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梦幻初唐-第1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戴胄话同样不多,而且也不得罪人,就说方才几位说的都有道理,不过还是比较倾向于颜师古的意见。

    接着出来的竟然是和武元庆有仇的温彦博,这家伙同样也是刚刚升了官变成了中书令,成为了真正的宰相,而且爵位也提升了,变成了虞国公。

    一跃成了和武元庆老爹武士彠一样的巨头,前两天李承乾说起这家伙还在唉声叹气,说自己皇帝老爹太看重温彦博了,自己打小报告都没能让这家伙降职,变得和薛元敬一样,反倒是升职了。

    这尼玛一下三个升官的家伙挨着发言,难道是商量好的?

    相比前两位,武元庆想也知道温彦博这家伙说不出好话来,只是没想到说的话更不是人话,只见温彦博出班朗声道:“徙于兖、豫之间,则乖违物性,非所以存养之也。请准汉建武故事,置降匈奴于塞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实空虚之地,使为中国扞蔽,策之善者也。”

    这番话一说,武元庆就准备蹦出来开骂,没想到有人比他还快,竟然是千古明镜,诤臣第一人的魏征同志。

    只见魏征怒气冲冲的说:“突厥世为寇盗,百姓之仇也;今幸而破亡,陛下以其降附,不忍尽杀,宜纵之使还故土,不可留之中国。夫戎狄人面兽心,弱则请服,强则叛乱,固其常性。今降者众近十万,数年之后,蕃息倍多,必为腹心之疾,不可悔也。晋初诸胡与民杂居中国,郭钦、江统,皆劝武帝驱出塞外以绝乱阶,武帝不从。后二十馀年,伊、洛之间,遂为毡裘之域,此前事之明鉴也!”

    听了老魏的话,武元庆不由撇嘴,这家伙虽然见识可以,但给出的办法也差强人意。竟然想着把不是汉族的人迁出塞外赶回老家就完事了。这尼玛顶个屁用啊。

    就在武元庆腹诽的时候,温彦博开始反驳了:“王者之于万物。天覆地载,靡有所遗。今突厥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若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义,数年之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

    “说尼玛的叫屁话”

    一声厉喝过后,群臣轰一下就炸了,这是朝堂,谈论的是国家大事,怎么跟妇人骂街一样,这是谁吃了熊心豹子胆了。

    就在他们四下找人的时候,武元庆已经抬头挺胸的站了出来。

    武士彠一捂老脸哭了,这个不省心的小畜生。

    李世民铁青着脸不说话,怒瞪的双眼冒着火。

    不少人开始斥责,说他放肆,房玄龄,杜如晦两个宰相百官的头头也在示意让他退下,不过武元庆不带搭理。

    温彦博怒问:“你说什么?”

    武元庆就当看不到李世民要杀人的眼,冲着温彦博冷哼一声:“我特么说你说的是屁话,不但是屁话还是混账话,汉奸才特么能说出你说的那番话来。”

    “你。。。。”温彦博红了眼。

    “你什么你,是不是不懂汉奸什么意思啊,老子给你解释一下,汉奸就是出卖汉族利益的败类狗东西,宽泛一点的说出卖大唐利益的也叫狗汉奸,就像你这种的。”武元庆冷笑。

    “别以为你特么说的冠冕堂皇就代表你特么说的是对的,老子最烦的就是你这种拿圣人言,拿大义说事的嘴脸。突厥人是你爹还是你娘啊,你特么要这么为他们考虑。”武元庆指着温彦博鼻子就是一顿骂。

    “圣人曰以德报怨”

    “曰你妹”

第二百七十五章 不如娘们() 
武元庆一口吐沫直接吐到了说以德报怨的孔颖达脸上:“曰你妹。亏你特么还说自己是孔子的世孙呢,你祖宗孔子就是这么说的?你特么论语学到狗肚子里了。你祖宗要是知道你特么把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曲解成这样不尼玛得从地底下钻出来掐死你个狗东西。”

    怼完了翻着白眼要气晕的孔颖达,武元庆扭头接着骂温彦博:“刚才那番话老子也想对你说,光尼玛知道孔子说过有教无类,就尼玛没记得说过以直报怨吗?教化?教化顶用还尼玛要军队干吗?突厥前几年侵扰大唐的时候怎么没见你特么去讲道理,教礼仪教化他们。还要陛下这个一国之君拼上安危去和突厥谈判。说什么徙于兖、豫之间,乖违物性,非所以存养之也,你特么倒是给突厥人考虑的周到的,还考虑违背了他们的天性,生活环境,不能好好生活发展。照你的意思是不是还要把他们找个水草丰美的地方,如果遇上天灾是不是还要给他们送粮送柴火啊。我们特么辛辛苦苦死了那么多人打败了敌人,开疆拓土千里,你特么倒好,叭叭叭张几下破嘴就特么想把人放回去,把地还回去。说什么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实空虚之地,使为中国扞蔽,策之善者,你特么把死去的将士置于何地,把整个大唐数年来的付出置于何地。老魏的话虽然总是不中听”

    说到这,武元庆看了魏征一眼,给了他一个没错说的就是你的眼神。

    瞠目结舌的众大臣和怒目圆瞪的李世民都忍不住一乐,这话说的太得人心了。魏征则是气的吹胡子。

    “但大多数还是正确的,就像方才老魏说让突厥人回他们老家故地,让他们不要留在大唐我是不赞成的,但起码老魏对突厥人的天性说的是很对的,戎狄人面兽心,弱则请服,强则叛乱,这是他们的本性,不管是秦汉的匈奴还是现在的突厥皆是如此。你却说要效仿汉武帝处置匈奴的方法,还要保全他们部落,顺着他们的风俗,让他们好好发展,然后给大唐当屏障,你特么脑子怎么想的,你特么读书读傻了,还是你特么是突厥人混到汉人里边的。你特么以为说说好话讲讲道理,突厥人就会感恩戴德了吗?狗屁。就算突厥人表现的感恩戴德那也是因为大唐的强盛而不是所谓的教化之功,而一旦大唐不那么强,不能对突厥有绝对的优势,那突厥人必然会反叛。现在投降的有十万人,几年之后他们就能重新崛起,然后兼并其他的部族,或者被其他的部族兼并比如薛延陀,那时候呢,难道要让大唐再倾尽所有打一场吗?”

    “武少卿骂的倒是畅快,可你骂了半天也没说出个具体的处置办法啊”出言挤兑的是方才发言过的夏州都督窦静。

    窦静以前是司农卿,是武元庆的顶头上司,武元庆一直对他观感还是可以的,但这次才发现以前都被这孙子骗了。

    这家伙不说话武元庆还把他给忘了,现在见他多嘴,之前那股子想用玉佩砸死他的火又升腾起来,武元庆也不管这家伙以前当过自己的顶头上司,直接骂:“刚才光顾着骂狗汉奸了,倒是把你这个没卵货给忘了。你瞧瞧你特么给的那建议,明明知道戎狄之性,有如禽兽,不可以刑法威,不可以仁义教,你特么还说要因其破亡之馀,施以望外之恩,你特么觉得他们会感恩吗,这倒也就罢了,你特么还要假之王侯之号,妻以宗室之女。宗室女你特么当大白菜呢,想给谁给谁。堂堂七尺男儿不思靠自己的能力保护自己的妻女,还要把她们当赏赐,把她们送人,你特么丢人不丢人。说这话的时候你特么有没有想过那些因你这番话可能远嫁边疆异族的女人们的感受。”

    武元庆这越骂越气的慌:“什么时候和亲,靠送女人换回过真正的和平,真正的安定。是汉朝还是隋朝。啊,有没有,没有。西汉初年的和亲反而使匈奴更加骄横,连年入掠。隋朝义成公主被送去和亲,可是隋炀帝却差点在雁门关被始毕可汗直接灭掉。”

    窦静气的直哆嗦:“竖子,口出恶言,难道忘了自愿和亲,换来汉朝匈奴数十年和平的宁胡阏氏王昭君了吗?”

    “狗屁,你特么敢拍着胸脯说那是因为昭君嫁过去所以呼韩邪单于才臣服于汉朝的吗。不是,那是因为呼韩邪单于自身难保所以才求汉朝保护的,后来也是他自己希望和平才没有兴兵侵犯的。凭一个女人的一己之言就能让一个单于放下刀兵,换来和平你特么是在做白日梦吗?”武元庆大声质问。

    “怎么不可以,你又不是呼韩邪单于,怎么知道他不会是一个这样的人?”温彦博反问。

    “这话说的,你又不是呼韩邪单于,你怎么知道他是这样的人。放在陛下身上,你觉得陛下会因为皇后娘娘的一句话就不打突厥吗?”武元庆问。

    李世民在当一个合格的旁观者,没想到武元庆突然把火引到自己头上来了。

    李世民怒目而视,温彦博哑口无言,这话没法接了。

    武元庆接着说:“况且,就算嫁过去女人会换来和平那又怎么样,还不是证明男人不行,需要女人来换和平。丢不丢人屈不屈辱。想想被李总管杀掉的义成公主,很多人说义成公主怂恿颉利屡次犯边是因为她对大隋衷心,是对大唐恨之入骨。但我觉得不是,义成公主死的时候我在场,我见过那怨恨的眼神。可是从中我看到的不是对大唐的恨,也不是对隋朝的衷心。她恨得是把她送去突厥的隋文帝,她恨的是世间没用的男人,恨得是她用自己花样的年华守护的国家却被不争气的男人丢掉。那一刻的义成公主其实不用李大总管杀,她也会死去,因为她的信仰已死,再也没有活下去的意义。她惨烈地死去,充满了阳刚与血性,衬托的却是隋朝的君臣像一群娘们,甚至不如娘们。”

第二百七十六章 放嘴炮的下场() 
武元庆开了地图炮,一番话几乎把满朝文武全给骂了,有一个算一个,几乎都是在隋朝当过官的。

    就连太上皇和李世民都没躲过地图炮的攻击。

    “好,说的好”满朝都是黑脸的,竟然还有叫好的,武元庆抬头一看发现竟然是御史大夫萧瑀。

    好吧,是他就正常了,谁让这家伙姐姐是萧皇后,而萧皇后又被义成公主照顾了好多年呢。

    想想后来这家伙因为李靖杀了义成公主还弹劾过李靖,结果被其他看他不顺眼的人给反弹劾了,于是被皇帝任命为太子少傅,免去御史大夫,不再参议朝政,这第三次罢相如无意外估计就是最近的事。

    冲萧瑀感激的点头,武元庆接着说道:“我们要开创一个盛世大唐,怎么可以在这件事情上表现的像个娘们,在外族问题上怎么可以表现的如此小心谨慎。我们是战胜国,凭什么要考虑战败国会怎么想,凭什么要考虑他们的感受。地盘我们已经占了凭什么要还回去。我们地盘不应该还回去,女人更不会嫁过去。对于这些俘虏,我们最多给他们两个选择,要么全部被杀,要么乖乖的被分散安置,而且是完全打散了安置,一个村子可以安置一两户,一个州县就可以安置几百人,十万人而已,放到整个大唐来说,连滴水花都溅不起来。分散开后,他们要么自动努力融入,要么就一直被孤立。并且可以下令,一旦发现这些人异动或者离开安置地,任何人都可以就地格杀。我特么就不信这样他们还能闹出什么乱子来。”

    武元庆酣畅淋漓的发泄了一顿,神清气爽的闭了嘴。

    “说完了”李世民面无表情的问。

    武元庆点头。

    “来人把他赶出去”

    。。。。。。。。。。。。。。。。。。。。。

    “出言不逊,侮辱上官。。。。。。”

    武元庆跪在门口老老实实的听内侍宣读圣旨,早上被赶出皇宫,这才中午不到,皇帝就派人来宣读降罪的诏书了。

    圣旨里皇帝用词很严厉,可轮到处罚的时候却是轻飘飘的革除了武元庆身上的职务后就没事了,这次连打板子都没有。

    的确是轻飘飘的,别人被贬官都要死要活的,可,轮到武元庆这种处罚真还不如打二十板子来的重呢。

    一看只是撤官,武元庆就知道李世民并没有真的生气,之所以有这个处罚,不过是做做样子,毕竟自己在朝堂上骂的太狠了,得罪的人太多了,不处罚一下实在说不过去,把自己一撸到底,也能给个说法让这些人消消气,减轻一下自己身上的压力。

    送走了内侍

    “元庆哥哥,父皇这次真的生气了,可怎么办啊”襄城一脸忧心的说。

    “哈哈,放心,你父皇没生气,元庆哥哥说的话正合他心意。”武元庆笑着说。

    为什么武元庆如此有信心,那是因为他知道原本历史上李世民的确是接受了温彦博的建议“请准汉建武故事,置降匈奴于塞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实空虚之地,使为中国扞蔽”来处置这些突厥俘虏的。

    但是李世民却不是真心愿意这样的,他心里是比较赞同颜师古和魏征的建议的,但温彦博老混蛋一句“王者之于万物。天覆地载,靡有所遗。今突厥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若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义,数年之后,悉为吾民。”就把李世民顶在墙上下不来了。

    李世民是一个立志要当千古明君的人,加上刚刚被周边邻国民族尊为天可汗,要是没人反对的话也就顺手推舟的按颜师古或者魏征的建议处置了。

    可偏偏温彦博却站在道义,大义的制高点上来了这么冠冕堂皇的一句,用大义说事,这让李世民还怎么反对,只能顺着温彦博的话来处置突厥俘虏,将他们安置在大唐的境内,关键还特么是让他们成部族的聚居,那滋味绝对的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然后等到贞观十三年的时候,李世民就品尝到听混蛋温彦博话结出的恶果了。

    公元六三九年,也就是贞观十三年,颉利的侄子,突利的弟弟,阿史那结社率竟然阴谋暗杀李世民,闹出了很大的乱子。

    那时候李世民不得不苦涩的对身边大臣感叹“中国,根干也;四夷,枝叶也;割根干以奉枝叶,木安得滋荣!朕不用魏徵言,几致狼狈。”,

    李世民后悔当初没听魏征的话,现在弄得自己差一点狼狈不堪,但这时候说什么也悔之晚矣了。

    想找个出气筒都找不到,因为出馊主意的温彦博在贞观十一年就挂掉了。

    现在有了武元庆出来指着温彦博一番痛骂的搅局,让李世民可以理直气壮的按着自己的心意处置突厥人,因为不想被人骂汉奸嘛,所以李世民高兴都来不及,又怎么会生气。

    事情也的确如武元庆所料,武士彠下朝带回来的就是皇帝决定按颜师古的建议处置突厥俘虏,同时还采纳了点武元庆的建议,就是会把一万人打散开安置,等过两年后,看看具体哪种方法好用,以后再遇到如此情况就依例而行。

    温彦博这次脸丢的有点大,先是被武元庆指着鼻子臭骂,骂完了皇帝不但没接受他的建议,反过来还接受了武元庆的建议,这尼玛脸打的啪啪的。

    一时间温彦博这个新晋宰相的声威都一落千丈。

    不过这些和武元庆可就没什么关系了。他现在无官一身轻,一门心思的钻在家里当老师,教弟弟妹妹外加两个老婆学知识。

    另外还有李承乾,李泰,长乐,房遗爱,杜荷几个旁听生。

    李泰自从跟了武元庆学东西,算术水平那是与日俱增,而房遗爱和杜荷两个不学无术的家伙算术竟然也大有长进。

    所以听说武元庆在家闲着无事教授知识,他们三个人就被自己老爹再次赶了过来,李承乾和长乐那关系就近了,那是想什么时候来听就什么时候来听,都不用同意的。

    开班授课没几天,杨妃又找李世民吹枕边风把她儿子李恪也给送了过来。

    接着阴妃依葫芦画瓢把她儿子李佑也给送来了。

    没几天送来的人越来越多,武元庆一看这特么不行,再搞下去家里都要放不下去了。

    尼玛,找皇帝批地盖学堂算逑了。

第二百七十七章 变态的修仙() 
“你要朕在芙蓉园里边划给你一块地,然后你准备在上边盖个书院?”李世民把视线从奏折上移开,抬头看向站在一旁的武元庆。

    “不是书院,是学校”武元庆对书院不感冒,固执的叫做学校。

    “为什么?”不管是书院也好,学校也罢,叫什么无所谓,关键李世民很好奇为什么自家女婿会想起弄这个来。

    为什么,武元庆无语撇嘴,这需要问吗,你家一个两个往我家扔,我家那么大点的地方能放的下吗,最主要一个个不是亲王就是公主的,到处撒欢了跑,我家丫鬟仆役光给他们行礼都能把腰弯坏了,搞得一个两个干活都没力气了。

    “臣家里小,而且没有芙蓉园环境好”武元庆想理由都想的这么随意。

    看着武元庆那敷衍的样,李世民就觉得手痒想拿东西砸他。

    “好吧,你想让自己一身所学有所用处,把学识传授下去这个想法不错,朕可以给你块地让你建学校,但什么该教什么不该教我想你应该明白”李世民耐着性子说。

    “明白明白”武元庆笑着点头“臣只教他们算术一些基本的东西,重要的肯定不教,这点陛下尽管放心。”

    得了皇帝的承诺,武元庆欢欢喜喜的离开了皇宫。回到家就喊来管家让他筹备建学校的事情。

    “夫君,你真准备以后就办学授课了吗”王子瑜好奇的问。

    “你觉得呢?”武元庆反问。

    “我觉得啊那根本不像你的性子”王子瑜抿嘴笑。

    “嘿嘿,还是媳妇懂我。建这个学校就是想把那些每天都来家家吵吵的家伙赶到学校去,夫君我想上课的时候呢就去学校,不想上课呢就可以在家里躲清净”武元庆得意的笑。

    “可是这样不好,夫君既然收下他们,答应要教那些学生就要好好教,如此三心二意恐怕会惹陛下和送孩子来的大臣们不满”王子瑜担心的说。

    “他们有什么可不满的,夫君我又没答应他们全天候上课,他们的孩子还不是有选择的想来来不来就算吗。像李泰,李恪他们哪个不是要先跟着皇宫里的先生学,然后才在空余时间来学算术这些。学生都可以这样,难道还要我这个当先生的迁就学生不成”武元庆没好气的说。

    “反正夫君我又不是喜欢当老师教学生,数学生一个个都不来才好呢,那样夫君就有大把时间陪你们了”想到如此闲散的生活,武元庆乐得哈哈大笑。

    为了让学生们适应这种没老师的情况,第二天当李泰,李恪他们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