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恩斯沃思问张纯如:“那你认为怎么才算足够呢?”
张纯如回答道:“首先,日本需要诚实地承认关于其暴行的基本事实,然而许多篡改历史分子仍拒绝承认;然后,—份书面道歉以及对受害者的赔偿是必须的,同时还要在日木的教科书中写入有关日本战争侵略的内容。我认为,除非日本发自内心地作出道歉,否则人们是不会相信他们真心悔过!”
张纯如纯向齐藤邦彦发出挑战:“既然齐藤邦彦先生认为他们已经道过谦了,那么道歉就是不难的,现在我请大使当着全国的电视观众说一句,他个人对南京大屠杀及日本对中国犯下的战争罪行深表歉意,日本人也愿意为此承担责任!”
镜头快速切换,张盈盈、邵子平、丁元等人的特写镜头,紧接着是法恩斯沃思的特写镜头,所有人都在等齐藤邦彦的回答。
齐藤邦彦用日本政府一贯使用的套话进行回复:“对于南京事件,我们的确意识到,在那里发生了不幸的事情,日本军队的一些成员实施了暴力行为!”
法恩斯沃思微微一怔,他本来以为齐藤邦彦肯定会复述张纯如的话,进行道歉,从而证明东瀛确实道过谦了,没想到齐藤邦彦竟然回避了。他看了看两人,道:“因为时间限制,请你们简要总结一下。”
张纯如直接道:“相信大家已经看到了,我请齐藤邦彦大使个人就南京大屠杀道歉,可是他没有,他在推脱。”她看着法恩斯沃思问道:“你听到道歉或者表示歉意的词语了吗?”
法恩斯沃思道:“我没有听到’道歉’这个词。”
张纯如马上道:“我认为如果他真诚地说‘我个人对日本军队在二战期间所做的事表示道歉’,我会认为那是—道歉,我会认为那是向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大步。但很遗憾,没有!这能够代表一部分东瀛人的态度,他们拒绝就大屠杀道歉,拒绝承认事实!”
电视机前,张盈盈、邵子平、丁元、道格拉斯,以及众多的华人观众都在鼓掌,他们说着相同的话:“纯如,干得漂亮!”大银幕前,除了东瀛记者外,其他人都在轻轻拍手,也说着相同的话:“纯如,干得漂亮!”
第1135章 观众反响()
密歇根州雪柏德镇,魏特琳墓地,张纯如静静地站在魏特琳墓碑前,脸上挂着浅浅地微笑。在魏特琳的墓碑上,用汉字隶书工整的写着四个汉字“金陵永生”。张纯如站的地方正好面对太阳,灿烂的阳光洒在她的脸上,整个人都被阳光染得金黄一片,就好像天使降临。
耶鲁图书馆,一个工作人员拿起一个档案袋放在书架上。镜头切到书架上,档案袋上标明,这是张纯如写的《南京大屠杀》的手稿。中景镜头,与张纯如手稿并排在一起的是《魏特琳日记》和《拉贝日记》。大全景,宽敞明亮的巨大房间中,一排排书架就像多米洛骨牌似的整齐排列着,上面是浩若烟海历史资料。
现场记者和观众都明白这个镜头的意思,张纯如在捍卫历史真相的同时,她也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李安、贾樟柯,以及众多的中国记者都想起张然一直说,中国人的最高追求是青史留名,张纯如无疑是做到了!
电影到此结束,在淡淡的音乐声中,张纯如他们的真实照片出现在大银幕上,同时出现在银幕上的还有他们后来的介绍。
张纯如:23年4月2日,张纯如出版了她的第三本书《美国华裔史录》;24年11月9日,于加州盖洛斯自己的车内用手枪自杀。
约翰…拉贝:195年拉贝于柏林逝世,日记资料由他的孙子保存。1997年拉贝的墓碑由柏林搬到南京。
明妮…魏特琳:1941年5月14日自杀。 1999年,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提出了在校园内建立魏特琳的塑像。22年12月12日,魏特琳的雕像安放在在原金陵女子学院前的绿茵中。
程瑞芳:194年从金女大退休,1946年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提供证词,1969年在武汉去世。21年《程瑞芳日记》被发现,这是第一部由中国人以亲身见闻记录侵华日军南京暴行的日记。
约翰…马吉:194年约翰…马吉返回美国。1946年,马吉远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为南京大屠杀作证,1953年在家中病逝,1993年约翰…马吉的部分记录片被发现。
乔治…费奇:193年回到美国,多次进行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演讲。1945年12月后任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地区副主任。1946年出席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战犯的审判。1979年在加州家中病逝。
罗伯特…威尔逊:194年离开南京,并加入美军,作为军医参加对日作战。1946年在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威尔逊东第一个出庭作证。与他一同站上证人席的还有他亲手救治过的幸存者,梁庭芳,伍长德……
紧接着,大银幕上出现了约翰…马吉、罗伯特…威尔逊等人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为军南京大屠杀作证时的纪录片片段。
这些真实的影像再次击中观众的内心,告诉人们电影中发生的一切不是故事,而是一段鲜血淋漓、让人痛彻心扉的真实的历史。许多观众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眼泪再次滚滚而出。
斯科塞斯心里有些感慨,张然不愧是张然,这部电影是传记片,但又不是普通的传记片。一般导演拍传记片,往往都是描述人物的生平,讲述人物的成长,但《正义天使》并不单如此,电影通过张纯如他们三个的经历来讲历史真相的掩盖与维护。整部电影其实是一场跨越了六十年时空,对南京大屠杀真相掩盖和维护的较量。张然拍这部电影其实就是在引导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在这个信息爆炸,各种虚假信息泛滥的时代,对这个问题思考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
李安觉得整部电影三个主人公对待真相的态度是最有意思的,在电影中魏特琳对于历史、对于真相并没有考虑太多,但她写的日记却成为了控诉日军暴行的铁证;拉贝对历史和真相的维护比较主动,不但参与了将约翰…马吉拍摄影片送出南京的行动,而且将自己的日记整理出来,作为日军的罪证;张纯如是三个人中最积极主动的,南京大屠杀本身与她没有太大的关系,她是主动走进这段历史,并开始为这段在西方被遗忘的历史奔走呼号。他们虽然态度上有所不同,却他们共同维护了这段历史的尊严。
贾樟柯一直以为正义天使指的是张纯如,但看完电影他才明白,正义天使不光是张纯如,也不光是魏特琳和拉贝,程瑞芳、韩湘琳、约翰…马吉、乔治…费奇、以及邵子平他们这些捍卫了公平正义、捍卫了历史真相的人都是正义天使,就连张然自己也是正义天使中的一员!
约翰…马吉等人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作证的录像播放完毕,字幕开始在大银幕上飞快地划过,但现场依旧一片安静,观众都陷入在沉思和感伤中。悠扬的钢琴声体贴入微,就像春日午后的阳光,带着暖意,抚慰着观众的内心。
斯科塞斯第一个站起来,双手用力地拍在一起,清脆的掌声在空旷的放映厅里显得有些孤独;随后李安和贾樟柯站了起来,用来拍着手;紧接着现场的华裔和中国记者都站起来,用力拍手;最后全场观众集体起立,激动地拍着双手。
狂风暴雨般的掌声席卷全场,让整个电影院都微微颤抖,就好像发生了地震似的。这掌声是献给导演的,献给演员的,献给这部精彩绝伦的影片的,也是献给张纯如和魏特琳他们这些正义天使的!
张然转头看了看,剧组成员都在不住地擦眼泪,张婧初和艾米…亚当斯更是眼睛都哭红了;张然看向另外一边,张纯如的父母,两位老人也都泪流满面。张然给了张婧初一个拥抱,拍怕她的后背,又拥抱了艾米…亚当斯和图尔克,与他们进行庆祝;然后他走到张纯如父母的面前,分别拥抱了两位老人。
张盈盈一边擦眼泪,一边激动地对张然说道:“张然,《正义天使》是一部世界级的作品,比《辛德勒的名单》更深邃,也更动人!会让更多人了解那段历史。纯如的遗愿完成了!谢谢!真的谢谢你!”
斯科塞斯和李安他们几个张然的老朋友很快涌了过来,他们把张然围在中间,激动地向张然表示祝贺。斯科塞斯给了张然一个拥抱,笑容满面地道:“干得漂亮!我就知道你不会拍一部普通传记片的!肯定会拍出不一样的东西,我果然猜对了!这部电影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对历史的追悼和思考!”
贾樟柯满脸无奈地道:“看你这家伙的电影总是压力很大,每次看完都很绝望,像这样的电影,打死我都拍不出来。不过我很高兴看到这部电影,犹太人人拍了很多关于**屠杀的名作,在世界上影响特别大,现在我们总算有一部了。”
李安拍了拍张然的肩膀,激动地道:“南京大屠杀这种题材的电影很难拍,因为这个题材任何一个中国人都很难保持冷静,但《正义天使》整部电影隐忍而克制,用清醒而旁观的态度记录着一切,太不容易了。看来今年《正义天使》要横扫整个颁奖季了!”
张然可没有这么乐观,他知道东瀛右翼势力会想方设法抹黑真电影的,轻笑着摇了摇头道:“哪有那么容易的事,战斗才刚刚开始呢!不信你等瞧吧!”
张然没有斯科塞斯他们多聊,他和张婧初他们走到银幕前,向观众鞠躬表示感谢;观众们看着齐齐弯腰鞠躬的主创,想起他们在电影中的精彩演绎,只觉心潮起伏,便奉上了更为热烈的掌声。
《正义天使》的新闻发布会在明天上午,电影放映结束后,张然和张婧初便离开剧院,回到了宾馆。而此时《正义天使》的话题已经迅速攀升到了fly热搜榜的首位,看完电影首映的观众纷纷在分享自己的观影感受,无数张然粉丝和影迷都在议论这部电影。
著名华裔作家谭恩美在fly上写道:“今晚我见到了张然,我最喜欢的电影导演。他的新片棒极了,令人心碎,又非常深刻!张婧初、艾米…亚当斯,还有拉贝的演员,他们都奉献了史诗般的表演!”
安娜温图尔在fly上写道:“电影非常长,但看的时候并没有觉得长,感觉很快就结束了。整部电影充满感情且感人,张婧初奉献了他专业级的演出,我太喜欢她了,《vogue》已经预定她拍摄明年一月号的封面。我不想透露太多电影的细节,但可以这样讲:我哭了好几次,幸好我带了纸巾!”
影迷埃里克森在imdb的《正义天使》页面留言:“电影有三个半小时,不过是非常精彩的三个半小时,丝毫没有拖沓感。故事背景是南京大屠杀,面对这种悲惨绝望历史题材,张然导演以一种特别的角度切入,向我们展示了善良、希望、牺牲以及人性。虽然之前看了很多大屠杀题材的电影,但这一部却与众不同。电影中演员每个人的表现都太他么好了,同是一水准,每个演员都是恒星级的演出。我相信观众真的会被这部电影打动,这真的是部有‘心’:东瀛人需要向所有在南京大屠杀中死去的人们道歉!”
影迷加州旅馆表示:“毫无疑问,《正义天使》是216年最棒的电影,像《飞行家》和《一个人张灯结彩》一样,是张然导演的最好的电影。这部电影是一部悲剧,同时又充分体现了在战争中人性的美好与黑暗。看完之后心情既感动又沉重。艾米…亚当斯演得太好了,她会是奥斯卡的大热门!”
影迷们的好评让张婧初非常兴奋,纽约观众对电影的评价如此之高,就意味着电影在英美的表现应该不错;不过第二天早上张婧初就笑不出来了,媒体给出的评价两极分化严重。张婧初知道就像张然说的,真正的较量就要开始了!
第1136章 两极分化()
在《正义天使》首映结束后,众多媒体和影评人在第一时间撰写了影评。在第二天上午mtc就解禁了12家权威媒体的评分。
mtc上的权威媒体就50多家,在电影节首映的第二天,mtc能够解禁12家权威媒体,这还是比较少见的,可以看得出来专业影评人们在观影之后都迫不及待地想要抒发自己内心对这部电影的看法,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媒体对电影的关注度有多高。
这解禁的12家媒体,有七家给出了好评,有两家给出了中评,有三家给出了差评,其中给出好评的七家媒体中两家给出了100分的满分。不过由于三家给出差评的媒体,评分都特别低,因此电影的平均分只有69。5分。
《洛杉矶时报》给了《正义天使》满分,称电影是是“真正的经典之作”;《纽约时报》的影评人称“《南京》可以问鼎有史以来最好的电影,并被极力推荐”;《综艺》更是给出了“比拯救大兵雷恩更人道,比《辛德勒名单》更绝望”的超高评价。
《好莱坞报道者》的影评人麦克…海尔只给了《正义天使》20分,理由是:“张先生采用了一维的,充满爱国之心的方法揭露日军对南京的入侵和占领并非毫无理由和不合时宜。近来一些中国电影显示出更加感性的民族主义、沙文主义和对侵华日军的妖魔化。《正义天使》与几部同类经典影片相比,显得非常极端。在对人性的刻画上,甚至远逊与陆钏的《南京南京》,对于这样优秀的导演来说,这是一部非常失败的电影。”
《村声》的影评人提姆…格里森同样只给了《正义天使》20分:“毫无疑问,张然导演的《正义天使》是部带有宣传企图的电影,片中的中国人和传教士全部英雄伟岸,日本入侵者全部卑劣可鄙。我们从前看过这类战争片,但难道观众仍未超越非黑即白的刻板道德?”
《帝国》杂志更是打出了10分的超低分:“如果华纳兄弟娱乐公司在1942年导演《正义天使》片这样一部电影,也许可以成为一部有效的反日宣传片,而且博得好效益。但在今天,《正义天使》如此拍不过是低级噱头。”
张婧初看到几个差评后特别愤怒,因为这个几个差评都不是从电影本身进行批判,而是给《正义天使》扣上了政治宣传片的帽子。不过张婧初也没有太多时间生气,因为上午有《正义天使》的新闻发布会。
参加这场新闻发表会的,依然是张然和电影的三位主演,张婧初、艾米…亚当斯、图尔克;发布会现场拥进看了将近400家媒体,将大厅挤得水泄不通,大家都想和张然聊聊这部电影。
在谈到电影拍摄过程的时候,三位主演众口一辞地表示:“我们私下都说,张然就是地狱的领路使者,带着我们一起进入那场地狱的历史,最后我们都在炼狱中蜕变了。”
在自由提问时间,记者将绝大多数问题都抛向了张然,然后是艾米…亚当斯和张婧初,最后才是图尔克。不过三位演员并没有觉得自己被冷落,都兴致勃勃地张然回答记者的问题。
有记者问道:“我是来自路透社的记者,我想请问陈导,《正义天使》中的一个情节在《南京南京》和《金陵十三钗》中都出现过,就是东瀛人挑选妓女,但三部电影的描述都不同,《南京南京》是主动站出来的,《金陵十三钗》是为了替女学生,而《正义天使》中是被硬抓走的,那么哪个是真实的?”
张然微微一怔,随即开口道:“这件事发生在12月24号,《魏特琳日记》、《程瑞芳日记》和《拉贝日记》都有记载。《魏特琳日记》、《程瑞芳日记》的描述是他们同意东瀛士兵挑人,但并没有详细说东瀛士兵是怎么挑选的。《拉贝日记》的记载是女难民主动站出来。不过事情发生的时候,拉贝并不在现场,他是听别人说的,他记录的时间是12月26号。在《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26册中,张连红教授在采访一位叫屈慎行的幸存者也讲到了这件事。屈慎行当时13岁,事发时就在校门口,她的描述是那些被抓走的女子大都反抗不肯去,高喊救命,但是在卡车上有人拉,下面有人往上推,最后被强行带走了。我认为屈慎行老人描述的状况最接近真实,可能有少部分同意去,但大部分人是东瀛兵强行抓走的!”
又一个记者站了起来:“张然导演,我是你的粉丝。我看完《正义天使》感觉,这部电影是对《未来启示录》主题的延续,《未来启示录》是在讲历史的轮回,而是在什么对历史真相的扭曲和维护。我这么理解,对吗?”
张然笑着道:“确实如此,这就是我想说的。这部电影真正想讲地方就是对真相的扭曲和维护,讲这两者之间的斗争。其实这个问题从古到今都存在,我们今天看到的历史,有些是被扭曲了的,有些则是真实的。即使到了今天,这个问题依然存在。其实这部电影有个特别奇妙的地方,南京大屠杀是发生在1937年;而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正式出版的时间是1997年,距离南京大屠杀恰好60年。按照我们中国人的说法,六十年是一个轮回。”
在场的记者都没有注意过这个问题,现在听张然这么一说,只觉眼前一亮。从南京大屠杀开始,东瀛就在试图掩盖和扭曲历史,而他们几乎就要成功了,南京大屠杀在西方几乎被遗忘了。改变这一格局的是张纯如写的《南京大屠杀》这本书,出版时间距离南京大屠杀正好六十年,这让整个故事具有了一种轮回和宿命感。
有记者问道:“我是来自《洛杉矶时报》的记者,首先感谢张导给我们送来如此动人的影片。我想请问,你拍这个电影,有使命感吗?”
张然十分肯定的回答:“当然有,张纯如写《南京大屠杀》这本书的时候说过,这本书能不能赚钱我不管,对我来说,我就是要让世界上所有的人了解1937年南京发生的事情。我拍这部电影的也是同样的想法,就是要让更多的人了解1937年南京发生的一切。
张纯如写《南京大屠杀》的时候东瀛右翼在否定南京大屠杀,现在东瀛右翼还是在否定南京大屠杀。更可怕的是在中国的网络上,也有这样的声音,甚至有人编造出各种谣言替日军开脱。比如有个谣言在中国的网络上广为流传,日军进攻南京时,日军部队中40%都是朝鲜人,很多暴行都是朝鲜士兵干的。事实上,朝鲜人进入日军预备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