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电影教师-第6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特琳拿起报纸一看,是魔都出版的《新申报》,上面刊登着一篇名为《东瀛部队安抚中国难民,南京出现令人欣慰的和谐气氛》的文章,还配了三张照片。照片上的人们看上去欢天喜地,因为首都终于从“蒋介石的黑暗统治下”解放出来了。其中一张照片上,好几百名老百姓,大多是妇女和儿童,跪在东瀛兵面前,对士兵们分发的面包、饼干和糖果,感激涕零。另一张照片上,和颜悦色的东瀛军医治好了几个失明的老人和妇女,患者们高喊着:“天皇万岁!”第三张照片是游乐园一景:两位英俊的东瀛兵把中国孩子抱在腿上,正从滑梯上滑下来,所有的人都在开怀大笑。

    魏特琳忍不住道:“整篇文章只有关于太阳的一句、鼓楼的一句、有关宪兵的一句和东瀛国旗位置的是真的,其他全是假的。”

    程瑞芳冷冷地道:“他们掩盖得了一时,但掩盖不了一世。只要我们有一个人活得,都会告诉世界这里发生的一切。”

    魏特琳叹了口气道:“但愿东瀛的基督徒知道他们的同胞在这里的所作所为。”

    “就算他们知道,他们也不会采取什么行动阻止这一切。”程瑞芳冷笑一声道,“我看报上说,整个东京都在庆祝攻陷南京。连小孩子也把帽子扔向空中,女人们胸前都贴上标语,挥着太阳旗在街上载歌载舞。我们的灾难,是他们的好运!”

    魏特琳道:“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真相,如果他们知道真相,一定会阻止这一切的。”

    “不,他们不会,就算他们知道真相也会装作不知道。”程瑞芳冷笑道,“南京城的东瀛兵没有基督徒吗?他们阻止了吗?松井石根还是佛教徒呢?他又做什么了?我现在算是明白了,人弱了别人会欺负你,国家弱了别国也会欺负你!”

    魏特琳叹了口气,道:“不管怎么,我们要相信上帝!”

    镜头切换,国际委员会总部,拉贝他们正在秘密讨论一件事。作为安全区总干事乔治…费奇有一项工作是负责安全区食品与药品的筹集,因此,他与魔都方面的联络相对较多。经过与日军的长期谈判,乔治…费奇终于获准离开南京了。

    乔治…费奇打算在离开南京的时候,将约翰…马吉拍摄的八盘胶片带出南京,将真相告诉世界,他还计划回美国,向美国国会、以及民众展示南京发生的一切,从而阻止日军的暴行。

    委员们都担心费奇的安全,因为前往魔都必须乘坐东瀛军列。稍有不慎,就可能被东瀛士兵发现。而一旦被东瀛士兵发现,这八卷胶片肯定会被销毁,费奇也必死无疑。因此,部分委员就建议,等形势稳定一些再将胶片带出来,这样可能更好,不然太危险了。

    但费奇不顾自己的安危,坚持要把胶片带出去,他的理由是:“我们越早把胶片带出去,越早让世界知道真相,受害人就越少。我离开的时候穿我的驼毛大衣,那件衣服很厚,我把胶片缝在大衣的内衬里,东瀛人不会发现的!”

    在场众人听到费奇这么说,都知道他心意已决,没有再劝,纷纷起身与费奇拥抱告别,祝费奇好运。在拉贝与费奇拥抱告别之时,费奇对拉贝道:“我讨厌,但你是个好人!”

    镜头切换,一段纪录片的画面。银幕前的美国记者和观众吃了一惊,因为银幕上出现的是995年辛普森杀妻案判决时的画面。这让他们遗憾不解,这部反映张纯如和南京大屠杀的电影,怎么跟辛普森案扯上关系了?

    镜头切换,张纯如和丈夫道格拉斯坐在沙发上,聚精会神的看着电视。主观镜头,电视机上nn正在播放审判辛普森的直播。

    很多美国人对这天记忆犹新,995年0月3日上午0点,当辛普森案裁决即将宣布之时,整个美国陷入了停顿。克林顿总统推开了军机国务;前国务卿贝克推迟了演讲;华尔街股市交易清淡;长途电话线路寂静无声。在裁决公布前5分钟,匹萨连锁店的外卖的生意巨增,而在判决公布的5分钟时间里,全美甚至都没有下一个匹萨订单。

    电视机屏幕上,陪审团宣布了一致决定:辛普森无罪。

    这个结果让张纯如目瞪口呆,好几秒钟后,她用难以置信地语气道:“上帝啊,陪审团居然裁定辛普森无罪!怎么可以这样?他竟然无罪!这是怎么了?到底陪审团还要多少证据才够?”

    道格拉斯摇了摇头道:“这个案子主要是警方取证有问题,还有种族问题,导致证据链缺失,最后是这个结果也不奇怪。”

    张纯如辩解道:“可就因为那个警察有种族主义倾向,就不采信全部证据,未免太荒唐了!真不敢相信是这个结果,简直太荒唐了!”

    道格拉斯笑道:“你太激动了。”

    张纯如愤怒地道:“我没法不激动,辩方的战术让我想起了那些顽固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东瀛人。即使面对看堆积如山的照片、文件和目击者证言,一些东瀛人仍相信大屠杀是中国人编造的一堆谎言。他们说,照片是涂改的,文件是伪造的,目击证人是收买的。那西方人拍下的纪录片和报纸上的文章呢?全都是政治宣传和追求轰动效应的假新闻。

    一些东瀛历史学家试图用玄虚抽象的辩论来迷惑众人:真相是什么?难道不是视你站在哪—边而定?或许根本就没有所谓的真相。你如何能够相信你所见到的就是真相?如此等等,真让人恶心。他们甚至说,没人能把南京大屠杀写成书,因为这是大规模的暴行,没人确切知道准确的死亡人数。要是按照这个逻辑,不能清点尸首,那历史学家就不能书写美国内战或第二次世界大战或任何一场战争了?简直荒谬!”

    道格拉斯笑着安慰道:“我支持你写这本书,但很多人都认为写这很危险,我们要尽快找一个新公寓,避免让东瀛右翼狂热分子找到!”

    张纯如微微点头,道:“他们都这么说,我们确实有必要找个新公寓。不过我不怕他们,我不相信这个世界没有公理和正义了!”

第1130章 《拉贝日记》现世() 
莱恩镇邵子平家,张纯如正在和邵子平谈拉贝的事。邵子平告诉张纯如“1993年我专门去过德国寻找拉贝的线索,我在柏林查电话本,打了好多电话,找到了五十几位拉贝,但都不是我们要找的拉贝。我还到柏林教会的档案库找过,想从教会活动文件里发现关于拉贝及其后人的线索,但没有找到任何记载。”

    张纯如微微点头道“我从中国带回了很多南京大屠杀的档案,里面有很多德国政府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外交报告。这些报告里面提到德国方面多次要求拉贝离开南京,返回德国,都被拉贝拒绝了。到后来德国政府通过西门子总部对拉贝下了最后通煤,要求他离开南京,前往上海后回德国。很显然,德国政府认为他在南京的举动有碍于德日之间的外交政策。到这些资料里面也没有拉贝回国后的相关信息。”

    邵子平叹了口气道“拉贝离开南京的时候承诺,一定会告知德国政府发生在南京的一切,会向戈林和希特勒呈交—份关于南京暴行的报告。他到上海之后,还将费奇偷偷带到上海冲洗的纪录片带走了一份,带回了德国。南京人祈盼拉贝的陈情能够让德国向东瀛政府施压,阻止暴行。但拉贝离开中国之后就杳无音信,没有参加东京审判,也没有任何消息,就好像人间蒸发了。”他看着张纯如道“你不是写南京街大屠杀么,拉贝回德国后的信息很重要?”

    张纯如道“我想知道拉贝后来的命运,还有纪录片和报告最终被送到希特勒手上了吗,在书里我必须对拉贝、约翰…马吉他们后来的命运进行交待;而且我觉得拉贝对中国人来说是大英雄,我们也有责任搞清楚他后来的命运。”

    一组快速切换的镜头,张纯如开始拜访约翰…马吉等人的后裔,以及一些历史学家,想要从他们那里寻找拉贝离开南京后的信息,但没有人知道拉贝后来的命运。

    镜头切到张纯如的房间,张纯如坐在电脑前,敲击键盘,同时画外音响起“尊敬的马莎…比奇曼博士,您好。加州芬代尔的历史学家查尔斯…伯迪克告诉我您是德国历史方面的专家,能为我提供帮助。事情是这样,在1937年12月12日,日军攻占南京后,东瀛军人屠杀了26万到35万中国平民,并极其残忍的强奸了2万到8万名中国女性。在这场屠杀中,一群西方人在南京设立了一个2平方公里的安全区,保护了大约25万难民。安全区负责人是德国商人约翰…拉贝……”

    就在此时,咚咚的敲门声响起。镜头切换,房门打开,东瀛大使馆的福田走进了小粉桥1号拉贝家,时间回到了1938年。

    进入客厅后,福田非常有礼貌的告诉拉贝,他是来同拉贝商谈去上海事宜的。只是话没说两句,福田忍不住撕下了假面具,威胁拉贝“如果您在上海对报社记者说我们的坏话,您就是与东瀛军队为敌。”

    拉贝心平气和地反问道“那么,请问允许我在上海说些什么?”

    福田回答道“这就由您自己斟酌了。”

    拉贝用略带嘲讽地口气道“依我看,您期待着我对报界这样说南京的局势日益好转,贵刊不要再刊登有关东瀛士兵罪恶行径的报道,这样做等于是火上加油,使东瀛人和欧洲人之间更增添不和的气氛。”

    福田没有留意拉贝话语中的讥讽意味,笑逐颜开地道“如果您能这么说,那真是太好了!”

    镜头切到金女大,魏特琳他们为拉贝在金女大难民营组织了一个告别茶会。外国人和安全区的中国负责人们都过来跟拉贝碰杯,每人喝了一口。

    就在这时,程瑞芳进来悄声告诉魏特琳,门外聚集了一群妇女,要向拉贝道别。魏特琳就对拉贝道“拉贝先生,我们难民营的一些妇女想跟您说声再见。您能去见见她们吗?”

    “当然可以。”拉贝举起茶杯一饮而尽,跟魏特琳来到门口。其他人也都出来了。科学楼前的景象不光让拉贝他们震撼,也让银幕前的观众大为震撼。三千多妇女和姑娘们齐齐跪在地上,痛哭着哀求“求求您不要走!求求您不要抛下我们!”

    当拉贝要走时,姑娘们一齐拉住拉贝西装的后摆不放。最后拉贝不得不留下汽车,在程瑞芳的带领下艰难地挤出一条路走出大门。拉贝在步行回家去的路上,心情异常沉重,他不愿意离开南京,但德国政府强令他回国,他不得不离开。

    2月21号下午4点,在宁海路5号总部,国际委员会为拉贝召开盛大的欢送会。人们向拉贝递上中英文两种文字的感谢信,热情地赞美了拉贝。大家举起杯,祝愿拉贝回德国后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拉贝尽管外表强壮,其实身体并不好。因为他有糖尿病,他口袋里总是装着一瓶胰岛素和一管注射器。

    拉贝在会上作了热情洋溢的答辞“亲爱的朋友们我十分感谢你们,你们的邀请使我有机会在我出发离开这里返回欧洲之前对你们作最后一次讲话。

    如同你们大家在这时已经知道的,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现在已将其名称更改为“南京国际救济委员会“。法国人也许会说“国王死了,国王万岁。“我们从此将在新的名称下继续工作,这个新名称更好地符合我们现在的工作性质。就是说,根据东瀛人的命令不得不撤销安全区以后,我们从此就只是一个纯粹的救济委员会了。请你们注意“纯粹“这两个字,就是说什么也不多,但是什么也都不少……”

    拉贝讲话结束后,现场掌声雷动。银幕前的观众也都在鼓掌,尤其是华裔和中国人,他们一边流泪,一边轻轻地拍着,用这种方式向拉贝表达自己的敬意。

    银幕上人们都围了过来,尤其中国人都恳请拉贝把演讲稿留下,以便请人将它译成中文。很多中国人请求拉贝签名,他们带来了很大的白纸,要拉贝不管用什么方法将它写满。

    1938年2月23日上午8时,分别的时候到了,全体美国人依依不舍地同拉贝惜别。英国大使馆的杰弗里和威廉斯亲自护送拉贝到下关英国“蜜蜂”号炮艇。9时整,炮艇起航了,拉贝挥手向前来送行的施佩林、韩湘林等人挥手作别。

    江水簇拥着炮艇渐行渐远,就像古诗里写的那样“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镜头切到到张纯如家,张纯如坐在电脑前看电子邮件,画外音响起“张纯如女士你好。在接到你的信后,我写信给巴伐利亚帕斯特…米勒,他收集了很多曾在中国的德国人的行踪资料。他马上打电话告诉我拉贝的儿子奥托…拉贝博士及拉贝的女儿马格雷特的名字。通过他们,我见到了拉贝孙女厄休拉…莱因哈特……”

    张纯如敲击键盘,画外音响起“厄休拉…莱因哈特女士您好!我叫张纯如,是一个作家,最近正在写一本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书。您爷爷约翰…拉贝是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负责人……”

    叮叮叮!一怔电话铃声响起,张纯如走到桌子边,接通了电话。在电话那头传来邵子平激动地声音“纯如,厄休拉…莱因哈特寄给的文件我翻译了,其中有一份资料是拉贝写的有关回国后被特务机关扣押的经历,信里有一句‘关于这件事情的细节,请看我的日记’,也就是说拉贝很可能将他在南京的经历写成了日记!

    张纯如听到这话也激动了“拉贝在南京写有日记?厄休拉寄给我的文件有日记吗?”

    “没有日记,你赶紧和厄休拉…莱因哈特联系,看看拉贝日记保存下来没有。”邵子平激动地道,“如果真有拉贝日记,如果日记真是南京大屠杀期间写的,那么它的价值将超过了美国传教士的证词,因为德国是东瀛的盟友,拉贝作为德国人他原本应该站在东瀛人那边。”

    张纯如马上道“我马上与厄休拉联系!”

    挂掉邵子平的电话后,张纯如马上敲击键盘,给莱因哈特邮件“厄休拉您好!我在阅读您寄来的文件时,看到拉贝先生曾经提到他在南京期间写有日记,不知道这些日记是否保存下来了,具体内容是什么……”

    镜头切到美国纽约洲际大饭店,时间是1996年12月12日下午2点30分。纽约南京大屠杀受难同胞联合会花了600美元租了一个厅,专门为《拉贝日记》的公布举行新闻发布会,吸引了各国主流媒体争相采访。

    会场上,无数电视摄像机和照相机都对准了一位德国妇女。她就是当年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约翰…拉贝的外孙女厄休拉…莱因哈特,她向各国记者展示了她外祖父约翰…拉贝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写的战时日记及资料。

    在会上,介绍《拉贝日记》坎坷的发现经过时,邵子平表示“《拉贝日记》能够面世首先应该感谢张纯如,一位住在加州森尼韦尔的作家。她在为南京大屠杀的书收集资料时,找为了追寻拉贝的下落,找到了莱因哈特,我们这才知道拉贝还有一本日记传世。”

    银幕上出现了一组快速剪辑镜头,一系列的报纸,《纽约时报》、《卫报》、《世界报》、《人民日报》等媒体都以头版头条的形式报道了这则新闻;紧接着,银幕上出现了n、abc、bbc、tv等电视台报道《拉贝日记》面世的新闻片段。

    沉寂半个多世纪的《拉贝日记》重见天日,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

    《正义天使》这部电影的氛围非常沉重和压抑,尽管张然一直在通过各种手段调节情绪,安排一些小的点让观众的情绪进行释放,但观众依然觉得难受,觉得喘不过气来。《拉贝日记》面世并引起了世界性的关注,无疑让大家的情绪得到了一次极大的释放。

    几乎所有人心里都是一个词,真他妈的解气!大家都知道《拉贝日记》面世,对想要掩盖和扭曲南京大屠杀真相的人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击!

    。

第1131章 定稿() 
哈珀…柯林斯出版社,张纯如和编辑苏珊…拉宾娜正在交谈。苏珊…拉宾娜兴奋地告诉张纯如:“邵子平在发布会上说,是你在为南京大屠杀的书收集资料时发现《拉贝日记》的,现在全世界都知道你在写一本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书了,对这本书来说,是最好的宣传。”

    张纯如也笑了起来:“可我现在觉得觉得压力好大,怕自己辜负人们的期待。苏珊,你看我的稿子了吗?你觉得怎么样?”

    苏珊…拉宾娜点了点头,看着张纯如道:“不是特别满意,一些地方写得巨细靡遗,而另一些地方则过于简单,整个故事讲得缺乏激情。”

    张纯如一怔,随即缓缓点头道:“我爸爸妈妈看过后也这么说,我觉得自己掌握的素材太多,叙述本身反而被削弱了。看过太多的暴行后,我已经感到麻木了,叙述开始变得千篇一律。当—个作家丧失敏感后,就不可能写出感人的文字。”

    苏珊…拉宾娜笑了:“你能意识到这点很好。出版商希望这本书在南京大屠杀0周年的时候出版,从而吸引外界关注,所以,你有足够的时间修改,我相信你能改好的。”

    镜头切到书房,书桌上放着一堆来信,张纯如坐在桌子前读信。张纯如微笑着放下手中的信,又拿起一封。只是她刚拿起信封就感觉有些不对,脸色微微一变,她打开信封,口子朝下,一颗黄橙橙的子弹“咔哒”一声落在书桌上。

    张纯如被吓到了,身躯微微一抖。银幕前的观众心脏也瞬间抽紧,都不由替张纯如担心起来。张纯如脸色苍白,盯着那颗子弹看了几秒钟,拿起了信封里的信,缓缓打开。信纸上用血红的字写着:“南京大屠杀是伪造的,你这个撒谎的女人该死!”

    张纯如被这句话激怒了,把信纸揉成一团,扔了废纸篓里。她拿起那颗子弹,握在手心里,咬着牙道:“我绝对不会被你们的威胁吓倒的!”

    镜头切到一家电影院,里面正在播放约翰…马吉拍摄的南京大屠杀纪录片。突然间,放映厅的灯光亮起,两个穿着白色翻领黑制服的盖世太保走了进来经历。其中一个喊道:“约翰…拉贝是谁?”拉贝显然有些紧张,在德国没有人不怕盖世太保,他走上前道:“我是约翰…拉贝,请问有什么事吗?”盖世太保道:“跟我们走一趟。”说完两个盖世太保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