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照理说没立功你就乖乖的缩回去好了,可薛延陀却没有,而是趁大唐打败突厥后,草原空虚的空当,四处出兵侵占。
据大唐兵部搜集来的情报估计,现在薛延陀已经拥兵二十万,实际占领的疆域东起大兴安岭﹐西抵阿尔泰山﹐南界河套﹐北至色楞格河﹐境内包括回纥﹑仆固﹑同罗﹑拔野古﹑阿跌﹑霫诸部。东突厥破亡后﹐回纥立牙帐于土拉河上﹐但却已经完全附属于薛延陀,而这才是薛延陀建国三年不到。
如果武元庆没有记错的话,在贞观十五年左右,薛延陀就会出兵进犯大唐。
这么一个部族国家,不趁着他们现在还没有消化掉侵占东突厥人口,土地红利的这个当口先给他来一记狠狠的教训那也太说不过去了。
“陛下,这东突厥所有的地盘都是我们打下来的,理应是大唐的,俗话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现在薛延陀这只豺狼觊觎,大唐一定要狠狠教训他们一下,不然不足以震慑宵小。”见李世民沉吟武元庆再次说道。
“可是薛延陀现在毕竟是大唐的属国,夷男也是受过朕册封的,大唐就这么出兵恐怕不太好啊”李世民有些顾虑。
“陛下,臣听说副总管张宝相向李靖大总管奏报说夷男派五万大军袭扰我唐军,他率军消灭了其前部万余人,不知是否有此事?”武元庆问。
李世民冷笑:“确有此事,但李靖得到奏报后派兵包抄夷男派来的袭扰部队,却发现敌人实际上只来了五千人,很明显这是张宝相在谎报军情。而李靖不忍张宝相受到惩处,竟然胆大包天到在给朕的奏报中隐瞒了此事。”
李世民手下的密探是很牛逼的,尤其大军出征,军队里不知道安插了多少百骑的眼线。李靖这边奏折没到的时候,李世民其实已经收到了确切的消息。
对于李靖敢向自己隐瞒真相,李世民不但心中暴怒,而且对大军握在李靖手里也感到阵阵不安。这次敢对自己瞒报张宝相的事情,也许下一次就敢瞒报更大的事情。
加上之前萧瑀曾经弹劾过李靖治军无方,在袭破颉利可汗牙帐时,许多颉利搜刮多年的珍宝财货都被士卒抢掠一空。
李世民其实已经准备派长孙无忌去定襄以劳军为名处理此事,要不是突然发生这么外国使节和大臣弹劾武元庆这事儿,长孙无忌都已经成行了。
武元庆不知道李世民心中的担心,不过就算知道了也不关他事。
他现在一门心思想想说服李世民对薛延陀出兵呢:“陛下,不管是五万还是五千,哪怕夷男只派了五百人袭扰唐军那也足够成为大唐对他用兵的理由。况且,夷男是大唐册封的可汗,法理上来说是大唐的属国。那他们出兵袭扰唐军就是以下犯上,就是谋逆,如果面对这样的事情大唐都不能表明态度,坚决教训回去的话,肯定会给其他属国留下一个软弱可欺的印象,以后如果争相效仿,大唐边疆必然永无宁日。”
“我们才刚刚消灭了东突厥,府库消耗巨大,将士们也疲惫不堪,现在再对薛延陀用兵实在不妥,百官必然会反对,而且就算教训了薛延陀让他们把侵占的地盘吐出来,对我大唐又有什么用,我们又不可能派人去草原上放牧。”李世民摇头。
打仗是要花钱的,大唐现在国库空虚,势必不可能再和薛延陀大干一场。
如果说打东突厥是因为政治需要,那攻打薛延陀在政治上就没什么特别的必要。
如果不为政治需要,那起码也该有经济利益,可草原对于大唐来说毫无经济利益,完全就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就像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既没有政治需要又没有经济利益,大唐耗费国库巨资去攻打无利可图的薛延陀那就纯属脑子有病。
别说李世民脑子没病,就算他脑子有病,文武百官也不可能由着他乱来。
这大唐虽然是李家的天下,可也是百官的天下,大唐的好与不好,那是关系着文武百官的利益,尤其是跟着李世民打天下的这些从龙功臣们的利益的。
就武元庆他们家也是这个利益的受益人,大唐如果不好了,他们家也肯定好不了。
李世民不愿意做亏本的买卖,武元庆也不愿意。他之所以鼓动李世民攻打薛延陀,让他们吐出侵占的草原地盘那是因为他知道打着一仗肯定是有利可图的。
而这个利就在他带进宫来的东西上边。
“这是什么?”李世民看着武元庆拿出来摆在桌子上的东西疑惑的问。
“这个是手套”武元庆说。
“朕知道这个是手套,朕问的是这个是什么做的?”李世民没好气的瞪了武元庆一眼。
“毛线,这个是臣用毛线织的,而这毛线是用羊毛纺的。”武元庆嘿嘿笑着说道:“而这毛线不但可以织手套,还可以织毛衣,织帽子等等,冬天有这东西就不需要穿厚厚的皮裘了。”
第二百八十四章 羊吃人()
后世十五十六世纪的时候,欧洲许多国家毛纺制呢业迅猛发展,加上新航路开辟后,扩大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往。英国地处大西洋航运的中心线上,对外贸易急剧扩大,从而进一步刺激了英国羊毛出口业和毛织业的发展,羊毛需求量激增,市场上的羊毛价格开始猛涨,养羊成了很赚钱的行当,但需要大片的土地。
于是,贵族们地主纷纷把自己的土地和公共的土地用篱笆圈起来放牧羊群,并强行圈占农民的土地。农民丧失了赖以养家活口的土地,扶老携幼,向着陌生的地方去流浪。
这就是英国资本主义血腥发家史上的的“圈地运动”,并且这种圈地运动是得到国家支持的,1593年,英国国会废除反圈地法令,引起了圈地狂潮。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资产阶级不再反对圈地,从1688年起,政府公开支持圈地。
因为养羊于是圈地,因为圈地种地的农民被赶出了家园变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者。
当时一位著名的作家托马斯·莫尔在一本叫作《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的书中写道:“绵羊本来是很驯服的,所欲无多,现在它们却变得很贪婪和凶狠,甚至要把人吃掉,它们要踏平我们的田野、住宅和城市”。
由此这场著名的圈地运动也有了一个更加出名的名字叫做羊吃人运动。
英国可以为了养羊得到羊毛羊绒而把农田这些圈起来变成羊圈牧场上演一出羊吃人,那大唐没理由放着属于自己的好好的天然牧场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不要却白白便宜了以后注定会成为敌人的薛延陀。
以前嘛就说草原上没什么利益可图,活的牛羊一般不好往中原卖,而虽然有牛羊皮这些,但中原国家毕竟对牛羊皮的需求也没那么大,百姓也几乎不怎么会穿这些牛羊皮做的衣服什么的。肉类的话更是因为保存问题没法往中原卖的。
但羊毛就不同了,保存运输没问题,做成毛线用处那是大了去了。
织成衣服,帽子什么的,不光冬天可以穿,纺的毛线细一点,织成薄的毛衣,或者羊毛衫春秋两季都完全没问题。
还有各种的毛毯,毛垫,盖巾等等都会成为市场上的商品。
以前是不会处理羊毛,现在有了武元庆处理羊毛的方法,又制造出了适合纺毛线的纺车,那对于几乎个个都会纺线的大唐普通妇女来说,学会纺毛线那不要太轻松。
到时候再学会了使用毛线的方法,可以预见不用几年毛线制品就会成为北方人们过冬御寒最好的选择。
一旦毛织品得到广泛认同普及,那羊毛的价格自然是水涨船高,养羊也就自然是有利可图的事情。
那适合放牧养羊的草原对于大唐也就不再是鸡肋。
草原可以产生大量的利益,那大唐在草原上驻军就绝对值当。
到时候就可以在草原上筑城,甚至从大唐迁移人口过去,大力发展畜牧业纺织业,就像后世的鄂尔多斯一样,那座城市一开始几乎就是完全靠着畜牧业,纺织业发展起来的。
不但可以自己发展,还可以带动其他部族发展,让他们大量的养羊,大唐来收购羊毛,这样一来不用抢掠就能有钱赚,有了钱赚就可以从大唐买粮食,买各种的东西,草原上的部族肯定不会再把目光专注于整天惦记着从大唐东抢点,西抢点这件事情上。
而且筑造的城池也将会是大唐控制草原的最强堡垒,有了这些城池,加上可以让草原上的人们通过养羊就吃饱肚子,北方的边患不说解决,起码可以少上许多。
武元庆手详详细细的把自己的想法解释给李世民听。
李世民皱着眉头不时出声问一些不明白的地方,明白了就让武元庆接着讲,然后有疑问再问。
翁婿两个在大殿里这一说就说了小半天的时间,等武元庆把脑子里能掏的东西全掏出来后,这场谈话才结束。
第二天李世民又再次把武元庆叫进宫一番交流,同时还让他带上所有的家伙,因为李世民要看看从清洗羊毛到制作毛线再到织造的全过程。
如此几天,武元庆就知道李世民心动了。
只要李世民心动了,武元庆就不担心群臣会大力的反对,毕竟这是一件有利可图的事情。
而且不光对于大唐是有利的,对于这些大臣们也是有利可图的。
这些大臣哪个家里边没有几个产业的,但大唐现在的各个行业几乎都是饱和状态了,他们家里的产业想发展扩张是难上加难。
但在草原上就不一样了,这是一个空白的地方,毛纺织也是一个空白的行业,而且可以预计前景是光明的,那这时候先进入这个行业的人必然会收获丰厚的回报。
武家商队之前跟着大军后边大发了一笔战争财早就让他们羡慕的流口水了,现在有这么一个大好的机会不抓住才是傻瓜。
果然,没过两天讨伐薛延陀的决议就定了下来,而用的理由就是武元庆说的那样以下犯上罪同谋逆。
这个决议一下,那些上蹿下跳要奏请处置武元庆的外国使节也一个个瞬间偃旗息鼓了。
他们不偃旗息鼓也不行了,大唐刚打完东突厥,都没喘气就接着打薛延陀,这么暴烈强硬直接把他们的胆子吓破了。
再说了,连长孙无忌这些在背后支持他们搞武元庆的大唐高官都不说话了,他们还蹦跶个屁啊。
只是可怜了薛延陀在大唐的使节,一脸懵逼的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世界变化太快了,前两年大唐和薛延陀关系还亲密的蜜里调油一般,又是册封可汗,又是赏赐金刀金鞭的,怎么现在转脸就要开战了呢。
薛延陀使节如丧考妣,哭的稀里哗啦的求见李世民,想要问问大唐皇帝这究竟是怎么啦,薛延陀哪里做的不对俺们可以改的嘛。
可惜迎接他的是紧闭的宫门,以及内侍隔着宫墙传达的两个字“不见”。
第二百八十五章 养成()
出兵攻打薛延陀事情已定就不是薛延陀一个小小使节哭哭啼啼求见皇帝一下就能改变的。
不过这次全军统帅全已经不再是李靖而是换成了李绩。
当年李渊造反之前就被李靖发现了端倪,当时李靖把自己伪装成囚徒,前往江都,准备向隋炀帝密告。但当到了京城长安时,关中已经大乱,因道路阻塞而未能成行。
最后李渊起兵并且很快攻占了长安抓住了李靖,原本是要将他砍头的,可李世民看重他的见识胆气所以向李渊求情将他救了下来。这是第一次李靖站错了队。
然后在李世民和李建成兄弟两个争夺皇位激烈的时候,其他和李世民关系好的比如说秦王府的旧臣都在积极出谋划策的为李世民摇旗呐喊。
可李靖这个受过李世民恩惠的人却没有一点向李世民靠拢的意思,更别说出力,而是选择了两不相帮。
结果李世民干掉了哥哥弟弟,逼着老爹退位自己成功干上了皇帝这个有前途的职业。李靖第二次站队失败了。
虽然他是两不相帮,可在当时李建成明显占着大义,占着优势的情况下,这样的态度本就是在反对李世民。
这让李世民觉得挺恶心的,老子当初救过你你却不感恩不报恩,虽说施恩不望报吧,可你这样也太让人心寒了。
所以李世民心中其实很不待见李靖,但由于李靖本事是真有还非常大,平定萧铣,安抚岭南,平定辅公祏每件事都干得非常漂亮。
这让立志当好皇帝当千古明君的李世民不得不捏着鼻子重用李靖。
攻打突厥也同样基于这个原因,所以李世民才让李靖成为全军统帅。
可李靖又出问题了,为了部下选择了对李世民瞒报军情,然后还纵容将士抢掠缴获的财物。
老是这样搞不清楚状况,做犯忌讳的事情,李世民让本事不亚于李靖,和自己关系又极为亲近的李绩代替李靖成为了攻打薛延陀的主帅也就是顺理成章,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当然这其中肯定少不了觉得李靖功高震主所以要刻意打压的考虑。
至于李靖是不是同样也是基于担心功高震主所以才会纵容手下抢掠来自污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
反正原本历史上李靖在打完东突厥后虽然被李世民狠狠训斥了一顿,但后来还是又被安抚过,并且加封为左光禄大夫,赐绢千匹,增加封地连同以前的达到五百户。
之后没多久又再次受到提升,赐给绢二千匹,提升为尚书右仆射成了宰相中的一员。
不过在这个时空,李靖是别想着成为右仆射了,因为原本该重病挂了的杜如晦在孙思邈孙大神医的医治调理下肺疾已经大为好转,现在正好好的在右仆射的任上鞠躬尽瘁呢。
那边朝廷进行岗位调整,然后忙着调拨粮草往草原上送,这边武元庆也没闲着,组织起人手开始大量的建造纺车,还有处理仓库堆积如山的羊毛。
武元庆自己则是亲自开了一个纺织班,教授家里的丫鬟厨娘学习织毛衣。
这种女红绣工的活,在这时候几乎是每个女人都该具备的技能。
就连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也不例外,家里娶媳妇什么的,会不会女红是一个很重要的考核项目。
要知道就连皇帝嫁闺女,公主们都要亲自锈嫁衣什么的,尤其是里衣什么,能自己动手很少会假手她人的。
贤惠,心灵手巧几乎是这时候人们对一个女人最好的褒奖。
所以,家里不光丫鬟厨娘仆妇跟着学织毛衣,大丫,二丫,襄城,王子瑜这些人也跟着学习。
就连杨氏也想学的,可惜杨氏现在是武家的重点保护对象,因为她怀孕了,作为孕妇还是高龄孕妇这种动手的事情被禁止了不让干。
另外就是长乐公主也几乎天天借着学织毛衣跑来武家腻在武元庆身边。
以前武元庆觉得自己这要了姐姐,再惦记妹妹,姐夫小姨子的不太好,太禽兽了,所以会尽量避免和长乐接触,就算接触也尽量不表现的很亲密。
可是这次长孙无忌老混蛋竟然敢联合别人搞事情,还搞到自己的头上,武元庆就不能忍了。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长孙混蛋是个千古大阴人,他儿子长孙冲也肯定不是好东西。没错,这家伙以前就和老子不对付,绝逼不是好东西。
老子怎么能看着长乐小萝莉嫁给长孙小混蛋,这尼玛绝逼不可以。
你不是觉得老子和李承乾和长乐的关系太亲密,影响到你长孙家了,所以要来搞老子吗?
那老子就再亲密一点,气死你,气死你,气死你。
于是武元庆一改以前避嫌的态度,和长乐亲的不得了。
养成嘛,从萝莉抓起。
“来来来,长乐你这个方法不对,左手带线而不是挂线,这样就省去了右手需划弧绕线的时间,不懂吗,那元庆哥哥示范给你看”武元庆说是示范,那就是示范,只是是手把手抓着长乐的小手示范而已。
长乐都十岁了,在大唐都是可以结婚的年纪了,很多事情都懂了,比如男女授受不清,被元庆哥哥从背后双手环抱的握着自己的手,让长乐小脸绯红,像傍晚的红霞。
虽然知道这样的接触很不应该,但谁让这是自己最喜欢最倾慕的元庆哥哥呢,长乐如此想,不但没有害羞的躲闪还把小身子往元庆哥哥怀里靠了靠,星辰一般的双眼亮晶晶。
“会了没”武元庆放开手,摸摸长乐的小脑袋问。
“哦哦,会了”长乐红着脸点点头。
上午教完织毛衣,下午武元庆就又跑到新建的作坊去查看香皂的制作情况。
新建的作坊是用来制作香皂的,而且作坊占地面积还很大。然后武家还又从人才市场买来很多人。
对,就是买来。说是人才市场,那只是武元庆自己文雅的叫,其实就是买卖人口的地方。
大唐别看是封建社会,但买卖人口这种事情还是有的。而且很多是官办的,被卖的有些是犯官之后,有些事家里穷的不行卖儿卖女的,当然更多的是战俘买卖。
第二百八十六章 这个政策少爷喜欢()
人口买卖是世界上一种非常古老的行业,和靠卖皮肉的青楼也不相上下。
最早的奴隶制社会,卖的多是战俘。后来阶级分化明显后,同一个部族也有的人有钱,有的没钱,有的吃不饱肚子。这时候就开始同部族的人口买卖了。
战国时期,人口买卖就相当普遍。由于战乱,那时被贩卖者同样多为战俘。进入封建专制统治时期,在特殊的社会背景下,拐卖人口有了一个重要的特征,即合法的人口买卖与非法的人口买卖并存。其形式分为“和卖”“略卖”“掠卖”。“和卖”在封建社会里,被视为合法行为。
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曾一度提倡和鼓励民间“卖儿卖女”,并视之为救荒的手段。《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初,有一年闹大饥荒,一石米能卖五千钱,非常贵,灾民中饿死了一半,以致出现“人相食”的人间惨剧。为此,刘邦下令民间卖孩子,以换取活命的粮食,此即所谓“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
这时,贩卖儿童也开始有了针对性。如拐卖男孩子主要目的是做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