庆的问题,因为王子瑜的肚子也没动静。
为此,李世民还专门把武元庆叫到宫里质问过,当武元庆坚决肯定的说自己没问题后,李世民又问是不是他对男女之事不懂啊,要不要宫里派有经验的宫女去指导一番,当然武元庆立刻马上就摇头拒绝了,面对李世民那怀疑不相信的眼神,武元庆逼得没办法,凑到岳父大人耳边嘀嘀咕咕讲了许多不可描述的动作后才得以被放出宫去。
王子瑜这边也是一样,她去叔父王珪家里走动串门的时候也会被叔父,婶婶们问起这个事。
就连她们的弟弟妹妹大一点的都会偷偷问这个问题。
最近一年在长安城里都开始流传起武元庆不能生孩子的八卦消息了。
三方家里边都着急,就武元庆是一点不着急,王子瑜和襄城是又羞又气,可是很多事情她们却又没法和别人解释。
难道王子瑜能和杨氏,或者婶婶们说她和自家夫君每次啪啪啪后,夫君都弄在外边或者脸上嘴里吗?这尼玛绝对不能对不对,太羞耻了。
而襄城就更不用说了,结婚两年多了,武元庆除了和她亲亲,摸摸大,顶多口爆以外就没有进一步的动作了,至今仍是处子之身,想怀孕生孩子,能怀上才叫见了鬼了呢。
虽然到了大唐四年,武元庆已经禽兽到可以对襄城这种未成年少女伸出了罪恶之手,但是对于生孩子这事他还是一直坚持晚婚晚育的基本思想的。
首先他觉得虽然穿越前他就不小了,来了大唐四年心里年龄已经三十了,对孩子的到来都是没什么抵触,可是对于王子瑜来说,她的年纪也才刚二十,放在后世来说这尼玛还在上学,自己就还是个孩子呢,所以武元庆想让她多自在两年,晚两年再过上每天围着孩子转的生活,襄城也是如此。
再一个就是觉得古代这医疗环境,尤其是妇产科太不发达,生孩子等于要命,年纪越小生产越难,一尸两命的概率越大,当然年纪太大也是如此,不过等到了二十三四五的时候,身体发育好了再要孩子安全系数就高很多了。
武元庆是这么考虑的,也和两个媳妇解释过,不过这些话不好喝比人说,而且说了也白说,没人听的,所以就只能这么任误会继续下去了。
就是每次武士彠,杨氏他们说起这事那失望无奈的眼神,让他们实在有些受不了。
至于说王伦这边结婚不到一年,准确的说是十个月的时间,孩子却已经五个多月的事情嘛,那肯定不是喜当爹这么狗血,王家也不可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嫡子身上。
当初王老夫人想让自己夫家和娘家再一次联姻,原想的是让自己娘家人娶夫家闺女的,让孙女王子瑜和娘家的卢勇喜结连理的,卢勇还到晋阳和王子瑜相过亲,只是被武元庆搅和了,后来王子瑜更是武元庆给勾搭走了,还非他不嫁。
没办法,说这联姻就算了吧,可后来卢家派人跟王老夫人说这联姻还是要的,可以进一步加深卢王两家的关系,既然子瑜不愿嫁,那咱换个方式,我们家把姑娘嫁过去,让你孙子王伦娶就行,反正都是一样的联姻。
王老夫人一听,心中叫好,这主意不错,可以尝试一下。
于是卢家就从长房里边选了嫡女卢静月,也就是现在的卢氏。然后以探望姑祖母的名义让她和几个兄弟姐妹一起去了晋阳。
同行的还有两个和卢静月年岁差不多的姐妹,长得也都好看,就是比起知书达理文文静静的卢静月来说活泼了点。
然后也不知道是缘分使然还是怎么,王伦一眼就相中了和他性子完全不在一个频道的卢静月,而不是另外两个活泼喜欢热闹的。
再然后,王伦就变着法的献殷勤,送惊喜,玩浪漫。都是从武元庆那听来的一知半解的东西,武元庆都是只有理论没有实践呢,更别说他了,可就是这些经常搞砸的惊喜,浪漫,偏偏就让他打动了卢静月,让原本知道不少他劣迹对他感官很不好的卢静月就那么瞎了眼的看上了他。
王八看绿豆看对了眼的两人打破了礼教的束缚,偷吃了禁果浪在了一起。
再再然后,自然就闹出了人命,珠胎暗结。两人都是二货青年,对生理卫生没有一点常识,等发现的时候都已经显怀了。
不管卢王两家如何暴怒,事实已经铸成,总不能让卢静月把孩子打了不是,那还不如直接把她剁了呢。
最后只能让他们赶紧完婚,于是在武元庆押送粮草出征突厥的时候,王伦和卢静月玩了一把新潮的奉子成婚。
第三百零八章 为什么不打死()
寒暄过后,杨氏回自己院子去了,武元庆则领着王伦他们回到了自己的院子。
因为武元庆的吃饭习惯,武家的厨房时刻准备着各种的吃食,所以很快一大桌菜肴就端了上来。
让人安排王伦带来的侍卫和丫鬟仆妇去别的院子就餐后,武元庆拉着弟弟武元庆陪着王伦夫妇吃饭聊天,王子瑜,襄城和大丫二丫则是在一边围着王伦的宝贝儿子逗弄,新奇的不得了。
因为杨氏也怀孕几个月了,大丫二丫还嘀嘀咕咕的说小孩子怎么怎么好玩,等弟弟或者妹妹出生后,她们要帮着母亲照看。
吃了几口菜后,武元庆端起酒杯倒了一杯茶水,茶是他让人从秦岭里采摘的野山茶,回来经过很多次的炒制弄出来的冲泡的炒茶,而不是现在大唐流行的放上葱姜蒜盐油的五味杂陈的煎茶。
当然这茶不茶的不重要,武元庆这只是以茶代酒向王伦和卢氏表达一下没能去参加他们婚礼的歉意,武元庆把茶水一饮而尽,然后让弟弟武元爽代自己自罚一杯,武元爽的作用在这里就体现出来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王伦已经喝得有些醉了,迷瞪着眼看着武元庆,滋溜抿了一口高度白后,用力的放下酒盅拍着桌子大声的说道:“武元庆你变了,变得不像以前的你了。”
这话说的武元庆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什么变了,不像以前的我了:“什么意思啊,我怎么没听懂呢,怎么了我就变了?”武元庆问。
“你要没变的话,为什么那么轻易的放过那些倭国人。照以前你的性子哪会和他们说那么多早就直接动手了。”王伦瞪眼说道。
“擦,我有你说的那么粗暴吗?”武元庆没好气的笑问。
“你说呢,你忘了当初我们是怎么认识的了”王伦说着端起酒盅又是滋溜一口。
武元庆哈哈一笑没说话。
“怎么认识的?”卢氏好奇的问。
这么丢人的事情要给王伦清醒的时候是肯定不会说的,但喝多了酒脑子有些迷糊了,也不怕破坏在媳妇心中的形象,气冲冲的就讲了出来:“当初我在大街上看到一个乞丐卖东西,就想买下来,可这小子看见了跳出了就把我打了一顿,然后把那些东西抢走了,你知道吗,咱家院子里当宝贝一样种的土豆,玉米那些东西都是那时候被这小子从夫君我手里抢走的。要不是被他抢了,没准就是夫君我被皇帝封为开国侯,你就是侯爷夫人了。”
王伦这家伙虽然喝多了,但是脑子还是有一点清醒的,还知道把事情的起因给改了改,只是经过他们这么一改,正反派就调了个个儿,他从大反派成了受害者了,武元庆倒是成了抢夺宝贝的大坏蛋了。
关键这话三分真七分假的还很容易迷惑人,没看卢氏已经用鄙夷不善的眼神盯着武元庆了吗?
估计这时候已经咒骂武元庆不是东西,抢了自家老公的前程了。
武元庆心里真是日了狗了,这家伙喝多了都不忘洗白他自己然后往自己的身上泼脏水,还真是一如既往的不可爱。
真是气死宝宝了。
武元庆气的想拿酒泼王伦一脸,但是毕竟是大舅哥,尤其是人家老婆当面,实在不好动手。解释吧,又不太好解释,毕竟自己是当事人,而王伦又是反派,人家老婆肯定相信自己夫君而不会相信自己的。
不过好在当时现场的当事人还有好几个呢,而且都在这屋里坐着呢,王子瑜不好说自家大哥是非,但是大丫二丫却是可以为自己大哥出头说话的。
这不,听到王伦污蔑大哥,二丫就不干了,气鼓鼓的嘟着小嘴说道:“王伦大哥瞎说,明明是他嫌弃王武大叔的东西卖的贵,还污蔑王武大哥是盗墓的,大哥看不过才出头打了他的。而且土豆玉米也只有大哥认识,不然落在王伦大哥手里也只能埋没。”
二丫一小丫头片子,看着呆萌呆萌的,说话天然就容易让人相信,加上见王子瑜笑盈盈的点头,卢氏很容易就相信了她说的才是真的。
谎话被二丫小萝莉揭穿,王伦下意识就讪讪的缩起了脖子,这样的表现更证明了二丫说的话是真的,卢月狠狠瞪了自家夫君一眼,然后才对武元庆歉意的笑了笑,谁让她刚才看武元庆的眼神很不友善来着。
都陈年旧事了,而且又是自家大舅哥,大嫂,武元庆也自然不会多计较,摇头微微一笑表示没事,自己不会介意的。
王伦见媳妇生气酒也吓醒了一半,赶紧转移话题到:“反正不管怎么说,你是变了,不然今天你肯定不会那么轻易的放过那些倭国人,不把他们打个半死才怪。”
“胡说八道,哪里变了,你没看我让他们赔了一千贯钱呢吗?再说了,就在前几天他们刚来的时候我还将一个倭国人抽了一顿呢。”武元庆没好气的说道。
“既然你前几天打过他们,今天就该再把他们打一顿,让他们长长记性的,就像当初你第二次见我一样。”说着说着,王伦脑子又迷糊了,又开始拿自己举例子了。
武元庆可不想给大嫂留下一个自己喜欢打大舅哥的坏印象,不等卢氏发问就赶紧接话到:“我之所以这么轻易的放过他们就是不想让他们长了记性,不然他们以后还怎么干坏事啊。”
“额,这话怎么说?”王伦本来就不清醒了,听了这话更是糊涂。
就连卢氏和武元爽也一样的疑惑表情,为什么还盼着倭国人干坏事呢?
武元庆轻笑一声解惑道:“我不喜欢倭国人,但是朝中很多人都觉得倭国人不错,就连陛下也非常看重他们。如果要是再让他们装出一副老实本分,谦虚恭敬,文明守礼的样子,那些原本就觉得倭国人不错的大臣还不得更喜欢他们,陛下不得更看重他们了啊,到那时我还怎么针对倭国人,让陛下他们看透他们那虚伪的面目,认清他们的狼子野心呀。”
“所以,你今天是故意那么做,让他们觉得你对他们有所忌惮是吗?”
“恭喜你答对了”
第三百零九章 武元庆的打算()
“那你打算怎么办,要知道今天这件事情很可能只是偶然发生,倭国人不一定会像你想象的那样以后都变得无礼跋扈。”王伦皱了皱眉说道。
“天欲令其亡,必先令其狂,想让他们膨胀,首先就要让他们觉得没有掣肘,没有顾忌,这样才会肆意横行,骄横恣肆,至于你担心的问题,呵呵,完全算不上问题,小鬼子的德性我很了解,绝对不会出现一直谦虚恭敬的情况。”武元庆笑笑说道。
“当然,就算他们以后表现的很谦虚恭敬也无所谓,有了今天这件事情,我就能长安的百姓打心里不喜欢他们。”
“怎么,你已经想出办法了?”王伦好奇的问。
“当然,办法其实很简单,只需要把今天倭国人调戏良家妇女,殴打大唐百姓的事情添油加醋的在长安城里散播就行。想建立起良好的形象不容易,但是想毁掉一个形象却是很简单的事情。尤其他们还是外国人,对大唐百姓来说是化外蛮夷,想把倭国人宣传成畜生的化身不要太简单。”武元庆信心十足的说道。
说起这点就不得不说后世的抗战片了,虽然越到后来雷剧越多,但不管怎么说也都是这些抗战的电视剧电影让中国人在很小很小刚刚能看懂电视的时候最早的接触到了那屈辱惨烈的年代发生过的一切。
像武元庆穿越前的小时候就是最早从电视上深切感受到小鬼子当年在中国犯下的罪行,以及小鬼子的残暴兽性的,而像他们那一代也是愤青最多的,反倒是后来传媒越来越发达,尤其是网络越来越发达后,那一代成长起来的人愤青倒是少了很多,其中还变得有很多反历史,跪舔小鬼子的货色出现。
古代的统治者都希望自己治下的是一帮愚民,因为这样好管理,因为知道的越多想的越多,出的问题越多。
其实这在后世的统治者当中也是一样,所以中国隔壁的三胖子一家才会把国家管的那么严,封锁的那么严,不用需外国人进去乱拍照,也不允许自己国家的人了解外边。要不是如此,估计他们家的政权早被颠覆了。
这种方式有其不好的一点,但也有其好的一点,好的一点就是国家的人可以纯粹点,不会被外部的一些文化,思想所影响。
在这一点上,中国就不如三胖人家的国家。那些毫无道理的对其他的例如美帝,小鬼子等跪舔的人很多都是受到这种因素的影响的。
在这一点上来说,武元庆他爹妈那一辈就表现的很好,而且这种情况越是地处偏僻,越是文化不高的人表现的就越好,他们对小鬼子的态度就越纯粹,仇恨的就越深。
放到大唐来说,这时候交通不发达,信息传播更是不发达,消息闭塞也就意味着任何消息都会变得不透明。
比如说,在长安西城散播消息说倭国人光天化日之下强奸良家妇女,然后又打死了几个见义勇为的大唐百姓,大唐人就会先入为主的认可了这个消息。
如果没有人出面澄清,那这个消息就会深入人心。关键的一点是,除了口口相传外,这些人别想有任何途径再去求证这个消息的对错。
这个就是武元庆准备拿来对付小鬼子的招数,虽然简单还粗糙,但不得不说,在这个时候没有比这个更好的办法。
反正武元庆料定,就算朝廷知道这个以后也绝对不可能由官方出面澄清这个事情,朝廷不出面,倭国人就只能咽下这个苦果。
只是想改变朝中大臣们的态度比较难,所以这也是今天武元庆轻易放过倭国人的原因。
为的就是让倭国人改变现在谦虚恭敬的态度,然后让他们渐渐的破坏大臣们对他们的印象。
为了这一点,武元庆甚至不准备立马开始全面实施自己的泼脏水计划,像撒传单什么的都要往后延,目前他准备做的就是先找人小范围的去散播留言,而像可能引起倭国人注意警觉的大范围就还不能实行。
不过这个事情今天还不着急,武元庆准备亲自编写几个剧本,然后明天再让人去传播。
吃完了饭,舟车劳顿的王伦一家三口就去安排好的房间休息去了,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